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22000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ISO22000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对公司内的内外部活动沟通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实施管理体系。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对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内外部沟通活动的职责、权限的规定。

3.0职责

3.1质量管理部负责行政主管部门的外部信息与公司内部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负责将公司相关的信息归档和传递。

3.2销售部、供应链部负责公司外部与顾客、市场方面、各类物料供应商等有关信息的沟通。

3.3各部门/人员负责本部相关的信息归档,如需要也可传递质量管理部负责协调管理。

4.0控制程序

4.1信息交流

4.1.1信息的分类

4.1.1.1外部信息

(1)立法和执法主管部门、认证机构、社会团体、检验检测机构等检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停息。

(2)政策法规标准类停息,如国家、国际、行业和地方的食品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其他外部信息,如顾客使用产品方面的信息、供应商产品信息、相关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技术、食品链中的安全危害方面的信息。

4.1.1.2内部信息

(1)常规信息,如食品安全目标和指标的检测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

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等。

(2)不符合信息或潜在的不符合信息。

(3)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出现水灾、洪涝、召回等情况的信息及记录。

(4)其他内部信息。

4.1.2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1)信息传递方式可采用书面记录,资料交流,电子媒体,通讯等方式予以传递。

(2)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①质量管理部、销售部负责执法主管机关、认证机构、海关、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等检测或检查结果及反馈停息的收集,并传递到公司各相关部门。当检测或检查结果不符合时,按《纠正及纠偏措施管理程序》的要求处理;

②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由质量管理部及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更新及处理,见《文件控制程序》;

③供应链部对物料供应商、废物的收购方、运输公司等相关方进行信息沟通,并在需要时对其施加影响。

对来自上述投诉处理详见《纠正及纠偏措施管理程序》,一般般情况下在对方有要求时,应在一周内予以解决和答复;上述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可由对应部门以《信息处理反馈单》的形式传递到相关部门/人员。

(3)产品安全信息的处理:主管职能部门在收到与下述方面有关的食品链中食品安全危害相关变更信息时,应及时传递到产品安全小组,产品安全小组负责更新和评价产品安全危害信息:

①产品或新产品;

②原料、辅料和服务;

③生产系统和设备;

④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⑤清洁和卫生方案;

⑥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

⑦人员资格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

⑧法律法规要求;

⑨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⑩组织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

⑾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

⑿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

⒀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4.1.3信息库的建立和应用

各部门负责建立部门的信息库,不断汇集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按照信息载体的不同提供相应适宜的工作环境,分别存放、保管并整理分类,制成索引便于查阅,确保已经获取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2内部沟通

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就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安全、控制要求,以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实现全员参与的效果。对于沟通的方式,应予以确定。

4.2.2内部沟通的分类

4.2.2.1自上而下的沟通

公司总经理或授权人主持召开公司相关例会,讨论生产、产品质量安全、顾客反馈、相关方等方面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4.2.2.2自下而上的沟通

各部门应建立报告制度,在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司例会上向公司最高管理者报告

部门产品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情况以作为最高管理者决策的依据。

4.2.2.3部门内部的沟通

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协调沟通,讨论部门产品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存在的总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2.2.4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1)对于跨部门之间需要协调、沟通的事宜,应由总经理主持进行沟通。对于日常事务的沟通,可以采用部门间传递《信息处理反馈单》方式沟通。

(2)填写并保存相应的记录,针对问题及时在现场纠正或发出《纠正措施处理单》限期纠正,执行《纠正及纠偏措施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

4.2.2.5其他方式的沟通

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信息沟通,也可采用产品安全简报、QQ、微信、电子邮件、各种会议、布告栏、内部刊物及各种媒体等。

5.0相关文件

5.1《纠正及纠偏措施管理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6.1《信息处理反馈单》

6.2《纠正措施处理单》

信息反馈处理单

外部联系登记表

ISO22000 关于沟通

一、相互沟通的理解 1、对相互沟通的理解 相互沟通的起因是因为食品生产存在从“农田——餐桌”的食品链。食品链是指从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各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农作物种养植(殖)、初加工、再加工、分销、贮存和运输各环节,不仅包括食品原辅料,还包括设备、清洁剂、包装材料等的生产。每个食品企业只覆盖食品链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每生产一种食品都需要食品链中其它企业的协助,因此沟通必不可少。ISO22000在引言中首先阐述了以外部沟通为代表的相互沟通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由于食品链的任何环节均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如农作物种养植(殖)过程中会产生农兽药的残留,加工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污染,运输过程中可能的挤压造成包装的破损、包装过程中可能有有害成分转移等等,因此沟通的目的是确保充分识别和控制食品链相关环节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沟通的对象包括食品链的上下游组织(即供货方和客户)、顾客、政府部门。沟通的内容是就确定的危害和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沟通,了解顾客和供货方的要求或需求,以及这些要求或需求是否会对产品产生影响、是否可行。 2、ISO22000中相互沟通的体现 ISO22000的以下条款涉及相互沟通,如表1-1所示。 表1-1 ISO22000中提及相互沟通的条款

就表1-1看,有9个条款涉及沟通,从其各自的含义看,沟通涉及2个方面的工作,即5.6.2内部沟通和5.6.1外部沟通。5.2、5.4、6.2.2涉及的内容可归为内部沟通的内容。另从8.5.1、8.5.2可以看出沟通对于体系更新和改进的作用,从而理解为什么在4.1体系总要求中专有沟通一项。 二、食品生产企业外部沟通的实施 1、与供方和承包方的沟通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供方和承包方可能包括材料供方,如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工器具、设备、工作服、清洁消毒剂;以及服务供方,如清洁服务商、仓储服务商、运输服务商和经销商等。对于不同的供方,沟通的重点可有不同,如表1-2所示。 表1- 2 不同供方和承包方沟通内容

ISO22000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对公司内的内外部活动沟通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实施管理体系。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对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内外部沟通活动的职责、权限的规定。 3.0职责 3.1质量管理部负责行政主管部门的外部信息与公司内部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负责将公司相关的信息归档和传递。 3.2销售部、供应链部负责公司外部与顾客、市场方面、各类物料供应商等有关信息的沟通。 3.3各部门/人员负责本部相关的信息归档,如需要也可传递质量管理部负责协调管理。 4.0控制程序 4.1信息交流 4.1.1信息的分类 4.1.1.1外部信息 (1)立法和执法主管部门、认证机构、社会团体、检验检测机构等检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停息。 (2)政策法规标准类停息,如国家、国际、行业和地方的食品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其他外部信息,如顾客使用产品方面的信息、供应商产品信息、相关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技术、食品链中的安全危害方面的信息。 4.1.1.2内部信息 (1)常规信息,如食品安全目标和指标的检测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

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等。 (2)不符合信息或潜在的不符合信息。 (3)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出现水灾、洪涝、召回等情况的信息及记录。 (4)其他内部信息。 4.1.2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1)信息传递方式可采用书面记录,资料交流,电子媒体,通讯等方式予以传递。 (2)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①质量管理部、销售部负责执法主管机关、认证机构、海关、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等检测或检查结果及反馈停息的收集,并传递到公司各相关部门。当检测或检查结果不符合时,按《纠正及纠偏措施管理程序》的要求处理; ②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由质量管理部及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更新及处理,见《文件控制程序》; ③供应链部对物料供应商、废物的收购方、运输公司等相关方进行信息沟通,并在需要时对其施加影响。 对来自上述投诉处理详见《纠正及纠偏措施管理程序》,一般般情况下在对方有要求时,应在一周内予以解决和答复;上述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可由对应部门以《信息处理反馈单》的形式传递到相关部门/人员。 (3)产品安全信息的处理:主管职能部门在收到与下述方面有关的食品链中食品安全危害相关变更信息时,应及时传递到产品安全小组,产品安全小组负责更新和评价产品安全危害信息: ①产品或新产品; ②原料、辅料和服务;

ISO220002018版记录控制程序

ABC有限公司记录控制程序编号:HK-CX-02 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和保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保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及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 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 职责 3.1 综合部归口负责全公司记录的控制,并将全公司的所有记录空白表格样式进行归档保存。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确应用,及日常整理、保存、保护、审核有关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批准本部门记录表格格式的编制和修改。 4 程序 4.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归口管理的记录表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和保管。 4.1.1 各部门根据需要编制新记录时,必须保持部门文件编号的系统性,记录必须具备齐全的记录人和审核人。 4.2 记录的标识和分类: 4.2.1 所有记录都应进行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第4.2.1.3款的规定执行。 4.2.2归类记录还应编制顺序号,格式为:YYMM—XX(YY—年份;MM—月份;XX—从“01”开始的流水号) 4.2.3记录保存期限分类: 4.2.3.1分类原则 保存期限根据记录对象的寿命期或对其质量、产品安全承担责任的期限而定; 4.2.3.2保存期限为4年的记录 产品保质期限在3年以内(含三年)的原料收购记录、生产流程记录、生产计划、生产通知单、卫生检查记录,检验记录、监控记录、包装出货记录及以之相关的记录;培训类记录。 4.2.3.3保存期限为长期的记录 受控文件清单、受控记录清单、设备记录清单,设备维修记录,工厂设施记录。设备验收、检修、报废、封存记录;顾客订货合同、顾客档案及顾客资料;以及可能会出现的设计开发类记录。 4.2.3.4其它文件保存期限可依据4.2.3.1的要求由编制或主要使用部门制定。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01日版本03 第 1 页共 2 页

ISO22000沟通控制程序

ISO22000沟通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安排和措施,确保在整个食品链中能够获得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并在公司内部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与有关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内部、外部食品安全信息交流的管理。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是公司食品安全信息内、外部沟通的主管部门,负责汇集和处置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同时负责上级有关食品安全来文的收发工作。 4、工作程序 4.1内部沟通 4.1.1内部沟通的主要内容 a、产品或新产品; b、原料、辅料; c、生产设备; d、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和周边环境; e、清洁和消毒程序; f、包装、贮存; g、人员资格水平和职责分配; h、法律法规要求; i、与食品安全危害相关的措施和知识;

g、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k、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 l、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4.1.2内部沟通的方式 4.1.2.1食品安全小组不定期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例会,交流体系运行情况,并将国家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最新版本的条文及时进行传达。技术质检部做好会议记录。 4.2外部沟通 4.2.1外部沟通的主要内容 ①供方和分包商; ②顾客或消费者,特别是在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特定贮存要求 以及适宜时含保质期的说明书)、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包括抱怨的顾客反馈; ③立法与监管部门; ④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或更新产生影响,或将受其影响其他组织。 4.2.2外部沟通的方式 4.2.2.1外部组织要求提供公司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时,经总经理批准,各有关部门将公司的食品安全方针及有关要求传递给外部组织。 4.2.2.2国际贸易部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变化,定期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回访顾客,对顾客的要求和其他食品安全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处置,并将信息及时传递到食品安全小组。 4.2.2.3食品安全小组成员负责收集、整理、传递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的食品安全信息。

ISO22000:2018沟通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沟通方式,确保外部信息得以识别和运用,内部信息有效传递。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外部信息的收集、识别和传递的沟通过程。 3、权责 3.1 体系小组组长: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 3.2 品管:负责公司产品内外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传递 和处理。 3.3 行政部:负责与本公司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内部员工反馈问题疏导工作,外部 政策法规传递。 3.4 其他各部门:负责其工作范围内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以及对相关方信息的收集。 4、定义:信息(information)-- 有意义的数据。 5、流程图 监督部门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品管 顾客品管识别、接收和评估其他部门顾客 产品法律法规监督部门 6、控制程序 6.1 信息的分类 6.1.1 外部信息 6.1.1.1 来自立法和执法机构,如市场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环保局、社保局、海关 等,关于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食品安全信息、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 6.1.1.2 来自官方或第三方检测或认证机构等,关于检测和检查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6.1.1.3 来自供方或承包方,关于设备、原辅料、包材、添加剂、清洗剂等信息; 6.1.1.4 来自顾客或消费者,特别是在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的说明、特定贮存要 求,适用时保质期); 6.1.1.5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顾客反馈信息,包括顾客抱怨; 6.1.1.6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或更新具有影响或将 受其影响的其他组织的信息。 6.1.2 内部信息 6.1.2.1 正常信息,如使命、核心价值、方针、目标、绩效测量和监视记录、内部审核与 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系正常运行时其他记录等;

【精品文档】ISO22000文件汇总

ISO22000文件汇总 一、手册:5份,各部门各一本(生产、品控、行政、仓储、配送); 二、体系前期准备阶段工作:共3份,生产、品控、行政各一份; 三、程序文件(25项程序):5份,各部门各一本(生产、品控、行政、仓储、 配送); 1、文件控制程序; 2、记录控制程序; 3、管理评审 4、人力资源 5、生产过程控制 6、内审控制 7、不合格品控制 8、应急准备和响应 9、顾客满意度控制 1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11、产品工艺、体系变更 12、仓储、防护和交付 13、虫害控制 14、危害判定 15、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 16、关键控制点确定 17、关键限值确定 18、监控控制 19、纠偏控制 20、纠正、预防、持续改进 21、验证 22、回收控制 23、化学品管理 24、内外部沟通 25、原材料供应控制

四、危害分析和HACCP计划表:各2份,生产、仓库各发一份,行政部一 份; 五、应急预案(反恐、投毒;食品安全;停水停电;危险化学品泄漏、自然 灾害):5份,各部门各一本(生产、品控、行政、仓储、配送); 六、流程图 1、工艺流程图;(行政) 2、厂区平面图;(行政) 3、厂区垃圾处理流程图;(行政) 4、桶仓人流物流图;(仓储) 5、成品仓人流物流图;(仓储) 6、生产线气流、水流、人流物流、垃圾处理流程图;(生产) 7、检验流程图。(品控) 七、确认报告: 1、ISO22000体系确认检查报告;(行政) 2、生产流程图布置验证报告。(生产、行政) 八、三层次文件: 1、职位说明书(行政); 2、计量(品控); 3、HACCP小组成员表;(行政) 4、PRP(S);(行政) 5、可追溯性演习;(行政) 6、压缩空气系统作业指导书;(生产) 7、洗瓶机维护作业指导书;(生产) 8、无菌间环境清洁;(生产) 9、灌装间脆性材质管理办法及清单(生产) 10、化验室监控作业管理制度(品控) 12、26

ISO22000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工序建立可追溯性记录,确保质量。 2 适用范围:工序中的关键控制点。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关键控制点的分析和设立。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关键控制点相关文件的编制。 3.3 办公室应与生产部门协同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工艺培训。 3.4 生产部门负责关键控制点的日常监控操作。 3.5 质量负责人负责关键控制点的监督。 4 程序 4.1 质量负责人应召集品控组、生产和采购等部门的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对工艺流程中的各工序进行分析,确定重要工序为关键控制点以及关键控制参数。 4.2 质量负责人应组织生产部相关人员编制工艺文件。 4.3 关键控制点应在工艺流程图或作业指导书中标明。 4.4 针对关键控制点应制定作业指导书,对监控对象、监控参数、允许范围、监控方法及周期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并设计相应的记录表单。 4.5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由生产部的操作人员负责执行,应按规定进行监控和记录,通过建立可追溯性的记录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4.6 监控记录按相关规定执行。 5危害分析 5.1危害的识别 5.1.1危害识别的输入: a)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入: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产品描述、产品预期用途、流程图、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 b)经验; 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与公司产品有关的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 d)来自食品链中,与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消费食品的安全可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6.1.2危害识别的步骤: a)相关部门都应参加危害的识别,明确每个产品或过程、步骤的所有发生、存在的危害。b)质量小组组织各部门进行会审,并进一步修改。 5.1.3危害识别的规范: a)应明确危害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b)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以及食品链的前后联系。 c)列出所有产品类型、过程类型(如原材料采购入库、称量、制造、包装、贮藏、运输等)和加工设备、环境等潜在可能(即理论上的)发生的危害; 5.1.4终产品的可接受水平应通过以下一个或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进行确定: a)法律法规要求;b)顾客食品安全要求;c)产品的预期用途要求;d)经验。 6.1.5如下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危害的识别: a)原料、配料或与食物接触材料中危害的流行状况; b)来自设备、加工环境和生产人员的污染;

ISO22000-2018管理手册

XXX有限公司 FSMM-2019-01 A/0 ISO22000:2018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编制:XXX2019年11月1日 批准:XXX2019年11月1日 受控状态:2019年11月1日 2019年11月1日发布2019年11月1日实施

0.1目录 0封面 0.1目录 0.2颁布令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0.4公司简介 0.5任命书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4.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2食品安全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食品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3变更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1.1总则 7.1.2人员 7.1.3基础设施 7.1.4工作环境 7.1.5外部开发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控制7.1.6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4.1总则 7.4.2外部沟通 7.4.3内部沟通 7.5成文信息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前提方案 8.3可追溯性 8.4应急准备和响应 8.4.1总则 8.4.2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处理 8.5危害控制 8.5.1危害分析预备步骤

8.5.2危害分析 8.5.3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8.5.4危害控制计划(HACCP计划/OPRP计划)8.6前提方案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信息更新8.7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8.8前提方案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的验证 8.8.1验证 8.8.2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8.9控制不合格产品和工艺 8.9.1总则 8.9.2纠正措施 8.9.3纠正 8.9.4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理 8.9.5撤回/召回 9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9.1.2分析和评价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 11附件 11.1CCP判断树 11.2程序文件清单 11.3职能分配表 11.4组织机构图

ISO22000标准(2018版)

ISO 22000:201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理解与实施一、总则 采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食品安全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潜在益处是: a)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食品,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应对与目标相关的风险; C)证实符合规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见0.3),该方法结合了“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见0.3.2)和基于风险的思维(见0.3.3)。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策划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 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官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实施控制,防止或减少不利影响。 在本标准中使用如下助动词: “应”表示要求; “宜”表示建议; “可”表示允许; “能”表示可能或能够。 “注”的内容是理解或澄清本标准有关要求的指南。 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原则

食品安全与消费时(由消费者摄入)食品安全危害的存在状况有关。由于食品链的任何环节均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因此,应对整个食品链进行充分的控制。食品安全必须通过食品链中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努力来保证。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结合了下列普遍认同的关键要素: ——相互沟通; ——体系管理; ——前提方案; ——HACCP原理。 此外,本标准也基于ISO管理体系通用原则.这些管理原则是: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积极参与; ——过程方法; ——改进; ——循证决策; ——关系管理. 三、过程方法 0.3.1总则 本标准倡导在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以提高生产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性,同时满足适用的要求。过程方法包括按照组织的食品安全方针和战略方向,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结果。可通过使用PDCA 循环以及始终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和整个体系进行管理,旨在利用机遇和防止发生不良结果。 识别组织在食品链的作用和所处的位置是必要的,以确保在整个食品链有效的互动沟通。

ISO22000质量手册

Q/ZBD 郑州博大面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BD QEHM—2008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版/次:A/1 编制:汪丽娅 审核:张海伟 批准:王新合 2008-02-10发布2008-03-01实施郑州博大面业有限公司发布

修订记录页 版本号版次编制 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 修改章节修改理由实施日期 A 0 首次发行2006-6-10 A 1 三体系整合2008-3-1

0.目录 0.1 颁布令 0.2 管理者代表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授权令 0.3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 0.4 公司概况 0.5 手册说明和管理 0.6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组织结构 0.7 职能分配表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4.2.2文件控制 4.2.3记录控制 5.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方针 5.3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5.4 职责和权限 5.5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5.6 沟通 5.6.1外部沟通 5.6.2内部沟通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5.8管理评审 5.8.1总则 5.8.2评审输入 5.8.3评审输出 6.资源管理 6.1资源的提供 6.2 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3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 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7.1 总则 7.2 前提方案(PRP(s)) 7.3 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7.3.1总则 7.3.2食品安全小组 7.3.3产品特性

iso22000管理手册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依据IS0 22000:2005标准) 受控状态:受控 分发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07年5月实施日期:2007年6月

版本:A 修改码:0 第0.0章目录第1页共2页 0.0目录 0 0.1颁布令 (2) 0.2公司简介 (3) 0.3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发布令 (4) 0.4食品安全小组组长任命 (5) 0.5组织机构图 (6) 1.范围 (7) 2.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8) 3.术语和定义 (9) 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1) 5.管理职责 (12) 6.资源管理 (15) 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16) 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确认和改进 (21) 9.1文件控制程序 (25) 9.2记录控制程序 (29) 9.3信息沟通程序 (31) 9.4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33) 9.5管理评审程序 (36) 9.6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40) 9.7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43) 9.8采购控制程序 (46) 9.9供方评价和选择程序 (49) 9.10安全卫生生产控制程序 (52) 9.11生产设备管理程序 (54) 9.12原辅材料搬运、贮存和防护控制程序 (57) 9.13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59)

版本:A 修改码:0 第0.0章目录第2页共2页 9.14留样管理程序 (61) 9.15进料检验(IQC)规定 (63) 9.16制程(生产)管制(IPQC)规定 (67) 9.17最终检验(FQC)规定 (70) 9.18出货检验(OQC)规定 (74) 9.19紧急情况控制程序 (78) 9.20产品标识、追溯和回收程序 (79) 9.21不合格控制程序 (85) 9.22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88) 9.2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90) 9.24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 (94)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文件编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