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子厚 墓志铭 文言文详解

柳子厚 墓志铭 文言文详解

柳子厚 墓志铭   文言文详解
柳子厚 墓志铭   文言文详解

柳子厚墓志铭

【第一段】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译文: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庆,拓跋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

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讳: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七世:史书记柳宗元七世祖柳庆在北魏时任侍中,入北周封为平齐公。子柳旦,任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韩愈所记有误

北魏(386~557),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结束。

元魏:即北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为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元魏。唐·韩愈《论佛骨表》:“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侍中: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降,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在《三字经》中有“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一句。意思是说,南北朝时候,魏分为东魏与西魏。东魏由高洋篡位,改国号“北齐”,而西魏后来由宇文觉登位,号“北周”

曾伯祖奭(shì):字子燕,柳旦之孙,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当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误。柳奭在贞观年间(627—649)为中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为兵部侍郎。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652年(永徽三年)代褚遂良为中书令,位相当于宰相。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瑗和褚遂良力争,武则天一党人诬说柳要和韩、褚等谋反,被杀

奭:音为shì,盛大的样子

褚遂良:zhǔ,(596-658),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韩瑗:(606-659)字伯玉,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韩仲良之子。贞观年间,累官至兵部侍郎,袭爵颍川公。永徽三年(652年),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永徽六年(655年),拜侍中,兼太子宾客。高宗废后时,韩瑷与褚遂良极力反对。显庆二年(657年),为许敬宗、李义府所谮,贬振州刺史。显庆四年(659年),又被诬陷谋反,处死,年五十四。神龙元年(705年),中宗遵照武后遗制复其官爵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译文:父柳镇,为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

1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 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 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为州人顺赖。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 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周 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

【最新文档】柳子厚墓志铭重要句式-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柳子厚墓志铭重要句式 篇一:《柳子厚墓志铭》学案 《柳子厚墓志铭》学案 【学习目标】 1. 重点把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能够在分析文言语境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 了解文中对比手法以及“士穷乃见节义”的真谛。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1—5小节的“士穷乃见节义) 1.结合书下注解或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避讳()侍()中柳奭()褚遂()良韩瑗()..... 逮()其父时踔()厉风发涯涘()自肆()偕()出..... 相侔()没()为奴婢佣()金当诣()播州.... 虽重()得罪士穷乃见()节义..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崭然见头角() ②士穷乃见节义( )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出入经史百子:出入,古义:;今义:。

为词章泛滥停蓄:泛滥,古义:;今义:。 虽重得罪,死不恨:得罪,古义:;今义:。 4.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踔厉()风发例出()为刺史涯涘()不足()为政邪....... 顺赖()以男女质()钱相侔()亦在遣中()...... 当诣()播州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死不恨()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约不时()赎. 率常屈()其座人.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6.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 ①因其土俗(). ②无辞以白其大人(). ③士穷乃见节义(). ④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⑤愿以柳易播(). ⑥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⑦免而归者且千人(). 7.翻译下列句子 ①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 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②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墓志铭简短范文

去世后,墓碑上都会刻下凝聚生平所有而孕育出的一句话,这就是墓志铭。墓志铭,简单的一句话就足以概况人的一生,但是很多人在写墓志铭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本次编者给大家整理一份标准的墓志铭书写范例,供大家参考使用: 墓志铭的书写形式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 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 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简介死者生平碑文的墓碑。这种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著作、逝世年月、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大多数是死者后代请托别人撰写的。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也有介绍死者介绍得更简单的碑文和简短的墓志铭。 墓志铭的书写要求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 如不满意,欢迎随时追问。望君采纳,O(∩_∩)O谢谢

给自己写墓志铭600字作文初二 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太长;挥不去的,是雾一样的忧伤;挽不住的,是清晨一样的时光;能把这一切记住的惟有笔,和一颗无限的心,满含期待的眼睛,热泪盈眶。爱,是人生最大的宝藏! 这将是经过某年之后人们看到的一则特殊的墓志铭--我的。 我现在还很年轻,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失去呼吸,停止心跳。所以我必须拟好我自己的墓志铭。我素日不喜欢麻烦别人,总是提前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向往死亡,但我现在还不想过早地去实践死亡。我还有着美好的青春和爱我的人以及我爱的人。我不想过早的让他们为我悲伤。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令我万分留恋。再说了,生命只有此一次,世间有很多的美景我还没有欣赏,很多的美食我还没有品尝,幸福生活还没有享受,若是过早的夭折了,岂不是有点糟蹋了这大好年华了吗? “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太长。”欢乐总是在我毫无准备的时候到来,令我措手不及,来不及享受,当我期望欢乐,追寻欢乐时,它已经驾着金马车从我身边悄悄地驶过。于是,从梦中醒来的我发现了欢乐走后留下的痕迹。我捡起地上欢乐留下的金羽毛,只好长叹一声。我恍然大悟:哦,欢乐已经来过了。于是我又时时刻刻等待欢乐的重临,手中晃着金羽毛翘首以待,望穿秋水,只等到时间在不经意见留下的痕迹。寂寞在漫漫等待中袭来。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的,只好慢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提纲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教学重点: 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 先留传给我们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 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 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 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翻开学案导学设计第21 页,完成7——9题(15分钟) 2、解题: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 便后人稽考。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 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这 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 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 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 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 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3、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 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4、写作背景: 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柳宗元卒于元 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 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和柳宗 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韩愈赞扬宗元的政 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 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

墓志铭范文

墓志铭范文 墓志铭范文一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文革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退休,从事教育事业45年。其间担任中小学校长30余年,县教研室正科级协理员十余载。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绥宁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业绩昭彰,子孙铭记,赞曰: 袁公仕忠,少事农桑;晴耕雨读,学业不荒。 青年有志,深造学堂,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三尺讲台,三十春秋,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担任领导,廉洁奉公,关心下属,美名远扬。 佳配李君,质朴贤良,相夫课子,哺育儿郎。 子女四人,健康成长,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长男北清,劳动模范;次男北平,杏林自强; 长女梅莲,国家干部;次女双莲,工作榜样。 均有出息,家庭兴旺,子孙发达,世代荣昌。 德艺佳声,继承发扬,家学垂范,源远流长。 晚辈神坡,才疏学浅,陋笔拙文,以表景仰。 林山苍苍,巫水泱泱,袁公馨德,山高水长。 墓志铭范文三 墓I铭 显考罗公吉森,别名吉昌,乳名诠书,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生于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小题。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 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 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 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 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 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 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 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 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 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 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 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 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 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 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 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 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 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 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 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 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 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溥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 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能:凭能力B.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C.斥时有 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穷:穷尽D.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肆: 放任,纵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虽少 年,已自成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A. B.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免而归者且千人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C. D. 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 其俗以男女质钱 8.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于)江南B. 斥时(若)有人力能举之, 且必复用不穷C.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故)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D. 其经承 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亦)悉有法度可观。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教师版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 教师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一.实词 亦在遣中(被贬出京城) 当诣(前往)播州 吾不忍梦得之穷(困窘) 无辞(借口,理由)以白(告诉)其大人 将拜疏(上呈奏章) 死不恨(遗憾) 梦得於是改刺(用作动词,任职)连州 酒食游戏相征(约之来)逐(随之去) 诩诩(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样子)强笑语以相取下 不一引(伸,拉)手救 闻子厚之风(风尚,节操) 亦可以少(稍微)愧矣 又偕(一起)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能)为政邪 因(顺着,按照)其土俗 其俗以男女质(典当,抵押)钱 子本相侔(相等) 子厚与设方计(方法) 悉(都)令赎归 比(及,等到)一岁 益(更加)自刻苦 务(致力于)记览 崭然(高峻突出貌)见(通“现)头角 不自贵重顾藉(顾惜) 谓功业可立就(成就,成功) 故坐(因为犯罪)废退 故卒(最后)死于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 亦自不斥(贬谪) 必不能自力(自我努力) 二.虚词 士穷乃(才)见节义 愿以(用)柳易播 遇有以(把)梦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视以为(认为)得计 免而归者且(将近)千人 其后以(凭借)博学宏词 以(用)彼易此 孰得孰(那一个)失

使(如果)子厚在台省时 虽使(让)子厚得所愿 三.词类活用 又下(名词动用,扔下)石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者 约不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赎 观察使下(名词动用,推行)其法于他州 议论证据(意动,引据今古事例作证)今古 率常屈(使动,使之屈服)其座人 穷不极(形容词动用,达到极点) 例(按例)出为刺史 四.古今异义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指点)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章法)可观 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 虽少年,已自成人(长大成人) 遇用事者得罪(获罪) 无辞以白其大人(父母) 四.句子翻译 1.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2.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有能辨别它的人。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词句注释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词句注释 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韩愈为悼念柳宗元而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子厚,讳宗元(1)。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2)。曾伯祖奭(3),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4),死高宗朝。皇考讳镇(5),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6)。其后以不能媚权贵(7),失御史。权贵人死(8),乃复拜侍御史(9)。号为刚直(10),所与游皆当世名人(11)。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12),虽少年,已自成人(13),能取进士第(14),崭然见头角(15)。众谓柳氏有子矣(16)。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17)。俊杰廉悍(18),议论证据今古(19),出入经史百子(20),踔厉风发(21),率常屈其座人(22)。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23),交口荐誉之(24)。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25)。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26)。遇用事者得罪(27),例出为刺史(28)。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29)。居闲(30),益自刻苦,务记览(31),为词章,泛滥停蓄(32),为深博无涯涘(33)。而自肆于山水间(34)。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35),而子厚得柳州(36)。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37)?”因其土俗(38),为设教禁(39),州人顺赖(40)。其俗以男女质钱(41),约不时赎(42),子本相侔(43),则没为奴婢(44)。子厚与设方计(45),悉令赎归(4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47),足相当,则使归其质(48)。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49),比一岁(50),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51),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52)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53),当诣播州(54)。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55),吾不忍梦得之穷(56),无辞以白其大人(57);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58),愿以柳易播(59),虽重得罪(60),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61),梦得于是改刺连州(62)。

古代墓志铭合集

古代墓志铭合集 魏晋十六国南朝 1 司马馗妻王氏墓志【志阳】 惟晋太康三年十一月,我王皇妣大妃王氏薨。纯三月,协榇于皇考大常戴侯陵。王孝慕罔极,遂逊衮列,侍于陵次。以营域不夷,乃命有司,致力于斯坑,役夫七千功。天朝遣使临焉。国卿一 【志阴】令二,以统事。既克其功,大祚宣流,上宁先灵,下降福休。子子孙孙,天地相侔。陇西国人造 2刘宝墓志 《刘宝墓志》,1974年3月山东邹城郭里镇独山村出土。墓志为石碑形,下为长方形碑座,有卯榫,碑身直插座中。碑长44、宽22、厚5.5、座高17厘米。碑额圆形。石灰岩石质,局部风化剥蚀,额题篆书“晋故”二字,下为隶书志文七行,行九字:“待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领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关内侯、/高平刘公之铭表。/公讳宝,字道真,/永康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永康为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永康二年为公元301年。刘宝籍贯“高平”,其地望在今邹城市西南郭里镇和微山县两城镇一带。据《后汉书郡国志三》载“山阳郡辖高平”,本注曰:“侯国,故橐,章帝更名,有茅乡城。”刘宝墓志是山东地区发现极少的西晋纪年墓志,其形状为石碑状,刻工精细。志文布局自如,结体严谨,笔势古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体演变的重要转折时期,经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变革,刘宝墓志的发现对研究魏晋时期墓志形制及书法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墓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邹城博物馆。 3 温峤墓志 祖济南太守恭,字仲让,夫人太原郭氏。父河东太守衤詹,字少卿,夫人颖川陈氏,夫人清河崔氏。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始安忠武公、并州太原祁县都乡仁义里温峤,字泰真,年四二,夫人高平李氏,夫人琅玡王氏,夫人庐江何氏。息放之,字弘祖。息式之,字穆祖。息女膽。息女光。隋 1北周武德皇后阿史那氏墓志 大隋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廿三日乙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殂谥曰武德皇后其月廿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 2李和墓志 大隋使持节上柱国德广郡开国公李史君之墓志铭 / 公讳和,字庆穆,陇西狄道人也。系曲仁而导绪,阐魏而开基,会稽以秉节流名,汝南以雄 /风著称。自兹厥后,英贤世袭。祖俨,大将军、秦河凉三州牧、河南王。父辩,镇西大将军、河州/刺史、陇西公。令望嘉声,传诸史策。公含璋天挺,禀秀笃生,蹈颜冉而为俦,蹑韩彭而可辈,/孝友绝人,诚亮有本。魏之末年,政去王室,蝟毛峰起,寓县沸腾。公思极横流,志存匡合,于/是拂衣聚众,擐甲治兵,与夏州刺史元子雍同心起义,策勋王府,帝有嘉焉。俄而元树宗 /支,窃据谯邑,公戎车长迈,不日而平。诏除安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赏功也。寻为大都督、/出防徐州。值天子西移,关河路断,公乃崎岖崄岨,归卫乘舆,封新阳县开国伯,五百户。复/为持节、安北将军、帐内大都督。窦泰蚁徒,轶我城保;高欢伪类,据我弘农。公负羽先鸣,蒙/皮追北,河桥沙苑,功最居多。进爵为公,增邑五百,出为汉阳太守,兼城防大都督。累除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昔轭辂进辞,方闻改族,同乡旧狎,始得移宗,以古况今,独称高视。出为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周元年增邑一千,从班例也。

墓志铭简短范文

墓志铭简短范文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文革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退休,从事教育事业45年。其间担任中小学校长30余年,县教研室正科级协理员十余载。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绥宁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业绩昭彰,子孙铭记,赞曰: 袁公仕忠,少事农桑;晴耕雨读,学业不荒。 青年有志,深造学堂,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三尺讲台,三十春秋,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担任领导,廉洁奉公,关心下属,美名远扬。 佳配李君,质朴贤良,相夫课子,哺育儿郎。 子女四人,健康成长,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长男北清,劳动模范;次男北平,杏林自强; 长女梅莲,国家干部;次女双莲,工作榜样。 均有出息,家庭兴旺,子孙发达,世代荣昌。 德艺佳声,继承发扬,家学垂范,源远流长。 晚辈神坡,才疏学浅,陋笔拙文,以表景仰。 林山苍苍,巫水泱泱,袁公馨德,山高水长。 墓志铭范文三 墓I铭 显考罗公吉森,别名吉昌,乳名诠书,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生于书香门弟,官宦耕读世家,岩雷澹故于一九九三年润三月一日,祖籍

碑文大全

碑文大全,墓志铭,碑文集 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 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 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 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呕心沥血,力践耕读一百年 节俭律己,抱儿育女,恩情难忘严父荣归,想念惟流伤感泪 勤力持家,养子扶孙,功德圆满子孙哀悼,惭愧未报养育恩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慎终不忘父母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正气一身昭日月 仁德两字传子孙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 养子女功德比山重敬父母不忘养育恩 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爸爸妈妈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走遍千山万水,总走不出山的呼唤水的挂念 百呼不闻严慈声,千载难忘养育恩 慈恩不尽莲花座,好梦已圆罗汉堂 劳模父母含辛茹苦,人中之杰留芳千古 一生奉献于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 严教如山嘉勉子孙,慈恩似海福泽后代; 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冷雨黯风此刻终,悼念不忘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父女情,母女爱;长相依,永相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写给儿女的话 1.2.愿掌上明珠的灵魂在此得到永生 3.4.“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夭折婴儿 5.愿爱子(女)与天地共存 6.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7.宝贝,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爱 8.宝贝,让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爱伴你远航 9.愿掌上明珠在此安息 10.安息吧,孩子!无论是在遥远的天堂,还是在我心中,你都是最美丽的天使 11.你来过,很优秀 12.我来过,我很乖 13.愿我的爱常伴宝贝左右 14.希望在天堂的你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 15.玫瑰,在绽放中永恒 16.绵绵细雨是我对你的无穷思念,屡屡微风是我对你的无尽的爱 17.我生命里美好一切愿与你分享 18.音容笑貌,尤存于心 19.爱幽幽,思绵绵,望断秋水;哭无泪,呼无声,寸断肝肠 20.德留人间,福荫后代; 21.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22.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

世界名人的墓志铭 名人经典墓志铭大全

世界名人的墓志铭名人经典墓志铭大全 马丁·路德·金:“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玛丽莲·梦露:“37,22,35,” 萧伯纳:“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 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拉伯雷:“拉下帷幕吧,喜剧已经结束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戴高乐:“夏尔·戴高乐。” 牛顿:“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莎士比亚:“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

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富兰克林:“印刷工富兰克林。” 保罗·巴斯蒂尔:“如果生活是一场盛宴,我已经填饱了。”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叶慈:“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司汤达:“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鲁道夫:“π=。” 阿里斯托芬:“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马克劳林:“承蒙牛顿推荐。” 丢番图:“过路人,这里埋葬着丢番图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1/6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1/12,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1/7,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

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感

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感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柳宗元流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韩愈在记述柳宗元的上述事实后,大发了一通感慨。韩愈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其意是说,唉,读书人到了穷困落难的时候才能看出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日常家居彼此表示仰慕友好,置酒晏设游

戏相约频繁往来,夸言奉承,强作笑颜,争相表示谦恭卑下,拉着手表示愿意掏出肺肝给对方看,流着眼泪指着青天与太阳发誓:生死与共,永不背叛,真好像可以信赖的样子;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即使是头发丝般的小事,也会翻脸如素不相识,对方落到陷阱里,不仅不伸手相救,反而又推又挤,还有落井下石的,这种情况几乎处处可见。落井下石的行为是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做的,可他们却自以为做的很好。如果听到子厚的风格,这些人是应该有所惭愧的。 可以说,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的高度评价,对世风、时弊的辛辣抨击,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发,就是到了十多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无以附加的了。 柳宗元的事迹,由韩愈记入碑文并加以评说,已流芳百世。其实,为柳宗元作传的韩愈的高风亮节更是难能可贵。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又同时被贬,可以说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但是,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同期为文者,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作为同朝为官者,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同。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是保守的,他对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赞同,严厉指责。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佛老,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被宪宗命令处死,幸得人相救才免于一死,但被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内召为国子监祭酒。韩柳作为同朝的不同政见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在《柳子厚墓志铭》中,韩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文章着重论述柳宗元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文言文古诗鉴赏《柳子厚墓志铭》

古诗鉴赏《柳子厚墓志铭》 【作品介绍】 《柳子厚墓志铭》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 风义。韩愈赞扬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 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原文】 柳子厚墓志铭 作者:[唐]韩愈 子厚,讳宗元(1)。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2)。曾伯祖奭(3),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4),死高宗朝。皇考讳镇(5),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6)。其后以不能媚权贵(7),失御史。权贵人死(8),乃复拜侍御史(9)。号为刚直(10),所与游皆当世名人(11)。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12),虽少年,已自成 人(13),能取进士第(14),崭然见头角(15)。众谓柳氏有子矣(16)。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17)。俊杰廉悍(18), 议论证据今古(19),出入经史百子(20),踔厉风发(21),率常 屈其座人(22)。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 令出我门下(23),交口荐誉之(24)。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25)。顺宗即位,拜礼

部员外郎(26)。遇用事者得罪(27),例出为刺史(28)。未至, 又例贬永州司马(29)。居闲(30),益自刻苦,务记览(31),为 词章,泛滥停蓄(32),为深博无涯涘(33)。而自肆于山水间(34)。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35),而子厚得柳州(36)。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37)?”因其土俗(38),为设教禁(39),州人顺赖(40)。其俗以男女质钱(41),约不时 赎(42),子本相侔(43),则没为奴婢(44)。子厚与设方计(45),悉令赎归(4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47),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48)。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49),比一岁(50),免而 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51),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 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52)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53),当诣播州(54)。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 在堂(55),吾不忍梦得之穷(56),无辞以白其大人(57);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58),愿以柳易播(59),虽重 得罪(60),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61),梦得于是改刺 连州(62)。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63),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64),握手出肺肝相示(65),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66),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67),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68),不一引 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

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1“我将思想奉献给了人类,将身体奉献给了大地,我没有走,这就是我的全部!”----------墓志铭2 上面的就是我写给自己的墓志铭。3人生一世,寻得是价值,探的是智慧。在二十岁写下自己几十年后的墓志铭,也许太早,因为人 生起起伏伏,每一段经历都会给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有人说,人生苦难重重, 但我说,人生无畏苦难,既然来了,怎么可以轻易回去呢?有人活了一百岁, 无人问津,有人活了二十岁,流芳百世。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时间可以衡量的。4多年后,也许回忆起自己现在写的这样一篇文章,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让我 细数这二十年来我的经历,学着鲁迅先生“朝花朝拾”。从我出生那天,自己 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人生,小时候,伴着家人的教导,自己便渐渐懂事,渐渐有能力照顾自己,懂得喜怒哀乐与人世百态。青春最多的时间是花费在学 校的。学习,是一个年轻人的标志,如果一个年轻人不学习,长辈会吃惊,会 鄙夷,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要一个人学习好,爱学习,这个孩子肯定有 出息。当初的大学生可是响当当的名号!5我,二十岁,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但我回顾自己的曾经,心里有苦有甜,有喜有悲。多数的荣耀都是在校园里获 得的,校园给了每一个孩子展现的机会,有些人讨厌上学,但是没有学校,怎 么会有你展示的舞台?当初的我很胆小,很内向,是需要别人照顾的。然而越 来越多的经历让我明白,自己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我试着独立,试着与别人 交流,争取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努力展现给大家看。我说过了,想过了,也 做到了。在全国中学生语文作文竞赛中,我拿到了省一等奖;在江苏省三好学 生的评选中,我选上了;在化学竞赛中,我获奖了。获奖,证书,一系列衡量 你付出的东西摆在你面前,有些人会迷失。但是在我的价值观里,我觉得这些 只不过是身外之物,缘来缘去罢了,真正有价值的是证书背后的人所有的心血。6《执虚如盈》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 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物质上 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这是人生意境,懂得了这样的意境,才能让心不再受 世俗控制,可以自由驰骋。而你的精神,你的付出,你的奉献是你唯一能留下 来的东西,超出一切有形之物,打破时间的限制,只一瞬,便是永恒。7有奉 献的人将成为崇高的天使,无奉献的人便成为地狱下的小丑。8我问自己,当 我被上帝叩问时,我是忍着谎言的面具向上帝吹嘘,还是坦诚的向上帝汇报? 而我的回答是,这是事实,上帝早已知晓再怎么争辩,也不会改变当初的决定。而天平就这样倾向了真理的一端。9很多人,当被问起自己的梦想时,总会诧

有趣的墓志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67667050.html, 有趣的墓志铭 作者:王式仁 来源:《英语学习》2019年第11期 英国最早的墓志铭(epitaph)是古罗马统治时期的遗物,因此均用拉丁文书写。这一时期的墓志铭内容简短,一般以“hic jacet”开始,译成英语是“Here lies...”,即“……安葬于此”的意思,然后是墓主人的姓名、头衔和生卒年份等。 用英语写的墓志铭始于14世纪中叶。至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墓志铭开始带有明显的文学色彩。据作家托马斯·纳什(Thomas Nashe, 1567—1601)称,至16世纪末,用诗歌体写墓志铭已颇为流行。许多著名的墓志铭都是文人雅士的即兴之作,并非为了用在墓碑上。本·琼森(Ben Jonson)、约翰·米尔顿(John Milton)、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等诗人都给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现精选墓志铭四则,并配以简单的赏析,以飨读者。 1. Epitaph Intended for Sir Isaac Newton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1 —Alexander Pope 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死后安葬在伦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此教堂为英国君主加冕、王室大婚和著名人物下葬之地。牛顿的墓碑上用拉丁文刻着“艾萨克·牛顿的遗体安葬于此”。英国新古典主义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牛顿所作的墓志铭就刻在一旁的纪念碑上。 蒲柏在这首墓志铭的第二行用了《圣经》的典故。《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第三节云: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And God said,“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诗人认为,牛顿是上帝的杰作。他出世前,宇宙的诸多法则不为人知,犹如隐藏在黑夜之中,是他为人类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使科学之光普照大地,一切都变得昭然若揭。墓志铭的第一行写牛顿出世前,第二行写牛顿出世后,两行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也呈现出强烈的反差(night和light),寥寥数语却显得气势恢宏,高度概括了牛顿的丰功伟绩。 墓志铭的格律为“英雄双韵体”(the heroic couplet),每行包含五个抑扬格音步(iambic pentameter),两行一韵。 2. Life Is a Jest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