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麻醉、剖宫产技术的提高、抗生素的应用,剖宫产指征明显较从前放宽。实践证明,由于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确实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剖宫产率持续升高,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因剖宫产并非是降低两率的唯一手段,也有其不良作用。现做如下剖宫产现状及临床分析。

1 剖宫产指征

主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珍贵儿、臀位、相对头盆不称、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少、高龄初产、脐带绕颈、胎盘前置、社会因素等。

2 剖宫产率上升原因

首先是手术技术的提高,几百年前首例剖宫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医生望而生畏,但随着医学进步和剖宫产技术的提高,术后安全率已达99.9%。其次是手术指征的放宽,既往能用中、高、低位产钳、胎头吸引器解决的难产,均由剖宫产代替,多胎、臀位、高龄初产前次剖宫产孕妇等均很少阴道试产,而行剖宫产术。臀位、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达98%。目前b超的广泛使用,能够产前诊断羊水污染程度和发现脐带绕颈,而行剖宫产术。轻度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可行阴道试产而未给予试产。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在过去常常作为剖宫产的禁忌证,但随着对孕妇分娩的研究及剖宫产术发展,使剖宫产术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降低了围产

计划性剖宫产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4.少量阴道出血。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孕妇原因延期手术; 2.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 3.并发产褥感染; 4.切口延期愈合。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子宫复旧临床情况分析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子宫复旧临床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子宫复旧情况的临床差异。方法实施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实施自然分娩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底下降高度,分别在产后的第1、3、5天进行测量。观察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情况,记录产后6周内恶露干净例数以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的子宫底下降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恶露干净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子宫复旧良好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后的子宫复旧速度较自然分娩的子宫复旧速度慢,且恶露持续时间较自然分娩长,必须把握好剖宫产适应证,减少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恶露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而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和相关并发症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临床医生的观注[1-3]。自然分娩后子宫复旧方面的问题研究已经明确,但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的问题认识较为模糊。本文选择在本院实施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观察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下的子宫复旧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实施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实施自然分娩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7.4岁,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6.9岁;观察组平均孕周38.2周,对照组平均孕周38.3周;观察组平均孕次 2.4次,对照组平均孕次2.5次。两组均排除合并有子宫肌瘤、子宫畸形产妇。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观察组产妇实施剖宫产,对照组产妇实施自然分娩。两组产妇产后均给予相关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均实施母乳喂养。两组产妇均为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均无产褥感染等。测量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底下降高度,分别在产后的第1、3、5天进行测量。观察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情况,记录产后6周内恶露干净例数。观察两组产后6周的子宫复旧情况,子宫收缩良好,自然恶露干净,为子宫复旧良好;否则为子宫复旧不良。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管理制度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管理制度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省、市妇幼卫生工作部署要求,有效控制影响剖宫产的医源因素、社会因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助产技术,实现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目标; 2.非医学指针剖宫产率控制在30%以内; 3.妇产科医务人员严禁实施趋利和避责行为的剖宫产手术,切实降低剖宫产率; 4.妇产科医务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倡和促进自然分娩。加强对孕妇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分娩观,积极促进自然分娩; 5.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产科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产程中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减少并发症,提高助产质量; 6.必须严格熟练掌握剖宫产手术医学指征,做到科学手术,严禁开展无手术指征及择期的剖宫产手术; 7.实行剖宫产手术院长签字制度。所有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并填报《公庄镇卫生院剖宫产手术申报审批单》,经主管院长(医务科)、院长批准签字后方可进行;休息日急诊剖宫产手术必须经总值班批准签字; 8.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于没有剖宫产指征,孕妇及其家属要求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科医生及助产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对符合剖宫产手术医学指征的,也要向其充分讲清剖宫产手术的利弊,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严格履行手术签字手续; 9.改变服务模式。要改变传统的助产模式,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导乐助产模式。让孕产妇及家人能预先充分了解产程的进展,减少因信息不足造成的焦虑和紧张,降低因精神因素导致难产的发生。 10.分娩过程中要配有助产士陪同,产科医生要及时检诊,增加产妇及其家属的安全感及自信心。 11.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 12.医务科要加大监管和专项督查工作力度。对不遵循手术指征盲目实施剖宫产手术,使剖宫产率居高不降要按制度严肃处理。

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的历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剖宫产的历史及现状 1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原名剖腹产,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早在公元前70余年,罗马帝国即颁布了关于剖腹产的法令:规定凡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死亡或行将死亡时,医 师必须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但在当时,仅限于对已死亡或行将死亡的孕产妇实施,孕产妇死后,胎儿在子宫内仅仅只能存活5一20 分钟,因此即使将胎儿取出,也都是非死即残,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到公元巧世纪, 开始对难产的孕妇施行剖腹产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由于当时手术技能尚 未成熟,既没有麻醉,又不懂得如何消毒,而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也不知如何缝合子宫切口,而是任其自然收缩止血。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妇,在施行手术后的一周内,相继因出血或感染而身亡。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消毒技术、切口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剖腹产术逐渐被医生们所采纳,并不断推广。 2国内外剖宫产的现状 据Richard报道,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5.5%,到1978年为15.2%,而到1988年升到25.0%,是当初的5倍,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从80年代起,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使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Francix在1944年对挪威、英国、瑞典、美国1980-1990 年剖宫产率的变化作了比较,见表1。南美国家,如巴西,在1986年全国的剖宫产率已达到36.4,一些地区超过了50%。 我国据1989年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资料报道,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一2%,到1988年上升到22%。北京妇产医院1960年一1994年35年间资料分析,60年代剖 宫产率<5%,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20%,90年代上升到4O%。上海市1950年剖宫产

产科剖宫产临床路径

产科剖宫产护理临床路径

相关知识点: 1.剖宫产术后:剖腹产就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的一种手术。它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 2.剖腹产指征:(1)头盆不称者:因骨盆狭窄或畸形骨盆,产道阻塞(如肿物、发育畸形)。或因巨大胎儿、臀先露、肩先露等异常胎位。(2)相对性头盆不称及产力异常: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滞产经处理无效者。(3)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及其子痫、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4)过期妊娠儿、珍贵儿、早产儿、临产后出现胎儿窘迫情况等。 3.什么是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胎产式是指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亲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2)胎先露是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位称为胎先露。(3)胎方位是指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 4.剖宫产手术方式:(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正中切口或下腹横切口。临床广泛应用此法。(2)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子宫体正中做纵形切口。仅适用于急于娩出胎儿或胎盘前置不能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腹膜外剖宫产术:对宫腔有感染者尤为适用。 5.恶露观察: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红色恶露:量多,色鲜红,故名。含有大量血液(又名血性恶露),还有小血块及坏死的蜕膜组织。镜下尖多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恶露持续3-4天,出血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色淡红含多量浆液。镜下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宫腔渗出液,且有细菌。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组织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ml-500ml。若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6.子宫复旧和宫缩痛:(1)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呈圆形,宫底即刻降至脐下一横指,产后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降至盆腔内。产后哺乳吸允乳头反射性地引起宫缩素分泌增加,故子宫下降速度较不哺乳者为快。 (2)宫缩痛: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称为宫缩痛。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明显,哺乳者较不哺乳者明显。宫缩痛一般可承受,多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不需特殊用药,也可酌情给予镇痛剂。 7.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正常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增高引起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于4~5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反应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8.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1)早吸吮、勤吸吮。(2)按需哺乳。(3)夜间哺乳。(4)母亲与婴儿同步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5)进食下奶食物。 9.剖宫产产后护理:(1)少用止痛药物: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产妇的伤口开始出现疼痛。为了让产妇能很好地休息,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天夜里会用一些止痛药物。当然,在此之后最好不要再用止痛药物,因为它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所以,产妇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对疼痛做些忍耐。(2)术后多翻身:由于剖腹产手术对肠道的刺激,以及受麻醉药的影响,产妇在产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会感到腹胀。如果多做翻身动作,则会使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恢复得更快,肠道内的气体就会尽早排出,可以解除腹胀。(3)宜取半卧位:采取半卧位,同时配合多翻身,就可以促使恶露排出,促进子宫复旧。(4)尽力排尿:在手术前后,产妇会留置导尿管。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产妇要尽量努力自行解小便,否则,再保留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只要体力允许,在导尿管拔除后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避免术后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10. 剖宫产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术后六个小时,产妇可以吃清淡的流质食物,如蛋汤、米汤,切忌进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待排气后,则可进半流质食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以后再恢复普通产妇饮食。(2)卫生:剖腹产产妇除了和顺产的产妇一样,要勤刷牙,洗脸,勤换衣,每天清洗外阴 1-2次以外,还要注意保持腹部切口的清洁。(3)产后同房:在产褥期内,是绝对禁止同房的。产褥期以后,也就是产后42天后,产妇恶露已经干净,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但要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防止再次怀孕做人流术而使子宫疤痕破裂,引起子宫穿孔。常用的避孕方法可以是工具避孕。哺乳期禁用避孕药物。剖腹产后6个月可以考虑放置宫内节育环。

剖宫产手术指征1

剖宫产手术指征 相对性指征:系指剖腹产经阴道分娩对母子为安全。 绝对性指征:系指无阴道分娩的可能,必须剖腹产结束分娩。按存在的时间分:永久性指征和暂时性指征。永久性指征:系指孕妇骨盆严重狭窄或畸形等终生不变的情况。暂时性指征:系指仅在某次妊娠时并发的情况,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子痫等。按来源分为母性、儿性及母儿性指征。分述之: 一、母性指征 (一)病史 1、多次难产、死产史; 2、习惯性早产、流产;习惯性足月胎死宫内或习惯性新生儿死亡(阴道分娩后); 3、既往剖宫产史,前次剖腹产指征依然存在,或无试产条件; 4、经阴道助产手术未能取出之活胎。临床上要求事先正确估计盆头关系,不应出现阴道助产失败后再剖腹产的错误。 (二)骨产道 1、骨盆严重畸形或混杂狭窄重度骨软化骨盆、均小骨盆兼佝偻扁骨盆,Robert横狭骨盆,Naegele偏斜骨盆,髋关节病变骨盆,高位混化骨盆,脊柱脱位型骨盆,驼背性骨盆,骨折性骨盆等。 2、重度骨盆狭窄。 3、骨盆轻度狭窄试产失败。 (三)软产道 1、软产道畸形(1)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2)阴道纵膈伴有胎位不正;(3)双子宫未妊娠子宫阻塞产道;(4)双子宫妊娠子宫扭转;(5)其它畸形使胎儿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软产道手术史(1)双子宫畸形吻合术后;(2)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子宫脱垂修补术后;(4)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后;(5)生殖道瘘修补术后;(6)后天阴道;(7)化学药物烧伤,阴道肿物摘除术后,或阴道损伤修补术后形成瘢痕狭窄,胎儿无法经阴道娩出者; 3、宫颈瘢痕或极严重的水肿影响宫口开大,经治疗无效者; 4、严重外阴水肿,虽经应急治疗(消毒外阴后在阴唇水肿处行多点穿刺放水,或用50%硫酸镁湿热敷等),疗效不佳,如胎儿经阴道娩出可能导致外阴重度撕伤者; 5、极严重的外阴或阴道静脉曲张,未避免阴道分娩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 6、子宫缩窄环,虽经有效治疗,仍未松解,宫口尚未开全,已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等危机母子安全之症候,或胎儿珍贵者;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19年版)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19 年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ICD-9-CM-3: 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1. 慢性胎儿窘迫。 2. 头盆不称。 3. 胎位异常。 4. 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 5. 骨盆及产道异常,无法经阴道分娩。 6. 瘢痕子宫。 7. 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8. 双胎或多胎妊娠。

9. 孕妇要求的剖宫产。 10. 妊娠巨大儿者。 11. 外阴疾病。 12. 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3. 妊娠合并肿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 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交叉配血 3. 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筛查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4. 心电图、胎心监护 5.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

号)执行,剖宫产(□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为预防性用药。 2. 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30?120分钟,也可在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 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 2. 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U,抗菌药物。 4. 输血:必要时输血。 5. 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W 7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 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 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1. 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 血常规基本正常。 3. 切口愈合良好。 4. 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

剖宫产指征指南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500g者)及足先露。 5.前臵胎盘及前臵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臵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

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250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 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

剖宫产的近期并发症及分析

剖宫产的近期并发症及分析 作者:颜道雪,张桂芳,刘德义 【关键词】剖宫产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既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故盲目以为剖宫产是解决产科困难分娩的最好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2]。更何况剖宫产术后有诸多并发症,对产儿均有一定危害。本文就剖宫产近期并发症做一讨论。 1剖宫产近期并发症 1.1对母亲的近期并发症(1)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2)产褥期感染增加,产褥期感染增加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3)手术损伤。剖宫产手术损伤包括: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子宫切口撕裂、肠道损伤。(4)产后疼痛增加。(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增加。(6)留院天数增加。阴道分娩一般留院4~5日出院,而剖宫产一般留院6~8日。 1.2对新生儿的近期并发症(1)肺透明膜病变;(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剖宫产儿PPH的发生率5倍于阴道产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往往是缺氧所致。(3)新生儿损伤:剖宫产造成的产伤临床并不

少见,主要是皮肤切伤和骨折。 2剖宫产近期并发症的分析 2.1对母亲近期并发症的分析 ,能使宫缩减弱和消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血窦开放,出血增加。可以说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报道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因素占36.55%;(2)子宫切口血管破裂出血,如子宫切口选择过高,或宫体部的直切口,均容易使纵向行走的血管断裂,增加出血机会。根据资料报道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15.26%)是阴道分娩(7.5%)的2倍。 ,而子宫下段处则无细菌生长以保持宫腔的无菌环境。临产后,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宫颈展开扩张,原寄生在下生殖道的细菌可上行,或胎儿经过产道时所致的裂伤,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门户。实行剖宫产时由于子宫切处血管和淋巴管的暴露,以及术后切口组织缝合后凝血,使局部组织血供减少皆有利于细菌的侵入、繁殖,导致感染向子宫肌层和宫旁组织,甚至向盆腔深部蔓延。另外,羊膜腔内的细菌也可直接污染腹膜。有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致晚期大出血,严重者致化脓性腹膜炎,最终行次全子宫切除术[3]。,上次剖宫产史,腹膜外剖宫产。轻症者表现为一过性血尿,严重者则应酌情行修补术。(2)输尿管损伤:妊娠期子宫常常右旋,术时若不注意,出现子宫切口偏左,向左撕裂,在撕裂缝扎时容易损伤到输尿管,甚至误扎输尿管。(3)肠道损伤:包括肠功能损伤和肠管损伤,肠功能损伤多见于手术后动力性(麻痹性)肠梗阻,前者往往由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省妇幼2014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5-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 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六项;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肝肾功能、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细菌、脲原 体)培养,空腹血糖、血脂7项、胰岛素;24小时尿蛋白, (孕期未做的)血红蛋白分析、G6PD检测。 5.彩超+生物物理评分+估计胎儿体重+心电图。 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抗菌药物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20单位,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指征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 0 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 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剖宫产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首选治疗方案为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手术编码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巨大;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是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手术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凝血常规; 3.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抗生素第一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缩宫素及其他必需用药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术后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必要时); 2.术后用药:促子宫收缩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静脉用),术后72小时内停止静脉抗 生素。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 2.伤口无红肿; 3.阴道出血少。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原因入院后5-6日手术;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新生儿黄疸转入儿科,母亲等待新生儿出院而留院; 4.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

剖腹产的医学指征(详细)

剖腹产医学指征 剖腹产指征按程度分:相对性指征和绝对性指征。 相对性指征:系指剖腹产经阴道分娩对母子为安全。 绝对性指征:系指无阴道分娩的可能,必须剖腹产结束分娩。 按存在的时间分:永久性指征和暂时性指征。 永久性指征:系指孕妇骨盆严重狭窄或畸形等终生不变的情况。 暂时性指征:系指仅在某次妊娠时并发的情况,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子痫等。 按来源分为母性、儿性及母儿性指征。分述之: 一、母性指征 (一)病史 1、多次难产、死产史; 2、习惯性早产、流产;习惯性足月胎死宫内或习惯性新生儿死亡(阴道分娩后); 3、既往剖宫产史,前次剖腹产指征依然存在,或无试产条件; 4、经阴道助产手术未能取出之活胎。临床上要求事先正确估计盆头关系,不应出现阴道助产失败后再剖腹产的错误。 (二)骨产道 1、骨盆严重畸形或混杂狭窄 重度骨软化骨盆、均小骨盆兼佝偻扁骨盆,Robert横狭骨盆,Naegele偏斜骨盆,髋关节病变骨盆,高位混化骨盆,脊柱脱位型骨盆,驼背性骨盆,骨

折性骨盆等。 2、重度骨盆狭窄。 3、骨盆轻度狭窄试产失败。 (三)软产道 1、软产道畸形 (1)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 (2)阴道纵膈伴有胎位不正; (3)双子宫未妊娠子宫阻塞产道; (4)双子宫妊娠子宫扭转; (5)其它畸形使胎儿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软产道手术史 (1)双子宫畸形吻合术后; (2)子宫肌瘤剔除术后; (3)子宫脱垂修补术后; (4)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后; (5)生殖道瘘修补术后; (6)后天阴道; (7)化学药物烧伤,阴道肿物摘除术后,或阴道损伤修补术后形成瘢痕狭窄,胎儿无法经阴道娩出者; 3、宫颈瘢痕或极严重的水肿影响宫口开大,经治疗无效者; 4、严重外阴水肿,虽经应急治疗(消毒外阴后在阴唇水肿处行多点穿刺放水,或用50%硫酸镁湿热敷等),疗效不佳,如胎儿经阴道娩出可能导致外阴重度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指征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 0 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 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剖宫产率的阶段分析

剖宫产率的阶段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24T13:18:26.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3期供稿作者:何宗娅 [导读]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何宗娅 (贵州省交通医院妇产科 550001)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3-0085-0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6年间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指征 针对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及自然分娩率逐年下降的均势,对我院6年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产科工作者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3—2008年6年间分娩总数及剖宫产人数进行统计分析,产妇年龄20—45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三年,第二阶段为后三年,2003—2005年分娩总数782例,其中剖宫产341例,占43.6%;2006—2008年分娩总数1142例,剖宫产578例,占50.6%。 2 结果 后阶段的社会因素已跃居第四位,经查阅病历,第1阶段的头盆不称大多数为绝对性头盆不称,而第2阶段的以相对性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两阶段均以胎儿宫内窘迫为主。从病历可看出,以急性胎儿窘迫居多,慢性胎儿窘迫占少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术前后均未找到引起胎儿窘迫的原因。 3 讨论 近几年剖宫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有科学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如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对胎儿窘迫存在有诊断过度的问题,有的单凭一时胎心率变化或单纯的羊水轻、中度粪染,或单纯的胎儿电子监护结果异常而作出诊断,而忽视了对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母体状况等多因素多指标的分析,有一部分不合理的操之过急的剖宫产存在。 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也是剖宫产率迅速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孕妇不能忍受分娩阵痛,害怕在产程中出现一些对婴儿造成不利影响,不能接受产程潜在危险、珍贵儿等,有少数择定良辰吉日等不正确观念,执意要求剖宫产。 医务人员方面:面对不断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给医务人员带来困扰,使她们对孕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纵容或妥协态度,其次为医务人员责任心淡化,剖宫产手术免去了医务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与麻烦及其所承担的风险压力。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但不是理想完美的分娩方式。作为产科工作者应更新服务观点,提高产科整体素质,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使用产科技术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使分娩成为完全而幸福的过程,为孕妇创造一个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提高责任感,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把剖宫产率降低在最小范围内。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指征 绝对指征 1、骨盆狭窄骨盆径内外测量其入口,中腔或出口中度以上狭窄者。 2、头盆不称是指骨盆径线在正常范围,但胎儿过大或胎头与骨盆比例不相适应而使产程受阻,是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指征。 3、横位如横位无法纠正,待胎儿能存活时应选择性剖宫产。 4、软产道异常因软产道异常而行剖宫产者较少见,但主要有下列情况,一、软产道梗阻,宫颈、阴道或外阴由于创伤或手术致严重瘢痕挛缩,可使分娩梗阻。此外,如子宫颈肌瘤、阴道先天发育异常阻碍先露下降者均需行剖宫产术。二、宫颈癌、尖锐湿疣,阴道分娩可引起产道裂伤而有大出血的危险。宫颈癌还可导致癌肿扩散,尖锐湿疣在胎儿通过产道时可以传染,故均应考虑剖宫产。 5、中央性前臵胎盘若孕龄达36周胎儿可活,应行选择性剖宫产,若孕龄不足36周,阴道大出血不止者,亦应立即行剖宫产止血。 6、胎盘早期剥离诊断肯定,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娩出 7、脐带脱垂脐带脱垂胎儿生命有严重威胁,只要宫口未开全,不可能经阴道迅速分娩者。 相对指征 1、胎儿窘迫引起胎儿窘迫的原因很多,对此,指征要慎重掌握,多观察,多分析,但也不要犹豫而失去抢救时机。 2、臀位臀位足先露,初产妇年龄35岁以上,胎儿估计体重3.5kg 以上,胎儿过度仰伸,合并过期妊娠等,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3、部分性前臵胎盘或低臵胎盘当阴道流血多或胎儿窘迫者应剖宫产,有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少量阴道出血,因一旦临产宫口开大后有可能大出血,若医院无充足血源条件,只要胎儿成熟可存活时,应及时剖宫产。 4、过期妊娠胎儿常不能耐受宫缩压力而致窘迫甚至宫内死亡,若合并羊水过少或羊水明显粪染,或检测胎盘功能异常,或有胎儿宫内窘迫者应及时行剖宫产。 5、早产、胎儿生长迟缓这类胎儿对分娩时宫缩压力难以耐受,且新生儿监护系统完善,早产儿存活率高可行剖宫产,而在胎儿无存活把握情况下,对剖宫产要慎重。 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抽搐控制4小时以后,不能迅速由阴道娩出者,先兆子痫经治疗无效而引产条件不成熟者。 7、心脏病严重心脏功能代偿不全达Ⅱ级以上者,应择期剖宫产。 8、其他妊娠综合征如糖尿病、重症肝炎、甲亢、血液疾病等常常不能耐受阴道分娩,可在内科医生配合下,适时施术。 9、巨大儿凡估计胎儿在4.0kg以上,有轻度头盆不称或者母亲合并糖尿病,或妊娠过期者都以剖宫产对母、婴更为安全。 禁忌症 1、死胎除产妇大出血、宫口尚未扩张、短期内不能娩出死胎,为挽救产妇生命者外皆应设法令其阴道分娩,必要时踤胎。 2、畸胎一般不考虑剖宫产。但若有危及产妇生命的疾病,必须立刻终止分娩而经阴道又无法完成者,或少数畸形如联体双胎经阴道踤胎困难等,仍需剖宫产。 3、既往曾有腹腔手术史,特别是剖宫产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析剖宫产的现状以及剖宫产对母的影响。方法选取近3年妇产科入院患者189例分娩病例进行分析,统计剖宫产率、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时机的选择对母儿的影响,统计其构成比。结果数据显示,3年来我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各年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剖宫产,对母女的影响很大。结论近些年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社会因素逐渐成为剖宫产的主要因素。 标签:剖宫产;现状分析;对母儿影响 近些年来,剖宫产术的技术逐渐提高,其安全性也伴随着逐渐升高。剖宫产本是解决难产及重症高危妊娠的较为快捷有效的办法,本次研究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我院入院患者的剖宫产率、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时机的选择对母女的影响,统计其构成比。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012年入院患者中产科189例分娩病例,其中选择剖宫产的76例:急诊剖宫产4例,择期剖宫产84例。对选择剖宫产的所有患者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分析来研究其心理变化引起的原因。 1.2 方法将所有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剖宫产率、择期剖宫,手术时间、剖宫产指征、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生体重、出生后对新生儿Apgar 评分,相关统计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各种构成比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 数据关于近3年患者的年龄,手术费用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而近3年来,剖宫产的指征变化过程中胎儿因素、头盆因素等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社会因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3年之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分析显示近3年选择剖宫产的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差异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