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倒虹吸设计

倒虹吸设计

倒虹吸设计
倒虹吸设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及主要参数 (4)

4 设计一般原则 (9)

5.布置要求与优化设计 (9)

6.水力计算 (11)

7.结构设计 (12)

8.有关构造、细部结构 (16)

9.观测设计 (16)

10.技术专题研究 (17)

11.工程量计算 (17)

12.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7)

1

2

1 引言

格节河 倒虹吸管是 引汤 灌区(电站或其他工程)的 引汤 引水渠上(桩号33

+800~36+466)的输水(引水)建筑物,位于 黑龙江 省 汤原 县(市) 胜利 乡的 格节河 ,对外交通为 公路 ,距 哈尔滨—罗北 公路里程约 2 km 。

按初步设计报告,本倒虹吸管经审定为:设计流量 17.31 m 3/s ,采用 方 形过水断

面,管径(宽×高) 2.8×3 m ,根数 3 条,进出口设计水位差 0.54 m 。管体采用 结构,设计最大水头 0.57m ,由进口段、管道、出口段及管道支承结构等建筑物组成,全长 242 m 。

2

2.1

(1)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补充文件);

一、概况

引汤灌区位于汤旺河下游松花江的北岸,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引汤灌区近期灌区范围,西起引汤渠首,东至乌龙河合阿凌达河,南起汤旺河、松花江交界,北至阶地的夹长条状,区内地形西北、东南低,地面坡度在1/5000左右。近期灌区面积26.87万亩。

二、工程地质

引汤灌区的总干渠和干渠均布设在阶地的边缘。粘性土较厚,一般在2-4m 左右,其下层为中砂和砂砾石,除沟谷外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4-6m ,大部分建筑物基础坐落在砂层上。根据地质剖面图显示从上而下4-8米均为含壤土的细砾层,垂直渗透系数0.0865厘米/秒,渗透损失较大,休止角为水上35.5°、水下34°。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属区域构造稳定区。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1997,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不进行抗震设计。

三、总干渠36+466倒虹吸工程的格节河洪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工程级别为3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组合1.25,特殊组合1.10. 四、水利要素:

上下游水位、渠道比降、渠底高程、渠道边坡、渠道底宽、地面高程、设计流量等见表X (2)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包括对本工程的其他文件); (3)技术设计任务书; (4)其它有关文件及资料。 2.2 主要设计规范

(1)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

(试行);

(2)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3)SDJ10-78①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①范本是按SDJ10-7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DL5073-1997,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

3

(4)SDJ20-78②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5)SDJ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6)SD303-88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试行);

2.3

[1]《水工建筑物》第三版 天津大学

[2]《水力学》(上下册)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持恭 第三版 [3]《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龙驭球 [4]《钢筋混凝土结构学》

[5]AutoCAD2002 中文版应用教程 [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 设计基本资料及主要参数

3.1

工程等别与建筑物

(1)工程等别:根据本工程规模及SDJ12-78或SDJ217-87规范,确定本工程为 等工程。 (2)建筑物级别:管道、支承结构及管道进出口段等各部建筑物的设计级别应按有关规范确定。

3.2

(1)基本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其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

(2)设计地震烈度: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划》SL203-1997规定,本工程设计地震烈度为 VI 度。

3.3 输水流量及允许水头损失

(1)输水流量(见表1)。

(2)允许水头损失:根据渠系水面线要求,通过设计流量时,本倒虹吸管允许最大水头损失值为m 。 3.4

引汤灌区的总干渠和干渠均布设在阶地的边缘。粘性土较厚,一般在2-4m 左右,其下层为中砂和砂砾石,除沟谷外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4-6m ,大部分建筑物基础坐落在砂层上。根据地质剖面图显示从上而下4-8米均为含壤土的细砾层,垂直渗透系数0.0865厘米/秒,渗透损失较大,休止角为水上35.5°、水下34°。

②范本是按SDJ20-7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SL/T191-96(或DL/T5057-1996),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

4

3.5 进出口渠道要素(见表

2

3.6 管线区的地形资料(见表3)

3.7

(1)管线区的综合地质平面图(1∶200~1∶500,管线长于1000m 时1∶1000~1∶2000); (2)管线纵、横地质剖面图(1∶200~1∶500);

(3)管线区不良地质构造处及特殊地段(如跨越河溪、道路等)的平面图、剖面图(1∶200~1∶500)及有关专题报告;

(4) (5)地基及回填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4、表5

(6)

表4

5

表5

3.8

(1)气温及水温:多年实测的日平均气温及水温,或月平均资料(见表6);

(2)极端最高气温℃(发生在年月日); (3) (4)多年平均最大风速m /s

(5)冰冻期为月,结冰厚度m ,持续最长时间d ,冻土层厚度m ; (6) (7) 3.10

6

3.10.1

(1)混凝土设计强度与弹性模量见表7。

表7 混凝土设计强度与弹性模量表 单

3.10.3 其他

3.11

(1)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安全系数见表10。

(2)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安全系数见表11

(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使用中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抗裂安全系数(Kf),见表12

7

(4)建筑物稳定安全系数见表13

3.12

(1)管节搬运、吊装等动力系数:K η= (2)管体与管座之间的摩擦系数: f =

4

4.1 倒虹吸管设计除执行本大纲外,还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的规定。

4.2 倒虹吸管是引水建筑物,其工作情况及设计要求必须满足整个引水工程规划设计的要求。 4.3 鉴于温度荷载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大,又难于准确计算,因此,在管道设计中,应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尤其要注重隔温措施,一般尽量采用掩埋式或其它隔温结构,以减小温度荷载对管道应力的影响。

4.4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在设计上一般不进行计算,只提请施工部门采取措施,应控制均匀收缩在允许范围之内,并应尽量避免非均匀收缩。

4.5 地震力为特殊荷载,设计中一般可不考虑,应着重采取抗震结构及工程措施。只有对7度以上地震区的大型倒虹吸管,且是露天铺设时,应按SDJ10-78的要求进行设计。

4.6 倒虹吸管主要是承受较大的内水压力荷载,因此,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应按不允许开裂的

4.7 因混凝土具有易裂性,对混凝土水管,尤其是高压管,应从结构构造、布筋、施工等方面

4.8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中(如用顶管法、盾构法施工,或管道通过河谷道路等)的

4.9

5

5.1 一般规定

8

5.3

5.3.2 管

5.3.3 镇墩布置 (1) (2)

9

5.3.4 管节长度与伸缩沉陷缝

5.3.5 专题设计

6

6.1

6.2

倒虹吸管内流速应根据允许水头损失值,经技术经济比较和管内不淤条件选定。

6.4

倒虹吸管内的水流为压力管流,故其管道内的过水能力按压力管流公式计算。

提示:倒虹吸管是有压的输水建筑物,一般由进口段、管道段和出口段组成,其水力计算的主

要任务: (1)

(2)

(3)校核过水能力、水头损失及水面衔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0

6.5 进出口水面衔接的验算

7

7.1 荷载及其组合 7.1.1 荷载 7.1.1.1

(1)

(2)

(3) (4)

(5)

(6) (7) (8) (9) (10) 7.1.1.2

(1) (2)

7.1.2

荷载组合一般应按表14~16采用,但有时还要考虑其它可能的荷载及可能的最不利组合。 (1) 管道横向计算的荷载组合,见表14。

(2)管道纵向计算的荷载组合,见表15

(3)镇墩计算的荷载组合,见表16。

11

12

7.2 7.2.1

7.2.2

7.2.2.1

7.2.2.2

13

7.2.3

7.3 7.3.1

7.3.1.2 (1) (2) (3)

14

7.3.1.6 镇墩的周围,尤其是上部,宜配置适量温度钢筋,以防开裂,损坏整体性。 7.3.2 镇墩的稳定性验算

(1)

(2)

7.3.3

(1)镇墩的强度验算一般按重力式挡土墙计算方法进行,可选几个与墩底面平行的危险面用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截面应力,使之满足材料的设计要求。

(2)镇墩的地基强度验算。

镇墩的地基应力用材料力

8 有关构造、细部结构

10 技术专题研究(必要时)

11

11.1

(1)

(2)

(3)泄水、冲砂、排气、进人、清淤、检修等孔口

(4)

(5)

参见《水工手册》第7卷第34章第5节和第8卷第40章第3节及《倒虹吸管》第2

章等。

15

11.2

12

12.1

(1) (2)

(3)专题文件(如:试验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

12.2

(1) (2) (3)

12.3

(整理)倒虹吸设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及主要参数 (4) 4 设计一般原则 (9) 5.布置要求与优化设计 (9) 6.水力计算 (11) 7.结构设计 (12) 8.有关构造、细部结构 (16) 9.观测设计 (16) 10.技术专题研究 (17) 11.工程量计算 (17) 12.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7) .................

................. 1 引言 格节河 倒虹吸管是 引汤 灌区(电站或其他工程)的 引汤 引水渠上(桩号33+800~36+466)的输水(引水)建筑物,位于 黑龙江 省 汤原 县(市) 胜利 乡的 格节河 ,对外交通为 公路 ,距 哈尔滨—罗北 公路里程约 2 km 。 按初步设计报告,本倒虹吸管经审定为:设计流量 17.31 m 3/s ,采用 方 形过水断 面,管径(宽×高) 2.8×3 m ,根数 3 条,进出口设计水位差 0.54 m 。管体采用 结构,设计最大水头 0.57m ,由进口段、管道、出口段及管道支承结构等建筑物组成,全长 242 m 。 2 2.1 (1)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补充文件); 一、概况 引汤灌区位于汤旺河下游松花江的北岸,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引汤灌区近期灌区范围,西起引汤渠首,东至乌龙河合阿凌达河,南起汤旺河、松花江交界,北至阶地的夹长条状,区内地形西北、东南低,地面坡度在1/5000左右。近期灌区面积26.87万亩。 二、工程地质 引汤灌区的总干渠和干渠均布设在阶地的边缘。粘性土较厚,一般在2-4m 左右,其下层为中砂和砂砾石,除沟谷外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4-6m ,大部分建筑物基础坐落在砂层上。根据地质剖面图显示从上而下4-8米均为含壤土的细砾层,垂直渗透系数0.0865厘米/秒,渗透损失较大,休止角为水上35.5°、水下34°。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属区域构造稳定区。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1997,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不进行抗震设计。 三、总干渠36+466倒虹吸工程的格节河洪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工程级别为3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组合1.25,特殊组合1.10. 四、水利要素: 上下游水位、渠道比降、渠底高程、渠道边坡、渠道底宽、地面高程、设计流量等见表X (2)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包括对本工程的其他文件); (3)技术设计任务书; (4)其它有关文件及资料。 2.2 主要设计规范 (1)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 (试行); (2)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倒虹吸计算书Word版

旧寨倒虹吸计算书 一、基本资料 设计流量:2.35 m3/s 加大流量:2.94 m3/s 进口渠底高程:1488.137m 进口渠宽:2.0m 进口渠道设计水深:1.31m 加大流量水深:1.56m 出口渠底高程:1487.220m 进口渠道设计水深:1.43m 加大流量水深:1.70m 进出口渠道形式:矩形 进口管中心高程:1487.385m 出口管中心高程:1486.69m 管径DN:1.6m 二、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及书籍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284—2003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 5、《小型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金属结构》;。 6、《水力计算手册》

7、《倒虹吸管》 三、进口段 1、渐变段尺寸确定 L=C(B1-B2) 或L=C1h; C取1.5~2.5; C1取3~5: h上游渠道水深; 经计算取L=4m; 2、进口沉沙池尺寸确定 (1) 拟定池内水深H; H=h+T T=(1/3~1/4)h; T为进口渠底至沉沙池底的高差;取0.8m; (2) 沉沙池宽B B=Q/(Hv); v池内平均流速0.25~0.5m/s; 经计算取B=3.5m; (3) 沉沙池长L’ L’≥(4~5)h 经计算取L =8m; (4) 通气孔

通气孔最小断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P C KQ A △1265 ; A 为通气管最小断面面积m 2;Q 为通气管进风量,近似取钢管内流量,m 3/s ;C 为通气管流量系数;如采用通气阀,C 取0.5;无阀的通气管,C 取0.7;P △为钢管内外允许压力差,其值不大于0.1N/mm 2;K 为安全系数,采用K=2.8。 经计算A=0.0294 m 2;计算管内径为0.194m ,采用D273(δ=6mm)的螺旋钢管。 四、出口段 倒虹吸管出口消力池,池长L 及池深T ,按经验公式: L=(3~4)h T ≥0.5D 0+δ+0.3 经计算取L =6m ,T=1.2m 。 五、管身段 本倒虹吸管采用Q235B 板钢管,经初步布置和拟定后量得钢管长约410m 。根据地形在全线设4座镇墩,初定钢管内径DN1600mm ,壁厚δ为14和16mm 。下面分别对倒虹吸进行水力计算、钢管和镇墩结构计算: (一) 水力计算 倒虹吸的过水能力及总水头损失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录N 所列公式计算: 1、倒虹吸的过水能力按下式计算

倒虹吸施工工艺设计

13.5 倒虹吸施工工艺标准 13.5.1工艺概述 当水渠穿越道路等障碍时,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让水流在道路下面的封闭管道利用高差流过。这样流水和交通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种管道像倒置的虹吸管,称为“倒虹吸”。 因路堑边坡上倾斜管节在后期养护过程中不易于清淤及维修,在客专线设计中,倒虹吸均设计成水平管与竖井配合,其结构要素见图13.5.1。 图13.5.1 倒虹吸结构要素 13.5.2作业容 倒虹吸施工主要作业容有:基坑开挖、管座基础施工、管节吊装、竖井基础及竖井施工、基坑回填、出入口沟槽施工等。 13.5.3质量标准及验收法 1、倒虹吸水平管节各部位偏差及检验法应符合表13.5.3-1和13.5.3-2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管身直顺,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 表13.5.3-1 水平管节预制的允偏差和检验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节检查不少于1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倒虹吸全部检查。 13.5.4工艺流程图 倒虹吸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5.4。

图13.5.4 倒虹吸施工工艺流程图 13.5.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⑴认真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熟悉并分析施工现场地质资料及水文情况,调查了解季节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⑵编制倒虹吸单项施工案,对开挖超过2m的深基坑,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对开挖超过5m的深基坑,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案的评审后实施。 ⑶做好相关施工技术交底,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

⑷测量放样:平整场地后粗测倒虹吸的平面位置。 ⑸基坑开挖前认真阅读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及水文状况,掌握地下常水位及施工水位情况。 ⑹调查开挖区域及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对影响施工的管线做好改移和保护案,重要管线需提前向有关部门提报施工案并取得批复。 2.材料准备 ⑴钢筋、钢材、水泥及混凝土粗骨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具有产品质量证明。 ⑵预制管节一般采用离心式工艺施工,需外购,进场时检查各部位偏差必须在规允围,管节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 ⑶在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对需掺加的外加剂必须进行试验确定配合比,同时应具备产品质量证明。 3.机具准备 倒虹吸施工需要的机械主要有:挖掘机、混凝土运输车、钢筋加工机具、木工机具、混凝土浇筑机具、管节吊装机具等。 4.作业条件 ⑴试验室符合资质条件,混凝土配合比、钢筋试验等报批工作已完成。 ⑵混凝土搅拌站安装调试完成,水泥、砂、等材料进场。 ⑶具备钢筋加工、存储和运输条件。 ⑷施工现场供水、供电条件达到开工要求。 ⑸施工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学习、考核、技术交底工作已完成。 ⑹编制完成环境保护措施及具备使用功能的环保设备的运行条件。 二、施工工艺 1.测量放样

(整理)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一、倒虹吸管总体布置(根据地形和当地需水量情况确定) 1.布置原则;13P 2.布置型式;{地面式(露天或浅埋式)、架空式} 3.管路布置;(斜管式和竖井式) 4.进口段布置;{渐变段、拦污栅、节制闸、连接段﹙进水口、通汽孔﹚、沉沙、冲沙及泄水设施} 5.出口段布置;(设消力池) 二、倒虹吸管的构造 1.管身构造;(钢筋混泥土管、钢管、铸铁管) 2.支承结构;(管座、镇墩、支墩) 三、倒虹吸管的水力计算 1.管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①灌溉面积的确定:(根据土地利用参加够调整表查出整理后土地的灌溉面积。) ②补水量的计算: 项目区水田和旱地需水量除去项目区降雨量即为需补给水量。项目区分为水田和旱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各种农作物所在区需水量不同。根据贵州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分区图:项目区属Ⅰ区,灌溉定额根据贵州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Ⅰ区水稻净定额为2703m/亩,毛灌溉定额为6443m/亩。

需水量公式 W M A n =??毛需 W 需—— 农业生产总需水量,3 m ; M 毛—— 综合毛灌溉定额,3m ; A —— 灌溉面积,亩; n —— 农作物复种指数,采用综合灌溉定额时,已经考虑了复种指数,可不再计入。 M M η = 净 毛 M 净—— 作物净灌溉定额,3m /亩; η—— 灌溉水利用系数。Ⅰ区渠系水利系数为 0.465; 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5×0.95 得0.44。 ③.流量计算 根据当地全年水田需水量表、旱地需水量表和全年降雨量表查出全年需水量和降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出最大补水量和最小补水量,以推出其流量。 ④.确定尺寸; o D (圆管) o D —— 管道内径,m;

倒虹吸设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 (4) 3. 设计基本资料及主要参数 . (4) 4 设计一般原则 . (9) 5. 布置要求与优化设计 . (9) 6. 水力计算 . (11) 7. 结构设计 . (12) 8. 有关构造、细部结构 . (16) 9. 观测设计 . (16) 10. 技术专题研究 . (17) 11. 工程量计算 . (17) 12.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 (17)

1引言 格节河倒虹吸管是引汤灌区(电站或其他工程)的引汤引水渠上(桩号33 + 800?36+ 466)的输水(引水)建筑物,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市)胜利乡的格节河,对外交通为公路,距哈尔滨—罗北公路里程约2 km。 按初步设计报告,本倒虹吸管经审定为:设计流量17.31 m3/s,采用方形过水断 面,管径(宽X高)2.8x 3_m,根数二 __________ 条,进出口设计水位差 0.54 m。管体采用 结构,设计最大水头0.57m,由进口段、管道、出口段及管道支承结构等建筑物组成,全 长 242 m。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主要文件 (1)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补充文件); 一、概况 引汤灌区位于汤旺河下游松花江的北岸,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引汤灌区近期灌区范围,西 起引汤渠首,东至乌龙河合阿凌达河,南起汤旺河、松花江交界,北至阶地的夹长条状,区内地形西北、东南低,地面坡度在 1/5000左右。近期灌区面积26.87万亩。 二、工程地质 引汤灌区的总干渠和干渠均布设在阶地的边缘。粘性土较厚,一般在2-4m左右,其下层为中砂和砂砾石,除沟谷外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4-6m,大部分建筑物基础坐落在砂层上。根据地 质剖面图显示从上而下4-8米均为含壤土的细砾层,垂直渗透系数0.0865厘米/秒,渗透损失 较大,休止角为水上35.5 °、水下34°。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属区域构造稳定区。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1997,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不进行抗震设计。 三、总干渠36+466倒虹吸工程的格节河洪水按 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按 5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工程级别为3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组合 1.25,特殊组合1.10. 四、水利要素: 上下游水位、渠道比降、渠底高程、渠道边坡、渠道底宽、地面高程、设计流量等见表X (2)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包括对本工程的其他文件); (3)技术设计任务书; (4)其它有关文件及资料。 2.2 主要设计规范 (1) SDJ12 — 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 (试行); (2) SDJ217 — 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3) SDJ10 — 78①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4) SDJ20-78②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5)SDJ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6)SD303-88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试行); 2.3 主要参考资料 [1]《水工建筑物》第三版天津大学

倒虹吸管水力计算书

倒虹吸管水力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示意图: 二、基本设计资料 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手册》(第二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灌区建筑物的水力计算与结构计算》(熊启钧编著)2.计算参数: 计算目标: 已知流量及管径,求水头损失L。 设计流量Q = 20.000 m3/s 倒虹吸管断面形状:圆形;孔口数量:3孔 倒虹吸管孔直径D = 2.000m 管身长度L = 220.00m,斜管段边坡1 : 4.00 弯管中心半径R = 2.00倍管径,管身粗糙系数n = 0.0140 上游渠道流速V1 = 0.700 m/s,下游渠道流速V2 = 0.700 m/s 门槽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ξ4 = 0.050,管进口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ξ5 = 0.200 三、计算过程 门槽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ξ4 = 0.050。 管进口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ξ5 = 0.200 斜管段边坡1:4.00,相应弯道中心的圆心角为: α = tan-1(1/4.00) = 14.036° 弯道中心半径R=2.00D,每个弯道的局部水头损失为: ξ6 = [0.131+0.1632(H/R)3.5+(α/90)1/2 = {0.131+0.1632×[2.000/(2.00×2.00)]3.5}×(14.036/90)1/2=0.057 管身流速为:V管= Q/*3×π×(D/2)2] = 20.000/[3×3.14×(2.000/2)2] = 2.122 m/s 管出口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为:

倒虹吸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贵塘(S206象山至金屯、X203金屯至塘湾)公路改 建工程 开工报告 倒虹吸 承包单位: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虎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日期:2016年4月25日

贵塘(S206象山至金屯、X203金屯至塘 湾)公路改建工程 倒虹吸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贵塘(S206象山至金屯、X203金屯至塘湾)公路改建工程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1) 1.1、工程概况 (1) 1.2、适用围 (1) 1.3、施工技术方案 (1) 二、质量保证体系 (1) 2.1质量管理体系 (3) 2.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 三、安全、文明、环保保证措施 (5) 3.1安全保证措施 (5) 3.2环境保护措施 (6) 3.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 3.4、现场施工规化管理 (7) 3.5、材料堆放要求 (7) 四、施工进度安排 (8) 五、机械、材料进场情况和计划安排 (8) 六、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1.1、工程概况 倒虹吸1-Φ0.75共计11道,合计369.14m。 本项目倒虹吸地基基底换填砂砾垫层,洞口井身、井基础采用C20混凝土,竖井砼井基采用C15混凝土。涵洞全长围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涵身断面,缝用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填塞,沉降缝与涵洞中心线垂直,填挖交界处及基底土石交界处均设置沉降缝。 本项目倒虹吸涵顶以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2倍孔径围的填土分层对称夯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6%。 1.2、适用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倒虹吸施工。 1.3、施工技术方案 1、倒虹吸施工工艺及方法 ⑴工艺流程 倒虹吸模管采用整体型钢筋混凝土圆涵,外套管、竖井、出入口矩形槽现场浇注,明挖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理。倒虹吸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⑵工艺方法 ①基础开挖及处理 开挖前先进行精密、准确放线,并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辅助人工施工,机械开挖至设计高程以上20cm 左右时,采取人工开挖、凿除,以免影响地基稳固。挖至设计标高后,清

某渠道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工准备 (2) (一)技术准备 (3) (二)物资准备 (3) (三)劳动组织准备 (3) (四)施工现场准备 (3) 1. 测量 (3) 2. 施工道路 (4) 3. 风、水、电管线路布置 (4) 4. 渣场布置 (4) 三、单位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5) (一)基础开挖 (5) (二)、基础回填 (6) (三)主体结构施工 (6) 1 施工方案 (6) 2 施工方法 (6) 3. 模板工程 (7) 4.钢筋工程 (8) 5.止水和预埋件施工 (9) 6.浇筑准备和仓面验收 (9) 7.混凝土工程 (10) ⑧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10) ⑨混凝土浇筑安全保证措施 (11) 四、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劳动力及施工机械需用量11 五、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1) 六、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12)

一、工程概况 某河渠道倒虹吸工程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赵固乡大沙窝村东北约1km,南距辉县~焦作公路约5km。倒虹吸进口渐变段起点桩号为总干渠Ⅳ93+928.8,出口渐变段终点桩号为总干渠Ⅳ94+379.8,建筑物总长451m,其中管身水平投影长320m。倒虹吸设计流量260m3/s,加大流量310m3/s,管身横向为4 孔箱形钢筋砼结构,单孔孔径为6.5m×6.6m(宽×高)。 某河渠道倒虹吸由进口渐变段、进口检修闸、管身段、出口控制闸和出口渐变段组成。 本标段跨某河、孙村和刘店干河三个工程地质段。 桩号HZ93+280~HZ94+450为粘、砂、砾多层结构段,渠底板主要位于黄土状壤土、砂壤土中,局部位于卵石层中;渠坡土岩性主要为砂壤土夹细砂、黄土状土和卵石夹中细砂,卵石和中、细砂层一般呈松散状。地下水位位于渠底板附近,局部高于渠底板,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该段地下水位受降雨和地表径流影响变化较大。 桩号HZ94+450~HZ97+950为粘砂多层结构,渠底板主要位于黄土状重粉质壤土中,局部位于卵石层中;渠坡土岩性主要为黄土状土、粉细砂和中砂,呈互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地下水位一般位于渠底板以下3~5m,由于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水位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 桩号HZ97+950~101+230为粘砾多层结构段,渠底板主要位于黄土状壤土、粉质壤土中,局部位于卵石透镜体中;渠坡土主要为黄土状重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夹卵石薄层或透镜体。地下水低于渠底板2~7m,一般不存在施工排水问题,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水位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 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部分渠段具承压性,主要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含水层单层厚度一般4~9m,局部厚度大于15m,渗透系数一般K=1.54×10-2~9.97×10-2cm/s,属强透水性,富水性好;部分渠段粉质壤土中赋存地下水,渗透系数一般K=7.92×10-6~8.5×10-5cm/s,属微~弱透水,富水性差。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4~19m,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及侧向迳流补给,主要以人工开采及侧向迳流排泄。 某河渠道倒虹吸施工营地场区附近民井深度一般25~40m,井水位埋深10m 左右。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 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各营区附近地下水均可作为施工和生活饮用水水源。 本工程土方填筑部位主要是管身段和各部位混凝土后背回填,回填料包括土方和卵石,回填总工程量59万m3,回填用土料和卵石来自开挖可利用料。 二、施工准备 开工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

倒虹吸设计

倒虹吸设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及主要参数 (4) 4 设计一般原则 (9) 5.布置要求与优化设计 (9) 6.水力计算 (11) 7.结构设计 (12) 8.有关构造、细部结构 (16) 9.观测设计 (16) 10.技术专题研究 (17) 11.工程量计算 (17) 12.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7) 4

1引言 格节河倒虹吸管是引汤灌区(电站或其他工程)的引汤引水渠上(桩号33+800~36+466)的输水(引水)建筑物,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市)胜利乡的格节河,对外交通为公路,距哈尔滨—罗北公路里程约 2 km。 按初步设计报告,本倒虹吸管经审定为:设计流量 17.31 m3/s,采用方形过水断面,管径(宽×高) 2.8×3 m,根数 3 条,进出口设计水位差 0.54 m。管体采用结构,设计最大水头 0.57m,由进口段、管道、出口段及管道支承结构等建筑物组成,全长 242 m。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主要文件 (1)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补充文件); 一、概况 引汤灌区位于汤旺河下游松花江的北岸,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引汤灌区近期灌区范围,西起引汤渠首,东至乌龙河合阿凌达河,南起汤旺河、松花江交界,北至阶地的夹长条状,区内地形西北、东南低,地面坡度在1/5000左右。近期灌区面积26.87万亩。 二、工程地质 引汤灌区的总干渠和干渠均布设在阶地的边缘。粘性土较厚,一般在2-4m左右,其下层为中砂和砂砾石,除沟谷外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4-6m,大部分建筑物基础坐落在砂层上。根据地质剖面图显示从上而下4-8米均为含壤土的细砾层,垂直渗透系数0.0865厘米/秒,渗透损失较大,休止角为水上35.5°、水下34°。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属区域构造稳定区。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1997,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不进行抗震设计。 三、总干渠36+466倒虹吸工程的格节河洪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工程级别为3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组合1.25,特殊组合1.10. 四、水利要素: 上下游水位、渠道比降、渠底高程、渠道边坡、渠道底宽、地面高程、设计流量等见表X (2)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包括对本工程的其他文件); (3)技术设计任务书; (4)其它有关文件及资料。 2.2 主要设计规范 (1)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 (试行); (2)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4

南水北调倒虹吸设计

南水北调倒虹吸设计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倒虹吸是该调水工程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河渠交叉建筑物,本文针对其流量大、水头小的特点,阐述了渠倒虹吸的总体布置、建筑物选型、水力计算、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渠倒虹吸管身箱型断面水头损失系数 1.前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是我国特大型调水工程。其中,渠倒虹吸是该调水工程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河渠交叉建筑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设计为自流输水,水头紧张,分配给每座渠倒虹吸的设计水头都很少,相应管身过水断面必然较大。所以南水北调渠倒虹吸的特点是流量大、水头小、规模空前。 2.渠倒虹吸的总体布置 (1)轴线选择及管身长度的确定 渠倒虹吸的轴线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轴线的制约。在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渠倒虹吸的轴线尽可能与主河床正交,以减少建筑物的长度,降低投资。 管身长度主要受工程建成后河道洪水、上下游河道洪水壅高情况、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长度的确定以不对当地防洪排涝规划造成大的影响为准,并尽量减少工程量。为此应进行调洪演算,拟定几组渠倒虹吸长度,通过调洪演算得到各种长度对应的上游最高壅水位值,并计算各种方案的工程量,通过方案比选和论证,选择出适宜的长度。

(2)管身布置 斜管段坡度视地形、地质以及水平段管顶埋深等条件确定。为了方便施工和检修,一般采用1:3~1:4的坡度。管身横向缝间距根据地基特性、断面尺寸、温度变幅等条件确定,土基上现浇砼管缝间距采用15~20m,岩基上一般采用15m。 管顶埋置在河道设计洪水冲刷线以下不小于0.5m,当冲刷深度较大时,可适当浅埋,并对管顶进行防护。对地震设计烈度7度以上者,采用埋深不小于2.5m。 (3)辅助工程设置问题 渠倒虹吸由进口段、管身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组成。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为丹江口水库库水,不需考虑输水中的泥沙问题,因此建筑物进口不设沉沙池。同时由于渠倒虹吸出口流速很小,也不需设消能工。 为了对渠倒虹吸进行全面的研究,使工程建立在可靠的技术基础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与郑州工业大学联合进行了以淇河渠倒虹吸工程为典型的1:20的大型水工模型试验和广泛的资料分析论证。试验表明,节制闸布置在下游便于调节渠倒虹吸进口水位,改善进口流态,除始流状态外任何流量均不发生进口水跃,掺气现象也不严重,对结构无不良影响。因此,渠倒虹吸节制闸采用后置方式,设在出口段。检修闸设在进口段。管身进、出口底部高程采用与总干渠渠底高程相同,不再降低。 关于通气孔的设置问题,根据试验,实测渠倒虹吸进口曲面压强分布

倒虹吸结构设计方案比较在白马门河渠道中的应用

倒虹吸结构设计方案比较在白马门河渠道中的应用 摘要:当渠道与道路或河沟高程接近,处于平面交叉时,需要修一建筑物,使水从路面或河沟下穿过,此建筑物通常叫做倒虹吸,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白马门河渠道倒虹吸结构设计,对特大型倒虹吸的结构型式和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目前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结构计算方法的比较,找出了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井推荐Sap84弹性地基梁法作为倒虹吸设计的首选计算方法。 关键词:倒虹吸;结构设计;白马门河渠道倒虹吸 当渠道与道路或河沟高程接近,处于平面交叉时,需要修一建筑物,使水从路面或河沟下穿过,此建筑物通常叫做倒虹吸。倒虹吸主要有竖井式。这种形式施工简便而且便于清除泥沙。倒虹吸有箱形和圆形两种。物理上水往高处走的现象是一种水利工程的技巧。倒虹吸,它是在渠道与道路、河流发生交叉或在渠道穿越山谷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立交水工建筑物。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成功的运用。与虹吸管一样,它在立面上也呈弓形;不同的是,其弓弯向上。而且,虽然倒虹吸管和虹吸管的输水原理相同,即都借助于上下游的水位差,但倒虹吸在开始工作时不需人为地制造管中的真空,因而更为普及。 本文主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白马门河水渠倒虹吸结构计算分别运用结构力学自由变形框架算法、Sap84弹性地基梁法和Supsap三维有限儿分析法三种方法,并且进行比较。 1结构计算方法 1.1结构力学自由变形框架算法 结构力学自由变形框架算法是将倒虹吸管视为坐落在地基上的自由变形框架结构进行计算的。地基反力简化为线性分布,用材料力学方法求得。 选用迭代计算法,计算时将倒虹吸结构简化为平面框架,沿倒虹吸管的纵向取lm长单宽,按平面问题计算内力,然后进行配筋和抗裂验算。 1.2Sap84弹性地基梁法 Sap84是专门为微型计算机开发的通用结构分析程序,其输入数据文件采用了自由格式。程序提供的图形显示输出功能、数据检查以及报错功能,以及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实现的二维分析、平面分析、振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等功能。结构计算时,沿倒虹吸管纵向取lm单宽,按平面问题进行计算。底板弹性链杆的刚度用地基的变形模量乘以每根弹簧支撑的面积来计算。 如果只进行内力计算而不进行配筋计算,则坐标轴的方向可以随意设置。在进行配筋计算时,程序会默认Z轴铅直向上,故必须在建立坐标系时将z轴建在竖轴上(X,Y,Z三轴按照右手法则进行排列),否则配筋结果全错。

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设计大纲范本

FJD FJD34280 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 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8年8月 1

工程技术设计阶段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技术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2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及主要参数 (4) 4 设计一般原则 (9) 5.布置要求与优化设计 (9) 6.水力计算 (11) 7.结构设计 (12) 8.有关构造、细部结构 (16) 9.观测设计 (16) 10.技术专题研究 (17) 11.工程量计算 (17) 12.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7) 3

4 1 引言 倒虹吸管是 灌区(电站或其他工程)的 引水渠上(桩号×+××× ~ ×+×××)的输水(引水)建筑物,位于 省 县(市) 乡的 ,对外交通为 ,距 的公路里程约 km 。 按初步设计报告,本倒虹吸管经审定为:设计流量 m 3 /s ,采用 形过水断面,管径(宽×高) m ,根数 条,进出口设计水位差 m 。管体采用 结构,设计最大水头 m ,由进口段、管道、出口段及管道支承结构等建筑物组成,全长 m 。 2 2.1 (1)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补充文件); (2)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对本工程的其他文件); (3)技术设计任务书; (4)其它有关文件及资料(如会议纪要、专题论证报告及其它部门的文件)。 2.2 主要设计规范 (1)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 分)(试行); (2)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3)SDJ10-78①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4)SDJ20-78 ②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5)SDJ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6)SD303-88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试行); 2.3 [1]刘启钊等.水工设计手册第七卷.第三十四章压力管道.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5 [2]陈济群.水工设计手册第8卷.第四十章渠系建筑物.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4.11 [3]余际可等.倒虹吸管(第二版).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6 [4]华东水利学院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5.10 [5]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0.12 3 设计基本资料及主要参数 3.1 ①范本是按SDJ10-7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DL5073-1997,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 ②范本是按SDJ20-7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SL/T191-96(或DL/T5057-1996),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

【精品】渠道、倒虹吸结构、配筋计算

计算书 项目名称:xxx小水电站工程 设计阶段:施工图 计算内容:xxx渠道配筋计算 核定:日期: 审查:日期: 校核:日期:计算:日期:

目录1计算总说明 1.1计算目的 1。2计算条件及依据 1.3参数资料 1。4计算方法及计算原则 2计算成果 3计算过程 3。1倒虹吸管配筋计算 3。2渠道配筋计算 4附件、附表

1、计算总说明 1.1计算目的 本计算为xxx 公司xxx 小水电站工程施工图阶段的计算,主要的计算目的是北电站渠道、倒虹吸配筋计算,通过内力计算,确定其配筋情况。 1。2计算条件及依据 (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3)《水利水电工程PC —1500程序集》 (4)《涵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1。3参数资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填土内摩擦 02=?,填土天然容重31/19m KN =γ,填土浮容重3/11m KN ='γ,钢筋混凝土容重32/42m KN =γ,C25混凝土弹性模量26/1080.2m t E ?=,地基弹性抗力系数3/1920001m KN K =,侧墙弹性抗力系数3/502m KN K =,水容重33/9.81m KN =γ。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γ;设计状况系数: 1.0=? 荷载作用分项系数:K 根据《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选用。 1.4计算方法及计算原则 对于倒虹吸: (1)完建期 考虑顶板承受垂直土压力、顶板自重,底板承受浮托力、底板自重,侧墙承受外水压力、侧向土压力。 (2)正常运行工况 考虑顶板承受垂直土压力、顶板自重,底板承受浮托力、底板自重、水重,侧墙承受外水压力、侧向土压力、内水压力. (3)抗震工况 考虑顶板承受垂直土压力、顶板自重,底板承受浮托力、底板自重、水重,侧墙承受外水压力、侧向土压力、内水压力、地震荷载。 对于渠道: (1)完建期 考虑底板承受浮托力、底板自重,侧墙承受外水压力、侧向土压力。

渠道倒虹吸导流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 1.1 渠道倒虹吸工程概述 (2) 1.2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情况 (3) 1.3 施工道路 (5) 2、施工导流方案 (5) 2.1 设计导流及度汛标准 (5) 2.2 导流及排水原则 (5) 2.3 施工导流方式及时段 (6) 2.4 截流施工方案简述 (6) 2.5 导流施工总平面布置 (6) 3、导流建筑物施工 (7) 3.1 明渠开挖施工 (7) 3.2 围堰施工 (8) 3.2.3围堰的拆除 (10) 4、基坑排水措施 (11) 5、导流建筑物施工进度计划 (11) 6、导流施工强度分析及资源配置 (11) 6.1 施工强度分析 (11) 6.2 主要机械配置 (11) 6.3 人员配备 (12) 7、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2) 7.1 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2) 7.2 土方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2) 7.3 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12) 8、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 8.1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13) 8.2 土石方施工安全措施 (13) 9、防洪与安全度汛措施 (13) 9.1 防洪、度汛组织 (13) 9.2 防洪、度汛准备 (13) 9.3 防汛抢险主要措施 (14)

石河渠道倒虹吸导流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渠道倒虹吸工程概述 石河渠道倒虹吸工程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县城东北约10km处,以石河为界,南岸为肖旗乡乔庄村,北岸为石桥镇肖楼村。 石河渠道倒虹吸主要建筑物由进口至出口依次为:进口渐变段,进口检修闸和管身段、出口控制闸和出口渐变段组成。工程总体布置详述如下。 1.1.1倒虹吸进口渐变段及检修闸闸室段 进口渐变段(SH(3)37+592.1~SH(3)37+637.1)长45m,为使水流平顺,减少水头损失,采用直线型扭曲面形式。边坡系数2~0,底宽24.5m~34.4m,底部高程 122.015m~119.1m,混凝土护底厚0.4m。渐变段始端为贴坡式挡土墙,末端为半重力式挡土墙,墙高13.05m。渐变段渠顶高程130.65m。扭曲面挡土墙及底板均采用C20砼浇筑。为了防止扭曲面挡土墙墙后不均匀沉降,在墙后回填部分水泥土。渐变段一级外坡采用框架草皮护坡,二级外坡采用30cm厚浆砌石护砌,一级坡坡率1:2,二级坡坡率1:2.5,中间设2m宽马道。 倒虹吸进口检修闸闸室为开敞式平底板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段顺水流方向长15m,闸底板前沿桩号SH(3)37+637.1。闸室两孔一联,共两联,联中分缝,左右岸对称布置。闸室单孔净宽7.0m,总净宽为28.0m。闸底板厚度为2.2m,底板前沿及后趾分别设1.0m 宽、0.8m深齿槽,闸底板以下铺厚10cm的C10素砼垫层。检修闸底板高程119.1m。闸室边墩顶部宽度1.5m,底部宽度2.5m,闸中墩厚度1.8m,缝墩厚1.4m。检修闸墩顶高程为130.65m,闸墩高度11.55m。闸室底板与墩墙为整体式浇筑,采用砼强度等级为C25。闸室距离闸底板前沿9.5m处设检修闸门,检修门槽上部墩顶设工作排架及检修便桥,检修桥面平墩顶,检修排架高度为15m,顶高程145.65m。检修闸采用平板刚闸门,起吊设备为台车。闸室上游侧设5.0m宽箱型交通桥,交通桥荷载设计标准为公路—Ⅱ级(折减)。闸顶排架、检修桥及交通桥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闸边墩后填土高度同墩顶,表层设沥青混凝土路面,下设碎石及三七灰土垫层。闸室两岸各设一检修门库。检修闸右岸设管理房。为减少渗漏损失,在检修闸与渐变挡墙、护底结构分缝部位均设置紫铜片止水一道。结构填缝材料均采用低发泡泡沫塑料板。 1.1.2管身段 管身段水平投影长218m,由进口斜管段(SH(3)37+652.1~SH(3)37+715.1,长63m)、水平段(SH(3)37+715.1~SH(3)37+795.1,长80m)和出口斜管(SH(3)37+795.1~ SH(3)37+870.1,长75m)组成,进、出口段斜管坡率均为1:4。管身纵向每15~18m设一条沉降缝。倒虹吸管身进、出口处各设一连接段。管身弯道处采用园弧连接园弧半径为7.0m,园心角14.04 。倒虹吸管身底部设有厚10cm的C10素砼垫层,以改善地基应

倒虹吸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省路桥隧道工程 寻甸县易隆至白石岩公路(一期)工程第2标段 倒虹吸施工技术方案 省路桥隧道工程 寻甸县易隆至白石岩公路(一期)工程第2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四月

倒虹吸施工技术方案 一、概述: 根据水系调查和设计图纸,寻甸县易隆至白石岩公路(一期)工程第2标段LK2+144、LK2+355处设置一竖井式倒虹吸。其中LK2+144倒虹吸全长42米、LK2+355倒虹吸全长70m,合计全长112米,倒虹吸管管径为150cm,采用C20管座,进出口均采用竖井。本倒虹吸所需砼均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涵管由在正规厂家统一预制生产。 二、施工部署 1、前期准备: ①、修通便道,以利于原材料、管节、机械设备运至施工现场。 ②、做好原材料(水泥、河砂、片石、砾石)等原材料的试验及砼配 合比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计划安排: 本项目计划2016年4月14日开工,2016年5月15日完工,并拟定才荣为施工负责人,带领一支20人左右的队伍,在总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的指导下组织实施。 3、机械设备安排 本项目须挖掘机1台,24KW发电机组1台,砂浆搅拌机1台,打夯机2台,插入式振动器2台,钢模板80m2,钢管8t,手推车2台,自卸汽车2台,吊车1台。 三、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先用全站仪放出倒虹吸中心线,在两端洞口外侧2m处放出洞身中线控制桩;在洞身端部两侧1m处放出洞口控制桩,并用砼固定。在中桩及两端量出基坑开挖宽度(基础周边预留0.5M工作宽度),用石灰放出开挖线;用水准仪测出地石标高,计算出开挖深度。 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其周围的排水,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先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挖出盖板涵基坑毛胚,开挖时应注意跟踪测量,以防止超挖基坑。当挖至离基底设计标高0.2—0.3m时,应停止用挖机开挖,并立即组织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并进行触探试验,确定基底承载力,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开始下一道工序。 3、基础浇筑 按设计图纸尺寸及测量放样点安装好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通知拌和站拌送砼。基础的浇筑应按设置的沉降缝分段一次性浇筑完毕。 4、管节安装 待基础浇筑完毕,砼强度达到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即可开始管节敷设。管节在运输过程和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缝。 管节安装以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与基础紧密贴合,使管节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示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倒虹吸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贵塘(S206 象山至金屯、X203 金屯至塘湾)公路改 建工程 开工报告 倒虹吸 承包单位: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虎门技术咨询有 限公司日期:2016 年 4 月25 日

贵塘(S206象山至金屯、X203金屯 至塘 湾)公路改建工程 倒虹吸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贵塘(S206象山至金屯、X203金屯至塘湾)公路改建工程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1) 1.1 、工程概况 (1) 1.2 、适用围 (1) 1.3 、施工技术方案 (1) 二、质量保证体系 (1) 2.1 质量管理体系 (3) 2.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 三、安全、文明、环保保证措施 (5) 3.1 安全保证措施 (5) 3.2 环境保护措施 (6) 3.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 3.4 、现场施工规化管理 (7) 3.5 、材料堆放要求 (7) 四、施工进度安排 (8) 五、机械、材料进场情况和计划安排 (8) 六、附件...............................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范文范例指导学习 一、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1.1 、工程概况 倒虹吸1- Φ0.75 共计11道,合计369.14m。 本项目倒虹吸地基基底换填砂砾垫层,洞口井身、井基础采用C20 混凝土,竖井砼井基采用C15 混凝土。涵洞全长围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涵身断面,缝用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填塞,沉降缝与涵洞中心线垂直,填挖交界处及基底土石交界处均设置沉降缝。 本项目倒虹吸涵顶以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2 倍孔径围的填土分层对称夯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6%。 1.2 、适用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倒虹吸施工。 1.3 、施工技术方案 1、倒虹吸施工工艺及方法 ⑴工艺流程倒虹吸模管采用整体型钢筋混凝土圆涵,外套管、竖井、出入口矩形槽现场浇注,明挖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理。倒虹吸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1。 ⑵工艺方法 ①基础开挖及处理开挖前先进行精密、准确放线,并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辅助人工施工,机械开挖至设计高程以上20cm 左右时,采取人工开挖、凿除,以免影响地基稳固。挖至设计标高后,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