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

——拨开迷雾,走出自卑

【摘要】在差异化日益增大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许多障碍,很多人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而在大学校园里,这种现象也极为普遍。大学生通过激烈和残酷的高考而迈进大学的校门,说明其曾经野也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充满了期待、自信,但是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却容易陷入自卑,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等发展还不完善有关,对自身认识不完全而造成的,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阻碍身心健康发展。为此,下面通过有关案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自卑心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自卑

进入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城市、农村,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学校……无论是那一方面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这也为大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提供了条件,而自卑不仅仅是个体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同时还是一种基于消极评价所产生的拒绝自我的情感性体验。即对自我评价过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感状态。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对自己生理素质的不满而产生的自卑

在大学生中,有一部分生理素质欠佳的同学,他们或者没有高大的身材,或者没有美丽的外表,或者没有潇洒的体态,在中学时,因一心投入到学习中,对自己生理素质方面的缺陷还不太注意,但进入大学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对自己的生理素质就特别在乎,因此而自卑。

(二)对自己社会条件的不满意而产生的自卑

社会条件包括家庭出身、生活环境等。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山区、偏远的省区,产生自卑的原因,或是因为服饰不那么时髦,或是因为谈话有

着浓重的乡音,他们消极地评价自己,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从而自卑。

(三)对自己能力的不满意而产生的自卑

对于大学生,他们的能力主要指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由于入校时学生间就存在着差距,入校分数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分,因此,这一部分分数低的同学进校后学习就有吃力感,他们的努力和结果不成正比,进而自卑、恢心。还有一部分同学是由于没有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将中学时的学习方法用之于大学,认为中学时都能轻松的考出好成绩从而对大学的学习也不重视,一旦有一门功课补考,自尊和自信就受到打击,从而全盘否定自己,产生自卑。

(四)理想自我与现时自我相差太大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较低,即大学生对现实中的自我的评价往往不能满足所期望的理想自我标准。因此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与丧失达到理想自我的信心的自卑情绪。在中学生的心目中,大学生活就像理想的国度,可当他们手持录取通知书步入心中向往的大学殿堂后,呈现在眼前的一切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学习依然紧张,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单调乏味,同学间互相封闭,老师又不主动交流,唯一可以信赖的父母又相隔那么远。理想的破灭舆情感的孤寂,使他们的情绪、意志几乎降到了"冰点"。可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一种永不认输的精神,又迫使他们埋头读书,然而此时的心情状态,很难有高的学习效率,一旦考试失败,好胜心受到挫折,便全盘否定自己,从而自卑【1】。

(五)自卑的形成与气质、性格有关

研究表明,自卑的形成与气质、性格有关,抑郁型气质和内向型性格的人对事物的感受性较强,对事物带来的后果有扩散趋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1】。当遭受挫折后,倾向于把失败原因归结为自身的缺陷,思维分析指向内心。所以这类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自卑典型案例

王某,男,重点大学二年级。自进入大学后,一直很自卑,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以前因为在中学时成绩拔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自己也因此似乎忽视了家庭的贫困和普通。为了他上大学,家里负债累累。进了大学后,自己又借了不少钱以掩饰自己的贫困和普通。原以为到了大城市,会有很多机会,可

以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曾想了许多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比如参加社团、看书、看展览会、考证书等),但实施之后,往往都是半途而废,从而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社会底层的地位,自己不会有好的前途,不可能光宗耀祖,甚至找女朋友在大城市成家都很困难。为此,感觉压力很大,经常感到心慌,并且睡眠不好,情绪焦虑不安,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渐渐地不爱与他人说话,情绪低沉,郁郁寡欢。

案例分析:

王某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自卑引起的。由于其大学之前因为成绩拔尖,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满足,从而忽视了家境本身的贫困和普通。而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不再如过去那样受关注,失去了原来心理满足的基础。导致其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家庭的贫穷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差距,而他又过分夸大地看待了这种落差,妄图以借钱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贫困。同时,其之前对于在大城市的生存带有错误的估计,换了一个新环境后,发觉并不如自己预期的通过打工补贴生活那么理想化,造成适应障碍,导致了一种挫折感。另外,对于贫穷和成功的关系亦不能做到正确的认知,使得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意志力下降,形成自卑心理。之后,又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应对自卑,所以,长时间的处于自卑的阴影下,导致生理上出现亚健康【3】。

结论

自卑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可以说这是一种性格的缺陷。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长时间的自卑,不但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也会导致生理上出现亚健康状态,具体的危害在于会使人心理上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自疚、自责;自卑的人,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到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等。而在生理上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2】。

三、大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为了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克服:

(一)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有了自卑心理,就要正视自卑,才能克服自卑。自卑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理反应,在正常人中也会有的,不一定是病态心理,问题在于有了自卑感怎么办?有些大学生往往把问题看的过于严重,终日沉溺于自己不如人的消极体验中,甚至回避与其他同学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办法虽然可能使自卑感暂时有所减轻,但长期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自卑感加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针对自己不如别人的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如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就应通过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缩短与别人的差距。

(二)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以及行为产生影响。自我暗示或鼓励,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5】。如果大学生总是有"我不如别人"、"我不行,是个差劲的家伙"这些消极的想法,将会对他的行动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如果随时对自己进行"这难不到我,我一定能做得到"、"别人行,我也行"之类的积极暗示,则会信心倍增。实践证明,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提高人的自信心,克服各种心理不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修正理想的自我,调节抱负水平

现今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美好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但由于一些学生抱负水平过高,虽然全力以赴,仍感力不从心,这就会使他们产生失败感,从而自卑。大学生应修正理想的自我,调节抱负水平,冷静地客观地剖析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难度又可能达到的水平上。这样,才能避免挫折与失败,获得成功与自信。

(四)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以对抗自卑感【4】

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而且这种评价往往是歪曲的、不合理的,表现为在某一事件失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作出普遍性的否定。正确的做法应是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力求认识到人非完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人不应该以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比。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某一具体行为进行具体的积极的分析和评价,不能以偏概全,如"我只是这次考试没考好,但这并不

说明我以后所有的考试都会失败"。通过这种合理的积极的自我评价,便可避免产生诸如自卑等负性情绪体验。

(五)利用补偿作用克服自卑

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他可以发奋努力,通过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就进行补偿。这种作用尤其对那些因长相外貌或身体残疾等不可改变的现实条件而产生自卑感的大学生有较好的效果。他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强化自己的优势以增强自信,用成就使倾斜的心理天平恢复平衡【5】。

(六)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自卑

针对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心理咨询老师应采用一定的方式引导他们选择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自己。

我们大学生要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差异,正确的看待自卑,积极的克服自卑,不让自己成为案例中的王某,我们都应该拨开迷雾,走出自卑,让自己自信、快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蒙家宏.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孟玲.大学生自卑现象个案分析[J].黑河学刊,2012.

【3】李秀锦.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

【4】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5】申艳婷《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创新》

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方法

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方法 (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 管理者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 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2.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 (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喧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炼、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2.信任。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人,人才对你重视。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4.自信。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而是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自信要善?“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内容摘要】: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以磅礴的气势加入了大众传播的行列,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网络很快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它已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大学生群体及网络的特点,探讨网络吸引青少年的动因,并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双重影响。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双刃剑;影响 【导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在迅速进入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当前高校大学生更是能充分利用大学的便利条件,以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外语基础,畅游网络的海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用户中80%左右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90%以上又都是大学生。为什么网络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要探讨这个问题,既要从主体(当代大学生群体)出发,也要兼顾客体(网络)。正是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网络交往方式相对于传统交往方式的特殊性,这两者叠合而共同造成了上述新现象。网络人际交往是对传统人际交往方式的重要补充,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正像很多新科技、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际交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异化。正确认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在网络时代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网络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等方面。其中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虽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研究散见于少量报刊、杂志,缺乏对此话题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二是原因的分析上不够全面,主要只从网络的特点考虑;三是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较为大略,研究的内容欠深入;四是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提供的对策皆是泛泛而论,缺乏可操作的应对方法。本文在综合阅读多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主体的特点及网络客体的特点,分析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交往方式的原因;并根据以往文献分析,总结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正负面双重影响。 一、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人际交往方式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是他们选择网络交往的内部动因,网络交往本身的特点,是大学生选择网络交往的外部诱因。 (一)主体(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的感受和体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的感受和体会有幸参加了此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受益匪浅。从开始的问卷样本制作到寻找调查对象,数据统计与分析,虽然它的时间很短,我们很匆忙,很辛苦,但是我们却也初步了解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些状况,知道了人际交往的强大功能及其重要性,怎么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被全部填完,多少都有些成就感。 调研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以及调查的一些题目类型,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了问卷调查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跟类型,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真正实际调查的时候我们却没有那么轻松,开始的时候找同学做问卷,有一些以暂时没有时间为理由不愿参加,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很乐意配合我们去完成这份问卷的。当然在我们说明白问卷的背景、意义、目的之后,同学们都很认真仔细的帮我们完成了。 本次问卷调查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主要在华东理工大学展开,共发放100份调查,收回100份,回收率为100%。简单总结一下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二、无论是与家人还是舍友和同学,大学与人交流的意向比较强。 三、大部分学生比较外向,且交友能力较好。多数学生偏向与熟人交流,但较少流露感情,在与异性交往方面经验较少。 四、极少数学生较为内向,但也具备一定的交友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了解需要,并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心理沟通的能力。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生活上的相互照顾,学习上的相互帮助,活动中的相互支持,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行为、情感的沟通。一个不善于交际,没有正常人际交往的人,就会在自己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分离开来。这就必然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因此,大学生要努力把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熟悉人际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才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强大的功能:1.沟通信息,获取知识。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直接的人际交往从其他人那里获取的。其次是通过文字资料或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体会范文2500字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体会范文 2500 字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 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体会
的内容,欢迎阅读!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 或心理上的距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交往是一门艺术, 然而交往需要读懂对方的心理, 所谓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 理解的愿望。 ” 人的一生中总要面对很多的事情, 但是许多都是用语言解 决的,这就要求我们能说,敢说,会说,说得好才能左右逢源。如何才能说得好 呢? 一、 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 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 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 ,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 , 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 所以,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 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项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 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 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 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 人际交往 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 2.相容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与人相处时的容纳、 包涵、 宽容及忍让。 要做到心理相容, 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 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 3.信用原则。信用即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 任。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 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 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 一个有自信心的人, 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 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就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 4.互利原则。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互助互利。 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 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 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 其关系才会继续
1/6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占 八 、、 分 析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10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正文: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 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 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 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 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 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大学,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又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我们可以广泛的认识很多人,可以有很大的交际圈,但多属点头之交,总感到自己缺乏影响力, 没有知心朋友,因而倍感空虚、迷茫和失落。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 偏差。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 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是自卑和自负,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安全。 1. 自卑。个体认为自己应该优越却觉得并不优越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即为自卑。自卑使个体在人际接触过程中表现得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举止退缩、敏感多虑。自卑的大学生实际上是凡事期望过高,在交往、相处中总想使自己的形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重包藏和保护起来, 2. , 即其谈、幼稚肤浅。与自卑者类似, 自负者也是期望在交往、相处中具有优越的地位, 但是, 自负者保护自己的策略是外扩, 而不象自卑者那样内收。 ( 三) 经济因素。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个体的人际适应。这里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清贫与富足。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心得体会1 来到一个新环境,我们免不了要去适应它,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首先,我们要学会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是孤独一人,人际交往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就和大家讲诉一下大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关系,对此,我深有体会。一位阿拉伯哲人说的好:"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同学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来把握关系的尺度呢?五湖四海的人,由陌生到熟悉,这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一种缘分,大家通过沟通接触,相互了解,相互认识来建起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桥。也许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浅浅的微笑,都能是你被对方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人际交往因素。威廉·詹姆斯有言,"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人的不同情绪,心情舒畅或不愉快,只有积极与之交往,才能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

说到集体,就会想到个人,一个人不是孤独的,他需要朋友。朋友,是你身边值得信赖值得相信的人,班上的同学,寝室的室友,都是通过你的努力,结交到的人,学会信赖他们,就是朋友的肯定。可是毕竟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一些缺点,经过长时间的相处,这些都会显现出来,要学会宽容,谅解他人,好的人际交流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度,创造和谐的氛围。我很开心,自己来到这个新环境,认识到许多新朋友,她们或许和我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可我们有相同的学习目标,共同的前进方向,她们是我在这大学里要一起共度三年的人,我喜爱她们,真诚对待,相互理解,接纳,信任,将会使我们相处的更好。 所以对此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8T16:33:41.1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作者:高星 [导读]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坏境,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而且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和稳定。但是目前,人际交往障碍已然成为学生之间沟通的一道屏障,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交流,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社交恐惧等。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坏境,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而且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和稳定。但是目前,人际交往障碍已然成为学生之间沟通的一道屏障,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交流,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社交恐惧等。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 一、人际交往障碍概述 (一)人际交往障碍的内涵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坏境下,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满足需要等一系列行为和心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群体之间或大学生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交流、行为协调、情感互动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与他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就是指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现交往危机,导致交往失败,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大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活动,对其日常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消极影响 1.有损于身心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人烦恼和压力的出现往往都与人际交往障碍有关,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和疏导,就会产生各种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在与人交往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安全感、找到归属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在获得友谊的同时缓解孤单寂寞等不良情绪。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标志,他们正处于由简单人际关系向复杂人际关系过渡的关键期,人际交往障碍的出现,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心理发育,导致其心情抑郁沮丧、情感孤寂空虚等,而且会削弱人的抗病能力,成为疾病的催化剂,使正常的心理生理机能减退,有损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2.影响学业成绩 大学生最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客观上大学生也正好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情感丰富且多变,这种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很大影响。学生在学校里能与同学、朋友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便会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理解和尊重的,不仅有助于提高自我认同感,而且有利于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兴趣的发展、思维的活跃,能够有充分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一旦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轻则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想象力缺乏、思维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严重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下降,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3.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塑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和他们的个性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也特别论述了发展既应该包括智力发展也应该包括情绪、意志及整个个性的发展。大学生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少,个性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还很强。所以说,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应塑造良好的个性,倡导“个性成才”。如果他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融洽的氛围中,则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相反,如果出现交往障碍,生活在人际关系冲突不断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个性特征如忧郁、孤僻、暴躁、猜忌等将会接踵而至,严重情况下导致人格缺陷和分裂。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 (一)行为障碍 大学生感情丰富且敏感,在劣性情绪的催化或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影响下极易导致交往冲突,直接发生不好的行为。交往冲突是大学生活中一种最为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指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符合大学生群体对其人际关系的基本认识,导致在大学生个体之间出现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不适应的现象。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们把关注的重心逐渐转向自己,通常会只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苛求别人、盲目坚持自己意见言行、猜疑挑衅、要求别人服从满足自己的意愿。与此同时,大学生情绪调控力低也是交往冲突的诱因,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别人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和不同的行为时,情绪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从而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转变为人际冲突。 (二)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认知存在偏差,不仅包括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还包括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首先,对自我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过高评价自己,孤芳自赏,对别人的一切不屑一顾;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轻自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两种不正确的自我认知都会影响人际交往,前者会产生自傲心理,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总是不自觉地扮演领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有极强的权利欲与自尊心,甚至不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后者一味贬低自己会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己瞧不起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会自惭形愧,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害怕交往失败,不断封闭自我,缩小际交往圈。其次,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以貌取人,只注重外表,看不到别人的优秀品质和内涵;二是对人有成见,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缺乏主见,没有个性,随波逐流。这些都极易造成对他人认知的失误,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三)情感障碍 情感情绪的变化在交往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感情绪能促进人际间交往,消极的情感情绪则阻碍人与人的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主要面临以下的情感障碍: 1.情绪波动大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起伏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生感情丰富但又不成熟,对人对事有时过于敏感,心境变化快,容易凭一时的好恶就改变自己的看法,使得人际交往缺乏理智性和稳定性,从而产生障碍;第二,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反应不当,直接影响着交往的发展方向和深度,情绪反应过于激动会给人以轻浮不实之感,不敢深入交往,情绪反应过于冷淡又容易被人视为麻木无情,失去交往机会;第三,目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虽然大多褪去了儿童的天真直率,但还达不到成年人稳重成熟的标准,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消极负面的情绪。 2.嫉妒心强 当问到“你会和家境比你优越或者能力比你优秀的人成为好朋友吗”时,部分同学表示不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嫉妒心理。嫉妒是通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一系列复杂的情绪状态。进入大学,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的家庭背景、自身能力、社会地位等都千差万别。生活在共同的坏境中,这种差别会更加明显,一部分同学的嫉妒心萌生。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负面作用极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急躁、敌意甚至憎恨的情绪,导致出现故意打击、诋毁、中伤他人的极端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宏.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思想政治教育[D].河海大学,2007. 2]章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探究[D].武汉轻工业大学,2015. 3]叶健健.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及引导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 4]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M].理论导刊,2016.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戴尔

耐基说过: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 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可见,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更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大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感情, 建立友谊, 切磋学问, 探讨人生。大学生的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

人际关系的类型教师与学生, 是大学校园里的两大基本群体。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是和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 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健康的学习成长。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是大学生人格模仿的对象。与教师交往也是大学生知识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 同时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业缘关系, 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小, 心理相容度高, 教师对学生充满爱护与关爱, 学生对老师充满尊敬与敬仰, 师生关系是一种纯洁而无私的人际关系。同学是大学生交往的基本关系, 也是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最普遍, 也是最微妙和复杂的。一方面, 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同, 兴趣爱好相近, 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 学习相同的专业, 沟通与交往容易; 另一方面,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个性气质差异, 再加上大学生空间距离小, 交往密度高而且自我空间狭小, 而对人际交往的期望较高, 一旦得不到满足, 容易采取消极退避的态度。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 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

最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

学期我报选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这门选修课,真是十分庆幸,如今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一学期学下来,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谈一下: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而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1)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申请者姓名:张慧 身份证号码: 340204************ 所在省市:安徽省芜湖市 所在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张慧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一例因无法适应大学新环境而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为男性,音乐学院大一学生,因为离开家乡来到新的城市读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及同学,害怕与人沟通,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出现孤僻、抑郁、焦虑等症状,持续近一个月。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为期4次的心理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开始尝试与他人沟通、交往,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通过回访跟踪,发现求助者的问题逐渐解决,咨询达到理想效果。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王某,男性,19岁,音乐学院大一学生。身高1.70米,体重58公斤,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父母在其年幼时离婚,与父亲同住,后来父亲再婚育有一女,父亲经营自己的公司,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近期因恐惧大学新生活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独自前来咨询。 目前精神状态:意识清晰,言语表达能力较弱,情绪抑郁。 身体状态:无家族遗传病史,近期出现失眠的状况,躯体医学检查正常。 社会功能状况:与同学相处不好,对处理人际关系丧失信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心理测验结果:1、SCL-90测验结果:总分185,人际关系敏感2.1,抑郁1.92,焦虑2.70,躯体化1.33,敌对1.83,偏执2.17,强迫症2.40,其他因子与常模相比属于正常。 2、SAS标准分为60分,SAD总分23分,其中回避因子11分,苦恼因子12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调研方法思路 (3) 三、调研步骤开展 (3) 四、调查结果分析 (4) 五、解决对策和建议 (8) 六、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10)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普及,大学生的数量很多。大学生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和校园边界的群体,感受到的人情世故和压力是极其特殊的。学校的教育往往教学生学科知识、组织考试,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够关注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到底如何?这是我做这个调查想要了解的内容。潜意识里,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许多大学生跳楼、上吊结束自己生命的报道,时常感慨和不解。是学习、是工作压力、抑或失恋?总之,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一定不够好。否则还有许多朋友关心、帮助和及时劝导,就不会发生悲剧。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人际交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处处都离不开交往与沟通。日趋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们的视角得以开阔,人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也因沟通而改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且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群体,此课题研究对于大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对于老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对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与管理;甚至对于创新交往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找更加合理积极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是什么问题导致不同同学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不同的差异,交往方

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等。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大学校园里哪一些力量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改善现状,是我们遵循的研究思路。 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也为广大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健全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环境。由于人际交往是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调研方法思路 以团队的形式,选取适当的调查方法,针对调查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和交流方式,进而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心理特征与渴求,从而为大学生的交往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研步骤开展 1.确定调研课题,针对性地展开问卷调查设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起草样稿论,确定最终用稿,进行印制并进行网络问卷制作 2.参加培训,自学调研的相关知识,请教指导老师提出相关建议。 团队成员分工展开调查。(以书面及网络调查问卷为主) 3.进行发放问卷,填制完毕并回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将实地与网络数据进行收集总结,将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针对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反思调研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优化整理,对调研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问卷调查时间与地点,组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现象,归纳结论。 4.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并展示调研成果。(期间记录

心得体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 学期我报选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这门选修课,真是十分庆幸,如今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一学期学下来,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谈一下: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而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

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1)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

【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 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现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必然容易导致失败。

人际交往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普宁英才侨中杨晓英 摘要人际交往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通过对一位人际交往障碍求助者的会 谈发现她存在新生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障碍,运用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放松训练和人际关系训练,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咨询和两个月的自我调整,在回访过程中发现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和适应不良状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新生适应不良,合理情绪疗法 一咨询者基本情况 李某,女, 19 岁,我校高一新生,体貌端正家族无精神病史,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母亲早逝,一直与经商的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家庭关系淡漠,家庭结构复杂。李某自入学住宿以来,经常与同寝室室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入学一个月内已调换寝室三次,人际关系不良,对新环境总不太适应。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学习有所下降,有想回避同学、休学回家的念头。自觉非常痛苦和焦虑。 二咨询师观察及向他人了解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体貌端庄清秀,刚进门时稍显紧张,不敢直视咨询者,介绍自己情况时,声音有些颤抖,谈话时手里不时摆弄自己的手机,在咨询中稍加安抚后,情绪稍有缓解宿舍同学描述,李某比较内向,说话带刺,总觉得别人对她都是恶意的,时间久了就没人愿意和她说话了,最近都很晚才回寝室。 2、班主任描述:李某考入时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因为歌唱得好,被选为文娱委员。但近来听课不专心,作业也没前段时间认真。平时独来独往,性格比较内向,从来不笑,无论是可笑、滑稽的事情还是老师或同学的幽默,都不会引起他的反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同学有过几次冲突。 3、宿舍教师反映:不和同学来往,包括同宿舍同学。遵守宿舍纪律,经常反映宿舍同学的违纪行为,但要求老师保密,不要让同学知道是他报告老师的。 4、同学反映:冷酷高傲,目中无人,自己合适就行,不懂事,自私。 心理测验结果:选用 SAS 和 SDS 量表 SAS 标准分为 61 SDS 标准分为 64[1] 二、主诉:人际关系不好,班里同学都不理他。在班里,无论做什么,同学都向看怪物一样看他。以前,自己做事从不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上吃了不少亏, 四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进入高中以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集体住宿生活,并由一些偶然事件引发人际交往冲突。伴随产生了抑郁焦虑的情绪困扰,求助者又不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这种困扰长期积压在心里,造成了内心的痛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学原因:女,19 岁,正值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排除器质性病变。 心理原因: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外界事物的不合理认知,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社会性原因:早年遭遇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母亲的早逝,造成家庭重要情感的缺失,母爱的丧失,加上家人的淡漠使求助者缺乏倾诉的对象,缺少帮助和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学争吵也成为引发不良情绪的负性生活事件。 二诊断及鉴别 诊断:人际交往障碍 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有较强的自知力,知情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