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考试大题

建筑环境学考试大题

建筑环境学考试大题
建筑环境学考试大题

1、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PMV在描述偏离热舒适状况时有何局限?

答:人体的热舒适方程主要用于稳态环境(如空调房间)中人体处于或接近热舒适状态下时的热环境分析,所以不适用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

过渡状态下人体热感觉的描述由于皮肤温度变化和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所以不适用稳态热环境评价的PMV指标。因为如果人从寒冷的环境进入到温暖的环境里,人体的蓄热率S是正值,但该蓄热率有助于改善人体的热舒适,因此并不能看作是导致不舒适的人体热负荷。从炎热环境进入到中性环境也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蓄热率S 为负值是有助于改善人体的热感觉的,而并不会成为人体的热负荷。

另外,PMV值计算时假定了人体保持舒适条件下的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造成的潜热散热,因此当人体较多地偏离热舒适的情况下,例如在热或者寒冷状态下,PMV的

预测值也是有较大偏差的。

2、请简述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的演变过程。在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中,客观评价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在近20年中经历了许多变化。①最初,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的污染物浓度指标。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这种纯客观的定义不能涵盖室内空气品质的内容。②在1989年国际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的Fanger 教授提出了一种空气品质的主观判断标准:室内空气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满意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③由于以上两种评价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1998年颁布的标准ASHRAE62-1989中兼顾了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和客观评价,其定义为: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浓度标准,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1996

年,该组织在修订版ASHRAE62-1989R中,又提出了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和可接受的感知室内空气品质等概念。

3、常用的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性?

答: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由于多孔材料具有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空隙和孔洞,所以对中高频声波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常用的吸声结构是共振吸声结构,可细分为空腔共振吸声结构和薄板吸声结构。(1分)擦,会把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消耗声能,起到对中低频噪声良好的吸声效果。

其他吸声结构还有空间吸声体和强吸声结构等。空间吸声体具有吸声效率高,兼具装饰性能等特性;强吸声结构对中高频噪声的吸声系数在0.99以上。

4、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品质的定义和区别?其中,室内空气品质主观评价和客观

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有哪些?

答:狭义的室内空气品质是指一系列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是否超过了相应的指标要求;广义的室内空气品质包括污染物浓度指标和人员主观上是否对室内空气满意,包括热舒适、有害物浓度和气味等方面。室内环境品质的定义范围就更宽了,它不仅包括热舒适、有害物浓度和气味等与空气有关的方面,而且包括室内声环境、光环境等与环境有关的所有相关方面。

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污染物浓度水平的评价,所用指标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污染物控制参数;②人体暴露量的评价,所用指标包括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和体症、效应生物标志和相关疾病发生率等。主观评价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人的鼻子的嗅觉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所用指标包括感知负荷和感知空气品质等。

5、得热量与冷负荷之间的关系如何?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

荷?

答:得热量是指某一时刻在外扰和内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冷负荷是为了维持室内一定的热湿环境参数,单位时间需要从房间除去的热量。在常规送风空调中,如果室内不存在显著的辐射热交换,则得热量与冷负荷相等。而往往由于室内各表面之间存在辐射热交换,使冷负荷相对得热量存在较明显的衰减和延迟。

室内照明散热包括辐射和对流部分,对流部分会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而辐射部分在转变为冷负荷过程中会存在衰减和延迟。

室内设备散热同样包括对流和辐射部分,辐射部分在转变为瞬时冷负荷过程中也存在衰减和延迟的现象。

6、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人体的代谢率主要由活动强度决定。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的发热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当环境空气温度升

高或降低时,发热量都会增加。但随着环境空气温度的不同,人体向环境散热量中显热和潜热的比例是随着环境空气温度变化的。环境空气温度越高,人体的显热发热量就越小,出汗率(潜热)越大。环境空气温度达到和超过人体体温时,人体向外界的散热形式就全部变成了蒸发潜热散热。

7、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什么情况下能忽略长波辐射的影响,什么情况下必须考虑?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综合考虑了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侧对流换热系数、围护结构与太阳之间的短波辐射热交换及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热交换等的影响。在计算白天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时,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所以忽略长波辐射的作用是可以接受的。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的作用,而天空的背景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因此建筑物向天空的辐射放热量是不可以忽略的,尤其是在建筑物与天空之间的角系数比较大的情况下。特别是在

冬季夜间忽略掉天空辐射作用可能会导致对热负荷的估计偏低。

夜间: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综合考虑了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侧对流换热系数、围护结构与太阳之间的短波辐射热交换及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热交换等的影响。在计算白天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时,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所以忽略长波辐射的作用是可以接受的。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的作用,而天空的背景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因此建筑物向天空的辐射放热量是不可以忽略的,尤其是在建筑物与天空之间的角系数比较大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冬季夜间忽略掉天空辐射作用可能会导致对热负荷的估计偏低。

8、请给出空气龄的定义,并说明某一点的空气龄和房间空气龄的区别。然后具体说明一种测量某点空气龄的方法。

答:空气龄是指新鲜空气(微团)进入房间的时间。在房间污染源分布均匀且送风为全新风时,某点的空气龄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越新鲜,空气品质就越好。它还反映了房

间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平均空气龄小的房间,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就强。

某点的空气龄是指通过该点所有空气微团的空气龄的平均值;而房间空气龄是房间内各点空气龄的体平均值。

空气龄的测量常用示踪气体方法。以下降法(衰减法)为例,当房间中示踪气体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停止释放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然后用教材P206公式(6-63)计算某点空气龄值。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把我国分为哪几个气候分区,分区主要依据包括哪些指标?每个气候分区建筑热工设计时各要达到什么要求?

答:以最冷月平均温度和最热月平均温度为主要指标,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5℃的天数和日平均温度大于等于25℃的天数为次要指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把我国分为①严寒地区、②寒冷地区、③夏热冬冷地区、④夏热冬暖地区、⑤温和地区。

相应设计要求如下:

①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

不考虑夏季防热;

②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

夏季防热;

③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

季保温;

④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

不考虑冬季保温;

⑤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10、噪声控制的措施有哪些?消声器可以分为几大类,请详细说明它们各自的原理和特点?

消声器主要用于气流噪声的控制,按原理不同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阻性消声器的原理是利用布置在管内壁上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迅速随距离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对中、高频噪声的消声效果较好。抗性消声器不使用吸声材料,主要是利用声阻抗的不连续性来产生传

输损失,利用声音的共振、反射、叠加、干涉等原理达到消声的目的,适合于中、低频噪声的控制。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综合以上两种技术来达到宽频带消声的目的

11.请分析得热量与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答得热量分为显热得热和潜热得热。潜热得热一般会直接进入到室内空气中,形成瞬时冷负荷,即为了维持一定室内热湿环境而需要瞬时去除的热量。当然,如果考虑围护结构内装修和家具的吸湿与蓄湿作用,潜热得热也会存在延迟。渗透空气的得热中也包括显热得热和潜热得热两部分,它们也都会直接进入到室内空气中,成为瞬时冷负荷。至于其他形式的显热得热的情况就比较负责,其中对流部分会直接传给室内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表面,提高这些表面的温度后,再通过对流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如果采用送风空调,

在负荷就是得热中的纯对流部分。如果热源只有对流散热,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各室内设施的表面温差很小,则冷负荷基本就等于得热量,否则冷负荷和得热是不同的。如果有显著的辐射得热存在,由于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和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也有衰减。因此,冷负荷和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热源的特性。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建筑环境学最全面习题库考试必备

《建筑环境学》题库子夜木须染整理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 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 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我国气候分区:用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将全国分为5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第三章 low-e玻璃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普通玻璃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为0.84,而low-e玻璃为0.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加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等效的温度值为计算方便推出一个当量室外温度。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传递:1室外空气2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入的热量。 通过透光维护结构显热传递:1通过玻璃板壁的热传导2透过玻璃的光辐射得热。 围护结构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牙高的一侧相分压低的一侧转移。如果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段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

建筑环境学参考答案

1 、建筑物一般应该满足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4)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2 建筑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对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4 太阳常数: 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1353瓦每平方米 6 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有哪几部分组成: (1)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2)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3)大气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7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区别: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也就是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温度比天气预报空气温度高:体感温度是人体感觉到的温度,是一个综合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的综合概念,在夏天中午,太阳辐射强烈,人体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故人们在室外感觉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9 风的成因有哪些: 风是指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1)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3)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等(4)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10、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进行的距离。 11、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建筑环境学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即 直接 辐射和 间接 辐射。 2、 风速 和 风向 是描述风特征的两个要素。 3、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的影响。外扰主要包括 室外气候参数 和 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 4、 人体的能量代谢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 、 环境温度 、性 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长短。 5、 热感觉投票的选项有热、暖、 中性 、 稍热 、稍凉、凉和冷。 6、 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特性可分为化学污染、 物理 污染和 微生物 污染。 7、 空气净化的主要方法有: 过滤器过滤 、 吸附净化法 、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 和紫外线照射法等。 8、 机械通风从实现方法上可分为三类:稀释法、 置换法 、 局部保障法 。 9、 换气效率定义为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 活塞 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换气效率越 高 ,说明房间的通风效果越好。 10、 声压级的定义式为 Lp=20lg(p/p0) ,其中参考声压等于 2*10-5 Pa 。 11、 累积分布声级 L 10=60dB 表示整个测量时间内有10%的测量时间,噪声都超过60dB 。通常在噪声评价中多用L 10、L 50 、 L 90 。 12、 舒适的光环境应当具有以下四个要素:适当的照度水平、 舒适的亮度分布 、 适宜的 色表与色温、 避免眩光干扰 。 13、 亮度对比不变时,视角越小,需要的照度越 大 。在相同的亮度对比条件下,识别相同的视角作业所需要的天然光照度要明显 低于 人工光的照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 C )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A .1 B. 1.2 C. 1.5 D. 2 2、 普通玻璃能够有效地阻隔( C )。 A .可见光 B. 近红外线 C.长波红外线 3、 以下选项中,( D )是评价自然通风环境中人体热舒适的。 A .PMV B. 有效温度 C. 热损失率HDR D. 适应性模型 4、 下列污染物中,( D )不是有机挥发物VOCs 。 A. 甲醛 B. 甲苯 C. 四氯化碳 D. 氨 5、 房间容积V 与通风量Q 的比值V/Q 定义为( C )。 A. 换气次数 B. 换气效率 C. 名义时间常数 D. 排空时间 6、 在理想活塞流通风条件下,等于房间的名义时间常数的是:( B )。 A. 房间入口处的空气龄 B.空气微团的驻留时间 C. 房间的平均空气龄 D. 空气微团的残留时间 7、 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声压级比原来增加( A )。 A. 3dB B. 4dB C. 5dB D. 6dB 8、 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的是( A )。 A. 照度 B. 光通量 C. 明度 D. 亮度 9、 湿黑球温度适用于( D )。 A. 室内中等环境 B. 室内偏热环境 C. 室外寒冷环境 D. 室外炎热环境 10、 夏季服装的热阻一般为( A )。 A. 0.5clo B.1.5clo C. 2.0clo D. 4.0clo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是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2. 热岛现象 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 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到岛现象。 3. 操作温度 反映环境空气温度ta 和平均辐射温度tr 的综合作用。 To=(hr*tr+hc*ta)/(hr+hc) 4.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 1、自然通风优点: 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 2、人类最早的居住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 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外环境 2)了解各种外部因素是如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法与原理 5、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 7、地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

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向,称为太阳位置。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位角的因素: 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 δ?δ?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 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是指21m 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 14、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20/1353m W I =,被称为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照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1日最大,为2/1405m W ;7月1日最小,为2/1308m W 15、1)氧、氮及其他大气成分吸收X 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 2)臭氧吸收紫外线 3)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长波红外线。 16、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17、在陆地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围仅在5%以 1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向的运动。

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且各朝向上冬季的阴影区范围都不大,能保证周围场地有良好的日照。L形建筑会出现终日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而凹形建筑虽然南北方向和东西场地没有永久阴影区,但在各朝向上转角部分的连接方向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自身阴影遮蔽情况…… 6.日照中的紫外线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是波长在0.25~0.295 范围内杀菌作用更为明显,波长在0.29~0.32 的紫外线还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且维生素D能帮助人们的骨骼生长。另一方面,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也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在0.32 以上的高密度紫处线,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因这种波长紫外线能吸收大量的臭氧,导致臭氧层浓度降低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对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都有不同程度危害。 7.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它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波长在3~120 )而升温,而直接接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有: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它取决定性作用;②地面覆盖的影响(如草地、森林、沙漠和河流及地形的变化);③大气对流的强弱快慢的影响。 8.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由于我国海陆分布与地形的起伏的影响,各地气温的“日较差”

一般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增;而“年较差”是自南到北,自沿海到内陆逐渐增大。 9.在不同下垫石上,温度变化是温度的局地倒置现象,其温差达到最大极限值称为“霜洞”。当阳光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途中,其中一部分(大约10%)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所吸收,同时它们还吸收来自地面的反辐射,使其具有一定温度,此时的大气温度称“有效天空空温度”Tsky,其数值取决于地表温度Td,距地面1.5~2.0M高处的气体温度T0;水蒸汽分压力E d与日照百分比率。 10.其影响因素取决于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其变化规律是一般为大陆低于海面,夏季低于冬季,晴天低天阴天,在黎明前后由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较少,但气温最低所相对湿度最大,午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虽然较大,但此时气温达最大值,当水蒸气分压力Pq一定时,最高气温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q.b最大,所相对温度最低值。而在一年中,最热月的相绝湿度最大,最冷月的绝对湿度最小,这主要是因为蒸发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缘故。 11.风可分大气环流和地方风两大类,前者是因太阳辐射造成赤道和两极间的温度差而引起的风称大气环流;后者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热起伏,表面覆盖不同等引起的风为地方风。气象部门一般在距地面10m高处测量的风向、风速作为当地的风向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室内热湿源包 括:、、。 2.影响热感觉的因素有冷热刺激的存在、和 三个。 3.人的下丘脑是同时利用温度和温度信号来决定调节 方式的。 4.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能主要包括:辐射和辐射两 部分。 5.影响太阳位置的因素包括:赤纬、和。 6.建筑热湿环境的主要成因包括和 两项。 7.某窗孔余压为10Pa,窗外部风压为3Pa,则该窗内外压差为 Pa。 8.建筑材料相同时,墙体越厚重、越密实,隔声效果越(选填“好”或 “差”)。 9.室内空气污染途径包括:室外来源、和。 10.排风口排风温度工作区温度时,说明余热排除效率高,经济性好。(选 填:>,=,<) 11.根据人体冷、热感受器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可以判断,人体对的感受更 灵敏。 12.低激发热环境适合做的脑力工作。(选填“简单、复杂”) 13.中和面是 指。 14.纬度越高,气温的年较差越。 1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取决于 和。 16.热负荷采用态计算法,冷负荷采用态计算法。 17.两个声压级为0dB的噪声合成的噪声是 dB

18.视觉功效一般用完成视觉作业的和来定量评价。 19.机械通风包括、和三种方式。 20.粒径d<0.2μm的尘粒,主要靠的机理来捕集。 二、判断题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 2.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区域。() 3.玻璃对太阳辐射来说是绝对透明的。() 4.对人体的能量代谢率M起绝对影响的是肌肉活动强度。() 5.室内空气品质差就是因为室内污染物的浓度超标。() 6.示踪气体释放点在送风口,测点在室内任一位置,测出的气流组织参数是该 点空气龄。() 7.常用B计权频率网络模拟人耳听觉对低频声不敏感的特征。() 8.在工作场所内,以照亮整个工作面为目的的照明方式称一般照明。() 9.low-e玻璃对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是高透,对红外线是低透。() 10.内遮阳比外遮阳的遮阳阻热效果好。() 11.一般来说,人体的衣服热阻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小。() 12.总新风量满足要求,则室内空气品质一定满足要求。() 13.热压是指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孔两侧压差的绝对值之和。() 14.PMV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大。() 15.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Hz~20000Hz。() 16.响度级的单位是方。() 三、名词解释 1.城市微气候: 2.冷负荷: 3.气流组织(广义): 4.视觉适应: 5.热岛强度: 6.热感觉: 7.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题目(共224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不包括()。A安全性 B功能性 C舒适性 D经济性 2、下面哪一项是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 A巢居 B草房 C蘑菇房 D蒙古包 3、下面哪一项不是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之一? A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C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D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公转的轨道平面为度。 A66.5 B23.5 C0 D90 2、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 A赤纬 B时角 C太阳高度角 D太阳方位角 3、下面哪个角度不可能是赤纬角? A-23 B0 C23 D67 4、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无法确定 5、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无法确定 6、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当地的子午线时 B正南方的瞬时 C本初子午线处 D时区正中央 7、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当地的子午线时 B正南方的瞬时 C本初子午线处 D时区正中央 8、标准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当地的子午线时 B正南方的瞬时 C本初子午线处 D时区正中央 9、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正午12点 B下午18时 C深夜12时 D早上8时 10、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正南方的瞬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正午12点 B下午18时 C深夜12时 D早上8时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 2.采用两种积分变换法,得到和两种冷负荷计算方法。 3.对人体的能量代谢率M起绝对影响的是。 4.建筑物必须满足美观性、安全性和、四个要求。 5.冬季的太阳高度角 越小,则其日射强度越。 6.夜间辐射包括与长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与周围建筑和其它物体外表面的长波 辐射。 7.声速是声波振动状态的传递,与媒介的弹性、和有关。 8.按灯具布局情况可分为照明、照明、照明和照明四种照明 方式。 9.不好的室内空气品质除了引起人的不舒适外,还会 和。 10.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中暴露水平评价属于评价指标。(选填“主观、客观”) 11.高激发的热环境适合做的脑力工作。(选填“简单”或“复杂”) 12.室内污染物按其特性可分为:、、三类。 13.某点的空气龄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品质越。 14.确定太阳位置常用的两个角度是和。 15.普通平板玻璃对太阳辐射能中的是高透过。 16.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会使人。 17.根据消声原理,可把消声器分为:、和消声器。 18.人工光源分为光源、光源和LED光源三大类。 19.获得自然通风压力差ΔΡ的途径有和。 20.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 Hz~ Hz。 二、判断题(对选“√”,错选“×”) 1.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2.空气对长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 3.常规的送风空调去除的冷负荷包括室内其他各表面向空调的辐射热量。()

4.热中性就是热舒适。() 5.吸烟是世界公认的肺癌的第二大诱因。() 6.物理吸附对所吸附的气体选择性弱。() 7.共振吸声结构主要用于吸收高频声波。() 8.在暗环境中,人眼能看清物体的颜色,但无法分辩物体的细节。() 9.我国气候分区有两种: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建筑气候区划。() 10.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不计。() 11.当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可用稳态法计算建筑冷热负荷。 () 12.人的热感觉最初由人体皮肤温度决定、最终由核心温度决定。() 13.送风可及性与送风中指示剂浓度有关。() 14.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15.在办公室内,可以用CO 2浓度作为衡量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其原因是 CO 2 浓度易测;并 且 CO 2 浓度能够反映了室内人体代谢污染物的总体水平。() 16.相对热指标RWI和热损失率HDR都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三、名词解释 1.建筑环境学: 2.得热: 3.空气龄: 4.(声音)掩蔽效应: 5.空气温度: 6.热负荷: 7.平均辐射温度: 8.光通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2.简述室内得热途径。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 指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室外气温 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4.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6.基础代谢率BMR 临床上规定未经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7.VOCs:有机挥发物。 https://www.doczj.com/doc/c718751221.html,OC :总有机挥发物。 9.IAQ:室内空气品质。 10.SBS :病态建筑综合症。 11.气味浓度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2.气味浓度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3.热压 由于温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gh=ρw-ρn 14.自然通风 指利用自然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15.机械通风 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16.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17.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8.声压 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改变量。 19.A声级L A 表示。 A声级由声级计上的A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用L A 20.光通量 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8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 21.照度 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 22.发光强度 点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广元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 23 显色性 物体在待测光源下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上的颜色相比的符合程度,定义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24 空气龄 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的时间。

建筑环境学试卷试题(史永琦)(附答案)

建筑环境学试卷A 一、给出下列专业术语的定义或定义式。给出定义式时,需说明式中 符号的物理意义(每题4分,共20分)。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增加了一个 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lw z air out out Q aI t t αα=+ - 2.得热与负荷: 3.热压: 4.基础代谢率: 5.换气效率: 6.光通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体的代谢率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人的( C )。 A .所在环境的温度 B .性别和年龄 C .肌肉活动强度 D .A 和C 2、冬季采用稳态计算方法的原因( C )。 A .太阳辐射强度小 B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能否满足大多数气候条件的要求 C .室内外温差的波动远小于其平均值 D .室内舒适所要求精度不同 3、能够反映同一稳态环境下大多数人的热感觉指标是( A )。 A .PMV B .PPD C .RWI D .TSV 4、下列污染物中,( D )不是有机挥发物VOC A .甲醛 B .甲苯 C .四氯化碳 D .氨 5、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声能称为( C )。 A .声压 B .声强 C .声功率 6、人体各部位的冷点数目( A )热点。 A .明显多于 B .明显少于 C .略微多于 D .略微少于 7、P .O . Fanger 的研究结论为:IAQ 随空气焓值的降低而( B )。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8、对应不同频率,在同一等响曲线上的声音,人耳听起来的响度( B )。

A.不相同B.相同C.不确定 9、对于室内两个声级分别为70dB和32dB的A、B噪声源,需对()作处理才能达到降噪的处理。 A.A噪声源B.B噪声源C.A、B噪声源 10、()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A.蒸发B.对流C.导热D.辐射 三、简答与计算(每题10分,共60分) 1、晴朗夏季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为什么? 在晴朗天气的夏季凌晨,因为无云,有效天空温度比有云时要低,天气越晴朗,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少,则夜间有效天空温度越低。因此,夜间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当其表面温度达到周围空气的露点时,就会有结露出现。由于树表面湿度大于无生命的物体,且树叶体积小儿更易于被冷却,在温度低的时候很容易达到露点而使空气结露,这就是为什么凌晨室外一些朝上的表面,如树叶表面会结露的原因。 2、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靠什么调节,调节方法是什么? 体温调节的主要功能是将人体的核心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主要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调节体温的中枢主要是下丘脑,下丘脑前部的作用是调动人体的散热功能,下丘脑的后部执行着抵御寒冷的功能,其调节方法包括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和提产热量。 3、说明过滤器处理空气中颗粒污染的工作原理,并指出各原理适用的颗粒直 径。 扩散:粒径小于0.2μm。 中途拦截:粒径大于0.5μm。 惯性碰撞:粒径大于0.5μm。 筛子效果:粒径越大越好。 静电捕获:带电粒子。 4、夏季时,某地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为860W/m2,窗的传热系数为2.4 W/m2·℃,遮挡系数为0.80,遮阳系数为0.60,窗的冷负荷温度为32℃,冷负荷系数为0.9。请分别计算该窗单位面积的温差传热和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8分)假设室内

建筑环境学_课程考试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建筑环境学》课程执行情况与分析总结报告 课程承担单位: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考试的基本情况 1、课程的学时数及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本课程共32个理论课学时,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计划执行。 2、授课教师及听课对象所在的院(系)、专业和班级。 二、考试的组织情况 成绩构成100% = 平时成绩30%(作业成绩10%、签到成绩5%、观看视频成绩5%、任务点完成成绩10%)+ 结论论文70%。 三、考题的分析 1、结课论文,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禁止网上抄袭; 2、字数不少于1500字,可选择任一有关“建筑环境”方面的主题内容,围绕该内容 详细阐述自己对该内容的认识、见解;或者写一篇“建筑环境学”上课心得。四、考试成绩分析 不足; 《建筑环境学》课程是考查课,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上课形式采用线上网络教学。为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将学生学习成绩构成设置为平时成绩30%和结课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10%+签到成绩5%+观看视频成绩5%+任务点完成成绩10%构成,均通过学习通软件进行统计,统计情况见材料。 (1)在教学过程上,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做到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

质等效,通过对比各线上教学平台的优缺点后,采用“学习通互动(课下)+QQ屏幕直播(课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课程授课。 (2)从平时学习情况统计可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按时上课、完成上课布置的相关作业;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每次上课作业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醒同学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并督促同学们认真完成相关作业。 (3)针对课堂作业,课前提前安排相关知识点的预习及资料的阅读,课堂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讲授,课堂小测试采用分组讨论和独立完成答案撰写。通过知识点讲授及随堂练习,能够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另外,根据学生作业测试的完成情况,老师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更好的将知识点内化吸收; 3、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其原因。 本课程是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下的选修考查课,主要任务是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在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由于任课老师对建筑环境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相关内容的讲解局限于教材;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要强调多阅读课外资料和多做实质性思考。本次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缺少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以至于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仅通过学习通学习的效果来进行评判,存在部分知识点可能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而老师也没有深入的讲解的。网上教学上课进度和线下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受到网速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导致线上教学进度相对比较慢,为此在网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教师仍需要深入的学习,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案。 五、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1、在今后的授课中,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作为主题,来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老师作为课堂内容讲解的补充; 2、加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采取课堂随机提问、小测试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线上的沟通交流,利用课前、课间时间或网络工具等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诉求,让学生积极提出教学意见和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