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宗元《岭南江行》诗词鉴赏

柳宗元《岭南江行》诗词鉴赏

柳宗元《岭南江行》诗词鉴赏
柳宗元《岭南江行》诗词鉴赏

柳宗元《岭南江行》诗词鉴赏

岭南江行

唐代: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译文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注释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瘴(zhàng)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云烟:云雾,烟雾。

黄茆(máo):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山腹:山腰。象迹:大象的踪迹。

潭心:水潭中心。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

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

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

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鉴赏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使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发出了“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希望你喜欢。 首春逢耕者 作者: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

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尽管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漫天空。 在身为“羁囚”的情况下,农夫已成为柳宗元倾诉的对象,与农夫倾心交谈已成了他精神解脱的最好方式。柳宗元之所以那般热爱永州山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永州人的信赖和感激。 但诗歌尾联,诗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寞,思念故乡,但在他眼前的仍是烟云横断。这意境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柳宗元传》阅读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阅读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原文及译文赏析.doc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及得政()(2)读者咸悲恻() (3)柳人以男女质钱()(4)走数千里从宗元游()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宗元少/精敏绝伦 B.播/非人所居 C.无/辞以白其大人 D.出己/钱助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10.【甲】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1.【乙】诗首句的“”字最能体现出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托诗中,正如【甲】文中所说的“,”。(3分) 12.综合【甲】文和【乙】诗,说说诗人明明面对的是春天,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分) 参考答案: 7.(4分)(1)到,等到(2)都(3)用(4)跑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柳宗元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 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 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 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 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 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 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 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 (2 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 的话概括。(3 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参考答案: 5.(1)交换,改授(1 分) (2)妻子儿女(1 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 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 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 “子”。 6. 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 是“把”的意思。A 把;B 因为;C 如果;D 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 分)解析:此题 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 分) (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 分) (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 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 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 “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 一定会成为 名士。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

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 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柳宗元牛赋

柳宗元牛赋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牛赋》的是一篇怎样的托物言志的小赋呢?《牛赋》是,描写出牛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形象,作者柳宗元借助牛的形象,表达自己内心对于腐败官僚的讽刺。《牛赋》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作。在这篇赋里,柳宗元把自己比作牛,把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比作瘦驴。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做了许多有利于天下的事,却得不到好报;而那班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劳无功,无益于世,却因为善于钻营取巧享受厚禄,通过这一形象对比抨击了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发了自己强烈的不满情绪。 《牛赋》原文: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不如羸驴,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终身不惕。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注:1.黄钟:土也2.曦(xi):日光3.敛(lian):收获4.蹶(jue):

踏5.尻(kāo):臀部6.缄滕(jian):绳索7.俎豆(zu):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8.藿菽(huo):藿,豆叶。菽,大豆9.踯(zhi):徘徊10.不惕(ti):,惧也,敬也,忧伤。 作品鉴赏一:第一段,作者以牛自喻,谓牛有耕垦之劳,利满天下,无可逾者。既以牛为描写对象,虽是小篇赋,也仍然按照赋体铺陈其事的表现方法,极写牛的各个方面,第一,先绘其形:“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仅此十六字,便使牛在形体上塑造了力大、憨厚、耐劳的形象。再摹其声:“牟然而鸣,黄钟满脰。”这是说:牛哞哞地发出叫声,脖子里震荡着浑厚的低音。写声音之沉实,正与其形体相谐和。第二,写耕垦之劳:“抵触隆曦······己不适口。”耕、种、收、运,无所不事,真是泽披于人。再进而写劳作之苦。“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使穷的人富了,饿的人饱了。而功劳却没有,有时陷进泥中,有时倒在地上,艰辛地出没在寂寥的原野。以上是表现牛能生尽其劳。第三,写死尽其用:“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食俎豆。”这是说:面对牛的献身精神,人们不会为此感到惭愧,但它带来的好处却使天下获利,即使牛死去以后,皮角和骨肉,还被劈成皮绳或充当了祭品。行文至此,自然得出结论:“由是观之,物无逾者。”牛的形象刻画也遂告完成。说此段是作者以牛自喻,其内涵正是表明:柳宗元及其革新派的同道们,就像这里描述的牛一样,孜孜矻矻,为天下做了许多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第二段在紧承“无可逾者”之后以“不如”二字相接。不仅表达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鹘说)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柳宗元《鹘说》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 原文: 有鸷曰鹘者,穴于长安荐福浮图有年矣。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为予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鹄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焉。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苟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逐;南北西亦然。 呜呼!孰谓爪吻毛翮之物而不为仁义器耶?是固无号位爵禄之欲,里闾亲戚朋友之爱也,出乎鷇卵,而知攫食决裂之事尔,不为其他。凡食类之饥,唯旦为甚,今忍而释之,以有报也,是不亦卓然有立者乎?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又远而违之,非仁义之道耶?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固斯世之所难得也。 余又疾夫今之说曰:“以煦煦而嘿,徐徐而俯者善之徒;以翘翘而厉,炳炳而白者暴之徒。”今夫枭鸺晦于昼而神于夜;鼠不穴寝庙,循墙而走,是不近于煦煦者耶?今夫鹄,其立趯然,其动砉然,其视的然,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孰若鹄者,吾愿从之。毛耶翮耶,胡不我施?寂寥太清,乐以忘饥。 译文: 有一种鹘的鸷鸟,在长安的荐福佛塔上筑巢居住已经很多年了。在荐福寺居住的和尚伺探它,非常熟悉它,对我讲起这只鹘说:“到了冬天的晚上,这只大鹘一定要带一只盈盈一握的小鸟完整无缺地回到巢穴之中,来捂热小鸟的爪掌,还左右不停地轮换着捂。到第二天早上就带上小鸟,登上荐福寺佛塔的顶端,放走那只小鸟,伸长脖子翘首而望,极目张望小鸟所飞往的方向,他自身一定背着这个方向而离开。假如小鸟飞向东方,那么它这一天决不会去东方逐食,其他的南、北、西三个方向的情况也是这样。” 诶,谁说爪吻毛翮的动物就不做仁义的事呢?鹘本来是没有名声职位,官爵俸禄的欲望的,没有邻里亲戚朋友的友爱之心,它从壳卵之中出生,就知道攫取食物撕袭后吞吃,不做别的事情。大凡象鹘鸟这类吃肉食动物的饥饿,在早晨的

2017年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咸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全卷23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生答题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倏忽(sh u)差使(c帀)学学半(xi co)恪尽职守(k e) B. 倜傥(t i)恣雎(zi)鸡毛掸(don)尽态极妍. (y ai) C.静谧(mi)睥睨(p i)绥靖区(su i)即物起兴. (X mg) D.旸谷(y eng)匀称(ch mg )到了儿(li ao)周道如砥(d 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憔悴清冽柝散锋芒毕露 B . 怂恿羸弱狼藉莫衷一事 C . 归咎哂笑诘责长途跋陟 D . 枘凿荣膺虬须重蹈臼覆辙[来源学。科。网Z X。X K]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待学习, 我们应该有 「 丝不苟的态 度, ,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 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 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 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译文: 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 (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 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 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 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属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属锡便被改任 为连州刺史了。 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 繁茂的。有人问他其中的道理,郭橐驼回答说:我本人并不能够使树木延长寿 命并且生长繁盛。大凡树木的本性,树根喜欢舒展,喜欢让人培上旧土。将树木种植好后,不需挪动它,不需为它担心,离幵它后,便不用再去看管它。裁种树木时,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将树木放入土中后,就象将它抛弃了似的,这就使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了。别的种植树木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使树木的根部拳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那么,柳宗的诗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诗全集,各位小伙伴有了解柳宗元的这些诗?欢迎赏析柳宗元的诗全集。全唐诗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既获敌师,若饥得餔.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全唐诗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周法尚传》阅读练习

《周法尚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法尚少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 高祖受禅,拜巴州刺史,破三叛蛮于铁山,复从柱国王谊击走陈寇。迁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谯郡公,邑二千户。后上幸洛阳,召之,及引见,赐金钿酒钟一双,彩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法尚固辞,上曰:“公有大功于国,特给鼓吹者,欲令公乡人知朕之宠公也。”固与之。岁馀,转黄州总管。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及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隶秦孝王,率舟师三万出于樊口。陈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师拒战,击破之,擒超于阵。转鄂州刺史,寻迁永州总管,安集岭南,赐缣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帐内。陈定州刺史吕子廓据山洞反,法尚引兵逾岭,子廓兵众日散,与千馀人走保岩险,其左右斩之而降。 炀帝嗣位,转云州刺史。后三岁,转定襄太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明年,黔安夷向思多反,杀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之。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辽东之役,以舟师指朝鲜道,会杨玄感反,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兄等破之。以功进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时有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馀万,保长白山。频战,每挫其锐。明年,复临沧海,在军疾甚,谓长史崔君肃曰:“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赠武卫大将军,谥曰僖。 (节选自《隋书·周法尚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B.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C.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D.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自幼就好读兵书,这为后来他的征战中,运用兵法屡立战功奠定了基础。 B.皇上巡幸洛阳时赐给周法尚财宝、马匹和奴婢,他坚决推辞,皇上认为他对国家有大功,坚持要奖赏给他。 C.周法尚跟随隋文帝和隋炀帝两朝皇帝,南征北战,遇到发生叛乱,皇帝就委以重任,出征平叛,都能取胜。 D.隋征讨辽东时,周法尚率水军直指朝鲜道。可是退上杨玄感造反,回兵平定,第二年又到沧海,却因病重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能够流传。 注释 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理应。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 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 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 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 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 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赏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 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 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 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使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 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 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不过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 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视民诗(眎民诗)》的作者是柳宗元 ,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350 卷第 16 首。 原文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 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 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 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 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 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 是获忧共,二公居矣。 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既柔一德,四夷是则。 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注释

1、帝:上帝,天帝。眎:古“视”字,审察。 2、匪:非。言不论幽明皆察之。 3、惨腹:肚痛。二句谓或疼在腹中,已得如有色声见于外者而知之。 4、极:最高准则。 5、 民眎:下民的观察。 《孟子·万章上》 :“ 《泰誓》 曰:“‘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6、明德:指明德之君。翼:辅佐之臣。 7、房:房玄龄,唐太宗时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杜:杜如晦,太宗时任尚 书右仆射。”二人同为太宗贤相,时号“房杜”。 8、路:大道,正路。 9、释:消除。盆民:指游手好闲之民。 10、作:创造,作为。迁:变易。 11、荡荡:胸怀宽广。董董:憨厚貌。 12、蒙蒙:幼稚貌。融融:和乐貌。 13、左右:指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 14、摄仪:法度。引:引导。 15、肆(yì):通“肄”,习。 16、品物:万物。休:美。 17、守:主持,掌管。 18、百辟:百官。 19、优纵:忧虑和放纵。忧共:共优患难。 20、泰止:安居。 21、柔:安抚。一德:同心同德。则:仿效。 22、忒:差错。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 学 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

《沈传师传》阅读练习

《沈传师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 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比喻选拔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C.制诰,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制,帝者制度之命也,诰,是以上告下之意。 D.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来三公、权臣、疆吏等也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传师谦逊退让,坚辞重职。翰林学士承旨空缺,穆宗想任命传师,他以不能胜任推辞,并称病请求到地方去任职。 C.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D.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别舍弟宗一》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释: ①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③荆、郢:古楚都, 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1分)“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1分)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见不易,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1分)用“边”字既与首联重复,又肤浅无味,(1 分) 注:答同意的,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3分。 2、(1) 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2)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答: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或:颈联“云似墨”一句,写出诗人被贬之地的险恶,也暗示诗人此时处境的险恶,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