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母草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母草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母草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母草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母草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益母草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录的益母草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活性成分,并找出活性成分对应靶点。构建益母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靶蛋白互作网络(PPI),运用DA VID平台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发掘益母草主要活性成分14种,对应靶点216个(包括5个关键靶点AKT1、TP53、IL-6、CALM2、JUN),参与生物过程509个。KEGG关键通路包括催产素信号通路、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活化、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母草药效物质基础及多维药理作用,可为益母草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Leonuri Herba based on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 Methods Chemical components of Leonuri Herba from the TCMSP database platform were retriev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screened by oral bioavailability (OB)≥ 30% and drug-like (DL)≥ 0.18,and the corresponding targets of activ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ctive components target network and targe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were constructed,and DA VID platform was used for target GO function enrichment and KEGG signal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Results Totally 14 main active components and 216 corresponding targets were explored from Leonuri Herba,involving 5 key targets of AKT1,TP53,IL-6,CALM2 and JUN,and participated in 509 biological processes. The key pathways of KEGG included oxytocin signaling pathways,complement and clotting cascades,platelet activation and TNF signaling pathways. Conclusion The material ba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Leonuri Herba were preliminarily revealed,which provides basis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words:Leonuri Herba;network pharmacology;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ignal pathway;target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1]。现代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二萜类等[2],具有降低血液黏度、保护心肌、抗氧化、抗炎等药理活性[3]。然而,其具體的活性物质基础及产生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中药多成分、多靶点、低选择协同作用的特点是以线性研究为主的传统实验药理学面临的难题。王永炎院士提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复杂化学体系,而生物机体也是复杂生命系统,中药产品化学物质实体与机体生物活动的交互规律研究成

益母草注射液对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

益母草注射液对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 发表时间:2016-06-02T15:20:39.2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作者:向雪梅[导读] 综上所述,益母草注射液联合使用缩宫素对人工流产术后出血具有显著的预防疗效,减少术后出血症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向雪梅(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 5455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益母草注射液对人工流产术及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7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n=35 例)和对照组(n=35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益母草注射液宫颈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7.1%)远远高于对照组(8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治疗人工流产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预防出血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母草注射液;人工流产;术后出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76-01 目前人工流产是临床上早期妊娠终止的较为常用方法,但是人工流产术后可能会引发阴道炎症、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其中流产后阴道出血是由妊娠物排除不全引起的,常伴随小腹疼痛、出血时间较长、感染等临床症状[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流产后出血在中医学上属于“产后恶露不绝”范畴,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期间实施人工流产的患者采取了益母草注射宫颈注射,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所选70 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并确定行人工流产的患者,所选患者均经B 超确诊为宫内孕,并且经尿妊娠试验结果显示阳性,所选患者在人工流产前均进行妇科检查,其月经停止时间均≤63d,阴道清洁度均≤Ⅱ度。在确定患者无人工流产禁忌症后,即实施人工流产术,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2~37 岁,平均年龄(28.5±3.2)岁,停经时间42~63 天,平均停经时间(42.5±5.6)天。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3~36 岁,平均年龄(27.7±4.3)岁,停经时间42~57 天,平均停经时间(44.2±5.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口服治疗,0.25g/ 次,2次/d,甲硝唑片0.4g,3 次/d ,共三天,与此同时,行肌肉宫缩素注射治疗,10u/ 次,术后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方式。手术将结术宫颈注射1mL 益母草注射液(由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2]疗效评价标准:其中患者阴道出血、腹痛等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并且其B 超检查结果显示宫腔内无出血残留现象即为治愈;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控制在14 天以内,并且其B 超检查结果显示宫腔内有较少出血残留,但不必行清宫术处理,即为有效;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超过15 天以上,并且其B 超检查结果显示其宫腔内仍有积血,并且需要进行清宫术方可排出残留物,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疗效采用(%)表示,行 X2 检验, 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对照组(8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3 讨论人工流产术是目前用于临床妊娠终止的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流产成功率[3],但是术中及术后往往会造成阴道大量出血、腹部疼痛等并发症,原因可能与蜕膜清理不干净、凝血系统受到影响及子宫收缩功能恢复异常等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和妊娠物残留可能是引发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的阴道出血将导致患者出现宫颈口逆行感染,甚至出现贫血,进而引发其他全身合并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医在阴道出血治疗中注重气血通畅,而西医则从子宫收缩的影响因素着手,避免宫腔发生严重感染。中医认为,人工流产后,人体肝肾阴液比较亏虚,阴虚则会产生内热,导致迫血妄行或热灼冲任,从而造成阴道出血。临床研究表明,子宫收缩无力和妊娠物残留是导致阴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长时间阴道出血将会引起宫颈口松弛症状,进而引起逆行感染[4]。另外,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患者宫腔内存留一定的残留物,就必须实施清宫术进行处理,清宫术容易导致患者子宫出现创伤,给患者带去较大的痛苦和安全隐患。因此,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对阴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说明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对人工流产致阴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中药治疗的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预防人工流产后的出血症状。张奕梅[5]等人关于益母草注射液在人工流产术后出血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益母草注射液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流产术后出血症状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与本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益母草注射液联合使用缩宫素对人工流产术后出血具有显著的预防疗效,减少术后出血症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杨晓菊, 裴永胜.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4,(7):91-92,93. [2] 刘广翠.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效果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14,(4):52-53.[3] 吴宏.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1171-1174.[4] 陈华.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淮海医药,2011,29(5):406-407.[5] 张奕梅, 方刚, 何玉明等. 益母草注射液在减少人工流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3):161-162.

药理学复习

药理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 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 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4.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 的反应。 5.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 反的药理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 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 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7.中药四性: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8.双相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药理大题 1、是否可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完全等同? 答:不可以。因为目前还没有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有哪一个清热 解毒药的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与抗生素相似。但是,有的清热解毒药 虽然没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 很好的疗效。目前认为,清热解毒药的抗菌作用与其调节机体的功 能有关,是其它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抗炎等)的 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药理作用比抗生素要广泛。 2.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基础是其具有明显的保肝、降脂 和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是由于皂甙对生物膜直接保护的结果,也认为是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有关,柴胡皂甙可使血浆中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含量升高,因此认为柴胡皂甙有

益 母 草

附件3.4:中药材注释模板-益母草 益母草 Yimucao LEONURI HERBA 别名:茺蔚、益母、益母蒿、坤草、红花艾、益母艾、月母草。 益母草为常用中药,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名茺蔚,列入草部隰草类。陶宏景谓:“今处处有,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经核对《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茺蔚及附图,与现代所用的益母草相符〔1〕。 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以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为主产区,以野生为主,少量种植,生长于荒野山地、田埂路边、河边等地。 本品先后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益母草药材中收录了鲜益母草和干益母草,鲜益母草主要作为制剂的原料。干益母草的采集时间与品质有较大关系,应为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经调查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童子益母草,主要作制剂原料,一般为春季幼苗期采割,其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有部分省份的炮制规范中已收载童子益母草,如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因与习惯使用规格不同,童子益母草是否收入药典有待后续研究。【来源】拉丁学名: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原植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120cm。春季幼苗期叶基生,拔节后茎直立,方形,单一或分枝,被微毛。叶对生,基生叶具叶柄,叶片略呈圆形,叶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的叶具短柄,3深裂,中央裂片常3裂,两侧裂片常再1~裂,小裂片披针形或近线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顶端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花多数,生于叶腋,呈轮伞状,花冠唇形,淡紫色或淡红色,长9~12mm,上下唇近等长,花冠外被长绒毛;雄蕊4枚,2强,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4枚,三棱状,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0月。 【性状】传统经验认为,本品以茎细、质嫩、叶多、色绿者为佳;质老、枯黄、无叶者不能入药。

临床药学发展文献综述

临床药学发展文献综述 临床药学(Clinicalpharmacy)是一门以患者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 剂型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用客观、 科学的指标来研究具体患者的合理用药,其核心问题是要最大限度地 发挥药物的疗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与合理1。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起步早发展晚,虽然近10余年越来越受到重视,2005年卫生部启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建设”,并于2007年下发《关于开展临床药 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批准44家医院为试点单位2,得到了较 快发展,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差距。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比较同期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 情况,以期找出差距,为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中文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工具,分别以“临床 药学”、“临床药师”、“药学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年限 为2008-2009年。英文文献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检索系统(U.S.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http:http: //https://www.doczj.com/doc/c815880987.html,/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年限同中文文献,分别以clinicalpharmacy、clinicalpharmacist、phar-maceuticalcare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1.2文献筛选与提取 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使用自拟文献提取表提取文献并交叉 核对,不同意见与第三方讨论解决。共获取中文文献504篇,英文文 献885篇,排除动物实验、药物分析、药理学、综述、临床试验等及 重复文献,最终纳入中文文献483篇,英文文献576篇。对纳入的文 献进行分类统计。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xcel进行 百分比的运算。

益母草的药理药性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的药理药性功效与作用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全草,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常用中药。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人心包、肝经,具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的功效,传统医学将益母草及其制剂应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医家称益母草为血分圣药。益母草和金银花,山豆根,红花,菊花,千里光等药合用。可以制成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治疗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等是很不错的妇科炎症用药。 益母草对子宫、乳腺的作用,益母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调经止血药,具有较强的子宫兴奋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碱,对离体子宫、在体子宫和子宫血管均呈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明显增强,紧张度增加,且持续时间增强。静注益母草碱0.5 min后即出现子宫兴奋作用,强度与作用随用量加大而增长¨]。个别应用益母草后出现剧烈宫缩痛,导致子宫肌组织缺血而引起疼痛瞳]。给大鼠静脉注射益母草水煎液后大鼠子宫肌电的慢波频率加快、平均振幅增大、单波频率加快、最大振幅增加,益母草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一些与电活动有关离子的浓度,使起步细胞活动加强及动作电位去极化加快所致[3]。细叶益母草甲醇浸膏可促进小鼠妊娠依赖性乳腺瘤(PDMT)和由之引发的乳腺癌的发生。但抑制由增生性泡状瘤(HAN)引起的乳腺癌,使HAN数目减少,体积缩小¨J。 益母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益母草对早期缺血,甚至接近缺血性坏死的心肌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人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获得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益母草改善心肌缺血,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有关b J。益母草水苏碱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减少心肌细胞坏死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益母草碱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具有减小梗死范围,减轻病变程度,减明显改善,闭锁的毛细血管重新开放,局部血流恢复正常?。益母革中富含多种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的微量元素,对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患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益母草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益母草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低切部分、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部分、粘度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血液及血浆黏度,预防和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哺J。丁伯平等"o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冰浴制作大鼠血淤模型,静脉注射益母草,结果表明益母草通过降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从而显著改善血瘀状态。益母草有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对大鼠血管壁PGl2样活性物质无影响。研究发现前益母草素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剂,能竞争性抑制血小板上的PAF受体产生抗凝作用随]。益母草有体外抗血栓形成作用,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重量减轻,并使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弱,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提示其活血化瘀作用主要与抗血小板聚集性和降低血小板含量、抑制凝血过程、促进纤溶系统有关旧。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 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 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 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 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简述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2007年第16卷第12期 简述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药业纵横 胡建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剂科。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简述国际临床药学发展状况,详述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历史、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前景看好。 关键词:临床药学;发展历史: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2007)12—0015—02 临床药学是运用现代药学知识.结合临床.研究各种药物在患’者体内作用及代谢等方面的规律.并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方案设计等。l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对象。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研究合理、有效、安全使用药物,实现用药的个体化.以提高用药水平。临床药学也是一项应用性研究工作.药师在临床治疗上运用药学知识.提出用药方案,监控用药过程.追踪用药结果,作出用药评价.计算用药成本,全面服务于患者。 1国外临床药学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首先建立了临床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把过去传统的药学教育重点从药转向人。医院药学工作者除了完成药品的供应分发等工作外.还要到临床去参与医师用药.协助临床选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临床药学教育也得到飞速发展。由于美国药学界的成功实践.许多国家纷纷仿效,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药学服务.提高医院整体药学水平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 如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临床药学已发展至药学服务这一更高阶段.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协助医师、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接受用药咨询、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和服务等已成为日常工作。在药师的配合下,临床合理应用药物、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尽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掌握药物剂量等问题也得以较好地解决.从而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由美国药学家于1988年提出.并于1993年在国际药学会议得到了正式肯定。临床药师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是时代的呼唤、患者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药学强调的是“临床”,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药学服务突出的是“患者利益第一”。药师走入临床并成为临床医疗团队中的一员.面对患者直接提供药学技术服务。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与医师、护士和其他医技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以患者为中心,是与用药相关的医疗服务全过程。未来临床药学的研究重点将包括借助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个体化用药、研究生物药物及基因药物的体内分析方法、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PK—PD结合模型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代谢机理研究、手性药物的体内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安全性的评价等。 2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2.1简要发展历程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中70年代主要侧重于处方分析,80年代开始涉及合理用药.但也只是检测药物的血药浓度.90年代后才逐渐出现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卫生部出台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近10年来,临床药学的发展在我国Et益受到重视。积极发展临床药学事业、推行临床药师制、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和药师参与用药决策,已成为药学界的共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国内临床药学进展缓慢,地区和地区之间、医院和医院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2.2已取得的进展 近20年里.我国临床药学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已获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政策和管理上的支持。1991年。国家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文件中首次规定了三级医院必须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并作为医院考核指标之一。2002年1月,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临床药学工作应面向患者,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实行医药结合。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建立重点患者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从而在政策法规上明确了临床药学和临床药师工作的职责、内容和目标。同年.上海市卫生局在10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推行了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制定了临床药学工作的考核标准.对全国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初步建立了适合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学人才教育及培养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已陆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临床药师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和大连医学院分别试办了5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尽管有些工作未能延续.但为后来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临床药师的培养提供了探索性的经验。1999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规定在两阶段共5年的最后1年培训中.须进行临床知识培训,参加临床科室实习,包括查房、会诊和药物治疗。2006年5月 ’''',',●,l’’'''',,,l,l’’’'l''',',,l,,l’','''',ll'l'’'’l',''l,ll,'''''',ll,,’'',,l','’',',,l,,'’,,l,, 专家建议取消保健晶I虽然国家有规定.但实际上保健品和药品二者是无法完全区别开的。有专家认为,既然国家无法完全区别保健品和药品.保健品就不应该再存在.即除非国家重新定义保健品和药品.否则就应该取消保健品。专家认为,消费者病了就吃药.没病也不用靠保健品来养生,保健品本身并不是养生、保健的首选。传统医学历来主张“药补不如食补”,合理、平衡的日常饮食足以供给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是人生长发育、延年益寿之本。按营养、科学、全面、平衡的原则选择各式各样的食物.精心调配一日三餐.才是人们养生保健的最佳途径。 (原载《首都医药》,本刊略有删改) ?15?  万方数据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 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 (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

中药药理题目及答案

1)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2)观察的条件应力求一致; 3)确定实验方法、项目和指针;4)确定实验动物数量; 5)剂量的估计与换算;6)实验设计中对照、重复与随机 2、中药复方研究的选方依据有哪些? 疗效确切,方中药味较少的复方。 稍大,即可对人体产生毒害,轻者损伤人体,重者使人毙命。相反,几乎无毒的药物,性质比较平和,安全性高,一般对人体无毒性作用。中药及其制剂不完全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无病或保健最好少用药物,治病时也应 :寒凉药能抑制CA合成,使交感神经功能、肾上腺功能降低;温热药能促进CA合成,使交感神经功能、肾上腺功能增强。2)四气与内分泌功能的关系:温热药—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3)四气与能量代谢功能的关系:寒凉药→使脑、肝、肾等耗氧量降低,糖代谢降低→抑制代谢;温热药→使脑、肝、肾等耗氧量升高,糖代谢升高→增强代谢4)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寒凉药:镇静、安神、抗惊厥→中枢抑制; 代表药物的某种作用,是中药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2)辛味药:含挥发油成分者最多,其次是苷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解表药、理气药中。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健胃、化湿、开窍等功效。 3)酸味药:含有酸性成分,其次为鞣质。酸涩收敛药等。主要分布于收涩药和止血药中。有机酸与鞣质有敛肺、止汗、涩肠、止血、固精、止泻、抗菌、消炎等。 4)苦味药:苦寒药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主,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苦能泄、能燥,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 5)甘味药:含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苷类等机体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主。主要分布在补益药、消食药、安神药和利水渗湿药中。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功效。 6)咸味药:含钠、钾、钙、镁、碘等无机盐及其它活性成分。 主要分布在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中,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 材。咸能软坚、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功效

化学药品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格式与内容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 技术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第二稿草稿) 二OO 五年三月 1 目录 一、概述 (3) 二、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 (4) (一)临床文献与试验总结 (4) 1、临床文献总结 (4) 2、临床试验总结 (5) 2.1 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5) 2.2 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5) 2.3 临床有效性总结 (6) 2.3.1 受试人群 (7) 2.3.2 有效性研究结果及比较 (7) 2.3.3 不同受试人群间结果比较 (7) 2.3.4 与推荐剂量相关的临床信息 (8) 2.3.5 长期疗效与耐受性问题 (8) 2.4 临床安全性总结 (8)

2.4.1 用药/暴露情况 (8) 2.4.2 不良事件 (9) 2.4.3 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 (11) 2 2.4.4 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现 (11) 2.4.5 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12) 2.4.6 上市后数据 (12) 2.5 生物等效性研究总结 (13) (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13) 1、立题分析 (13) 2、生物药剂学总体评价 (14) 3、临床药理学总体评价 (14) 4、有效性总体评价 (14) 5、安全性总体评价 (15) 6、获益与风险评估 (16) 三、名词解释 (17) 四、参考文献 (18) 五、起草说明 (19) 六、著者 (21) 3 一、概述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的要求,化学药品申报注册时

应提供的第28 项申报资料为“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该综述由注 册申请人撰写。 为指导和规范注册申请人撰写该综述,现参考国际协调会议(ICH)申报 资料中通用技术文件(CTD)临床部分的相关技术要求,在充分考虑国内药品 注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指导原则(以 下简称本指导原则),其内容和形式与“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要求” 系列指导原则中“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撰写格式和要求”指导原则和 “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指导原则相衔接。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是药品注册所必需的临床信息总结与评价,包括临床 试验与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两部分。 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是指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临床试验与文献信息的详尽 的事实性总结。根据国内注册实际,将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分为两部分:(1) 研究药物的临床文献总结;(2)临床试验总结。

益母草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益母草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王瑞芹天津西青医院妇产科(300380) 关键词:益母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全草,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常用中药。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入心包、肝经,具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的功效,传统医学将益母草及其制剂应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医家称益母草为血分圣药。国内外学者对益母草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本文就近年来对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情况作一概述。 1 益母草的药理作用 1.1 对子宫乳腺的作用: 益母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调经止血药,具有较强的子宫兴奋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碱,对离体子宫、在体子宫和子宫血管均呈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明显增强,紧张度增加,且持续时间增强。益母草碱的作用与剂量有关,对在体子宫经快速静注,0.5min后即出现兴奋作用,强度与作用随用量加大而增长[1]。个别应用益母草后出现剧烈宫缩痛,导致子宫肌组织缺血而引起疼痛[2]。给大鼠ip益母草水煎液,对其子宫肌电活动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给药后大鼠子宫肌电的慢波频率加快、平均振幅增大、单波频率加快、最大振幅增加,益母草对子宫的兴

奋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一些与电活动有关离子的浓度,使起步细胞活动加强及动作电位去极化加快所致[3]。细叶益母草甲醇浸膏可促进小鼠妊娠依赖性乳腺瘤(PDMT)和由之引发的乳腺癌的发生。但抑制由增生性泡状瘤(HAN)引起的乳腺癌,使HAN数目减少,体积缩小[4]。 1.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益母草水苏碱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减少心肌细胞坏死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益母草碱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具有减少梗死范围,减轻病变程度,减少心肌细胞坏死的作用。治疗后,使血液流速、流态都有明显改善,闭锁的毛细血管重新开放,局部血流恢复正常[1]。对心肌早期缺血,甚至接近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益母草中富含有多种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的微量元素,对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患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有人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获得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益母草改善心肌缺血,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有关[5]。 1.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益母草能显著降低使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低切部分、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部分和粘度指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血液及血浆黏度,预防和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6]。益母草有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大鼠血管壁PGI2样活性物质无影响。研究发现前益母草素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剂,能竞争性抑制血小板上的PAF受体产生抗凝作用[7]。益母草有体外抗血栓形成作

益母草有效成分及提取技术

益母草有效成分及提取技术 摘要:本文对益母草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刚定含童方法及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益母草,提取工艺,有效成分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等. 益母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益母草碱和水苏碱. 一、有效成分:益母草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二萜类、黄酮 类、挥发油及微量元素 二、提取: 2.1.1 煎煮法益母草药材6份,每份100 g,分别以水、1%盐酸溶液为溶媒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0倍量2.0 h、6倍量1.5 h、5倍量1.0 h,每种溶媒各提取3份,提取物浓缩,备用。 2.1.2 回流提取法益母草药材6份,每份100 g,分别以95%乙醇、0.1%盐酸乙醇溶液为溶媒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0倍量2.0 h、6倍量1.5 h、5倍量1.0 h,每种溶媒各提取3份,提取物浓缩,备用。 2.1.3 超声提取法益母草药材12份,每份100 g,分别以10倍量的水、1%盐酸溶液、95%乙醇、0.1%盐酸乙醇溶液为溶媒在59KHz的超声发生器中提取2次,每次40 min,每种溶媒各提取3份,提取物浓缩,备用。 2.1.4 SFE-CO2法益母草药材3份,每份100 g,均用氨水湿润碱化,

置超临界萃取装置内,加入夹带剂(95%乙醇)0.5倍量,于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70 ℃,解析压力10MPa,解析温度45 ℃的条件下萃取4 h,萃取物备用。 三、益母草的药理作用 1、抗炎镇痛的作用:益母草碱具有抗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镇痛, 有效抑制炎症增殖反应, 对于药流后的止血及子宫复旧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从动物实验证实抗炎作用。机理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分析法, 分别检测大鼠口服后血液雌、孕激素及子宫平滑肌。、及、含量的变化, 可通过抑制痉挛子宫的活动, 抗炎, 降低子宫平滑肌上。含量及升高体内孕激素水平等多种途径缓解痛经症状。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益母草碱对急性血疲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实验, 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2、对淋巴微循环的作用:益母草的注射液能明显增强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及收缩性, 扩张微淋巴管口径, 使微淋巴的活性增强, 对失血性休克时的淋巴微循环障碍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3、利尿作用:益母草生物碱对大鼠的利尿用研究, 证实可作为一种作用和缓的保钾利尿剂。 4、心肌保护作用:益母草对在体或离体心脏缺血, 再灌注均有缺血预适应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5、益母草的肾毒性研究:益母草和复方益母草胶囊长毒实验对比, 益母草提取物给大鼠灌胃, 连续天, 结果益母草高、低剂量都会造成不

临床药学考研就业前景综述

专业介绍 临床药学是指研究医院的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的一门科学;是与医院临床工作接触药学的工作,安是以药剂学为中心展开的药事管理和药学技术工作,以临床医师和病人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在医院特定环境下的药学科学工作。它包括药事管理,药品的调剂、调配、制剂、临床药学、药物研究、药品检验与质控、药物信息、药学的科研与教学、药学人才的培养和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等。 因为社会大环境尤其是医疗体制,导致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整个行业发展缓慢,也导致药企收入普遍不高。不要只看部分国际药学大厂部分高端职位,国内药企研发类职位普遍不高。收入高的基本上是做医药代表的,但是做医药代表对个人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很少人能够胜任。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很差,读研的必要性非常大,但是就是到了研究生层次收入也属于中等水平甚至偏低。科研教学领域,相关职位趋于饱和,和“生化环材”冷门低收入专业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偏“坑”的那一类,这条路也比较难走。因此一定要主动去寻找机会、寻找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才不至于在迷茫的走势中迷失。 二、就业 就业前景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病治病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合理性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疾病的临床规律、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物评价、药学监护、药物配伍与禁忌等。

目前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仍然普遍看好。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而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供需比甚至达到1∶10。由此可见现在学医药方面的前景很好,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会对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所以只要你的技术够好滴话,前景是大大滴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临床药学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医疗/护理/卫生新能源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金融/投资/证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销售代表、产品经理、学术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销售代表 2 产品经理 3 学术专员 4 药学服务专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上海 3 广州 4 杭州 5 南京 6 武汉 7 深圳 8 成都。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815880987.html,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作者:李晓婷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疫苗接种至家兔皮肤中,从其炎性、免疫组织中所提取并经过提纯、去蛋白、去微生物后精制而成的小分子生物活性混合物,药液中未添加防腐剂、无微生物。本药由40多种有机酸、核酸、氨基酸所构成,分为4个不同的组团,且每个组团的药理作用存在差异[1]。本文现就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作如下具体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 1.1 镇痛作用 神经妥乐平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镇痛作用,其一为通过阻碍激肽释放酶而达到抑制缓解肽合成的效果,而缓解肽是介导疼痛、变态反应的主要介质;其二为可对下行行性疼痛抑制系统产生激活作用,而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是疼痛调节的重要机构。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相比,神经妥乐具有不同的镇痛机制,其可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1.2 调节免疫系统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提高巨噬细胞及T细胞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同时神经妥乐平可通过增加T淋巴细胞功能及数量,而达到减轻及抑制高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果;此外,其还可促进T细胞产生IL-2的功能,刺激其分泌,进而恢复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系统。 1.3 修复、营养神经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神经突触传导的恢复,激活Na-K-ATP酶的活性,进而加快神经轴突的形成及许旺细胞的增殖,调节病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对缺氧状态下神经元功能发挥保护作用。此外,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纤维母细胞瘤BDNF的表达,且对细胞形态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常用于器质性疾病、大脑功能的治疗中[2]。 1.4 脑保护作用 神经妥乐平属于激肽释放抑制药物之一,可对腹内侧核及脑室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自主神经功能产生影响,进而预防因脑缺血而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降低脑能量耗竭、大脑水肿发生的风险。神经妥乐平可对脑炎性MBP诱发的免疫反应产生抑制,进而预防脑脊髓炎发生。

临床药理学(201206)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理学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临床方面的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和不良反映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1.药效学 2.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3.毒理学研究 4.临床试验 5.药物相互作用 藥物体內過程ADME概述? 药物体内过程: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被排泄出体外。(简答1) 首过效应: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是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名词解释)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对游离性药物的影响: 1. 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竞争,使其中药物游离型增加,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 2. 当一种药物结合达到饱和以后,再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游离型药物可迅速增加,导致药物作用增强或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有三种方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被动重吸收(选择) 肝肠循环能延迟药物的排泄,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消除速率有几种: 可分为一级动力学过程(一级速率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零级速率过程),米-曼速率过程(填空) 1、一級動力學過程:一级速率过程: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c/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零級動力學過程:零级速率过程:指药物自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3、米-曼遠率過程:是一级速率过程与零级速率过程相互移动的过程 药物消除速率与半衰期公式: 半:t1/2=0.693/Ke(填空) 一级:dc/dt=-kc 零级:dc/dt=-kc0=-k 米-曼:dc/dt=-VmC/KmtC 一级动力学过程特点: 1.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随时间而下降。 2.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3.血药浓度对相同时间间隔给药,约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完达到稳定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概述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著名学者周超凡研究员提出以下定义:中药注射剂一般系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中医药术语与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的供注人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上海等地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70年代以来,全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多,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以外,各省市卫生部门还陆续制定了“中草药制剂规范”、“标准”,收集大量的中药注射剂。80年代后中药注射剂又掀起了研究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2个,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注射剂70个品种。 二、中药注射剂产业概况 随着临床对中药注射剂的认知,中药注射剂逐渐成为一个产业,2007年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亿元,每年有4亿人次使用中药注射剂。但是,随着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相继出现使用致死事件,加上几年前的鱼腥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事件,中药注射液备受质疑。在北京,有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甚至已将中药注射剂清除出药房。 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统情况看,2007年,在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化学药品占86.7%,中成药占11.9%,生物制药占1.4%。2008年,在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中,化学药品占86.1%,中成药占13.2%,生物制药占0.74%。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远低于化学药品;作为中成药一部分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比例,更是低于化学药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