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生素C注射液综述【文献综述】

维生素C注射液综述【文献综述】

维生素C注射液综述【文献综述】
维生素C注射液综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应用化学

维生素C注射液综述

1 引言

维生素C注射液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所以,维生素C注射液的适应人群较广,比如在污染环境工作的人,体内维生素C高的人,几乎不会再吸收铅、镉、铬等有害元素;对于从事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劳动的人,这些人因流汗过多会损失大量维生素C,应及时予以补充;对于脸上有色斑素的人,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补充维生素C 可抑制色斑素的生成,促进其消退。

维生素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是L-抗坏血酸,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维生素C注射液用于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由于人类健康越来越收到重视,而维生素C对人类健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它的抗癌作用的认可,使人类对维生素C日趋重视。显然,对维生素C的研究很有必要。而对维生素C注射液有效期的预测对维C的应用亦有很大的帮助。

2预测维生素C注射液有效期

2.1预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原理

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反应是一级反应。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c/dt=kc,将其进行积分变形得到LgC=kt/(-2.303)+LgC0,式中C0为t=0时维生素C的浓度,k为维生素C 的氧化降解速度常数。在70℃,80℃,90℃,100℃分别各在不同的时间段由恒温加速实验得出维生素C的含量,而由上式在变量C和t中求出斜率,即k值,在四种温度下得出k70,k80,k90,k100,再根据在不同温度下不同k值,由Lgk = ( - Ea/ 2.303R)· (1/ T) + LgA,线性回归得出Ea和A,从而可求出25 ℃或任何温度下的氧化降解速度常数及其有效期。

2.2恒温水浴加速实验

取20ml维生素C注射液放入圆底烧瓶中分别迅速放入已达到70℃,80℃,90℃,100℃的恒温水浴中,分别在圆底烧瓶上装上回流装置,调好适当水流速度。

在70℃的恒温水浴中每隔24小时取一次样品测维生素C含量,在80℃的恒温水浴中每隔12小时取一次样品测维生素C的含量,在90℃的恒温水浴中每隔6小时取样品测维生素C含量,再100℃的恒温水浴中每隔3小时取样品测维生素C含量。

3对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进行测定

目前对维生素C的测定已有多种方法,如碘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优缺点和特色。

3.1碘量法

用碘量法对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进行测定,此方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操作较为方便快捷,应用较为广泛。碘量法是利用碘的氧化性和碘离子(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1826年H.dela比拉迪埃用含有淀粉(指示剂)、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碘化物溶液为滴定剂,滴定次氯酸钠溶液(漂白液)。1840年有人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的乙醇溶液为滴定剂,滴定硫化物溶液以后,碘量法应用日益广泛,在冶金工业中测定铜、锡、锌、铅;化学工业中分析漂白粉、还原糖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在电位分析法、安培滴定法、库仑滴定法中也可应用碘量法,以提高它们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用碘量法对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进行测定,此方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操作较为方便快捷,应用较为广泛。

3.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又叫做高压或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或近代柱色谱,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待测样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这种方法已成为化学、生化、医学、工业、农业、环保、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工作者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3.3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可见光、紫外线照射某些物质,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而产生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

吸收的特性而建立分光光度法或称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范围是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以上三种方法均是国内外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各具不同程度的优势,欲筛选出生产工艺技术和操作最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结束语

经综合各方面考虑研究拟采用碘量法对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进行测定,用恒温水浴加速实验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有效期进行预测。此方法较为方便快捷,是现在预测维生素较为常用重要的方法之一。虽然此法工作量较大,但可靠性强,准确性高,目前普遍使用。

参考文献

[1] 韩学俭.牡丹皮对的采收与加工[J].四川农业科技,2008,2:40.

[2] 王春丽.牡丹皮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J].中国使用医药,2010,5(25):176-177.

[3] 应康,王玉珍.丹皮酚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

报,2001,17(2):92-93.

[4] 胡春弟,张杰.丹皮酚药理作用及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 (8):16-18.

[5] 吴晓慧,吴国荣,张卫明,顾龚平,沈奇.丹皮酚及其磺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J].南京师大

学报,2005,28(3):83-85.

[6] 赵霞,徐晓俊,李博,杨静.丹皮酚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10,33

(8):1312-1314.

[7] 武海军等.丹皮酚的抗炎作用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3):238-239.

[8] 刘爱敏,吴海军,杨玉梅.丹皮酚的镇痛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20(2):99-100.

[9] 江纪武等.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0] 康业斌,商鸿生,成玉梅.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J].2006,34(11):133-135.

[11] 邱琴,崔兆杰,张国英,张莉,吴彬,刘廷礼.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青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2005,40(1):103-108.

[12] 狄留庆,谢辉,范碧亭,毛春芹.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的优化[J].南京中

医药大学,1998,21(01):34-36.

[13] Hyun-Kyung Kim and so on. Acaricidal Activity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Root

Bark-Derived Compounds against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and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J].Agric.Food Chem.2004,52(26):7857-7861.

[14] Takaaki Yasuda,Rinko Kon,Takahiro Nakazawa,Keisuke Ohsawa.Metabolism of Paeonol

in Rats[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99,62(8):1142-1144.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719025359.html,/ 药品简介: 通用名: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Vitamin C Injection 汉语拼音:Weishenɡsu C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 结构式:(参见维生素C颗粒) 分子式:C6H3O6 分子量:176.13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应用。 规格: 2ml:0.1g 2ml:0.25g 5ml:0.5g 10ml:2g 20ml:2.5g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昏厥。 适应症: (1)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2)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①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 ②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 ③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3)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4)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2)下列情况应慎用: ①半胱氨酸尿症;

香菇的应用现状及展望.doc

香菇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李玉婷 指导老师:郭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0903班) 摘要: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药用真菌。香菇纤维具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香菇多糖具有抗肿 瘤活性,香菇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来开发多种工艺,提取香菇的活 性成分,进而分别加以利用。本文综述了香菇的栽培、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的 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而展望香菇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香菇;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香菇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优质食品,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重视[1]。香菇是人类新的营养源,它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菌类蛋白,而这类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人体摄人后能显著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2]。同时香菇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因此,现阶段开展对香菇的研究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1 香菇的介绍 香菇是最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出口产品[3]。香菇在我国分布很广,盛产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台湾、浙江、安徽、四川等省[4]。 它香气独特,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健康食品,被誉为“菇中皇后”。在日本,认为香菇和银耳同是防老长寿的“妙药”。 1.1 香菇的营养价值 香菇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菌类食物[5]。香菇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据分析,每百克鲜香菇中含蛋白质12~14克,碳水化合物59.3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还含有多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而且含有干香菇的水浸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乙酰胺、胆碱、腺嘌呤等成分[6]。 1.1.1香菇中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类物质、糖蛋白和木质素组成[7]。通常人们将非淀粉类多糖与木质素合称为膳食纤维。经常食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压、胆固醇,调控血糖,整肠通便等功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8],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动物性食品为主,由于膳食纤维摄人量不足而导致各种“文明病”发病率逐

植物维生素C(VC)说明书

植物植物维生素维生素C (VC )酶联免疫酶联免疫分析分析分析 试剂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盒使用说明书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检测范围:: 96T 150ng/L - 4000ng/L 使用目的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植物组织、细胞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维生素C (VC )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植物维生素C (VC )水平。用纯化的植物维生素C (VC )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维生素C (VC ),再与HRP 标记的维生素C (VC )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 显色。TMB 在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维生素C (VC )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植物维生素C (VC )浓度。 试剂盒组成 1 30倍浓缩洗涤液 20ml ×1瓶 7 终止液 6ml ×1瓶 2 酶标试剂 6ml ×1瓶 8 标准品(8000ng/L ) 0.5ml ×1瓶 3 酶标包被板 12孔×8条 9 标准品稀释液 1.5ml ×1瓶 4 样品稀释液 6ml ×1瓶 10 说明书 1份 5 显色剂A 液 6ml ×1瓶 11 封板膜 2张 6 显色剂B 液 6ml ×1/瓶 12 密封袋 1个 标本标本要求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 )活性。 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4000ng/L 5号标准品 150μl 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2000ng/L 4号标准品 150μl 的5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1000ng/L 3号标准品 150μl 的4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500ng/L 2号标准品 150μl 的3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250ng/L 1号标准品 150μl 的2号标准品加入150μl 标准品稀释液 2.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 ,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 ,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08药学,200831***,南宁,530200) 摘要:目的掌握注射剂(小针)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方法维生素C在潮湿状态或者溶液中下容易被氧化,而使药效降低,因此可以加入抗氧化剂;有些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维生素C被氧化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因此可以加入配合剂将金属离子配合,防止金属离子起到催化作用;溶液的pH也会影响到维生素C的氧化,在pH为5.0 ~ 7.0时,维生素C最稳定,所以可以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为了尽量避免微生物污染,对灌封等关键的操作步骤,生产上多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局部灌封处达100级。结果维生素C注射液本为无色透明液体,但由于实验药品被严重氧化,制得的维生素C为橙黄色。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愈合,预防冠心病。结论维生素C经过经过抗氧化处理和无菌处理后能制得保质期较长的维生素C注射液。本文就该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及改进方法作出了系统的报告如下。关键词维生素C注射液;药物氧化分解;处方设计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烧杯,两瓶,电磁炉,水浴锅,注射器,安瓿瓶,熔封器,G3垂熔玻璃漏斗 1.2 材料 维生素C,碳酸氢钠,焦亚硫酸氢钠,EDTA-Na2,注射用水,亚甲蓝溶液。 2 实验内容 2.1 处方 维生素 C 5.2g 碳酸氢钠 2.42g 焦亚硫酸氢钠 0.2g EDTA-Na2, 0.05g 注射用水加至100ml 2.2 制法 取80%的注射用水,加入EDTA-Na2 ,搅拌混匀,再加入维生素C溶解。然后分次缓慢加入碳酸氢钠,并搅拌至无泡,加入焦亚硫酸氢钠,并将溶液的pH调节在5 ~ 7之间。然后将溶液倒入G3垂熔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并从滤器上补足注射用水至全量,灌封于2.0ml 安瓿瓶中,放入沸水中灭菌,然后将灭菌的注射液放入10.0g/ml的亚甲蓝溶液中检漏,并剔除废品。 3 实验结果 维生素C注射剂澄明度检查结果 4讨论分析 4.1 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答: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1)氧的浓度(2)溶液酸、碱性的影响(3)温度、受热时间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光照的影响(6)其他添加物的影响 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1)保持药物在干燥状态,必要时才做成溶液(2)避免与氧气接触(3)保持药剂适当的pH(4)避免引入微量金属离子或加入适当的配位体化合物(5)添加适当的抗氧剂(6)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温度、控制加热时间,严格执行工艺规程(7)易氧化药物的贮存也应尽可能使用低温库或冷库 4.2 影响注射液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1] 答(1)杂质的存在(2)pH值的改变(3)药液浓度过高(4)附加剂的使用(5)配伍的变化(6)生产过程中污染(7)使用过程不当 4.3 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什么?如何从工艺过程中进行控制?[2] 答:维生素C 注射液特别易氧化分解变色,常出现药液颜色发黄、PH 不稳定、含量下降等质量问题。方法:从原料、辅料、金属离子、活性炭、pH、残留余氧量、温度、投料次序这八

维生素c片工艺设计规程完整

1.产品概况 1.1产品名称:维生素C片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pian 英文名:Vitamin C Tablets 1.2 规格:50mg 1.3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型:片剂 1.4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 溶液的颜色:≤0.07 1.6 崩解时限:≤15分钟 1.7 成品率:≥97.0% 1.8 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 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 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维生素C片 500 过100目筛 糊精 200 过100目筛 淀粉 30 过100目筛 枸檬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 100ml 硬脂酸 20 过40目筛 2.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 生产工艺流程图 3.1 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 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

4.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 原辅料处理 4.1.1 维生素C粉碎,过100目筛。 4.1.2 糊精、淀粉分别过100目筛。 4.1.3 硬脂酸过100目筛。 4.2 配料 4.2.1 按配料SOP操作。 4.2.2 按本品处方正确计算每料用原辅料量,双人复核,准确配料。 4.2.3 配料结束,及时结算用料、余料,如有出入停止下一步操作,尽快

报告车间,并查找原因。 4.3 制粒 4.3.1 按制粒SOP执行。 4.3.2 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干 混10分钟。 4.3.3 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 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 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 整粒 16目尼龙网整粒 4.6 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 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 序数项目参数备注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药用昆虫使用的研究综述 姓名: 郭盼盼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 城规111 学号: 20311125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6 月2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药用昆虫使用的研究综述 郭盼盼 摘要: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使用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insects Guo Pan-pan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fficinal insects in the last decade.And the paper makes the subsist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officinal insects;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

昆虫作为中药人药,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 就对药用昆虫的研究及使用有不同程度的记述。尤其是近几十年对其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并发现了一些昆虫中含有抗癌等活性物质, 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苗头。因此对药用昆虫研究使用情况做一归纳, 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将对研究、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和促进这方面科技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1 药用昆虫的概念 药用昆虫是指昆虫虫体或其产物可直接用来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昆虫。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因此,食用昆虫也有一些种类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这些食用昆虫也可以被称为药用昆虫。在我国的传统中药中主要通过使用昆虫作为一种配方,和其他动植物药材配伍,形成了很多疗效显著的处方。如大黄虫丸出自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由3种昆虫和其他9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缓中补虚的功效。 昆虫入药,大多是以虫体本身,如蝼蛄、蜚蠊、芫菁、蟋蟀等是以成虫入药;刺蛾等是以蛹入药;星天牛、金龟子、丽蝇等是以幼虫入药;螳螂等是以卵入药;桑蚕的蛾、蛹茧、幼虫均可入药;蚂蚁的成虫和卵也可入药。除了以虫体本身入药以外,有的是以昆虫分泌液入药, 如白蜡虫的虫白蜡;蜜蜂的蜂黄蜡、蜂王浆、蜂王酸、蜂胶、蜂巢脾; 紫胶虫的紫胶等。有的是以昆虫生理入药,如蚱蝉的蜕壳药名蝉蜕。有的是以昆虫排泄物入药,如桑蚕的虫粪(蚕砂) 、化香夜蛾的虫粪(虫茶)。有的是以昆虫病理产物入药,如蝙蝠蛾的幼虫被麦角菌科虫草菌寄生死亡,从幼虫长出菌体和虫体一并为药(冬虫夏草),是中外驰名的珍贵补品,还有舟蛾蛹被麦角菌科蛹虫草菌感病致死生长出菌体和蛹一并入药(蛹虫草)。此外,还有以昆虫毒液入药,如蜜蜂、胡蜂鳌针排出的毒液,药名蜂毒。还有以昆虫等寄生在树叶上的虫瘿入药, 如角倍蚜虫等寄生在盐肤木等树叶上而成的虫瘿,药名五倍子。 2 药用昆虫的研究使用历史 回顾我国药用昆虫的研究历史,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2.1 临床认识阶段(原始记载期至公元19世纪前) 我国利用昆虫的历史有据可考的, 如养蚕有近5000年的历史,养蜂有近3000年的历史。药用昆虫最早记录见于《诗经》(公元前2-6世纪),有“七月蟋蟀, 蟋蟀入药”辞。《山海经》(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中已明确提出了药用昆虫的药用和治疗性能[1]。1972 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公元前2世纪)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医书,其上记述虫类药物16种,明确昆虫药物5种:蚕(卵、冥蚕种)、蜂(卵、蜂子)、食衣白虫、地胆虫、庆良(蜣螂)等[2]。《神农本草经》(公元前1-2世纪)是目前公认的第一部药学专著,其中记述21 种虫类药物,明确药用昆虫8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有蜂蜜、桑螵蛸,中品有蜂房、土鳖虫、僵蚕和虻虫;下品有斑蝥、蝼蛄等,并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3]。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公元500年),除对《神农本草经》所载365种药物进行订正外,又在自辑的《名医别录》(472-536年)中论述药物365种,其中增补昆虫药物9种,即:白蜡、原蚕、土蜂、大黄蜂、元箐、葛上亭长、蜻蛉、桑蠹虫、夜行虫等。之后较有代表性的“草”药用昆虫及其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如《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记述20种;《本草经集注》(华阳陶隐居,公元718 年)记述22种[4];宋代《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公元1116年)记述虫药52种[5];明代的《本草纲目》(李时珍,1596)记述了昆虫药73种[6];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1765)又补记昆虫25种[1]。 这一时期药用昆虫的研究主要是药学工作者从中医临床角度出发,对昆虫类药物进行观察、使用,在种类、加工、采收、炮制、药性、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发现和正确记述,尤其是对昆虫药物的药性及作用认识较为深刻,例如蜂蜜作为最早认识的昆虫药物之一,《神农 1

VC详细说明书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维生素C 英文通用名称:Vitamin C 其他名称:丙素、丙种维生素、德维喜、扶健(维生素C)、高喜、果维康、海维素、韩都(维生素C)、好东C、吉尾斯(维生素C)、金长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力度伸、龙潭山(维生素C)、美尔洛(维生素C)、南岛(维生素C)、秦虹(维生素C)、瑞春、维福佳(维生素C)、维口佳、维善希、维生素丙、维他命C、亚诺太芬(维生素C)、银诺克新一代、浙南(维生素C)、左旋抗坏血酸、Ascorbi c Acid、Cebione、Cenolate、Cetane、Cevalin、Cevex、C-Long、L-Asc orbic Acid、Redoxon、UPSA-C。 【临床应用】 CFDA说明书适应症 1.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亦用于多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2.用于治疗慢性铁中毒(本药可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用于治疗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用于维生素C的补充:(1)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2)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使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的患者,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4)用于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营养不良所致体重骤降的患者。(5)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 5.用于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6.大剂量静脉注射本药用于因克山病心源性休克。 其他临床应用参考 用于口疮。 超说明书用药专论(Off-Label Drug Facts) 维生素C:尿道酸化剂 临床指南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 地震现场救援与卫生应急医疗处置专家共识(2017) 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调控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14版) 混合气体中毒卫生应急处置与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6) 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与凝血病诊断和卫生应急处理专家共识(2016)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 批量伤员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2017) 湿疹皮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09年讨论稿) 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儿科:循环系统疾病(一) 实用临床诊疗规范-儿科: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一) 实用临床诊疗规范-儿科: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二)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中医诊疗标准 危险化学品爆炸伤现场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共识(2016)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防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氧化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 2,3-二酮-L-古罗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 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的氧化均有影响。针对Vitamin C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食品营养学论文

食品营养学题目:健康源于细节的斟酌 学校名称: 学院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健康源于细节的斟酌 摘要:说起养生,其实说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份健康,而我们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足够的食品营养摄入和自身养生知识的积累。想要健康的体格,不仅需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所说的两大要素。同时,养生和饮食与人的经络和气血密不可分,那么,如何才能够有足够的气血呢?当然就要在饮食、作息等细节上面下功夫,我们不仅要按时作息和自然生物钟保持一致才能走健康之路,还要合季节多吃时令的水果蔬菜以及药材类食物等,让我们能够让身体有足够的气血让我们精神焕发。另一方面,我们要有畅通的经络。这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任何季节,适当的运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同时也要结合其他的方法才能达到养生,以保健康。健康,让我们从饮食、作息、运动、养生等生活细节来保护自己的身体,让我们都能养出一份健康,养出一个好心情。 关键字:健康;食品;养生;医疗 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谁都想健健康康的生活,而各种疾病总是不断的充斥着我们的健康。现代的医疗设备比较健全,并且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个个疑难杂症正在迎刃而解,但更多的健康来自我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中的细节,因为许多疾病的预防都在于每个微小的细节。 饮食的搭配首当其冲,但知道是一回事,付之实践又是一回事。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可以提供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还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同时,丰富的维生素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肠道疾病。充足的水分可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维生素C片说明书

维生素C片说明书 [通用名] 维生素C片 [英文名] Vitamin C Tablets [汉语拼音] Weishengsu C Pian [该品主要成分为] 维生素C。 [药理毒理] 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 [药代动力学] 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不良反应] 1、长期服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大量应用(每日用量1g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mg以上时)、恶心呕吐、胃痉挛。 [注意事项] 1.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 (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 (2)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 (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 (4)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 (5)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 (6)尿pH下降。 2.下列情况应慎用: (1)半胱氨酸尿症。 (2)痛风。 (3)高草酸盐尿症。 (4)草酸盐沉积症。 (5)尿酸盐性肾结石。 (6)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 (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8)血色病。 (9)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可致铁吸收增加)。

食品营养学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 维生素E的抗辐射作用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班王宁 指导教师李志亮副教授 太阳辐射是指到达地球表面的连续电磁辐射[1],包括部分紫外线和可见光,99%以上的有害紫外线被地球周围位于平流层中[2]的臭氧层吸收掉,从而使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 充满活力[3]。紫外线的波长在200—400 nm范围内,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三个波段[4]。不同波段紫外线辐射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及皮肤疾病不同,其中UVB主要引起皮肤红斑、免疫抑制及皮肤癌,UVA则引起皮肤晒黑、皮肤光敏反应及皮肤光老化[5]。因此,进一步掌握光致皮肤损伤机制及正确的紫外线防护措施,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紫外线辐射的损伤机制及其研究意义 1.1紫外线辐射的损伤机制 紫外线辐射可造成机体表皮细胞DNA损伤,亦可诱发表皮细胞酶活性进行损害DNA 的修复系统的启动[6]。紫外线辐射还可以诱发活性氧自由基[7],自由基作用于细胞膜、核酸、蛋白质和酶类,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8],与衰老、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1.2 紫外线辐射损伤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对辐射引起自由基损伤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9],同时,辐射损伤的保护一直是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抗氧化剂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0]。所以,研究清除氧自由基的物质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1]。 2 维生素E及其功能 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又名生育酚,属于酚类化合物。天然维生素E有多种,均为苯骈二氢吡喃衍生物,各型维生素E在生物体内的活性不同[12]。实验证明,天然维生素E 比合成维生素E更有效[13]。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功能[14],可以抗氧化,保护多价的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氧化破坏[15],预防和阻止诱发脂质过氧化,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可以抗自由基,其自身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还原性和亲脂性,当自由基进入脂相,发生链式反应时,维生素E可以起到迅速捕捉自由基的作用;还可以缓解心血管病的发生。

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称:Vitamin C Injectio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化学名称:L- 抗坏血酸。辅料为:碳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依地酸二钠。 【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2、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2)能干扰血清乳酸

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4)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5)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6)尿pH 下降。3、下列情况应慎用:(1)半胱氨酸尿症;(2)痛风;(3)高草酸盐尿症;(4)草酸盐沉积症;(5)尿酸盐性肾结石;(6)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8)血色病;(9)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10)镰形红细胞贫血。4、长期大量服用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故宜逐渐减量停药。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本品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孕妇大剂量服用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老人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1、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3、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4、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5、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6、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核黄素、三氯叔丁醇、铜、铁离子(微量)的溶液配伍,以免影响疗效。 7、与维生素K3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药理作用】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

维生素c的服用方法

维生素C的服用方法 莫空腹口服,别用茶水送服,服用维C制剂应用温开水或凉开水溶解 每天服用超过1g会诱发痛风、泌尿系统结石、胃肠功能紊乱并可能加速动脉硬化 维生素C(简称维C)是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维生素,在临床上常应用于维生素C缺乏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病和贫血等疾病的防治。然而,口服维生素C真的能“包治百病”、“多多益善”吗?专家介绍,服用维生素C每天超过1g,不仅有诱发痛风、泌尿系统结石、胃肠功能紊乱等风险,而且可能会加速动脉硬化。因此,口服维生素C并非多多益善,也并非人人适用。专家提醒,维生素C应在饭后1~2小时服用,而且最好别吃动物肝脏、牛奶、贝壳类水产品。 维生素C服用三大误区 1、维C安全性高多多益善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维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维生素C 缺乏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病和贫血等疾病的防治。 但正是维生素C广为人知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服用维生素C安全性高,不会有副作用,因此每天摄入维生素C的量多多益善。“有的人甚至服用时不细数,胡乱抓几粒就放进口中。” 千万别当营养品不加限制地服用,维生素C并非绝对的“安全,无副作用”。事实上,如果每天都以大于1g的剂量服用,有着诸多危害。首先,长期大量服用会使血尿酸增高,从而有诱发痛风的危险;其次,长期大量服用会使血草酸盐和半胱氨酸盐增高,从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第三,长期大量服用还会引起胃酸增多、胃液反流、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第四,对于那些长期大剂量服用的人,如果突然停药,容易导致体内的维生素C浓度骤然下降,会引发坏血病的临床表现,如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及心功能受损等;第五,美国最新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加速动脉的硬化。 “所以,维生素C并不是多多益善。”司徒冰说,千万别把维生素C视为营养品或补品而不加限制地服用。 2、每天都应额外补充 正是因为很多人都误认为维生素C多多益善,所以,很多人都很注意补充。有的人总觉得食物中的维生素C不够,每天都额外补充大剂量的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也有一部分人一方面平时喜欢吃垃圾食物,很少吃蔬菜和水果,另一方面又特别在意自己的维生素C 摄入量,所以就很依赖维生素C片。 只有在病理状态下才需额外补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维生素C,如果饮食合理,又没有特殊需要,就没有必要额外补充。 当人体在某些病理生理状态下对维生素C的摄取、吸收不足或维生素C消耗、排泄和需求量增多时,才需要额外补充。他说,比如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病、胃肠道疾病患者,再比如接受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还有心血管疾病如克山病、心肌炎等患者。 “而且,合成的维生素C肯定不如天然的好。”在水果和蔬菜中,天然维生素C是以抗坏血酸和芸香甙共同协助发挥作用的,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是纯药物制剂,在效果上远不如天然维生素C。所以应多吃新鲜蔬果,而不主张服用大量的补充营养制剂。 3、所有人感冒都可服用 由于维生素C有调节机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等作用,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无论什么人群,只要感冒就可以服用,专家认为“未必”。 痛风、肾结石等疾病患者慎用,维生素C对减轻鼻塞、流涕症状会有帮助,尤其是人在感冒发热时往往胃口不好,从饮食中摄取的维生素C不足,是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的。

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三

[1]王小丹,刘珊,徐海滨,严卫星.重组人乳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卫生研究.2012(01) [2]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1(01) [3]高东雁.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9 [4]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食品科学.2011(01) [5]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生物工程学报.2010(04) [6]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营养学报.2009(06) [7]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科学出版社,2007 [8]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03) [9]杨鹏华,倪凤娥.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6) [10]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卫生研究.2009(02) [11]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 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10) [12]胡宏伟.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 [13]崔淑霞.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9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通用名: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Vitamin C Injection 汉语拼音:Weishenɡsu C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 分子式:C6H3O6 分子量:176.13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应用。 规格:2ml:0.1g 2ml:0.25g 5ml:0.5g 10ml:2g 20ml:2.5g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昏厥。 适应症: (1)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2)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①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 ②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 ③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3)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4)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2)下列情况应慎用: ①半胱氨酸尿症; ②痛风; ③高草酸盐尿症; ④草酸盐沉积症; ⑤尿酸盐性肾结石;

VC++6.0_使用方法(图片解析,非常好懂)

第一部分C语言编程环境简介 第1章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1.1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的目的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在实践中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培养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并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体的说,通过上机实践,应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使学习者能很好地掌握一种程序设计开发环境的基本操作方法(例如(Visual C++6.0),掌握应用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 2.在程序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教材中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一些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和构造及应用,也就是所谓“在编程中学习编程”。 3.通过上机实践,提高程序分析、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的能力。程序调试是一个程序员最基本的技能,不会调试程序的程序员就意味着他即使会一门语言,却不能编制出任何好的软件。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摸索各种比较常用的技巧,可以提高编程的效率和程序代码的质量。 下面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1.2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的准备 上机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以提高上机编程的效率。 (1)在计算机上安装一种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并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2)复习与本次实验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主要知识点。 (3)准备好编程题程序流程图和全部源程序代码,并且先进行人工检查。 (4)对程序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充分估计程序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程序调试过程中给予关注。 (5)准备好运行和调试程序所需的数据。 1.3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的步骤 (1)运行程序设计开发工具,进入程序设计开发环境。 (2)新建一个文件,输入准备好的程序。 (3)不要立即进行编译和连接,应该首先仔细检查刚刚输入的程序,如有错误及时改正,保存文件后再进行编译和连接。 (4)如果在编译和连接的过程中发现错误,根据系统的提示找出出错语句的位置和原因,改正后再进行编译和连接。直到成功为止。 (5)运行程序,如果运行结果不正确,修改程序中的内容,直到结果正确为止。 (6)保存源程序和相关资源 (7)实验后,应提交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程序清单,调试数据和运行结果,还应该包括对运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等内容。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c719025359.html,/ 药品简介: 通用名: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Vitamin C Injection 汉语拼音:Weishenɡsu C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 结构式:(参见维生素C颗粒) 分子式:C6H3O6 分子量:176.13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规格: 2ml:0.1g 2ml:0.25g 5ml:0.5g 10ml:2g 20ml:2.5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应用。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昏厥。 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①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 ②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 ③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青少篮球体能训练重点方法问题文献综述

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要点方法与问题 摘要: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更应该从青少年开始抓起。青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协调、灵敏、力量等素质的重要时期,如青少年时期各项素质发展不均衡,将使运动员今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其身心发育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运动训练的手段、方法如果与青少年各个时期的身心发育规律相适应,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体能,还可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了解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育特点,认识其身心发育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训练是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总结诸多关于身体训练的研究文献,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着眼于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专项要求,为运动员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篮球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体能训练原则体能训练意义 一.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原则 张军,袁洋在《体育百科》中撰写了一篇文章《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原则》中提到 1 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所 扮演的重要作用 1.1 体能是篮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基础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尤其是身体直接对抗的球类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没有高度发展的体能水平,不可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有效的技战术配合。瞬间的进攻得分机会是靠速度和全力拼抢获得的,一个跑不快、跳不高,动作反应迟缓,一撞就倒的运动员,不可能在比赛中正确地运用技术和发挥个人的作用。所以,由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构成的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 1.2 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训练就是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负荷刺激,进行生物学改造的过程。负荷刺激的结果使有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导致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的改善,从而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生理学研究指出,一定范围内负荷越大,刺激越深,体能提高也越快。当一个时期的负荷量达到一定高度时,需要提高负荷强度来提高专项水平;当负荷强度达到机体最大承受能力时,又需要在负荷量上有所突破才能使整体训练水平跃上新台阶,出现螺旋上升态势。竞技运动的发展史证明,运动负荷和体能训练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能水平是一支球队后发制人、出奇制胜的基础,是一球队技术风格、战斗作风、精神面貌、战术配合的物质基础。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高,在激烈的拼抢对抗中,跑动范围大,积极主动,快速敏捷,这样,防守时可以相互补救,构造铜墙铁壁;进攻时能快速多变,创造战机。所以,往往后发制人、出奇制胜,可以有效地鼓舞士气,团结一致,形成良性循环,球队成为一个和谐有力的团结战斗集体。反之,则形成失误增多和影响士气的恶性循环,导致比赛失利。 1.3 良好的体能可以减少运动员的伤病 运动员的伤病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体育界的一大难题,许多有很高的竞技能力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