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附答案精编版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附答案精编版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附答案精编版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附答案精编版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

附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

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

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⒈ 解:(1)n=U/u=12/3=4(次)

n=U/u=12/=24(个月)=2(年)

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⒉ 解:(1)年剩余价值量:

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

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

(2)年剩余价值率

M甲'=M/v=100/10=1000%

M乙'=M/v=150/10=1500%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n甲 =

===(次)

n乙== =(次)

答:(略)

⒈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

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

六计算题

⒈解:(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

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

=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

=4+30+30=64(亿元)

(2) m甲=v甲·m'=10×100%=10(亿元)

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

(3) 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10/100=10%

P'丙= m丙/C丙=10/100=10%

(4)'==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 =28+20=48(亿元)

生产价格乙= K乙 + =46+20=66(亿元)

生产价格丙= K丙+ =64+20=84(亿元)

答:(略)

10、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答案:M’=m’×n=100%×1/4=×100%=25%

12、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 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答案:

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

生产模式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

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

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

13、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计算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假定在某市场上 A 、B 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 A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 PA=80-2QA B 厂 商的需求曲线为为 PB=100-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 QA1=20, QB1=40, 求:(1)B 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2)如果B 厂商降价后,B 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 QB2=6Q 同时使竞争对手 A 厂商的销售量减少为 QA2=10, 那么A 厂商对B 厂商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多少? 解答:(1)根据B 厂商的需求函数可知,当 QB1=40时,PB1=60 计算可得: eBd=- (-1 ) X 1.5=1.5 故当QB1=40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1.5。 (2)根据B 厂商的需求函数可知,当 QB2=60时,PB2=40 根据A 厂商的需求函数可知,当 QA 仁20时,PA1=40; QA2=10时,PA2=60 2、已知需求函数 Qd=14-3P ,供给函数 Qs=2+6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 价格弹性。 解答:由供求均衡 Qs=Qc 得 14-3P=2+6P P=4/3 Q=10 Q-J 解答:由以知条件 M=100 Q2,可得 ■ 再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公式: 再根据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公式: e d 计算可得: eABd=(-10 X 100)/(-20 X 30)=5/3 所以 二 dQ 严丸 3/4 “8 Q 10 3、某商品的价格由24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 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弧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 e d dQ .P =3 3/4 =0.4 e dP Q 10 dP 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解答: Q 2 - . p 2 一 p 1 e d Q 2 + Q 1 P 2 + P 1 0.9Q-Q 30- 24 9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 0.9Q Q 30 24 19 ed 小于1,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正方向变动。 4、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Q 与收入M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M=100Q2求:当收入M=6400时的 dQ P dP

2018电大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判断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2、(×)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二重属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5、(√)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8、(√)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9、(×)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1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2、(√)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3、(×)价格的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社会分工就是部门之间的分工。 15、(√)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早期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16、(×)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额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1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都是资本。 21、(×)资本积聚可以使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 2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 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5、(×)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可有可无的。 26、(×)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27、(×)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28、(×)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银行准备金率。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30、(×)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1、(×)当一国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进行国际贸易时,该国能获得绝对利益。 32、(×)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于资本主义初期。 33、(√)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复习纲要(必看)

微观经济学 一、已知某商品需求方程和供给分别为:Qd=14-3P,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必需掌握) 解: Qd=14-3P Qs=2+6P ……………………………………………………………………均衡条件得:P=4/3 Q=10 在(10,4/3)点, (Qd)'=-3 ………………………………………需求函数对价格求导数(价格系数) Ed=-3×(4/3)/10=0.4……………………………点弹性公式 (Qs)'=6 ………………………………………供给函数对价格求导数(价格系数) Ed=6×(4/3)/10=0.8

二、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 x=2, P y=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必需掌握) 解:因为 ……………………均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X和Y价格之比 20/Y=2/5 Y=50 又因为X和Y 270=2X+5Y X=10

三、若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 X2 Y2,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 别为Px=2元,Py=5元,求:(1)张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2)诺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 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则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3)诺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则张某是否该加入工会(掌握) 解:(1) Mu x=2XY2 Mu y=2YX2 因为 Mu x/P x=Mu y/P y…………………………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组合 又 P x=2, P y=5 所以 2XY2/2=2YX2/5 得 X=2.5Y 又因为 M=P x X+P y Y…………………消费者将全部收入用于消费X和Y M=500 所以 X=125 Y=50 (2)当Px=1 2XY2/2=2YX2/5 得 X=5Y 又因为 M=PxX+PyY M=500 所以 X=250 Y=50

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重点计算例题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总投资 800净投资 300消费 3 000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是相同的。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 蓄。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 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 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题 计算题: 1、若某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为,求价格P=2时需求的点弹性 值。该厂商如何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为,其中L为雇佣工人的数量。求企业劳动 投入的合理区域。 3、厂商的生产函数为,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和, (1)求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2)如果资本的数量K=1,求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3)求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4、已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Q=50-3P, (1)求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2)若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4,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5、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自主投资,I=6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那么,为使该经济达到充 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 (4)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6、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函数为I=520-r,货币需求为L=0.2Y-4r,货 币的供给为m=120。 (1)写出IS曲线方程。 (2)写出LM曲线方程。 (3)写出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 (4)如果自主投资由520增加到5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你的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

7、假定一个经济的消费函数是C=800+0.8Y,投资函数为I=2200-100r,经济中 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0.5Y-250r,若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为M=60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8、假设某一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如果衰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系数为 h=0.4,那么政府通过制造10%的衰退如何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 9、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劳动的价格为,资本的价格为 ,试问: (1)产量为10时,最低成本支出的大小和L和K的使用量; (2)总成本为60元时,厂商的均衡产量和L与K的使用数量 (3)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该生产函数的要素报酬是否受该规律支配?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政治经济学》作业考核试题参考292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 12345678910 C C A D C C C B C A 11121314151617181920 C B C C C B C B D B 2122232425 B A C B C 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C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D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A )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D某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 5、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 段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C ) A不同商品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B同一商品生产中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过程 C商品生产中同一劳动的两重属性 D劳动过程中两种不同职能的分工 7、在商品价值中( C ) A. 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B. 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C. 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 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 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 A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 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 部分( C ) A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 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西方经济学(宏观)计算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假设某国有如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10亿美元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净税收 4)总税收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5600-(1000-400)=5000 2)净出口=5600-3200-1000-1080=320 3)净税收=1080+40=1120 4)总税收1120+180=1300 5)个人可支配收入=5000-1120=3880 6)个人储蓄=3880-3200=680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 1.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MPC和 MPS。 可支配收 入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消费支出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储蓄 平均消费 倾向 解: 可支配收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入 消费支出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储蓄—10000 —5000 0 5000 10000 平均消费 1.5 1.0 0.87 0.75 倾向 MPC=MPS=0.5 2、已知:消费函数C=40+ 0.75 Y;投资I=50。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解:Y=360 C=310 S=50 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当投资从200增至300时,试求: (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1期至第5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解:(1)ΔY=500 (2)Y1=4100 Y2=4180 Y3=4244 Y4=4295.2 Y5=4336.16 4、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 f=2000,那么,为什么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 (4)、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解:①根据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Y=C+I 从而 Y=200+0.8Y+50 解得 Y=1250 ②S=I时市场处于均衡,因而均衡储蓄量为S=50。 ③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2000,则投资量应该达到下列条件所满足的数量,即Y f=200+0.8Y f+I 从而 I=200 ④投资乘数:k=1/(1-β)=1/(1-0.8)=5 第十四章货币市场 1、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 I=800-50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货币的供给为本 m=100.请写出: (1)、IS曲线方程; (2)、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

2.西方经济学计算题讲解学习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Q D =14-3P Q S =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是Qd=20-3P ,Qs=2+3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答:当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 Qd = Qs 也就是:14-3P = 2+6P 解得: P = 4/3 在价格为P= 4/3时, Qd =10, 因为Qd=14-3P ,所以3-=dP dQ 所以需求价格弹性4.0)103/43(=?--=?- =Q P dP dQ Ed 在价格为P=4/3时,Qs =10 因为Qs=2+6P ,所以6=dP dQ 所以供给价格弹性8.0103/46=?=?=Q P dP dQ Es 2、若消费者李某消费X 和Y 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X 2Y 2,李某收入为600元,X 和Y 的价格分别为Px =4元,PY=10元,求: (1)李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 (2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 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 ,则李某将消费X 和Y 各多少? (3)若某工会愿意接纳李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李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 ,则李某是否应该加入该工会? 解:(1)由效用函数U= U=X 2Y 2 ,可得 MUx= 2XY 2,MU Y = 2X 2Y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x / MU Y =2 XY2/ 2X2Y =Y/X P X /P Y = 4/10 所以 Y/X = 4/10 得到2X=5Y 由李某收入为600元,得到 600 = 4·X+10·Y 可得 X=75 Y=30 即李某消费75单位X 和30单位Y 时,达到消费者均衡。 (2)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 ,意味着商品X 的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约束线随之变动。消费者均衡条件成为: Y/X = 2/10 600=2·X+10·Y 可得 X=150 Y=30 李某将消费150单位X ,30单位Y 。

政治经济学试题试卷答案

重庆大学教务处09版第1 页共 6 页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2.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3.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4.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又假定资本技术构成不变,第一部类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作为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A.1600 B.2000 C.1500 D.3000 5.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的。 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社会劳动 6.利润(p)与剩余价值(m)、利润率(p′)和剩余价值率(m′)的关系是() A.m>p m′>p′ B.m

p′ 7.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8.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使得资本关系神秘化了,是因为它掩盖了()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 B.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分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D.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区分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A.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11.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重要前提是( ) A.劳动对象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劳动资料成为商品 12. 资本主义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 A.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资本所有权的收入 1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4.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2)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P63 答:(1)已知P1=10,P2=6,Q1=20,Q2=40。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 Ed=34.167 .02 /)21/(2/)21/(30 20 == +?+?P P P Q Q Q (2)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2.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低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 (1)已知E d =3, 25/=?P P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E d =P P Q Q //?? 需求量会增加:%75%25*3/*/==?=?p p E Q Q d . (2)降价后的需求量为:2000+2000*75%=3500(瓶) (3)降价前的总收益TR 1=2*2000=400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 1=2(1-25%)*3500=5250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5250-4000=1250元。 4.某个拥有一个企业,假设该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1)如果不经营这家企业而去找一份工作,他可以得到每年2万元的工资;(2)厂房租金3万元;(3)原材料支出60万元(4)设备折旧3万元;(5)工人工资10万元;(6)电力等3万元;(7)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该资金若存入银行,预计可得5万元利息。货款利息15万元。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分别是多少? (1)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根据题意,该企业的会计成本为:3+60+3+10+3+15=94万元。总收益100万元减去会计成本94万元,会计利润为6万元。 (2)会计成本为94万元,机会成本为7万元(2万元+5万元),经济成本为101万元,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101万元,经济利润为负1万元,即亏损1万元。 5.某人购买某种股票共投资280万元,获得15%红利的概率为0.4,获得10%红利的概率为 0.5,无红利的概率为0.1。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该种股票的未来预期收益是多少? 答:购买该种股票的未来预期收益为:(280×15%)×0.4+(280×10%)×0.5+(280×0) ×0.1=16.8+14+0=30.8万元 答:GDP 平减指数=(某一年名义GDP/某一年实际GDP )×100 7.设资本量为100,资本增量为20,劳动量为30,资本在劳动中所作的贡献为0.25,技术进步率为0.02,试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算经济增长率。 答:已知K=100,ΔK=20,L=150,ΔL=30,a=0.25, ΔA/A=0.02,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G=0.25×(20/100)+(1-0.25) ×(30/150)+0.02=22%. 8.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答:(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 (2)根据公式a=1/(1-c ),已知a=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 或c=0.6 (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 9.社会收入为1500亿元时,储蓄为500亿元;增加为2000亿元时,储蓄为80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乘数。 答:(1)MPC= 500 1000 12001500 2000) 5001500()8002000(-----==0.4 (2)MPS=== --500 300 1500 2000500 8000.6(或MPS=1-0.4=0.6) (3)根据乘数的计算公式:a== c 1 67.14 .011=- 10.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请计算: (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增至25万元,能创造出多少货币? 答:(1)准备率=准备金/存款总额×100%=15/100×100%=15% (2)已知R=100,r=15%,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D=R/r=100/15%=66.7万元 (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即r=25%,根据公式:D=R/r=100/25%=400万元 11.中央银行想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 万元,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 答:已知cu=0.2,r=0.1,则 mm=43 .02 .11 == ++r cu cu 已知M=1200,mm=4,根据公式mm=M/H,可知H=300万元,即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300万元的政府债券。 12.某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请计算:(1)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 (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多少? 答:(1)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1/(1-0.6+0.2)=1.67 (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7×100=167亿元 (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167×0.2=33.4亿元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根据均衡价格决定的公式,即D=S ,则有:40-31P=51 P 由上式可计算出均衡价格P=75。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word精品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导学计算题答案 第二章 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 P=30-4Q ,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 P=20+2Q 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已知:P=30-4Q, P=20+2Q 价格相等得: 30-4Q =20+2Q 6Q=10 Q=1.7 代入 P=30-4Q , P=30-4X 1.7=23 1.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 P=60-4Q ,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 P=20+2Q 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已知:P=60-4Q, P=20+2Q 价格相等得: 60-4Q =20+2Q 6Q=40 Q=6.67 代入 P=60-4Q , P=30-4X 6.67=33.32 2、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P + 3Q= 10,求P = 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 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 是降价的策略? 解:已知:P + 3Q = 10, P = 1 将P=1代入P + 3Q= 10求得Q=3 已知!曙_ 血 0° = -坐 x £ =1/3 0P 曲 Q 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 Q/Q Q P ______ — _ ___ — ___ P/P Q P EAB=( 500-800 ) /800 -(-4 %) = 9.4 EAB>0 替代性商品,交叉弹性为 9.4 4、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 TU=14Q-Q , Q 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 用最大额是多少。 解:总效用为TU=14Q-Q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 MU=14-2Q=0 Q=7, 总效用 TU=14- 7 - 7 2 = 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 49 4.1、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 TU=20Q-Q, Q 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 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解:总效用为TU=20Q-Q 3.已知某产品的价格下降 交叉弹性是多少? 4%,致使另一种商品销售量从 800下降到500,问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西安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

单选(13分) 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的产品 2、资本积聚(A)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竟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3、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A)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 A、I(v+m)=IIc B、II(C+v=m)=I(v+m)+II(v+m)? C、I(c+V+m)=Ic+IIc? D. I(V+△v+m/x)=II(c+△c) 7、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兄 8、计件工资是(A) A、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9、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10、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P...W’-G’ B、W. P WG。 G-W C、P...W’G’。G-W...P D、G’-W...P...W’ 11、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B) A、劳动力 B、原料 C、厂房 D、机器 12、在商品供求关东干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13.资本主义生产中第Ⅱ部类是指(C) A、制适生产资料的部类 B、制适生活资料的部类 C、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D、制适享受资料的部类 二、多选(6分) 1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BD)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1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ACD) A、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 B、商品价值的平均化过程 C、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D、资本家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E、资本有机构成的平均化过程 16、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对(AB) A、利息率的调节 B、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C、税种和税率的调节 D、价格水平的调节 E、国家采购的调节 17、资本的共性表现为(ABC) A、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B、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资本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1、一个垄断者在一个工厂中生产产品而在两个市场上销售,她得成本曲线与两个市场得需求曲线方程分别为:TC=(Q1+Q2)2+10(Q1+Q2);Q1=32—0、4P1;Q2=18—0、1P2(TC:总成本,Q1,Q2:在市场1,2得销售量,P1,P2:试场1,2得价格),求: (1)厂商可以在两市场之间实行差别价格,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试场上得价格,销售量,以及她所获得得总利润量R。 答:在两个市场上实行差别价格得厂商实现利润极大化得原则就是MR1=MR2=MC。 已知Q1=32—0、4P1即P1=80-2、5Q1 则MR1=80-5Q1 又知Q2=18-0、1P2即P2=180-10Q2 则MR2=180—20Q2 令Q=Q1+Q2 则TC=Q2+10Q 所以MC=2Q+10 由MR1=MC得80-5Q1=2Q+10 所以Q1=14-0、4Q 由MR2=MC得180-20Q2=2Q+10 所以Q2=8、5-0、1Q 因为Q=Q1+Q2=14-0、4Q+8、5-0、1Q 所以Q=15 把Q=15代入Q1=14-0、4Q得Q1=8 所以P1=60 把Q=15代入Q2=8、5-0、1Q得Q2=7 所以P2=110 利润R=Q1P1+Q2P2-TC=60×8+110×7-10×15=875 (2)如果禁止差别价格,即厂商必须在两市场上以相同价格销售。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市场上得价格,销售量,以及她所获得得总利润R。 答:若两个市场价格相同,即P1=P2=P Q=Q1+Q2=32-0、4P1+18-0、1P2=32—0、4P+18—0、1P=50-0、5P 即P=100-2Q,则MR=100-4Q 又由TC=Q2+10Q得:MC=2Q+10 利润极大化得条件就是MR=MC, 即100-4Q=2Q+10,得Q=15 ,代入P=100-2Q 得P=70 所以总利润R=PQ-TC=PQ—(Q2+10Q)=70×15-(152+10×15)=675 2、某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出售其产品,两个市场得需求曲线分别为:市场1:;市场2:。这里得与分别就是两个市场上得销售量,与分别就是两个市场上索要得价格。该垄断企业得边际成本为零.注意,尽管垄断厂商可以在两个市场上制定不同得价格,但在同一市场上只能以同一价格出售产品。 (1)参数、、、在什么条件下,该垄断厂商将不选择价格歧视?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四、计算题: 1. 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350-3P,供给函数为S=-250+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根据均衡价格决定的公式,即D = S 则350-3P = -250+5P ∴均衡价格P = 75 D =350-3P =125 S = -250+5P=125 2. 某种商品原来的价格为每公斤1.20元,销售量为8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4,请问该商品价格下降25%之后,总收益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已知P1=1.20元,Q1=800公斤,E=2.4,P/P=25% 由需求弹性公式:E=(Q/Q)/(P/P)得:Q/Q=E× P/P=2.4×25%=60% 降价后的需求量Q2=Q1+ Q=800+800×60%=1280公斤,价格P2=P1× (1-25%)=0.90元 降价前的总收益TR1=P1Q1=1.20×800=96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2=P2Q2=0.9×1280=1152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增加了TR2-TR1=1152-960=192元。 3. 如果某消费者有100元,X 商品的价格为10元,Y 商品的价格为20元。X 商品与Y 商品的边际效用为下表: X 商品 边际效用 Y 商品 边际效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 2 3 4 5 200 170 140 110 80

消费者购买多少X商品与多少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 解: X商品边际效用MUX/10 Y商品边际效用MUY/20 1 100 10 1 2 00 10 2 90 9 2 1 70 8.5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某钢铁厂的生产函数为Q=5LK,其中Q为该厂的产量,L为该厂每期使用的劳动数量,K为该厂每期使用的资本数量,如果每单位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1元,那么每期生产40单位的产品,该如何组织生产? 已知I=20+0.2Y,C=40+0.6Y,G=80.试求: (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2)Y,C,I的均衡值。 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20Q- Q3,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时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税收倾向为0.15,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各增加500亿元。试求: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转移支付乘数; (3)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颤; (4)转移支付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解:已知b=0.8 t=0.15 C=500 政府转移支付,TR=500 (1)KG=1/1-b(1-t)=1/1-0.8(1-0.15)=3.1 (2)KTR=b/1-b(1-t)=0.8/1-0.8(1-0.15)=2.5 (3)△YG=△G×KG=500×3.1=1550 (4)△YTR=△TR×KTR=500×2.5=1250 答:(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31;(2)转移支付乘数2.5;(3)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1550;(4)转移支付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1250。

设完全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问:(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 (3)该厂商停止营业点。 ( 4 ) 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解:完全竞争条件下 (1)当MR=MC时利润最大 P=STC’=240-40Q+3Q2=315=3Q2-40Q-75=0 Q=(-b±√b2-4ac) /2a =[-(-40) ±√(-40)2-4×3×(-75)] /2×3=15 (注:√为开平方根的符号) ∵利润最大时Q=15 利润=收入-成本=15×315-(20+240×15-20×152+153)=2230 ∴P=2230; 答: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是15,利润是2230。 (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 (3)该厂商停止营业点。 当平均变动成本最低时,即为停止营业点 AVC=VC/Q=(240Q-20Q2+Q3)/Q=240-20Q+ Q2 AVC’=-20+2Q=0;→ Q=10; 答:当Q≦10 时,为该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4)该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是产量大于10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已知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O.025Q2。求: (1)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价格?(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利润=收入-成本=QP-TC=(6750-50P) ·P-(12000+0.025Q2) =6750-50P2-12000-0.025 ·(6750-50P2) =-112.5P2+23625P-1151062.5 ∵利润’=-225P+2365=0 ∴P=2365/225=105 Q=6750-50P=6750-50×105=1500 利润最大时产量是1500,价格是105。 (2)利润=-112.5P2+23625P-1151062.5=-89250 当利润’=0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57500 答: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1500,价格是105;最大利润是157500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正确答案:经济学的原初形态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正确答案:生产方式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正确答案:矛盾分析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正确答案:解决矛盾5.由抽象到具体是()正确答案: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6.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正确答案:商品 7.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正确答案: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8.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正确答案:价值 9.商品是()正确答案: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0.商品的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商品的价值是()正确答案:交换价值的内容 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抽象劳动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正确答案: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5.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具体劳动 16.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正确答案:简单劳动 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正确答案:商品的价值量 18.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正确答案: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 1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正确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正确答案:成反比 21.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正确答案: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22.当一切商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