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方志伟,李舒,樊征夫,白楚杰,刘佳勇,薛瑞峰,张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 100142 Xenograft and calcium sulphate in treating benign bone tumor

Fang Zhi-wei, Li Shu, Fan Zheng-fu, Bai Chu-jie, Liu Jia-yong, Xue Rui-feng, Zhang Lu

Key Laboratory of Carcinogenesis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Oncology,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142, China

摘要

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

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5例,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2例采用单一硫酸钙骨粒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6例采用单一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8例采用硫酸钙骨粒+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治疗后1周内、3个月、1年拍X射线片检查,了解植骨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6-72个月,发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发生较早,一般治疗后1个月就开始出现骨粒降解,3个月大部分已降解完毕并有骨替代发生,1年骨修复塑型良好;异种骨条3个月后降解并有骨替代发生,植骨充填物边缘模糊,6个月后骨缺损及充填物之间边界变模糊,有融合现象,1年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形成明显,骨修复良好;骨粒+骨条混合植骨者介于单纯硫酸钙骨粒和单纯异种骨条之间,出现骨粒部分先降解先修复、骨条部分后降解后修复,一般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说明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效果良好,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植骨可以替代自体骨植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骨肿瘤;人工骨;硫酸钙;异种骨;植骨;

Abstract:

BACKGROUND: Autologous bone graft is the best method to repair bone defects after tumor curettage, but its shortcomings are as follows: increased surgical trauma, sequelae at bone graft site such as infection and pain, and a limited amount of autologous bone.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xenograft and calcium sulphate artificial bone in treating bone defects after benign bone tumor removed.

METHODS: Totally 26 cases of benign bone tumor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8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 5 of enchondroma, 4 of fibrous histiocytoma, 3 of bone fibrous dysplasia, 2 of non-ossifying fibroma, 2 cases of bone cysts, 1 of aneurysmal bone cyst and 1 of aneurysmal bone cyst and 1 case of chondroblastoma. Of the 26 cases, 12 cases underwent calcium sulphate pellets alone to fill bone defects after benign bone tumor removed, 6 cases were subjected to xenograft alone, and 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alcium sulphate pellets combined with xenograft. The X-rays were taken at 1 week, 3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operation in all patients to assess the bone healing proces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72 months. The absorption of calcium sulphate appeared to be absorbed earlier, the earlier absorption appearance could be observed as earlier as 1

恶性肿瘤骨转移该如何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该如何治疗? 全网发布:2011-06-23 21:36?发表者:陈小兵?4378人已访问 骨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组织时,引起骨破坏和一系列的症状,最后导致病人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转移性骨肿瘤出现骨痛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肿瘤细胞介导的化学物质刺激或细胞浸润,蔓延至骨膜或者扩散至神经组织而致持续性骨痛。(2)肿瘤的机械性压迫引起骨组织变薄所致;大的转移灶,骨皮质张力增加,引起骨痛。(3)骨转移癌灶部位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可激活和致敏关节感觉,从而招致疼痛加剧。在骨转移的治疗上要有以下认识:①恶性肿瘤病人出现骨转移是常见的现象;②骨转移产生的疼痛需要立即治疗;③单纯骨转移的病人生存期要长于内脏转移的病人;④骨转移病人症状的出现,要比肺转移及肝转移早,症状亦较之严重。 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下面五种手段联合运用,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一) 药物治疗 疼痛的药物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按时给药的原则。给药途径有口服、通过皮肤、直肠、持续的皮下、静脉内注射和髓内注射方式。可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皮质类固醇和抗惊厥药加强止痛疗效。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及激素治疗,如对乳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等所发生的骨转移,采用针对原发病灶治疗敏感的化疗方案,对骨转移灶也能起到治疗作用,而对激素类药物治疗有效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应用内分泌治疗对骨转移灶也会有一定的疗效。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等是破骨细胞的强力抑制剂,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及肿瘤细胞释放疼痛递质。孙辉等报道应用该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瘤疼痛均达到80%以上的有效率。高钙血症会影响10%~40%的癌症患者。高钙血症的常见并发症状为厌食、恶心、呕吐和多尿、脱水以及便秘等。神志模糊也是常见的症状,可以发展到行动迟缓和昏迷。二膦酸盐治疗是抗高钙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使70%~100%恶性高钙血症患者的血浆钙离子浓

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20-04-07T16:39:48.2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期作者:闫会阳 [导读] 研究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2例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肿瘤病灶切除功能重建术30例,肿瘤切除重建术8例,肿瘤切除与关节置换术5例,外固定术5例,截肢4例。结果:52例患者中,8例失访,44例随访6~36个月,17例半年内死亡,8例一年内死亡,4例两年内死亡,3例三年内死亡;近一年内7例患者带瘤存活,半年内5例带瘤存活。44例患者生存期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其中3例需扶手杖下地行走,4例截肢及1例外固定者需扶双拐行走,无病理性骨折卧床不起患者。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性骨折,可生存期能保持肢体功能良好,减轻局部疼痛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肿瘤;骨折;四肢 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肿瘤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有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应积极进行治疗。 一、病理性骨折简介 病理性骨折是指骨病破坏了骨组织的正常结构,使其坚固性下降,不能承受其正常时所承受的力而发生的骨折。它是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30%,长骨居多,以股骨最为常见。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所形成子肿瘤。原发肿瘤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转移至骨骼,一般较易发现。但原发肿瘤部位和症状隐匿以转移性骨肿瘤作为主要就诊主诉时,诊断上往往容易混淆,甚至将转移性骨肿瘤当做骨原发的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另外,骨是肿瘤最常见的三个转移部位之一。对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病理性骨折,缓解疼痛,重建骨的稳定性。多数学者认为,人体负重长骨转移性骨肿瘤发生病理性骨折需手术治疗,对即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可采取预防性手术治疗。有研究证实预防性手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增加了独立行走的康复率。因此,手术医师预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时间和预期生存时间,这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6.8±4.3)岁。乳腺癌15例,肺癌8例,宫颈癌6例,甲状腺癌5例,前列腺癌4例,肝癌3例,肾癌2例,直肠癌3例,食管癌l例,胃癌1例,膀胱癌1例,不明来源腺癌3例。病理性骨折部位:股骨近端22例,股骨干4例,肱骨近端10例,肱骨干5例,肱骨远端1例,胫骨上段1例,胫骨远端3例,尺骨近端3例,锁骨2例,跖骨1例。 2、方法 1)术前评估: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是否能耐受手术和患者的原发病情况。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原发灶的治疗情况及患者的意愿,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2)手术方法。本组52例患者中,肿瘤病灶切除重建术30例,肿瘤切除重建术8例,瘤段切除关节置换术5例,外固定术5例,截肢术4例。 3、术后处理。术后均给予所有患者抗血栓、抗生素和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叮嘱患者在床上适当进行足背伸与足背跖屈锻炼;行股骨头假体置换、髓内钉固定、DHS固定术的患者可于术后14d扶拐杖下地适当行走,同时对相应关节进行康复治疗;在患者伤口疼痛得到改善,且引流管拔出35d后,可拄拐杖下床适当活动。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条件者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 三、结果 本组52例四肢转移性肿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后,均获得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均即刻缓解。8例失访,44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其中半年内死亡17例,1年内死亡8例,2年内死亡4例,3年内死亡3例;近一年内手术者7例带瘤生存,近半年内手术者5例带瘤生存。44例患者生存期内局部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3例需扶手杖下地行走,4例截肢及1例使用外固定者需扶双拐下地行走,无因病理性骨折而致卧床不起的患者。 四、讨论 1、手术适应证。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是患者肿瘤晚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治疗是此类患者的一种积极选择,其目的是减轻疼痛、稳定肢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只要患者能耐受手术并存活2个月以上或恢复期短于患者预期存活时间者,就可考虑手术治疗。另外,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原发肿瘤的部位、恶性程度、预期生存时间、骨质量、邻近区域软组织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 2、内固定选择。对发生在骨干的病理性骨折,可切除部分病变骨组织,进行坚强的内固定,即使术后骨折不愈合,也能减轻症状和疼痛。需注意的是,内固定应足够稳定,能在患者生存周期内提供完全的负重和持续的稳定性,手术重建应覆盖肿瘤损伤的所有骨质。在随访期间,接受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生存期内实现了生活自理,不受病理性骨折不同部位的影响。 对四肢长骨两端病理性骨折而言,应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若关节附近发生病理性骨折,可考虑肿瘤关节置换术。例如,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可采用长柄股骨头或全关节置换术,周围病灶内可填充骨水泥;近关节附近的病理性骨折,尽可能刮除病灶后,用钢板结合骨水泥固定。肱骨近端靠近肱骨头部可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靠近干部可行病灶刮出带锁髓内钉骨水泥固定,对于肱骨髁部病理性骨折,可采用钢板或钢针结合骨水泥固定。 发生肢体远端病理性骨折较少见,治疗较困难,可使用钢板或髓内钉结合骨水泥灌注。本组1例胫骨上段转移瘤,采用胫骨骨髓钉内固定加骨水泥灌注治疗,其效果良好;2例胫骨远端转移瘤,采用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灌注治疗,术后病人拄着拐杖下地行走,生活自理。 3、骨水泥的应用。骨水泥的应用扩大了骨转移瘤的手术指征,具有充填不规则空腔、提高骨骼承压力、降低骨水泥脆性等优势,它不但能恢复骨转移瘤患者的肢体长度,增加内固定的强度,另外骨水泥的特性还可用来灭活创腔残留的肿瘤组织。

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19T09:13:19.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顾晓花吕长兴 [导读] X线和电子线对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痛效果确切可靠、显效快,可作为癌性疼痛的主要止痛方法。 顾晓花吕长兴(上海市胸科医院 20003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止痛效果。方法采用在模拟机下定位,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线和电子线体外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患者153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分成两组(1)X线组:6MV X射线 3Gy/次,5次/周,总剂量30Gy/10次/2周,共118例。(2)电子线组:根据不同病灶深度,选择不同能量电子线6Mev-15Mev,3Gy/次,5次/周,总剂量30Gy/10次/2周,共35例。结果 (1)X线组:疼痛缓解112例,有效率为95%,未缓解6例;(2)电子线组:疼痛缓解30例,有效率86%,未缓解5例。两组病例治疗有效率为92.8%。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于由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癌性骨痛止痛效果确切可靠、显效快,可作为癌性疼痛的主要止痛方法或首选方法。 【关键词】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12-02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70%-80%的癌症患者出现疼痛。骨是各种恶性肿瘤较常发生转移的部位,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且多是持续的顽固性疼痛。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由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癌性疼痛患者153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3例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55例,年龄26-84岁。原发肿瘤以肺癌为最多,122例;其次为食道癌,28例;乳腺癌3例。转移性骨肿瘤中,脊椎转移为88例,骨盆骶髂骨30例,肋骨35例。单发65例,多发88例。均经X线,CT, MRI,ECT检查明确诊断,表现为转移处疼痛。根据WHO的疼痛4级分法[1],中重度疼痛102例,轻度疼痛51例,服用止痛药物,疼痛均不能缓解。 1.2方法 采用美国VARIAN 2300C/D医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和电子线, 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设局部野、1野或2野照射,153例患者分成2组:(1)X线组:6MV X线, 3Gy/次,5次/周,总剂量30 Gy /10次,共118例。(2) 电子线组:根据不同病灶深度,选择不同能量电子线6Mev-15Mev,3Gy/次, 5次/周,总剂量30Gy/10次,共35例。 1.3 疗效评定 根据癌症疼痛处理效果评估标准[1]:(1)完全缓解:疼痛完全消失,不需服用止痛药;(2)部分缓解:疼痛有所减轻,偶尔用止痛药物;(3)未缓解:疼痛基本不减轻,同治疗前。除未缓解均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疼痛缓解率比较 X线组:疼痛缓解112例,有效率为95%,未缓解6例;电子线组:疼痛缓解30例,有效率86%,未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92.8%。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两组止痛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方式分割治疗结果比较 两组疼痛缓解率和缓解时间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在放疗中并无明显急性放疗反应,随访至今无后期放射并发症,有效病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转移性骨肿瘤造成的疼痛是癌性疼痛的首位,特点是顽固性疼痛,难以缓解[2]。随病情进展而加重,持续性无耐受性且逐渐敏感,患者进入抑郁不安状态使疼痛加剧。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①肿瘤使骨膜伸展,骨膜中存在痛觉纤维;②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神经,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骨、关节及软组织均会释放致痛物质,作用于疼痛感受器;③转移性骨肿瘤周围肌肉紧张而疼痛,体位改变时疼痛加

第一章骨转移性肿瘤

第一章骨转移性肿瘤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癌症是人类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年新发癌症病例1,444,920人,死亡人数559,650。在国内,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国人第一杀手。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国人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女性则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的数据显示,美国癌症患者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平均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的15%、87%、95%和64%。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癌,少数为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为32.5%,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瘤类型。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因此骨肿瘤医生面临着艰巨的诊治任务。 临床特点 如果没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早期诊断骨转移癌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临床医生应当熟悉骨转移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生理学特点,随时警惕中老年骨科病人中的骨转移癌病例,缩短骨转移癌由怀疑到明确的时间。同时应认真鉴别除外肉瘤、骨髓瘤、淋巴瘤、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骨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40岁以上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原发灶常在骨转移癌被诊断以后查出,部分患者早年有肿瘤手术病史。有时原发肿瘤非常隐蔽,骨转移癌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应用现代仪器仍无法发现原发肿瘤。 骨转移癌一般是由血行播散而来,多见于扁骨,因为成年后仍保留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能够提供肿瘤栓子生长的适当条件。脊柱、骨盆和长骨干骺端是好发部位。躯干骨多于四肢骨,下肢多于上肢,膝、肘以远各骨少见。骨转移癌常为多发,极少为单发。 骨转移的人群发病率非常高,但是仅一半左右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症状。常见临床表现包括: 疼痛(50%-90%) 病理性骨折(5%-40%) 高钙血症(10%-20%) 脊柱不稳和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10%) 骨髓抑制(<10%) 晚期出现精神不振、消瘦、乏力、贫血和低烧等恶液质表现 脊柱是转移癌发生率最高的部位,这其中存在特殊的转移机制:脊椎静脉系统位于硬脊膜和脊椎周围。本身无静脉瓣,它既与上下腔静脉有直接关系,又能独立成为系统,当胸腔腹腔压力增加时,就会出现血流缓慢、停滞或逆流,为通过的癌细胞制造停留和繁殖的机会。脊柱转移癌患者常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一旦发生脊髓和神经根压迫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骨盆和骶骨区域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因周围毗邻重要器官,肿瘤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此外,该区域手术难度和风险非常高,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四肢长骨转移癌症状隐匿,一旦出现病理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癌的致死原因之一,但在亚裔人群中相对少见。血钙增高的原因有:①病人极度衰弱,蛋白降低,血中游离钙增高。②骨折与肿瘤病灶可以释放钙离子。③长期

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

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5-03-17T11:07:47.07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霞[导读] 转移性骨肿瘤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并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中继续生长从而形成骨肿瘤。王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究89SrC12 在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出100 例于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病人,所有患者通过静脉注射89SrC12,剂量为2.21MBq(60uCi)/kg。治疗后的3 个月~1 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38 例患者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明显减少;54 例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活动能力得到适当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减少;8 例患者疼痛症状和活动能力没有改善,复查后的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没有变化。结论: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安全性高,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89SrC12;转移性骨肿瘤;核素治疗;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2-149-0189 SrC12,即氯化锶,又称二氯化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药物。转移性骨肿瘤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并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中继续生长从而形成骨肿瘤。肿瘤转移最常见部位之一是骨,因而骨转移几乎发生于所有癌症患者中,尤其是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约占80%以上。且转移性骨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有调查证明,有大约75%的癌症患者死亡时存在转移性骨肿瘤。本文旨在分析与探究89SrC12 在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出100 例于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转移性骨肿瘤病治疗的病人。所有患者均通过骨显像及X 骨片,CT、磁旋共振或病理确诊为转移性骨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病人的年龄在35~80 岁,平均年龄为(57.2±1.3)岁;其中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75 例。患前列腺癌的31 例,胃癌20 例,食道癌24 例,乳腺癌13例,肺癌11 例,原发灶不明确1 例。患者病程在2 个月~3.5年,平均时间为(2.1±1.4)年。100 例患者在治疗前2 周内未进行化疗或放疗,13 例患者在使用89SrC12 治疗前进行过化疗或放疗,2 例患者在使用89SrC12 治疗后4 个月使用康莱特进行化疗。 1.2 治疗方法89SrC12 为治疗药物,商品名为Metastron(美他特隆注射液),由英国Amersham 国际公司提供。100 例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注射的剂量为 2.21MBq(60uCi)/kg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1)显效: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能力与睡眠情况得到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明显减少。(2)有效: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活动能力与睡眠情况得到适当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减少。(3)无效:患者疼痛症状和活动能力、睡眠情况没有改善,复查后的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没有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靠,结论科学。 2 结果治疗后 3 个月~1 年内的随访内容如下:100 例患者中有1 例(1%)在治疗后的五个月死亡,38 例(38%)患者治疗显效,54例(54%)患者治疗有效,2 例(2%)患者治疗无效。 3 讨论经过研究表明,肿瘤转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开始于肿瘤生长的早期,若原发肿瘤开始生长,具有转移功能的瘤细胞可能已经发生转移,但患者病症表现不明显且目前的医疗技术无法在临床上提供有效的检查方法。因此,转移性骨肿瘤的预防性治疗应尽早在病征早期进行,尤其对于亲骨者来说,应着重注意切断转移的环节。 89SrC12 在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方面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若加以良好的护理方式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1))基础护理。及时监控患者的基本生命特征,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2)心理护理。 组织医护人员积极向每位患者及家属讲解转移性骨肿瘤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以及家属能够了解转移性骨肿瘤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此外,医护人员应主动多与患者沟通,舒缓患者在医院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产生心理应激。只有患者保持健康心态,才能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3)饮食护理:禁食咸鸭蛋、咸鱼等腌制品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4)环境护理。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的卫生和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避免环境吵杂。(5)清洁护理。除了保持患者的身体、居住环境的清洁外,要及时帮助卧床的病人翻身,防止产生褥疮等。 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该病的治疗目的主要以减少病人痛苦,保存适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若患者已确诊为转移性骨肿瘤则应及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治疗原发性肿瘤病变。对于骨骼的病变则通过手术、放疗等进行清除。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都应该在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每种治疗方式可能发生的后果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进行综合选择。 产生转移性骨肿瘤是直接由早期病情诊疗的延误与失败导致的,因此扩大转移性骨肿瘤的诊疗范围,总结如下:(1)检查监测与防治中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2)监测与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情况。(3)对微转移病人进行监测并及时治疗。(4)采取适当方式治疗已确诊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 综上所述,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安全性高,能够在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与睡眠情况,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1] Robinson RG, Preston DF, Spicer JA ,et al. Radionuclidetherapy of intractable bone pain: Emphasis on strontium ---89.SeminNucl Med,1992,22:28-32[2] Campalll JA, Payne 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table bone pain: aclinician’s perspective. SeminNucl Med, 1992,22:3-10[3] Robinson RG. Systemic radioisotopic therapy of primary andmetastatic bone cancer. J Nucl Med.1990,31:1326-1327[4]丁罡,陈卓慧,等.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85 例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3):291-292.[5]赵葵,程维荷,沈文华,等.89SrCl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体会[J].实用肿瘤杂志,1999,14(3):172-173.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他头颈癌25%。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

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 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对于某些高风险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等中、晚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把排除骨转移的临床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骨转移筛查及检査方法主要是依据影像学检查。 1.检查方法 (1)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 ECT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初筛诊断方法,但不作为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依据。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为62%?98%,假阴性率3%?8%,特异性66. 7%?70%,假阳性率33%?40%。 (2)X线平片:X线平片检查是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方法。X线平片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低,仅44%?50%。当骨小梁破坏达50%以上,并且直径达1.0?1. 5cm时,才可能形成在X线平片上可见的骨转移灶。X线检查用于骨转移诊断尽管敏感性低,但是由于X线检查的影像空间分辨率高,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辐射量比较小,因此X线检查仍然是诊断骨转移的主要检查方法。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 方志伟,李舒,樊征夫,白楚杰,刘佳勇,薛瑞峰,张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 100142 Xenograft and calcium sulphate in treating benign bone tumor Fang Zhi-wei, Li Shu, Fan Zheng-fu, Bai Chu-jie, Liu Jia-yong, Xue Rui-feng, Zhang Lu Key Laboratory of Carcinogenesis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Oncology,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142, China 摘要 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 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5例,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2例采用单一硫酸钙骨粒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6例采用单一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8例采用硫酸钙骨粒+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治疗后1周内、3个月、1年拍X射线片检查,了解植骨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6-72个月,发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发生较早,一般治疗后1个月就开始出现骨粒降解,3个月大部分已降解完毕并有骨替代发生,1年骨修复塑型良好;异种骨条3个月后降解并有骨替代发生,植骨充填物边缘模糊,6个月后骨缺损及充填物之间边界变模糊,有融合现象,1年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形成明显,骨修复良好;骨粒+骨条混合植骨者介于单纯硫酸钙骨粒和单纯异种骨条之间,出现骨粒部分先降解先修复、骨条部分后降解后修复,一般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说明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效果良好,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植骨可以替代自体骨植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骨肿瘤;人工骨;硫酸钙;异种骨;植骨; Abstract: BACKGROUND: Autologous bone graft is the best method to repair bone defects after tumor curettage, but its shortcomings are as follows: increased surgical trauma, sequelae at bone graft site such as infection and pain, and a limited amount of autologous bone.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xenograft and calcium sulphate artificial bone in treating bone defects after benign bone tumor removed. METHODS: Totally 26 cases of benign bone tumor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8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 5 of enchondroma, 4 of fibrous histiocytoma, 3 of bone fibrous dysplasia, 2 of non-ossifying fibroma, 2 cases of bone cysts, 1 of aneurysmal bone cyst and 1 of aneurysmal bone cyst and 1 case of chondroblastoma. Of the 26 cases, 12 cases underwent calcium sulphate pellets alone to fill bone defects after benign bone tumor removed, 6 cases were subjected to xenograft alone, and 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alcium sulphate pellets combined with xenograft. The X-rays were taken at 1 week, 3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operation in all patients to assess the bone healing proces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72 months. The absorption of calcium sulphate appeared to be absorbed earlier, the earlier absorption appearance could be observed as earlier as 1

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3T14:00:15.4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作者:于宁陈玉 [导读] 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可以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可能性延长生命。 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96例,其中32例进行手术治疗,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顺利,术后无感染,随访36个月。本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4.6%,5年生存率为16.7%,术后6周Enneking评分,功能为优78.2%,中16.8%,差5%。结论: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可以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可能性延长生命。 关键词:手术;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临床分析 【 abstract 】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mbs long bone metastatic bone tumors.Selection methods:our hospital's limbs long bone of 96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one tumors,32 case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to analyze the surgical effects.Results:the intraoperative smoothly,withou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36 months of follow-up.Group 2 year survival rate was 34.6%,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16.7%,six weeks after Enneking score,function for optimal 78.2%,16.8%, 5%.Conclusion:surgical treatment of limbs long bone metastatic bone tumors can reduce pain,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have a chance to lengthen life. 【 key words 】 surgery;Limbs long bone metastatic bone tumors.Clinical analysis 骨组织是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仅次于肺、肝。在因肿瘤转移而死亡的患者中,约80%的病例病变累及骨骼。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活动障碍及可能发生的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对骨转移瘤多采取消极态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观念的更新,目前已认识到骨转移并非都是患者的终末期,恰当地治疗在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在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确切的效果[1]。现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2例四肢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临床诊断96例四肢转移性肿瘤病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32例。男20例,女12例,男女比为:1.67/1。年龄45-78岁,平均61.5岁。原发肿瘤:肺癌12例,肾癌6例,乳腺癌5例,前列腺癌4例,肝癌2例,不明来源3例。除3例不明来源者外,其余29例均行了原发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常规放化疗。转移部位:股骨14例,肱骨10例,胫骨6例,尺骨1例,挠骨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者17例,无病理性骨折者(15例)Mirels评分[2]为8-11分,平均9.7分。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转移性骨肿瘤。 1.2方法 股骨转移瘤14例中,近端4例,远端3例,股骨干7例;肿瘤关节置换7例,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4例,骨水泥加髓内钉内固定3例。10例肱骨转移瘤中,位于近端5例,位于肱骨干5例;瘤段切除人工肱骨头置换5例,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3例,骨水泥加髓内钉内固定2例。胫骨6例转移瘤均位于胫骨上端,其中2例肿瘤侵犯关节;瘤段切除异体骨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3例,人工交链式全膝关节置换2例,异体骨加钢板内固定1例。尺骨1例行骨水泥填塞钢板内固定,挠骨1例行瘤段切除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力求达到创伤小,内固定牢固可靠。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7d。关节置换者术后4-6周,钢板或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者术后2周扶助行器下床活动。异体骨加髓内钉内固定者术后4-6周开始扶助行器下床活动。术后4周按原肿瘤放、化疗方案继续治疗[2]。 2结果 术中顺利,术后无感染,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1例乳腺癌股骨近端转移髓关节置换和1例肺癌肱骨近段转移肩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延期愈合,表现为切口少许分泌物,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经局部换药后愈合。15例髓内钉内固定者,1例股骨中段异体骨加髓内钉内固定于术后3个月出现松动。12例异体骨移植患者中,3例在随访结束时移植骨与宿主骨未达到骨性愈合。本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4.6%,5年生存率为16.7%,5年后仍存活者6例,其中乳腺癌3例,肾透明细胞癌2例,不明来源1例。按比例计算乳癌术后生存率最高,肾癌其次,肺癌差。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明显,术后6周Enneking评分,功能为优78.2%,中16.8%,差5%。 3讨论 手术治疗在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骨转移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功能障碍和疼痛,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确切疗效[3]。 本组病理性骨折术后平均生存期7个月,预防性手术者为13个月,平均延长5个月。病理性骨折术后生存期明显缩短可能与原发肿瘤性质、肿瘤转移时间较长、病理性骨折及其并发症、手术创伤较大和术后恢复能力差等有关[4]。因此,病理骨折风险的评价及预防性手术在转移性骨肿瘤的处理中显得尤其重要。即使有经验的骨科医生也很难预测骨折风险度。为此,采取Mirels评分系统以评估骨转移瘤病理骨折危险程度,内容包括疼痛程度、病损大小、溶骨或成骨特性及解剖部位4项,每项3分共12分,得分在8分或8分以上者推荐预防性手术治疗,在7分以下者不考虑手术。Mirels评分系统进行研究后得出不同临床经验的医生对骨折风险的评价有高度一致性(91%),证实Mirels 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本组15例无病理性骨折患者Mirels评分为8-12分,8分者1例和8分以上者14例均进行了预防性手术,随访结果良好,平均生存期13个月。 转移性肿瘤一经确诊即属晚期,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保存和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可能延长生命,故坚强牢固的内固定极为重要[5]。对于四肢骨干骨折,最适宜的方法是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则因骨折端常有骨质缺损,难以起到加压固定的作用,且由于应力集中于钢板两端的骨质而造成再次骨折,影响术后的骨牢固度,因此已趋淘汰[6]。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长柄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股骨转子部骨折用Gamma钉、Ziekel钉或重建钉内固定,也可采用Rechards针内固定。上述手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瘤发生部位之一(最常见的为肺和肝,骨骼排第三),患者常表现为多发转移灶,孤立的转移灶仅占患者的2%-3%。引起骨转移瘤的原发灶最常见部位分别为乳腺(约占女性骨转移瘤的70%)、前列腺(约占男性骨转移瘤的60%)、肺脏、肾脏、甲状腺、胃肠系统及生殖系统。 在常见的实质器官肿瘤中,肺脏和肾脏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时间早于乳腺和前列腺。约3%-4% 的骨转移瘤患者出现转移灶症状时仍不确定原发灶位于何处,这些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灶为肺脏,其次为肾脏。导致少年儿童骨转移瘤的最常见的播散性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白血病。长骨的骨干及干骺端、脊柱的椎体多发生骨转移瘤,其中骨转移瘤最常侵犯的骨骼分别为椎体(胸椎> 腰椎> 骶椎> 颈椎)、骨盆、肋骨、胸骨、股骨、肱骨近端和头骨。但骨转移瘤很少累及膝和肘关节远端骨骼,这些部位一旦受累,原发灶多位于肺脏或肾脏,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最常见)和或淋巴道转移。 临床特点: 疼痛是大多数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67%),通常是持续性或者隐匿性的,夜间常可加重。当转移瘤侵犯骨皮质并侵袭软组织时则会出现软组织肿胀,骨骼遭受严重的骨皮质破坏时则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瘤侵犯脊柱时常为多发病灶,除了原发灶相症状外还可出现腰痛、椎体压缩骨折、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甚至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等。老年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肌肉骨骼疼痛或者既往及近期诊断为远处原发肿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可能。某些骨转移瘤可能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感觉神经病变、内分泌疾病等,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常与乳腺癌,肺癌和肾癌,骨髓瘤和淋巴瘤有关,低钙血症和肿瘤性骨软化症则很少发生。. 实验室检测: 碱性磷酸酶是检测骨转移瘤最敏感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估转移瘤的进展。尿中羟脯氨酸增加表明与骨转移瘤导致的骨破坏相关的骨转换增加。同时非特异性的成骨细胞活跃标志物(骨钙素和前胶原1 羧基末端肽)及破骨细胞活跃的标志物(脱氧吡啶酚和吡啶类交联的羧基末端肽)也会增加。骨转移瘤特异性检测包括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尿血液分析(肾细胞癌或膀胱癌)、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多发骨髓瘤)、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淋巴瘤和白血病)。其他检测如肝酶谱、甲状腺功能检测、血液尿素氮/ 肌酐以及乳房X 光检查可能对某些特殊骨转移瘤的诊断有帮助。贫血及肾功能改变时仍不具有特应性,但应考虑到多发骨髓瘤的可能性。 影像学特点: 如果怀疑骨转移瘤的存在,首先必须行整块骨的前后位及侧位X 线片检查,至少30%-40% 骨转移瘤患者的X 线片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骨质破坏,根据肿瘤组织组成的不同,病变部位出现溶骨性改变、硬化或者混合样改变。长骨转移瘤X 线可出现钙沉积、浸润性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导致病灶边缘不整,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病变皮质出现透亮区(如鲨鱼咬

第六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第六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X线检查在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并可能推测为良性或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参考意义。但有的难以定性,甚至不能判断为原发或继发骨肿瘤。因此,骨肿瘤的诊断必须遵循临床、X线和病理三结合的原则。 骨肿瘤可良性及恶性,而恶性肿瘤又可分为原发性及转移性。现将较常见者简述如下: 一、良性骨肿瘤(Benign tumors of bone) (一)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为最常见良性的骨肿瘤。在组织结构上由松质骨、软骨及纤维包膜组成。该瘤顶端为分化程度及含量不一的软骨帽。有完整的骨皮质,与主骨相联。瘤蒂可细可宽。 X线表现(图2-61): 图2-61 股骨下端,干骺端骨软骨瘤有蒂型 1.部位多见于股骨及肱骨等长骨干骺端。肿瘤自骺端斜向骨干方向生长,基部可为一窄蒂或为宽柄,前者为有蒂型,后者为无蒂型。 2.结构肿瘤顶端软骨含量及钙化程度变异大,多者可为不规则钙化如菜花状。骨皮质向远端逐渐变薄甚至消失。骨松质内,有时可有软骨所致不规则的透光区。

3.此肿瘤于附近骺线融合后即停止生长,如继续生长则应警惕恶性变。 (二)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起源于非成骨性间叶组织,肿瘤主要由富有血管的圆形或卵圆形实质细胞及分布于其间的多核巨细胞组成。数为良性,有复发及恶变倾向(约15%)。 多为20-40岁左右的青壮年。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约占60-70%。其X线表现(图2-62): 1.常见于长骨的骨端,多呈偏心性膨胀性生长,局部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生长缓慢者,边缘因有肌质硬化而清楚,发展迅速者,边缘常不清楚及不规整。周围一般无骨膜反应。 2.在骨肿瘤中可有数量不等,方向不一,互相交错的骨性间隔出现,而形成“肥皂泡”状或蜂窝状透光区。此种征象以往认为是骨巨细胞瘤典型特征,实际上,此征在骨巨细胞瘤中并不多见,也非特征性改变。这些骨性间隔随着病变的发展,又可相继遭到破坏。 3. 在X线片上若出现骨皮质多处被肿瘤穿破,软组织肿块形成并迅速增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缘模糊,周围骨质无硬化;骨膜反应增多,增生的骨膜新骨又很快被破坏时,应考虑有恶性变的可能,必要时可作血管造影进一步确定。 图2-62 股骨下端巨细胞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