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康复 大教育—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小康复 大教育—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小康复 大教育—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小康复 大教育—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小康复大教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听障儿童高效康复教育

苏州市盲聋学校季兰芬

摘要: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就是通过医学、教育、工程社会及心理的各种康复措施使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障碍降轻或功能不同程度地恢复到最佳状态,对于听障儿童来说,这固然很重要。但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的环境、课程、教师、健听儿童、家长等资源是融合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大教育”观念。合理运用这些资源,不仅能帮助听障儿童形成正常的有声节律,促进其听力言语的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满足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关键词:融合教育听障儿童健听儿童教育资源

近些年,随着听力障碍早期干预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干预措施的不断进步.如何提高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同时指出“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在2014年教育部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也提出:“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体现了国家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说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校于2003年和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合作,开展了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实践。我们将听障儿童根据年龄分别编入小、中、大班,在幼儿园内采用特定的课程模式,让听障儿童既有机会接受普通幼儿教育,又能得到专业语言康复训练,为有残余听力的听障儿童提供一个健康、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发展和身心成长环境。

在这里,所谓“小康复”即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就是通过医学、教育、工程社会及心理的各种康复措施使聋人听力语言障碍降轻或功能不同程度地恢复到最佳状态的过程。而“大教育”是指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有、教育无处不行。而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的环境、课程、教师、健听儿童、聋健家长等就是很好的一种教育资源。

一、大环境下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

1、幼儿园环境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影响

(1)有声语言的环境,形成了听障儿童正常的有声语言的节律

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了节律。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一句话中都会有停顿,声音会有轻重快慢长短和高低的变化,使文句语气连贯、音节流转,产生往复回环的音韵节律美感。而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在学语的过程中,成人在教听障儿学习说话时,往往会放慢速度,一字一顿地教听障儿童学说字词,从而他们在感知语音的时候就失去节律感,因此,很多听障儿童在说话时就存在语调的不自然。而融合教育为听障儿童提供了正常的有声语言环境,听障儿童不是一味地等待老师教授语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有声语言的存在,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健听儿童的语音、语调,形成了正常的有声语言的节律。

(2)普通幼儿园的环境,满足了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他们虽然听力有残疾,但他们也有同龄健听儿童一样的需求。融合教育正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健听儿童平等相处的平台,它意味着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儿童一起接受学前教育。在晨间锻炼中,听障儿童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动作技能得到了相应的得到了提高,愉悦了身心,促进了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2、幼儿园课程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影响

(1)康复训练中引进幼儿园课程内容,发展听障儿童语言能力

在听力语言教材中,我们采用的是《听障儿童标准化课程》,教材只是通过图片来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说话训练,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学习方法单一无趣味。花朵幼儿园所使用的《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重在展现幼儿的游戏天性,让幼儿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活动中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课程内容来自于孩子的生活。为提高听障儿童参与语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照《听障儿童言语训练标准教程》,结合花朵课程中各个主题内容,针对听障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情况,设计了特定的融合课程方案,将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内容与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进行了无缝整合,这种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资源,既充分调动了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又进一步丰富了其生活经验,提高了认知水平,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利用幼儿园特色课程,发展听障儿童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课程是丰富多彩的,除了“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外,更形成了很多诸如“生活实习场”、炊事活动等特色课程,听障儿童也融入在整个课程活动中,听障儿童的全程参与,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与发展。

生活实习场给听障儿童提供了真实或拟真的场所,听障儿童在特教老师协助下,运用合适的语言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或完成各项活动,以致在今后真实的生活中就能自如运用学到的各种语言和技能。

炊事活动给听障儿童提供了发挥视觉特长的舞台。由于听力的损失,听障儿童的观察能力特别强,在实践操作中,他们通过专注细致地观察,比普通儿童在动手能力方面更胜一筹,他们的作品常常会得到老师的夸奖、同伴的好评,这对于在其他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弱势的听障儿童而言,无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增强了听障儿童的自信心。

二、小环境中的师生融洽关系

1、幼儿教师特教化

幼教教师在融合教育过程中,逐步熟悉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从最初的无奈接收转变到后来的真心接纳;在处理听障儿童问题过程中,从一开始寻求特教老师帮助到后来自己能独立处理。如:通过慢慢说话、运用恰当的手势,逐步赢得了听障儿童和家长的信任。她们在带班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整套帮助听障儿童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1)情感支持使听障儿童感受集体的温暖

对于一位老师来说,爱班中的每一位孩子是她的使命也是责任,包括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他们内心非常敏感,作为老师就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轻轻的抚摸、甜甜的微笑,甚至一个小小的吻,都能让儿童感受到老师的爱,也能从心理爱老师。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班中的健听孩子对关爱听障儿童,让这些听障儿童在爱的氛围中成长。

(2)个别化指导使听障儿童更快地融入班集体

因为听力有限,听障儿童的反应比较迟缓,对于健听孩子来说可能只需要老师说明要求和方法,大家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而他们则需要老师个别化的指导。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一对一的指导,从而让听障儿童真正的融入班集体。

(3)教师的示范使听障儿童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听障儿童“听”的能力有限,而相对的“看”就可以直接影响他们。一方面,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教孩子怎么做或者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行为来指导周围的孩子,让这些普通的孩子也学会老师的方法来帮助听障儿童。

十多年了,参与融合教育的幼教老师占全园人数的80%以上,共有2篇论文发表于核心刊物和省级刊物;7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在2009年—2012年苏州教育学会特教分会组织的“苏州市特殊教育‘科克雷蒙’杯师德标兵奖励金”评选中参与融合教育幼教老师傅萸、舒苇、宋施萍等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2、爱心大使伴成长

友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同伴交往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 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作为听障儿童,培养他们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听障儿社会交往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系列与听障儿社会性发展相关因素的发展。

(1)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友伴关系作用,提高听障儿童参与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听障儿童要适应所有的活动需要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每一个同伴的关心和帮助,因此融合班级里就出现了“爱心使者”。每天有一个健听儿童自愿来担任“爱心使者”,并戴上相应的标记,关心和帮助班级内的听障儿。

同伴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心使者”所做的虽然只是些点滴小事,但他们给听障儿童带来了成长的快乐,以及能力的提高。同时,健听儿童也学会了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2)在游戏过程中发挥友伴关系作用,提高听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很多,诸如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为儿童,特别是融合教育环境下的听障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伙伴平等和自由交流的机会,但是,听障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明白游戏的玩法,经常违反游戏规则。为帮助他们顺利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教师充分依靠“爱心使者”的力量,逐步提高听障儿童的游戏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交往的能力。

区域游戏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游戏活动。听障儿童在区域游戏中通过观察、模仿健听儿童的行为,在与小组同伴交往中提高社交技能,促进友好、积极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在区域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由于形式比较自由,听障儿童能接触到更多的同伴,而不是教学活动中的固定座位、固定伙伴。一开始听障儿童由于语言发展迟缓,在交往中往往表现出社交技能贫乏,宁愿独自完成任务,与同伴之间交往甚少,或者几乎没有交往,但随着交往行为的不断发生,他们反复尝试和练习已经学会的社交技能,比如:微笑、请求等,并根据对方的反应做相应的调整,使之不断巩固和熟练。

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角色游戏是儿童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需要一定的语言交流,因此听障儿童必须掌握一些社交语言。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会学习和模仿同伴的语言,且不断得到反复运用,以致熟练掌握。另外,角色游戏让听障儿童有机会模拟平时看见的生活场景,同时让他们尝试着建立一种与同伴的合作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听障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

三、家长支援团的有力助推

1、听障儿童家长的教育支持作用

要想让听障儿童尽快地跟上班级步伐,缩短与普通孩子的距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辅导。但是,家长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专业性、科学性,也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采取了集体培训、个别培训、网络培训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听障儿童家长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家长培训,使家长对孩子现存的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充分了解和正确掌握语言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孩子的言语能力,增强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于是,更多的家长参与到了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过程中。首先,让家长成为志愿者。定期开展亲子课堂,分享自己的家教经验;其次,让家长参与孩子的言语发展记录。每天的个训记录本、每周的听力语言记录表、幼儿成长记录本等都留下家长的支持痕迹,家园得到了及时的沟通,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言语发展。

2、健听儿童家长的爱心助学行动

听障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往往还会引起健听儿童家长的关注,家长的态度也会影响健听儿童对待听障儿童的态度,只有让健听儿童家长正确认识、接纳聋儿,用关爱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听障儿童,才能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生活、学习。我们主要采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爱心捐助等形式,让健听儿童家长对听障儿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多的健听儿童的家长开始了解和帮助听障儿童,对听障儿童的接纳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首先,教师利用“家长开放日”这个契机,让听障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并有意识地让听障儿童进行展示,突出其优势,让健听儿童家长对听障儿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越来越多的健听儿童家长对听障儿童的接纳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其次,利用“亲子活动”,让健听儿童家长近距离接触听障儿童,更深入了解他们。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家委会,每学期都会组织家长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而听障儿童家长有时会羞于自己孩子与健听孩子的不同,出现想参加又怕参加的心理。这时健听儿童家长主动的邀请,打消了听障儿童家长的顾虑。在健听儿童家长的关心、爱护下,听障儿童体验到了健听儿童家长的关爱。

另外,“爱心捐赠”充分体现了健听家长对聋儿的关爱。健听儿童家长发现大部分的听障儿童不仅身体上存在着残疾而且生活条件也不太好。因此幼儿园开展了多次“爱心捐赠活动”:每年的3月3日爱耳日“爱心捐赠”、中班年级组的“爱心跳蚤市场”、“花朵大卖场”等形式多样的捐赠活动,所有款项达数万元,我们将所得的钱款全部献给听障儿童购买需要的助听器、图书、玩具及学习用品等。当健听儿童家长了解到听障儿童因缺少资金无法购买助听器时,家长踊跃捐

款甚至发动单位同事共同筹集现金交给了听障儿童家长。这样的活动影响深远,以至于毕业后的家长还寄款来幼儿园,捐赠给听障儿童。

四、融合教育让聋健儿童共浴蓝天

1、融合教育下的听障儿童康复成效

听障儿童经过三年的融合教育,不仅在语言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更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获得了全面发展。十年多年来,我们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听障儿童将近四十人次,三十余人次康复毕业,全部顺利进入普通小学。

我们把1993-2003年聋校语训班学生的康复情况与2003-2012年融合教育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对比(见图2)分析后发现: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其他综合能力,融合教育班的学生都非常出色。

图2:

追踪统计20名升入普通小学的学生情况后发现,他们在各自的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学业成绩100%合格,完全能跟上普通小学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各科学习任务;个性发展丰富多彩,在体育、舞蹈、绘画、阅读、写作等方面有8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综合素养令人称赞,共有20人次获得学校综合荣誉奖,有多位同学连续多年获得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其中童曦煜同学被评为苏州市阳光少年。

融合教育让听障儿童和普通同龄儿童置身于同一个时空,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共同学习成长,这对于听障儿童的身心完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与价值。

2、融合教育对健听儿童的积极影响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自私、独占心理逐渐显现,与人交往能力,责任感、使命感单薄,开展融合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听儿童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关爱等社会性品质,使得他们从小就萌发了关心残疾儿童的情感,形成主动帮助弱者的良好品德,进一步促进健听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普通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在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较好地实现了我们的康复宗旨“最大融合和无限接近”,达到听障儿童最大程度地融合于健听儿童的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无限地接近于健听儿童,和健听儿童站在同一平台上,为其夯实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K·E·艾伦 J·S·施瓦兹,方俊明主编,《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吴淑美,《融合班的理念与实务》,心理出版社(台湾)

[3] 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黄昭鸣、万萍,《论听障儿童康复中的HSL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5]雷红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7] 戴晓萱,《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思考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思考 在省第二师范八天的听障教育理论的学习,让我学习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听障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如今,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都已经在开展听障融合教育,在我们国内目前也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所以说,特殊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这个说法是没有错。了解到相关知识后,对于听障融合教育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听障融合教育下,学习能力差距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听障融合教育就是把听障生和健听生放在同一个环境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让听障生与正常的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听障生和健听生潜在的能力,互补学习。那么,由于听障生的听力损失,造成了他们在智力和社会沟通能力上差于健听学生,在学习上肯定存在差异,听障生的学业如何跟上?会不会影响到全班的学习进度?还安全问题。这些也是实际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应该从教学策略、班级管理和自身的专业技能上能得到一定解决。 二、开展听障融合教育如何协调家长和社会关系 听障的融合教育,肯定要涉及到听障生家庭和健听生家庭,由于目前听障融合教育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在设备配套和师资力量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难免会造成家长的不信任和反对,社会上多少也会对听障融合教育产生怀疑。遇到诸如类似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的去解

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我想一个是时间问题,另一个就是资源配套和师资力量的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沉淀,这些问题慢慢地应该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听障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趋势,学习好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为将来的融合教育做好准备。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咨询工作 第一条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 及时记录并归档。 第三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第四条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再进 行归档。 第二章入园流程 第一条问询 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第二条评估 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

精神发育检查)。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 第三条安置 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 第四条体检 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 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 第五条建档 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 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档;一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责任教师。

《融合教育》测试题及答案(比较全)

总论部分测试题 01特殊需要学生 1、关于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残疾会引发学习信息传递的特殊需要选项2: 残疾会引发学习目标调整的特殊需要 选项3: 残疾会引发学习方式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4: 残疾不引发学习环境调整的特殊需要 2、下列个体差异不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的选项是 选项1: 眼睛失明选项2: 听力失聪选项3: 智力低下选项4: 长相漂亮 3、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选项1: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选项2: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常的发展 选项3: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选项4: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最典型的发展 4、关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选项2: 特殊需要是指对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需要 选项3: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有特殊的愿望和理想选项4: 特殊需要是因学生个体差异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5、关于代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双手丧失,可以用嘴含笔写字选项2: 盲人可以“以耳代目” 选项3: 聋人可以看话明意选项4: 智力低下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智力 6、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流程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筛查干预诊断选项2: 干预筛查诊断选项3: 筛查诊断干预选项4: 诊断筛查干预7、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分类正确表述的一项是 选项1: 多动症学生不属于特殊需要学生选项2: 天才学生属于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选项3: 因语言差异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属于狭义的分类选项4: 中国把残疾的类型分为七类 8、关于残疾分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中国残疾分类的类别为比美国多选项2: 美国残疾分类为类为7种 选项3: 我国台湾的残疾分类比美国少选项4: 智力残疾是精神残疾的一种 9、关于残疾对学生发展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残疾会影响学生许多领域的发展选项2: 视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定向运动 选项3: 听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言语发展选项4: 智力残疾不影响学生的生活自理 10、关于残疾学生鉴定原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公正性选项2: 科学性选项3: 全面性选项4: 灵活性 02融合教育 1、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安置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只适合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选项2: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特殊班 选项3: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选项4: 包括以上三种形式 2、关于特殊教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特殊教育特殊在其安置形式上是隔离的选项2: 特殊教育特殊在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学校 选项3: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不同的个体差异选项4: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特殊的教育需要 3、关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进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选项2: 回归主流——正常化(一体化)——全纳选项3: 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正常化选项4: 正常化——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

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

江苏省融合教育资料汇总

关于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 选项1: 残疾会引发学习信息传递的特殊需要选项2: 残疾会引发学习目标调整的特殊需要 选项3: 残疾会引发学习方式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4: 残疾不引发学习环境调整的特殊需要 下列个体差异不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的选项是( 4 ) 选项1: 眼睛失明选项2: 听力失聪选项3: 智力低下选项4: 长相漂亮 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1 ) 选项1: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选项2: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常的发展 选项3: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选项4: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最典型的发展 关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选项1: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选项2: 特殊需要是指对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需要 选项3: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有特殊的愿望和理想选项4: 特殊需要是因学生个体差异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关于代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选项1: 双手丧失,可以用嘴含笔写字选项2: 盲人可以“以耳代目” 选项3: 聋人可以看话明意选项4: 智力低下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智力 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流程正确的一项是 1 选项1: 筛查干预诊断 选项2: 干预筛查诊断 选项3: 筛查诊断干预 选项4: 诊断筛查干预 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分类正确表述的一项是 4 选项1: 多动症学生不属于特殊需要学生选项2: 天才学生属于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选项3: 因语言差异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属于狭义的分类选项4: 中国把残疾的类型分为七类 关于残疾分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选项1: 中国残疾分类的类别为比美国多选项2: 美国残疾分类为类为7种 选项3: 我国台湾的残疾分类比美国少选项4: 智力残疾是精神残疾的一种 关于残疾对学生发展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选项1: 残疾会影响学生许多领域的发展选项2: 视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定向运动 选项3: 听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言语发展选项4: 智力残疾不影响学生的生活自理 关于残疾学生鉴定原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选项1: 公正性选项2: 科学性选项3: 全面性选项4: 灵活性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安置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4 选项1: 只适合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选项2: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特殊班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特殊需要学生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 ——特殊需要学生 盛永进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第一讲:特殊需要学生 讨论四个问题 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 四、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 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 谁是特殊需要学生? ?学生见过吗 特殊需要学生 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相关概念—特殊需要 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 讨论 个别差异一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吗? 讨论 1.个体之间有高瘦胖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 2.视力有1.2与1.5之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的条件性 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 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有哪些特殊需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术语说明 障碍——残疾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2017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其中提出: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 1 我国特殊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我国现有听力语言障碍的人数达278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听障儿童171万,0-6岁的听障儿童约70-80万,每年新增聋儿3万,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导致儿童耳聋的病因很多,但大部分听障儿童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来恢复听力。就儿童而言,听力损失会阻碍儿童学习言语和语言,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而且会导致他们的言语能力、认知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心理发育迟缓。目前,这些听障儿童在入学阶段只有小部分在普校随班就读,大部分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性过渡环节。 长期以来,听障者生活在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中,随

着社会的发展,两个群体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但由于沟通障碍,两个群体间常常会发生误解。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摩擦是因为听障者“不懂事”或“不讲理”造成的;而听障者则认为受到歧视,不尊重、不接纳他们。听障者在社会中处处受阻,他们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中。究其原因则是听障者因听觉障碍不能听取、模仿和理解周围人们的语言,失掉了许多获得信息和学习语言的机会,造成了语言障碍;而且大多数听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在全封闭的特殊学校就读,这无形中阻碍了他们与健听儿童的交流学习,甚至与社会完全隔离。封闭的环境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特殊学校的语言环境无法和普通学校相比较,其正常的语言交流很少,学生之间都是用手语沟通,这给他们的语言康复带来很大的阻碍,也阻碍了心理、社交能力的发展,并与健听儿童渐行渐远。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应该大力推行融合教育。 2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于1990年在美国最先提出,1994萨罗曼卡宣言强调融合教育精神,目前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儿童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并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残疾人教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提倡“融合”而非“隔离”。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一直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残障人士的受教育权利。“融合”成为现代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档案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档案——生活融合基线调查 由幼儿园融合辅助人员完成 完成时间:年月 说明:孩子入园以后两到四周完成。主要目的是记录孩子生活常规、自理能力方面的现状,及与普通孩子的差距,在这个调查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指导辅助人员做出“生活融合辅助计划”,作为实现孩子生活融合辅助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注意: 1、还有两个同步的调查为“活动融合基线调查”和“课程融合基线调查”,老师在填写的时候,要将孩子的问题按照不同的方面分别写入不同的调查表中,不能混在一起写。 2、本调查表尚在完善中,辅助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修改。 1、是否知道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 (1)孩子知道早上要去幼儿园,晚上要回家吗?喜欢来幼儿园吗?下午孩子会期待妈妈来接吗?(说明:好写孩子的具体表现,不能只回答“知道”,或者“期待”,要回答你怎么判断孩子知道,孩子有什么具体表现等,越具体越好,以下所有问题的回答都如此) (2)孩子知道幼儿园的大致作息时间吗?比如知道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顺序吗?知道入园以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 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上课吗? (3)孩子知道饮食起居、活动、学习的各种场所吗?知道不容许拿的东西不能拿,许容许去的地方不能去,不容许做的时候不能做吗? 2、是否能按照老师的集体指令满足生理需要

(1)孩子关注其他人在做什么吗?比如他能注意到小朋友们在吃饭、喝水吗?如果别人在做的事情自己没有做,孩子有疑义吗?想和大家一起做同样的事情吗? (2)如果要求孩子要和小朋友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不能有特殊,孩子能做到吗?比如他能和别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如厕、一起洗手吗? (3)孩子注意老师关于生活的集体指令吗?是否能听见老师的指令?需要对他单独重复吗?他是否理解指令的意义?是否能执行老师的指令? (4)孩子是否会跟随、模仿别人去做事情呢?是否需要特别提醒呢? 3 、对幼儿园的生活适应能力如何? (1)同龄小朋友会做的事情他都会做吗?哪些不能做?(生活自理方面) (2)他有学习自己做事情的愿望吗?哪些还需要辅助?孩子对辅助有依赖性吗? (3)孩子自己会做的事情有哪些?正在学习做的事情有哪些?马上将要取得突破的事情有哪些? 4 、你是怎么做的?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每个过程中,作为一个特殊的孩子,您为他特别地做了什么? 生活上他哪些地方孩子需要您特别的帮助? (2)每次您给孩子帮助的时候,是孩子请求你时你才帮助他的,还是您经常主动去辅助他?辅助的原因是孩子不会,还是你认为他不会呢? (3)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你认为对孩子学习自理有哪些优势呢? 5、您以后会怎样做呢?

最新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网络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含笔记)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网络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是非题: 1.自闭症学生的智力很多是较低,也有一些学生智力是超常的。(是) 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否) 3.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是) 4.患有视野狭窄症的个体所看见的景象,就好像他们是透过长管子看东西似的。(是) 5.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 6.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是) 7.听障学生的教育目标只需适应他们特殊的教育需要,不需考虑一般少年儿童成长规律。(是或否都是错) 8.既然自闭症学生有很多是智力低下,那么在普通学校中就读意义不大。(否)9.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 10.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该独立编班。(否) 11.若要鉴定一个学生为单纯的情绪障碍,还必须要排除智力因素,个体必须是智力正常。(是) 12.频率越高,人耳听到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低,听到的声调也越低。(是)13.物理和职业治疗师对于这些儿童的运动技能和灵活性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并不需要与教师.其他专家.家长们共同协作。(否) 14.生活自理是一般儿童发育最早的人类技能,视觉障碍孩子没有大人的指导一样可以掌握好。(是) 15.对于那些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的肢体障碍儿童,应该为他们提供扩音器或其他替代性的沟通系统,最常见的扩音和语言交流装置是沟通板和带有综合性言语输出能力的相关电子设备。(是) 16.视觉障碍学生是指因视力损失原因或视野缩窄,无法像其它一般学生一样进行学习.工作与活动(是或否都是错) 17.一个听力损失90%以上的人,可以听到较大声的谈话。(是) 18.学习障碍具有内隐性,学习障碍是大脑功艺出现异常,大脑不趁直接观察到,人们直接观察的是学习成绩.行为特征。(是) 19.积极的面对情绪行为障碍学生问题挑战的关键是态度,即区别性接纳和同感关系的建立。(是) 20.智力障碍不是单独一种疾病,而是多种原因所致的综合征。(是)

听障儿童策划方案

听障儿童策划方案 篇一:关爱聋哑儿童__策划 关爱聋哑儿童活动方案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者呱呱坠地时便无法感受父母喜悦的呼唤;他们或者因为家境贫寒用药不慎,小小年纪便无法感受音乐的美妙;他们或者因为一出事故而失去听觉,他们被称为聋哑儿童。一直以来本着“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宗旨、以饱满的热情服务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这次慰问活动,旨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聋哑儿童的行列中来,让点滴关爱汇成江海,让无私奉献令爱蔓延。 一、活动目的: 1、让学校同学了解当今社会里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儿童,塑造浓厚的校园爱心氛围,激发学校师生的爱心。 2、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

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的关爱。给聋哑儿童带来快乐,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3、让社会中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唤起人间真情。使志愿者充分了解社会,端正态度。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奉献自已的爱心。 4、此次活动,既能让广大聋哑儿童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所给予他们的温暖与关爱;同时,也能号召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关注这一幼小的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勇气与爱。 二、主办单位:语言文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活动主题:走进无声世界,关爱听障儿童 四、活动时间:2013年11月30日8:00-10:00 五、活动地点:聋哑儿童康复中心 六、活动方案: 1、前期准备:

(1)与聋哑儿童康复中心取得联系,与其商谈活动事宜,定下具体活动时间内容。 (2)召开内部会议,介绍此次活动的各项内容及其相关事情,进行任务分工,使各成员明确自己的相关工作。 (3)活动前展出海报和横幅,让更多同学加入此次活动中来。 2、活动流程: (1)7:30准时在同大广场集合,清点人数,发放小红帽。 (2)7:50集体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有次序地进入,跟随接待人员,参观教室和宿舍。 (3)将志愿者分成若干个小组,与孩子们一起做互动小游戏;给孩子们表演节目,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cosplay动漫人物show等;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4)活动结束后与他们合影留恋,然后集体返校。 七、注意事项: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网络培训测试题(一) 总论01.《特殊需要学生》测试1、?题型:单选题?分值:10 关于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选项1: 残疾会引发学习信息传递的特殊需要 选项2: 残疾会引发学习目标调整的特殊需要 选项3: 残疾会引发学习方式调整的特殊需要 选项4:?残疾不引发学习环境调整的特殊需要 2、?题型:单选题?分值:10 下列个体差异不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的选项是(4) 选项1: 眼睛失明 选项2: 听力失聪 选项3: 智力低下 选项4:?长相漂亮 3、?题型:单选题?分值:10 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1) 选项1:?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 选项2: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常的发展 选项3: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 选项4: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最典型的发展 4、?题型:单选题?分值:10 关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选项1: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选项2: 特殊需要是指对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需要 选项3:?特殊需要是指学生有特殊的愿望和理想 选项4: 特殊需要是因学生个体差异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 5、?题型:单选题?分值:10 关于代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选项1: 双手丧失,可以用嘴含笔写字 选项2: 盲人可以“以耳代目” 选项3: 聋人可以看话明意 选项4:?智力低下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智力 6、?题型:单选题?分值:10 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流程正确的一项是(1) 选项1:?筛查?干预?诊断 选项2: 干预筛查诊断 选项3: 筛查诊断干预 选项4: 诊断筛查干预 7、?题型:单选题?分值:10 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分类正确表述的一项是(4) 选项1: 多动症学生不属于特殊需要学生 选项2: 天才学生属于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选项3: 因语言差异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属于狭义的分类 选项4:?中国把残疾的类型分为七类

人工电子耳蜗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人工电子耳蜗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聋儿在接受耳蜗植入以后,需要一个听觉培建的过程。要达到听觉培建的目的,就需要给他大量的听觉刺激。 1.每天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听觉训练时间 无论在专门的康复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训练。特别是在刚刚开始训练时,这样有利于减少噪音和培养其听觉注意力。 2.设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没有目标经常会造成孩子的发展不够全面系统。目标制定过低或过高都会阻碍聋儿的进步。有的家长在孩子刚刚开机时就要求他马上学会辨听,为此对孩子进行体罚,造成孩子惧怕聆听,不愿做听觉训练。这就是目标设定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的目标设定,如,刚刚开始让孩子学着去倾听周围的声音,并不马上要求学会辨听,而是慢慢地从最简单的开始,一听到就鼓励或者奖励他,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慢慢就会看到效果,切不可操之过急。 3.听力训练要在游戏活动中进行 多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这样能够使孩子乐于参与训练活动,能保持注意力。 5.听力训练要与语言训练、智力训练等相结合,不分先后。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智力、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而且都是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将听力、语言、智力等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分先后。 6.要给聋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教授的语言内容要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我们给聋儿提供的声音应该具有丰富的变化,首先要教给他们经常能看到和经常使用的语言内容。 7.在训练初期,要从聋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很多家长询问听觉训练初期应该采用哪些词语。其实这没有统一的规定,我们要考虑每个聋儿的个体差异,从他们熟悉的词语入手。如果孩子没有熟悉的语言内容,就从他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8.在训练初期要提供安静的训练环境。当聋儿听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进行噪音环境的听取训练。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答案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网络培训测试题(一)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解答总论01.《特殊需要学生》测试1、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选项1: 残疾会引发学习信息传递的特殊需要选项2: 残疾会引发学习目标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3: 残疾会引发学习方式调整的特殊需要选项4: 残疾不引发学习环境调整的特殊需要 2、题型:单选题分值:10下列个体差异不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的选项是(4)选项1: 眼睛失明选项2: 听力失聪选项3: 智力低下选项4: 长相漂亮 3、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1)选项1: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选项2: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常的发展选 项3: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选项4: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最典型的发展 4、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选项1: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选项2: 特殊需要是指对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需要选项3: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有特殊的愿望和理想选项4: 特殊需要是因学生个体差异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 5、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代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选项1: 双手丧失,可以用嘴含笔写字选项2: 盲人可以“以耳代目” 选项3: 聋人可以看话明意选项4: 智力低下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智力 6、题型:单选题分值:10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流程正确的一项是(1)选项1: 筛查干预诊断选项2: 干预筛查诊断选项3: 筛查诊断干预选项4: 诊断筛查干预 7、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分类正确表述的一项是(4)选项1: 多动症学生不属于特殊需要学生选项2: 天才学生属于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选项3: 因语言差异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属于狭义的分类选项4: 中国把残疾的类型分为七类 8、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残疾分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选项1: 中国残疾分类的类别为比美国多选项2: 美国残疾分类为类为7种选项3: 我国台湾的残疾分类比美国少选项4: 智力残疾是精神残疾的一种 9、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残疾对学生发展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选项1: 残疾会影响学生许多领域的发展选项2: 视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定向运动选项3: 听力残疾会影响学生的言语发展选项4: 智力残疾不影响学生的生活自理 10、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残疾学生鉴定原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选项1: 公正性选项2: 科学性选项3: 全面性选项4: 灵活性总论02.《融合教育》测试1、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安置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4)选项1: 只适合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选项2: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特殊班选项3: 只适合安置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选项4: 包括以上三种形式2、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特殊教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选项1: 特殊教育特殊在其安置形式上是隔离的选项2: 特殊教育特殊在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学校选项3: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不同的个体差异选项4: 特殊教育特殊在学生有特殊的教育需要 3、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进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选项1: 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选项2: 回归主流——正常化(一体化)——全纳选项3: 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正常化选项4: 正常化——全纳——回归主流(一体化) 4、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随班就读专业合作支持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4)选项1: 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合作选项2: 需要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合作选项3: 需要家长的协助与合作选项4: 需要包括以上各方面人士的合作支持5、题型:单选题分值:10关于随班就读教育的主要任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所谓“听觉口文法”是利用听障儿童的剩余听力,藉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电子耳的方式,帮助无任何剩余听力的孩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后,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然发展的程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透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说话及语言。“听觉口文法”是听障儿童将口语作为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的口语教学方法。 听觉口文法的主要特色包括:专业团队合作的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参与,使听觉成为儿童全人发展的一部分。 听觉口文法遵循以下十大基本原则: 1.提倡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并马上进行听力学管理和听觉口语治疗。听力损失发现得越早,就可以越早配戴助听设备,这样孩子可以通过聆听来发展言语和语言能力; 2.推荐立即接受评估并使用适当的、最先进的听力技术以获得听觉刺激所带来的最大程度的收益。针对您孩子的听力损失使用最合适的助听设备意味着他们运用最佳的途径获得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机会来发展口语能力;

3.指导家长在帮助孩子发展口语能力时使用听力作为最主要的感官模式,不使用手语,不强调读唇; 4.指导和培训家长帮助孩子将听力和口语结合到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希望家长养成习惯,时刻告诉孩子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5.指导和培训家长运用“听觉、言语、语言、认识和交流”的自然发展模式; 6.指导和培训家长帮助孩子通过聆听对口语实行自我监控。使孩子能够监控自己的言语和语言,这样他们可以自己纠正错误; 7.制定个性化听觉口语治疗方案,不断监控,评估和改进该方案对孩子和家庭的有效程度; 8.鼓励家长积极持续地参与个性化听觉口语治疗,成为孩子听力和口语开发的主要的推动者。我们与每个家庭一对一地工作,因为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是独特的。听力师的角色是帮助您掌握所需的技巧,这样您就可以教您的孩子通过聆听开发口语能力; 9.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有利于聆听的环境,帮助孩子通过聆听获得口语。使用一些方法使背景噪音降至最低,这样您的孩子会更容易听清楚;

特殊教育案例、融合教育故事

一和二十五 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湛留洋 大一小自2014年便与重师大特教系合作,联合举办“手拉手”特殊学生志愿辅导活动,开展至今已是第四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每周一次到现在的每周四次,服务对象从17位到25位,服务形式也从单一的心理辅导到种类丰富的教育康复项目。我是2017年2月来到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期间遇见25名特殊学生,一年多来,他们从特殊走向靓美,400多天日出日落,展开了一和二十五的故事。 相遇,巧做班主任工作 在大一小我遇见了16位智力障碍学生,4位听力障碍学生,4位肢体障碍学生还有一位多动症学生。我一个人照顾25名特殊学生简直是天方夜谭,所幸的是我身后有整个学校的支持,更有张艳德育心理工作室7位成员引领,在团队的帮扶下工作顺利开展。25位特殊学生分布在六个年级22个班级进行随班就读,班级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小家,资源教室和心理辅导室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中转站。冒冒然接近特殊学生是不科学不可取的,我得在相遇前去“偶遇”他们在学校的妈妈-班主任老师。学校打卡签到,食堂吃饭,值周站岗,教研看课成了我去偶遇22位班主任老师的契机。从见面寒暄到彼此熟悉,特殊学生成了必聊的话题,殊不知我与班主任老师的相遇源于我的一些“套路”。比如第一次遇见6年级5 班万老师便是精心设计的巧合,惧于年长老师的威严,我悄悄摸准万老师的上班路线,终于有一天在公交站相遇了。我约他一起上班,路上大家你来我往拉起了家常,来到学校吃饭时万老师主动问起我的工作性质,我找准机会问他班上有没有比较不一样的学生,这个时候我从万老师的口中得知了第一位特殊学生小赵。那天早上万老师吃饭的时间比平时多花了10分钟,主要是我的问题太多,可是这次交流我从万老师口中认识了一个大方勇敢,自信乐观的小赵,我发现原来特殊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普通学校,小赵就是融合成功的例子。后来我利用教职工运动会,遇见3年级8班喻老师,了解到特殊学生小朱的情况。还通过班上一位学生认识了她的父亲龙老师,龙老师班上也有一位特殊学生小王。无数次,我与班主任老师的相遇,积极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获取学生的学情,掌握了25

小康复 大教育—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小康复大教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听障儿童高效康复教育 苏州市盲聋学校季兰芬 摘要: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就是通过医学、教育、工程社会及心理的各种康复措施使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障碍降轻或功能不同程度地恢复到最佳状态,对于听障儿童来说,这固然很重要。但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的环境、课程、教师、健听儿童、家长等资源是融合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大教育”观念。合理运用这些资源,不仅能帮助听障儿童形成正常的有声节律,促进其听力言语的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满足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关键词:融合教育听障儿童健听儿童教育资源 近些年,随着听力障碍早期干预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干预措施的不断进步.如何提高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同时指出“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在2014年教育部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也提出:“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体现了国家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说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校于2003年和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合作,开展了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实践。我们将听障儿童根据年龄分别编入小、中、大班,在幼儿园内采用特定的课程模式,让听障儿童既有机会接受普通幼儿教育,又能得到专业语言康复训练,为有残余听力的听障儿童提供一个健康、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发展和身心成长环境。 在这里,所谓“小康复”即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就是通过医学、教育、工程社会及心理的各种康复措施使聋人听力语言障碍降轻或功能不同程度地恢复到最佳状态的过程。而“大教育”是指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有、教育无处不行。而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的环境、课程、教师、健听儿童、聋健家长等就是很好的一种教育资源。 一、大环境下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 1、幼儿园环境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影响 (1)有声语言的环境,形成了听障儿童正常的有声语言的节律 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了节律。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一句话中都会有停顿,声音会有轻重快慢长短和高低的变化,使文句语气连贯、音节流转,产生往复回环的音韵节律美感。而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在学语的过程中,成人在教听障儿学习说话时,往往会放慢速度,一字一顿地教听障儿童学说字词,从而他们在感知语音的时候就失去节律感,因此,很多听障儿童在说话时就存在语调的不自然。而融合教育为听障儿童提供了正常的有声语言环境,听障儿童不是一味地等待老师教授语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有声语言的存在,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健听儿童的语音、语调,形成了正常的有声语言的节律。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咨询工作规范 第一条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及时记录并归档。 第三条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 第四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咨询登记表(样)

第二章入园流程 第一条问询 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 第二条评估 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检查)。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 第三条安置 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 第四条体检 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 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 第五条建档 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 档;一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负责教师。 2、填写入园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 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样) 儿童基本情况:Array档案号: 门诊病历号(如康复机构自设有门诊部):______ ______ 填表时间(年\月\日):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民族__ __ 出生日期(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住宅电话: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_ __

融合教育试卷及答案三套

一.是非题: 1.自闭症学生的智力很多是较低,也有一些学生智力是超常的。()是 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否 3.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是 4.患有视野狭窄症的个体所看见的景象,就好像他们是透过长管子看东西似的。()是5.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 6.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是 7.听障学生的教育目标只需适应他们特殊的教育需要,不需考虑一般少年儿童成长规律。()是或否都是错 8.既然自闭症学生有很多是智力低下,那么在普通学校中就读意义不大。()否 9.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 10.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该独立编班。()否 11.若要鉴定一个学生为单纯的情绪障碍,还必须要排除智力因素,个体必须是智力正常。()是 12.频率越高,人耳听到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低,听到的声调也越低。()是 13.物理和职业治疗师对于这些儿童的运动技能和灵活性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并不需要与教师.其他专家.家长们共同协作。()否 14.生活自理是一般儿童发育最早的人类技能,视觉障碍孩子没有大人的指导一样可以掌握好。()是 15.对于那些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的肢体障碍儿童,应该为他们提供扩音器或其他替代性的沟通系统,最常见的扩音和语言交流装置是沟通板和带有综合性言语输出能力的相关电子设备。()是 16.视觉障碍学生是指因视力损失原因或视野缩窄,无法像其它一般学生一样进行学习.工作与活动()是或否都是错 17.一个听力损失90%以上的人,可以听到较大声的谈话。()是

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方法

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方法 【摘要】以家长、小龄听障幼儿为教学主体,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听障儿童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 发展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让听障儿童学会沟通和交流。同时,亲子互动游戏使家长成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伙伴和促进者。 【关键词】亲子游戏听障儿童康复作用听障儿童亲子游戏是针对小年龄听障儿童进行的一种 以家长、听障儿童为教学主体,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以正常幼儿教育涉及的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发展为指导,并进行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方面全面康复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听障儿童康复机构的亲子游戏活动是由父母带小儿到康复机构以组别的形式组织亲子活动,在老师带领下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会聆听,教会父母训练方法。亲子游戏活动环境轻松,又有最亲近的人在身边,小儿更有安全感,同时父母和教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1]。亲子游戏是促进听障儿童心理、语言发展的关键,更是开展早期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主要方式。

亲子游戏架起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安全、愉快、宽松的环境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听障儿童才能在游戏活动中感到心情愉快、温馨舒适、有安全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听障儿童才能大胆表现自我,不断增强自信心。 孩子在学习语言时,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孩子每天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首先是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何让孩子和人沟通,进行语言交流?怎样能让孩子体会到沟通的轻松、自如、有趣呢?亲子游戏就是最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游戏教会孩子的家人,无论是父母、爷爷奶奶还是兄弟姐妹,都来做游戏,重要的是加入到游戏世界中,体会其中的乐趣。 例如:手指谣:“小山羊,上山坡,吃青草,唱山歌,什么歌?咯咯咯咯咯。”手指谣:“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搂,四小弟,还有一个----------小妞妞。”这样的游戏可以安排孩子平时或睡前和妈妈一起来做,妈妈说,孩子听,边听边说边做动作。这不仅能发展孩子的听能,言语、节奏感、感受音调的变化,更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亲子游戏将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参与、体验,“生活化”是一种开放性课程观念,符合学前儿童生命、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