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U35BM战机暨俄罗斯第五代战机技术初探-台《空军学术双月刊》

SU35BM战机暨俄罗斯第五代战机技术初探-台《空军学术双月刊》

SU35BM战机暨俄罗斯第五代战机技术初探-台《空军学术双月刊》
SU35BM战机暨俄罗斯第五代战机技术初探-台《空军学术双月刊》

SU35BM战机暨俄罗斯第五代战机技术初探(上)

台《空军学术双月刊》

军事专栏作家杨政卫

提要

Su-27系列战机发展过程中,在在可见各种见识独到、眼光长远的决策,如在基本型Su-2 7S的开发过程中,便是考虑未来的改良空间,因此从苏霍本人到西蒙诺夫这两任总设计师,都主张应用许多当时还在实验阶段的新技术。当基本型大致完成试飞且还没定型时,苏霍设计局就开始将原型机加装前翼进行研究(T-10-24),成为Su-33、Su-35的气动力设计基础。Su-35任务上与Su-27同为空优、拦截,另外也有对地攻击能力,与Su-27算是直系关系,而不像Su-30MK、Su-33、Su-34那种平行发展的旁系飞机。

发展史

一、需求

1980年代初期,Su-27S才刚问世,苏霍设计局就开始了大改Su-27的构想--也就是后来的Su-27M计划,要将Su-27改为先进的多用途飞机。这除了基于对多用途的需求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Su-27S的N-001雷达与F-15A的AN/APG-63相比没有多少优势,而美国已经着手改良其处理器及后续的F-15C,这将使得Su-27不能如期望般达到F-15的1.1倍战力。再者,美国于1976年提出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AMRAAM)计划,也就是后来的AIM-120A,苏联经过情报分析,认为必须有类似的武器才能与之对抗[1]。苏霍设计局期望较晚问世的Su-27能达对手的1.1倍[2],因此上述预测是相当不得了的事,故当时就着手进行Su-27M计划,及〝苏联的AMRAAM〞,RVV-AE主动雷达导引飞弹,时间大约是1981年。

到1983年,Su-27M的目标设定出炉:他必须超越F-15及F-16的改良型,且必须为多用途、全天候、能打击贴地飞行物如巡弋飞弹等[3][4]。他将装备新的RLSU-27雷达系统,机载主被动电子反制系统,新的座舱接口、导航系统等,能发射主动雷达导引空对空飞弹及对面精确攻击武器。1983年12月29日,苏联军方批准Su-27M计划。在苏霍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Mikhail Simonov)的监督下,由米哈伊尔?波戈项(Mikhail Pogosyan)领导的设计团队于焉展开Su-27M的概念设计。此一阶段完成于1985年。

相关的实验机翱翔于1980年代,有的甚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建造,这些实验机来自S

u-27与Su-27UB的原型机,例如实验前翼的T-10-24(改良自Su-27,1985年试飞),测试飞控系统的T-10U-2(改良自Su-27UB)等。

二、原型机

1987年,Su-27M首架原型机T-10M-1(701号)出厂,这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KnAAPO)改良自一架生于1986年的Su-27S而来,1988年6月28日在首席试飞员(欧列格?卓伊)Oleg Tsoy 驾驭下首飞。1989年1月18日,T-10M-2(702号)首飞,他也是改良自Su -27S的。此外,705、706、707号原型机也是改自Su-27S的,用于试验射控系统、飞控系统等设备。在结构上,这些飞机与Su-27S的不同在于前机身、前翼、尾杆。而中段机身、垂尾、鼻轮都与Su-27S同。其中706号于1992年2月在明斯克会议上连同其它军用机展示予独联体国防官员及叶尔钦总统以争取经费,获叶尔钦特别拨款建造10架原型机。701号于1990年代末期功成身退,送进莫尼洛空军博物馆永久展示。[5]

除了701、702、705、706、707之外的原型机都是新造的。第一架全新生产的Su-27M原型机是T-10M-3(703号),于1992年4月1日首飞,也是KnAAPO造的。他的规格基本上与量产型同。同年9月,他搭配热影像红外线及雷射标定荚舱参加法茵堡航展,同时更名为Su-35。

1993到1994年,708到710号相继出厂,为Su-35的预量产机。1995年完成了711号与712号,用作新型航电、座舱界面等试验机。其中711号被装上N-011M相控阵雷达、AL-37FU向量推力发动机、以及许多法国航电设备参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新世代战机竞标案,这就是名Su-37MR(或简称Su-37,MR表多用途)。Su-37于1996年4月2日由佛罗洛夫首飞,7月31日于格洛莫夫试飞院首度公开。

711号机的AL-37FU于2000年达使用寿限,被以基本型AL-31F取代,由于飞控系统已经很进步的关系,因此虽无向量推力但仍可执行许多超机动动作、无限制飞行等等。这架飞机于2002年底坠毁。[6]

712号机原用于试验新的机载系统与座舱接口。后来曾投入Su-30MKI的雷达与引擎试验工作。

三、生产,服役,与后续发展

12架原型机有部分提供给俄罗斯空军试用。1996年KnAAPO交付3架量产机给俄罗斯空军,编号86、87、88[7]。虽然数目不多,但这三架飞机让空军研究单位有使用高性能多用途战机的经验,对先进战术研究必有帮助。此外,试验结果也发现,让这种单座机执行双座

机的轰炸任务仍有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困难是飞行员不知要用什么武器,Su-27SM开始就增强了飞机选择武器的能力,期能减少飞行员负担。

这三架飞机连同703与712号原型机于2003年7月起交付〝勇士〞特技表演队[8]。

按照俄国空军新的规划,在第五代战机与Su-27SM、Su-30MK等4+代战机之间将由Su-3 5的大改型过渡[9]。这种大改型称为Su-35BM,将装备一些Su-47前掠翼战机上的技术、AL-41F-1系列发动机等等,预计于2005~2006年服役。

性能剖析

Su-35除了用三翼面设计带来绝佳的气动力性能外,真正的重点在航电设备,提升自动化、计算机化、人性化、指管通情(C3I)能力等,与同时期欧美开发中之新世代战机之航电设计理念雷同。大幅提升航电性能的结果是重量增加,必须有其它改良才能避免机动性、加速性、航程的下降。因此除了以前翼提升操控性外,还装备更大推力的发动机,此外,主翼与垂尾内的油箱也予以增大,油箱总容积达13,000公升,因而可达到近4,000km的无外援航程。故Su-35不论在机动性、加速性、结构效益、航电性能各方面都全面优于Su-27S,而不像其它改型如Su-30般有取有舍。根据苏霍设计局的评估,Su-37空战能力为Su-27S的10倍多[10]。

一、外型、结构改动与机动力的提升

1.Su-35之外型整体而言非常简洁,大部分天线、传感器都改为隐藏式。主空速管由机首移至原来副空速管处(座舱两侧),副空速管移至雷达罩后方。

2.702到710号的机背上都有一个明显的球形物体,此系MAK红外线飞弹警告荚舱。

3.机首增长增厚,以安装更大的雷达及更多航电设备,侧面看去因而下倾的比Su-27还厉害。若不算Su-27S的空速管,则Su-35增长近1m,主要就是来自机首的增长。

4.光电探测器移至风挡右侧,左侧则安装可伸缩空中加油管,光电球侧移一方面是为了多出空间安装加油管,另一方面也因让飞行员有了更好的视野。座舱两侧装有可收纳的夜间加油照明灯。

5.垂直尾翼加大,以得到更好的偏航稳定性能。此外垂尾及其方向舵的形状也略为改变,在垂尾顶端,由Su-27的下切改成平直,是Su-35的重要识别特征。

6.尾刺加粗,并将阻力伞由尾刺末端移至上方,使末端可以容纳后视雷达及较多航电设备。

7.三翼面布局、无攻角限制、全权数位飞控。将原来的翼前缘延伸增大,并在其侧加装可分别操纵的前翼,其前缘后掠角53.5度,翼展6.43m,面积3平方米,偏转角+3.5到-51.5

度,由LERX内的液压装置驱动。这个设计相当于在前段增加翼面积,加上前翼产生的涡流及优异的高攻角控制能力,提升了总升力、同时使升力中心前移,使得飞机更为灵巧,且转弯时阻力更低;更强的涡流流经翼根使得该处升力增加,因此在相同于Su-27的总升力条件下,翼根负荷较低,这意味着同样的结构强度能忍受更高的G值,再加上Su-35的结构亦强于Su-27S,故正常操作极限比基本型多约1G(达9.5至10G),是第一种公布正常极限达10G的战机[11];更强的涡流也能提升各翼面之效率,例如其高能涡流到末端正好流经水平尾翼,如此可增加平尾的控制力。

前翼设计是大幅提升Su-35运动性能的两大关键之一(另一大关键是飞控系统)。上述众多优点最主要来自前翼涡流延缓失速的作用,该作用提高了失速攻角,也就是使升力系数达极大值的攻角提高;另外其前翼紧临主翼,与主翼产生近耦合效应故增大了升力系数曲线斜率(即同攻角时升力系数提高了),两种效应共同提高Su-35的升力性能。可用攻角提高对指向性亦有帮助,而升力性能提高则相当于减少升力负荷,使得Su-35更容易使用高过载,或是可在更广的条件范围内使用高过载。不管翼前缘延伸(LERX)还是三角翼,都是藉由涡流延缓失速的作用达成上述优势的,一般而言Su-35这种三翼面布局的高攻角性能优于LERX布局而逊于三角翼(注意这只是一般而言,不是定则,还与其它设计有关,详见飞行性能讨论)。此外,目前已经知道飞机高攻角时掉进螺旋与高攻角时机首两边涡流的不对偁性有关[12],只要从调整机首涡流下手就能增强高攻角稳定性并提升可用攻角,甚至解除螺旋等等。只要有适当的飞控指令,前翼便能提供这项服务。

苏霍设计局早在1977年就开始动前翼的脑筋,当时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就开始与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TsAGI)研究为Su-27加装前翼的可行性[13]。当时一方面是为了解决T-10因航电超重导致成为气动力稳定飞机的问题(这个问题后来因重新设计成T-10S而排除)[14]。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西蒙诺夫对超机动战机的期待,他希望藉前翼提升Su-27的高攻角极限动作能力。至1979年,在TsAGI的协助下,进行三翼面SU-27的风洞测试,1982年开始建造三翼面实验机T-10-24。该机于1985年开始试飞(注意,此时Su-27S未服役)。T-10-24的试飞数据基本上达到预测状况:飞机纵向稳定度降低(更灵巧)、滚转以及高攻角稳定度增加;升阻比提高;升力系数提高(30度攻角时升力系数从Su-27S的1.79提升到2.1)[15]。T-10-24实验成功后,这种三翼面气动布局就成了改良Su-27的〝绝活〞之一,不论是用在俄国自己的先进型Su-27还是为了增加竞争力的外销机,如Su-33、Su-35、S u-30MKI等等,甚至第五代战机试验机Su47上。

新的气动布局提升了亚音速至超音速的性能,Su-35在0.9马赫时之升力系数约为Su-27

的1.3倍;1.6马赫时约为1.7倍[16];穿音速区之最大过载值亦由Su-27S的7G提升至8 ~9G[17]。除了气动布局的进步带来〝先天的气动力优势〞外,Su-35也用了四余度数位式三维线传飞控系统,比起Su-27只能控制俯仰的模拟式二维线控,能提供更好的飞控质量。正常情况下攻角限制由Su-27的29度提升到35度[18],与早期EF-2000、Rafale等同级。必要时,飞行员可将攻角限制器关掉(关掉攻角限制后飞控系统仍在工作,这与基本型不同),发挥无攻角限制性能。Su-35的所有动作都能在线传飞控系统的控制下进行,至少到110

度攻角都是可控的(而Su-27S在此时则必须切换至〝直接操纵〞模式,也就等于关掉飞控系统)。因此Su-35能更轻易的作出高难度动作,如眼镜蛇、勾拳等,不像Su-27一样只有少数技术高超的〝特技级〞飞行员才能跳空中芭蕾。

1996年,换装AL-37FU向量推力发动机的Su-35,即一度改称Su-37的711号机在法茵堡航展公开,凭借向量推力,做了更多超常规动作,如几乎零半径、零掉高的垂直方向上3 60度翻转,命名为〝佛罗洛夫大法轮〞的动作;垂直上升,以向量推力维持在最高点数秒,然后再改出的〝钟摆〞;将攻角拉到约120度的〝超级眼镜蛇〞,以及许多未命名动作还有很可能带来空战方式改变的〝失速后运动能力〞等等[19]。

完全电控飞行、无攻角限制,使得不必是金字塔顶端的飞行员也能充分发挥Su-35的飞行性能。早期许多评论都表示,Su-27系列的特技动作只有在无外挂情形下才能作。事后证明这是错的,1994年法因堡航展中,一架Su-30MK的12个挂点满载共7,000kg武器进行一样的飞行表演,包括尾冲等。这是西蒙诺夫知道那种负面评论后,为证明Su-27系列的性能,而做的〝公开实验〞,Su-35也曾在法因堡航展满载空战备进行表演[20]。此外,新的射控系统使Su-35在作各项动作之过程中也能发射飞弹[21],这使得Su-35的机动力更具有实用价值。

结构方面,没有机首空速管的Su-35全长22.2m,比Su-27S的21.935m长,且前机身更〝厚〞以容纳更多航电设备,加上外挂重量须达8,000kg,因此不论航电重量还是结构重量都增加了(其中航电设备就比Su-27S的多了约1,500kg[22]),为尽可能减少重量的增加,Su-35使用较多复合材料与新型铝锂合金。空重约18,400kg,为维持应有的加速性,发动机推力增大了,也导致耗油量增加,若油量不设法增加,航程就要下降。为此Su-35

部分结构重新设计并增加油箱,使航程、载油系数等参数仍与Su-27S相当甚至更好。其中油箱增加于主翼与垂尾:主翼厚弦比(相对厚度)增加,机翼油箱容量增至1,990公升、垂

尾内增加360公升油箱,总储油量达13,000公升(约10,250kg),载油系数0.36甚至大于Su-27S的0.34(载油系数:最大载油量/不带武器起飞重量),结构效益比Su-27S高。无外援航程与Su-27S也在伯仲之间,约4,000km上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Su-35

的重量并没有增加〞。

鼻轮以620x180mm双轮取代原来的680x260mm单轮,使较基本型重的Su-35仍能在野战跑道起降。

二、动力系统

Su-35强化了航电系统及武器筹载能力,机体也放大,空重增至18,400kg,必须配备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计划之初预计装备起飞推力13,000kg的AL-31F改型。后来使用AL-35F,AL-35F增加了发动机进气口直径以增加进气量,并增加涡轮入口温度提升了发动机的推力,内部构造也稍作改良,最大军用推力8,500kg,最大后燃推力约14,000kg。后来又在AL-3 5F的基础上增加后燃器推力,使得最大军用推力仍为8,500kg而最大推力增至14,500kg,此即AL-35FM。Su-37则使用加装向量喷嘴的AL-35FM,又称作AL-37FU[23]。

AL-35FM含4级风扇、9级高压压气机、单级高压及单级低压涡轮,涡轮进口温度1,700K +€ A最大军用推力8,500kg,最大后燃推力14,500kg,最小巡航耗油率约0.68~0.7kg/ kgf€ r+€ F最大推力耗油率大于1.96kg/kgf€ r,推重比8.7,重量约1,600kg[24],喷嘴活动部件寿命250小时(制动机构以钛取代钢后可达500hr[25])。向量推力喷嘴为圆型截面的轴对称式,能上下偏转15度,偏转速率为每秒30度,由液压系统驱动(量产型改用燃油系统驱动)。其喷嘴之外型与基本型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圆筒状的敛散喷嘴。向量推力控制、发动机控制与飞控系统整合在一起,飞控系统可以根据飞行条件自动控制喷嘴方向。除了自动控制,Su-37之飞行员也可以用手动控制之,在飞行员左手边有个按键控制版,可以用按键的方式控制向量推力,然此系实验用途,在后来的Su-30MKI上,向量控制已全由飞控系统包办。加装向量推力后发动机增重100kg左右(量产型增重70kg[26])。除了推力增大以及向量推力外,更高度的模块化以及易维修性也是本发动机的改良重点之一。A L-35F原定由〝礼炮〞(Salyut)工厂生产,分析为AL-31F-4(注1)。

AL-37FU在留里卡设计局内又称为AL-31FP,与后来Su-30MKI的AL-31FP同名,但推力级数却不同(后者为12,500kg)[27],查询有关资料时要注意此点以免混淆。

三、航电系统

Su-35的航电整合理念非常先进,用上了第五代战机所需的信息综合、通讯、专家系统、人

性化接口等。

1.综合信息系统等先进概念(参考数据[28][29])

探测、导航、通讯、飞行等次系统以中央计算机为中心构成综合信息源。这些次系统将所得给予中央计算机,中央计算机整合出优化数据后以适当方式示予飞行员,还能给予飞行员建议。Su-35是第一种集综合信息系统、专家系统于一身的侧卫战机,似乎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这里说的〝综合信息系统〞是以所谓〝开放式航电设计概念〞设计的。每个次系统都有一个数字计算机,各计算机又藉由一个中央计算机连结,互通有无,截长补短。与理想的第五代战机如1.42,F-22这种由一部计算机处理所有信息这种〝共点式〞连结相比,Su-35的〝网状式〞连结的整合能力未必较差,但在后勤维护及升级便利性方面仍居劣势,也不利于减重。但其优点在于可用较差的计算机分工以完成预设的使命,不像共点式必须仰赖超级计算机。Su-35的综合信息系统整合了探测、武器控制、导航、飞行、通讯等系统之信息。

专家接口就是将专家意见变成机上软件,使飞机相当于随机搭载一名专家。理想的专家系统要在整合复杂信息之余,显示飞行员所要的信息而不是全部显示,帮助飞行员掌握状况,另外还要给予飞行员建议。Su-35的飞行员能藉由显示器旁的按钮设定自己喜好的信息显示方式,而当Su-35发生故障时,专家系统透过屏幕处置清单及语音指示飞行员如何除错或是后续动作。

除了信息综合与专家座舱外,Su-35的TKS-2-27加密通讯系统内的数据链能与僚机进行宽带通信,使得僚机信息成为自己可用信息的一部分,例如飞机可完全不开雷达,仅使用僚机的射控数据而以数据链引导飞弹攻击目标。这种数据链是新世代战机必备的。但欧美三代半或四代机如F-16 Block60、幻象2000-5/9的宽带数据链只做到8机,虽然不知道Su-35

能连几架,但其后的Su-30MKK、Su-27SM用的TKS-2系统可连结16架[30]。

稍早的飞机出了一趟任务后往往要经历复杂的检修工作,为了排除此不便,出现了自我检测系统,这样一来只要在飞机回来后从航电系统下载自我检测信息,就能知道飞机的状况,大幅简化后勤劳动强度。Su-35的综合信息系统能纪录全机状况及故障位置,由地勤的外插模块便可下载。不确定Su-35是否有类似Su-30MKK上的AIST-30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分为空中及地面部分,具有类似F-22所拥有的机上状况遥测等功能。

2.射控系统

射控系统可由自己附属的探测系统及由通讯系统(数据链)取得的数据共同决定目标位置。在自有的探测系统方面,由前后各一的雷达主动取得目标,也由可定位的雷达警告器(RWR)

被动探测目标,包括定出方位及根据数据库找寻目标型号、性能等。也可用机首的光电探测器以及环场热探测器进行被动(红外线)探测。综合雷达、雷达警告器、红外线探测器之数据可得较精确的目标数据。例如在红外线探测器作用范围内,他的测方位精度是最高的,因此能以他的方位数据加上雷达的测距数据综合成较精确的目标坐标。

(1)雷达系统(参考数据[31][32][33][34])

雷达系统是整个射控系统的中心,包括由NIIP设计的RLSU-27前视雷达以及NIIR的N-0 12后视雷达。

RLSU-27(N-011)机械扫描雷达为NIIP全新研制的雷达,于1992年装机测试,较Su-27S 所用的RLPK-27(N-001)先进一个世代。采用更多Soyuz〝联盟〞实验型雷达的技术。装有多模式宽带道发射机;低噪音UHF放大器;可再程序化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计算机等。在探测距离、打击目标数量、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视野等方面均远优于N-001。

N-011机械天线口径960mm,视野+-85度,总重约500kg,发射机尖峰功率8kW,平均功率2kW,对大型目标(如运输机)的探测距离400km,对RCS=3平方米目标迎击探测距离140km,追击65km。原设计为同时追踪20个目标并打击8个,但实际测试仅办到追13打4,可再进一步提升为追15打6。无法达到追20打8的原因是受机械扫描的制约,之后的N-011M采用电子扫描后便达到追20打8的理想。

采对面模式时,N-011最大对面探测距离200km,具地形测绘、追地飞行等功能。

NIIP认为机械扫描雷达已不符合潮流,根据他们过去为MiG-31设计S-800〝闪光舞〞等相控阵雷达的经验,NIIP发展了N-011M电子扫描天线。N-011M是一种技术指标与五代战机MFI的N-014同级的雷达。他使用X与L两种波段,波束宽2.4度,有12种不同的波形,天线直径1m,天线重量100kg,系统总重约650kg,当行波管功率耗损在5%以下时雷达性能不受影响,因为是相控阵雷达,所以对空、对地等功能可同时进行。

对于空中目标而言,除了一般目标,还能发现巡弋飞弹、弹道飞弹、直升机等。探测距离3 50km时,能在200km处追踪。能同时追踪2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8个。对于F-16大小的目标(RCS约5平方米)探测距离140到160km,对MiG-21(RCS约3)为135km,对SU-27(RCS约10至15)则高达330km。

N-011M由于较长的L波段的使用(N-011M的L波段主要用在敌我识别),提高了发现匿踪飞机的机会,虽然长波长分辨率较差,但若能提供预警,有总比没有好,且透过光电系统的校正后,仍可定出射控级坐标。

对面能力部分,包括地形测绘、合成孔径、地形闪避等,但合成孔径功能直到2000年后的Su-30MKI完整版才完成整合。对于地面小目标如坦克之最大探测距离约40至50km。对于海面之大型目标分辨率为20m时探测距离为400km,较小目标则在120km。

尾刺内有N-012后视相控阵雷达,是由NIIR的某个分部研制的,技术水平类似N-011M不过比较小。对于RCS为3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约50km,视野左右上下各60度。与N-011M搭配,可提供SU-35近乎全周界的雷达视野,提升SA性能之余,还能使R-73飞弹进行后射或越肩发射(掉头射)。

(2)新型OEPS光电系统[35][36]

包括前视红外线探测器、雷射测距仪、电视摄影机、改良的Shchel-3UM头盔瞄准具。红外探测器一开始用SU-33的46Sh,后来改用52Sh。

52Sh是为Su-27生产36Sh光电探测仪的乌拉尔光学仪器生产厂(UOMZ)为Su-35研制的,采用防震传感器、微型冷却设备及新的软件。视野左右60度,上60度下15度;操作环境温度摄氏-50~+60度;总重200kg;具四种搜索模式(水平x俯仰,单位:度):60x10,20x5,3x75(近战垂直扫描,为26Sh所没有的功能),3x3(锁定)。在中空、正常天候下对最大军用推力状态的F-15类目标迎击探测距离40km,追击90~100km。

Su-27上的OEPS-27系统的头盔瞄准具是由抬头显示器(HUD)两旁的定位装置定位的,但有趣的是,在某些Su-35以及711号机的座舱内,HUD两旁已无定位装置,不知是否采用别种定位方法,值得观察。

雷射测距仪操作距离扩展至15km,能用以引导雷射导引武器。

3.电战系统

自卫系统连结SPO-32(L-150)雷达警告器、MAK环场红外线探测器、APP-50干扰丝/热焰弹发射器、主动电战系统、自卫系统计算机。发现威胁时,会以干扰丝、热焰弹进行被动干扰,以及电战系统的主动干扰。

(1)SPO-32(L-150)雷达警告器[37]

SPO-32(L-150)是一种第五代等级的雷达警告器(RWR),于1982年开始为Su-35、MiG-29 M/K、Mi-28等4+代军用机研制,初始型于1983年完成。数字化使得能轻易与全机信息整合,也能透过软件升级;拥有足以提供射控数据的精确度(Su-25TM所用的SPO-32使用区定位天线时精确度10度,使用点定位天线时精确度3~5度),能显示4个最具威胁的地面目标,引导6枚Kh-31P反辐射飞弹;有更大容量,能储存更多辐射源信息(Su-25T

M使用者可存128种雷达信息);有3种警示模式:最具威胁的目标、预设目标(program med target)、处理中目标(operational target) ,而SPO-15只有上述第一种模式;能储存辐射信息,回基地供下载研究;接收频率范围更广,在1.2~18GHz(SPO-15为4.45~1 0.35GHz);能对处于扫描、追踪、照明模式的脉冲、脉冲都卜勒、连续波发出警告。SPO-32与SPO-15一样至少能在敌雷达探测距离1.2倍处发现之,频率分辨率也同为20K Hz。

(2)环场飞弹来袭警告系统

Su-35装有感热式飞弹来袭警告系统,至少包括光电球前方的小型三角柱状传感器以及机背上的Mak球状传感器。

感热式飞弹警告器藉由探测飞弹弹体因摩擦生热而放出的热辐射提出来袭警告。与同时代的RWR相比,这种装置探测距离较短,较易受天候影响,但却最保险。这是因为它可以发现各种导引方式、不管引擎是否在工作的飞弹。

由于追热飞弹在终端导引时不会发出电磁波,因此不会被雷达警告器发现。所以红外线缠斗飞弹或是采用射后不理模式的中长程红外线飞弹(如R-27T/ET)一旦被发射后,就不会被RWR抓到。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出现了紫外线警告器。在空中,自然界的紫外辐射源是太阳,但太阳紫外光被臭氧层吸收大半,因此飞行器工作中的引擎就成了空中独一无二的紫外光源。因此紫外线传感器就能抓到各种导引方式的飞弹,而且根据实际经验,紫外线传感器漏失率与虚警率均低,是非常可靠的威胁警示器。但有两个不利点:(1)飞弹的紫外光来自尾焰,对于被威胁的飞机而言,飞弹是迎面而来的,即紫外光源与传感器间其实被弹体隔开,因此探测距离有限。这就好像以往抓尾焰红外辐射的红外线探测器的迎面探测距离非常短一般。(2)飞弹飞行末端引擎往往早已停工,这样一来就没有紫外光源,紫外线传感器无从发现。

红外线飞弹警告器采用中长波感光组件,可以探测因表皮摩擦而发出的低温热辐射。因此不论来袭飞弹采用何种导引方式、不论引擎是否在工作,都难逃红外线警告器的法眼。除此之外,红外线警告器同样有漏失率与虚警率均低的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飞弹来袭警告装置。在战斗机上,Su-35是第一种配备红外线警告器的战机,欧美则由幻象2000开先例(Su-35于1980年代装设,幻象2000于1990年代装设)。

Su-35的Mak传感器由阿佐夫斯基(Azovsky)光学仪器工厂生产。Mak有多种改型,用于S u-24M、Tu-95MS等飞机上[38]。不过Su-35所用者最为特别,其外观一点也不像光学仪器,

甚至也可漆上不同颜色。

Su-35的飞弹来袭警告器已能定出飞弹方位,据说还能将此资料传给我方空对空飞弹以拦截来袭空对空飞弹。其实这种装置也能发现飞机,这就为构筑环场红外线视野与全周界射控提供可能性。Su-35的传感器几乎集中于机背的小球(除了机首光电球前方的柱状物外),不易进行被动三角测距,然而在Su-30MKK等后续型号中,这些传感器被分散布置(注2),不但能消除死角,而且容易做到被动三角测距,若然,就能完全以被动方式定出目标的三维坐标,成为更强的〝状况意识〞与射控资料来源。

4.PNK-10M导航与飞控系统[39][40]

PNK-10M飞行暨导航系统包括数字计算机;SVS-2Ts-U大气数据系统;RV-21无线电测高器;SPKR失速警告装置;A-723长程及A312短程无线电通讯系统;A-315相对位置定位系统;ARK-22无线电罗盘;ShO-13A雷射陀螺仪;IK-VK-80姿态及惯性参考系统;SAU-10M自动飞行系统;SDU-10M线传飞控系统等。

PNK-10M可从信息系统取得探测系统、武器管制系统、或经由数据链取得的目标数据,将他们成为导航点(其导航点包括预设的、自己探测到与僚机探测到的目标、地面或空中指挥中心输入的导航点)。主控计算机会根据设计好的规则规划飞至各导航点的路径,交由SA U-10M自动飞行系统自动控制飞机前往选定的导航点。也就是说,飞机能自动前往战区(例如导航点为基地或加油机时)或自动接近选定的敌机(当导航点为敌机时),而空战时武器施放等也都是他的处理范围,必要时可进行全自动拦截作战。降落时,飞机会自己将高度降至约60m,再交由飞行员操作。SAU-10M也有让飞机自动恢复平飞、自动返回基地等功能。惯性定位系统使用雷射陀螺仪独立定位,透过短程无线电导航信息及卫星定位信息共同校正定位数据,另有无线电罗盘、无线电测高计之辅助数据。A-315相对定位系统在编队飞行时定出各机间之相对位置,避免相撞,在空中加油时,能保障加、受油机安全的靠近。

SDU-10M数字式四余度线传飞控系统与Su-27的SDU-10模拟式二维线控系统相比,多出控制偏航方向的能力,且用的是更灵敏、更精确的数字式系统,因此能够做出更灵敏的反应。这就保障了无限制飞行能力。

飞控系统平时将攻角限制在35度及将G值限定在正常模式内,当达到临界条件时,SPK R失速警告系统会以语音及影像发出警告,并且在操纵杆增加15kg的力作为限制,因此飞行员无须牵挂飞机失控。必要时,飞行员可关闭攻角限制以进行超控,在Su-27S上,这表示关掉飞控系统进入〝直接操纵模式〞,但在Su-35上,关闭攻角限制后飞控系统依然继

续工作,因而能进行超级眼镜蛇等失速后动作。

https://www.doczj.com/doc/c28478923.html,S-2-27通讯系统

TKS-2-27加密通讯系统包括数字计算机、两个R-800L VHF/UHF波段及一个R-864L HF 波段通讯设备、空对地及空对空数据链。VHF/UHF作用范围约400km,装设在两个垂尾顶端;HF频道范围约1500km,装设在右侧垂尾前缘。通讯系统与全机讯息系统也是相连的,能以数据链与僚机交换目标数据、分配任务、提供射控数据以进行无线电缄默作战,或由地面指挥中心分配任务甚至遥控。但不确定是否像其晚辈Su-30MKK那样能由地面遥测机上状况。Su-35之后的Su-30MKK及Su-27SM所用的TKS-2系统可连结16架飞机。

6.座舱界面

Su-35开始使用玻璃化座舱,也就是以大型单色CRT显示器[41]取代多数传统仪表。不过不同的Su-35就有不同的配置,正面仪表的显示屏就有左右各一个的,也有两个大的在右,一个小的在左的,应为比较之用。此外,侧面仪表板也有几个显示屏。Su-37的座舱则更为干净利落,内有4个大型彩色显示器,几乎看不到传统仪表。他们显示飞行及导航信息、战术情报等。而显示屏功能可互换。〝专家系统〞可以在作战时引导飞行员下一步动作,系统出错时也能指引飞行员除错,这些辅助讯息都是以屏幕显示或语音表示的。HOTAS双杆操纵设计,驾驶/武器杆位在座舱中央(Su-35)或右侧(SU-37),左侧置油门操纵杆及向量推力操纵按键,飞行员可单单操纵右侧操纵杆而让飞机自动控制向量推力,也可用左手手动控制之(通常他的向量推力是服从线传飞控系统控制的)。座椅后倾29度以提升飞行员抗G

能力。由于Su-35滞空时间更长,因此机上氧气携行量增加了,并设有食物及饮用水[42]。

四、武器

Su-35/37两翼各加一个外挂点,共有12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可有14个外挂点[43]。武器筹载量提升为8,000kg,正常空战筹载则为1,400kg。机翼外侧可挂短程的R-73飞弹或电战荚舱。

1.空对空武器

包括R-27系列、R-73系列、R-77、KS-172等及Gsh-30-1单管30mm机炮。其配备方式如下:(1)10枚R-77及两个翼端荚舱。(2)8枚R-27或R-77或其混合及4枚R-73,此为正常空战配置。(3)承2,使用多用途挂架时,R-73可增为6枚或维持4枚但增加两个荚舱。

(4)射程超过100km的R-27增程型或射程达400km专打预警机的KS-172这类大型飞弹挂于进气道下及机腹中线挂架。

2.对面攻击武器

理论上Su-35能发射所有俄制精灵武器如Kh-29、Kh-59、Kh-31系列导引飞弹与KAB-500、KAB-1500系列导引炸弹等。

性能诸元与讨论

表中取用的海平面爬升率(350m/s)为Su-35以正常起飞重起飞(燃油约6,300kg,起飞

重2,5670kg),抵达战区后进行空战时的海平面最大爬升率(同样条件下Su-27S为330m/s)。倘若以满油、正常空战武装(约半数AAM)起飞,抵达战区后的海平面爬升率则大于Su-27S的283m/s。

航程方面,视使用之发动机不同而有不同的航程,这里列举的是装备AL-37FU的Su-35的航程。当酬载方式一样时,使用AL-35F的Su-35之无外援航程甚至达4,200km,加油航程达6,800km!

Su-35正常情况下起飞滑跑距离1,200m。由于在相同酬载比例时Su-35升力、推重比均较Su-27S为优,而后者仅需约500m。因此很显然1,200m的数据应不是指正常起飞重的情况。由于Su-35的任务定位更偏重长程拦截,因此其设定的〝正常情况〞分析系指燃油较多、武器较多、长程武器较多的状况。倘若采用与Su-27S的正常起飞模式相同的酬载比例,起飞滑行距离则应小于Su-27S。

由于Su-35/37具有惊人的机动性能,因此过去相关报导往往将焦点放在他的机动性,渐渐的,在许多人眼中他已经成为一架空有运动能力而没有现代战机本质的〝杂耍机〞,此外,更多观点把他定位为〝中低速缠斗战机〞。因而对Su-35产生了很奇怪的评论。其实Su-35与其家族大老Su-27S一样,是重视高速的拦截战机,只不过因为高推重比以及优良的气动力设计使他具有小型战机的缠斗能力罢了。此外,气动力上的改良不过是九牛之一毛,主要是为了弥补航电提升对机动性的负面影响。

Su-35的整体评价

一、飞行性能

Su-27系列优异的飞行性能多年来以被许多理论分析及飞行表演证实为当代飞机第一把交椅,拥有前翼及更先进飞控的Su-35自是青出于蓝。唯欧美四代战机F-22、EF-2000、Rafale 问世后动摇其地位。依据Su-35与EF-2000、Rafale之气动外型可概略掌握其气动特性差距之趋势,经整理得如下结论[44][45]。

1.瞬间机动能力方面:

(1)在某个临界攻角(这个临界攻角大于Su-35的失速攻角而小于EF-2000、Rafale者)以下Su-35过载性能较优,此攻角以上则刚好相反。

(2)承上,就传统空战飞行方式而言,虽然Su-35的过载性能可能较好,但是指向性能可能逊于鸭式布局的EF-2000与Rafale。近距空战时,高指向性是最致命的飞行性能,因此在近战武器性能相当的前提下(例如Rafale+MICA对上Su-35+R-73或是大家都只用机炮),EF-2000与Rafale有胜过Su-35的可能。

2.持续机动性能方面:

(1)1G直线飞行时,Su-35在低次音速升阻比应较高,高次音速升阻比可能低于EF-2000、Rafale。

(2)高过载时,因诱导阻力权重大为提高,次音速阻力几乎取决于诱导阻力,因此Su-35机动时升阻比应较高。

(3)低超音速阶段(刚超过1.3马赫时),三角翼的超音速低阻优势尚不明显,且此时诱导、寄生阻力比重仍大,因此1G直飞与高过载时之气动效率比较仍可沿用前两项结论。音速提高则越来越有利于三角翼。

(4)考虑推力之影响后,Su-35的可调进气道效率较高,在1.5~1.8马赫以上开始进气道占推力之比重大为提高,这将弥补Su-35高超音速气动效率的劣势(相对于三角翼)。

(5)同样的,在了解Su-35与EF-2000等的升阻比差异后,仍须考虑推重比方能更精确判定能量机动性:采传统飞行方式时,Su-35指向性应逊于推重比(约1.2)同级之对手如Rafale,而持续机动能力与过载性能应优于Rafale。Su-35可由过失速机动改善前者。即考虑过失速机动后,Su-35的整体空战机动能力应优于Rafale。而与推重比较大之对手如EF-2000

(约1.4)相比Su-35指向性应较差,过载性能应该相当,而持续机动能力则难以判定。Su-35可由过失速机动改善前者。

因此Su-35之飞行性能与F-22以外之欧美新世代战机相比仍属上乘,理论上拥有上流的持续机动能力,并可藉过失速机动能力来弥补传统布局在指向性方面的先天劣势。唯推重比较低(空战推重比约1.2,F-22、EF-2000则在1.4以上)及缺乏超音速巡航性能需仰赖新引擎改良。整体而言应仅有F-22和EF-2000在其之上。

二、航电

Su-35拥有五代战机水平的通讯系统,如战管、战机间数据链功能等。其实俄系战机本来就很重视管制,也许是担心飞行员训练不如人或是基于历史上的练兵习惯,Su-27S甚至更早的Su-15竟可让管制人员透过数据链遥控!Su-35除了保持这点外,还多了与僚机间的数据链,因而能由某些Su-35引路,让其它无线电缄默的僚机进行偷袭,因此Su-35是相当重视团队的,而不是〝一对一很强,可是集体就不行〞的〝英雄主义〞式战机。除了上述〝攻击性的SA〞之外,面对威胁时,Su-35的雷达警告、红外线警告装置、电战系统的有效性(之所以说有效,是因为他的讯息来源多,且有低虚警率、什么飞弹都能发现的红外线警告器)及与通信系统、座舱接口的高度整合也使飞行员能掌握战场情况及反制威胁。

1.良好的状况意识(SA)与Su-27S相比:

(1)掌握信息的空间范围更广:Su-35的雷达与光电系统探测距离均高出Su-27S甚多,因此仅靠自身的探测系统便能掌握更广泛空域的信息。此外考虑僚机间宽带数据链的作用,每架Su-35能掌握的空域其实更广。

(2)信息更有效:Su-35的每一项探测系统均有较Su-27S更多操作模式,能对目标与威胁进行更精确的分类,均达西方三代半水平。例如较多模式的雷达使Su-35能同时进行远距探测与近距数据更新等,N-011波形种类达12种,与欧美三代半雷达相当;SPO-32雷达警告器能识别更多种辐射源(128种,Su-27S的只有6种)、更多种敌方操作模式、并且有更多识别模式,均达西方三代半等级。

(3)信息更容易掌握:拜综合信息系统与专家接口之赐,飞行员得到的信息是整理过的〝信息〞而不是杂乱的〝数据〞,因此能真正〝享受〞先进航电系统而不是苦于应付它们。

2.探测隐形飞机

目前不确定Su-35早期使用的N-011机械雷达是否具有探测F-22、SR-71等隐形飞机的能力,但52Sh却极可能在40km以上(中空、正常天候)发现以超音速巡航迎面而来的F-22,对SR-71的探测距离应该更长,这点就凌驾其它战机。

温度越高的物体的热辐射强度-红外波长曲线完全在低温物体之上,也就是说高温物体在任一波段的红外线强度都高于低温物体。F-22、SR-71巡航速度都高于F-15,这意味着表皮热辐射也都比F-15强,所以可估计52Sh对F-22、SR-71的迎击探测距离达40km以上(虽然F-22拥有表皮降温措施,但从其将表皮材料换为钛合金来看,其巡航时表皮温度仍不会低于F-15)。此外,由于SR-71可能没有在隐藏尾焰热讯号上下多少功夫(例如采传统喷嘴),且推力特大,因此52Sh对其的追击探测距离应可超过100km。至于F-22由于采用扁平喷嘴且在燃料上下工夫,所以这里无法预测52Sh对F-22的追击探测距离。

这种潜力的意义并不是说Su-35可以与F-22平起平坐。F-22约可在300km以上发现Su-35,因此相较之下Su-35发现F-22的能力可说是毫无用处,顶多增加一点逃命时间。这种潜力的意义在于:Su-35可以借着降低自己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来缩短F-22发现它的距离,搭配了适当的战术后,仍有机会在数十公里处对F-22发动攻击。除了Su-35与EF-2000、Rafale 等有探热仪的机种外,绝大多数战机不管RCS如何降低,终究只能在视距内取得攻击F-22的机会。

3.生命力更顽强

在Su-27S的讨论文已提过Su-27S的航电系统有多顽强,即使在足以瘫痪其雷达的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其射控能力也未必被破坏。Su-35比Su-27S更为顽强,他更不容易被干扰,而且即使雷达失效,也仍具备相当程度的超视距战力:

(1)Su-35的N-011雷达更不容易被干扰:例如N-011能产生更多种波形,使得能干扰N-001的电战手段未必能干扰N-011。

(2)除非敌方连Su-35的通讯系统都能瘫痪,否则即使雷达失效,仍可藉僚机的数据链得到射控数据,对飞弹作数据链导引(Su-27S虽也有战机间数据链,但其信息仅能用于增强状况意识而无法用于射控)。

(3)光电系统作用距离更长:52Sh追热仪对采最大军推的F-15迎面探测距离便达40km,已超过视距。只要雷达的测距功能仍在,就能发动视距外攻击。即使雷达完全失效,其雷射测距仪操作距离达15km,亦较Su-27S强得多。

一言以蔽之,若说Su-27S是能确保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视距内战力,则Su-35就是在同样条件下确保中近程战力。

三、不足

如同俄系武器的〝传统〞,就设计特色分析,Su-35应该是很好的〝武器〞,但不尽然是优秀的科技产品。例如其RLSU-27雷达重达550kg,性能却不比欧美轻战机雷达优秀多少。因此分析Su-35与Su-27一样仍是以增重为代价换取所需的航电性能,再仰赖引擎与气动力技术补偿增重造成之害处。只不过Su-27的超重航电只换到〝堪用〞的航电性能,而Su-35则换到可与对手在各方面较劲的性能。

精确对面打击方面,与美制LANTIRN同级的光电导引荚舱Sapson-E到2003年都还没整合完成,到Su-30MKK-2或Su-35BM才列入标准配备,足见Su-35在精打武器系统上仍不完备,90年代时是透过与法国合作来补偿的。另外,根据俄空军研究院对3架Su-35的测试结果,发现Su-35的飞行员在精确打击任务时仍显吃力。后来的多用途型如Su-30MK、Su-35UB等皆采双座设计,事实上即便是美国在当时都难以用电子科技取代多用途战机的另一名飞行员。可见Su-35在多用途方面并没有改得很成功。

以21世纪初期眼光观之,Su-35严重缺乏隐形性能是一大缺陷。21世纪初期战机的RCS 大致在0.1平方米以下,Su-35则约15平方米,匿踪性能上的极大差距将大幅抵销Su-35之优异性。这是Su-35要迈入21世纪最需要的改良项目。

四、结语

Su-27S是苏联在大方向上追赶欧美航天技术的作品,在机械性能(机体结构、外型、引擎等)方面几乎已全面赶上甚至超越欧美,但在航电方面除了某些功能如探测距离、拦截距离、抗干扰等赶上外,局部性能难与美国同期飞机(F-15A)比拟,此外,当Su-27S开始服役时,美国已开始装备F-15C等更新锐战机,因此尽管计算机计算出Su-27S整体超越F-15A,但倘若发生战争,苏联空军似乎仍没什么技术优势。

Su-35的航电系统则在各个层面均赶上美三代半水平,甚至率先引入信息整合系统与专家接口等美四代水平,或许说它介于美规三代半与四代水平会更贴切些。按照苏联时期的计划,Su-35大约在1995年前后投产,当时已服役的飞机均非其对手,这意味着欧美必然会因此加快新战机或改型战机的服役进度,而原本也预计同期投产的欧洲四代机就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亦无法完全压制之。因此或许可以说,倘若苏联没有解体,那么约自1995年开始苏联空军便拥有技术上的优势或是说至少与欧美齐头直至F-22服役为止,这种现象在Su-27S 服役时尚不存在。

然而记载于史册的事实表明上述情境并未发生。事实上仅有3架Su-35于1996年拨交战术研究中心,无法构成战斗力。而威胁的减少也就导致欧美新型战机装备进度一延再延甚至不时面临断头风险。欧洲四代机装备时程因而较原计划顺延5~10年,其上设备当然有充分

的时间优化、甚至增添新功能等等。由于欧洲四代机机械性能本来就与Su-35互有千秋,航电性能一开始也不分轩轾,因此在航电系统优化后,整体而言性能当然应优于多年不改的Su-35。

因此,已服役的Su-35整体而言已不如目前的欧洲四代机应该为真,但那主要是那段〝一停一进〞的年代所致,而非所谓〝设计概念老旧〞之故。除了美制F-22与F-35外,目前所有战机的设计概念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而Su-35又是其中设计得最好的之一,它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配备了已用于Su-30MK、Su-27SM、Su-33UB的航电系统以及新的引擎后,Su-35将再次超越Rafale而追上甚至超越EF-2000。这种改型飞机已经开始建造,那就是预计2006年问世的Su-35BM。

参考数据

[1]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 Fleet, 2000), p.165.

[2]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21.

[3]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165.

[4] Sergei Drobyshev, "Sukhoi Su-35" , http://www.sci.fi/~fta/Su-35.htm(注:作者为Knaapo 营销部经理)

[5]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170~174.

[6] AirFleet, 1. 2004.

[7]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189.

[8] AirFleet, 5. 2003, p.4.

[9] AirFleet, 1. 2004, p24~29.

[10]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p.98.

[11]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p.98.

[12] T.Novgorodskaya, "Interview with Mikhail Simonov", Science&Life (4.2002) , translated by Venik, http://vayu-sena. tripod. com/interview-simonov1.html

[13]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95~96.

[14]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41~47.

[15] Yefim Gordon and Bill Gunston, "Soviet X-Planes", p180.

[16]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p.56.

[17] 〝玄天九变--苏-30大传〞,军事力量杂志第三期,参考网址:http://mdc.idv.tw/phpbb2/viewtopic.php?t=3831&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0&sid =1188bf396aa708bb3d42741ddfb2a767

[18] "Irkut/HAL Su-30MKI"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28478923.html,/info-su30mki.html

[19]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p.94~95.

[20] 以https://www.doczj.com/doc/c28478923.html,查询以下文字 "Many wrongly believe that the Su-27+ cannot perform all maneovres in combat load. To counter such talk designer Mikhail Simonov, at the 1994 Farnborough airshow, sanctioned a Su-30MK to perform the airshow routine with ordnance on all 12 pylons - a total of 7000 kg!! It did a complete fighter-like routine with this asymmetric load - including a tail slide!!."

[21]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p.93.

[22]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169.

[23]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p.96.

[24] 同[23]。

[25] "Irkut/HAL Su-30MKI"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28478923.html,/info-su30mki.html

[26] 国际航空。

[27] Andrei Formin, "Victor Mikhailovic Chepkin" (Russia, AirFleet, 1998),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28478923.html,/interview-chepkin1.html

[28]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166~167.

[29] Sergei Drobyshev, " Sukhoi Su-35", http://www.sci.fi/~fta/Su-35.htm

[30] Dr Carlo Kopp, Peter A Goon

[31]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166~167.

[32] "Irkut/HAL Su-30MKI"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28478923.html,/info-su30mki.html

[33] 杨政卫,"俄式战机射控电战志",空军学术月刊,2005.11.1, p.102~115.

[34]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35] 杨政卫,"俄式战机射控电战志",空军学术月刊,2005.11.1,p.102~115

[36] "Irkut/HAL Su-30MKI",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28478923.html,/info-su30mki.html

[37] http://www.overscan. co. uk/Avionics.html#sirena3rn

[38] 同[37]。

[39] Andrei Formin, "Flanker Story" (Russia,AirFleet, 2000), p.166~167

[40] Sergei Drobyshev, " Sukhoi Su-35", http://www.sci.fi/~fta/Su-35.htm

[41] 同[40]。

[42] 同[40]。

[43] 萧云,"Su-27侧卫家族战斗机"(全球防卫杂志,1997), p93.

[44] 杨可夫斯基,"从气动力性能看欧陆下一代前翼战机",尖端科技(2005.1), p74~83.

[45] John J. Bertin, "Aerodynamics for Engineers".

杨政卫先生,笔名杨可夫斯基为尖端科技专栏作家

注1Salyut厂于1990年代末期开始准备量产AL-31F-4,最大推力14,000kg级。由推力级与量产时间分析,此应为AL-35F或AL-35FM之量产型。

注2仅有Su-35及Su-34的某些原型机于上方装有明显的MAK球形传感器,Su-35的711号机、Su-34量产型、Su-30MK等均无此明显设备,但Su-30MK、Su-34上据称仍有感热式飞弹来袭警告器。分析改为分散布置,如光电球前方的小型三角柱状物。俄式飞弹来袭警告器不若欧美系统般容易识别,欧美感热装置外都有特殊涂层,故可根据其特殊色泽加以辨识,然Su-35、Su-34上的MAK感热球却漆上飞机迷彩,若非事先知情,实难以判断其为光电感测装置。

台《空军学术双月刊》----SU-35BM战机暨俄罗斯第五代战机技术初探(下)

摘要

一、俄罗斯第五代战机计划PAK-FA已于2001年5月18日正式启动,随其计划的演进,俄国对战机升级换代已有明确规划,即在五代战机T-50(PAK-FA)问世之前,将由4+代与4++代填补4至5代机之空缺。其中4+代战机技术主要源自原订于1990年代初期服役之Su-35,4++代则引入90年代末期技术乃至第五代战机技术。

二、T-10BM/Su-35BM为2003年开始改良的4++代战机,除引入近年Su-27系列战机之最新技术外,并加入为第五代战机及Su-34/32开发之技术。除射控、机动力、隐形等直接影响战斗力的改良外,在人机接口、专家化、人因工程、维护性、寿命等层面亦有着墨以趋近第五代战机。

三、以俄国已用于4+代Su-27系列及五代实验机Su-47、1.44之技术及媒体释出之Su-35BM 改良项目看,俄国目前已有能力让Su-35BM具备全面对抗其假想对手EF-2000、F-16E/F等欧洲四代及美国3+代战机之性能。若加上近年推出的更先进技术,甚至可能达到压倒其对手并更接近21世纪空中王者F-22的程度,唯其最终进化到何种程度还取决于销售考虑及PAK-FA之实际进度。

四、Su-35BM搭配KS-172后相当于〝收录〞了MiG-31M之拦截与管制性能,对绝大多数已存在之传统战机将具有压倒性的不对称优势,将对使用国周遭之空权均衡造成强烈冲击。此种特性在其〝商业机型〞中属首见。其对区域安全及国际政治的影响力值得观察。

五、尽管近年中共对俄军购热度趋缓且自身国防工业捷报频传,然以其技术实力论,仅引擎技术就可能限制其自研四代战机的进度,故数年后引进俄制4++代或5代战机成品填补战力空白或购入技术用于国产品亦可能为难免之趋势。

六、按计划,Su-35BM之机载系统将同等于属于5-代的PAK-FA最初型,因此透过对Su-35BM 的研究大致可了解2010前后数年的俄国航空科技样貌,此即大约为中共届时取得之技术等级。

关键词:Su-35,AL-41F,电浆隐形,过失速机动,第五代战机

一、空战性能─飞行性能与武器部分

Su-35BM气动外型基本不变,推力更大且重量轻(在家族中仅重于Su-27S、Su-27P等俄军自用空优型),故在加速能力、过载性能上一般而言当为家族中最佳者。虽然没有前翼在高速时的降稳增敏以及低速时的增升增敏功能,但向量推力的使用可弥补不足(但不是完全取代,TVC能提供甚至高于前翼提供的指向性与高攻角控制性,但传统布局在高攻角之气动效率先天不如加前翼者之事实仍未改变)。

若正常起飞重以公布的25,300kg计算,Su-35BM的起飞推重比为 1.15~1.26(视使用的AL-41F1是何种次型而定),低空低速空战推重比1.24~1.37(假设消耗约1/3燃油后进行空战),对于俄军自用之Su-35BM,单具引擎最大推力可能在15~16吨,上述推重比将分别增至至多1.26及1.37。此种推进能力大概仅逊于F-22与配备EJ-230引擎的后期型EF-2000。尽管如此,Su-35BM之表面积负荷仍小于EF-2000、Rafale等鸭式布局飞机,表示高次音速平飞时单位阻力很可能大于后二者[125];又其〝推重比/表面积负荷〞仍较EF-2000及Rafale小,暗示其推力仍可能不足以补偿增加的阻力。故Su-35BM与EF-2000、Rafale在各速度条件之飞行性能差异仍可套用Su-35的结果来近似:即高次音速平飞加速性能较差[126];而机动状态时,Su-35指向性可能不如EF-2000、Rafale等鸭式布局之状况在Su-35BM 可由TVC补偿,甚至可能仗过失速机动能力而反过来超越后二者[127],因此Su-35因气

动布局特性之故产生相对于EF-2000、Rafale之先天劣势到了Su-35BM估计将只剩下在某些超音速状态以及高次音速平飞之场合。

TVC可在较不受酬载、速度等条件之限制下将飞机之指向性能极限压榨出来[128],这通常隐含着掉进过失速区域之可能性。如果不愿意进入过失速,压榨出的指向性将多少受限,但仍高于普通飞机;如果愿意进入过失速,则必要时TVC可以轻易的让飞机以最短的时间进入过失速领域,而具备无与伦比的指向性。过失速机动能力的存在担保飞机的失速前指向性可被无限制的压榨出来,也是极危险状况(双方短程飞弹性能相当彼此距离又在飞弹最大射程附近,或自身酬载过重或速度太低而无法以传统飞行方式保命等情况)下最后的保命符。过失速机动能否真的实用化以为失速前极限指向性〝背书〞,或是在必要时牺牲速度解决眼前敌人(而不是以高速脱离战场待下回合再战),将取决于过失速飞机能否〝任何时候?快速?任意指向〞。若可,则解决眼前敌人后较能继续对抗后续威胁,具实用性;反之,解决眼前敌人后有深陷险境之虑,实用性较低。

Su-30MKI的特技表演便展现了以TVC对抗当前运动趋势并朝反方向运动的能力:其曾在拉攻角期间将TVC向下打(产生低头力矩)而将攻角变率瞬间降到0;或在进行高攻角滚转(攻角约90度,此时的滚转机乎等于偏航)时以TVC停住滚转(或说偏航)并朝反方向滚(或说偏航)。此外,Su-30MKI与Su-37、MiG-29M OVT都曾表演过的〝连续双法轮〞的第二个法轮则表示其〝即使无初始速度也能进行零半径360度筋斗〞之能力。以上都展现了TVC任何时候都能任意指向的能力(因为它连对抗运动趋势并朝反方向机动的能力都有了)较晚问世的MiG-29M OVT则展现更为强势的过失速机动:其进行眼镜蛇机动时,攻角拉到近180度,并用TVC强行低头使飞机恢复水平(而不像Su-27要等待气动力将其〝压回〞或像Su-35的〝超级眼镜蛇〞那样先以偏航指向地面再加速),使得极大攻角只发生于一瞬间,可见其失速后指向能力已经接近〝任何时候?快速?任意指向〞之条件。再者,由TVC运作机制看,用MiG-29M OVT的机动能力较Su-30MKI更能近似Su-35BM的过失速性能。而且由于Su-35BM之空战推重比更高,故失速后指向能力极可能更胜于MiG-29M OVT,且其空战推重比超过1.2,满足过失速机动研究先驱贺伯斯特提出的标准[129],推测Su-35BM会是具备较无惧后续威胁的实用过失速机动的战机。

〝Su-35BM很可能是具备实用型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战机〞这项结论相当重要,因为其过失速机动的〝实用性〞使其具备攻击性。所谓具备攻击性并不是说Su-35BM一遭遇对手就要立刻减速进入过失速,而是飞行员可以尽情压榨其失速前性能,倘若真的进入过失速状态,他也可以较从容的应付后续威胁(因其指向快,加速逃逸也快)[130]。俄系飞弹在中近程有R-73与R-77二强,若其电子系统可靠性足够,则Su-35BM之类俄系实用型过失速战机在中近程空战上的设想是最周到的。随着隐形技术的进展,吾人难以确保低可视度战机之互视互射距离永远在超视距范畴,加强中近程乃至视距内战力某些情况看好像是倒退走,但却可能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Su-35BM将是俄4代与西方三代战机改良型中第一种正式具备超音速巡航性能者。虽然其外型几乎没有更动,但须注意到其继承Su-27系列优异的超音速气动设计(例如其进气道设计)与更高比例之钛合金(仅Su-27之钛合金使用比率便超过40%,相当于F-22),因此本身就具备成为高效率超音速巡航战机之条件,加上其具有向量推力控制(TVC)能力,能增强超音速灵巧性。整体观之其超音速性能不见得逊于拥有最低气动稳定度但尚无向量推力的EF-2000。

二、空战性能─航电部分

由Su-35BM的Irbis-E雷达性能及所配备之武器观之。其在KS-172射程(300km或400km)以下便开始可对MiG-21大小的传统战机目标或更大目标发动攻击,虽然这仅成立于高空迎面飞行状态,但这表示KS-172超长程飞弹对Su-35BM而言已不只是用于打击预警机,而

是将位于300km外之一切传统战机(未经过低可视度处理者)皆视为打击对象,这等拦截能力已超越MiG-31M。其对RCS=0.01平方米目标之探距达90km,相当于MiG-29M早期型及FC-1等具备最基本超视距空战能力之战机对传统战机之探距,属传统超视距空战范畴,而0.01平方米甚至低于欧洲四代与美制三代半战机已达到之RCS值(约0.1平方米级)。Irbis-E雷达搭配水平方向机械扫描后视野扩增到+-120度,后视雷达视野+-70度,故其雷达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管理360度范围。这表示一旦武器发射后,只要目标仍在左右各120度范围内,飞机便能维持对飞弹的最大导控性能(因为此时是用主雷达),即导控KS-172打击最远达300~400km外之传统飞机,或90km外之低可视战机;对于位在中近程(数10公里处)之目标,甚至可令其落在后方左右70度范围内由后视雷达维持对其之射控。如此Su-35BM于发射武器后便能进行更灵活的战术机动,在维持对武器的导控的同时,降低敌机对其探测能力(减少相对速度而减弱督卜勒效应)及缩短敌武器对其之射程(因相对速度减少)。若有相关之飞控软件,甚至能在维持对武器之导控的同时,尽量以较低RCS的方向面对敌机以进一步减弱敌机之探测能力,一如瑞典JAS-39所办到的一般。Su-35BM的对手机种都不具后视雷达(EF-2000有环场雷达,不过其属自卫用短距探测系统),且其中采相列雷达者未具机械扫描装置故视野多在+-60度或+-70度以下,采机械扫描天线者视野则在+-90度以下。因此就数据看,环场射控领域Su-35BM将为当代最佳者。

需注意的是,以上所论系指超视距作战场合,在此情况下,目标方位已知,只需将雷达天线指向适当的地方,令其以电子扫描继续对目标进行射控即可,此过程不具实时性,机械装置完全足以支持。然而,在中近距空战场合(例如缠斗或机群混战),目标可视为随机性的(在任何方向都可能),可能有机会躲到盲区而雷达却因机械扫描之速度限制而无法实时掌握全部空情;又例如当Su-35BM将机械天线右转60度而持续监视右方120度区域,则左方110度便成为盲区,Su-35BM将无法靠自己察觉此区域的威胁。因此对超视距空战环境而言,Su-35BM具备水平方向360度的自主雷达视野,但对中近距空战而言,仍需侧视雷达方能够成实时的环场自主雷达视野。当然,Su-35BM可透过数据链接收僚机对其盲区的探测信息,或由雷达预警接收器及感热式飞弹来袭警告器察觉位于盲区之敌机发动之攻击,但这些方法皆有局限:透过数据链掌握战情需有僚机协助,非自主;雷达预警接收器无法察觉被动导引飞弹或未开启寻标头的主动雷达导弹;感热式飞弹来袭警告器没有上述两项缺点但相对易受天候影响性能,且仅能被动察觉威胁而做为战机最后保命符,无法早期发现威胁(指远方目标,若距离够近其理论上亦能发现飞机)而让战机先行反制。由于Su-35BM的对手机种均持续进行匿踪性能的提升,且其在战场上仍可能遭遇F-22或F-35等隐形战机,这些匿踪性能更佳的战机对Su-35BM而言便属于上述突发性目标,因此应付这类突发性目标对Su-35BM相当重要(甚至,笔者分析这将是21世纪初期空战的主流[131]),故尽管Su-35BM 的自主探测视野已属目前最佳,但若无侧视雷达则在日后仍有其不足。

尽管未臻完美,Su-35BM、Su-32这等俄系4++代战机单靠航电与飞弹进行缠斗(而不仰赖空战机动)之性能理论上仍属目前最佳:其雷达视野盲区仅有100度,对手机种则有180度或220度之盲区;红外线视野达360度,其中飞弹来袭警告器在近距离理论上可发现飞机(但不知多近,另外这一项其对手大多具备);近距武器则有R-73E及R-77,不论迎击或追击时之探距及射程均超越视距故可确保视距内之有效使用,两者在射程及离轴攻击方面都属当代上乘(R-77虽属中程弹,然其网状尾翼提供其极佳之高攻角性能及离轴操控能力,故就飞行性能论亦可视为缠斗飞弹之一种[132])。故若仅考虑探测系统之探距、视野及近距飞弹性能,Su-35BM不进行机动之缠斗性能亦优于对手。

因此具体的说,Su-35BM相当于完全结合Su-27家族的空战能力及MiG-31M的拦截及管制能力,并进一步精进而成(之前的Su-35及Su-30MK家族仅作到一部分,其雷达探距及武器拦截距离仍无法达到MiG-31M之标准)。对绝大多数已存在的战机而言,搭配KS-172的

现代制造技术复习提纲及大概内容修订稿

现代制造技术复习提纲 及大概内容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1章绪论 1.制造及制造技术的概念。P1 制造是制造企业中所涉及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 制造技术是与制造业和制造系统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的总和。 2.现代制造技术5大技术群。P4 ①系统总体技术群②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群 ③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群 ④管理技术群 ⑤支撑技术群 3.现代制造技术的分类:5大类型。P5 ①现代设计技术 ②现代加工技术 ③自动化技术 ④制造管理技术 ⑤先进制造技术 4.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P6 特点: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制造过程呈多学科,多技术交叉及系统优化集成的发展态势,先进的加工工艺与技术,单一目标转变成多元目标,强调优化系统TQCSE等要素,以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向着以信息流,物质流及能源流为要素的现代制造观转变,提高先进的管理技术 ①趋势:现代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

②现代加工技术不断发展 ③柔性化程度不断提高 ④集成化成为现代制造系统的重要特征 ⑤现代制造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⑥绿色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⑦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前景广阔 第2章现代设计技术 1.现代设计技术的概念。P10 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市场竞争要素如质量,成本,服务,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设计开发人员科学,规范以及创造性的工作,产生载有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技术文件,制定用于产品制造的设计方案。 2.现代设计技术的方法。P11 ①优化设计方法 ②有限分析方法 ③计算机辅助设计 ④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 ⑤网络化异地设计 ⑥反求工程 ⑦绿色设计 3.CAD的含义与功能。P12-13

(完整版)先进制造技术(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概述第一章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性、广泛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动态性。、1先进制造技术分为三个技术群: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技术环境。、23、主体技术: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1)产品、工艺设计 (2)快速成形技术(3)并行工程 制造工艺技术群:(1)材料生产工艺(2)加工工艺(3)连接与装配 (4)测试和检测(5)环保技术(6)维修技术(7)其他 支撑技术:(1)信息技术(2)标准和框架(3)机床和工具技术 (4)传感器和控制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的四大领域: (1)现代设计技术 (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3)制造自动化技术 (4)系统管理技术 4、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况P10 美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况:美国政府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了一系列制造业的振兴计划,其中包括“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美国的发展目标: 1、为美国人创造更过高技术、高工资的就业机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2、不断提高能源效益,减少污染,创造更加清洁的环境。 3、使美国的私人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保持美国的竞争地位。 4、使教育系统对每位学生进行更有挑战性的教育。 5、鼓励科技界把确保国家安全以及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作为核心目标 三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1、成为下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 2、为产品、工艺过程和整个企业的设计提供集成的工具 3、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章柔性制造系统(FMS)技术 1、柔性制造系统(FMS)的特点: (1)主要特点:柔性和自动化 (2)设备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 (3)减少直接劳动工人数 (4)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5)减少在制品库存量 (6)投资高、风险大,开发周期长,管理水平要求高 2、FMS与传统的单一品种自动生产线(即刚性自动生产线,其物流设备和加工工艺是相对 固定的,只能加工一个零件,或加工几个相互类似的零件) 缺点:改变加工产品的品种,刚性自动线做较大改动,投资和时间方面耗资大,难以男足市场要求。(不适应变化,维修成本高) 优点:刚性自动线设备利用率高,生产率高. 3、FMS的组成: (1)加工系统:加工系统的功能是以任意顺序自动加工各种元件,并能自动地更换工件和刀具。 (2)运输系统:包含传送带、有轨小车、无轨小车、搬运机器人、上下料托盘、交换工作台等机构,能对刀具、工件和原材料等物料进行自动装卸和运输。 (3)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FMS 的运行控制、刀具管理。质量控制,以及FMS 的数据管理和网络通信。 4、自动导向小车AGV的类型(工作原理、适用范围): (1)线导小车:线导小车是利用电磁感应制导原理进行导向的,小车除有驱动系统以外,在前部还装有一对扫描线圈。当埋入地沟内的导线通以低频率变电流时,在导线周围便形成一个环形磁场。当导线从小车前部两个扫描 线圈中间通过时,两个扫描线圈中的感应电势相等。当小车偏离轨道时,扫描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差,其中势差经过放大后给转向制导电机,使AGV 朝向减少误差的方向偏转,直至电动势差消除为止,从而保证小车始终沿着导线方向进行。 (2)光导小车:光导小车是采用光电制导原理进行导向的。沿小车预定路径在地面上粘贴易反光的反光带,还安装有发光器和受光器。发出的光经反光带反射后由受光器接收,并将该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控制小车的舵轮。 (3)遥控制导小车:这种小车没有传送信息的电缆,而是使用无线电或激光发送和接收设备来传送控制命令和信息。小车的顶部装有一个可沿360°按一定频率发射激光的装置,同时在小车运行范围的四周一些固定位置上放置反射镜片。当小车运行时,不断接受到从已知位置反射来的激光束,经过运算后确定小车的位置,从而实现导航引导。 第三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 1、CIMS系统包括人、经营、技术三要素。 2、CIMS技术的发展从系统集成优化发展的角度来划分为三个阶段:信息集成、过程集成、 企业集成。 3、CIMS的主要功能分系统及各部分作用: (1)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CIMS 的神经中枢,指挥与控制着其他各部分有条不紊地工作。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第一代: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 第三代:可变后掠翼,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 第四代: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四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4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4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4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第五代: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22“猛禽”、F35“闪电” ,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第五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史称战斗机的“隐身革命”。 4S: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 Sonic Cruise;Stealth;Superior Avioni 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俄罗斯铁路的历史

一、俄罗斯铁路的发展概况 1、俄罗斯铁路的世界和国内地位 俄罗斯拥有在世界上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庞大铁路运输网络,铁路网横跨11个时区。截至2010年,俄罗斯的铁路总里程达到128000公里,运营里程超过86000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3033公里,居世界首位。铁路是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承担了俄罗斯国内约43%的货运量和约40%的客运量。在世界范围内,俄罗斯铁路承担了全球约35%的货运量和约18%的客运量,货运量及客运量均居世界第三位,铁路运输密度仅次于中国 。(最新的数据资料,图片) 1俄罗斯铁路的现行体制 1.1俄罗斯铁路公司的成立 2003年9月18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第585号《关于成立开放式股份公司“俄罗斯铁路”》的政府命令,由国家全资拥有的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并任命前交通部部长法捷耶夫为俄铁公司首任总裁,铁路基础设施及相关国营企业的资产同时转让到该公司,各铁路局亦成为了该股份公司的分公司,其法定注册资本达500多亿美元,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公司之一。2004年3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并颁布俄罗斯联邦第314号总统令《关于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系统和结构》,决定对俄罗斯联邦政府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其中撤销了原联邦交通部、联邦邮电和信息部、联邦运输部,组建成立俄罗斯联邦交通运输与通讯部。2004年5月20日,又颁布俄罗斯联邦第649号总统令《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结构问题》,将联邦交通运输与通讯部拆分为联邦交通运输部和联邦信息技术与通讯部,联邦交通运输部下设联邦铁路运输署,承担铁路运输领域的政府监督及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相关文献资料) 1.2俄罗斯铁路运营商类型 第一种是由国家控股的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以及其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铁路公司。第二种是由私人资本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合资,并拥有自己的铁路基础设施和机车车辆的独立或半独立铁路运营商。第三种是仅拥有自己的机车车辆,使用俄铁或其他铁路公司线路营运的民营铁路运营商。(具体文字和图片资料) 二、俄罗斯铁路的历史 1、俄罗斯铁路的诞生 1.11834年在下塔吉尔建成第一台铁路蒸汽机车。(模型及相关资料) 这条小型铁路建筑者和俄国第一台铁路机车的创造者是农奴工匠契列潘诺夫父子。(相关图片) 1.21837年,俄国建成了第一条公用铁路——皇村铁路,连接了当时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 和位于其市郊的皇家行宫所在地皇村。(建成通车时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俄罗斯帝国时期铁路的发展 2.1 1842年-1851年,建成了当时欧洲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彼得堡——莫斯科,为了便 于施工计算,在交通部长梅列尼科夫的坚持下,轨距被确定为5俄尺(1524毫米)并采用右侧行车,成为俄国铁路的统一标准。(相关资料和图片)

现代制造技术讲解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讨论专题报告 专题名称: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 专业年级: 班级: 专题成员: 指导老师: 文天学院机械工程系 2015年11月

目录前言 一、电解加工 1.1、电解加工的加工原理 1.2、电解加工的特点 1.3、电解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1.4、电解加工的应用 1.5、电解加工的现状和展望 二、电解磨削 2.1、电解磨削的加工原理 2.2、电解磨削特点 2.3、电解磨削加工工艺 2.4、电解磨削的应用 2.5电解磨削的前景

前言 随着高精度复杂零件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加工方法越来越难满足工程上的需要。从而特种加工方法产生了。 电解加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难加工的材料可以以柔克刚,对形状复杂的零件可以一次成型,并以表面质量好、生产率高、无工具损耗、无切削应力等优点。我国最早研究并成功应用电解加工技术是原兵器工业部西安昆仑机械厂的深孔和膛线加工。 随着21世纪信息、生物、微纳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制造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微细加工将成为制造相应装备的重要手段,电解加工进行材料去除是以离子溶解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去除方式使得电解加工具有微细加工的可能。目前国内外制造业均十分关注微细电化学加工的发展,将电解加工高速去除金属的理念用到传统电化学过程中,是促进该项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微细电化学加工就不仅仅指静态条件下的掩膜电化学刻蚀了。 电解加工既具有高速加工大而复杂零件的能力,电化学离子级的蚀除机理又使之具有微细加工的潜质,向精密、微细加工进军也是电解加工的发展方向。电解加工高速去除金属的实践对电化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任重而道远。 电解磨削是电解作用与机械磨削相结合的一种特种加工,又称电化学磨削,英文简称ECG。电解磨削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研究发明的。原理是工件作为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导电磨轮作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电解磨削适合于磨削各种高强度﹑高硬度﹑热敏性﹑脆性等难磨削的金属材料,如硬质合金﹑高速钢﹑钛合金﹑不锈钢﹑镍基合金和磁钢等。用电解磨削可磨削各种硬质合金刀具﹑塞规﹑轧辊﹑耐磨衬套﹑模具平面和不锈钢注射针头等。电解磨削的效率一般高于机械磨削,磨轮损耗较低,加工表面不产生磨削烧伤﹑裂纹﹑残余应力﹑加工变质层和毛刺等,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 0.63~0.16微米,最高可达R 0.04~0.02微米。采用适应控制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电解磨削的加工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同时,为了提高加工精度,采用兼有纯机械磨削能力的导电磨轮,粗加工时靠电解磨削的高效率完成大部分加工量,然后切断电解电源,靠纯机械磨削磨掉精加工余量,这样能显着提高加工精度。电解磨削方式已从平面磨削扩大到内圆磨削﹑外圆磨削和成形磨削。电解加工的原理也可与珩磨和超精加工结合起来,成为电解珩磨和电解超精加工。

先进制造技术名词解释及简答带答案

名词解释: 广义制造: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装配、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管理、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后的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一序列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 狭义制造:是指生产车间内与物流有关的加工和装配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A MT):是指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测试、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制造系统:是指由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自由度的自动控制操作机,是涉及机械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设备; 柔性制造技术: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F MS):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系统组成的,通过改变软件程序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绿色产品(G P):绿色产品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少危害,且对生产者及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性的产品。 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和磨具,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自动化制造设备,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并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制造业:是指将制造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产品的行业。 计算机集成制造(C IM):借助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使企业内的各类功能得到整体优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 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工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是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系统。 广义制造自动化: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等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各个环节综合集成自动化。 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超精密切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加工主要指金刚石刀具超精密车削,主要用于加工铜、铝等非铁金属及其合金,以及光学玻璃、大理石和碳素纤维等非金属材料。 简答题: 1. 简述柔性、FMS 的定义?柔性制造系统( FMS )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功能?简述柔性制造系统( F MS)的工作过程?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FM S:柔性制造系统是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并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品种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__ _ _ __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究竟什么样 俄罗斯五代机T-50想象图。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发展未来先进战机的市场竞争环境,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西方国家通常称的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备受关注。近期,有消息称印度国防部的代表已在去年年底亲眼看到了俄五代原型机、俄五代机即将试飞并于2015年装备部队。这些信息的透露,使得充满神秘色彩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战斗机的划代一般是以飞行性能、机载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为基

准,目前,战斗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现役中只有美空军的F-22(2005年装备)属于典型四代战机。一般来说,四代机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良好的隐身性;二是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三是具有高机动性和敏捷性;四是具有高度综合智能化的航电系统;五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就提出开发下一代战机的计划,以替代米格-29与苏-27等三代战机。随即,苏-47与米格-1.44两个型号先后被提出。2002年4月26日,俄政府正式宣布,全面启动本国五代机的研制工作,由苏霍伊设计局总负责,米格设计局和雅克设计局参与研制。在结合了苏-47与米格-1.44的技术优势后,苏霍伊提出了五代机T-50(俄空军命名为PAK.FA)的研制计划。据传2008年夏,T-50的设计获得通过,图样随后被送至阿穆尔共青城飞机生产协会,并在那里生产了3架用于测试的五代机。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理念 在信息化战争和世界军火贸易中,战斗机的对决和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和美国的战斗机称霸全球,各领风骚。尽管苏联推出的新一代战斗机往往迟于美国,而且从战机单项技术和机载设备来说,有些不如美国先进,但总体上讲,苏联研制的战机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研制理念先进,注重在关

现代制造技术试题含答案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A卷 一、填空题20 1.现代制造技术,其内涵就是“_________+_________+管理科学”而形成的制造技术。 2.CIMS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是柔性制造系统。 3.切削液主要有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作用、排屑作用。 4.数控机床按伺服系统的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控机床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反馈装置、控制介质五部 分组成。 6.机械手按驱动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气动式和机械式机械手。 7.三维几何建模的方式有线框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 8.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 9.广义的产品质量概念,除了包括狭义的产品本身质量概念外,还涵盖了__________,服 务质量,工作质量。 10.MRP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__________。 二:概念解释15 柔性(2`): 高速加工(3`): 加工中心(3`): 三坐标测量仪(3`): 并行设计(4`): 三.简答题30 1.列举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主要五种方法。5 2.简述FMS的组成及其功能。6 3.激光加工的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激光有哪些作用?5 4.机床夹具按其使用范围主要可分为哪几种?5 5.APT语言的源程序有哪几种类型的语句组成?4 6.请简单阐述一下PDM的含义。5 四.分析理解35 1、超声波加工18 (1)将下超声加工原理图中的各部分(1~7)写出答案。14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进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进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进展状况和进展趋势。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1.1 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运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升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持续地吸取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治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治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成效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预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专门强调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治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治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持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猛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猛烈的市场竞争而显现的。因

下一代战斗机技术展望[37P]

下一代战斗机技术展望[37P] 下一代战斗机技术展望[37P]没有垂尾的战斗机战斗机的垂尾不但要保证巡航和起降时飞机的方向安定与方 向操纵,更要保证高机动飞行时的安定性与操纵性,是至关重要的部件。下图是同时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俄罗斯苏-30MKK 战斗机,其两个竖立的垂尾是如此之巨大,以至于每个垂尾都有一个垂尾油箱容纳航空煤油: 类似俄罗斯苏-30MKK 这样垂直竖立的巨型垂尾是隐身的噩梦。以F-22 和歼-20 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斗机采用了新形式的垂尾。F-22 把垂尾大幅度外倾从而达到隐身要求。歼-20 更进一步,采用全动垂尾并在边条和前翼涡流的配合下大幅度地减小了垂尾的面积,更加有利于隐身。下面两图分别是美国的F-22 和中国的歼-20:那么将来接替F-22、歼-20 的下一代战斗机,它们的垂尾是什么样呢?我觉得下一代战斗机很可能没有垂尾。第一种取消垂尾的方式是利用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飞机的方向安定性和方向操纵性。麦道公司在竞争JSF 联合打击战斗机时就提出了这种方案。JSF 项目的结果就是现在的F-35。下图是麦道的JSF 方案,可以看出其平尾仅仅有非常小的上反角,可以说整个飞机没有垂尾:下图是麦道JSF 方案中的短距起飞垂直着陆型号,也可以看出整个飞机没有垂尾:第二种取消

垂尾的方式是综合利用发动机推力矢量、气动控制面、甚至从发动机压气机引气的方式实现方向控制。下图是一个战斗机方案的风洞试验模型,请注意其发动机喷口后面的两个操纵面:发动机喷口后面的操纵面非常有利于飞机的雷达和红外隐身。这两个操纵面完全可以代替平尾的俯仰控制功能,并且能一定程度地代替垂尾的方向控制功能。当进行俯仰控制时,这两个控制面具有很高的效率:它们同时向上或向下偏转,不但利用了发动机喷气,也利用了因为引射原理而由发动机喷气带动的、处于喷口周围的气流。具体地说,当拉杆使飞机抬头时,这两个操纵面上偏,从而使部分发动机喷气折向上方,产生抬头力矩;当推杆使飞机低头时,这两个操纵面下偏,此时发动机喷气通过引射作用带动的较高速气流流经下偏的操纵面上表面,形成正升力,产生使飞机低头的力矩。因为发动机喷气及其引射作用的存在,这两个操纵面即使在低速时也有很好的操纵能力。 当进行方向操纵时,单侧操纵面偏转。因为操纵面的转轴与飞机中轴线的夹角小于90 度,偏转单侧操纵面会产生侧向力,从而实现方向控制。当然,产生侧向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滚转和俯仰力矩,所以需要用其他操纵面配合来消除这些不需要的力矩。比如,主翼的副翼差动可以平衡这个不需要的滚转力矩、主翼的襟翼和这两个操纵面中另外一个的配合,可以平衡这个不需要的俯仰力矩。下图是这个模型

铁路--俄罗斯 中亚五国

一、国际铁路基本概况 1、与我国铁路衔接的国家 1.1 邻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外蒙古、朝鲜和越南 1.2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2、国际铁路口岸分部 2.1 国际铁路口岸分部 2.1.1满洲里—后贝加尔口岸 2.1.2 绥芬河—格罗杰科沃(葛城)口岸 2.1.3 阿拉山口—多斯托克口岸 2.1.4 霍尔果斯—霍尔果斯口岸 2.1.5 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口岸 2.2 国际铁路运行线路 中国各地——阿拉山口/多斯特克——中亚五国 中国各地——霍尔果斯/霍尔果斯——中亚五国 中国各地——阿拉山口/多斯特克——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西部地区 中国各地——霍尔果斯/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西部地区 中国各地——满洲里/后贝加尔——俄罗斯中东部地区 中国各地——绥芬河/葛城——俄罗斯远东地区 中国各地——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乌兰巴托等地区(外蒙古) 中国各地——丹东/新义州——朝鲜 中国各地——凭祥/同登——越南 2.3 东欧内陆和高加索地区运输线路 中国港口海运--格鲁吉亚波季POTI---拖车---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TBILISI等城市; 中国港口海运---格鲁吉亚波季POTI---铁路---阿塞拜疆巴库BAKU等城市; 中国港口海运---俄罗斯东方港/海参崴---铁路-----俄罗斯全境; 中国港口海运---乌克兰敖德萨ODESSA----拖车----乌克兰基辅等城市; 中国港口海运--立陶宛克莱佩达KLAIPEDA---铁路---立陶宛---白俄罗斯全境; 中国港口海运---里加RIGA-----拖车-----拉脱维亚全境; 中国港口海运---塔林TALLINN-----拖车-----爱沙尼亚全境. 中国港口海运---伊朗阿巴斯BANDAR ABBAS---拖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3、关于铁路换装 3.1换装的定义: 中国的车皮到了边境要卸货,装到国外的车皮继续走 3.2为什么要换装? 中国铁轨宽度:1435mm 前苏联的铁轨宽度:1524mm 3.3为什么宽度不一致? 一般认为是出于军事考虑,避免入侵的军队可以使用它的铁路运输系统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2013-05-05 07:37:11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其出现时间大约为1944至1953年。由于采用了新式喷气发动机其作战能力比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有 了显著提高。第1代战斗机的外形与使用涡轮螺旋桨驱动的战斗机有些相似之处,如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虽然比起先前的飞 机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战斗机有着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第一代战斗机典型机型有二战末期 德国的Me 262和英国的"流星",以及后来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的P-80和F-86等。第二代战斗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研制的战斗机,典型机型如美国F-100"超级佩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这时的战斗机作战能力有了大 幅提高。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

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 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 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因而截击机 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强大的雷达,这牺牲了速度、爬升率等敏捷性。第二代战斗机包括苏联米格-21、米格-19、苏 -7/-9/-11,英国"闪电",美国 F-8、F-11、F-100、F-102、F-104、F-105等。第 三代战斗机主要是指1960~1970年出现的战斗机。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 电系统来获得。基于大量制导导弹的实战使用经验,设计人员重新肯定了近距格斗在空战中的地位,机炮再次成为标配,而机动性也再一次成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因 素。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 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美国F-4战斗机原先设计成美国海军的一种截击机,但后来

现代制造技术--试题(含答案)

现代制造技术--试题(含答案)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A卷 一、填空题20 1.现代制造技术,其内涵就是“_________+_________+管理科学”而形成的制造技术。 2.CIMS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是柔性制造系统。 3.切削液主要有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作用、排屑作用。 4.数控机床按伺服系统的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控机床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反馈装置、控制介质五部分组成。 6.机械手按驱动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气动式和机械式机械手。 7.三维几何建模的方式有线框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 8.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 9.广义的产品质量概念,除了包括狭义的产品本身质量概念外,还涵盖了__________,服务质

量,工作质量。 10.MRP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__________。 二:概念解释15 柔性(2`): 高速加工(3`): 加工中心(3`): 三坐标测量仪(3`): 并行设计(4`): 三.简答题30 1.列举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主要五种方法。5 2.简述FMS的组成及其功能。6 3.激光加工的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激光有哪些作用?5 4.机床夹具按其使用范围主要可分为哪几种?5

5.APT语言的源程序有哪几种类型的语句组成?4 6.请简单阐述一下PDM的含义。5 四.分析理解35 1、超声波加工18 (1)将下超声加工原理图中的各部分(1~7)写出答案。14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4. __________, 5. __________, 6. __________, 7. __________。 (2)简述超声波加工的工艺特点4`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俄罗斯铁路官网买火车票词汇大全

俄罗斯铁路官网买火车票词汇大全 Логин:登录名。 Пароль:密码(必须有字母和数字,也可以添加符号。字母必须有大小写)。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епароль:再次输入密码。 Имя:名。 Фамилия:姓。 E-mail:邮箱。 Деньрождения:生日。 Пол:性别。Мужской男;Женский女。 Купе:包间。 Нижние:下铺。 Верхние:上铺。 俄罗斯长途列车一般没有硬座,卧铺分三等: Люкс:豪华,一等。应该是一个包间睡2个人。 Купе:包间,二等。相当于国内的软卧,一间里面睡4个人。 Плацкартный:卧铺,三等。相当于国内的硬卧。 Сидячий:座位。 Мягкий软席 Общий,有朋友看到过,但是我们暂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仓位。价格似乎是最低的。

高铁上的坐票分两等。一等仓位,包含一顿餐食,可以自选正餐、点心。二等仓位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不过两者的价格相差悬殊。具体内容容我日后增加。 但是如果车厢后面没有出现“Схемавагона”,那么说明这节车厢暂时还不能买票,大家不要选。 Фамилия:姓。 Имя:名。 Отчество:父称(中国人没有,所以无需填写)。 Тариф:价位。Полный:成人。Детский:儿童。Детскийбезместа:儿童无座。 Типдокумента:证件类型。Иностранныйдокумент:外国证件。(请务必选这个,下面我会讲到。) No. документа:证件号码。 Пол:性别。Мужской:男。Женский:女。 Государствовыдачидокумента:证件签发国家。КитайскаяНароднаяРеспублика:中华人民共和国。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出生地点。(写城市就好,谷歌翻译能搞定。) Датарождения:出生日期。 最下面的“Оформлениестраховогополиса”无需勾选。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与答案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典型FMS得三个子系统就是:加工系统、运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2、先进制造技术得特点:先进性、规范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动态性。 3、CIMS系统得三要素:人、经营、技术。 4、FMS中央管理计算机肩负得任务:控制、监控、监视。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3分) 1、DFC Design For Cost得意思就是面向成本得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得DFX(DesignFor X)技术得一个分支。面向成本得设计就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得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与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得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得各个部分得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得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得设计方法.DFC将成本作为设计得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得支持工具。 2、AM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就是在具有创新精神得组织与管理结构、先进制造技术(以信息技术与柔性智能技术为主导)、有技术有知识得管理人员三大类资源支柱支撑下得以实施得,也就就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得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合作得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得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得市场需求与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敏捷制造比起其它制造方式具有更灵敏、更快捷得反应能力。 3、CE 并行工程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就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与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与相关过程)得一种系统方法。换句话说,就就是融合公司得一切资源,在设计新产品时,就前瞻性地考虑与设计与产品得全生命周期有关得过程。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产品得制造、装配、质量检测、可靠性、成本等各种因素。 4、CIM 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简称CIM。20年来,CIM概念不断得以丰富与发展.CIM在世界各工业国得推动下,历经了百家争鸣得概念演变而进入蓬勃发展时期。80年代初,美国与日本关于CIM得定交基本上都就是紧密围绕制造与产品开发这一范围.德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注意探讨CIM这一主题,出现了各种不同得概念定义,直到1985年(联邦)德车经济与平委员会(AWFA)提出了CIM得推荐性定义,取得了一定程度上得统一。 5、FMS 柔性制造系统就是由统一得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与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得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得工艺基础就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得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得数控加工设备与工件、工具等物料得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得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1、先进制造技术得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得、一致公认得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得工作,通过对其特征得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就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得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得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得市场得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得制造技术得总称。2、数据库系统在CIMS中得作用与地位 数据库分系统就是支持CIMS各个分系统、覆盖企业全部信息得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它就是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得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数据与信息集成。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定义数据结构与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操纵得功能;具有安全控制功能,保证了数据安全性;提供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正确性与一致性;提供并发控制,保证多个用户操作数据库数据得正确性。所以数据库技术就是管理数据、实现共享得最通用得方法. 在CIMS中还有一个专用得工程数据库系统,用来处理大量得工程数据,如图形、工艺规程、NC代码等。工程数据库系统中得数据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数据按一定得规范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全CIMS得信息集成与共享. 3、快速原型技术得基本过程 快速原型技术就是用离散分层得原理制作产品原型得总称,其原理为:产品三维CAD模型→分层离散→按离散后得平面几何信息逐层加工堆积原材料→生成实体模型。 该技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于一体,依靠CAD软件,在计算机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切分成一系列平面几何信息,以此控制激光束得扫描方向与速度,采用粘结、熔结、聚合或化学反应等手段逐层有选择地加工原材料,从而快速堆积制作出产品实体模型。 1、FMS由哪几部分组成 2、简单说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工作原理。 3简要说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实现零件得成型过程. 4 ISO全面质量管理得内涵就是什么?全面质量管理得内容由哪四个方面?问题补充: 最佳答案1、加工系统、物流系统与控制系统 2、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得原理就是用极尖得探针对被测表面进行扫描,探针与被测表面非常接近,在一定得电场作用下产生隧道电流.探

“第五代”与“第六代”之间

“第五代”与“第六代”之间 与其他许多领域类似,中国的电影界中导演们被划分为好几个“代”。在“文革”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文革”刚一结束就显露出才华的谢飞、郑洞天等人被称为“第四代”;从80年代初开始崛起并很快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的是被称为“第五代”的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周晓文等人。十几年过去,他们在中国影坛上直至今日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新的一代导演什么时候出来呢? 一部名叫《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电影已经完成了全部外景镜头的拍摄,进入后期剪辑,大约在年底与观众见面。说起来,在中国每年要拍摄150部的电影,所以一部电影拍完了要上映并非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这部电影是在号称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田壮壮帮助、扶植“第六代”导演的旗帜下拍成的第一部新作。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导演是路学长。这位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走上工作岗位五六年,才得到拍摄自己第一部片子的机会。然而路学长说到此并不显得有多激动:机会来得是不容易,从这一点来说,我非常感激田壮壮。这几年为了筹钱拍电影,我求过很多人,包括背起一个小包到海南去找有钱的人拉赞助……但是这几年的

经历会对我有好处的,从长远看,它会帮助我认识这个社会,品味人生。《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是路学长自编、自导,通过一支摇滚乐队的成长经历讲述一群都市里的年轻人的生 活体验,或许这里片片断断就插进了路学长这几年里的心路历程:“我拍的全是感觉。首先是生活中感动了我的事,我体验到了,把它写出来,拍出来,再感动别人。”田壮壮说,他看了这部电影的毛片,“很棒,他们的感觉非常到位,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电影。”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中坚的田壮壮,早已蜚声中外影坛,他的《猎场札撒》《盗马贼》等片,已成为研究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经典作品。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不像他的同班同学们那样抓紧时机拍自己的电影,而来做这么一件事? 这里一半是客观原因,一半是主观原因。 1993年,田壮壮拍出了他的一部新作《蓝风筝》。这部片子是在未经电影局审查通过的情况下参加当年的“东京电影节”的,虽说获了大奖,但却严重违反了纪律,受到电影局停止拍摄电影的严厉处分。这两年,田壮壮无电影可拍,却有时间对中国电影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他看了大量的电影,包括中国的、外国的、“第五代”的以及“第五代”之前的片子。 他想:为什么中国电影会有“第五代”的成功?他认为,这取决于几个因素:首先是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二是12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