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VIP专享]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VIP专享]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VIP专享]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谈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高祖建汉到汉武帝即位前。此时的政论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多发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一般还都有战国纵横家余风,畅所欲言,铺陈壮大,感情充沛,气势逼人。重要作家有贾谊、晁错、邹阳、枚乘等。第二阶段从汉武帝到元、成之世。此期政论文大都依经立义,讲说灾异,论证君权神授、专制合理,征引繁复,文气迟缓,思想禁锢,少有个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及刘向的《谏营起昌陵疏》是其代表作。也有一些直陈时事、不傍经典的政论文,如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桓宽的《盐铁论》等是其著名的作品。此外,淮南王刘安君臣的《淮南子》不同于众,别具一格。第三阶段从成、哀之世到东汉中期。此期论说散文大都明白晓畅、不傍经典。刘歆的《让太常博士书》、扬雄《自叙书传》、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是期代表作。第四阶段是东汉后期。此期论说散文多发愤之作,指切时弊,不但富于激情,颇有气势,而且骈散相间,注意文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是其代表著作。

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过秦论》是贾谊论说散文中最著名、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不行仁义。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来的逐渐强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赫声势作了极力铺张和渲染,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推翻秦朝。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

简述王充的文学主张。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主张征实,尖锐批判“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风。(2)重视文章的社会教化作用,要求文人要负起“劝善惩恶”、“匡济薄俗”的任务,不能只为“调墨弄笔”、“美丽之观”。(3)强调文章形式要服从于内容,与内容相统一。(4)主张用通俗晓畅的语言为文。(5)重视文章创新,反对模仿、因袭。

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

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

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

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

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

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

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

中止。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

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

简述汉大赋的成因及特点。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1)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

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之外的历史和现

实因素。(2)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

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汉大赋的特点

(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

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

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

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

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

以韵文为主。

试论《天子游猎赋》的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天子游猎赋》前后两部分主题是统一的,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

国的统一。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及对

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

《天子游猎赋》在汉赋史上的地位:(1)确立了汉大赋虚构人物、设为问答、铺张扬厉的体制;(2)奠定了大赋讽劝兼杂、“劝百讽一”的主题模式;(3)其体制成为后世赋家学习模仿的典范。

张衡《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在写作上有何不同?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二京赋》是模仿班固《两都赋》创作的,但又力图超过它。其不同主要表现在:(1)创作主旨不尽相同。《两都赋》以歌颂东汉“法度”为主,《二京赋》主旨则首在讽谏天子、各级官吏及富商的“逾侈”,对美丽、富饶、强盛、繁荣的汉帝国的歌颂与之相比

是次要的。(2)其描写内容比《两都赋》进一步扩大,除写京都及帝王贵族生活外,还描写了一些风俗民情、文化艺术,如《西京赋》就描写了商贾、游侠、辩士

的活动以及杂技艺术表演等。(3)其它如结构更加宏伟,构思更加精巧,气势较为雄健,辞藻较为华丽,

铺展尤甚,语加峭拔等,也都是此赋不同于班固《两

都赋》之处。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1、谈谈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

参考答案:(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种创作史书的使命

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积淀;(2)少年的从师学习及青

壮年的游历与仕宦,使他思想系统,视野开阔,知识

渊博通达,为《史记》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3)其

父的临终嘱托和孔子的榜样作用,激励了其创作使命

感和自信心;(4)史官身份及皇家图书的便利;

(5)李陵之祸对他生死观和思想感情的改变,使他对

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猎激愤。

2、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隐藏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史记》创作的目的,据司马迁自言,在

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体例: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其中

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五体之外,互见法

和“君子曰”的评论也是《史记》重要的体例,对后世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

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12本纪

主要叙述帝王事迹,10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8书

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30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70列传主要是

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司马迁是以

史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的,它如实的记录了上

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

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暴露统治阶

级的丑恶面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首先表现在对

最高统治者帝王丑恶面目的暴露,如刘邦。其次,是

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

奢荒淫揭露批判,如《吕太后本纪》写刘邦死后,吕

雉对争立太子的政敌戚姬及赵王如意母子残害。再次,是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谀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

和谴责,如王温舒、叔孙通和公孙弘是这方面得代表。《史记》还记录了一些“明君”“贤臣”和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此外,《史记》还描写了一些中下层人物,如振人之急、然诺必诚的朱家、郭解、剧孟,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轲、专诸、豫让,乃至以其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贡献于社会人生者,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

3、简论《史记》的艺术成就。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4、《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有何不同?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司马迁是私修史书,思想开阔,站在人性、民主性立场上审视社会历史,敢于大胆批评汉

高祖的凶残和汉武帝的专制独裁;班固是奉旨修书,

受儒家思想和神学迷信的影响较深,往往站在统治者

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2)体例上有所不同,《汉书》将《史记》的五体体例改变为四体,改“书”为“志”,并“世家”入“传”。(3)与《史记》相比,《汉书》更具有学术性,更注重整体、大节,重视给学者

立传,注重考察学术源流和收录经世之文,纠正了司

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公允。(4)《汉书》具有学者之文的特点,叙事简练整饬,详赡严密,雍容典雅,语言简洁规范,辞赡韵远,不

像《史记》那么骀荡疏宕,生动鲜明,感情浓烈,气

势雄放。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

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

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

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

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

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

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

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

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

“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

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

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

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

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

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

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

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

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

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

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

《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

《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汉代诗歌

1、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

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

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

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3、《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

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

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

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4、《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

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

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

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

斗争精神。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

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

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

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

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

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

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

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

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

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简述文人五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五言诗是社会生活和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产物。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人们思维的日渐精密,语汇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四言诗因不便于单音词与双音词的灵活配合,节奏又单调、呆板,而变得难以适应。于是五言诗渐渐萌生。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西汉前、中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至于文人五言诗,西汉前期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

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

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

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

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

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

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

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

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

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

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

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

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

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

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

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

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

复习纲要

填空:

㈠汉代散文

史传散文,《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西汉贾谊),《论贵粟梳》(西汉晁错),《新语》(西汉陆贾)。

东汉政论散文:包括王充《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王符《潜夫论》愤世嫉俗之作,对当代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仲长统《昌言》

碑文游记: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马第伯《封禅仪记》(现今见到的最早游记)。

书信体散文: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仁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抒情散文,叙事说理散文)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

㈡汉赋

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骚体赋,高祖初到汉武帝初,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第二,汉大赋,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萧赋》杨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第三,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东汉辞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东汉)述行赋:刘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

(东汉)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西汉)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他的《蜀都赋》是后世京都赋之先声。

司马迁生平:壮岁漫游;泣受父命;李陵之祸;发愤著书

《史记》体例: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帝王史),十表(诸侯史),八书(专门史),三十世家(贵族史),七十列传(人物传记,最有文学价值)共130篇。其中最具文学色彩的是:本纪,世家,列传

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赵晔《吴越春秋》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袁康,吴平《越绝书》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㈢汉乐府

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诗最完备的诗歌总集,共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合歌辞,清商歌辞,舞曲歌辞,琴曲歌

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不是民歌)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三曹七子: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曹操的乐府诗较多的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燕歌行》写了一个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王粲,代表作《七哀诗》,或写汉末战乱,或写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诗风,感情深沉,慷慨悲壮。刘祯的诗一类是答赠诗(《赠从弟》写了对其从弟的赞美),一类是游乐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徭役对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阮瑀《驾出北郭门行》(描写一孤儿遭受后母虐待的情状)徐幹《室思诗》

蔡文姬《悲愤诗》五言叙事诗的最高峰,文人五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民间五言长篇叙事诗

《夜中不能寐》艺术特色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陵、王戎及阮咸

代表作家(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协、张载、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咏史》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太康诗风: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陶诗的题材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⒊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主要有吴歌326首和西曲142首还有一类神弦歌18首)、杂歌歌辞、杂歌谣辞。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代表作《木兰辞》保存在梁《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鼓角横吹曲》

⒌南北朝小说:①古代小说的两个系统: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②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人小说(轶事小说、笔记小说)和志怪小说③志怪小说代表作,东晋?干宝(鬼神怪异)《搜神记》(地理博物)张华《博物志》;志人小说代表作,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邯郸淳《笑林》东晋?《西京杂记》

⒐庾信:诗歌创作转变,42岁出使西魏并流寓北方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供君王消遣娱乐,思想内容清浅单薄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后期,感伤事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⒈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魏?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锺嵘《诗品》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

⒉文学自觉地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一个门类;文学的各种体裁有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明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编的《文选》,这些诗作者姓名失传,时代又不能确定,但是作品风格相近,被视为一个整体,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延名不改,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抒写相思离别,一是抒写失志伤时之感,带有浓厚的伤感情绪。

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诗歌的一种独特风格和特色,所谓风骨,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当时代表作家如三曹七子,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叙事和古诗十九首抒情的传统,将描写社会动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建立不朽功业这三种强烈感情结合在一起,形成悲凉感慨刚健有力,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现实与抒情有力结合,这种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⒈永明体:南朝齐梁时期形成发展的一种与古体诗相对的新体诗。因其最初形成与齐武帝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特点是讲求声律、对偶周顒发现了汉字的四声。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双声叠韵和四声来研究诗句中的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八种应该避免的声韵上的毛病,即“八病”。要求达到“一简之内,音律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形成具有格律的新诗体,对唐近体诗、辞赋、骈文以及词曲产生影响。

⒉宫体诗:南朝粱陈时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新流派。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号曰宫体。宫体诗是永明体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描写女性题材,也有咏物题材。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讲求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清靡柔弱,但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有一定贡献。影响一直延续到唐,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抨击才被逐出诗坛。

玄言诗:玄,幽远。玄言诗是一种宣扬老庄哲学,兼及佛理的诗。西晋末到东晋盛行。永嘉年间,推崇黄老哲学,崇尚玄理。当时,诗歌玄理淹没了辞采,语言平淡,索然无味,内容是分行的哲学讲义,徒具诗歌形式。这种诗风泛滥百余年,直到谢灵运山水诗出现才将其逐出诗坛。

乐府:乐,音乐,府,官府,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两汉以后,人们就把乐府创作和收集的歌诗也叫乐府,就是乐府诗歌的简称,这样,乐府由音乐机构名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

解答: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总特点:一,融情入景,情景相生,善于通过生活情节和场景抒发内心感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达到言尽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的余味无穷的境界。二,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阮籍诗的总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去难求。这是由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不敢直言,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是借古讽今,或是借游仙讽刺世俗,或是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抒发理想抱负的声音减弱,更多抒发在司马集团压迫下的愤懑和抗议。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杂诗,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继承诗经,古诗十九首,建安,传统,在运用五言诗讽喻和抒情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给处于黑暗统治的作家开创先河,也使五言诗完全脱离乐府阶段。

⒋南北朝民歌艺术特色对比: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多数是情歌;体制短小,多为五言;清丽缠绵的情歌,与江南优美的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吴歌多为女性吟唱内容表现爱情的渴望,或记得爱情的欢乐,或相思之苦,或坚贞不渝的爱情;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一是同音异字,如“藕”双关“偶”、“丝”双关“思”一是同音同字“布匹”双关“匹偶”。北朝民歌数量不多,内容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反映北方游牧生活,描绘草原辽阔壮美如《敕勒歌》;豪侠尚武精神;反映战争;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爱情和婚姻。粗犷豪放,反映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习。体裁广泛,有丰富社会内容;感情真率,风格豪放刚健;五言四句,还有七言四句,对七绝产生促进作用。

⒍志怪小说影响:人物刻画、细节描写、叙事语言运用方面为唐传奇写作积累经验;唐以后始终有志怪一类《聊斋志异》是这类小说的高峰;题材处理上能抓住故事最突出部分,寥寥数语就突出主题,具有简短精悍的特点。宋以后的话本、戏曲取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很多。

⒏鲍照总特点: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泻水置平地”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消愁,悲歌为泻愁,不敢言者添愁。沈德潜“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平淡外表下蕴含激情奔放的情感。

“对案不能食”首四句情绪慷慨,悲愤难抑。拔剑击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达罢官之后的天伦之乐,轻松背后隐含

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两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

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门阀社会的

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代表着汉士的强烈呼声。

诗歌贡献: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诗体为主的

歌行体;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变逐句

押韵为隔句押韵,还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诗的发展

开拓了道路;鲍照后经南朝诗人的努力,唐代王昌龄、岑参、李白等七言大家,使七言诗最终取得与五言诗

并驾齐驱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定性形式

左思《咏史》发展了班固的咏史题材:a.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讽今左思以前的咏史诗就史写史,少有主

观情感。左思咏史诗在史与情的关系上名为咏史实为

咏怀,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古今关系上,借古讽今,形成所谓左思风力。b.错综史实,连类引喻。班固写一人一事,左思在题目上沿袭班固,内容却写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不是一人一事,而是多人多事,

表现一个中心,形成咏史诗的体式c.史实己意,先明

后暗,错综写出。或先抒己意,史实证之,或先述史实,以己意断之;先抒己意,史实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已意默寓。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区别:一,正始时期的诗人,

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二,正始

文学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

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三,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

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⒎志人小说艺术特征:1、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

简瑰奇;2、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

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3、刻

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

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4、则是抓住人物性格

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5、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

来表现人物神态

解答分析:

《史记》的艺术特点(人物刻画)以李将军列传和项

羽本纪为例

一,所收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二,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

性特征。

a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李将

军列传中描写李广的高超射艺。B司马迁在表现人物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

等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展现出人物的个

性特征c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

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

某些共性。三,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

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四,司马迁全面的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一、善意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来突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本文就写了项羽一生的三件大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淋漓尽致的刻画了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1、写他叱咤风云摧毁秦军主力,成为英雄人物,2、写他天真坦率,缺乏政治头脑

3、写他慷慨别姬,从容自杀,至死不改的英雄形象。

二、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司马迁写人物具体的写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鸿门宴就是结构完整曲折,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成功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三、运用反衬,对照,映带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用刘邦的狡诈,权谋和项羽怒直,天真对照,用宋义的怯弱自私衬托项羽的勇敢忠直。四、运用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不在本传中写,而是移植到其他人物传记中写。如本文集中一切重要事件,突出了项羽英雄形象,对他的缺点错误放在别人的传记中写。五、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话语言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有不同语言,每个人物说的话都和性格,身份,心理状态一致。如鸿门宴上刘邦奉承项羽之后,项羽马上把曹伤供出,典型的项羽性格。

李将军列传艺术特色:

一,围绕写作意图选择材料。李广与匈奴大小战争七十余次,可供选择的例子很多,而作者只选择四次劳而无功的战例,表现李广悲剧一生。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随卫青出击匈奴。前三次表现了他非凡胆略和超人智谋。后三次又是李广屡建战功,反而受罚,强烈表达了他的才能与功绩与遭遇拮据之间的反差,借此作者表达对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的抗议批评。二,用赋予特征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文中通过正面描写突出他的机智勇敢,骁勇善战,如以百骑对匈奴数千骑战斗场面的描写,此外还从侧面来衬托他的形象。此外作者还精选了一些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如射石,来表现他的善射,使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这样的细节是李广特有的,写出了他独特的特性。三,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性格。文中多处用了对比手法来烘托李广的形象,显示出他独特的风采。作者以匈奴射雕手与李广对比,突出李广的神射。与程不诚对比,表现李广治军简易的特点。于部下吏仕对比,突出表现李广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与李蔡对比,揭示了李广悲愤自杀的根本原因。篇末李广受百姓和士卒的爱戴和怀念,与统治者对李广的破坏也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汉朝政治的黑暗腐败。

苏武传的艺术特点:

一,主题突出,详略得当。苏武一生活了八十多岁,可写的事很多,为了突出他的民族气节,文章集中叙写了他出使匈奴的前前后后,其他则一笔带过。写出使匈奴的事迹也不面面俱到。重点写了四件事,卫律逼降,幽囚大窖,北海牧羊,李陵劝降。其他则简略交代。二,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具有特征性的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写卫律逼降,武不动,表现了苏武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情感,写卫律富贵诱降,武不应,并指责卫律的狼子野心,表现了叛国求荣者的无比轻蔑,写苏武牧羊,展示了他对祖国的至诚和坚贞的民族气节。三,运用对比,陪衬手法,突出苏武形象,文中卫律李陵两位降将,对苏武起了陪衬运用,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品格,李陵劝降陪衬作用尤为突出,李陵以故人身份来到北海,设宴款待苏武,席间以个人恩怨,得失打动苏武,而苏武以君臣,国家大义感动李陵,李陵的羞愧和泪水有力的衬托了苏武的崇高形象,此外文中的一些次要的人物,如张胜也对苏武起了对比,衬托运用。

⒊乐府作品艺术特色:

⑴《陌上桑》

①构思巧妙,富有喜剧色彩。主题在于暴露使君的荒淫无耻,但描写重点却在秦罗敷描写她的美丽、机智、不畏权势、不慕富贵的高尚品格,使使君处于可笑地位,成为被讥讽的对象显出人民的志气,构成强烈的戏剧性冲突。②侧面烘托,铺叙描写。避开对秦罗敷体态、容貌的直接描写,而是夸耀她的服饰、器具,铺叙四种人,见到她的以后的惊讶自失,从侧面烘托。这样写没有勾画出具体的容貌,但从服饰的高洁,谁也不怀疑她惊人的美貌,为我们的想象留下足够的空间。这种写法使她的美貌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③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全诗三段,两段就有对话构成,对话不仅交代情节发展,生动展示了人物性格。诗中她的机智、勇敢、随机应变的性格就是从对话中体现出来的。④浪漫的夸张。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夸夫的内容大大超越了现实可能,作者出于对这一人物的热爱而进行的大胆夸张,非违背现实。采用民歌中常用的“集众美于一身”的手法,尽可能把她的形象塑造的完美无缺给人深刻印象。还使整首诗显得诙谐有趣,富有喜剧意味和浪漫色彩。

⑵《东门行》

①前半写丈夫出而复返,反而复出的行动,表现他复杂行动矛盾,展现他从犹豫到反抗的思想转变。后半段通过对话展开夫妻间一场冲突妻子出于对丈夫的爱和命运的担忧,不愿让丈夫铤而走险,表现出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性格,这与丈夫的反抗性格和斗争精神形成鲜明对照把丈夫的性格烘托得十分突出。一刚一柔,一坚定一温顺。②第三者叙述,有情节、对话、

行动描写,又有复杂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相当鲜明,

是一篇优秀的叙事诗。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一,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他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佪。许多诗篇以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舒明情理《涉江采芙蓉》选择才芳条鲜花

赠情侣的情节,作者或临春草,或眼望明月,有这些

具体意象引发事端《古诗十九首》以叙事发端,自然

转为抒情,水到渠成,抑扬有致二,许多诗篇以其情

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明月何皎皎》展现的都是典型的意境,游子夜晚独宿,以夜景衬托游子思乡之情,作品是写实之作,但

意境却是如梦如幻,朦胧深沉。三,语言达到炉火纯

青的程度,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

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锺嵘《诗品》称“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诗

中化用典故,却不给人以晦涩生硬之感,《迢迢牵牛星》“迢迢”“皎皎”叠字妙用《客从远方来》双关自然相容,得乐府神韵。

⑶《行行重行行》艺术特点:

①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缠绵情感的诗篇。诗中思妇的埋怨、慨叹、猜疑、思念、宽解都是刻骨

铭心的思念引起的,展现了思妇复杂心情全诗没有思

念二字,但思念之情表现的相当感人最后去安慰自己

努力进餐、善自保重,这是一种欲说还休,强作宽解

的做法,正说明了忧愁难以摆脱。②运用回环复沓反

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不可摆脱的相思之情。诗中作者

是用了好多相同相近的句式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乡思

如“相去万余里”与“道路阻且长”“相去日已远”与“岁月忽已晚”“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

⑷《迢迢牵牛星》艺术特点:

①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天上的双

星及爱情传说最容易触动闺阁中彻夜难眠的思妇的离

愁别恨。此诗表面写织女的愁思,实际句句在抒发思

妇的离恨,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表达了恩爱

夫妻的情思。二,出色的景物描写。三,大量使用叠字,全诗十句,其中六句使用了叠字,既增加了节奏

的美感,音韵的协调,又表达了恩爱夫妻的情思。

⒊对比曹植前后两期内容艺术特点和风格:

⑴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报负,洋溢着乐观,

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寄托了他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

起的悲愤。可分为四类,第一,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

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写出了恶势力的强大,朋

友的无辜受害以及以及的无能为力。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杂诗等,都

是抒发自己的失意。第三类,是述志诗。第四类,是游仙诗。

⑵联系前后分析,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是三曹之冠冕,骨气奇高指曹植前后期的诗歌都有崇高的思想内容。,词采华茂,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首先,他的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又有很大的创造和发展,首先有了鲜明的个性,他能灵活运用乐府形式抒写自己的感情,无论悲壮,热烈,愤慨,哀怨,各种不同的感情,他都能运用五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乐府以叙事为主转向抒情为主,这是他对乐府诗的一大发展。其次,曹植改变了汉乐府古朴的语言风格,他的诗词藻丰富华丽,注重艺术表现技巧,善于运用比喻安排警句,以及讲究对偶,讲究炼字。

⒋曹操《短歌行》艺术特点:

a.感情低昂回旋,淋漓尽致。开篇情绪伤感表达功业未就人才尚未到来的苦闷,随后对贤士给予厚望,情绪高涨“明明如月”四句又表现求贤不得的忧虑。接着,设想嘉宾好友到来,自己设宴款待,心情又乐观起来,全诗把现实和想象交错起来时而实写时而虚写,几经回旋,将作者起伏不平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b.生动形象的比喻本诗抒发求贤、爱贤的情感比较抽象因此多处使用比喻如“朝露”比喻人生短暂,显示出求贤的紧迫感“乌鸦南飞”比喻泽主而投的贤士“明明如月”比喻愁思,“周公”自比表现地贤士的热忱欢迎,一系列比喻把作者求贤若渴的情意真切而生动地抒发主来

c.使用典故,化用成句,贴切自然。诗中“周公吐脯”贴切的运用敞露了作者礼贤下士的阔达胸襟和对天下归心的殷切期盼“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借以表达自己对贤士的思念礼遇,与上下文切合无间,显示出作者活学活用古诗的深厚功底,毫无浮躁痕迹。

⒊《咏史》艺术特点:

a.对比手法。苗与松,一上一下,一长一短;世胄与英俊,一高一低,金张与冯唐。这些对比反差越大,对照越鲜明,越能突出用人制度的不合理。

b.借汉事言晋事,借古讽今诗中的人物都是汉朝的人作者借史咏怀抒发自己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c.笔力雄健,语言直率质朴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点(田园+咏史+咏怀)及思想:

艺术特点,a.率真自然,不存名利之心,润物无声。他作诗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无矫饰。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记录内心细微的波澜,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结构,纯是自然流露b.情景交融,写意,重在写心。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远古歌谣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 “土反其宅,水, ”是一首农事祭歌。《弹歌》“断竹,续竹 , ”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如《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 : 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 愿望。 3. 诗经,诗,诗三百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诗经》共有305 篇,取 其整数,称作“诗三百”。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 的社会面貌。《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 之乐。《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 风雅颂 :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 南、邶、鄘、卫等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共 105 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 31 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 74 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 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共 40 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 赋比兴 :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 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 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 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6.春秋笔法 : (1)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比如杀有罪为“诛” ,杀无罪为“杀” ,下杀上曰“弑”等。 (3)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7.楚辞 : (若问骚题诗的含义只答第2点即可) ①、“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 一、秦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统一的封建帝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但严酷的专制政治统治使之很快走向了灭亡。秦在文化上推行的也是极端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使秦代学术文化一派凋零,文学自然难以有所成就。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 二、汉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昌盛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强盛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汉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是“独尊儒术”,经学的昌盛影响了文学观念与文学形态。但的汉代思想文化仍存在着一定的兼容性,它吸纳了道、法、阴阳等诸子思想,以及楚文化的因素,对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汉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着战国文学的余绪。主要成就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文章思想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其中总结亡秦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文章占有相当的数量。文章大多恢宏开阔,疏直激切,气势夺人,颇有战国文章的遗风。辞赋的代

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等。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体现着由楚辞向汉赋的过渡特征。 2.西汉中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两汉的全盛时期。新体赋的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和作品。散文主要有史传散文和政论散文。史传散文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尚有先秦文章之遗风。政论散文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及对策文,开始向儒家典雅醇厚的文风转变。淮南王刘安主持宾客编著的《淮南子》仍承继着先秦诸子之余绪。还有桓宽的《盐铁论》等。 3.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仍以辞赋和散文为主体。辞赋的著名作家有扬雄、班固、张衡,模拟前人和更加琢磨技巧是创作的基本倾向。散文的形式多样,作品众多,有刘向的《新序》、《说苑》、扬雄的《法言》、《太玄》、桓谭的《新论》、班固的《汉书》、王充的《论衡》等。文章的思想和风格大都受经学的影响。 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辞赋的创作出现了大赋衰微小赋兴盛的局面。张衡、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抒情小赋的创作体现了这种转变。文人诗歌的创作也扭转了一直不振的局面,出现了《古诗十九首》那样的成熟之作。东汉后期的散文主要是政论散文,有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敦煌变文(16) 1.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鲁迅说:“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请你就魏晋的文学的创作谈谈自己的看 法。(10) 6.结合李商隐试论晚唐诗歌特色。(11) 7.比较六朝志怪小说和清代志怪小说。(12) 8.谈谈唐传奇的艺术特点。(14) 9.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15) 10.试论述汉魏六朝乐府诗的演进。(16) 11.韩孟诗派诗歌史背景及艺术特色。(17) 北大中文本科课程考试 《霍小玉传》正始之音花间词派正始之音宫体诗牛李党争志怪小说古文运动吴中四士花间集 1.结合具体作品说说李商隐主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营造朦胧的意境美。 2.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发展。 3.结合诗句分析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特点。 4.结合诗句分析李白诗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 5.结合作家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情况。 6.唐朝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论述分期的由来并举出每个时期的作家及 流派。 7.建安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结合作家作品,谈谈对“中唐之再盛”的理解。 9.举例作家作品,论述从建安到西晋文学风气和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10.韩愈“以文为诗”。 11.请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新特点。 12.比较李白和杜甫。 13.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的不同影响。 14.结合文学史写出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演变; 古代文学考研考点 徐庾体讲经文裴鉶《传奇》 1.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2.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3.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 4.试论初盛唐之际诗歌艺术的发展。 5.试评述白居易和元稹为代表的诗歌运动的理论。 6.试论建安风骨及其对诗歌史的影响。 7.结合诗歌发展和社会风尚,谈盛唐山水诗对齐梁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 8.简述“永明体”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9.建安诗风对唐朝诗风影响的具体体现。 10.论初盛唐时期诗人对诗的复古理论和创作实践。 11.论述李白杜甫对晚唐诗歌的影响。 12.结合具体的诗人诗作,谈谈你对“诗到元和体变新”的看法。 13.试论晚唐诗风的新变及其代表诗人的创作情况。 14.论述杜甫创作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15.论述从建安到太康的诗风演变。 16.论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 A.《同声歌》 B.《七哀诗》 C.《燕歌行》 D.《善哉行》 1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B )。 A.许穆夫人 B.蔡琰 C.左芬 D.薛涛 1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陶渊明 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 B.元康诗风 C.元嘉诗风 D.永明诗 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D.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1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A )。 A.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7.《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于( B )。 A.魏晋 B.北朝 C.南朝 D.隋唐 1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 C )。 A.反复推敲 B.呕心沥血 C.洛阳纸贵 D.韦编三绝 1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D )。 A.鲍照 B.陆机 C.徐陵 D.庾信 1.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 )。 A. 《尚书?尧典》 B. 《吕氏春秋?古乐》 C. 《诗大序》 D. 《淮南子?道应训》 2.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C )。 A. 《十五从军征》 B. 《陌上桑》 C. 《孔雀东南飞》 D. 《羽林郎》 3. 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 B )。 A. 孟起 B. 孟德 C. 子桓 D. 子建 4. 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 D )。 A. 左思 B. 刘琨 C. 孙绰 D. 郭璞 5.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B )。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资料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习题库)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库 鲁克兵 一、填空题 1、,壮心不已。 2、何以解忧,。 3、,食野之苹。 4、,若出其里。 5、明月照高楼,。 6、高台多悲风,。 7、援琴鸣弦发清商,。 8、,志若无东吴。 9、薄帷鉴明月,。 10、箫管有遗音,。 11、,手挥五弦。 12、,梦想骋良图。 13、郁郁涧底松,。 14、,濯足万里流。 15、何意百炼刚,。 16、,斗酒散襟颜。 17、众鸟欣有托,。 18、采菊东篱下,。 19、晨兴理荒秽,。 20、,依依墟里烟。 21、,吾亦爱吾庐。

22、,良苗亦怀新。 23、,双鬓鸦雏色。 24、白骨露于野,。 25、祁祁伤豳歌,。 26、云日相辉映,。 27、,园柳变鸣禽。 28、,游子憺忘归。 29、余霞散成绮,。 30、单衫杏子红,。 31、白骨露于野,。 32、祁祁伤豳歌,。 33、江南无所有,。 34、丈夫生世会几时,。 35、大江流日夜,。 36、天际识归舟,。 37、风光蕊上轻,。 38、,晓灯暗离室。 39、禅噪林愈静,。 40、,曾何足以稍留。 41归去来兮,。 42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文学分化、文体区 分、审美追求三个方面。 43曹植在《白马篇》一诗中,通过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寄托使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 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 甫。 45、记言则玄远冷峻,。

46、曹植的《_洛神赋______________》善于对女性形貌姿态的描写,是建安 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47、建安七子中,被刘勰许为“冠冕”的是王粲。 48、建安七子是指、、、、、 ,以诗文著名于世。 49、竹林七贤是、、、、、 。 50、竟陵八友是、、、、、 、。 51、北朝著名的三大才子是、、。 52、我国最早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是。 53、陆机的《》是早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54太康诗风的繁缛特征主要表现 在、、 。 55、《_______________》八首是晋代诗人左思的代表作。 56、西晋末年最擅长于写游仙诗的作家是。 57、王羲之的《》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58、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和。 59、陶渊明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和。 60、陶渊明的文章《》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61、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 62、被钟嵘成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6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64抒情长诗《》和叙事长诗《》,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65、开创的山水诗,使自然景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66、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6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出现在时期。 68、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律诗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大一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绪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一、史家记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 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 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主要作品有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等。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就指出了清新明丽、婉转自然的艺术风格。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布匹的“匹”和匹配的“匹”是同字同音构成双关。又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其次,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

秦汉文学试题库

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26、汉代新体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和《》。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3)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 一、客观题 1.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4.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二陆:陆机、陆云 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6.《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7.(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8.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 9.(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10.(《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蔡文姬)。 11.(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12.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称为他的象征。 13.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4.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15.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代表作是(《芜城赋》)。 16.《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17.《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 1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20.《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刘义庆)。 21.“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 23.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 24.苏轼对于孟郊和贾岛的评价概括是:(“郊寒岛瘦”)。 25.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讲经文)与(变文)就是其中重要的两类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1考试试题及答案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楚辞:又称“楚词”,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题材。刘向辑集屈原、宋玉、东方朔及汉人的楚辞作品名为《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空泛。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汉赋: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乐府诗:汉武帝时重建乐府,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鉴赏: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Removed_中国文学史 第二编 秦汉文学题库(免费下载)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 ①楚国②齐国③鲁国④秦国 2、《两都赋》的作者是() ①扬雄②张衡③班固④司马相如 3、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 ①战国末年②秦王朝已建立③秦王朝将亡之时④春秋未期 4、"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出自() ①班昭《为兄上书》②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杨恽《报孙会宗书》④邹阳《狱中上梁上书》 5、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是() ①班固②班超③范晔④陈寿 6、汉代诗歌中,表现手法上喜用铺陈,多用对话的是() ①乐府民歌②《古诗十九首》③文人五言诗④民间歌谣 7、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①《孔雀东南飞》②《陌上桑》③《古诗十九首》④《行行重行行》 8、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先河的是() ①王粲的《登楼赋》②张衡的《归田赋》 ③赵壹的《刺世疾邪赋》④蔡邕的《述行赋》 9、辛延年的《羽林郎》是() ①文人五言诗②文人五言乐府诗③杂言乐府诗④乐府民歌 10、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式的是() ①贾谊的《吊屈原赋》②枚乘的《七发》 ③司马相如的《子虚赋》④扬雄的《甘泉赋》 二、多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的首创者是() ①屈原②宋玉③荀况④贾谊⑤枚乘 2、宋玉是屈原之后的辞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①《高唐赋》②《神女赋》③《子虚赋》④《风赋》⑤《长门赋》 3、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成就的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①《子虚赋》②《酒赋》③《长门赋》④《长杨赋》⑤《归田赋》 4、西汉的重要赋作家有() ①贾谊②枚乘③张衡④赵壹⑤扬雄 5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作表作品有() ①《归田赋》②《二京赋》③《刺世疾邪赋》④《两都赋》⑤《述行赋》 6、贾谊的政论散文除《过秦论》外,著名的还有() ①《陈政事疏》②《论贵粟疏》③《谏营昌陵疏》 ④《论积贮疏》⑤《谏猎疏》 7、《汉书》中由班昭、马续完成的部分是() ①纪②表③志④传⑤书 8、司马迁以"实录"的精神写作《史记》,表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论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历史观的两篇作品是() ①《陈涉世家》②《留候世家》③《项羽本纪》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1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想像世界的丰富。佛教带来了三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它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人的想象世界也随之扩大了。 2.故事性的加强。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传入中国,甚至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在梵语的拼音法的启发下,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进而注意到汉字的声调并应用于诗歌创作。 4.词汇的扩大。人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许多反应佛教概念的词语也随之大量进入汉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如佛教中关于“心性”“境界”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都丰富了文学观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问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3.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哟中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替,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七言古诗在这时候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期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 文学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自觉大体表现在: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别,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论述,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 【曹操诗歌的诗史性】 曹操文学创作: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现存20多首,数量不多,但是成就非常突出。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

1.神话 2.《诗经》的传统影响 3.《春秋》与《左传》比较 4.《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战国策》写作特色 6.汉乐府 7.《孔雀东南飞》 8.汉赋 1.神话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资源。 2.《诗经》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23]。 四、赋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3.《春秋》与《左传》比较 二者都是鲁国的编年史。《左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即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 比较:①记言 《春秋》记事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记事虽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