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政治 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政治 Word版含答案

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亚理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④B.①③C.②③ D.②④

3.每次大级别的地震后,人们就会问国家地震局是干什么吃的,连地震都测不出来。其实,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预测地震依旧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5.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①.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矛盾特点②.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③.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④.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A.①④B.①③C.②③ D.②④6.算命先生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也是感到难以预料时,往往就用:“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

①.人的心灵决定世间的事物

②.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

③.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④.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7.“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幅对联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自然先于改造自然

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④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倡议:生活从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感恩抓起,文明从说话礼仪抓起。与此倡议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有()

①奢糜之始,危亡之渐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③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9.面对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因为: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事物始终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

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②③

10.“有钱,就是任性”“萌萌哒”“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这些词语在2014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1.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

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12.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

强调了()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

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

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13-14题。

13.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

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4.“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

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畴B.客观唯心主义范畴

C.主观唯心主义范畴D.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范畴

16.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刻舟求剑”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17.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19.关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观点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0.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下列对真正的哲学认识错误的是()

A.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C.真正的哲学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D.只有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2.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构建、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______的基本特征()A.第—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3.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质()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24.2012年流传最广的就是:世界末日说。有人恐慌,有人平和,而世界的末日并没有如期来临,太阳照样东升西落。这说明,规律具有:()

A.普遍性 B .客观性 C.主观性 D.特殊性

25.《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体会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从而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上述材料对中华饮食文化特质的分析()

A.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C.体现了系统与要素的统一

D.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非选择题

26.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根据材料回答:

(1)爱因斯坦这段话阐述了什么基本观点?(6分)

(2)简述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及表现。(6分)

(3)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说明,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哲学和科学的相同点。(6分)

27.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

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

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

生态环境。

(1)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10分)(2)辨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的,因而是不变的(10分)

28.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

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看形势、作决策,都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世情、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争取有更大作为。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12分)

参考答案:

一:1-5DB BDA 6-10CCADB 11-15DBBDA 16.DDBCA 21-25DCABB

26. 解析:本题第(1)(2)问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就二者的联系而言,哲学必须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具体科学,哲学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同时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如果离开正确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就会失去正确方向。爱因斯坦的话讲述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第(3)问先要明确辩证法的角度,即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的否定观,然后去理解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哲学与具体科学互相促进,因此主要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答案:(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6分)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6分)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哲学和科学都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科学的新成果可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又能反过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的。(6分)

27.(1)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0分)

(2):(1)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这是正确的。(3分)

(2)但不能由此得出规律是不变的结论。因为规律是由客观事物的性质所决定,并与一定的条件联系着。只要事物的性质没有变化和条件存在,就存在并起作用;如果事物的性质变化了与之相联系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存在了。(4分)

(3)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着的客观规律办事。(3分)

28.答案:(1)材料中“底线思维,坏处准备,争取好的结果,”“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方法。

(2)“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深入分析世情、国情,”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