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二级分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作为二级分行,由于受上级行转授权限制,我行必须在制度许可的框架内,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对影响中间业务发展的七种变量进行优化整合,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产品的整合与适配。一是重新梳理产品线,将中间业务产品整合为零售类、公司类两大产品线,并结合我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在每个产品线内,遴选核心产品和优势产品,构建统一的产品营销模块和品牌推广模块,实施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优势产品与配套产品的分类管理,突出抓好战略性、主导型、高附加值中间业务产品营销。二是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部门分别增设首席产品经理,加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分析与研究,并在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围绕客户需求、市场需求,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适当包装,推出组合套餐产品,以提高中间业务产品市场认可度。三是加强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的适配与链接,突破性发展住房消费贷款、个人汽车贷款、生产经营贷款、黄金质押贷款等资产业务,发挥个贷产品的引擎和粘合作用,将贷款账户与银行卡、保险、理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中间业务的链接,拉动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四是实行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对金融需求复杂、专业化要求较高的高端客户,应由前台相关部门联合组成服务团队,共同设计营销服务方案,并实行平行作业模式,客户经理负责客户需求采集和关系维护,产品经理负责向客户详细推介产品、对产品进行具体操作,提高中间业务产品与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中间业务产品营销。

(二)灵活运用价格策略。目前,我行还难以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自主定价,定价策略主要体现在对资产业务的利率浮动上。因此,在营销客户时,应从实现我行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实行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捆绑式、差异化定价。对高端优质客户,在适当下浮贷款利率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中间业务的跟进营销,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弥补因利率下浮造成的损失;对中小客户,在利率定价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大力营销银行卡、代理保险、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网上银行等中间业务,最大限度挖掘客户价值。

(三)加快渠道建设。一是提速推进物理渠道建设。首先要科学进行网点分类,对不同网点实施差异化的功能定位,着力构建财富管理中心、理财中心、精品网点、基础网点、自助网点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服务渠道。其次结合网点定位,对网点合理设置分区,实现客户、产品的差别化营销,提升渠道对中间业务营销的支撑能力,尽快把物理渠道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二是加快电子渠道建设。要根据县域“蓝海”战略,结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认真做好城乡两个市场电子机具布放的整体规划,在加快城区网点自助服务区和离行式自助银行建设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各乡镇ATM机、POS 机、转账电话等自助设备和电子机具的布设,使我行联动城乡的网络优势更为凸显,并使之凝聚成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综合运用促销手段和方式。围绕中间业务营销,应区分不同客户、不同产品、不同时期,分别采取限时优惠、组合优惠、广告宣传等促销手段,提高中间业务产品营销成功率。全行要总结经验,

发现不足,创新方式,丰富内容,进一步提高运用促销手段的整体性、多样性和针对性。同时,要积极运用定向促销手段,充分发挥PCRM 系统作用,对客户群体进行分类,推出一整套具有吸引力的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向各类客户提供中间业务优惠服务。对忠诚度高、存量资金大、交易频繁的高价值客户,可以向其赠送贷记卡、网银K宝等金融产品,向其免费提供综合理财方案;对具有潜在中间业务需求的客户,可采取直接邮购或电话营销的方式进行促销,提高营销成功率;对办理个贷的客户,可以采取“1+1”的促销方式,赠送中间业务产品或打折选购中间业务产品,迅速扩大中间业务市场。

(五)开发和整合人力资源。一是加强全员中间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开展分层次、大规模、经常性的培训,力争使全行员工熟知我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品种和功能,打造一支由低柜柜员、网点主任、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等组成的专业化、职业化、知识化的营销队伍,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二是加强对AFP、CFP的管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网点建设进度,尽快将一批取得金融理财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调整到理财师岗位上来,切实做到把最合适的人才配置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同时,在全行所有金融理财师中开展“理财师营销竞赛”活动,以营销业绩论英雄、比贡献、定薪酬,激活现有专业人才队伍潜能,推动中间业务发展。三是实行分岗业绩考核。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与产品销售量和创效情况挂钩;大堂经理与客户分流率、自助设备使用率以及产品销售量指标挂钩;理财经理的绩效工资与贵宾客户的维护拓展、理财产品销售量和收入挂钩;柜

员实行固定工资加计件工资挂钩模式,充分调动各层面人员营销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产品计价机制,对符合业务转型方向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附加值高的中间业务产品,加大计价奖励力度,按月及时兑现奖励,切忌拉长奖励兑现周期,以免造成激励效应衰退。

(六)多渠道增强客户体验。从实景平台角度看,要结合营业网点功能分区状况,根据客户等级、办理业务缓急程度,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增强客户体验。对有较高身份和地位的客户,由大堂经理贴身为其引导服务,令其在相对私密的封闭式空间体验产品的性能,以此来满足他们追求自我身份价值的心理体验需求;对习惯追求新鲜、刺激的客户,可通过利用功能多样化的自助设备,来满足对新鲜事物的心理体验需求;对手续简单、业务单一的客户,可以通过快速通道或专用窗口等提供简单服务的渠道,缓解客户因等候带来的急躁情绪和心理压力。从电子平台看,加快完成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终端的功能升级和宣传推广工作,并通过现场引导、专题推介、上门演示等方式,面对面引导和帮助客户认知我行电子产品功能和特性,增强客户体验,以此建立和强化与客户的信任关系。

(七)优化和整合业务流程。一是改进客户迎宾流程。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忠诚度、社会影响力等关键指标,设定客户等级,并通过自动叫号机、大堂经理引导等方式,实现客户的甄别和分层、分流服务,通过改进迎宾流程,增加对中间业务潜在销售机会的挖掘。二是整合柜面服务流程。对现有柜面系统进行梳理和整合,把相近、相

同的涉及客户信息的系统进行归类,建立统一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单一视图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以减少客户信息重复录入,提高信息使用率。三是优化客户服务流程。以个人优质客户管理系统(PCRM)和金钥匙理财专家支持系统(CFE)的全面推广为契机,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将服务分流与差异化营销工作做到位,带动中间业务营销。四是调整业务审批流程,本着实事求是、有利发展、风险可控的原则,适当下放部分中间业务产品及相关业务的审批权限,增强组织弹性,提高对中间业务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策略

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陈懿 内容摘要: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业务,创新功能,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银行状况;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创新策略;指导思想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主流的深刻革命。金融创新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结构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丰富了金融产品,为全球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异军突起,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已日趋一体化,国内银行业要置身于世界经济大潮中,就要在金融业务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中间业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中间业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空前,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普遍占30% 以上,有的银行已达60%。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

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据一份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品种尚未全部开发推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创造金融工具;四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上述分类的第四类为主,正尝试推广第一、二类的某些业务,至于第三类业务,除了国际贸易及外债收支因防范汇率、利率风险需要可以做远期和互换交易外,其他衍生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目前甚至还未开展起来;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三是中间业务在同一地区各家银行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迅速,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则相对缓慢。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个人看法建议

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个人看法建议 开头 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少?风险低?收益稳定和创新空间较大等特性,是商业银行中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扩大自身社会影响、拓展对社会公众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中间业务的发展正在为银行业创造着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成为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重要领域之一。 但是,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还是与国内同业相比,目前农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不但在业务品种?发展规模?业务范围,而且在业务收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也有大的提升空间,农行网点和人员最多,代理业务提升空间最大。这或许是农行未来最大业绩提升亮点和潜力所在。因此,农业银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期有效地改善银行业务收入结构,不断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现状 从规模来讲,农行中间业务增长迅速,未来增长潜力可期。 据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农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4.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42亿元,增长32.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55%,较上年同期提高0.19个百分点。剔除代理财政部处置不良资产业务手续费收入后,农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60.0%。改制前,农行收入结构曾呈现出手续费收入占比较低的特点,经过一系列内部运营改革,农行改制后在这方面正在迅速追近其它三大行,目前手续费收入占比为16.6%,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从结构来讲,传统和新兴业务各有千秋,齐头并进。 传统中间业务方面,农行庞大的网点和客户基础,为传统强项业务优势的保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据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农行实现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70.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94亿元,增长24.5%,主要是由于农行巩固传统优势业务,不断推进结算产品创新,实现结算客户数和结算交易量稳步增加;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55.93亿元,同比减少6.51亿元,下降10.4%,主要是农行代理财政部处置不良资产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所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启示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 新趋势及启示 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不仅成为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大有赶超利息收入之势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9.83%和83.16%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五大转变”(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经营范围广泛品种繁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二是业务规模日趋扩大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93年至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

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三是服务手段先进科技化程度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的出现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在中间业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二)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五大转变”一是在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上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由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变革国际的经营区域突破传统的限制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涉及证券、保险等领域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育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不断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结构、信息、技术、信誉和资金等优势,不懂用自身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宜,并据此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一种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业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中间业务,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上海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规模减小,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懂得一般操作的人员多,缺乏精通管理的人员;懂得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创新业务的人员;懂得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的人员。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经营理念落后,阴历观念淡薄 我国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体制下,我国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锁着我国经济金融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无论是在业务数量还是在业务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2020年(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于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4)03-0031-04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于的问题 (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于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可是,其中有相当壹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均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于的问题 和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于规模仍是质量

等方面均存于许多问题,主要体当下: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表1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单位:亿元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合计 ─────────────────────────────── 中间业务 26.169.6652.4632.28120.56 收入 营业收入 746.6496.57403.59595.312242.07 净额 中间业务 净收入占3.51.95135.425.38 比例 ─────────────────────────────── 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见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活动 1.1 商业银行的自然选择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本原因是外部因素的结果。首先,国家放松了控制,开放银行和国际发展的趋势,包括中间业务,包括金融创新的步伐;其次,市场竞争也促进了中介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就要面临着同业竞争。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日益呈现出“夕阳产业”的下降,因此,商业银行被迫进行新的业务创新,以创建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再次,中间业务创新是市场需求的结果,由于在利率和汇率,在这经济环境的企业频繁波动具有不确定性,中间业务的创新增加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其中,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数量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最后,银行有自己的优势,以及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实用信息技术。 1987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举行缔结关于资产证券化和发展中间业务研讨会上,学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大量的商业银行中间的风险的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技术、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客户的竞争,如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1.2中间业务发展的意义 (1)可以扩展到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扩大业务规模。 (2)商业银行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3)能发挥多种经营,“捆绑式”的效果,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他业务,并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带来直接的利润,但也与其他业务,第二市场的互动,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1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品种繁多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和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客户。传统的银行,信托服务、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等业务范围。而西方国家他们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贴现商业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创新。 2.2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1993年到1996年之间,美国的银行业务从912亿美元增长至12.188万亿美元,占银行资产从78%提高到142.9%,其中七大银行的商业贷款超过一倍多,五大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2万亿美元,同一时期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中,在美国银行资产和负债资本额为7800亿美元,总资产为45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平均增速为54.2%,平均每年超过9%的年均总资产和21.6%的总资产增长率。

大学毕业论文: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姓名:冯泳霖 学号:2015122232 层次:本科 专业:金融工程 班级:2015级金融工程2班 指导教师:苏钰钧

独 创 性 声 明 一、本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 二、本论文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取消本人答辩资 格。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随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和中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落户中国,商业银行仅依靠存款贷款的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影响,成本低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受到公众的青睐和重视,是商业银行的新增长点。良好的中间业务可以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并提高客户忠诚度。因此,本文对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现状、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改善中间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但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尤其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该如何转向突出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难题,涉及到如何认识中间业务,不同的中间业务风险和收益也不同,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消费环境对发展中间业务会形成哪些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所以本文先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入手,对于中间业务的定义、内涵、业务品种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且通过对比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道路的差异,凸现其中的差距。然后对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的状况、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涉及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商业银行的重大战略选择,如果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一是本文可能难以完成,二是也难以突出重点,所以本文选取了四个相对重要的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即中间业务的经营理念,发展中间业务的组织保障,中间业务定价,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等,通过讨论上述问题提出一些举措,能使各项操作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中间业务中国银行问题对策和建议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介绍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概 况

目录 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4)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概念 (4)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 (4)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 (4)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6) (一)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现状 (6) (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现状 (6) (三)银行中间业务法律法规现状 (6) (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现状 (7)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及建议 (8)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体现 (8)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建议 (10) 四、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 (一)实现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11) (二)实现银行的财务结构优化 (11) (三)促进存贷款传统业务发展 (11) 第二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格局 (13) 一、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态势 (13) 二、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格局 (14) 第三章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7) 一、国有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7) 二、股份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8) 三、城市商业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0) (一)北京银行 (20)

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概念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即可以理解中间业务实际上就是非利息收入。 通俗讲,中间业务是介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中间的那部分业务,一般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从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代理事项等各种金融服务以及直接参与合规的市场交易等经营活动,从而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类型并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分为九大类业务:即,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保管及其他业务。 1.支付结算类业务 支付结算类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2.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业务的分类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

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工商管理四班宗雪 12号[论文关键词]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工商银行收益结构转型 [论文摘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跨越式增长,是工商银行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不仅是转变发展方式,统筹资产和负债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工商银行拓宽经营渠道、调整收益结构、扩大利润源的必然选择。 一、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发展现状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不动用自己资产的前提下,以中介人身份借助自己良好的信誉形象,利用其技术、信息、机构、资金、现代化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业务,它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高度发达的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 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发达国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度多在30%以上,不少超过了50%。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收入一般在10%左右。 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跨越式增长,已成为工商银行刻不容缓的大事。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工商银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工商银行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盈利渠道,降低经营风险,调整收益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二、目前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间业务经历了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管理模式,由认识不足到充分认识的发展历程,各家商业银行都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竞争的需要,中间业务发展正处于日益攀升和有待于规范和完善的境地:

(一)中间业务收费不能得到有效支持和理解 长期以来,银行一直为客户提供免费的中间业务服务,扮演着一种“义工”的角色,因此社会各界对银行“有偿”服务的反映多是不解,甚至怨声载道,国内很多客户认为存取款不收费是正常的,他们手持大量的睡眠卡、睡眠折,这是对银行资源的很大浪费,大大增加了银行成本的支出,作为银行也只有通过收费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中间业务规模小,在银行业务总量中的比重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总的看来,目前工行中间业务规模还是很小,基本集中在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上;而咨询类、承兑类、评估类、代客理财等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业务品种少,而且功能也不完善;资产证券化和投资银行业务等一些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很多也往往是利差的延伸产品;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金融衍生工具等则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三)传统的理财理念导致对中间业务认知度不够,造成市场需求不足目前,除传统结算业务、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外,大多数银行客户对其他各项中间业务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甚少。虽然开办了近百个中间业务品种,但是发展状况很不理想。而且大部分客户习惯于“免费大餐”,难以接受“有偿服务”,客观上也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这不仅使商业银行难以及时收回相应成本,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中间业务的管理分散,缺乏总体的开发规划和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由于中间业务是一项品种多、涉及业务范围广、操作技术性强、牵涉机构多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行内会计、出纳、信贷、个人金融、银行卡、国际业务、房地产信贷、技术保障、信息规划等许多专业部门。由于各部门间客观上存在的协调配合不够,如果缺乏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统一的发展规划,必将难以形成集中统一的局面,既不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又不利于中间业务的顺利发展,甚至还会对其他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五)金融服务层次偏低,金融创新没有到位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题目: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和中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落户中国,商业银行仅依靠存款贷款的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影响,成本低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受到公众的青睐和重视,是商业银行的新增长点。良好的中间业务可以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并提高客户忠诚度。因此,本文对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现状、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改善中间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但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尤其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该如何转向突出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难题,涉及到如何认识中间业务,不同的中间业务风险和收益也不同,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消费环境对发展中间业务会形成哪些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所以本文先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入手,对于中间业务的定义、内涵、业务品种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且通过对比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道路的差异,凸现其中的差距。然后对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的状况、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涉及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商业银行的重大战略选择,如果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一是本文可能难以完成,二是也难以突出重点,所以本文选取了四个相对重要的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即中间业务的经营理念,发展中间业务的组织保障,中间业务定价,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等,通过讨论上述问题提出一些举措,能使各项操作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中间业务中国银行问题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RMB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rates and the gradual opening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foreign banks have settled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profit model of commercial banks relying solely on the spread of deposit loans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The low-cost and high-yield intermediary business has been affected. The public's favor and attention is a new growth point for commercial banks. A good intermediary business can increase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commercial banking services and increase customer loyalty.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Bank of China,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there is no clear answer on how to develop. In particula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always been based on asset-liability business. How to tur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volving how to understand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different intermediate business risks and benefits are different,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What constraints will the consumer environment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services, and what issues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servic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connotation and business variety of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and highlights the gap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banks. The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statu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bank's intermediary business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pose a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a targeted mann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s a major strategic choice for commercial banks that involves many aspects and needs to consider many factors. If all aspects are analyzed, one may be difficult to complete and the other is difficult to highlight. Therefore, this paper selects four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c81737906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银行中间业务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及银行中间业务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银行中间业务企业、研究单位、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商业银行进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各类金融办事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世界金融业朝着金融产品多元化、办事手段组合化、盈利结构综合化方面进展的重要业务品种。日前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当前银行业进展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种差别经营策略。一是要采纳差别客户经营策略。依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程度,将客户划分为不 同的层次,从而进行目标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办事,这样就保证了优质客户能够得到较好的办事。实行差别客户办事,并不是对客户有所卑视而是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二是要采取差别业务经营策略。由于各地的区域性经济条件不同意,各行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别业务经营,有取有舍,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实施产品组合策略,形成合理的中间业务结构,在范围经济内实现中间业务的优化组合。应用产品生命周期法,分析各业务品种采纳不同的营销策略。在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中,要多培养出高增长—强竞争地位“明星”业务和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现金牛”业务品种,逐步减少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和低增长—低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品种。三是采取差别投入经营策略。投入资金构建必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中间业务进展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如开展会计结算业务需要网络备,开展“95588”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公司网上银行务需要搭建相应的环境,开展信用卡业务需要电脑和POS、ATMT 等等。因此,在中间业务的投入方面也要采取差别化策略,选择合理高效的投入结构,突出重点,最终实现更高的投入产出率。要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中间业务产品设计创新,只有设计出既能胜过竞争对手,又为顾客所接受的功能的产品,并在效率和效果上优于同业,才能维持竞争优势。“***”版权所有 拓展新的中间业务领域。从日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及中心银行的相关法律看,国有商业银行当前应重点开拓以下中间业务新领域:(1)开发新的结算代理业务。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必将有更大的进展,并由此导致银行结算量的大幅增长。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人民币结算业务优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资金清算系统,结算网络和帐户系统,通过国际结算吸引客户,并据此加强结售汇、贸易融资、银团贷款、帐户办事、现金治理办事等业务。与此同时,银行应当突破原有代收、代付业务的局限,拓展代理业务范围。如代理融资、资金治理、代理会计事务、代理个人外汇买卖、保险、企业组建或闭幕清算等业务领域。(2)开展各类信息咨询办事。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信息资源优势,大力提高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水平,增强研究部门的实力,在信息咨询方面提供高附加值的办事。日前,银行可以依据自身优势,重点做好资信调查,公司信用等级评估,工程项目“三算”,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业务,充分挖掘银行现有资源程序,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并带动其他传统业务的进展。(3)开展承诺担保类业务。在日前社会出现信用危机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国家信誉保证,适应信用经营进展的需求,大力开展承诺和担保类业务。如针对一些信誉较好的公司办担保鉴证、借款保函、备用信用证等业,为信誉卓著的公司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短期交易提供发行便利等。(4)积极开拓与本钱市场相关的商入银行业务。近年来,我国本钱市场一直高速进展,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进展阶段,本钱市场扩张速度会继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进入市场将是其进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日前,银行可重点为证券资金转账、清算办事,作为基金账户治理以及派发红利等。积极争取代办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业务。为公司提供财务顾问、上市包装、投资顾问和公司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办事。适时推出知识密集型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交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状况的调查 暑假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阎村分行的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和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方针,重点扶持了特色林果、绿色养殖、休闲旅游三大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涉农的相关企业,并培养出一批农业及涉农的龙头企业,支农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服务市民百姓,加大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中间业务品种日趋丰富,推出了带有银联标识的具有农商行特色的凤凰卡,大大提升了北京农商行市场竞争力。 一中间业务简述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直接运用或很少运用自身货币资金要素,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新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银行再造理论的广泛应用,中间业务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之一,是新兴的“朝阳”业务。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对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之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5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 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重要着眼点,更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仍不能摆脱中间业务品种不多、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这里面不仅有历史体制的原因,还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缺陷。 二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现状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基层网点实践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的发展的几点建议——基层网点的实践分析 一.引言 根据国际惯例,中间业务是指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银行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己的资产,主要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由于中间业务具有高收益,高附加值、低成本及低风险的优良特征,因此各国商业银行都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其实现收入与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外资金融机构比如美国花旗银行的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仅占其利润总额20%。而承诺、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个人财务顾问、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近80%的利润。银行收入结构的变化预示着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围绕着中间业务展开。充分发展和拓展中间业务,从经营单一的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商品,从管理货币为主到管理信息为主,从赚取利差为主到赚取服务费收入为主,将成为21世纪银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未来中间业务是向着投行,理财,金融租赁,资产托管,见证保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商业银行目前中间产品比较分析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再加上分业经营的严格限制,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代理,结算等劳务性服务上,而很少提供代客理财,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担保性业务,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等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等高层次,高风险智力型服务。 国有行的产品结构多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事业性项目倾斜,中间业务主要是集中在支付结算类,代理类,担保承诺等;股份制商业行由于其股权结构多样性,更多涉及银行 1 结合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农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几个劣势: 1.产品结构集中在传统中间业务 基层网点可能涉及到的中间业务:企业年金,资产托管,第三方存管,贷记卡,转账电话,有效商户安装POS机,电子银行,代理基金与保险,其他业务,其主要集中在代理结算类,银行卡类等传统中间业务上,提供交易类,咨询顾问类等服务的比例较低 2.产品效益比较低,竞争力不足 1刘学玲:《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金融学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