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料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基本是吻合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能源消费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正蕴酿走向第四阶段。

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不发达,人力和畜力是主要生产动力,木柴等在能源消费中居首位,被称为能源的“木柴时代”。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18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大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之后电力开始进入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对煤炭的需求量猛增,到20世纪初达95%,取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进入了能源的“煤炭时代”,完成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一直持续到本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煤炭还占消费总量的1/2以上。早在20世纪初,内燃机问世,汽车、飞机制造业兴起,各工业部门和运输业相继采用石油为燃料的动力装置,一些新型军事装置也广泛应用石油为动力,致使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代初石油(气)产量与消费量

超过煤炭,世界能源迈入了“石油时代”(中期石油多于煤炭)。结构迅速转换的主要原因:一是石油产量的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特大油田的不断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勘探能力的提高,使大陆架和海底石油的开发成为可能。新油田多分布在以西亚地区为代表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独立后适应民族经济发

展的需要,大力开采石油,增加出口换取外汇收入。因此,石油产量迅速增加。二是石油自身条件优越,可燃性强,单位热量高(比煤炭约高一倍),利用价值大;石油开采条件好,费用低,按热量计算,石油成本只等于煤炭的1/3 ;又便

于运输,陆上管道与海上油轮,既方便又便宜。这些都为满足世界石油消费量巨量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为石油取代煤炭提供现实的可能性。三是国际石油垄断组织为了从亚非拉地区掠夺大量廉价石油,控制了石油贸易,压低国际石油价格,使石油价格比煤炭便宜一半。于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弃煤用油。从而加速了石油取代煤炭的进程。当然煤炭开采条件日益恶化也是一个因素。

60年代以来,结构变化总的特点是:煤炭基本呈下降趋势,油(气)在70 年代中期高达65%。近些年煤炭略有回升,石油微降,天然气、水电、核电一直持续缓增。其主要原因:70年代中后期的两次石油危机,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供应锐减,许多国家为摆脱石油危机,加速发展新能源,重新启用煤炭,以及节能措施等。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是有差异的。影响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因

素;一是取决于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能源资源条件。如50年代中期,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个以油气为首位能源的国家(油气占69%)。日本能源

贫乏,60年代中期实现转换(现占69.8 %)。而煤炭资源丰富国家的进程迟缓,如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相继以油气为主要能源,

至今有的国家仍以煤炭为主,如中国(占81.2 %)、波兰(占80.2 %)、印度

(占67.9 %)等。

今后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从长远看,将从传统的矿物燃料(煤、油、气等)转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核聚变能、生物质能等)为基础的持久能源系统。在转换的过渡时期,仍以油气为主,煤炭、核能、新能源的比重可望有所提高,将是能源的“多极化时代”。完成转换需用半个到一个世纪。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一次能源)的变化(%)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综述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 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 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 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就中国目前来说,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 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 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 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 加重。 能源在历史上的利用状况: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 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 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人类迎来第三次能源大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受政策、技术、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本次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各类能源发展将如何演进?有必要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判,从而为油气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咨询以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以及BP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为研究对象,对2040年前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判。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创新高、中美印是主要贡献力量 根据2019年6月11号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显示,按照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百万toe)计算,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4.9单位,相比于2017年13474.6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201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9%,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快增速。 图1:2008-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百万toe) 图2所示为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2.9%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对这一数据的贡献最大,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相较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2:2018年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引用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 从能源消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消费32.7亿toe,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到23.6%;美国消费23亿toe,印度消费8.1亿toe,位居 二、三位,俄罗斯消费7.2亿toe,排名第四,具体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 略走向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所长专栏 着眼于市场化、民营化 当前世界能源已经进入了石油天然气时代,但石油供应紧张和化石能源的污染使得世界能源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能源时代演进。天然气时代正在来临,多种新的能源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能源还处于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燃煤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制造”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对中国能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旧模式的中国能源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位能源需求。中国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步伐,进入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 在此背景下,围绕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活动,能源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各种企业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都在展开多方位的竞争与合作。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能源渠道趋于多样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日渐规范。在变革面前,能源企业的领导者、政府的能源决策者,都需具备洞察先机的战略远见。 当前能源产业的某些领域之中,还实行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落后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石化、电力等行业还存在寡头垄断现象,市场化竞争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油价定价机制的不合理,电力建设规划的不合理等,导致中国经济为此支付了大量额外的成本。走向市场化、民营化,将是能源产业重要的解决之道。 王德禄 2004年6月28日

目录

1.能源利用走向多元化 经过几千年的文明进步,人类用能已经进入化石能源时代。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普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中国则以煤为主。但石油危机和化石能源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其他能源迅速发展,新能源正在兴起,能源多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能源的石油天然气时代 人类社会的用能方式始于机械动力时代。早期人类主要靠利用自然能和人畜力来获取所需的热、光和动力。机械动力主要来自于畜力、风能和水能,唯一的能源转换形式是将薪柴、秸秆等物体燃烧转换为热能和光能,供炊事、取暖和照明。在这一时期,人类的人均年能源消费量不超过油当量。 煤炭的发现利用和工业革命带来煤炭时代。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的出现,使矿物能源开始转变为动力。煤炭最早被利用是在公元前5世纪,但大规模利用是在18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从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经过150~160年,到1920年煤炭占世界商品能源的87%,基本替代了非矿物质能源,造就了“蒸汽时代”。这一时期,人均年能源消费量达到20t油当量。 电能、内燃机的出现和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利用带来石油天然气时代。一是随着电能的出现,各种能源可方便地转换成电,而电又可方便地转变为光、热和动力;二是内燃机出现带动汽车和飞机的诞生。

第9讲实战口译笔记示范(能源专题)

第9讲能源专题 Passage 1:世界能源新格局正在形成(The changing world energy landscape) Words and Expressions 格局landscape 自给self-sufficient 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潮汐能tidal energy 重心center of gravity 替代能源alternative energy 中间阶段intermediate stage 主体能源dominant/top/biggest source of energy 一次能源消费primary energy use; consumption of primary energy sources 摆脱对……的依赖wean sb. off sth.;cut reliance on…:reduce dependence on…

Passage 2: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Words and Expressions 国际能源署署长范德胡芬Maria van der Hoeven,Executive Director of IEA 非常规的油气资源unconventional oil and natural gas 节能减排技术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建筑耗能energy use for buildings 耗能大户major consumers of energy 海洋温差能ocean thermal energy 循环再生be replenished 煤层气coalbed methane 油页岩oil shale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不断减少的能源资源,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安全都出现了许多问题,其引发的冲突乃至战争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今后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将取决于对能源的掌控。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3》认为,非常规的油气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现在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但能源结构还处于煤炭阶段。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总量比重约为66.4%,石油为18.9%。// 尽管我国有较大的煤储量,这种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还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而且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缓慢,导致主要能源平均利用率长期偏低,造成了奢靡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认为未来20年,中国必须使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下降20%达到50%左右。只有调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才能有效减少排放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等严重的环境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使我国的能源产业释放更多的正能量。//能源改革应当是一个整体改革,需要整体设计,还需政府加强引导,提出一套有效可行的能源结构调整方案并加以落实。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6.8 听说前一阵宝宝们都很忙,忙着看奥运数金牌聊八卦,宝宝们确实不容易。说到本次奥运会,巴西人民“绿色环保、拯救地球”为主题的开幕式真是相当“走心”!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清洁能源“点亮”里约奥运。作为能源人,众亲们知道巴西为什么有底气打出这样的主题吗?趁着这个机会,小编带众位亲看看世界能源消费格局。 信息速览 1.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低于过去15年2.3%的年平均增长率。 2.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占比创2005年以来最低记录;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最高,消费量同比增长15.2%。 3.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 4.能源消费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5.巴西能源消费排名第8,其清洁能源比重高达33.4%。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 世界能源消费增长:1.0%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约187.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低于2014年1.1%的增长率和过去15年2.3%的年均增长率。 世界煤炭消费下降:1.8%

2015年,世界原煤消费量54.9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低于过去15年3.2%的年均增长率。原煤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9.2%,创2005年以来占比最低记录。 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15.2% 2015年,世界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5212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接近过去15年14.1%的年均增长率。非水可再生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8%,同比增加升0.3个百分点。 世界能源消费大国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前十的国家如下(亿吨标准煤)。巴西排名第八位,跟您的预想有差距吗?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占总量的65%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22.7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 中国消费占比最大:2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约4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3%。 俄罗斯消费下降最快:3.3% 2015年,俄罗斯能源消费量9.5亿吨标准煤,居第四位。俄罗斯能源消费量同比减少3.3%,在十大能源消费国中,增长率最低。 能源消费结构 原油还是能源消费冠军,占比32.9%;亚军是煤炭,占比29.2%。有些宝宝可能要说了,煤炭和原油差距不大嘛!但熟悉能源形势的亲,

广州能源结构

广州能源结构 前言: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制约。2007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8%。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为69.5%,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据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5~50亿吨标准煤。国际原油价格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涨跌不稳,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曾升到每桶147美元,带动煤炭、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上升。随着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动荡,世界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发达国家加大新能源的投入,促使全球发展新能源的步伐加快。进入21世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利用新能源,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Prefac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ace factors such as ener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2007 China's tot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of 2.7 b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up 7.8% from a year earlier. Compared with 69.5%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al, oil's far more than 50%.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s latest forecast, in 2020 China's total energy demand will reach 45 ~ 5 b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due to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rose to $147 a barrel, coal, natural gas prices rose significantly. As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the global economic turmoil, the pace of the slowdown in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new energy, spur the pace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acing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promoting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sources, will be to slow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 一、广州能源结构 太阳能有较好的利用价值。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广州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广州地区2005年至2006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4GJ/m2;每年日照时数超过6小时的天数为107天,广州太阳能日变化不大,只要有太阳直射辐射,则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其利用效率均比较稳定。 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条件良好。2007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已超过23℃,最低气温为5℃,湿度在50~95%,非常适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生产生活热水。此外,广州市水资源较为丰富,珠江水和一些较大的地表水库可为附近建筑的地源热泵应用提供水源。虽然广州土壤与环境温差不大,但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层较深)的地方,也可以适度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此外,广东属于东南沿海的地热区域中,地热资源属中温和低温,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世界能源现状及分析

世界能源现状及分析——兼谈燃煤发电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化工学院20620151152180 安晓鸣 一言以蔽之,当前全世界的能源使用结构仍然是以石油、天然气和煤三大传统能源为主,辅之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在2050年前被罄尽的看法已被公认。 由于大量碳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破坏生态平衡的危机,用煤的简单和直接燃烧又受到限制。 核能发电因其碳零排放和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一度被认为是理想的未来能源,自问世以来一直呈增长趋势。但其安全性和经受自然灾害的能力,最近又受到人们质疑。日本福岛事件后,大批核电工程项目下马,核能发展陷入停滞。 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一条好出路,但由于占地面积大、太阳能电池的昂贵、低效和高污染,这一可再生能源当前尚难以大量开发利用。 风力和潮汐发电亦属可再生能源,但亦受地域、节气和设备投资的限制。 利用生物燃料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和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其它动植物争土地和空间会受到相当程度限制。几年前因生物质能大跃进导致粮食作物产量减少,推高了世界粮价,甚至在非洲酿成饥荒。 而纵观众多新能源,甲烷水合物( methane hydrate) 又名可燃冰,在海洋大陆架深处和陆上永久冻土带有相当的蕴藏量,但目前开采利用在技术上尚有困难,大规模开发利用仍是遥遥无期。 近年来如火如荼的页岩气资源,亦存在燃烧热值低、开采难度大并附带高污染等等缺陷。 总之为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生活质量能持续改善,在新能源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节约减排上还要作最大努力。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投入运行并网发电的发电方式主要有四种,火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及风力发电。 火力发电是传统火电厂采用的发电方式,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一般以燃煤为能源进行燃烧发电。与其他能源相比,燃煤具有热值高、储量大、易运输等优点,一般认为世界上煤资源的储量尚能满足100 ~ 200 年的需求。但是燃煤会产生大量灰渣和CO2,含硫的煤会产生硫酸,形成酸雨,更不必说燃煤带来的碳排放问题。 截至目前,全世界核反应堆的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20%,在一些工业化国家中核电占50%以上。除极个别情况外,核电站有很好的运行记录,发电的可靠性高,在正常情况下,对环境友好,无有害气体排放。但与此同时,核能发电的运行维护成本高、核废料难以处理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克服民众对核能的恐慌情绪则是绕不开的坎。 水电站集蓄水、节流、防洪、发电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是水力发电的发电量完全取决于自然因素,有很大的波动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错配与浪费。另外,水电站建设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繁殖也有极大影响,像黄河小浪底这样的工程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风力发电近年来方兴未艾,笔者家乡就设有国华电力的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的前期建设需要天量的固定投资,运行维护的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而并网运行后的发电量却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可以说是一种清洁却不经济的发电方式。此外,风力发电机组需要占据广阔的土地,在选址上极为苛刻。

世界能源结构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展望(2010) 未来15—20年,中东、拉丁美洲、里海地区、俄罗斯和西非、北非将成为世界石油生产能力的主要增长地区。国际能源贸易量将继续增加,管道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快,能源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将深入进行,能源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国际合作将加强,相应的技术创新将继续取得进展,能源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世界各国能源结构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 1)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 2)发达国家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德国40.6%,法国37.9%,英国35.4%,加拿大37.9%,意大利58.4%,澳大利亚36.3%。 3)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俄罗斯55.5%,伊朗43.8%,沙特41.2%,英国35.1%。 4)化石能源缺乏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核电及水电,其中日本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6.8%,法国核能占40.1%,韩国核能占13.8%,乌克兰核能占13.8%,加拿大水力占13.0%,巴西水力占19.8%。 5)世界前20个能源消费大国中,煤炭占第一位的有5个,占第二位的有6个,占第三位的有9个。

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 2、世界能源发展展望 1)到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中的化石燃料将占90%。 2)随着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量的增长,世界煤炭消费量将增加50%,未来50 年,世界能源结构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煤炭将重新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20年,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达28.1%,将超过石油(26.9%),重新成为第一能源。 3)到2020年,三分之二的煤炭消费由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消费,而目前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和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煤炭消费比例各为50%。 4)到2020年,世界发电量将以平均2.7%的年率增长。 5)在世界发电业中,煤炭仍将保持其主导地位。 6)预计世界将增加300万兆瓦的新发电能力,其中一半以上将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特别是发展中的亚洲国家。需要大约17000亿美元的投资。 7)世界能源利用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持续增长。 8)尽管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公布了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提高60%,发展中国家将占此增长的三分之二。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1.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6.22亿kW。 ?火电装机容量4.8405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77.8%; ?水电装机容量1.2857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20.7%; ?核电装机容量893万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1.5%; ?新能源发电前景较好,相对滞后。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总发电量28344亿kW·h ?火电发电量23573亿kW·h,占全国发电量83.2%; ?水电发电量4167亿kW·h,占全国发电量14.7%; ?其他发电量604亿kW·h ,占全国发电量2.1%。 2.火力发电 ?原理:利用热能发电 ?能源:燃料(煤炭,石油或天然气) ?运行:稳定,启动时间长 ?综合效益:无 ?环境影响:负面 ?建设:规模小,周期短 ?投资:一次性投入小,运行费用高 ?单位电价:高 热电厂

3.水力发电 ?原理:集中水头和流量 ?能源:水体蕴藏的能量 ?运行:灵活,方便 ?综合效益:防洪、供水、旅游、渔业等 ?环境影响:正面,负面 ?建设:规模大,周期长 ?投资:一次性投入大,运行费用低 ?单位电价:低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 经济可开发装机总容量为4.04亿千瓦,占世界总量的16.7%,居世界第一位。 2004年,水电总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占技术可开发总容量的28.6%; 2006年,水总装机容量1.286亿千瓦,占技术可开发总容量的31.8%。 中国水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小水电资源丰富 2004年水利部核定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为1.28亿千瓦,占中国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的33.9%,居世界第一位。 小水电资源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17%,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占16%。 2003年,中国小水电总装机达到3120万千瓦,占可开发小水电资源量的24%。 我国水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1.94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3.1%,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30%; 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8.6%,水能资源开发

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上—大别山—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储量最为丰富。费常规能源中,像拉萨等地的太阳能、内蒙古等地的风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核能,虽都有涉及但因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 由于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能源的分布国可能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实力,所以就会出现能源跨区域跨国际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或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收购别国的能源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国的油气资源。或者是提供技术、资金给该国在当地进行开发,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国家建立能源贸易往来。当然在购进能源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在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很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原油生产集中于储藏地,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当突出。经合组织成员国消费的石油约占世界的60%,而它所生产的石油只占世界的30%;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2%,却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5%强;而中东地区生产了占世界30%的石油,却只消费了世界石油的不足6%。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石油储量少,产量不足,需要大量消费石油。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移,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石油消费新的增长点。在能源的贸易方面,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是世界石油进口的主体,合计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进口贸易量的95%左右。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占26%,其中以法国、意大利、德国进口量最大。欧洲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前苏联和中东地区,其次为北非和西非地区。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能源的出口国主要是中东、北非、俄罗斯等地区。 三、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 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发达国家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

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格局分析(W)

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格局分析 世界能源未来格局看: 2015年国际油价暴跌背景下,BP发布《BP2035世界能源展望》(2015版):未来20年世界能源行业格局将呈现三大特征:贸易向东流动、倾向低碳燃料、碳排放高于预期。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将超过30%,其中中国、印度和中东国家能源需求增长将超过60%。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13年度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全球能源消费需求的重心正加速向新兴经济体市场转移。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与印度将分别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与煤炭进口国。到2035年,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能源消费量将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将超过欧盟、美日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总和,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绝对量增幅最大国家。 石油供需当面,2035年前,化石能源仍然是全球主要能源,在世界能源市场占主导地位。经合组织(OCED)国家石油消费将降至全球石油消费三分之一;非经合组织新兴国家,中国石油日需求量将由原来600万桶/天增至2035年的1600万桶/天,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与消费国,印度也将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最大国家,亚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贸易中心。北美将实现能源独立,转变为石油出口地区,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下降,成品油出口竞争加剧,亚洲与中东地区的成品油需求与供应正在趋于平衡。 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美日、欧洲等国均制定减排计划,提高能源效率,支持可再生能源。各国制定实施低碳能源补贴政策下,可再生能源(以风能、太阳能为主)发电量将占全球总供电量45%,超过天然气,与煤炭并成世界最大发电能源。 天然气市场将加速全球化发展,地区价格差异逐渐缩小,环境效益优势逐步显现。 碳减排行动任重道远。2035年,世界能源行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三分之二,由于能源使用造成温室效应,全球碳排放量将上升20%,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3.6℃。到2035年,非经合组织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经合组织国家碳排量标准。中国人均碳排量将达到美国的一半,碳排放总量将为美国的两倍。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科学家对21世纪的展望和预测认为,21世纪将有几个主要特点:将会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全球将寻求新的可再生能源并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全球性生态危机在所有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令人恐惧地迅速发展,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缺乏问题加剧,全世界必须使用现有的资源和资金来解决;气候发生全球性变化,自然地分成几个自然气候区,环境对人类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加强,全世界将大量应用氢能源和物质技术来消除这些变化的消极后果;开发太阳系的行星和宇宙空间,在地球的条件下利用宇宙技术;由于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免疫能力下降,全球应建立人为地恢复和保护免疫能力系统;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并广泛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保障系统。 由于20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21世纪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自然环境变迁、人口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的供应和保障是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开发和使用经济、环保的能源(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和能源科技永恒的主题。 自1973年中东战争触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能源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期,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持久系统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估计要经历100年的时间。因此,在未来的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导,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补充(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同时以发展节能技术或产品为基础。 据1995年统计结果表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占27.2%,

石油占39.7%,天然气占23.1%,核电占7.3%,水电占2.7%。 石油产量与消费有所增加 1993~1994年间,北美和亚洲对石油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据统计,1994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加至29.53亿t(5900万桶/年),这是近五年来石油产量的第一次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1997年10月到1998年3月石油价格下降了40%,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石油限产,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的利益。 据估测,今后几年内石油产量和消费将分别增加2%,供需前景难以确定。但中东丰富的油田已逐渐达到其生产极限,生产成本将急剧上升,今后石油价格将会增长。这将导致人们寻求更经济的替代能源。 天然气产量增长缓慢但发展前景可观 据1994年统计,全球天然气产量增加了0.3%。美国1995年后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18%,而石油产量却减少了20%;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4%。十分可观的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新估算,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世界天然气总量用现代技术经济开采可供人类使用145年。另据法国天然气技术协会预测,从目前至2020年期间,天然气产量将持续增长,2000年天然气产量约为21.5万t油当量(约为2.5万亿m3),202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会达到高峰期,可达26.2亿t油当量(约为3.5亿m3)。 煤炭消费仍然持平并略有增长 自1989年以来,全球煤炭消费保持持平并略有增长。在一些工业化国家,煤炭消费基本持平。美国煤炭产量增至10.3亿t,发电用煤需求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欧盟煤炭消费减少了18%。东欧国家自1987年以来煤炭消费减少了36%,1994年减少了10%,从而导致大部分煤矿停产关闭。俄罗斯到1995年仅煤炭工业债务就达3.2亿美元。198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煤炭消费则增加了一倍多。 1990~2010年间,就一次能源的消费而论,煤炭在所有能源中的地位仅次于石油。在此期间,煤炭的消费量预计将会增加,从1990年的517Mt上升到2010年的6551Mt(百万吨)。根据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和能源利用强度的趋势,2010年全球的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5840Mt~7379Mt之间。在20世纪80~90年代,煤炭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略上升26%~27%,但这一比例预计在2010年将会回落到25%。 值得重视的是,在发展煤炭生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煤炭生产成本昂贵;二是发展煤炭业对人和生态会产生巨大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环境

世界与中国的能源消耗

立信以诚 财达于通 世界与中国的能源消耗 2010年3月2日 摘要 ?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是一个快速提升的 过程发展中国家源消费的提速,与其经济发展与结构重型化有关。通常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衡量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一国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对能源需求不断提高。虽然能源需求结构在调整,但是,目前 的能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较高的能源消费模式,煤炭成为能源消耗的主体还将长期保持。 ?我国能源消耗高水平增长的态势将维持。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与电气化 的耐用消费品的比重提高,生活能源消耗程度提高,推动了能源消费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也助推了我国的能源高消耗的发展模式。此外,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决定了我国承担了相当部分的世界碳排放责任。 ?中国的能源储量与工业技术水平决定了能源消耗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因此,发展 低碳经济,一方面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是,既有的如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相关的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与后者相关的行业其发展或将有超出平均水平的发展。

立信以诚 财达于通 一、世界能源消耗基本状况 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2008年达到了1.2千万吨原油,是2000年的1.2倍。 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世界经济一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全 球能源消耗的增速的峰谷与此大致吻合。2001年为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全球 能源消耗增速只有0.65%,低于2000年2个百分点。但持续经年上行之后,到2004 年达到本轮周期的最高点5%。之后有所回落,2007年前基本保持在2.6%左右。2008 年因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年增速下探为1.8%。 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2000年到2009年全球能源消费平均增速为 2.5%,发展中国家为5.8%,高出全球水平近4个百分点。其中,发展的亚太为5.4%, 相比之下,欧洲只有0.8%。美国只有0.2%。 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是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在1999年年均增速为3%,到2008 年为5%。亚太地区在1999年为3%,到2008年为4%。随着能源消费速度的加快,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2000年比重为32%,到2008 年上升为42%。亚太地区占全球的比重从28%,2008年为35%。 发展中国家源消费的提速,与其经济发展与结构重型化有关。其结果表现为能源消费 弹性系数的不断提高。以印度为例,2001年能源弹性消费系数为0.11,到2008年上 升为0.68。中国也有一定上升,但是,幅度相对小,2000年为0.4,到2007年为0.6%。 通常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衡量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表示的是经济增长带 动的能源消耗的增加。数据显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一国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阶 段密切相关。从经济结构看,美国韩国与日本同属发达国家,美国以第三产业高度发 达,其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在2001年-2008年之间平均为0.2,德国制造业更为发达, 同期值为0.4,与之相比,韩国的工业化程度、与关键行业的技术水平与能耗控制还 落后于德国,同期值相对更高,为0.68。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观察,在重化工业阶段,与工业化完成之后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有显 著不同。台湾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与2000年后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8、0.6、 1.08与0.2,分别与其重工业化阶段、电子工业与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以及工业化 基本完成阶段相对应。韩国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与20年代后的弹性系数分别 为,1.0、0.8、1.2与0.6,显示了类似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