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苏开/新疆和静县阿拉沟乡农牧民发展中心

【期刊名称】《兽医导刊》

【年(卷),期】2019(000)017

【总页数】1

牛口蹄疫又被称为口疮,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传播速度极快、传染性强、发病快且潜伏期短、传播方式和途径广泛且死亡率高等,治疗难度很大。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工作较以往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主要就诊断和防治牛口蹄疫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进行总结分析。

一、病原

牛口蹄疫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属,有7个主型,我国主要是A、B、O型,该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常产生耐药性,且变异速度快,这些特点为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困难。此病毒在阳光持续直射60min或者高温80℃以上可被灭活,冷冻可存活3~4个月,病毒对强酸强碱较敏感,1%~2%的强氧化钠溶液或者强酸可使其失去活性。

二、流行情况

牛口蹄疫发病急、传播快、传播范围广,国内外均有流行病例,一旦发病难以控制,无明显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均可患病。主要感染对象为偶蹄类动物,猪、牛、羊为主要感染动物,可在不同宿主之间感染。一般潜伏期为2~14d,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或者患病部位破裂水泡液,病畜主要出现口部、蹄部、乳房部的透明水泡。此病危害极大,必须及时防控,否则会带来严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