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学院:电信学院班级:微电子12

姓名:朱晨曦学号:2110503048

摘要: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55,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当今社会,这个话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体制以计划经济为特征,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方式高度集中,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增长缓慢,并趋于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 为打破平均主义,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人分配制度。这一收人分配方式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使居民的收人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出现了居民收人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现象,若是任其发展,势必阻碍社会发展,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个人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当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政府调节

正文:

国经济在迅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个人收入分配

中存在的较大差距,已成为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如

果任由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且更棘手的是,这一趋势最终也将会影响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个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将会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和经济各个方面的稳定

和发展。2010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目前中国已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当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从多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尽快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把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贫富差距的含义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城乡之间、地区间、不

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逐年上升。2006年则升至0.496【1】。如果再考虑那些高收入阶层没有经过统计的灰色收入,我国的基尼系数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了0.5,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贫富差距悬殊,这是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之一。中国人均GDP排在世界120多位,中国有1亿多新产业工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这类家庭平均年收入1万元上下,折合1000欧元,也就是北京到巴黎正常情况下的往返飞机票。很多中国人一年挣到的钱,不吃不喝才够买两张机票。因此,巴黎时装、世界名车、随意旅行等等,普通国人想也不要想。但是中国却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上海曾出现过的一套房子卖到了1.15亿元的天价。40多万元一桌的黄金宴也在西安和深圳、广州纷纷登场。标价1188万的宾利轿车在中国的销量世界第一。从1993年始,中国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头号市场,年消费16000瓶。2010年1月27日的新闻联播中曾报导,根据环球退税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的购买力超过俄罗斯人,成为法国的旅游消费冠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看到十几岁的女孩子没有衣服穿,看到寒冷的冬天全家人盖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看到无钱治病而凄惨死在家中的老人,看到乞丐被城里的狗咬伤后回家等死的无奈和悲凉,看到山区教育条件极差的孩子……依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均收入差别悬殊。

再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居民。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 1993年城市中人均收入3900元的20%的高收入户与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的20%的低收入户相比较,贫富差距为13倍。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由1984年的1.7∶1扩大到1994年的2.6∶1【2】。这一水平已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贫富差距。2006年2月2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

入为32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比1,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5: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自1994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急剧拉大,人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就是职业差别,不同行业的职工之间收入悬殊。其中银行、财税、外贸、邮电、保险、电力、烟草等部门职工收入水平最高,其年收入一般上万或数万元。铁路、医疗、文教等部门职工收入居中。最低为农、林、牧、渔业职工。而一些危、困企业职工收入几乎难以维持生活。老百姓曾将高收入者归纳为:金(金融)、银(银行)、财(财政)、保(保险),两电(电信和电力)、一草(烟草)。另据媒体报道,2004年,江苏省某公路收费站收费员月薪达80000元,北京某电力集团财务公司普通员工月薪更高达2万元。由此可见,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亦呈扩大之势。

此外,当前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并显示扩大趋势。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地区收入差距尤其显著。按东、中、西部计算,1980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人均GDP之比为1.5:1,1.9:1;2002年扩大为2 :1和2.6:1。从收入分布看,2004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最高的5省市是:上海(8513元)、北京(7836元)、浙江(7771元)、广东(7264元)和福建(5879元),平均为7453元,是人均收入最低的5省市(贵州、安徽、内蒙古、宁夏和黑龙江)的2倍还多【3】。

可见,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有持续拉大的趋势。人们对平均主义的不满,已经转化为对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忧虑与不满。收入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福祉,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和分析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采取政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否则,若放任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将会

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阻碍社会的进步发展。

三、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我国经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优惠政策,同时也存在一些疏漏,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水平。下面列举一些重要原因。

(一)长期推行的发展战略。

在城乡关系上,我国积极推行的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去大力发展工业,政策上大力向工业倾斜,资金大部分投资于工业,使得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方面远远落后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同时又制定有利于工业产品的价格,在农产品价格上实行剪刀差,使得以农产品为纯收入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大大受到影响,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在行业关系上,由于实行对垄断行业的“保护”,使得这些垄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非垄断行业无法抗衡的优势。垄断行业通过自己的垄断优势,获得了大量的超额利润,拉大了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间居民的收入差距。

在地区关系上,在改革初期就实行倾向于东部发展的优惠政策,实行剃度转移政策。再加上东部地区先天的地理优势,使得东部地区能够大量引进资金和吸引人才,迅速地率先发展起来,拉大了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的差距。

(二)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运作,具有相对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作用。2001年,美国政府开支的49%用于社保和各种医疗保障上,约占GDP的8%,而中国2004年,政府开支出的7.4%用于抚恤、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补助;18%用于医疗卫生、文教和科技产业;这些加在一起才占政府总开支的25.5%,政府没有从“扶贫角色”降低收入差距【4】。到“十一五”期末,尽管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农村目前尚无条件与城市一样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仍然很低。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也是很有限的。即使在城市,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也只能是保证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现阶段整体社会性福利仍不均衡.社会保障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集体企业职工能充分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5%以上的农民大部分仍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使国家长期执行工业偏向政策而形成的城乡居民间、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四)税收制度的不合理

税收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之一。税收是对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不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分配,是为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我国税收的调节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反而出现一种“逆调节”现

象。过去20年中,我国由于征税的起点太低,税收种类单一,税收单位模糊,致使广大工薪阶层成为征税的主要对象。工薪阶层们在本来就已经很低的收入下还要纳税。相反,富人却由于一些非工资性的隐性收入的存在,逃税漏税现象非常严重,税收对他们的收入调节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影响。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偏离加快了财富向富人集中的过程,拉大了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五)不平等竞争的存在

由于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各经济单位对公有资源的不同垄断程度和各经济主体对国家投资的不同受惠程度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各经济主体进入市场竞争时所拥有的初始条件不公平、不均等,从而使得占有这些优势的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自然就高。2002年,北京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最高为15905元,各省会城市人均9223元,地级市人均为5137元,县级人均590元【5】。这种人均差别当然给各地居民不同的收入机会,也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六)法律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剥削”,大量侵吞公有财产,在短时间内暴富,使中国在短短的20年内产生了很大的贫富差距。因为频繁的对外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极大地便利了违法致富的资金出逃,而且

这种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推行所谓的走出去战略而让私人以私营公司名义用国家资金在国外注册企业,这极大地方便了许多见利忘义之徒侵吞国有财产——在国外注册私营企业的老板可以翻脸不认帐,不承认国家在自己注册企业中所拥有的财产,而中国政府甚至连向外国政府控告这种人的法律依据都没有。

(七)教育和医疗支出拉大贫富差距

“可以说,在当代社会,而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罪魁祸首。”

在调查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

同时,医疗费用成为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钱,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原因导致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大,但概括起来与上面列举的一样,主要是体制的问题、发展的问题、政策方面的问题。

四、治理个人收入差距的方法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的地区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城乡差距造成的,内地相对落后,主要不是内地的城市落后,而是内地的农村相对沿海更为落后,在城乡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的时候,拥有更大比例农业人口的内地就显得相对落后了。据万广华教授研究,城乡差距可以解释地区差距的70%-80%,即,如果有一个政策可以完全消除城乡差距,那么地区差距的70%-80%可自动消失【6】。

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国家长期注重工业化的发展,牺牲农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因此,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是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国家应实行城乡均衡发展战略,建立新型平等交换的工农业关系;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重视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福利制度,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工资收入以外的各项福利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壁垒”,改变人为的隔离,加大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合理地分流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非农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多元化。

(二)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首先,逐步规范市场行为,严厉打击权力经济和各种非法违法经济活动,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建立完善的竞争法规,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其次,通过土地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配合地方官员绩效的考核。再次,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少数特殊的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分配控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提高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另外,国家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给予落后地区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加强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统筹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加快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

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收入再分配要注重社会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

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尽快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使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能拿到最低生活保障金;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制度。同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税费征收的法制化。可以从国有资产产权中适当转让一部分,由社会保障基金机构持股分红;政府的工商税收入,也可以作为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状况的财力后盾。建立全国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效率。加强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和预算、财务制度建设,提高保障基金的使用率。

(五)完善法律,规范收入分配行为

依法规范分配行为,就是用法律制度、规则去规范和约束收入分配行为。法律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表现在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针对法制不完善的现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制定《最低工资法》《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加快推进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进程,逐步扩大货币性收入,减少实物发放,增加收入的透明度,扩大国家对工资的宏观调控范围。在司法方面,应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好已有法律法

规的贯彻执行,及时处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种争议。如果执法力度不够,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惩罚过轻,就不能起到法律的威慑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强法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抑制非法收入。对于那些贪赃枉法、偷税漏税、欺行霸市者,要重拳出击,严惩不贷。以法律的震慑力遏止不法行为,维护经济秩序,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六)税收改革

目前全国个人所得税中,70%来源于工薪阶层,而占有社会大多财富的富人们逃税漏税现象严重。针对目前税收“逆向调节”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应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纳税负担;在城镇地区,计算纳税人的所得时,应考虑更多的方面,合理制定不动资产、金融资产和遗产的税率,合理选择和确定纳税单位,将一些奢侈性商品和服务纳入税目中来,正确发挥税收的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七)注重教育公平化,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因素在个人收入分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从公平的角度出发,不再把过多的财力和物力放在精英教育上,而要加强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使落后地区享有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推行改革政策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公平,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平和效率这架天平是不能无限制倾斜的。否则将导致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高低收入层的分化。全面、公正地评价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才能做到:社会政治和经济相一致,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制度与机制相协调。最终才可以使拉开的收入差距逐步规范,让不合理的差距逐步消除。

参考文献:

【1】刘耀森:收入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7(22):12。

【2】熊威: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8(4):19。【3】蒋国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1):32。【4】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M]山西经济出版2009:120。

【5】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118-119。【6】陆铭:《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M]中信出版社2009:5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