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D_Tune_Pro参数含义

HD_Tune_Pro参数含义

HD_Tune_Pro参数含义
HD_Tune_Pro参数含义

HD Tune Pro详解教程

HD Tune Pro作为一款硬盘性能诊断检测的工具软件,它能检测硬盘的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数据存取时间、CPU使用率、健康状态,温度及扫描磁盘表面等等。今天,笔者在这就介绍一下HD Tune Pro V4.01汉化专业版的相关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用笔者的一块西数160G硬盘的数据来做参考说明,具体数据以各位所用的硬盘为准。图片为HD Tune Pro自带截图功能

基准:

浅蓝色曲线,代表的是HD TunePro检测过程中检测到硬盘每一秒钟的读取速率;爱生活爱顺网小点代表硬盘的寻道时间。在右边还可以看到清楚的数据,传输速度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还显示了数据的存取时间,和突发数据传输率。CPU的占用率。

选中“读取”然后“开始”就是。“写入”一般是不可选的,只有一块还没分区的硬盘才能执

行“写入”操作。“快速行程”是选择要测试硬盘盘面的范围,或者就按自己喜欢呗。话说笔者的硬盘真不咋的。。。。

另外提一点,在“基准”测试里头改变选项中“块大小”会影响到测试的数据准确性,因此不要盲目相信某些网站所谓的硬盘评测数据。参照不同数据出入挺大的。。。

信息:

“信息”,顾名思义,硬盘的基本信息和支持特性都很详细的列出。支持特性里头的项目是反映你硬盘的特性,不能被改动。其中S.M.A.R.T特性下面会说到。。。

健康:

笔者在这解说一下在“健康”测试中个参数的含义(仅作参考,因为原始数据的含义为硬盘厂家保密的,不同厂家可能不同)

下面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S.M.A.R.T属性表:

S.M.A.R.T.包含很多个属性,每个属性值只有两种含义,超过阈值和没有超过阈值。一旦有属性值超过了阈值,表明“硬盘快不行了”。每个硬盘的 S.M.A.R.T.信息中,都注明了这些属性的阈值,不同厂家的阀值是不同的。不同的属性值对于阈值的对比关系也有两种情况,应大于阈值和应小于阈值。

下面列出几个笔者觉得比较重要的属性进行说明:

(01) 读取错误率 Read Error Rate (应小于阈值)

硬件读取错误率,在从磁盘表面读取数据发生错误时记录。任何大于0的数据表明在磁盘表面或者读写柱头发生过问题。这项的最差值很低的话,则提示硬盘多半有坏道。某些二手硬盘检测这个数值不正常的话,有可能是被修复或屏蔽过坏道。

(05) 重新映射扇区计数 Reallocated Sectors Count (应小于阈值)

重新映射扇区的计数值。硬盘发现一个读、写或校验错误时,会将这个扇区重新映射并将数据转移到一个特殊的保留的空闲区域,这些区域就称为重新映射扇区。也就是说,硬盘是无法通过检测来发现“坏块”的,所有的坏块都被隐藏到了重新映射的扇区里面了,当然这样读写速度会有影响变慢。

(09) 通电时间计数 Power-On Hours Count,POH (越小越好,通常无阈值)

通电状态下的小时计数。这个值表示了硬盘通电状态下总计的小时计数,不过不同厂家这个值的单位有所不同,也有以分钟、秒钟为单位的。新买回的硬盘应该小于10小时吧,不然有可能。。。。嘿嘿

(0A) 马达重试计数 Spin Retry Count (应小于阈值)

马达尝试启动的重试计数。这个属性存储了马达为了达到标准转速而进行的启动尝试的总计数,即第一次启动并不能成功达到标准转速。数值高可能电路或是硬盘的保留区有问题,说明硬盘的机械系统出现了问题。

(0C) 通电周期计数 Power Cycle Count (越小越好,通常无阈值)

这个属性表明了整个硬盘通电/去电周期的次数,即开关次数。

(C2) Temperature (越小越好,通常无阈值)

当前内部温度。一般不应超过45摄氏度。

(C4) 重新映射事件计数 Reallocetion Event Count (应小于阈值)

重新映射操作的计数值。这个属性值表明了将重新映射扇区的数据转移到空闲区域的尝试总次数。成功的转移和不成功的转移都会被计数。

(C5) 当前待映射扇区计数 Current Pending Sector Count (应小于阈值)

“不稳定的”扇区数量,即等待被映射的扇区数量。如果不稳定的扇区随后被读写成功,这个值会降低,扇区也不会重新映射。扇区读取错误不会造成重新映射,扇区只会在写入失败时发生重新映射。这个值有时候会有问题,因为带缓存写入不会重新映射扇区,只有直接读写才会真正写入磁盘

(C6) 无法校正扇区计数 Uncorrectable Sector Count (应小于阈值)

读写扇区时发生的无法校正的错误总计数。这个值上升表明硬盘表明有缺损或者机械系统有问题。

(C7) 直接内存访问校验错误计数 UltraDMA CRC Error Count (应小于阈值)

通过接口循环冗余校验(Inte爱生活爱顺网c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ICRC)发现的通过接口电缆进行数据传输的错误。

(C8) 写入错误率 Write Error Rate (应小于阈值)

写入一个扇区时发生错误的总数。

如果上述某项或几项出现“变红”,那问题可能比较严重,赶快处理吧。。。不然就。。。不远了。。。

错误扫描:

一般来说,不建议用“快速扫描”,虽然一般扫描的时间会很长(根据已硬盘容量的大小而定),但是一般会比较彻底。。。假如扫描出来“红格子”特别多,则预示硬盘有坏道,那就要用专门的工具软件修复或屏蔽。

文件夹占用率:

文件基准:

这项反映了硬盘在不同文件长度大小的情况下传输速率。数据越是接近顶端则表明硬盘的性能越好。这个在此证明了笔者的硬盘性能确实不咋的。。。大家可以测试一下32K和512M的大概就知道你的硬盘的水平了。。。。

磁盘监视器:

这项反映硬盘的读取和写入分别得速率。蓝色为读取,橙色为写入。时间上看去有点可怜。。。AAM:

勾选“打开”可以选择“低噪音”或“高性能”两项。打开后可以明显影响硬盘寻道时间的快慢。笔者这个可选,听说貌似不一定都能打开,需要主板的支持,也跟硬盘的传输模式有关,IDE模式和AHCI模式有显著差别。这个无法考究,知道的兄弟烦请告知一下。

随机存取:

这项主要测试硬盘的真实寻道以及寻道后读写操作全过程总时间,能体现硬盘的真实寻道性能。

额外测试:

上面这个就只是数字问题咯,参数的优劣前面已经叙述,就不多口水啦。。。。删除:

这个包括四种模式:全零填充、随机填充、DoD 5220.22-M、Gutmann等。

1. 全零填充:就是格式化的意思呗

2. 随机填充:就是自动随意的。。。

3.Dod5220.22M:是电脑数据消磁规格,以1-5次消磁来完成

4.Gutmann:是以安全运算模式删除

以上应该够详细了吧,嘿嘿,先休息一下。。。本人水平非常有限,各位大虾不吝赐教,帮忙补充咯。谢谢

S.M.A.R.T检测参数含义

1.ID检测代码

ID检测代码不是唯一的,厂商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ID代码或根据检测参数的多少

增减ID代码的数量。例如,西数公司的产品ID检测代码为“04”,检测的参数是Start/Stop Count(加电次数),而富士通公司同样代码的检测参数却为“Number of times the spindle motor is activated”(电机激活时间)。

2.属性描述(Attribute Deion)

属性描述(Attribute Deion)即检测项目名称。可由厂商自定义增减,由于ATA标准不断更新,有时候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产品也会有所不同。但必须确保S.M.A.R.T规定的几个主要检测项目(虽然不同厂商对检测项目都有特定的命名规则,但这些监测项目的实质其实是一样的)。

Read Error Rate 错误读取率

Start/Stop Count 启动/停止次数(又称加电次数)

Relocated Sector Count 重新分配扇区数

Spin up Retry Count 旋转重试次数(即硬盘启动重试次数)

Drive Calibration Retry Count 磁盘校准重试次数

ULTRA DMA CRC Error Rate (ULTRA DMA奇偶校验错误率)

Multi-zone Error Rate 多区域错误率

Vendor-specific 厂商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商、不同类型产品的属性描述不尽相同。对用户而言,无须深入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只需了解属性监测值的含义即可。

3.阈值(Threshold)

又称门限值。是由硬盘厂商指定的可靠的属性值,通过特定公式计算而得。如果有一个属性值低于相应的阈值,就意味着硬盘将变得不可靠,保存在硬盘里的数据也很容易丢失。可靠属性值的组成和大小对不同硬盘来说是有差异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ATA标准中只规定了一些S.M.A.R.T参数,它没有规定具体的数值,“Threshold”的数值是厂商根据自己产品特性而确定的。因此,用厂商自己提供的检测软件往往会跟Windows下的检测软件(例如 AIDA32)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出入。这里,我们推荐以厂商软件的检测结果为标准,因为Windows环境下,系统要求硬盘的启动程序比DOS下多得多,这可能导致硬盘S.M.A.R.T值比DOS环境下检测的波动更大。以参数Raw ErrorRate(错误读取率)为例:该参数的计算公式为10×log10(主机和硬盘之间所传输数据的扇区数)×512×8/重读的扇区数。其中“512×8”是把扇区数转化为所传输的数据位(bits),这个值只在所传输的数据位处于10^10~10^12范围时才作计算,而当Windows系统启动后,主机和硬盘之间所传输的数据扇区大于或等于10^12时,此值将重新复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值在不同的操作环境、不同检测程序下时波动较大的原因。

4.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属性值是指硬盘出厂时预设的最大正常值,一般范围为1~253。通常,最大的属性值等于100(适用于IBM、昆腾、富士通)或253(适用于三星)。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由西部数据公司生产的部分型号硬盘,就用了两个不同的属性值,最初生产时属性值设为200,但后来生产的硬盘属性值又改为100。

5.最大出错值(Worst)

最大出错值是硬盘运行中曾出现过的最大的非正常值。它是对硬盘累计运行的计算值,根据运行周期,该数值会不断地刷新,并且会非常接近阈值。 S.M.A.R.T分析和判定硬盘的状态是否正常,就是根据这个数值和阈值的比较结果而定。新硬盘开始时有最大的属性值,但随着日常使用或出现错误,该值会不断减小。因此,较大的属性值意味着硬盘质量较好而且可靠性较高,而较小的属性值则意味着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6.实际值(Date)

是硬盘各检测项目运行中的实际数值,很多项目是累计值。例如:图3中的Start/Stop Count(启停次数),累计的实际值是436,即该硬盘从开始到现在累计加电启停436次。

7.属性状态(Status)

这是S.M.A.R.T针对前面的各项属性值进行比较分析后,提供的硬盘各属性目前的状态,也是我们直观判断硬盘“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根据 S.M.A.R.T的规定,这种状态一般有正常、警告和报告故障或错误等3种状态。S.M.A.R.T判定出这3个状态与S.M.A.R.T的

Pre-failure/advisory BIT(预知错误/发现位)参数的赋值密切相关。

当Pre-failure/advisory BIT=0,并且可靠属性值远大于阈值的情况下,为正常提示“OK”标志。当Pre-failure/advisory BITt=0,并且可靠属性值大于阈值但接近阈值临界值时,为警告提示“!”标志;当Pre-failure/advisory BITt=1,并且可靠属性值小于阈值时,为报告故障或错误提示“!!!”标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个参数所给出的值都是经过一些特定的计算公式而给出的。作为用户,只要观察“Worst”和“Threshold”值的关系,并注意状态提示属性状态信息即可大致了解硬盘的健康状况

硬盘个参数的含义及选择

菜鸟学堂专家解读内存硬盘参数含义 相关专题:技巧 时间:2009-09-03 05:22 来源:中关村在线 随着天气慢慢变冷,学生们的暑期也已经结束。就在9月1日开学的当天,笔者就发现北京的交通变得更加拥堵,因为赶着送孩子上课的车都已经在路上。从往年来看,开学也意味着中关村装机高潮即将来临,毕竟很多外地来京上学的朋友不会把家里的电脑扛过来,而是选择就近组装一台新机器,毕竟现在DIY配件价格不断下跌,一台主流配置也就3000左右。 对于攒机高手而言,组装一台机器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大部分刚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菜鸟。由于之前的学业繁重,所以对于电脑方面比较欠缺,也是在所难免。那么下面笔者就带领可爱的菜鸟们对三大件中的硬盘和内存做一个系统复习,并且由浅入深的通过讲解、评测看看参数与性能的关系,下面就开始上课了。 ● 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硬盘内部结构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硬盘背面PCB详解 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 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 左右。 在了解完硬盘主要参数后,下面笔者教大家来通过硬盘标示来了解该块硬盘的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等等。

硬盘参数

硬盘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硬盘 问:什么是硬盘? 答:英文“hard-disk”简称HD。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主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 等参数上。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答: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的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率。 什么是DMA和PIO 问: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提到DMA和PIO,那到底什么是DMA和PIO呢? 答:这两种模式就是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而DMA则是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了存取数据的数据交换模式。 PIO的英文全称为“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即“程序输入/输出”模式。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 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的英文全称为“Direct Memory Access”,即“内存直接存取”模式。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使服务器的数据性能大大提高。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 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但在现在的操作系统环境中,DMA的传输模式明显优于PIO的传输模式。 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问: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答: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就越高。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转/分和7200转/分,最高的转速则可达

硬盘主要参数

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作为电脑主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可以说在整个电脑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数据都是通过硬盘来存储的,这些数据比硬盘本身甚至整台电脑都要宝贵许多。 探秘硬盘内部结构 而我们平时了解硬盘,主要是从外观以及容量、性能等各种参数去认识,它的内部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相信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今天笔者就通过工具把一块硬盘大卸八块,跟大家一起探秘一下硬盘内部精密的结构,一起来看下吧。 另外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没事千万不要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因为硬盘的内部是不能沾染灰尘的,否则立即报废。我们本次的硬盘是已经不能使用的了,所以看了本篇文章的童鞋拆硬盘后导致硬盘坏了可不要来找我,嘿嘿。

在实际动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硬盘结构的理论知识。总得来说,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马达、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 一般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而硬盘的背面则是控制电路板,同时在硬盘的一端有数据接口和供电接口设计。

要拆解硬盘,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硬盘的安装螺丝是使用特殊的内六角螺丝,而且螺丝中心呈凹形,所以使用普通螺丝刀是没法拧开的。 拆掉六个螺丝之后就可以将电路板分离出来,这时可以看到,电路板和硬盘体之间还有一层软垫,以减免两者间发生短路的几率。

从上图可以看到,该硬盘采用了Marvell 88i8845E-BHY2主控芯片,内部集成了32MB缓存,而电机控制芯片则来自于SMOOTH的L7251。 出处:pconline 2010年09月09日作者:天涯为客责任编辑:lvke 要想打开硬盘,我们首先要把硬盘正面的9个安装螺丝拆卸下来。从上图可以看到,除了外围的7个螺丝外,硬盘的标签下面还隐藏有2个螺丝,大家拆卸时需要注意。

硬盘的基本参数

硬盘的基本参数 一、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 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Windows 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目前的主流硬盘的容量为10G和15G,而20G 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其实,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例如火球10G 的价格为1000 元,每G 字节的价格为100 元;而火球15G 的价格为1160,每G 字节还不到80 元。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硬盘的单碟容量为6.4G 以上,而更高的则已达到了10G。 ?二、转速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目前市场上主流IDE 硬盘的转速一般为5200rpm 或5400rpm,Seagate 的“大灰熊”系列和Maxtor 则达到了7200rpm,是IDE 硬盘中转速最快的。至于SCSI 接口的硬盘,一般都已达到了7200rpm 的转速,而更高的则达到了10000rpm。 ?三、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

硬盘黄色警告对照查询 硬盘检测参数详解

硬盘黄色警告对照查询硬盘检测参数详解一、SMART概述 硬盘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种:可预测的(predictable)和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后者偶而会发生,也没有办法去预防它,例如芯片突然失效,机械撞击等。但像电机轴承磨损、盘片磁介质性能下降等就是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在几天甚至几星期前就发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发生这种问题,SMART功能会在开机时响起警报,至少让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把重要资料转移到其它储存系统上。 最早期的硬盘监控技术起源于1992年,IBM在AS/400计算机的IBM9337硬盘阵列中的IBM 0662 SCSI 2代硬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后来被命名为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故障预警分析技术)的监控技术,它是通过在固件中测量几个重要的硬盘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不久,当时的微机制造商康柏和硬盘制造商希捷、昆腾以及康纳共同提出了名为IntelliSafe的类似技术。通过该技术,硬盘可以测量自身的的健康指标并将参量值传送给操作系统和用户的监控软件中,每个硬盘生产商有权决定哪些指标需要被监控和它们的安全阈值。 1995年,康柏公司将该技术方案提交到Small Form Factor(SFF)委员会进行标准化,该方案得到IBM、希捷、昆腾、康纳和西部数据

的支持,1996年6月进行了1.3版的修正,正式更名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全称是“自我检测分析与报告技术”,成为一种自动监控硬盘驱动器完好状况和报告潜在问题的技术标准。

硬盘参数详解方方面面

硬盘参数详解方方面面 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 简称HDD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 一:硬盘的组成 1、接口 IDE:IDE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的IDE接口,也叫ATA 接口,PATA接口、并行ATA接口,并口。 SCSI:SCSI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SCSI接口的优势在于它支持多种设备,传输速度比ATA高,CPU的占用率很低,一般应用于服务器 SAS:即串行连接SCSI、兼容SATA、一般也是用于服务器。 Serial ATA:Serial ATA称为串行ATA接口(SATA接口),这是相对于IDE的并行接口来说的,与IDE接口比SATA接口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图从左至右分别为IDE-SCSI-SATA 2、控制电路板 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如下图! 3、硬盘部结构 磁头组件: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有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分组成。 磁头驱动机构:磁头驱动机构由声圈电动机和磁头驱动小车组成,新型大容量盘有防震动机构。 磁盘片:磁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硬盘的盘体有一个或多个重叠在一起并由垫圈隔开的磁盘片组成。 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部件,如轴承和马达等。如下图所示:

4、硬盘逻辑结构盘面 盘面: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即上、下两面,一般每个盘面都会利用,都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面,也有个别的硬盘盘面数为单数的。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从“0”开始编号。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磁道从外向从0开始编号。 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为柱面,柱面和磁道一样,由外向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首先在同一柱面从0磁头开始进行读/写操作,依次向下直到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都读写过数据将柱面读完写满之后,才移到下一个柱面 扇区:操作系统以扇区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在磁道上,按照一定的数据位长度截取的圆弧就是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的读出或写入。 簇:操作系统都是以簇为单位的文件来分配磁盘空间、每个簇只能由一个文件所占用、及时这个簇只有几字节、决不允许两个文件以上的文件公用一个簇、否则会造成数据的混乱。如下图!

机械硬盘硬件参数及结构解析

机械硬盘硬件参数及结构解析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硬盘背面PCB详解: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

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左右。在了解完硬盘主要参数后,下面笔者教大家来通过硬盘标示来了解该块硬盘的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等等。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硬盘有好多牌子,但主要参数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在有需要的时候,手拿硬盘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 防止被js忽悠。

解读硬盘各项基本参数

前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电脑用户来说,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只是电脑系统中用来存储数据的一个载体,除了容量和价格上的差异以外好像并没有其它太大的区别。 硬盘 其实不然,硬盘的各项基本参数都影响着这个硬盘在各个方面的性能表现,与整个电脑系统的性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硬盘的各项基本参数,让大家在以后买硬盘时可以更得心应手,不再被忽悠。 -------------------------------------我是分割线 ------------------------------------ 温馨提示:如果您不了解硬盘内部结构,请阅读: 探秘硬盘内部结构: https://www.doczj.com/doc/c71561623.html,/cpu/study_cpu/1009/2215404.html --------------------------------------------------------------------- --------------- 硬盘基本参数:容量 作为整个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不过由于硬盘厂商在标称

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往往会比标称值要小一些。 250G B硬盘可用容量为232.88GB 硬盘的容量参数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的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达到了250GB~750G B不等。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用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莫过于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发现硬盘崩溃了。诸如RAID的备份和存储技术可以在任何时候帮用户恢复数据,但为预防硬件崩溃造成数据丢失所花费的代价却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在用户从来没有提前考虑过在这些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时。 硬盘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种:可预测的(predictable)和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后者偶而会发生,也没有办法去预防它,例如芯片突然失效,机械撞击等。但像电机轴承磨损、盘片磁介质性能下降等都属于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在几天甚至几星期前就发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对于可预测的情况,如果能通过磁盘监控技术,通过测量硬盘的几个重要的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那么在发生故障前,至少有足够的时间让使用者把重要资料转移到其它储存设备上。 最早期的硬盘监控技术起源于1992年,IBM在AS/400计算机的IBM 0662 SCSI 2代硬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后来被命名为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故障预警分析技术)的监控技术,它是通过在固件中测量几个重要的硬盘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 不久,当时的微机制造商康柏和硬盘制造商希捷、昆腾以及康纳共同提出了名为IntelliSafe的类似技术。通过该技术,硬盘可以测量自身的的健康指标并将参量

值传送给操作系统和用户的监控软件中,每个硬盘生产商有权决定哪些指标需要被监控以及设定它们的安全阈值。 1995年,康柏公司将该技术方案提交到Small Form Factor(SFF)委员会进行标准化,该方案得到IBM、希捷、昆腾、康纳和西部数据的支持,1996年6月进行了1.3版的修正,正式更名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全称就是“自我检测分析与报告技术”,成为一种自动监控硬盘驱动器完好状况和报告潜在问题的技术标准。 SMART的目的是监控硬盘的可靠性、预测磁盘故障和执行各种类型的磁盘自检。如今大部分的ATA/SATA、SCSI/SAS和固态硬盘都搭载内置的SMART系统。作为行业规范,SMART规定了硬盘制造厂商应遵循的标准,满足SMART标准的条件主要包括: 1)在设备制造期间完成SMART需要的各项参数、属性的设定; 2)在特定系统平台下,能够正常使用SMART;通过BIOS检测,能够识别设备是否支持SMART并可显示相关信息,而且能辨别有效和失效的SMART信息; 3)允许用户自由开启和关闭SMART功能; 4)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提供SMART的各项有效信息,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能发出相应的修正指令或警告。在硬盘及操作系统都支持SMART技术并且开启的情况下,若硬盘状态不良,SMART功能会在开机时响起警报,SMART技术能够在屏幕上显示英文警告信息:“WARNING IMMEDIATLY BACKUP YOUR DATA AND REPLACE YOUR HARD DISK DRIVE,A FAILURE MAY BE IMMINENT.”(警告:立刻备份你的数据并更换硬盘,硬盘可能失效。)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我们平时选购硬盘时,经常会了解硬盘的一些参数,而且很多杂志的相关文章也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解释。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介绍并不细致甚至会带有一些误导的成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希望能对硬盘选购者提供应有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内部结构,它将有助于理解本文的相关内容。 图为:硬盘的内部结构 工作时,磁盘在中轴马达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而磁头臂在音圈马达的控制下,在磁盘上方进行径向的移动进行寻址 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

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数据传输率(DTR,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称Mbps)。DTR分为最大(Maximum)与持续(Sustained)两个指标,根据数据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与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DTR是指磁头与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是指缓冲区与主机(即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上限取决于硬盘的接口,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接口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论值可达100MB/s,持续DTR 则要看内部持续DTR的水平。内部DTR则是硬盘的真正数据传输能力,为充分发挥内部DTR,外部DTR理论值都会比内部DTR高,但内部DTR决定了外部DTR的实际表现。由于磁盘中最外圈的磁道最长,可以让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比内圈的磁道划过更多的扇区,所以磁头在最外圈时内部DTR最大,在最内圈时内部DTR最小。 6、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MB。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Cache Buffer。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DTR。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

硬盘S.M.A.R.T参数值含义

下面将列出一些S.M.A.R.T.的原始检测属性和含义。普遍为检测值越高性能越好。即使所有制造商都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但由于有些检测值在不同硬盘制造商中用

不全相同的定义和计量方法而对于不同制作商来说检测值不全是越高越好,所以下面属性的指标只作一般参考。除外,各制造商也会根据自己需要添加一些自己专有的检测属性 说明 表示数值越高越好 表示数值越低越好 重要项:粉色底 当超出安全范围会对性能严重影响 ID ID 十六进制值 英文名 中文译名 最优 说明 1 0x01 read error rate 底层数据读取错误率 存储器从一个硬盘表面读取数据时发生的错误率。原始值由于不同厂商的不同计算方法而有所不同,其十进制值往往无意义的。一般来说有数值意味着磁头已出现问题了。 2 0x02 Throughput Performance 读写通量 性能 通常是硬盘读写性能的测量值,如果 其值有变动,有可能硬盘出现了问题。 3 0x03 Spin-Up Time 盘片启动 时间 盘片由静止启动加速到稳定正常运行速度的平均所需时间。 4 0x04 Start/Stop Count 电机起停次计数 一个盘片启动关闭周期的统计值,只有硬盘从完全断电中启动或从睡眠模式恢复,盘片主轴电机被启动时才会记一次数。 5 0x05 Reallocated Sector Count 重定位磁区计数 记录由于损坏而被映射到无损的后备区的扇区计数。当硬盘出现损坏扇区时,可以通过将其物理空间指向到特定的无损区域进行重映射修复,从而出现坏扇区的硬盘仍可使用。但当高

ID ID 十 六进制值 英文名 中文译名 最优 说明 过一定数值后,后扇区消耗殆尽而无法再重映射修复时,这些坏扇区就会显现出来且无法自行修复。除外由于要要求磁头读取这些坏扇区时专门再移动到后备区读写数据,对硬盘读写性能也有影响。 6 0x06 Read Channel Margin 信道读取 余量 读取数据时信道可用的余量,该属性 没制定任何功用。 7 0x07 Seek Error Rate 寻道错误率 (该属性是特定制造商才有的)磁头寻找磁道由于机械问题而出错几率,有多种原因可能引致出错,如:磁头伺服构件,盘体过热,或损坏。于不同厂商的不同计算方法而有所不同,其十进制值往往无意义的。 8 0x08 Seek Time Performance 寻道性能 每次寻道时间的平均值,该值短期内迅速减少,有可能硬盘出现了问题。 9 0x09 Power-On Hours 硬盘加电时间 硬盘自出厂以来加电启动的统计时间,单位为小时(或根据制造商设定为分钟或秒),一般用户以该值判定硬盘是否被使用过。 10 0x0a Spin Retry Count 电机起转重试 主轴电机在一次加速至正常速度失败后尝试重新继续加速到正常运行速度的统计数,该值改变时意味着硬盘的机械部件已经出现问题了。

明白卖硬盘认清各类硬盘编号的含义

明白卖硬盘认清各类硬盘编号的含义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各品牌硬盘的铭牌编号识别及规格参数表 各品牌硬盘的外包装或者硬盘外壳都会有一些编号,不过由于这些编号都较复杂,大多数用户都难以解读。其实,每个厂家的每款硬盘编号都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而每串编号也都代表着硬盘本身特定的含义,而通过这些复杂的编号,用户可以更确切的了解硬盘的各种性能指标,包括接口类型、转速、容量、缓存等。了解这些编号所代表的意义,有助于消费者购买硬盘时明察秋毫,避免被一些无聊商家误导。如果商家跟你说这是一块7200转的硬盘,但是它表面的参数却表明它是5400转的,那你就可以马上转身走人。下面我们以主流的ATA接口产品为主,介绍各厂家的硬盘最新编号规则,供大家参考。 希捷(Seagate)

1999年1月1号后生产的IDE系列其编号都为以下格式: ST <1> <2、3、4、5> <6、7> <8、9、10> ST代表“Seagate”,代表希捷公司产品,这在任何一款希捷硬盘产品编号的开头都有。 <1>代表硬盘外形。“1”代表3.5英寸全高硬盘,“3”代表3.5英寸半高硬盘,“4”代表现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盘。 <2、3、4、5>由3到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例如“1200”代表这块硬盘的容量为100MB×1200=120GB,“800”则代表容量为80GB。 <6、7>代表硬盘标志,它由主标志和副标志组成:第一个数字为主标志,在普通IDE 硬盘中代表盘片数。例如“2”即代表该硬盘内采用了2张盘片。第二个数字为副标志,即硬盘的辅助标志。只有当主标志相同或无效时,副标志才有效。一般用它来表示硬盘的代数,数字越大表示代数越高,也就是说此款硬盘越新。 <8、9、10>由1到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普通桌面硬盘的较为简单,

电脑硬盘常见参数详解与常见误区解释

电脑硬盘常见参数详解与常见误区解释 来源:云南新华电脑学院官方网站 【简介】 在我们平时选购硬盘时,经常会了解硬盘的一些参数,而且很多杂志的相关文章也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解释。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介绍并不细致甚至会带有一些误导的成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希望能对硬盘选购者提供应有的帮助。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我们平时选购硬盘时,经常会了解硬盘的一些参数,而且很多杂志的相关文章也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解释。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介绍并不细致甚至会带有一些误导的成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希望能对硬盘选购者提供应有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内部结构,它将有助于理解本文的相关内容。

工作时,磁盘在中轴马达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而磁头臂在音圈马达的控制下,在磁盘上方进行径向的移动进行寻址 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数据传输率(DTR,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

硬盘的主要参数

硬盘的主要参数 硬盘的英文名称叫做Hard Disk。硬盘将盘片、硬盘驱动器制造成一个整体,一般固定在机箱内,是电脑中速度最快、容量最大、最重要的外部储存设备。由于电脑中绝大部分常用数据都存储在硬盘上。无论CPU或内存的速度有多快。如果硬盘的速度不够快,就会形成制约整机速度的瓶颈。因此,拥有一块高品质、大容量、高转速的硬盘是一台好电脑所不可缺少的。 硬盘的主流品牌: 目前硬盘的主流品牌有:1、希捷(Seagate) 2、迈拓(Maxtor)3西部数据(WD) 4、三星(SAMSUNG) 5、日立等。 硬盘的分类: 硬盘的转速是指硬盘内部马达单位时间旋转的圈数,硬盘根据转速分有低速硬盘(5400转/分)和高速硬盘(7200转/分)通常转速越快的硬盘性能越好其价格也比较高。硬盘根据接口可分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EIDE(Enhanced 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SCSI(Small Compe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接口)、和SATA(串口硬盘)等几种。 硬盘的容量目前主流硬盘单碟容量为500GB 注意与主板连接的接口: 硬盘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线是一条数据线,不同接口技术服务的数据线也不一样,因此,在选购时应注意什么样的主板接口使用什么样

的硬盘接口。 硬盘的转速 硬盘转速也叫做“主轴转速”,转速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提高主轴马达转速也是提高硬盘速度的一种手段,目前市场上IDE硬盘的转速类型有5400rpm(Revolutions Perminute,转/每分钟)、7200rpm,10000rpm。

硬盘CHS详解

硬盘的DOS管理结构 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 硬盘最 基本的 组成部 分是由 坚硬金 属材料 制成的 涂以磁 性介质 的盘 片,不 同容量 硬盘的 盘片数 不等。 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我们知道,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构成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这些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要点:(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 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

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 千上万个磁 道。 扇区:磁盘上 的每个磁道被 等分为若干个 弧段,这些弧 段便是磁盘的 扇区,每个扇 区可以存放 512个字节的 信息,磁盘驱 动器在向磁盘 读取和写入数 据时,要以扇 区为单位。 1.44MB3.5英 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柱面: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的基本参数

硬盘的基本参数 (资料来源:中国联保网)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千兆字节(GB/GiB)或百万兆字节(TB/TiB)为单位,而常见的换算式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 在我们买硬盘的时候说是500G的,但实际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因为厂家是按1MB= 1000KB来换算的,所以我们买新硬盘,比买时候实际用量要小点的。 转速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 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

详解硬盘各项参数含义资料

详解硬盘各项参数含义 对于攒机高手而言,组装一台机器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大部分刚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菜鸟。由于之前的学业繁重,所以对于电脑方面比较欠缺,也是在所难免。那么下面笔者就带领可爱的菜鸟们对三大件中的硬盘和内存做一个系统复习,并且由浅入深的通过讲解、评测看看参数与性能的关系,下面就开始上课了。 ● 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硬盘内部结构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硬盘背面PCB详解 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 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 左右。 在了解完硬盘主要参数后,下面笔者教大家来通过硬盘标示来了解该块硬盘的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等等。 希捷/西数/日立编号详解 目前市面上销售最好的硬盘主要有希捷、西部数据、日立、三星四个品牌,由于用户喜好不同,笔者下面就对主要品牌的参数进行详细解释,让用户在拿到硬盘时先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 ● 性价首选——日立硬盘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要说Linux用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莫过于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发现硬盘崩溃了。诸如RAID的备份和存储技术可以在任何时候帮用户恢复数据,但为预防硬件崩溃造成数据丢失所花费的代价却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在用户从来没有提前考虑过在这些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时。 硬盘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种:可预测的(predictable)和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后者偶而会发生,也没有办法去预防它,例如芯片突然失效,机械撞击等。但像电机轴承磨损、盘片磁介质性能下降等都属于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在几天甚至几星期前就发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对于可预测的情况,如果能通过磁盘监控技术,通过测量硬盘的几个重要的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 会发生故障”。那么在发生故障前,至少有足够的时间让使用者把重要资料转移到 其它储存设备上。 最早期的硬盘监控技术起源于1992年,IBM在AS/400计算机的IBM 0662 SCSI 2代硬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后来被命名为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故障预警分析技术)的监控技术,它是通过在固件中测量几个重要的硬盘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 不久,当时的微机制造商康柏和硬盘制造商希捷、昆腾以及康纳共同提出了名为IntelliSafe的类似技术。通过该技术,硬盘可以测量自身的的健康指标并将参量值

传送给操作系统和用户的监控软件中,每个硬盘生产商有权决定哪些指标需要被监控以及设定它们的安全阈值。 1995年,康柏公司将该技术方案提交到Small Form Factor(SFF)委员会进行标准化,该方案得到IBM、希捷、昆腾、康纳和西部数据的支持,1996年6月进行了1.3版的修正,正式更名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全称就是“自我检测分析与报告技术”,成为一种自动监控硬盘驱动器完好状况和报告潜在问题的技术标准。 SMART的目的是监控硬盘的可靠性、预测磁盘故障和执行各种类型的磁盘自检。如今大部分的ATA/SATA、SCSI/SAS和固态硬盘都搭载内置的SMART系统。作为行业规范,SMART规定了硬盘制造厂商应遵循的标准,满足SMART标准的条件主要包括: 1)在设备制造期间完成SMART需要的各项参数、属性的设定; 2)在特定系统平台下,能够正常使用SMART;通过BIOS检测,能够识别设备是否支持SMART并可显示相关信息,而且能辨别有效和失效的SMART信息;3)允许用户自由开启和关闭SMART功能; 4)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提供SMART的各项有效信息,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能发出相应的修正指令或警告。在硬盘及操作系统都支持SMART技术并且开启的情况下,若硬盘状态不良,SMART功能会在开机时响起警报,SMART技术能够在屏幕上显示英文警告信息:“WARNING IMMEDIATLY BACKUP YOUR DATA AND REPLACE YOUR HARD DISK DRIVE,A FAILURE MAY BE IMMINENT.”(警告:立刻备份你的数据并更换硬盘,硬盘可能失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