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班专业导论

2019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班专业导论

2019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班专业导论
2019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班专业导论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沿技术

----新能源汽车能源技术与动力技术介绍

姓名:XXX 学号:XXX

班级:2019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一班

1. 能源与动力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

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我国能源动力工程发展现状

我们乘坐汽车外出同样需要使用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汽油、柴油是由石油能源提炼出来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等获得的电能,同样属于能源。不过,在发电方面,火力发电仍然占据着发电量第一的位置,约占81%,水电为16%,核电为2%,因火力发电所消耗的煤炭资源总量也是十分庞大的。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与世界能源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能源的参与。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消耗的过快,则必然会对我国乃至于世界能源结构产生冲击,甚至危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目前在煤炭资源的利用上,人们会通过对煤炭进行处理,提高煤炭的利用率,降低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还有一部分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淘汰重污染生产设备。这些措施都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优化了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

在多方面的能源技术下,一些方面也引起了多方面专业人才的关注,汽车作为主要的石油能源消耗点,所以为汽车寻找新的替代能源确实十分重要,而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内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

2. 能源与动力的新技术(介绍、发展、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汽车的普及应用也带来了诸多的弊端,如地球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上述问题的呈现,使得汽车行业的发展面临两难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新能源的理念随之产生,并且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在我国,截至2012年年底,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到9 065辆,同一年国家进一步施行了“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促进自我创新,加强汽车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的

战略方针。近些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国家工业标准的基本方法,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

汽车的传统能源,主要是由石油为基础所制造的柴油、汽油等化石燃料,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污染性。而新能源的定位,就是与化石燃料所相反的能源类型,主要是电力、氢气、太阳能等污染性较低且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汽车能源的应用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电力能源。以电力能源为核心能源的汽车,通常被称之为电动汽车。目前,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的应用,三元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业已成为电动汽车行业中电池的两大主流趋势。在我国,许多城市地区已经开始普及安装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装置,为电动汽车的充电与续航提供足够的便利,并且加大对电动汽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力度,促进汽车新能源的快速变革。其代表有1.纯电动汽车:采用电力驱动,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将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

2.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

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其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

3.以电力为主的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

第二是氢能源。以氢能源为核心能源的汽车,借鉴的是氢氧燃烧过程中所生成的大量能量为汽车提供行进的动力,同时其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是氢氧化合反应形成的水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绝对的清洁能源,环境系数非常高。

第三是太阳能。以太阳能为核心能源的汽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得到了人们的追捧。太阳能的环保性能比化石燃料或者电动汽车更为优秀,并且可以实现能源的自动获取和反复利用。然而,太阳能汽车目前受到技术的限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首当其冲的便是其成本过高这一缺点,因光伏电池板造价昂贵,从而使太阳能汽车只使用于一部分群体,并不能被广泛的推广。而天气因素也是影响太阳能汽车推广的一大障碍,在设计太阳能汽车时,其储能电池的研究应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第四是其他较化石能源更清洁的能源。如1.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气成分单一、纯度较高、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并完全燃烧,CO和微粒排放量低,发动机在低温时的启动和

运转性能较好。

2.甲醇汽车:以甲醇代替石油,燃烧完全,降低尾气有害物的排放。

第五是利用物理势能与内能。如1.空气动力汽车:利用空气动力作为能量载体,使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30MP以上,然后储存在储气罐中,开动时将压缩空气释放出来驱动启动马达行驶。

2.飞轮储能汽车:利用飞轮的惯性储能,储存非满负载时发动机的余能以及车辆下坡、减速行驶时的能量,反馈到一个发电机上发电,再而驱动或加速飞轮旋转。飞轮使用磁悬浮方式,在7000r/min的高速下旋转。

3.超级电容汽车:超级电容器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在两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电容量非常大(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世博专线已使用该车)。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汽车动力系统的演变大概分为四个阶段,最早要追溯到瓦特发明蒸汽机时代,从最早18 世纪中期瓦特发明蒸汽机,到19 世界末,本次戴姆勒、迪塞尔发明内燃机,再到19-20世纪之交美国电动汽车流行,汽车动力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大变小,便捷、舒适化的发展。第Ⅱ阶段是高效、节能、环保阶段,典型表现是汽油机由化油器变为多点喷射、升级为缸内直喷、再到混合喷射的过程,从纯机械式发展成电子控制,再到综合优化提升经济性,最后再发展成为控制污染物的阶段。

第Ⅲ阶段混合动力阶段,利用传统动力进行动力系统的升级,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第Ⅳ阶段是绿色、智能、简便阶段,既纯电动力系统。当前,整车动力系统正处于第Ⅲ阶段向第Ⅳ阶段的过度时期,多数整车厂以及动力总成企业则

将混合动力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进行研究。

1、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 单电机传动

当前纯电动汽车中的传动系统基本上是单电机传动系统,这种结构类型和一般的内燃机汽车结构较为相似。单电机传动系统主要依靠了一台电动机、电机控制器、变速器和电源等部件,因为内燃机汽车结构有较多的相似处,结构也相对稳定,其生产可以在原有的生产线中实现,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难度[1]。新能源汽车运行中,单电机传动系统对电动机功率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可以增加电机的尺寸。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单电机传动系统设计制造基础已经发

展成熟,其具体应用可满足日常生产生活中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1.2 双电机传动

双电机双轴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总成传动系统是一种新型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以往纯电动汽车中前后桥组合,将电机和驱动桥结合在一起。在整个系统只能怪,电动机、驱动桥以及减速器等均为一个整体,三者之间具有相互平行的关系,双电机传动模式下,系统的驱动结构变得更为紧凑。双电机应用目的主要是实现在相同车辆负荷条件下,可获得更多的运行效率,提升能量回收率。

1.3 主电机联合轮毂电机传动

主电机结合轮毂电机传动的系统较比其他电机传动系统更复杂,主要是因为其中融合了电机控制器、变速箱、变速器以及两个轮毂电机。应用了这种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依靠主电机实现前进运行,主电机可以为汽车的运行提供充足的功率保障,无论是加速、减速、上坡还是下坡都能进行稳定控制。轮毂电机安装在后轮位置,主要可以对车辆的稳定运行进行控制。将前轴作为驱动,并将两个轮毂电机作为辅助驱动,还可以提升后备功率,即便在恶劣环境中也可以避免出现系统电机散热难的问题。

2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技术

2.1 集中式技术

集中式及时是新能源汽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驱动模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发动机相比,具有更好的调速特性。但是,因为单级减速器的调节能力较为有限,车辆整体动力性、速度控制等方面受到明显制约。例如,德国IAV公司研发部门工作人员在模块化思想基础上,设计出了三挡自动变速器,将其与集中式的驱动电机集成技术结合,得到的总成传动系统技术适合高级纯电动乘用车研发设计[2]。

2.2 分布式技术

分布式技术主要分为轮边电驱动和轮毂电驱动两种模式,例如,我国比亚迪公司和德国ZF公司生产的汽车就是以分布式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中有着较好应用。轮毂电机在城市交通运输和乘用车方面的研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重视,特别是在轮毂电机技术优化升级基

础上,热管理和可靠性等技术难题正被逐一攻克。

图1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框架图

3. 思考和总结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社会,都离不开能源。试想一下,有谁会说我离开了能源,我还能生活社会,还能发展呢?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程度,也都离不开能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现在常使用的化学能源,基本上为不可再生能源,这就导致能源出现了危机,日历增长的能源需求也日益减少的能源储备量,形成了极大的矛盾体,这就需要进行新能源改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新能源,节约能源。社会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人机混合时代,这时候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动力去驱使社会的运转,能源与动

力工程动力方面正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能源还是动力,这个专业都对社会和生活影响巨大,没有能源,没有动力,社会无法运转,无法继续发展。不单单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他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在许许多多的行业都需要我们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肩负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巨大责任,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能源添动力!

能源与环境概论(一)

考试题型及分数 单选60分 60题 1题1分简答20分 4题 1题5分论述题10分 1题 计算题10分 1题

可再生能源是可供人类有序利用的自然界的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波浪、洋流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地热能等。 P3 非商品能源是指薪柴、秸秆等农业废料、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而商品能源则是作为商品经过流通环节大量消费的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过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包含了能源的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和终端利用等多道环节。 污染3水环境破坏4草场与植被退化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土壤盐渍化7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引发沙尘暴8废弃物排放 P22 水电基地开发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1土地淹没于移民安置2生物多样性3地质灾害4下游水生生态变化 P25 油气基地开发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1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影响显著2诱发地面沉降3油气田开发破坏地表和地下水循环,形成环境污染4海洋油气田生态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源是指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照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P3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公害事件,例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宾州的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6年,英国颁布的清洁大气法。酸雨最早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 P41 温室气体是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排放气体的总称,包括水 污 特 节 9 对能源发展的挑战包括:1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2对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提出挑战3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出挑战 P135 二氧化碳的运输和封存 一.运输 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必须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可以使用汽车、火车、轮船以及管道进行运输。 二.封存

能源动力导论课程报告

本科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 上课时间: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摘要 能源问题是目前全世界范围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今太阳能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已取得显著进步。理想的新型太阳能功能材料不仅能够解决世界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所以太阳能材料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并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材料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以重庆地区的气象资料为基础,从太阳月总辐射、日照时长、云量、太阳高度角等方面,对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应用措施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太阳能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份的太阳能热水可满足标准要求。 关键词:太阳能资源;重庆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energy problem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issues facing worldwide solar energy is a human inexhaustible,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clean energy. Today,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lar material. The the ideal new solar Functional Materials not only can solve the problems the world is facing energy shortages, but also to avoi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lar material has a very attractive prospect, and can be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solar material will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fe of mankind. Based, Chongq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the monthly total radiation of the sun, sunshine duration, cloud cover, solar elevation angle, et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olar energy resources, the application of measures and poten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ar energy resources of the Chongqing area has obvious seasonal; 5 to Sept. solar hot water to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Keywords:Solar energy resources; Chongqing area;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能动134班:文澜 2013年10月29日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专业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具备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热工测试技术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制冷空调设备、制冷装置、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等设计、制造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在此基础上,它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拓展空间很大,就业方向很广,目前我国有120多所院校开设有该专业,它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能源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能源工程与动力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专业。同时,能动还是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可见能动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基础。 能源问题在当今社会举足轻重,能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耗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从而造成能源消费量增长过快。 在能源日益紧迫的当代社会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半个世纪以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我国国家建设尤其是能源动力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热模块 热模块,通俗地讲,就是发电、做功部分。主要研究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热端、内燃机、电厂运行及调控。它们都是依靠一定的能源来发电和做功的,也就是产生动力。 动力工程发电技术是电力生产的灵魂,它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电能具有输送及使用方便,易于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等优点,故已成为发展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电力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工农生产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电能,都是由发电厂集中生产和供应的。电力生产的主要方式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及核能发电等。另外还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磁流体发电及燃料电池等辅助方式,因此,能源动力工程发电技术包括范围极广,有着多样性的特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流体与热科学基础理论、系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管理、营销和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在具备扎实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典型研究对象的设计和分析,结合实践环节,对相关产品和工程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切实提高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技术储备能力。具体要求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理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电工电子学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等; 3.掌握本专业领域一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并对其他专业方向的有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技能; 5.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6.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较熟练地把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电子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控制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工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200 制定人:陈汇龙教学院长:康灿教务处长:许文荣分管校长:梅强

能源概论 总结

序一: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的作用: a)能源与社会:社会运行三要素:粮食、水、能源 b)能源与经济: i.交通运输 ii.原材料开采加工 iii.信息传输 iv.等等 2.什么是能源: a)定义:能量是做功的能力/产生某种效果的能力 b)定义:能源: i.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 量来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c)单位:焦耳 i.瓦特:1焦耳每秒 d)能源单位: i.油当量:9000千卡/升 ii.吨油当量:ton oil equivalent toe 4000万卡 iii.吨煤当量ton coal equivalent tce 2778万卡 iv.一桶油=42加仑 v.1加仑=3.785升 e)kinetic energy潮汐能,风能等 f)potential energy 化学能,生物质能等 3.全球能源: a)2014年: i.中国 1.石油产量: 2.11亿吨,进口 3.1亿吨 2.煤炭:38.7亿吨,进口2.91亿吨 3.天然气:1329亿立方米,进口595亿立方米 ii.全球: 1.石油81.6亿吨 2.石油:38亿吨 3.天然气:31吨油当量 iii.预测2020 年能源需求将是现在的120% iv.预测2035年比2007年增长49% v.一次能源消耗:2013年至2040年增长三分之一 vi.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增长极快 vii.当今化石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的80%,90%的商业能源 viii.核能占6%的能源和15%的电能 ix.可再生能源提供小于10%的总能源包括做饭和供暖,在发展中国家 x.可再生能源提供19%的电能,主要是水能 xi.核电站安全问题 xii.世界能源分布: 1.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裂变燃料占总能源消费量90%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

第一章绪论 ?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性——能源安全! 1.进口依赖 2011年我国进口石油2.6亿吨,重要是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从沙特、伊朗、伊拉克进口1.9亿吨,从安哥拉和苏丹进口4000万吨。 2.能源经济—能源价格 2011年我国进口石油花费1.5万亿人民币。 3.能源技术与环境 每年因煤矿事故丧生人数2000人以上; 天然气管道有爆炸危险; 水电站有塌坝危险; 核安全问题。

第一章绪论 ?能源消费观 1.是否走美国的能源道路? 低廉的石油价格,放任石油的消费。 2.是否走欧洲和日本的能源道路? 征收能源税。 大力发展节能技术。 有观点认为:低廉的石油价格往往意味着落后的能源利用技术! 3.能源消费与幸福感 是否开车就是先进的生活方式,步行和骑自行车就是落后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能源与人类文明 ?第三节能源资源 ?第四节能量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

能源(energy resources):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尚未开采出来的资源。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初始能源:核聚变、核裂变、放射性源和天体间的引力。分为 (1)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太阳能和宇宙射线能; (2)地球本身蕴涵的能量; (3)天体对地球的引力。 能源的定义

能源的分类 来自太阳等地外天体 来自地球 来自地球和其它星体的相互作用 按来源分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按成因分燃料能源非燃料能源按性质分常规能源 新能源按使用状况分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 按污染分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按可否再生分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的认识一、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流体机械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热工测试技术、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制冷原理、空气调节、供热工程、锅炉原理、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汽车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建筑环境与设备、热力发电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营销、教学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 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 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 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二、对本专业三个方向的认识 1.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 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 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掌握制冷、低温原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厂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厂方向)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二、广东省2014年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校、方向及招生规模: 1、中山大学(液化天然气利用和城市燃气技术、太阳能利用方向、制冷与空调技术)(大概40人) 2、华南理工大学 (1)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厂方向)(80个) (2)能源与动力工程(车用发动机方向)(40个) (3)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空调方向)(40个) 3、广东工业大学 (1)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方向)(95人) (2)热能与动力工程(热电工程方向)(92人) 4、广东海洋大学(制冷与空调方向、热能动力工程方向)(216人) 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90人)(没有明显的方向)

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制冷与空调方向、环境与设备) (1)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技术)(创新班)(50人) (2)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技术)(80人) 7、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动力工程方向、制冷与空调)(81人) 8、东莞理工学院(85人) 序号学校方向招聘人数 1中山大学 液化天然气利用和城市燃 气技术、太阳能利用、制冷 与空调技术 40 2华南理工大学 电厂方向80车用发动机40制冷空调40 3广东工业大学 电厂方向92制冷与空调95 4广东海洋大学制冷与空调方向、热能动力 工程方向 216 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90 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制冷与空调方向130 7北京理工大学珠海 学院 动力工程方向、制冷与空调81 8东莞理工学院85 合计989就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单独就电厂方向开班。

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论

2010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模板 热能与动力工程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一、统编序号: 二、专业代码:080702 三、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四、专业简介 东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1953年第一届研究生毕业,1956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1981年组建热能工程系,同年获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按新学科目录划归为“热能工程”学科(隶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1994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88年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建立“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2004年,建立“辽宁省高校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同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成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58年来,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与时俱进,不断地引入新的学术思想,重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专业建设向多层次,宽口径,服务于国家、行业、地方建设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的方向发展,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别树一帜,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工业炉窑热工及自动化”、“工业系统节能”和“辐射换热及热过程控制”是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方向,在国内建立最早、历史最长、实力最强、学术地位始终处于国内外同行的前列,为工业炉热工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陆钟武院士提出的“工业生态学”学科方向是本学科新的增长点,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同行产生深远影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以锅炉与热能供应、低温制冷、电厂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民用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字表述能力; (4)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以及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坦率的说,当初选择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完全是随波逐流,只是听说这个专业很火,同学有很多报的,我也没经过什么冥思苦想,就草率的选择了这个会影响我一生的专业。而报考合肥工业大学也纯属偶然,我也是没经过什么严格的考证,只是听说它是个211重点大学,机械类专业比较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报上了,我真的不希望这会是我一生错误的选择,更不希望当初轻率的选择会决定一生的前途。我不想后悔,既然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我也要走下去…… 言归正传,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我不是特别的了解,但多少知道一点。我主要是对能源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至于动力工程,我则很害怕,听说这是所有专业中最难学习的,谁听谁不怕啊!再说,这方面需要很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然而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两门学科啊,这无形当中就撞到了困难的枪口上,但进入大学我尝试着改变这些困窘的情况。关于这个专业的两个方向,我比较看好发动机方向,我也很庆幸被分到了这个方向。可我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持否认态度,学校不该在我们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为我们选择了各自的方向,我不想扯得太远,继续讨论我的专业方向。上了几节导论课,再加上自己到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大致的有了一个不算深刻的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动力工程与工程规物理、机械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实践课程:包括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就比较专业的专业定论而言,我也不敢做什么一番宏图大论,毕竟自己的见识有限,暂时还没有资格那样做,暂且做一些肤浅的讨论吧,还望见谅。在我看来,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不完全属于纯工科,他应该是理工结合的学科。理的方面为专业知识,是有关纯理论的东西,包括核心课程,一些主要课程。而工的方面则体现在那些实践课程。工科必然与复杂的机械息息相关,势必锻炼学习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这一极其重要的意识。这更需要我们有严谨的学习和实践态度,在学习和以后工作中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才能出人头地,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扬光大。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所以,专业核心内容我就不想再赘述了,言多必失,何况我乃无名小辈,空谈必然贻笑大方。 一些具体程课,我也不知道学校的具体安排,就简要参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安排。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工程应用数学,高等工程热科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现代流动测试技术,现代控制工程基础,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性能仿真与优化,制冷空调

浅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

浅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 摘要:在深入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社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民航”三航办学特色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特点,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分析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探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方法 高效动力应用技术和能源开发综合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已被确定为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中的第一项内容,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加快能源生产和高效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快速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新时代能源产业体系。国家即将启动以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为核心的高效动力装置重大科技工程专项,明确提出要突破高性能动力装置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各类核心装备、重大机械设备动力系统的自主保障能力。目前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雾霾天气不断,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如何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目前,国家正在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高效动力技术等为主的多项计 划,作为涵盖能源、动力及环境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必将在新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高效低污染排放动力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发挥关键的科学与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早日实现节能减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发展前景广阔。国家重大计划和实施纲要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和美好的前景,本专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办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水平、做好高水平人才培育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设置具有综合体系的专业课程、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水平等是实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轻松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和成为高技能专业型科技人才的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到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如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如何学”。大部分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自己专业认知及毕业后从事工作岗位了解甚少,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既好奇又迷茫,同时,中学阶段被动式学习和吸收,学习时间紧,作业量大,承受具大考试压力,而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像脱缰的野马,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积极性降低,失去学习目标。鉴于此,一般高校在大一期间都设置了专业导论课,不仅要指导学生解除在本专业一些问题上的困惑,还要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领会大学的学习方法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消除学生的不适应性以提升学生自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因此,专业导论课属于引导类课程,是进行系统专业学习的先导和铺垫,是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①介绍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相互逻辑关系,③涉及的基本专业知识、专业拓展及交叉学科,④本科和研究生学科的对接关系。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趋势,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奠定基础。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常常因为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不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而迷茫、放松自我约束,不能快速顺利地完成由高中生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论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课后论文 培养目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专业现状及前景 当今世界的能源消费仍以石油为主。以2001年为例,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以石油换算为6995Mt吨标准油,其中石油占43%、煤炭占7.4%、天然气占16.3%、可再生能源和垃圾能源占14.2%。伴随现实环境的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正在日渐突出。 目前全世界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未来能源发展中,应该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地,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如何很好的解决上述21世纪可能

导论心得1能源动力科学技术内涵和目前能源形势极其科技发展战略

导论心得1(能源动力科学技术内涵和目前能源形势极其科技发展战略) 授课教师:郭烈锦 能动A53 ●●● 这周周一,我们听了郭烈锦教授关于能源动力科学技术内涵和目前能源形势极其科技发展战略的一堂课。郭教授谈到了关于能量、能源一词的定义,谈到了能源的种类和分类,谈到了目前我国以及世界的能源利用形势,谈到了能源科技的发展战略问题,这让我受益良多,现在让我来谈谈我关于这堂课所学知识的一些看法。 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而郭教授在谈及能源一词时,提到能源不仅是含有大量较集中的供能体的物质,还认为供能过程也应包括在内。也就是说能源不仅是指含有丰富的可转化的能源的物质,一个供能过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能源。这种定义比之我所举的两例例子显然要详实严谨一些。 但比起定义的丰富,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显然更让我关心。课上我们了解到了我国能源现状。能源构成及其比例确实不容乐观,能源利用效率更是堪忧。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我查了一下资料,2005~2009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的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的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我国的储煤量是世界第三,但是我国煤炭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却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60%。就像温总理说的,再大的事除以十三亿都是件小事,再小的事乘以十三亿都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很多事哦我们都要从人均去看,就像一个热力学循环,我们不仅要看它的净功大小,更重的是还要关注它的效率,很多物理量都要用无量纲去衡量,人均量往往比总量更能说明问题。而且煤炭的污染性比之天然气和石油要大得多,又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在此的基础上谋求出路。 而且我国的能源需求量还在迅速上升,2005~2009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的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速为1.65%,根据世界能源中国展望课题组分析,2011年至

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论

热能与动力工程概念: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其他动力机械为对象,研究如何把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化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以及过程中的自动控制技术。 能源与能量 能源的类型: 1.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地热、其他)与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二次能源:电能、热能等 能源的使用史: 十八世纪以前为薪柴能源 十八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以煤炭为主 1870年后,石油登上能源舞台 1880年后,天然气进入能源市场 能量的形式: 1.机械能:与物理的宏观机械运动(动能)或空间状态(势能)相关的能量 2.热能:构成物质的微观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3.电能:和电子流动与积累有关的一种能量。通常有化学能转变而来 4.辐射能: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的能量 5.化学能:物质原子核外进行化学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6.核能:蕴藏在原子核内的能量 7.其他形式能

火力发电厂 火电厂的主要类型: 1.按能量供应情况:凝汽式发电厂、热电联动热电厂 2.按原动机类型:汽轮机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 3.按机组容量等级: 4.按进入汽轮机的初参数等级:超临界大于21.37MPa 火电厂三大主机: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 火电厂的主要工作系统: 燃烧系统、烟风系统、汽水系统 锅炉: 本体分为锅(汽水系统)与炉(燃烧系统)两部分 锅:省煤器、汽包(汽水分离器)、下降管、联箱、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 炉:炉膛、燃烧器、空气预热器、烟风道、炉墙 辅助设备:通风系统、燃料运输系统、制粉系统、除尘除灰系统、脱硫脱硝脱氮系统燃煤锅炉的主要工作过程: 1.煤粉的制备 2.空气预热 3.给水加热、气化 4.去热排灰 燃烧运输系统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概论

成绩 评阅人 日期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 期末小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6 年 10 月

核能较化石能源煤炭的优势 摘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已很难满足经济发展所伴随的能源需求的增长。上世纪核能以其高效、稳定的发电特点,迅速在能源领域崭露头角。核能的优势还体现在所需原料较少,经济效益高,污染和对环境的危害小等方面。 关键词:核能煤炭废料危害 目录 1核能与煤炭的来源 (2) 1.1核能的来源 (2) 1.2煤炭的来源 (3) 2效能高 (4) 2.1核能 (4) 2.2煤炭 (5) 2.3比较 (5) 3危害小 (5) 3.1煤炭的危害 (5) 3.2核能的危害 (6) 3.3比较 (6) 1核能与煤炭的来源 在比较核能较煤炭的优势之前,我们应先了解核能与煤炭的来源。1.1核能的来源 核能的发现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从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Thomson,Joseph John)发现电子开始,人类逐渐揭开了原子核的神秘面纱。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1902年居里夫人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1935年德国科学家奥拓·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核能来自原子,是原子能的一部分。原子则是由位于中心位置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能把质子和中子紧密约束结合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并形成原子核,是因为存在着一种巨大的“核子力”,这种力只在原子核直径大小的空间内起作用。当质子和中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核时,核子力的强大作用使质子和中子结合得更加紧密,以致总会出现质量减少和放出能量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的质量减少称为“质量亏损”,释放出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1.2煤炭的来源 煤炭,简称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主要被人类开采用作燃料。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工业革命,促进了煤的大规模开采.1860年煤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4%,到了1920年则上升为62%.20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到了1965年,石油取代煤,占非电力能源消耗的首位.但是就目前来看,在中国的各种发电形式中火电仍占很大的比重.因为中国石油资源短缺目前仍旧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我国的大型火电厂烧的几乎都是煤炭。 煤的统一热值标准称为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为便于比较不同种类的能源产生的能量大小。联合国规定标准煤的热值为7Mcal/kg(29300.6kJ/kg),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

2016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学院2016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能源动力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同时具备较强团队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意识,适应现代能源行业需求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清洁能源利用为特色培养方向,主要涉及液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环保制冷空调。毕业生能在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制冷与空调设备公司、新能源公司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校进行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通过高等数学、工程材料、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 工学与电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能源与动力领域宽广的理 论基础知识。 3、在液化天然气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能源系 统安全工程等专业课程中,培养能源与动力领域尤其清洁能源利用所必须的理 论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 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5、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科研前沿,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研究开发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 6、具有优良的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基础课程 能源科学导论、工程热力学(1)、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基础实验、工程材料、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电工电子实验。 六、专业核心课程 热质交换设备、燃烧原理与设备、制冷与低温技术、工程热力学(2)、流体机械与管网、普通化学、工程应用技能训练。 七、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工程热力学(2)为双语课程。 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 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 十一、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参考附表一)

2020年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锅炉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锅炉原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了解锅炉机组的作用、构成、类型和工作过程;熟悉锅炉机组的容量和参数及锅炉分类方法、锅炉安全和经济性指标;能够对锅炉两大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及分析。 2、掌握燃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和工业分析成分的特性、燃煤的发热量、标准煤、折算成分、灰熔融特性及影响因素。熟悉燃煤的常规特性、燃烧特性和结渣特性对锅炉工作的影响,燃煤的分类方法;能够进行不同基准下各成分和发热量之间的换算;熟悉理论空气量和过量空气系数及漏风系数、烟气分析方法等概念及关系式;理论烟气容积,实际烟气容积的组成和区别;掌握烟气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使用奥氏分析仪进行烟气分析的基本过程和应用;熟悉燃烧计算方法和燃烧方程式,锅炉运行状态下过量空气系数和漏风系数计算等。 3、掌握锅炉机组热平衡和锅炉的输入热量及有效利用热的概念;熟悉各项热损失的组成、大小、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熟悉热平衡的计算方法和两种燃料消耗量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4、掌握煤粉基本性质及煤粉细度、经济细度、均匀性指数和煤的可磨性系数等概念;了解磨煤机分类及几种磨煤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钢球磨、中速磨、风扇磨及相应制粉系统的特点和适用煤种;熟悉直吹式制粉系统和储仓式制粉系统的工作过程和两个系统的特点比较,了解制粉系统附属设备的主要作用和工作原理。 5、掌握燃烧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煤、焦炭和煤粉的燃烧特性,燃烧过程着火和熄火的热力条件,掌握着火温度、熄火温度。掌握煤粉锅炉着火热的概念,熟悉锅炉运行中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能分析影响煤粉在炉内燃烧的各种因素,掌握煤粉完全燃烧的条件。能够根据不同的煤种判断其着火特性,提出强化燃烧的措施。掌握锅炉工作对炉膛和燃烧器的要求;掌握直流燃烧器特性及其布置特点,影响火焰偏斜的各种因素;旋流燃烧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