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竹影

18、竹影

18、竹影
18、竹影

18.竹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撇、蘸、惬意、口头禅、参差不齐。

2、积累下列词语:静穆、叱咤风云、浑身解数、息息相通、本色当行。

(二)、能力目标:

3、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5、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

6、培养学生对国画的热爱之情。

7、提高对画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

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 ―― 1975),浙江人,我国着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

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

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

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 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

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

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

评价主要有三处:

1、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2、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3、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一一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

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五、研读探究: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思考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画竹一一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

2、思考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特点?

中国画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

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

3、思考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

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着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

六、家庭作业:

课外搜集、阅读、欣赏一些写竹的诗歌、文章或画竹的图画可以整理成为一本小册子,并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写成一段短文不少于300字。

18竹影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竹影》综合练习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幽暗(yōu)藤椅(t?ng)惬意(xiá)手痒(yǎng) B、徘徊(huái)参差(chā)横幅(fú)花瓣(bàn) C、闪烁(shuò)疏密(shū)朱砂(shā)蘸水(zhàn) D、乱撇(piē)一缕(lǚ)弥漫(mí)立轴(zhú)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两项是()(4分) A、也许,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B、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箫箫的声音来。 C、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板的印刷。 D、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3、下列词语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幽暗:昏暗。 ②坐不牢:坐不稳。 ③惬意:心里很高兴。 ④疏密:指距离不远不近。 ⑤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⑥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A、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2分)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B、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C、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D、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6、最后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下面不属于“如此”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的一样。 B、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C、中国画像符号。 D、画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大多数成为竹的名画。 7、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⑴《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⑵本文中,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写得真实恰当,语言通俗易懂。应为描写细致生动,意境清雅。全文于充满童趣的孩子的游戏中渗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⑶中国画中有“朱竹”,是因为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竹子,它是红色的。() ⑷“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这句话写出了黄昏时分光线渐弱的变

18竹影(202308170553)

18. 竹影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弥漫( )②惬意( )③闪烁( )④一缕( ) ⑤乱撇( )⑥口头禅( )⑦参( )差(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姿态玩耍混合墨笔 B.颜料闪烁藤椅漫画 C.挽救青蛙蒸发猜想 D.仿佛横幅告辞梳密 3.下面句子中“竟”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时间完成了。 B.我真没有想到他竟敢当面撒谎。 C.在这深山区里竟有一所这么好的学校。 D.有志者事竟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B.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C.天好像要下雨的样子。 D.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 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二、课内阅读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 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 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芥子园画谱》里的!”“ 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 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 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 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七年级下册第18课《竹影》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18课《竹影》练习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幽暗(yōu)藤椅(téng)惬意(xiá)手痒(yǎng) B、徘徊(huái)参差(chā)横幅(fú)花瓣(bàn) C、闪烁(shuò)疏密(shū)朱砂(shā)蘸水(zhàn) D、乱撇(piē)一缕(lǚ)弥漫(mí)立轴(zhú)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两项是()(4分) A、也许,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B、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箫箫的声音来。 C、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板的印刷。 D、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3、下列词语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幽暗:昏暗。 ②坐不牢:坐不稳。 ③惬意:心里很高兴。 ④疏密:指距离不远不近。 ⑤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⑥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A、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2分)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B、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C、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D、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6、最后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下面不属于“如此”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的一样。 B、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C、中国画像符号。 D、画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大多数成为竹的名画。 7、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⑴《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⑵本文中,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写得真实恰当,语言通俗易懂。应为描写细致生动,意境清雅。全文于充满童趣的孩子的游戏中渗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⑶中国画中有“朱竹”,是因为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竹子,它是红色的。() ⑷“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这句话写出了黄昏时分光线渐弱的变化过程,“弥漫”一词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⑸“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得十分形象。() 8、填空(5分) “艺术和美往往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这是(作者)的《》一文所传达的题旨。与此类似,我们学过沈复的《》就是通过嬉蚊和两件趣事的描述,反映儿时从童稚活动中获得的。 二、整体感悟(10分) 1、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5分) 2、有人认为文章前半部分与中国画无关,是“多余之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8分)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

18 竹影

十八.《竹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理解、积累“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品味文章语言。 3.熟悉文章内容,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2.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 3.诵读法。4.研讨法。5.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体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及PPT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沈复的一篇追忆童年趣事的散文,(学生抢答《童趣》)的确,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活动中也许是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丰子恺的《竹影》,就记叙了从描竹影的游戏中对中国画特质的一次体验。亲切之中对艺术也许会有深层的体悟。(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本文作者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人。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长于漫画与散文,有《子恺漫画全集》

18竹影(20201209062754)

18 竹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在游戏中去创造美,享受童趣的美好,形成初步的艺术审美观。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等导入。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喜爱。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qi 0)意口头禅(ch a n 参差(c e n C不齐用笔蘸(zh an朱砂(sh@ 水门汀(t i ng 2、整体感知:(1)、课文题为“竹影” ,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课文写几个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描竹影的情景,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生动的表现了童趣, 读一读,并说一说好在哪里?学生讨论并明确: 如:门口一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 这里用了生动地比喻,这个比喻把孩子华明活泼机灵、蹦蹦跳跳的样子形

象地写了出来,充满了童趣。 再例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的减弱。(比喻)那红光一跳一跳的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拟人) 2、为什么小伙伴们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讨论并明确:孩子有一颗童心,好奇地探访着周围的事物,有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 五、拓展欣赏 1、说爸爸: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中引入对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的看法。 明确:爸爸的言行表明爸爸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孩子想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很会教育孩子的一个人,是孩子们艺术的启蒙导师。 2、赏画谈画:欣赏下面的一组西洋画和中国画,你能不能用最恰当的话来概括这两者的不同?(可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也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西洋画像照像,中国画像符号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映,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由此可见出: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 西洋画则重写实,重形似。 六、小结全文 品析特色:1、语言生动,用词准确。 2、材料以小见大,哲理深刻。 七、拓展延伸:了解竹文化课前收集整理我国与竹有关的成语,诗句,竹所代表的文化等在课堂上展示。

18、《竹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竹影》阅读理解题 1、阅读语段,完成习题: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身起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⑴仔细阅读语段,说说下面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惬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出文中的三个黑体字“他”各指代谁? ⑶概括选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⑷作者对文中的人物之一“华明”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阅读语段,完成习题: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⑴“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光景”的视觉感官巧妙地转化为“音阶”的听觉感官,写得形

18、竹影

18.竹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撇、蘸、惬意、口头禅、参差不齐。 2、积累下列词语:静穆、叱咤风云、浑身解数、息息相通、本色当行。 (二)、能力目标: 3、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5、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 6、培养学生对国画的热爱之情。 7、提高对画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

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 ―― 1975),浙江人,我国着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 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 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 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 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

18课竹影教案(何旭鹏)

18、竹影(丰子恺) 何旭鹏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2、体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3、联想法: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中国画,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教具准备:漫画作品、中国画、西洋画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三、听录音,熟悉课文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2、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3、从课文中寻找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语句。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 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2、看到孩子们在水门汀上描竹影的时候,父亲有没有责备孩子们把地板弄脏?父亲做了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