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6区灰土首件总结

96区灰土首件总结

96区灰土首件总结
96区灰土首件总结

******快速化工程项目

承包单位:局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号: S13 监理单位:咨询有限公司编号:

首件工程认可申请表

******快速化改造工程S13标

(96区石灰土)

首件施工总结

集团有限公司

******快速化改造工程S13标项目经理部

96区石灰6%灰土首件施工总结

一、概述

我方承建的******快速化工程S13标地面辅道系统和匝道,新建或改扩建路段机动车道为6%石灰土施工,设计厚度为80cm,分四层施工,压实度要求达到96%,为确保路基石灰土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掌握路床施工的合理参数,为更好指导现场大面积施工,我部选择在NK1+500—NK1+855段右幅机车道铺筑试验段。长度355m。宽8.17m,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和机械配备,确定采用利用土闷料、集中拌和法施工。

2012年5月22日,在项目部精心组织下,本段路床试验段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技术人员和监理组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和旁站,对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全过控制,拌和、铺筑、整平和碾压等多道工序均按规范执行。于2012年5月27日碾压结束,经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综合全程中出现和问题和解决方法,掌握了第一手施工参数,现总结如下:

二、施工准备工作

1、材料:

石灰:选择溧阳生产的石灰,经现场取样检测,Cao+Mgo含量为55%,达到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指标,可以进场使用,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土:本段利用土土质较差,含水量偏大,经检测,天然含水量在22%-26%之间,必须加2-3%生石灰进行闷料,让土块砂化粉碎后便用,

石灰土的标准试验:由中心试验室和监理工程师共同现场取样,通过平行试验,确定6%灰土最大干密度为1.694g/cm3,最佳含水量为16.3%,并确定EDTA 与灰剂量对应关系曲线

2、下承层准备

96区域的下承层为4%灰土,先用18~20T三轮压路机碾压检查,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挖开晾晒,换土,掺灰等措施进行处理。确保4%灰土层平整密实,无起皮、松散、“弹簧”等现象,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行96区6%灰土施工。

3、施工放样

以中线到老路边的距离为标准,计算出外铡拓宽部分的宽度为7.79m,在外侧边线外0.3~0.5m处设指示桩,用石灰打出底基层边线,在边线位置处逐桩打点,根据填土厚度堆土堆作为灰土摊铺标志。

三、石灰土混合料参数计算

本段长355m,本层宽为8.17m加施工加宽值0.5m=8.67m,压实厚度控制在20cm内,需要灰土混和料355*8.67*0.2=616m3。

需要生石灰:616*1.694*0.96*0.06=60.1T,

需素土:616-60.1/2=586m3,换算成自然方为703m3(压实系数按1.2计算)体积比为:石灰:土为1:11

四、施工方法

施工工序: 进石灰→闷料集中拌和→运混合料→摊铺混合料→整平和轻压→平地机精平→碾压→接头和调头处理→养生

1)灰土混和料拌和:本段挖方平均挖深0.5m(扣除挖老路面0.48Mt 部分不适用材料)挖出的能利用素土约1540m3,按体积比计算需掺石灰140T,采用挖掘机掺入石灰堆成几堆,再用挖机或装载机翻拌,推土机推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打堆闷料。

拌和后的石灰土表观均匀,无较大颗粒,无明显的灰白现象,即可取样,通过EDTA法检测石灰剂量,若不够,则加入差量石灰,再次拌和均匀后检测。

利用土土质较差,含水量偏大,必须进行闷料:石灰土在摊铺前,保证1-2天的闷料,使土块粉碎。

2)、摊铺及粗平:采用装载机装自卸车运至现场,推土机摊铺,人工辅助的方法进行。

3)、初压与整平:试验人员测定含水量,若含水量适中,则可进行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稳压1遍,测量人员恢复中边桩,重新测设高程并划线,然后用平地机对部分不平整的地方整平。局部低洼处用人工找平。若含水量过大,则先晾晒一段时间,再次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根据施工经验,含水量略低于最佳含水量为宜,防止过湿碾压起皮。

4)、碾压成型:

1、整型后进行碾压工作。开始采用CAT振动压路机振压3遍,碾压从外侧向内侧逐轮碾压,每轮重叠1/2轮宽。

2、振压结束后采用18~21t的光轮在路基内碾压,碾压由外侧向内侧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重叠1/2轮宽,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碾压4~6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采用1.5~1.7KM/h,以后用2.0~2.5 KM/h。

3、碾压中路面两侧多压2~3遍,压路机严禁在碾压路段上调头,并封闭交通.碾压过程中石灰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分蒸发得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碾压过程中,如有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5)、养生:石灰土碾压成型,压实度自检合格后,即可养生。在养生期间,任何车辆不得在灰土上行驶(洒水车除外)。

五、施工参数的确定:

1、现场人员配备:施工员一人,测量人员2人,试验人员1人,机械操作手10人,民工4人

2、机械组合: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推土机1台,平地机1台,18T 振动1台,18-21T三轮压路机2台,灰土拌和机(小宝马)1台,旋耕机1台。

3、层厚20cm,松铺厚度为24~25cm。松铺系数1.25

4、,石灰:土体积比为1:11,

5、先用振动压路机(18T)辗压1遍,用18T-21T压路机静压4遍,振动压路机收光1遍,

6、施工周期:每个工作面选择长在400米左右,闷灰一天,第二次翻拌再闷一天,路床铺筑半天,旋耕机翻拌和凉晒两天,整平半天,碾压一天,检测半天,每层灰土施工共需六天半时间

六、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控制石灰土含水量在18%~20%左右,成型后含水量在16-18%左右。

2、石灰拌和不均匀,需人工补灰,土颗粒充分粉碎,石灰中的石块要用人

工捡除,

3、翻拌深度的控制:为保证成品不出现夹层,用旋耕机翻拌时一定要彻底(一般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翻拌2—3遍即可);在翻拌时派专人跟踪挖检以20米1处,如有局部不到底,则及时补耕,翻拌均匀后取样送试验室做灰剂测定

4、碾压:振动压路机不打振动稳压一遍,再振动一遍。以后二台三轮压路机进行静压四遍。

5、施工全部结束后,及时进行检查(压实度、灰剂量、高程等)。

6、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施工应避开雨天。

7、养生:三分做七分养,保持湿润,禁止车辆通行。

七、小结

1、优化施工工艺

路基分层填筑时,按照路基标高每断面定出3个桩位,并按照填料的类型进行松铺控制,通常25.2cm一层进行分层填筑,在一排桩上按照标高用红油漆进行标示,推土机摊铺时,纵向按照标高挂线进行分层厚度控制;填料时按照施工段落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计算所需方量,并合理安排每车卸料纵横向间距,保证卸料均匀,减少推土机送料距离,使路基填料摊铺后厚度均匀,有效提高推土机使用效率,利于碾压。

填料卸落路基上后,可以马上对其含水量进行测定,当含水量在±2%范围内时,立即组织推平碾压,采取流水作业,有计划的进行施工;如果含水量超过范围则应采取晾晒或洒水措施,保证填料在最佳含水量进行碾压,以最少遍数满足要求的压实度。

2、合理的检测方法

路基碾压遍数达到预期数量时,应采取合理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本次试验段落路基用灌砂法对路基各碾压遍数进行了随机抽检,碾压过程中的压实度和最终压实度都以此为指标进行检测;路基检查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立即转序进行下层路基施工。

3、依据路基填料变换碾压设备组合

借助于路基试验段获得的结果,在施工中对填料进行对比,不断积累施工数据和经验,对碾压设备进行合理组合,并对碾压遍数进行增减,真正实现碾压设

备的有效组合,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在路基施工中应根据填料变化及时取样进行重型击实试验,获得基础数据利于指导施工。

总之,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试验段路基在整个施工工艺和得到的数据,来指导我标段总体路基施工,并对碾压设备进行有效更新,按照施工工艺和碾压遍数进行压实度控制,但在后续路基施工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不同问题,相信有更多的领导和枝术总工帮我们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和数据,保质保量完成路基施工任务。给常熟人民交上一条安全放心的高速大道。

八、附件:压实度、灰剂量,高程检测记录

路基填筑试验段现场施工方法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概述 (一)土方工程概要 **高速公路威信,主线起点桩号为K**+**,终点桩号K**+**,长15.943公里。 本标段所在自然区划分V3,沿线地貌类型较为复杂。 我项目部计划在K+~K+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实验段全长m,平均填土高 度为m。 (二)试验段的选取 该段m具有通段代表性,通过试验段施工进行施工优化组织,机械合理配置,确定并提出标准施工的方法和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具体项目如下: 1、确定合适的使用材料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填前处理方案 1)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 2)确定整平、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3)确定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确定挖土、运输、整平和碾压机械的合理组合 5)确定压实度的检测方法 6)确定作业队(组)的人员组成和分工,画出施工和质量管理框图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面积 5、确定每次铺筑的松铺及压实厚度 二、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试验段位置 拟在K+ ~K+ 段做路基填筑试验段,长度m,该段位于昆明路延伸段上,平均

填土高度在m。 (二)路基填料选择 该段路基填筑料,主要是调用路堑挖方作为填料。试验段所用的填料应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做好原材料试验检测(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三)机械的选型和配套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如下: 表1: 项目部成立路基填筑首件工程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担任组长,副总 工程师**、工程部长**为副组长, 组员有路基主管工程师、 安质部长**、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队长等。施工现 场管理人员组成和分工如下: 现场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测量人员: 试验人员: 主要人力配置如下:表2:

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交底(doc 100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交底 ⒈施工准备 ⑴施工测量 在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测量与绘制横断面。施工测量的精度符合《公路勘测规程》(JTJ061-99)的要求。并将测量方法及成果资料签字后交送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在开工之前在现场放出路基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⑵调查与试验 路基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及各种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对图纸所示的利用挖方、借土场的路堤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试验项目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⑶防水、排水 施工前做好路基的各种防、排水设施,挖设排水沟,并保持其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⑷清理场地 路基工程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原地面以下

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且堆放在弃土场内或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地点。 场地清理完成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⑸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可进行雨季施工地段,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O33-95)中雨季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雨季填筑路堤时,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填土表面筑2-3%的横坡,并在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 ⒉路基挖方施工 对于较长的路堑采用纵挖法施工,短而深的路堑采用横挖法施工。路堑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靠近基床底层表面及边坡部分辅以人工开挖。石方开挖采用小型或松动爆破,岩石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土石方调运近距离采用推土机推运,远距离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1)土方开挖 ⑴路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附表5的深挖路堑段施工工艺框图。 ⑵施工控制

最新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目的 (2) 二、首件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况 (2) 三、首件工程人员和设备 (3) 四、首件工程的施工工艺 (4) 1、基坑开挖 (4) 2、基坑排水 (4) 3、基坑处理 (4) 4、基础浇注 (4) 5、框架箱涵涵身施工 (5) 五、首件成果 (7) 六、首件总结 (10)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编制依据 1.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1.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1.3、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同桥施涵-07-01) 1.4、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1.5、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及设计文件。 2、编制目的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可以评估不同环境下进行的工程,在材料、人员、设备、工艺、地理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均发生了变化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便于施工单位施工工艺组合,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为规范化施工创造条件。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可预见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解决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施工单位的损失,避免施工后期造成返工。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熟悉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质量等级及验收标准,落实建设单位对具体分项(分部)工程的特殊要求。 二、首件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与俄罗斯列宁斯阔耶市之间,铁路特大桥将连通向阳川~哈鱼岛铁路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列宁斯阔耶支线。 本线路自同江地方铁路二期头村附近K50+400 起,向东北取直设换装站,在三村附近跨同抚大堤,后利用既有铁路位置行进。 本标段框构桥6座,合计1562.99m2;框架涵13座,合计414.49m;框构小桥、框架箱涵采用整体立模现浇; 首件工程选取 框架箱涵首件工程选取地点DK51+853.7 (1-6m)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1、交接线路中桩,复核GPS点,进行路线贯通测量,内容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平点的复查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然后送交监理工程师核查,核对无误后进行现场放样测量,放出路基中桩、边桩,并标注路基挖填高度,以及取土坑、借土场、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并提交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2、填料试验:取土场的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试验项目如下:(1)液限;(2)塑限;(3)颗粒大小分析试验;(4)含水量试验;(5)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6)有机质含量试验;(7)易溶盐含量试验。把调查和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备案。如所调查和试验的结果与图纸资料不符时,提出解决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3、调查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的详细情况。4、调查沿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位置、埋深,按设计要求进行改移或埋设明显标志。5、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做到永临结合,以保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6、场地清理:施工前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10-20cm内的草皮和表土清除。对妨碍视

线、影响行车的树木、灌木丛等进行砍伐或移植及清理。将树根全部挖除,清除的垃圾由装载机配备汽车运至指定堆放区,场地清除完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7、拆除工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交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拆除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拆除工作,拆除一些钢筋砼结构物、砖石砌体结构物、拦水坝、急流槽等。8、规化作业程序、机械作业路线,做好土石方调配方案。二、铺筑试验段开工前,在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把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按照监理工程师给定的各种土质参数如:松铺系数,压实厚度等,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铺筑面积不小于20m×20m作为试验段,试验时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含水量等。绘制填料厚度、含水量、压实方法、压实遍数与设计指标相关的规律曲线,确定施工最佳参数。在现场试验时直到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各种质量检查达到标准为止。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确定标准化施工工艺以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如填料、压实机械发生变化时,重新做试验,取得准确参数。三、施工方法(一)施工原则施工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编制依据 1.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1.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1.3、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同桥施涵-07-01) 1.4、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1.5、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及设计文件。 2、编制目的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可以评估不同环境下进行的工程,在材料、人员、设备、工艺、地理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均发生了变化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便于施工单位施工工艺组合,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为规范化施工创造条件。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可预见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解决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施工单位的损失,避免施工后期造成返工。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熟悉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质量等级及验收标准,落实建设单位对具体分项(分部)工程的特殊要求。 二、首件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与俄罗斯列宁斯阔耶市之间,铁路特大桥将连通向阳川~哈鱼岛铁路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列宁斯阔耶支线。 本线路自同江地方铁路二期头村附近K50+400 起,向东北取直设换装站,在三村附近跨同抚大堤,后利用既有铁路位置行进。 本标段框构桥6座,合计1562.99m2;框架涵13座,合计414.49m;框构小桥、框架箱涵采用整体立模现浇; 首件工程选取 框架箱涵首件工程选取地点DK51+853.7 (1-6m)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最终版

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公路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 工程地点:K49+668~698 委托单位: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 检测日期:2015年5月17至21日 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民和至小峡中心试验室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检测: 编写: 审核: 签发: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检测、编写、审核、签发人员签字无效; 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 复。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二、检测依据 (1)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2) 四、现场检测 (2) 五、检测结果 (4) 六、附图表 (4)

一、项目概述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段公路工程,全长118.436km,技术标准为一级,设计行车速度分段采用80km/h和60km/h。部分路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其中民和工业园区路段、临空经济区(3号路)路段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24.5m、26m和32m;分离式路基:16m、12.25m、10m和8.5m。 本项目部分地段为黄土地基,设计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桩长分别为3m和6m,桩径为40cm,桩间距L=120cm(正三角形布置),呈梅花形布置,灰土垫层厚80cm,如下图所示。 图1 灰土挤密桩桩位布置 本次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路段桩号为K49+668-698,属第5合同段施工范围。二、检测依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5)民小公路设计文件

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百度文库(精)

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 土石混填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成果报告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3年7月·云浮 目录 1.试验概况 (3 1.1试验依据 (3 1.2试验概述 (3 2.工料机配置 (3 2.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览表 (3 2.2施工机械一览表 (3 2.3仪器配置一览表 (4 2.4填料 (4 3.具体施工方案 (4 3.1测量放线、布格 (5

3.2整平 (5 3.3含水量的调整 (5 3.4碾压 (5 3.5填筑要求 (5 3.6施工注意事项 (6 4.数据整理分析 (6 4.1机械设备组合 (6 4.2沉降量与碾压遍数关系 (6 4.4松铺系数 (6 5.安全环保措施 (7 6.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7 7.施工总结 (7 8.附件 (8 8.1施工数据 (8 8.2施工资料表 (17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成果报告1.试验概况 1.1试验依据

(一《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二《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补遗》 (三《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四《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详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五《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六《ZK66+790~ZK66+900段路基试验段施工组织》 1.2试验概述 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在路基开工前,我部于2013年7月01日至2013年7月14日进行了路基试验路的填筑工作,试验路段为长110m的半幅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我部严格按照试验路方案程序及施工工艺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试验路于2013年7月15日通过监理工程师检测。现对试验路施工方案作以总结,按照试验路铺筑所取得的各种施工技术参数指导路基土石方的大面积施工,加快施工进度。2.工料机配置 2.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览表 2.2施工机械一览表 根据填料性质和铺填厚度采用以下组合方案:

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武汉至深圳高速公路嘉通段TJ-7合同段(K85+467.6~K93+038.944) 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中交第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武深高速公路嘉通段X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2一、编制依据 ............................................................................................................... 2 二、首件工程目的 ....................................................................................................... 三、首件工程概况 ....................................................................................................... 2四、机械设备、人员、材料情况 (2) 5 五、施工技术参数 ....................................................................................................... 六、施工工艺、方法、控制要点及质量标准 (5) 16七、质量保证措施 ..................................................................................................... 18 八、安全保证措施 ..................................................................................................... 九、施工中技术用用 ................................................................................................. 21 22十、首件工程总结 .....................................................................................................

路基石方填筑施工总结

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K27+000 K47+977.265) 第一合同段 路 基 石 方 填 筑 试 验 段 施 工 总 结 灌凤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试验段概叙 (1) 2、施工准备 (1) 2.1、主要施工人员 (1) 2.2、主要投入的机械及实验测量仪器 (1) 2.3、材料准备 (2) 3、具体施工工艺 (2) 3.1、测量放样 (2) 3.2、石方摊铺 (3) 3.3、填料压实 (3) 3.4、边坡码砌 (4) 3.5、施工检测 (4) 3.6、施工记录 (4) 3.7、验收标准 (5) 4、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5) 5、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6) 6、实验结论 (7) 6.1、施工段落划分 (7) 6.2、最佳机械组合方式 (7) 6.3、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 (7) 6.4、压实度检测 (7) 附件一松铺系数记录表 (8) 附件二沉降观测表 (9)

路基石方填筑实验段施工总结 1、试验段概叙 为确定石方路基压实机械的类型及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和压实度的关系、材料的松铺厚度、虚铺系数等参数,用以指导后续路基石方填筑施工,我部选取了K28+050~K28+150段作为路基石方填筑实验段。 试验段长为100m,填方量约为1.3万m3,为低洼地带,最高填高为24.5m,原地面覆盖层主要为褐色软 可塑状粉质粘土,石方填筑之前,采用片石进行回填。 实验段施工之前,我部根据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K0+000 K47+977.265)两阶段施工设计图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编制了施工方案,在得到业主和总监办的批复后,我部立刻进行周密细致地施工准备工作,并在总监办的监督和指导下,于2011年11月20日开始路基石方填筑试验段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做好了相关记录,作为总结报告的编制依据,在经过整理分析后,实验结论能够达到指导K27+000~K47+977.265段路基石方填筑的施工要求。 2、施工准备 2.1、主要施工人员 2.2、主要投入的机械及实验测量仪器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 1、编制依据 ........................................... 2、编制目的 ........................................... 二、首件工程概况 ........................................ 1、工程概况 ........................................... 三、首件工程人员和设备 .................................. 四、首件工程的施工工艺 ................................... 1、基坑开挖 ........................................... 2、基坑排水 ........................................... 3、基坑处理 ........................................... 4、基础浇注 ........................................... 5、框架箱涵涵身施工 .................................... 五、首件成果 ...........................................

六、首件总结 ........................................... 编制依据及目的一、1、编制依据 1.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1.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1.3、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同桥施涵-07-01) 1.4、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1.5、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及设计文件。 、编制目的2.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可以评估不同环境下进行的工程,在材料、人员、设备、工艺、地理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均发生了变化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便于施工单位施工工艺组合,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为规范化施工创造条件。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可预见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解决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施工单位的损失,避免施工后期造成返工。 通过首件示范工程的实施,熟悉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质量等级及验收标准,落实建设单位对具体分项(分部)工程的特殊要求。 二、首件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与俄罗斯列宁斯阔耶市之间,铁路特大桥将连通向阳川~哈鱼岛铁路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列宁斯阔耶支线。 本线路自同江地方铁路二期头村附近K50+400 起,向东北取直设换装站,在三村附近跨同抚大堤,后利用既有铁路位置行进。 2;框架涵13座,合计合计 1562.99m414.49m;框构小桥、框本标段框构桥6座,架箱涵采用整体立模现浇; 首件工程选取 框架箱涵首件工程选取地点DK51+853.7 (1-6m)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 三、首件工程人员和设备 首件工程管理人员投入情况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报告编号:M X G L-H T J M Z-J Z-5- 1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公路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 工程地点:K49+668~698 委托单位: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 检测日期: 2015年5月17至21日 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民和至小峡中心试验室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检测: 编写: 审核: 签发: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检测、编写、审核、签发人员签字无效; 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目录

一、项目概述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段公路工程,全长,技术标准为一级,设计行车速度分段采用80km/h和60km/h。部分路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其中民和工业园区路段、临空经济区(3号路)路段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 标准。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24.5m、26m和32m;分离式路基:16m、 12.25m、10m和8.5m。 本项目部分地段为黄土地基,设计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桩长分别为3m和6m,桩径为40cm,桩间距L=120cm(正三角形布置),呈梅花形布置,灰土垫层厚80cm,如下图所示。 图1 灰土挤密桩桩位布置 本次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路段桩号为K49+668-698,属第5合同段施工范围。 二、检测依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5)民小公路设计文件 (7)行业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比例限界;其值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确定:

最新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锁蒙高速公路(开远段)第二合同段(K131+120~K145+080) 挡土墙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云南云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一○年三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施工说明 (3) 三、施工人员情况 (4) 四、施工机械设备 (5) 五、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5) (一) 施工准备 (6) (二) 施工过程 (6) 六、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安全控制措施 (13) 八、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14) 承台(系梁)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锁蒙高速第二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补遗资料。 2、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全规范等。 3、本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等条件和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4、我公司既有的科研成果、先进施工方法和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5、我公司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等。 二、施工说明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承台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选定开远立交匝BK0+301桥5#肋板式桥台承台为首件工程,承台尺寸为5.7×2.2×2m+2.8×1.5×2m+5.7×2.2×2m;混凝土为C30,理论方量58.56m3。 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编制了承台施工方案,在得到驻地办和总监办的批复后,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承台(系梁)施工方案进行了首个承台的施工,具体过程如下:

路基土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土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要求,结合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我项目部就该试验段总结如下。 一、概况 1、该试验段为LK9+700~LK9+800段第到层。由路基三队组织施工,路基试验段施工由黄云辉全面负责。 2、试验段路基长100m,属于全填方路基段,路基设计宽度12米,最大填土高度为米(LK9+ 段),最小填土高度为米(LK9+ 段);该段为山区林带地段,地形较为平缓,且试验段内无涵洞等结构物,路基填筑总量为m3。 4、试验段的施工时间为:从年月日开始到年月日结束,共天时间。 二、试验目的及指导思想: 1、通过路基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施工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方式。 2、通过试验,摸索并总结清表及填前碾压、回填及碾压、填筑松铺厚度、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碾压遍数以及理想的设备配置及工艺方法。 3、摸索并总结如何依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的技术以及质量标准、颁布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4、通过本试验段施工,确定土方路基各区段(92、94、95区)的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等技术参数,以及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同时对原

材料标准试验进行论证,指导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并据此指导施工,并将结果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今后控制施工的依据,以适应今后的大范围施工。 三、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1、对试验段首先用全站仪进行放样,以确立开挖线和坡角线,根据中桩及相应高程测出横断面面积,对工程量进行复核,然后对试验段和取土场进行清表,由于试验段范围内为全填地段。根据地形特点,清表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及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左侧沿坡角线开挖纵向水沟(沟深0.80m),在现场开挖横向排水沟,沟深0.50m,将路基水引入纵向排水沟,排到路基外。 2、表土清除后,确定了地表土的最大干密度为 g/cm3,最佳含水率为 %。现场用推土机推平、平地机刮平并刮出一定的横坡,然后压路机碾压、检查压实度满足规定要求。在基底布置测点并测量标高和计算横坡。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中桩、边桩的放样及下道工序的施工。 3、试验段的填料取主线LK10+000段挖方段,经试验,该段挖方料为粉性砂土,最大挖深达m,最大边坡为二级。挖方段总长m,总挖方量m3。 4、土工试验:对物料进行标准击实、颗粒分析、塑液限、CBR值试验。 其液限为 %、塑限为%,塑性指数为%;承载比CBR值分别是95区%、94区%、92区%。 5、施工现场人员已全部到位,详见附表。 6、现场及室内试验设备已全部到位,详见附表。 7、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已全部进场,详见下表。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锁蒙高速公路(开远段)第二合同段 (K131+120~K145+080) 挡土墙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云南云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一○年三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施工说明 (3) 三、施工人员情况 (4) 四、施工机械设备 (5) 五、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5) (一) 施工准备 (6) (二) 施工过程 (6) 六、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安全控制措施 (13) 八、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14) 承台(系梁)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锁蒙高速第二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补遗资料。 2、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全规范等。

3、本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等条件和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4、我公司既有的科研成果、先进施工方法和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5、我公司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等。 二、施工说明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承台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选定开远立交匝BK0+301桥5#肋板式桥台承台为首件工程,承台尺寸为5.7×2.2×2m+2.8×1.5×2m+5.7×2.2×2m;混凝土为C30,理论方量58.56m3。 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编制了承台施工方案,在得到驻地办和总监办的批复后,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承台(系梁)施工方案进行了首个承台的施工,具体过程如下: 2010年2月27日:开挖基坑,并对已检测合格的桥台桩基顶面进行凿毛处理; 2010年2月28日:测量放样,放出桩位中心位置并标记;铺设C15混凝土垫层; 2010年3月1日:钢筋加工及安装;

灰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题10分) 1.灰土挤密桩选用的石灰应为()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天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mm。 2.选用石灰消解过筛后不得夹有()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 3.灰土挤密桩所用土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 4.灰土挤密桩所用土检验时,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的检验数量为:同一取土地点、相同土性的土,每()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 5.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根。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检验方法为()。 6.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是指通电、()、通水、()。 二、单选(每题8分) 1.桩施工一般采取先将基坑挖好,预留土层,冲击成孔,宜为()m,然后在坑内施工土桩。 A.0.5~0.7 B.0.8~1.0 C.1.0~1.3 D.1.2~1.5

2.桩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应间隔( )孔进行。 A.1 B.2 C.1~2 D.2~3 3.成孔后应夯实孔底,夯实次数不少于( )击,并立即夯填灰土。 A.5 B.6 C.7 D.8 4.桩孔分层回填夯实时,每次回填厚度为( )mm。 A.200~400 B.250~400 C.300~400 D.400~500 5.采用电动卷场机提升式夯实机时,夯实时一般落锤高度不小于2m,每层夯实不少于( )锤。 A.2 B.4 C.8 D.10

一、填空 1.Ⅲ、1-2 、5 2.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过多的水分 3.5%。 4.1000m3 5.2‰、3、平板载荷试验 6.通路、土地平整 二、单选 1.D 2.C 3.D 4.B 5.D

路基土方施工技术总结

K85+769.6~K86+998.96 土方路基工程 施工技术方案

第一章单位工程概况 一、地貌和气候 本标段区域范围:K35+769.6~K36+998.96位于桐柏山区腹地,桐柏山西靠南阳盆地,东接大别山脉,自北西向东南横贯,其主体山脉位于路线区南端,海拔800~1140m,之间多为低山、丘陵、岗地地貌,少部分为河谷平原。区内分布有淮河及其支流月河等大小河流及水库,水量较丰富。 气象:本标段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春季雨水充沛,乍暖骤寒;夏季易涝易旱,天气炎热;秋季雨水适中,凉爽易人;冬季少雨多晴,时间长而严寒期较短。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9℃。最高气温一般在七、八月份达37~40℃。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158mm,降水四季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7、8月份。 主要技术标准表 二、路基设计 1.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施工合同段路基标准横断面为:路基宽度26.00m,其中车道宽2×2×3.75m,右侧硬路肩宽2×3.00m(含右侧路缘带宽2×0.50m),中间带宽3.50m(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宽2×0.75m),土路肩宽2×0.75m。 2.路基填料及压实 路基压实度指标(重型)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3.路堑高边坡 本标段以低山区为主,丘陵穿插其间。边坡坡度按设计坡度施工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节路基土石方工程 一、工程复测 1.开工之前进行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 2.将所有的测量资料进行记录并整理。 3.在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标

仰拱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仰拱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补遗资料。 2.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全规范等。 3.本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等条件和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4.我公司既有的科研成果、先进施工方法和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5.我项目部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等。 二、施工说明 我标段首件仰拱工程选定隧道右幅RK182+414?RK182+430 段,衬砌类型为V级围岩浅埋洞口加强段衬砌。 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编制了仰拱施工方案,在得到驻地办和总监办的批复后,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仰拱施工方案进行了首段仰拱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做好了相关记录,做为施工总结的编制依据,在经过整理分析后,可做为以后仰拱施工参考依据,基本达到进行首段仰拱施工的重要意义。 三、施工人员情况 合同段首件仰拱工程主要人员分工明细表

四、施工机械设备 五、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㈠施工准备 1.熟悉施工图,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2.根据施工坐标及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做好定位放线及水准点的引测并复核,将测量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㈡施工过程 槐尖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设计仰拱为65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隧道的仰拱属于隐蔽工程,影响仰拱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实施,本段作为我标段隧道工程仰拱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仰拱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施工前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施工后及时总结,最终达到首件工程资料实、工程实体美、工程成品优良。 1.仰拱开挖 隧道仰拱采用松动爆破配合挖掘机开挖。首先测量班在隧道两侧边墙每隔5m打一高程控制点(水泥钉标记),该点高出相应里程隧道中线路面0.5m,然后在同一里程高程控制点拉一条工程线,同时找出该里程隧道中线的位置,用钢尺量出两水泥钉的距离及中线到两水泥钉的距离,然后跟设计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利用工程线从隧道中线向两侧每隔1m向下量隧道底面的高度,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仰拱浇注 为不影响机械车辆通行,仰拱、仰拱回填利用栈桥平台进行混凝

三灰土重点难点工程措施

重点、难点控制措施 1、开工前,进行施工测量,准确确定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和高程,填筑完成时重新恢复出线中桩,确保中心线及填筑宽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2、施工前,首先对下承层路基顶层进行检查,对有轻微松动进行清理,对轻微病害进行处理、施工机械进行认真保养,确保施工的正常开展。然后进行施工测量,准确确定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 3、三灰土施工前需经监理签证认可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严格坚持三灰土施工时的压实检验制度。 5、严格控制路面底基填筑压实厚度≯20cm。 6、严格控制填料含水率。 7、通过检测压实度、高程、厚度等检测项目判定质量。 8、填料必须符合要求,全宽应采用同一种材料。 石灰:所用石灰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为Ⅲ级石灰,在进场前已进行检验,检测结果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并且经监理验证检测合格;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石灰覆盖存放。 水泥:所用水泥为东台磊达P.O32.5级水泥,在进场前已进行检验,检测结果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并且经监理验证检测合格;水泥入库存放。 粉煤灰:所用粉煤灰产地为苏州望亭,在进场前已进行送检,检测结果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并覆盖存放。 土源:三灰土首件工程使用的土源为取土坑的土方。已经与监理组分别进行取样试验,试验均合格,并取该土样进行了三灰土的配制。 水:采用天然水,水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9、采用平地机将下承层平整度及纵横向坡度整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达到基面平整,不积水,路拱明显,坡面平顺。路肩边缘线条清晰顺直,无缺损、坑洼、裂纹。 10、排水系统完善,排水通畅;地面水沟位置符合设计及实际地形情况,沟底、边坡平顺、整齐,砌筑牢固。 11、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确保所用石灰、粉煤灰、水泥、土方等原材料自检合格并报监理抽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土石方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境,线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8°24′00″,北纬42°48′00″~43°12′00″之间。路线总体基本呈东西走向。路线起点位于吐峪沟收费站以西约0.4km,桩号K3360+160,路线终点位于小草湖枢纽式互通立交,桩号为 K3466+756.63,拟建公路全长106.59663km。本项目部属于第三合同段,路线起点为 K3415+000,终点为3440+100,路线长度为25.1km。 路基土方工程:清表95.07万m2,挖土方24.7万m3,借土填方205.36万m3,冲击碾压 14.5万m2,土工格栅1565m2。 二、路基试验段施工目的 1、总结一般路基基底施工工艺。 2、总结砾石土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 3、根据砾石土不同的松铺厚度,采用施工中现有的碾压机械,碾压到一定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和压实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施工的最佳机械组合、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时的最适宜的碾压遍数。 4、充分利用试验段成果,合理组织机械,全面推广施工。 三、试验段的选取 在选择试验段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不同设计料场料源因素,选择两段路基做为试路基验段,两段试验段所具有代表性。 1、其中一段选在K3421+000-K3421+300段作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主要是弱盐渍土,为特殊路基施工。设计采用挖除非适用土方,换填为非盐渍砾类土的措施进行处理。本段所用填筑砾类土取自本线路K3419+400右侧2.5公里处设计砾类土料场,料场满足施工需求量,采用机械开采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该试验段长度为300米,路基宽度为28.0m,路基横坡1.5%,边坡坡度1:1.5,平均填土高度1.3m。路基清表厚度30cm。 2、另一段选在K3436+700-K3436+900段做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为一般路基施工,设计采用挖出非适用土方,填筑砾类土施工。本段所用填筑砾类土取自本线路 K3431+300右侧1公里处设计料场,料场满足施工需求量,采用机械开挖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该试验段长度为200米,路基宽度为28.0m,路基横坡1.5%,边坡坡度1:1.5,平

桥面铺装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桥面铺装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项目F施工合同段跳墩河桥左线第四孔,采用8cm厚C50混凝土,本段作为我标段桥梁桥面铺装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同类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特编制此施工总结。 二、施工总体目标 施工工期:开工日期:2011年11月9日 竣工日期:2011年11月11日 有效工期:3天。 三、施工人员及机械配备 一、本工程主要人员表(表3-1) 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3-2)

四、桥面铺装施工工艺 1、施工前准备工作 梁板架设完成后,用人工将桥面上多余的的混凝土浮渣、浆皮以及比较突出的地方凿除干净,使其表面大致平整并且表面粗糙,再用水冲洗,以保证铺装混凝土与梁板紧密地合在一起。 2、测量放样 放样前测量人员根据桥面设计高程将每点的高程先推算出来。桥面清理完成之后,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网格测量。纵向每5m测一断面,每断面为桥梁中线及两边测设三点,并测出该点的高程。保证最小铺装厚度不小于规范规定的厚度。 3、绑扎钢筋网 钢筋网在现场绑扎。钢筋网严格按图纸设计施工。钢筋交错搭接,不允许在同一断面上的搭接钢筋超过50%,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钢筋网不允许断开。钢筋网用水泥砂浆预制垫块支垫,垫块不宜过大,保证钢筋网片符合设计的保护层厚度。 4、浇筑导梁 以网格测量布置的点作为控制点,根据其设计高程用C20的混凝土在该点位置浇筑成10×10cm的方块,表面抹平,其表面高程为该点桥面铺装的设计高程,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然后沿混凝土方块纵向顺直地支模浇注混凝土带,其宽度为10cm,作为导梁,浇筑时用人工拍实。用混凝土方块来控制导梁的高程,表面抹平,使导梁的高程与该处桥面铺装高程一致。用三米直尺检查导梁的平整度,大于3mm时,用砂浆找平,保证整个导梁平整度在3mm以内。这样导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