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inux下Apache+Tomcat负载均衡(一机多实例)

Linux下Apache+Tomcat负载均衡(一机多实例)

Linux下Apache+Tomcat负载均衡(一机多实例)
Linux下Apache+Tomcat负载均衡(一机多实例)

weblogic集群负载均衡部署文档(支持win7+linux6.5)

Weblogic集群和负载分发的部署(支持win7+linux6.5 64位)

目录 1.集群目的 (3) 2.部署环境 (3) 3.注意问题 (3) 4.安装weblogic过程 (3) 5.weblogic集群部署过程 (9) 5.1创建weblogic域 (9) 5.2 weblogic集群化配置 (15) 5.3 weblogic简单负载均衡配置 (28) 5.4 weblogic集群复杂均衡测试 (32)

1.集群目的 项目成功部署后,可能会出现运行过程中服务器挂掉不能正常使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采用weblogic 集群方式部署,以消除客户的担心。 2.部署环境 3.注意问题 因为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有限有些待解决问题需要说明 1.请不要登陆后在地址栏按回车键重新访问地址来验证session复制。 2.如果按F5刷新页面则会跳到选择模块界面,无法说明session复制失败。 3.服务器地址默认用127.0.0.1 ,如果用ip地址(如:192.169.1.169),则把配置过程所有地方的127.0.0.1改成你的实际ip地址,记住创建时候ip地址要统一。 4.安装weblogic过程 1)首先登陆 https://www.doczj.com/doc/c87634465.html,/technetwork/cn/middleware/ias/downloads/wls-main-091116-z hs.html 去下载一个windows版的weblogic 我下载的是1036版本

2)双击打开后3)初始化完成后 4)点击下一步

把“我希望通过这个。。。。。。”勾选取消。

实验七:Linux多线程编程(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七:Linux多线程编程(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七:Linux多线程编程(4课时) 实验目的:掌握线程的概念;熟悉Linux下线程程序编译的过程;掌握多线程程序编写方法。 实验原理:为什么有了进程的概念后,还要再引入线程呢?使用多线程到底有哪些好处?什么的系统应该选用多线程?我们首先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1 多线程概念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常"节俭"的多任务操作方式。运行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它们彼此之间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间,共享大部分数据,启动一个线程所花费的空间远远小于启动一个进程所花费的空间。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二是线程间方便的通信机制。同一进程下的线程之间共享数据空间,所以一个线程的数据可以直接为其它线程所用,这不仅快捷,而且方便。2多线程编程函数 Linux系统下的多线程遵循POSIX线程接口,称为pthread。编写Linux下的多线程程序,需要使用头文件pthread.h,连接时需要使用库libpthread.a。pthread_t在头文件/usr/include/bits/pthreadtypes.h中定义: 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pthread_t; 它是一个线程的标识符。 函数pthread_create用来创建一个线程,它的原型为: extern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第一个参数为指向线程标识符的指针,第二个参数用来设置线程属性,第三个参数是线程运行函数的起始地址,最后一个参数是运行函数的参数。 函数pthread_join用来等待一个线程的结束。函数原型为: extern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 void **thread_return); 第一个参数为被等待的线程标识符,第二个参数为一个用户定义的指针,它可以用来存储被等待线程的返回值。 函数pthread_exit的函数原型为: extern void pthread_exit(void *retval); 唯一的参数是函数的返回代码,只要pthread_join中的第二个参数thread_return不是NULL,这个值将被传递给thread_return。 3 修改线程的属性 线程属性结构为pthread_attr_t,它在头文件/usr/include/pthread.h中定义。属性值不能直接设置,须使用相关函数进行操作,初始化的函数为pthread_attr_init,这个函数必须在pthread_create函数之前调用。 设置线程绑定状态的函数为pthread_attr_setscope,它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指向属性结构的指针,第二个是绑定类型,它有两个取值:PTHREAD_SCOPE_SYSTEM(绑定的)和PTHREAD_SCOPE_PROCESS(非绑定的)。 另外一个可能常用的属性是线程的优先级,它存放在结构sched_param中。用函数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和函数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进行存放,一般说来,我们总是先取优先级,对取得的值修改后再存放回去。 4 线程的数据处理

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

HUAWEI USG6000V系列NFV防火墙技术白皮书之---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目录 1背景和概述 (2) 2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GSLB) (3) 3本地服务器负载均衡(LSLB) (4) 3.1使用目的MAC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负载均衡(DR) (4) 3.2使用网络地址转换实现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4 SLB) (5) 3.3使用轻量代理和网络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4 lwProxy SLB) (7) 3.4使用全量Socket 代理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7 Socket Proxy SLB) (9) 3.4.1socket代理加业务会话关联保持 (9) 3.4.2根据URL类型不同的分担,静态资源访问和动态计算访问分开多种服务 器10 3.4.3SSL卸载 (10) 3.4.4链路优化:压缩、协议优化、本地cache、多路复用 (11) 3.5业务保持技术 (13) 4华为USG防火墙支持的SLB功能列表 (14)

1 背景和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访问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单一的服务器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用户的访问,企业开始通过部署多台服务器来解决性能的问题,由此就产生了服务器负载均衡的相关技术方案。 在实际的服务器负载均衡应用中,由于需要均衡的业务种类以及实际服务器部署场景的不同(比如是否跨地域、跨ISP数据中心等),存在多种负载均衡的技术。如下典型的组网方式如图所示: 服务提供方为了支撑大批量的用户访问,以及跨不同地域、不同接入ISP的用户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业务访问体验,其已经在不同地域、不同ISP数据中心搭建了服务器,这样就带来一个需求,也就是客户的访问能够就近、优先选择同一个ISP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业务访问体验。 同时,基于单台服务器能够提供的业务访问并发是有限的,那么就自然想到使用多台服务器来形成一个“集群”,对外展现出一个业务访问服务器,以满足大量用户访问、而且可以根据业务访问量的上升可以动态的进行业务能力扩容的需要。

Linux负载均衡的设置步骤

Linux负载均衡的设置步骤 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负载均衡的设置步骤。包括ipvsadm的安装,设置IPVS,Load Balancer,LDirectord等方面的具体介绍,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对这方面有所了解。 Linux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开源系统,受到广大的用户所喜爱。那么如何在LVS下进行负载均衡的使用呢?现在我们就来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一下,主要是使用ipvsadm来实现负载均衡。那么按照一贯的程序,首先是安装程序,然后是配置。 Linux Virtua Server负载均衡ipvsadm使用方法 1.安装ipvsadm 下载ipvsadm,下载时需注意对应自己的内核版本? ipvsadm下载网址:http://www.Linux https://www.doczj.com/doc/c87634465.html,/software/ 本文使用的是FC8系统,内核版本2.6.23.1,对应ipvsadm版本1.24? 安装时需要Linux内核源码,如果安装系统时没有安装源码,需要再下载内核源码?本文使用的内核是Linux-2.6.23.1.tar.bz2?把内核解压到/usr/src/Linux-2.6.23.1?下面开始编译安装: 建立内核快捷方式:ln-s/usr/src/Linux-2.6.23.1/usr/src/Linux 解压ipvsadm:tar zxvf ipvsadm-1.24.tar.gz 安装ipvsadm: cd ipvsadm-1.24 make make install 安装完成后,下一步我们开始配置IPVS,本文主要介绍Direct Routing方式的配置? 2.配置IPVS(Direct Routing)

Linux多线程编程的基本的函数

Posix线程编程指南(一) 线程创建与取消 这是一个关于Posix线程编程的专栏。作者在阐明概念的基础上,将向您详细讲述Posix线程库API。本文是第一篇将向您讲述线程的创建与取消。 线程创建 1.1 线程与进程 相对进程而言,线程是一个更加接近于执行体的概念,它可以与同进程中的其他线程共享数据,但拥有自己的栈空间,拥有独立的执行序列。在串行程序基础上引入线程和进程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并发度,从而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响应时间。 线程和进程在使用上各有优缺点:线程执行开销小,但不利于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而进程正相反。同时,线程适合于在SMP机器上运行,而进程则可以跨机器迁移。 1.2 创建线程 POSIX通过pthread_create()函数创建线程,API定义如下: 与fork()调用创建一个进程的方法不同,pthread_create()创建的线程并不具备与主线程(即调用pthread_create()的线程)同样的执行序列,而是使其运行 start_routine(arg)函数。thread返回创建的线程ID,而attr是创建线程时设置的线程属性(见下)。pthread_create()的返回值表示线程创建是否成功。尽管arg是void *类型的变量,但它同样可以作为任意类型的参数传给start_routine()函数;同时,start_routine()可以返回一个void *类型的返回值,而这个返回值也可以是其他类型,并由pthread_join()获取。 1.3 线程创建属性 pthread_create()中的attr参数是一个结构指针,结构中的元素分别对应着新线程的运行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__detachstate,表示新线程是否与进程中其他线程脱离同步,如果置位则新线程不能用pthread_join()来同步,且在退出时自行释放所占用的资源。缺省为 PTHREAD_CREATE_JOINABLE状态。这个属性也可以在线程创建并运行以后用pthread_detach()来设置,而一旦设置为PTHREAD_CREATE_DETACH状态(不论是创建时设置还是运行时设置)则不能再恢复到PTHREAD_CREATE_JOINABLE状态。

Tomcat集群与负载均衡

Tomcat集群与负载均衡(转载) 在单一的服务器上执行WEB应用程序有一些重大的问题,当网站成功建成并开始接受大量请求时,单一服务器终究无法满足需要处理的负荷量,所以就有点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会产生单点故障,如果该服务器坏掉,那么网站就立刻无法运作了。不论是因为要有较佳的扩充性还是容错能力,我们都会想在一台以上的服务器计算机上执行WEB应用程序。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集群这一门技术了。 在进入集群系统架构探讨之前,先定义一些专门术语: 1. 集群(Cluster):是一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一个松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送,实现分布式计算机。 2.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先得从集群讲起,集群就是一组连在一起的计算机,从外部看它是一个系统,各节点可以是不同的操作系统或不同硬件构成的计算机。如一个提供Web服务的集群,对外界来看是一个大Web服务器。不过集群的节点也可以单独提供服务。 3. 特点: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负载均衡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集群系统(Cluster)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高可靠性(HA):利用集群管理软件,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够自动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并及时切换过去,以实现对用户的不间断服务。 高性能计算(HP):即充分利用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的资源,实现复杂运算的并行处理,通常用于科学计算领域,比如基因分析,化学分析等。 负载平衡:即把负载压力根据某种算法合理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以减轻主服务器的压力,降低对主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要求。 目前比较常用的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有: 1. 基于DNS的负载均衡 通过DNS服务中的随机名字解析来实现负载均衡,在DNS服务器中,可以为多个不同的地址配置同一个名字,而最终查询这个名字的客户机将在解析这个名字时得到其中一个地址。因此,对于同一个名字,不同的客户机会得到不同的地址,他们也就访问不同地址上的Web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2.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如Apache+JK2+Tomcat这种组合) 使用代理服务器可以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的Web服务器,让代理服务器将请求均匀地转发给多台内部Web服务器之一上,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这种代理方式与普通的代理方式有所不同,标准代理方式是客户使用代理访问多个外部Web服务器,而这种代理方式是多个客户使用它访问内部Web服务器,因此也被称为反向代理模式。 3. 基于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负载均衡技术(如Linux Virtual Server,简称LVS)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设计与实现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设计与实现 在该架构中OpenFlow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分发用户请求,最大程度地利用每台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并且可以在系统运行期间动态地添加或删除服务器,使系统具备很高的灵活性。 1、动态负载均衡架构的整体设计 负载均衡架构是在一个非结构化的网络中使用集中式的控制器实现多台服务器共同对外提供服务。OpenFlow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都连接在一个控制器上,每台服务器有两块网卡,一块网卡连接到OpenFlow网络对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另一块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控制器相连,以便控制器通过SNMP协议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具体架构如图所示。 在上述负载均衡架构中控制器是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有四个,分别为: 保证网络正常的通信、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通过负载均衡算法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向交换机下发流表项以转发用户请求;控制器的模块设计如图所示。 本文阐述的负载均衡架构可以工作在任意openflow网络中,而不是专门为某个服务器

所设计的负载均衡,控制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可以提供正常的数据转发服务,为了保证网络既可以为其他服务提供基础支持又保证负载均衡能够正常工作,在控制器的转发控制中有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负责负载均衡服务,第二个模块负责网络的基本通信。当一个数据包到达Openflow交换机后,如果交换机找不到可以匹配的流表项,就会向控制发送packet-in消息,控制器收到packet-in消息之后首先交给负载均衡模块,由负载均衡模块处理该消息,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 不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不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负载均衡模块就不会做任何处理而是直接packet-in 消息传递给网络通信模块,以保证其它业务正常通信。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负载均衡模块就向交换机下发流表项让交换机完成负载均衡服务。 为了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控制器还需要根据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转发用户请求,因此控制器还要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在此架构中每台服务器都有一块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控制器相连的网卡,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服务器通信,利用SNMP协议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在此架构中就算没有和服务器相连的网卡,控制器也可以通过Openflow网络和服务器通信,本文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控制器直接和连接在openflow网络中的服务器通信需要交换机把所有服务器所发送的消息封装成packet-in消息发送给交换机,控制器也必须通过向交换机发送packet-out消息才能把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这样做会给交换机和控制器同时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为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必须由多条信息才能描述清楚,所以就算得到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之后,也无法根据多条信息判断哪台服务器的负载最低。因此本文在控制器中运行了一个负载均衡算法,控制器会把服务的运行状态作为负载均衡算法的参数代入到服务器综合负载的运算中,计算出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并根据综合负载得到负载最小的服务器。 负载均衡的核心内容就是让交换机分发用户的请求,用户请求的第一个数据包到达交换级之后,交换机会通过packet-in消息把数据包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中的负载均衡模块会通过SNMP协议获取所有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之后把用户的请求转发给综合负载最小的服务器。 2、动态负载均衡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负载均衡常用的算法有随机、轮训和最小连接数,原因是这三种算法很容易用硬件实现,这三种算法中最小连接数算法的效果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集群中的服务器在CPU、内存、网络带宽上的配置不相同,这三个算法都不能充分地发挥服务器集群的计算能力。在openflow网络中,网络的控制层由软件制定,负载均衡算法也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使用软件完成,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本文阐述的负载均衡方案中就设计了一个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并返回综合负载最小的服务器。该算法可以在服务器性能差距较大的集群中充分发挥每一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动态反馈当前服务器负载量 主要收集每台服务器CPU和内存的使用率,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表示一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所以使用公式1把CPU和内存信息转换为服务器的负载量,其中LC为第i台服务器CPU的使用率,LM为第i台内存的使用率,r1和r2为权值,用于强调该服务类型对各个部分的不同影响程度,r1+r2=1,LS为计算得出的第i台服务器负载量 LS=r1LC+r2*LM 2)服务器处理能力计算; 集群中服务器的性能也可能不同,在计算服务器负载的时候还要考虑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第i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使用C(i)表示,C的计算方法如公式所示,其中P为第i台服务器CPU的个数,M为第i台服务器内存的大小,r1和r2为权值,r1+r2=1。

利用LVS+Keepalived 实现高性能高可用负载均衡服务器

LVS+Keepalived 介绍 LVS 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写,意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本项目在1998年5月由章文嵩博士成立,是中国国内最早出现的自由软件项目之一。目前有三种IP负载均衡技术(VS/NAT、VS/TUN和VS/DR); 十种调度算法(rrr|wrr|lc|wlc|lblc|lblcr|dh|sh|sed|nq)。 Keepalvied Keepalived在这里主要用作RealServer的健康状态检查以及LoadBalance主机和BackUP 主机之间failover的实现 二. 网站负载均衡拓朴图 IP信息列表: 名称 IP LVS-DR-Master 61.164.122.6 ? LVS-DR-BACKUP 61.164.122.7 ? LVS-DR-VIP 61.164.122.8 ? WEB1-Realserver 61.164.122.9 ? WEB2-Realserver 61.164.122.10 ? GateWay 61.164.122.1 复制代码 三. 安装LVS和Keepalvied软件包 1. 下载相关软件包 #mkdir /usr/local/src/lvs ? #cd /usr/local/src/lvs ? #wget https://www.doczj.com/doc/c87634465.html,/software/kernel-2.6/ipvsadm-1.24.tar.gz ? #wget https://www.doczj.com/doc/c87634465.html,/software/keepalived-1.1.15.tar.gz 复制代码 2. 安装LVS和Keepalived #lsmod |grep ip_vs ? #uname -r ? 2.6.18-53.el5PAE ? #ln -s /usr/src/kernels/2.6.18-53.el5PAE-i686/ /usr/src/linux ? ? #tar zxvf ipvsadm-1.24.tar.gz ? #cd ipvsadm-1.24 ? #make && make install ? #find / -name ipvsadm # 查看ipvsadm的位置 ? ? #tar zxvf keepalived-1.1.15.tar.gz ? #cd keepalived-1.1.15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负载均衡集群系统解决方案

Linux负载均衡集群系统解决方案 行业: 跨行业 功能:Linux,负载均衡集群 供应商: 中国软件股份集团 方案正文: Linux虚拟服务器简介 基于中软Linux的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即LVS)是一个具有高可用性特点的负载均衡集群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与服务器节点的数量、性能成正比的负载能力,有效提高服务的吞吐量、可靠性、冗余度、适应性,性能价格比高。同时,LVS也是利用低端设备实现高端服务器性能的有效途径。 中软Linux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即LVS)是建立在一个主控服务器(director)及若干真实服务器(real-server)所组成的集群之上。real-server负责实际提供服务,主控服务器根据指定的调度算法对real-server进行控制。而集群的结构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客户端只与单个的IP(集群系统的虚拟IP)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客户端的视角来看,这里只存在单个服务器。 Real-server可以提供众多服务,如ftp, http, dns, telnet, nntp, smtp 等。主控服务器负责对Real-Server进行控制。客户端在向LVS发出服务请求时,Director会通过特定的调度算法来指定由某个Real-Server来应答请求,而客户端只与Load Balancer的IP(即虚拟IP,VIP)进行通信。 二、优点 *提高吞吐量:为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在LVS中增加real-servers,其开销只是线性增长;而如果我们选择更换一台更高性能的服务器来获得相当的吞吐量,其开销要大得多,而且被替换掉的旧服务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冗余:如果LVS中某real-server由于需要升级或其它原因而停止服务,其退出以及恢复工作,并不会造成整个LVS对客户端服务的中断。 *适应性:不管是需要吞吐量逐渐地变化(因日常事务量变化),还是快速地变化(因突发事务量变化),服务器数量的增减对于客户端都是透明的。 三、结构图

负载均衡的基础原理说明

大家都知道一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主要受限于服务器自身的可扩展硬件能力。所以,在需要处理大量用户请求的时候,通常都会引入负载均衡器,将多台普通服务器组成一个系统,来完成高并发的请求处理任务。 之前负载均衡只能通过DNS来实现,1996年之后,出现了新的网络负载均衡技术。通过设置虚拟服务地址(IP),将位于同一地域(Region)的多台服务器虚拟成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应用服务池;再根据应用指定的方式,将来自客户端的网络请求分发到

服务器池中。网络负载均衡会检查服务器池中后端服务器的健康状态,自动隔离异常状态的后端服务器,从而解决了单台后端服务器的单点问题,同时提高了应用的整体服务能力。 网络负载均衡主要有硬件与软件两种实现方式,主流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中,硬件厂商以F5为代表目前市场占有率超过50%,软件主要为NGINX与LVS。但是,无论硬件或软件实现,都逃不出基于四层交互技术的“转发”或基于七层协议的“代理”这两种方式。四层的转发模式通常性能会更好,但七层的代理模式可以根据更多的信息做到更智能地分发流量。一般大规模应用中,这两种方式会同时存在。 2007年F5提出了ADC(Application delivery controller)的概念为传统的负载均衡器增加了大量的功能,常用的有:SSL卸载、压缩优化和TCP连接优化。NGINX也支持很多ADC的特性,但F5的中高端型号会通过硬件加速卡来实现SSL卸载、压缩优化这一类CPU密集型的操作,从而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F5推出ADC以后,各种各样的功能有很多,但其实我们最常用的也就几种。这里我也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并和LVS、Nginx对比了一下。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设计设计

一、用户需求 本案例公司中现有数量较多的服务器群: WEB网站服务器 4台 邮件服务器 2台 虚拟主机服务器 10台 应用服务器 2台 数据库 2台(双机+盘阵) 希望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实现各服务器群的流量动态负载均衡,并互为冗余备份。并要求新系统应有一定的扩展性,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负载均衡系统。 二、需求分析 我们对用户的需求可分如下几点分析和考虑: 1.新系统能动态分配各服务器之间的访问流量;同时能互为冗余,当其中 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余服务器能即时替代工作,保证系统访问的 不中断; 2.新系统应能管理不同应用的带宽,如优先保证某些重要应用的带宽要 求,同时限定某些不必要应用的带宽,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3.新系统应能对高层应用提供安全保证,在路由器和防火墙基础上提供了 更进一步的防线; 4.新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o容量上: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系统; o应用上:如当数据访问量增大到防火墙成为瓶颈时,防火墙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又如针对链路提出新要求时关于Internet访问 链路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等。 三、解决方案 梭子鱼安全负载均衡方案总体设计 采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提供本地的服务器群负载均衡和容错,适用于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群。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带给我们的最主要功能是:

当一台服务器配置到不同的服务器群(Farm)上,就能同时提供多个不同的应用。可以对于每个服务器群设定一个IP地址,或者利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多TCP端口配置特性,配置超级服务器群(SuperFarm),统一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LINUX下双网卡绑定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和失效保护

保持服务器的高可用性是企业级 IT 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服务器网络连接的高可用性。网卡(NIC)绑定技术有助于保证高可用性特性并提供其它优势以提高网络性能。 我们在这介绍的Linux双网卡绑定实现就是使用两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这个聚合起来的设备看起来是一个单独的以太网接口设备,通俗点讲就是两块网卡具有相同的IP地址而并行链接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工作。其实这项技术在Sun和Cisco中早已存在,被称为Trunking和Etherchannel 技术,在Linux的2.4.x的内核中也采用这这种技术,被称为bonding。bonding技术的最早应用是在集群——beowulf上,为了提高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下面我们讨论一下bonding 的原理,什么是bonding需要从网卡的混杂(promisc)模式说起。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网卡只接收目的硬件地址(MAC Address)是自身Mac的以太网帧,对于别的数据帧都滤掉,以减轻驱动程序的负担。但是网卡也支持另外一种被称为混杂promisc的模式,可以接收网络上所有的帧,比如说tcpdump,就是运行在这个模式下。bonding也运行在这个模式下,而且修改了驱动程序中的mac地址,将两块网卡的Mac地址改成相同,可以接收特定mac的数据帧。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帧传送给bond驱动程序处理。 说了半天理论,其实配置很简单,一共四个步骤: 实验的操作系统是Redhat Linux Enterprise 3.0 绑定的前提条件:芯片组型号相同,而且网卡应该具备自己独立的BIOS芯片 双网卡邦定的拓朴图(见下图) 1. 1.编辑虚拟网络接口配置文件,指定网卡IP 2.vi /etc/sysconfig/ network-scripts/ ifcfg-bond0 3.[root@rhas-13 root]#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bond0 4. 2 #vi ifcfg-bond0 5.将第一行改成 DEVICE=bond0 6.# cat ifcfg-bond0 7.DEVICE=bond0 8.BOOTPROTO=static 9.IPADDR=172.31.0.13 https://www.doczj.com/doc/c87634465.html,MASK=255.255.252.0 11.BROADCAST=172.31.3.254 12.ONBOOT=yes 13.TYPE=Ethernet 14.这里要主意,不要指定单个网卡的IP 地址、子网掩码或网卡 ID。将上述信息指定到虚拟适配器(bonding)中即可。 15.[root@rhas-13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 16.DEVICE=eth0 17.ONBOOT=yes 18.BOOTPROTO=dhcp 19.[root@rhas-13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1 20.DEVICE=eth0 21.ONBOOT=yes 22.BOOTPROTO=dhcp 复制代码 3 # vi /etc/modules.conf “自己实验结果:centos文件为:/etc/modprobe.conf“ 1.编辑 /etc/modules.conf 文件,加入如下一行内容,以使系统在启动时加载bonding模块,对外虚拟网络接口设备为 bond0 2.

集群的负载均衡技术综述

集群的负载均衡技术综述 摘要:当今世界,无论在机构内部的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如Internet上,信息处理量的增长都远远超出了过去最乐观的估计,即使按照当时最优配置建设的网络,也很快会感到吃不消。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致于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别的设备却未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的情况,负载均衡机制因此应运而生。本组在课堂上讲解了《集群监控与调度》这一课题,本人在小组内负责负载均衡部分内容,以及PPT的制作。 关键词:负载均衡集群网络计算机 一、前言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 其实,负载均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均衡”,一般来说,它只是把有可能拥塞于一个地方的负载交给多个地方分担。如果将其改称为“负载分担”,也许更好懂一些。说得通俗一点,负载均衡在网络中的作用就像轮流值日制度,把任务分给大家来完成,以免让一个人累死累活。不过,这种意义上的均衡一般是静态的,也就是事先确定的“轮值”策略。 与轮流值日制度不同的是,动态负载均衡通过一些工具实时地分析数据包,掌握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状况,把任务合理分配出去。结构上分为本地负载均衡和地域负载均衡(全局负载均衡),前一种是指对本地的服务器集群做负载均衡,后一种是指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在不同的网络及服务器群集之间作负载均衡。 服务器群集中每个服务结点运行一个所需服务器程序的独立拷贝,诸如Web、FTP、Telnet或e-mail服务器程序。对于某些服务(如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那些服务)而言,程序的一个拷贝运行在群集内所有的主机上,而网络负载均衡则将工作负载在这些主机间进行分配。对于其他服务(例如e-mail),只有一台主机处理工作负载,针对这些服务,网络负载均衡允许网络通讯量流到一个主机上,并在该主机发生故障时将通讯量移至其他主机。 二、负载均衡技术实现结构 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负载均衡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 2.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 3.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

F5负载均衡双机热备实施方案

F5双机热备实施说明 2012/12/4

一、项目拓扑图及说明 两台F5负载均衡设备采用旁挂的方式连接至交换机,设备地址和虚拟地址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段中划分;使用F5为认证应用服务器进行流量负载均衡。 二、设备信息及IP分配表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

3.1、F5设备加电测试 3.2、配置F5及F5双机,需2.5小时 3.3、测试F5双机切换,需0.5小时,这部分作为割接准备工作。3.4、先添加认证服务器单节点到F5设备192.168.100.150的虚拟服务中,在内网测试应用,需0.5小时 3.5、将应用服务器从双机模式更改为集群模式,将认证服务器两个节点添加到F5设备,这个时间取决于服务器模式更改的时间。 3.6、在防火墙上更改认证服务器的映射地址,将原来的地址更改为F5设备上的虚拟服务IP地址192.168.100.150 ,TCP 协议80端口。 四、回退方法 在外部网络不能访问认证服务时,回退的方法是在防火墙上把F5设备虚拟服务器192.168.100.150地址映射,更改为原单台认证服务器IP地址,将认证服务器集群模式退回双机模式。 五、F5设备配置步骤 5.1、设置负载均衡器管理网口地址 F5 BIG-IP 1600 设备的面板结构: BIG-IP 1600应用交换机具备四个10/100/1000M自适应的网络接口及二个光纤接口. 10/100/1000 interface — 4个10/100/1000 M 自适应的网络接口 Gigabit fiber interface — 2个1000M 多模光纤接口

Serial console port —一个串口命令行管理端口 Failover port —一个串口冗余状态判断端口。Mgmt interface —一个10/100M 管理端口 注:互为双机的两台BIG-IP必须用随机附带的Failover线相连起来。 BIG-IP上电开机以后,首先需要通过机器前面板右边的LCD旁的按键设置管理网口(设备前面板最左边的网络接口)的IP地址。管理网络接口有一个缺省的IP地址,一般为192.168.1.245。 注:管理网络接口的IP地址不能与业务网络在同一网段,根据业务网络的地址划分,相应的调整管理网络接口的网络地址。如果,在SMS中负载均衡口的external vlan和internal vlan 已经采用了192.168.1.0/24的网段,必须修改管理网口缺省的IP地址到另外一个网段。 通过LCD按键修改管理网口IP地址的方法如下: 1、按红色X按键进入Options选项; 2、在液晶面板上通过按键按以下顺序设置管理网口的网络地址: Options->System->IP Address/Netmask->Commit 如果通过LCD按键修改完IP地址以后,选择Commit,地址无法成功改变(例如出现IP地址为全零的情况),很有可能是管理口IP地址与系统内已经配置发生冲突。出现这种情况,关机重启以后,另选一个IP网段来设置管理网口地址。 警告:在设置好网络管理口地址以后,通过网络登陆到BIG-IP上进行其它配置更改时,都要保证网络管理口的网络连接完好。否则有时会出现修改的配置无法被成功加载应用的情况,因为网络管理口为Down的情况会妨碍配置文件的加载。 5.2、登录BIGIP的WEB管理界面 管理BIGIP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WEB的https管理方式,另一种是基于ssh的命令行管理方式。除特别配置外,采用WEB的管理方式即可。 WEB登录方式如下: 1.在管理员的IE地址栏内输入BIGIP设备的IP地址,https://192.168.1.245 2.回车后出现系统警告信息

分布式与集群的区别

1、Linux集群主要分成三大类( 高可用集群,负载均衡集群,科学计算集群)(下面只介绍负载均衡集群) 负载均衡集群(Load Balance Cluster) 负载均衡系统:集群中所有的节点都处于活动状态,它们分摊系统的工作负载。一般Web服务器集群、数据库集群和应用服务器集群都属于这种类型。 负载均衡集群一般用于相应网络请求的网页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集群可以在接到请求时,检查接受请求较少,不繁忙的服务器,并把请求转到这些服务器上。从检查其他服务器状态这一点上看,负载均衡和容错集群很接近,不同之处是数量上更多。 2、负载均衡系统:负载均衡又有DNS负载均衡(比较常用)、IP负载均衡、反向代理负载均衡等,也就是在集群中有服务器A、B、C,它们都是互不影响,互不相干的,任何一台的机器宕了,都不会影响其他机器的运行,当用户来一个请求,有负载均衡器的算法决定由哪台机器来处理,假如你的算法是采用round算法,有用户a、b、c,那么分别由服务器A、B、C来处理; 3、分布式是指将不同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而集群指的是将几台服务器集中在一起,实现同一业务。 分布式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做集群。 而集群并不一定就是分布式的。 举例:就比如新浪网,访问的人多了,他可以做一个群集,前面放一个响应服务器,后面几台服务器完成同一业务,如果有业务访问的时候,响应服务器看哪台服务器的负载不是很重,就将给哪一台去完成。 而分布式,从窄意上理解,也跟集群差不多,但是它的组织比较松散,不像集群,有一个组织性,一台服务器垮了,其它的服务器可以顶上来。 分布式的每一个节点,都完成不同的业务,一个节点垮了,哪这个业务就不可访问了。

A10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解读

1SJ tit works ***** 单位 A10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A10 Networks Inc. 1SJ tit works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需求分析及讨论 (1) 2.1应用系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1) 2.2需求分析 (2) 3.A10公司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 3.1网络结构图 (3) 3.2A10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 3.2.1APP Server负载均衡的实现 (4) 3.2.2应用优化的实现 (4) 3.3解决方案说明 (5) 3.4方案的优点 (6) 4.A10 AX的优点及各型号指标总结 (7) 5.A10公司简介 (7) 6.AX介绍 (8) 6.1 A10公司AX简介 (8) AX系列功能 (8)

1. 项目概述 2. 需求分析及讨论 2.1应用系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随着用户量增大及业务的发展,一个应用系统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瓶颈可能出现在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带宽等的性能不足,而运行一旦出现故障给业务带来的影响范围是巨大的,服务器可能出现的问题表现为如下几点: ?高可用问题 关健性应用要求7*24稳定运行不被中断,高可用性问题被放在首要位置。 ?利用“不平衡”现象 数据的大集中使得服务器的访问压力日益增大,服务器性能往往会成为一个系统的瓶颈,随着性能问题的产生,单点故障的发生也将比较频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方式多为采取更换更好的服务器并且采用双机备份系统提供服务的方式,这样必然存在 一半的资源浪费的情况,而在压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动作讲不断的重复,不但服务器的利用率不平衡,而且持续引起投资的浪费。 ?“峰值”问题 服务器的处理多存在“波峰”和“波谷”的变化。而且“波峰”时,业务量大小的变化又不规律,这就使服务器不得不面对“峰值堵塞”问题。原有解决方法为增加服务器或主机数量,提高处理能力。但仍存在性能不平衡问题,且这样做,投资成本大。 ?多米诺”现象 单台服务器的设置,不可避免会出现“单点故障”,需要进行服务器“容错”。为实现容错,往往在主服务器旁安置一台或多台备份服务器。但这样做,平时只有一台服务器工作,其它服务器处于空闲状态,无法完全利用所有服务器的处理资源,当出现“峰值堵塞”时,“多米 诺”效应往往会发生,即所有服务器连续被“堵”至“死”。最终的结果将导致系统的瘫痪。 ?“扩展”不便 随着物理和应用的集中,服务器上所要处理的数据量(traffic )增大,客户交易产生

在linux(redhat)下双网卡负载均衡(lacp)

(一)linux配置 #cat /boot/config-kernel-version |grep -i bonding CONFIG_BONDING=m 返回CONFIG_BONDING=m表示支持,否则需要编译内核使它支持bonding 也可以用:查看一下内核是否已经支持bonding:modinfo bonding 第一步:创建一个ifcfg-bondX # touch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新建一个bond0配置文件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1.1.2 NETMASK=255.255.255.0 BROADCAST=1.1.1.255 NETWORK=1.1.1.0 GATEWAY=1.1.1.1 ONBOOT=yes TYPE=Ethernet 编辑ifcfg-bond0如上 第二步: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 这个实验中把网卡1和2绑定,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相应网卡配置如下: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TYPE=Ethernet DEVICE=eth1 HWADDR=00:d0:f8:40:f1:a0 网卡1mac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USERCTL=no MASTER=bond0 SLAVE=yes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 TYPE=Ethernet DEVICE=eth2 HWADDR=00:d0:f8:00:0c:0c 网卡2mac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USERCTL=no MASTER=bond0 SLAVE=y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