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调查分类题农村土地调查(一)

地籍调查分类题农村土地调查(一)

地籍调查分类题农村土地调查(一)
地籍调查分类题农村土地调查(一)

地籍调查分类题农村土地调查(一)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农村地籍图编制时,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______mm。

A.0.8

B.1.2

C.1.5

D.1.8

答案:A

2. 关于权属调查的基本原则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原资料可继续沿用,不需重新进行土地权属调查

B.已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延续使用

C.已有的确权、登记资料正确,但原办理时手续不完善的,应补办相关手续

D.《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存在错误的,不用重新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答案:D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______代表国家行使。

A.土地局

B.国土资源部

C.国务院

D.发展改革委员会

答案:C

4. 当影像反映的地类界线与实地不一致,必须在实地依据实地情况或综合判读标绘其地类界线,判读标绘的地类界线相对于实地确定的地类界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______mm。

A.1.0

B.1.5

C.2.O

D.2.5

答案:A

5. 为了读图、用图的方便,在图上只对部分属性进行编码注记,编码采用______形式。

A.ab/c

B.ac/b

C.bc/a

D.a/bc

答案:A

6.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______代表国家行使。

A.国家水利部门

B.环保组织

C.国务院

D.国家行政部门

答案:C

地籍调查表的填写规范

填写说明: 1.编号:县级行政代码+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号。 2. 县(市、区)地籍区地籍子区:空格处分别填写县(市、区)名称、地籍区顺序码、地籍子区顺序码。 3.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分别填写“××村××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乡农民集体”;本宗地权属界线或归属有争议的,填写“××(争议当事人)和××(争议当事人)争议宗地”。 4.所属行政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所属的行政村名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本栏目填写行政村名称;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本栏目划“/”。 5.土地坐落:本宗地位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处自然村的方位,如村东、村西、村西北……等。争议宗地以所处行政村方位填写。 6.法定代表人(村民小组代表):填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或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名称。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填写村民小组指派的代表名称。本宗地界线无争议而归属有争议的,本栏目划“/”。 7.委托(代理)人:法定代表人或村民小组代表无法出席指界,填写其委托人或者代理人。本宗地界线无争议而归属有争议的,本栏目划“/”。 8.预编宗地代码:填写本宗地预编的宗地代码,由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宗地号组成,宗地号由00001号顺序预编。 9.宗地代码:填写本地籍子区调查完毕后统一编制的宗地代码。 10.所在图幅号:填写本宗地所在的地籍图编号。 11.宗地四至:填写本宗地四至的其他所有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名称;铁路、公路、河流等直接填写名称。 12.宗地地类:按照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填写本宗地包括的所有一级类名称。 13.共有情况:填写共有人名称。独有的,本栏目划“/”。 14.说明:填写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不需说明的,本栏目划“/”。 15.界址点号:按顺序填写界址点编号,不得遗漏。引用以往调查资料、批准文件、登记文件确定的界址点,调查人员应按顺序填写界址点编号,并在“签字”栏注明“×号至×号界址点资料见附件”。 16.界标类型:按照实地调查时埋设的界桩种类分别在相应栏目划“√”,采用其他类型的界桩在“其他”栏划“√”。 17.界址间距:填写实地丈量的相邻两界址点间距。 18.界址线类别:相邻两界址点之间以实地地物为界,将实地地物的种类填入相应栏目。可补充填写三种,超过三种的,两种填写具体名称,其他的填入其他。界址线类别为路、沟、渠、田坎时,填写宽度,其他宽度不填。 19.界址线位置:按照本实施细则3.5.3要求填写相邻界址点之间权属界线在实地地物中所处的位置。 20.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记事方式,若有其他情况应参照上述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记载。 (1)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根据______国土资源局关于____行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无争议公示,组织____村村委会、本宗地和邻宗地指界人进行了实地指界,指界中未发生争议。 需要记录的其他事项: (2)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根据______国土资源局关于____行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无争议公示,组织____村村委会、本宗地和邻宗地指界人进行了实地指界。指界时,__号界址点至__号界址点间的界址线,____与____指界结果不一致,调查员根据实地状况,划分工作界线,由调查人员签字,承担权属调查任务的单位盖章。该工作界线不作为处理权属问题的依据。待权属问题处理后,再按照处理文件确定权属界线。 需要记录的其他事项: (3)_____年__月__日至_____年__月__日,根据______国土资源局关于____行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

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

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 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文件精神~为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细则。 1 总则 1(1 目的和任务 1(1(1 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1(1(2 建立全省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2 依据 1.2.1 法律法规 l、《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6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

5、《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 6、《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 7、《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 8、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9、《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11月22日, 1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 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 1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 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1.2.2 技术规范 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土籍字[1998]第36号,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7、《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8.、《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 9、《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 10、《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地籍调查技术方案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地籍调查技术方案 国土资发2001359 号文《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工作底图和坐标系1、集体所有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确权和登记发证,应充分利用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资料,以农村土地调查的1:1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城镇土地调查的1:1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2、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和登记发证,以原市房产局农村房产调查的1:1000 房产平面图为工作底图。3、坐标系统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二、宗地和地籍编号1、宗地(1)属同一农民集体拥有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含该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划分为一宗地。(2)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国有依据,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调查技术规定》将此类集体土地分别划分宗地。对线状地物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在调查时详细在工作底图上注明线状地物的宽度、长度及权属界线位置。在面积量算时,扣除其面积。(3)对于有争议的土地,暂不划入任何宗地,先在工作底图中将争,待争议调解、处理、确权后,再划入相关议土地注明“权属待定”宗地或单独立宗。(4)企业集体建设用地按现状实测,单独立宗。2、地籍编号宗地地籍号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原则上采用乡镇行政村宗地三级编号。乡镇、行政村的编号在

各行政区街道、街坊编号后顺延。(1)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宗地编号①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宗地地籍号以“JS乡(镇)编号宗地编号”标识。②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宗地地籍号以“JS乡(镇)编号行政村编号宗地编号”标识。③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宗地地籍号采用“JS乡(镇)编号行政村编号村民小组编号宗地编号”标识。(2)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的宗地编号①乡、镇集体建设用地,宗地地籍号以“JJ乡(镇)编号宗地编号”标识。②村集体建设用地,宗地地籍号以“JJ乡(镇)编号行政村编号宗地编号”标识。③农民宅基地,宗地地籍号以“JZ乡(镇)编号行政村编号村民小组编号宗地编号”标识。界址点编号以宗地为单位,从西北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三、权属调查1、指界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为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并由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法人身份证明书,有委托代理人的出具委托代理书。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指界人为使用该国有土地的法人代表、自然人或委托代理人。2、指界通知按调查工作计划,分片通知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国有土地使用者按时到场指界。3、界线调查(1)集体建设用地(村庄及其它建设用地)的调查:属于一个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我们直接确权至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且权属界线容易识别的,按现状实测情况确权;对权属界线不明显的,采取“组有村管”的方式确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上注明土地所有权分别由各行政村或村内各。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2)调查中不能证明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或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我们依

试论地籍调查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地籍调查的一般原则 §2-1 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概念 土地权属,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归谁所有的问题,简称地权。地权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及社会活动、思想意识等密切相关,是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安定的基础。从根本意义上说。没有土地就不能生存。因此,就有“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说法。在我国,历次社会变革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实质则是土地问题。在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中,要确认国家的和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保护公民个人对土地的使用权,本节着重讨论土地权属方面的问题。 一、土地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指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从法律上确认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享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指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他所拥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包括与土地相联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利。土地所有者除上述权利外,同时要对土地合理利用、改良、保护、防止土地污染、防止荒芜的义务。因此,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而土地所有权是上层建筑,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我国建国以来,土地的所有关系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①建国初~1957年,建立了土地国有和农民劳动者私有并存的土地关系; ②1958年~1978年,建立了土地全民所有和农村劳动群众(农业社、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并存的关系; ③1978年以后,我国城乡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土地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的所有制关系,同时,确立了国家、集体、个人使用和农民以户承包使用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度。 二、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就是依法对已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按照有关规定,我国的企业、机关、团体、学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并经有关单位批准,可以有偿(亦有无偿的)使用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 土地使用权是针对土地所有权根据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派生出来的一项权能,两者的登记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当土地所有权人同时使使用权人的时候,称为所有权人的土地使用权;当土地使用权不是土地所用权人的时候,称之为非所有权人的土地使用权。二者的权利和义务是有区别的。土地所有权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的归宿作出决定,例如征用、划拨、调整、承包和变更登记等,必须经土地所有权人的同意和认可。而土地使用权人只有使用、支配这块土地从而获得利益和收益的权利,它无权变更土地的权属。所以,土地使用权也称土地支配权或收益权。 根据我国土地使用权法人代表(主体)的不同,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全民所致单位土地的使用权,集体所有制单位土地使用权,个人土地使用权,同时,还有“三资”企业土地使用权。按土地使用权客体,可将土地使用权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土

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方案

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 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五、权属调查 1.权利内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和个人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除农村住宅之外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住宅、厨房和厕所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及庭院用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 2.基本要求 权属调查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前期和基础,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全面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地籍调查工作。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取调查方法,查清农村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3.调查单元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凡是被连续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界限的也称为一宗地。过境公路、铁路等国有线状地物,应按用地范围单独划宗,不调查使用权人,仅调查地类。其他未确定使用权的土地,如住宅区内的街巷用地、排水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须按用地范围单独划宗,使用权确权给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宅基地要逐户分宗进行调查。 4.宣传与技术培训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法律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争取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申报、土地确权、纠纷调处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各领导小组负责对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人员及队伍进行培训,根据县局编制的培训材料制定培训材料和计划。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和《河北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对参与此项工作的队伍进行资质审查。通过资质审查的队伍和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方可承担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同时完成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工作人员的相关配套培训。 5.宗地划分与地籍编码原则 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划分原则: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按使用权划分宗地。 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划分原则:国有土地按照使用权分宗。一个地块由一个国有土地使用者独自使用的划为一宗地,一个地块由几个权属单位共同使用,其间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划为共用宗地。 有争议土地的宗地划分原则:有争议的土地按双方各自所指的界线划出争议区,设为争议宗地,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调查记事与调查员意见栏内记载争议情况。 参照《宗地编码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在同一个地籍子区内,宗地号按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XXXXXX – XXX– XXX –XX - XXXXX 宗地号5位 土地所有权类型

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方案

五、权属调查 1.权利内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和个人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除农村住宅之外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住宅、厨房和厕所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及庭院用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 2.基本要求 权属调查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前期和基础,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全面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地籍调查工作。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取调查方法,查清农村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3.调查单元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凡是被连续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界限的也称为一宗地。过境公路、铁路等国有线状地物,应按用地范围单独划宗,不调查使用权人,仅调查地类。其他未确定使用权的土地,如住宅区内的街巷用地、排水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须按用地范围单独划宗,使用权确权给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宅基地要逐户分宗进行调查。 4.宣传与技术培训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法律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争取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申报、土地确权、纠纷调处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各领导小组负责对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人员及队伍进行培训,根据县局编制的培训材料制定培训材料和计划。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和《河北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对参与此项工作的队伍进行资质审查。通过资质审查的队伍和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方可承担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同时完成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工作人员的相关配套培训。 - 1 -

地籍调查在农村集体土地的实践

地籍调查在农村集体土地的实践 【摘要】对于农村集体土地的地籍调查工作,一直深受党中央和政府的重视。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 键所在。此后国务院和党中央多次发文强调地籍调查在农村集体土地中实践的重要性,对于 此项实践的的难度和执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我国广大农村劳动人民的基本利益,因此我 们必须把握地籍调查在农村集体土地中实践的重难点项目,深入调查,尽快完成相关的实践 工作。 【关键词】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实践 对于农村土地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宅基地使用权的确认登记和发 证工作就是指统称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而这项工作的基础就是全面深刻的地 籍调查工作。对于传统的地籍调查工作来说,首先是对土地的权属问题展开调查、确认;之 后就是进行实地的测量记录,传统的地籍调查其优点是组织严密、成果精度高,但是其缺点 是实际测量任务繁重,人力物力耗费重,效率低。为了使地籍调查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就 必须加强地籍调查工作在农村集体土地中的实践,从中找到更适合我国地籍调查工作的办法,是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的开展【1】。 1.地籍调查的基本内容 1.1地籍调查的含义 地籍调查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满足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权 属的和合法性,提高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速度,统计了土地使用率,为我国农村 集体土地的更好规划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数据 支持。 1.2地籍调查的分类 由于地籍调查的时间和任务不同,所以地籍调查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按 照地籍调查的区域和功能性的不同,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1.2.1初始地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对于发配任务的地籍调查区的土地在初始土地登记之前进行的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一般是在土地资料陈旧或者较乱、严重损失或者毁坏的情况下进行的地籍 调查,但是并不是指第一次的地籍调查。 1.2.2变更地籍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是指在现有的农村集体土地中,由于信息的变动或者更新,实时的进 行的地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是在初始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地籍工作较为经常性的 任务。 1.2.3农村地籍调查 对于目前的农村地籍调查来说,主要的任务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 地权属调查等。就是对于农村的土地基本概况的一些基础调查,为了保存农村土地数据,方 便今后的土地规划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1.2.4城镇地籍调查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技术设计书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项目 (二、三)标段 技 术 设 计 书 ** 二〇一三年三月

报告名称: **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项目(二、三)标段 技术设计书 工程编号: 提交单位: ** 大队长: ** 总工程师: *** 审定: 审核 工程负责: 编写: 提交日期: ** 年** 月** 日 资质等级:** 证书编号: ** 单位地址: ***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项目技术设计书 1、概述 1.1 基本情况简介 **位于** 盆地中部, ** 的前身是 ** 县,汉武帝建元 6 年置县,已 有2139 年的历史了。由于 ** 城处在资水,就是现在的沱江北面,所以叫** 。 ** 是** 省** 市下辖的一个区,五普常住人口93 万,城区非农人 口20 万。2005 年 11 月,经** 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 [2005]37 号)批准,同意 ** 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批复如下: **水文 **境内有沱江、花溪谷、蒙溪、九曲河、清水河等一江七河十八溪流灌全境,老鹰湖、鲤鱼湖等大小人工湖泊星罗棋布。 **气候 ****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 17.3 摄氏度,

年均日照 1233 小时,年均降雨量965.8 毫米,年均无霜期303 天。 自然资源 **物华天宝,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物产丰富,是国家和省粮食、花生、海椒、柑桔及瘦肉型商品猪出口基地;地势起伏不大,海拔在 390—460 米之间,岗丘杂陈,连绵起伏,沱江纵贯全境,是发展现代农业(蔬菜、经济林木、中药材、花卉)的理想基地。 **围绕“服务城市,扩大开放,广交朋友,协同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建设城郊 型经济强区”和“丘陵经济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目前,全区 100 万人民正在服务城市、 经营城市上大做文章。 当前,** 的工作方针是,实施“工业强区、农业稳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 ** 建设成为城郊型丘陵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特色文化先进区和丘区新型工业化的模范。 围绕全区总体目标,** 正在实施以车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医药产业、轻化工产业为主体的“五大产业带”建设。 目前, ** 在成都、重庆、云南、广西、海南、新疆、上海及东北 三省等设立了办事机构;与温州等 6 个城市结为友好市区。 1.2 目的 此次 **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程是在历史登记发证基础上,利用 现代全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全面查清 ** 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集体土地权属状况、集体建设用地分布状况,完成 ** 全部集体土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字体:大中小访问次数: 186 发布时间: 2010-3-1 来源: 一、基本要求 1.制定技术方案 1.1调查目的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扩大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面,加强土地管理,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开展调查工作。 1.2调查范围县级行政辖区内全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完成农村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查。 1.3调查对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调查下列土地的所有权及其界线、界址点。 1.3.1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1.3.2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权属调查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确有困难的,可采取“组有村管”方式,调查到村,但要在权属调查表中相应注明各村民小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称、土地现状等。 1.3.3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1.4工作底图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权属界线图为工作底图;有条件实测权属界址点的,可采用近期现势性较好、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正射影像图、地形图、航片等为工作底图。 2.组织准备 2.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筹集经费,准备表册与设备,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人员培训,收集资料等。 2.2成立由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任主任,土地、法院、农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土地权属争议,提出权属争议处理意见等工作。 3.资料的收集 3.1主要资料 3.1.1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3.1.2分幅权属界线图 3.1.3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3.1.4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 3.1.5土地统计台帐、统计簿、面积量算手簿 3.1.6相关土地变更调查资料 3.1.7有关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历史资料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形成和演变的其他资料等。 3.2参考资料 3.2.1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土地登记发证成果资料 3.3.2调绘片 3.2.3(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3.2.4农村居民点地籍图3.2.5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地形图 3.2.6正射影像图或现势性较好的航片 3.3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3.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3.3.2行政规章《土地登记规则》、《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等。 3.3.3技术规程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市)级汇总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省级汇总技术规程》等。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表 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1耕地 011水田 012水浇地 013旱地 2园地 021果园 022茶园 023其它园地3林地 031有林地 032灌木林地 033其它林地4草地 041天然牧草地 042人工牧草地 043其它草地 含义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 , 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 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 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 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 埂) ;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 的耕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 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 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 , 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 包括没有灌溉设施 , 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 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 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 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 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 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 、<0.2 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 0.1 ,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 于畜牧业的草地。 续表 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农村地籍调查问题及意见

XX市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调研函要求,结合我县在农村地籍调查的实际工作经验及近期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工作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下: 一、村庄地籍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1、农村地籍调查的特点是地域大村庄坐落分散,尤其林区村庄,十 公里一个村落,首级控制十分困难。 2、地籍调查时权利人外出打工无法到达现及少数拒绝配合地籍调查 相关事宜;个别村庄外出打工者占全村人口60%以上。 3、部分农村居民没有任何有效证件,只提交自建证明或村里开据的 相关证明。 4、部分居民经过一次或多次买卖房屋后并未进行更名,仍使用原土 地使用证、房产证姓名。 5、权利人去世将唯一房产分配给其配偶及子女,未分户。 6、一户夫妻原有两套及多套房产,均有土地证,房产证,现在其中 之一过逝,其财产由其配偶继承,产生一户多证的情况。 7、有村民持有土地证、有房产证,但是房屋及院落已经不存在了。 二、村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 议: 1、村庄地籍管理系统里地籍调查表中界址标示表,修改不方便,如

生成起止点号未按实际调查编号顺序排列,需每个界址点号都需手动修改等; 2、村庄地籍管理系统里地籍号及权属性质修改不方便,地籍调查表修改不方便。 3、村庄地籍管理系统现在存在不能批量输出及打印宗地图及地籍调查表。 4、界址线在正版CASS地籍调查软件中赋属性后导入村庄地籍调查软件中出现所有公共边属性只赋一宗地,相邻宗地的公共边属性缺失。 5、地类图斑面积补能计算,无法输出相关面积报表。 6、国图软件更新频繁,加大实际工作难度与工作量。 建议国图软件尽快完善,以减少作业单位的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3月8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一、基础类 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 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 答:按耕地调查。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 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

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 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 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 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道路范围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的,不得直接采用道路审批范围界线调查上图。

地籍调查表填写方法

地籍调查表填写方法 a) 封面。按下列要求填写。 1) 编号:可以是流水号,也可以是预编宗地号,用自然数编制。 2) 宗地代码:按照4.4.1的规定填写,其中县级行政区代码可省略。 3) 土地权利人:填写方法见 b)1)。 b) 基本表。 1) 土地权利人。填写土地使用权人姓名或单位全称。 φ 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单位填写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填写国有、集体、私营、外资、港澳台、联营、股份制、个体或其他(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 定》)。个人住宅填写个人。 φ 证件类型:土地权利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土地权利人为自然人的填写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 φ 证件编号:土地权利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土地权利人为自然人的填写公民身份号码、军官证号码、护照号码等。 φ 通讯地址:填写土地权利人的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2) 权属性质。按下列分类填写。

φ 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填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国有农用地使用权。 φ 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填写乡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农用地使用权。 3) 使用权类型。按下列分类填写。 φ 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填写划拨、出让、作价出资(入股)、租赁、授权经营、其他。 φ 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填写荒地拍卖、批准拨用宅基地、批准拨用企业用地、集体土地入股(联营)、其他。 4) 土地坐落:填写宗地所在地的名称。根据地名办提供的名称进行现场核实后填写。 5)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法人单位的填写法定代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为非法人单位的填写负责人相关信息。个人用地的不填。 φ 证件类型:填写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 φ 证件编号:填写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公民身份号码、军官证号码、护照号码等。 6) 代理人姓名:填写代理人名称、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无代理的不填。 φ 证件类型:填写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篇一: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 附件: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 (试行)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XX?1号),切实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XX?97号)要求,进一步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全力保障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查清农村范围内包括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臵、界址、面积、用途、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基本情况,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据《地籍调查规程》等要求,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重点完成农村范围内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调

查和地籍测量,同步开展地上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调查工作,建立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 并通过农村日常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工作,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范围内国有土地、地上房屋及附属设施可参照本技术方案执行。 (一)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以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为基础,调查农村范围内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状况,获取每宗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 权属、位臵、用途等信息,测量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地籍要素,填写地籍调查表,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 (二)农村房屋调查。在开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的同时,调查地上房屋产权状况,测量房屋的房角点和房屋边长,量算房屋面积,并将房屋调查成果记载在地籍调查表等地籍资料中,实现农村房、地调查的同步开展和调查成果的统一管理。 (三)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平台,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建设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对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的图形、属性、档案等信息的一体化存储、管理与应用。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主要技术依据。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 (试行)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切实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97号)要求,进一步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全力保障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查清农村范围内包括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臵、界址、面积、用途、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基本情况,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据《地籍调查规程》等要求,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重点完成农村范围内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同步开展地上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调查工作,建立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并通过农村日常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工作,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范围内国有土

地、地上房屋及附属设施可参照本技术方案执行。 (一)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以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为基础,调查农村范围内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状况,获取每宗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权属、位臵、用途等信息,测量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地籍要素,填写地籍调查表,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 (二)农村房屋调查。在开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的同时,调查地上房屋产权状况,测量房屋的房角点和房屋边长,量算房屋面积,并将房屋调查成果记载在地籍调查表等地籍资料中,实现农村房、地调查的同步开展和调查成果的统一管理。 (三)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平台,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建设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对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的图形、属性、档案等信息的一体化存储、管理与应用。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主要技术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二)技术路线。 以满足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出发点,立足于已有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名称 编 名称 含义 编 码 码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 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 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 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 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被破坏的土地。 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 ,新开发、复垦、整理地, 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 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 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V 米, 北方宽度V 米固定的沟、 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 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 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 0102 水浇地 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 0103 旱地 数70%勺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 园地 0201 果园 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 0201K 可调整果园 0202 茶园 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作层未 0202K 可调整茶园

名称编名称含义编 码 码 0203 0204 0301 0302 橡胶园 其他园地 乔木林地 竹林地 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3K 可调整橡胶指由耕地改为橡胶园,但耕作层 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 作物的园地。 可调整其他指由耕地改为其他园地,但耕作 03 林地0303 红树林地 04 草地0304 0305 0306 0307 森林沼泽 灌木林地 灌丛沼泽 其他林地 0204K 园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 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乔木郁闭度》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可调整乔木指由耕地改为乔木林地,但耕作 0301K 林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的林地。 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指灌木覆盖度》40%勺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包括疏林地(树木郁闭度》、<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 苗圃等林地。 可调整其他指由耕地改为未成林造林地和苗 0306K 林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圃,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完整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