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视的定义及治疗

弱视的定义及治疗

弱视的治疗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受到形觉剥夺和(或)异常双眼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其治疗方针恰与弱视形成原因相反,主要靠矫正屈光异常、给予弱视眼中心凹清晰的形觉刺激;改善屈光参差和/或斜视造成的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及其引起的清晰物像和模糊物像间发生的竞争;遮盖优势眼和(或)矫正斜视来减轻异常双眼相互作用的影响。其次还可以对难治性弱视进行辅助性训练。

治疗弱视不能忽视患者的治疗环境,例如患者的智力,父母的重视程度,学校及幼儿园的通力合作等。应当强调对3岁儿童普查视力,进行积极筛选,以及对弱视患儿早期治疗是今后我国少儿保健和眼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屈光矫正

一般情况下屈光矫正的目的是为了增视,而弱视患者除了增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辅导患儿视觉发育,所以屈光矫正是弱视的治疗基础。注意事项如下:

1、正确诊断弱视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的偏远视,但是这种偏远视不等于病理性远视(表9-2);正常儿童4岁前矫正视力若达不到0.8时可能属于低常视力(表9-3),视力低常不等于视力异常,不一定必须进行过多视觉干预或“治疗”

表9-2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

年龄(岁)屈光生理值年龄(岁)屈光生理值

4 +2.19±0.40D 6 +1.65±0.45D

5 +2.17±0.44D 7 +1.40±0.59D

表9-3 各月/年龄幼少儿童的视力

月/年龄视力月/年龄视力

2~3月 0.01 2岁 0.5

4~5月 0.02 3岁 0.7

6~8月 0.06 4岁 0.8

9~12月 0.1 ≥5岁 1.0

1岁 0.2

2、必须戴镜矫正的非生理性远视眼视觉发育期儿童,如果远视眼:①屈光度及散光度超过了生理值;②存在明显的屈光参差;③睫状肌充分麻痹后内斜视消失或减轻;④完全矫正后视力达不到正常值时,属于非生理性远视,必须进行屈光矫正。

3、儿童眼屈光参差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双眼屈光度相差2.00D以上为屈光参差,但是临床经常见到屈光度相差小于2.00D,但是两眼的矫正视力却相差较大,而且遮盖优势眼

能提高另眼视力。所以屈光度相差小于2.00D者,也不能完全排除在弱视治疗范围之外。

4、立即处方尽快戴镜治疗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客观检影验光,幼儿通常能接受完全矫正眼镜。有些学者认为:“一般习惯把远视验光度数减1.00D左右是错误的,甚至认为减低高度近视的度数也是不合理的,尤其在幼儿”。有些学者习惯将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客观检影验光结果减去一定度数生理性调节(最多减1.00D),立即处方眼镜尽快戴镜。

中高度远视,特别是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时,若初次使用远视眼镜,而且是立即处方配戴眼镜时,常常由于未能放松调节而视远不清楚,此时可以双眼滴0.5%阿托品数日来解决。年长儿童生活和学习中远视力日趋重要,所以在矫正远视时必须提供最佳远视力眼镜。

5、婴儿眼镜对是否给婴儿配戴眼镜存在争论,临床筛选及实际应用都存在困难。但是在婴儿期矫正高度远视合并的内斜视及弱视,理论上不应是禁忌证。

(二)遮盖治疗

遮盖治疗具体方法较多,除了传统遮盖法(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接受视刺激)、完全性遮盖和不完全性遮盖法之外,还有反转遮盖法(遮盖弱视眼,促使旁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反转遮盖法强调了对中心注视性弱视及非中心注视性弱视应当采用不同遮盖法,但是有学者认为2岁以上的旁中心注视的弱视患者遮盖健眼是禁忌的。目前研究证实常规遮盖健眼是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在幼儿。

1、完全遮盖治疗方法是完全遮盖优势眼,剥夺其形觉刺激,单独给弱视眼视觉刺激,提高弱视眼在双眼相互作用中的竞争力,逐渐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该遮盖法效果最好,是弱视治疗的最有效的基本方法。

(1)适应证:婴幼儿童,特别是3岁以上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

(2)注意事项:①观察被遮盖眼矫正视力是否退步,避免遮盖性弱视;②注意患儿心理和情绪影响及防止低视力造成的人身意外;③融合功能不良造成的内隐斜视患者遮盖后偶尔会转变为显性内斜视。④遮盖时间因患者而异,年龄越小遮盖时间应当越短;⑤远视度高、视力非常低的弱视不一定比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难治,也并不意味着治疗时间较长;⑥开始治疗时视力提高速度较快,视力到达一定水平后就会减慢;⑦过去认为遮盖隐性眼球震颤患者的优势眼会加重眼震,降低而不能提高弱视眼视力,但目前研究并不能支持这一观点。应当在密切观察情况下遮盖健眼,或对优势眼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因为睫状肌麻痹剂有减弱隐性眼震的振幅、速度和频率的倾向,还能降低优势眼的近视力;⑧过去为了避免增强非中心注视,而禁忌遮盖2岁以上非中心注视患者健眼,但目前研究证实常规遮盖优势眼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在幼儿;⑨当弱视眼提高到优势眼水平且稳定,或尽管持续遮盖3个月以上但仍无进展希望时仍应继续遮盖一定时间。因为8~10岁前儿童的弱视有复发倾向,所以当弱视眼视力提高到注视眼水平时应当逐渐减少遮盖,或者当弱视眼视力提高后再用不完全遮盖法维持一段时间,仍需观察视力,发现复发时加强遮盖。

2、不完全遮盖治疗完全遮盖优势眼时间越长提高单眼视力效果越好,但是了为:①纠正异常双眼相互作用,防止过分干扰双眼共同视觉活动而影响双眼视觉发育;②避免引起遮盖性弱视及遮盖后出现的斜视等,可以根据患儿年龄、弱视分类、弱视深度和视力改善及健眼视力等情况,适当采用不完全或部分遮盖治疗。

不完全遮盖治疗始终围绕改善弱视眼形觉刺激,提高弱视眼竞争力,恢复和建立双眼视

觉及预防出现遮盖性弱视的原则进行。方法种类繁多,可以大致分为:

(1)不全时间遮盖法(每日遮盖一定时间或每周遮盖一定日数);

(2)健眼形觉刺激不全剥夺遮盖法(使用半透膜遮盖)。

3、交替遮盖治疗法有学者提出为了防止遮盖性弱视,可以交替遮盖优势眼和弱视眼,1岁时遮盖优势眼3天遮盖弱视眼1天(3:1),2岁遮盖优势眼4天遮盖弱视眼1天,3~4岁儿童在医生经常检查双眼视力及注视性质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优势眼遮盖时间,但是复诊间隔时间不能超过4周。对于在视觉发育期出现的遮盖性弱视,应当立即终止遮盖,谨慎地进行另眼或双眼交替遮盖,通常可以恢复视力。

(三)红滤光镜或红笔训练法

因为中心凹锥体细胞对红光(波长640nm)刺激敏感,中心凹旁视网膜杆状细胞对红光刺激不敏感,因此合适的红色滤光片可以避免患者使用旁中心区注视。具体方法是全天遮盖优势眼及用红色滤光片(波长>640nm)遮盖弱视眼。一旦变为中心注视后再除去红色滤光片,仍然持续遮盖优势眼直到弱视眼视力正常。这种方法对旁中心注视有效。但是红色滤光片会降低视环境亮度,有些儿童较难配合治疗,因此有学者提出:①一开始每日戴红色滤光片2小时以后,逐渐增加戴红片时间,直至完全接受;②遮盖优势眼,而用弱视眼进行红笔写字训练。红笔写字训练不但简单易行,还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适应3岁以上可以进行优势眼遮盖治疗的儿童,有效的高峰年龄是7岁。

(四)压抑疗法

压抑疗法是用阿托品对优势眼进行睫状肌麻痹,使视近模糊,戴过矫和正常矫正远视眼镜等,加强对弱视眼视近和视远视觉刺激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能接受常规遮盖治疗的,具有中心注视的轻度弱视患者;眼球震颤患者及为防止弱视的复发而给予注视眼适当压抑的巩固治疗。

但是有时并不能仅仅靠压抑视力,完全排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强抑制,阿托品并不足以剥夺中度和高度远视患者优势眼的视觉刺激。另外,优势眼长期使用阿托品也能引起遮盖性弱视及一些并发症,所以有学者提倡对优势眼过矫正,使用屈光性压抑法代替阿托品。

压抑疗法的临床分类:

1、优势眼视近压抑法对优势眼用1%阿托品点眼,每日1次;对弱视眼眼镜片增加

+1.00D~+3.00D球镜片,使优势眼视近模糊,强迫弱视眼视近。

2、优势眼视远压抑法对优势眼用1%阿托品点眼,每日1次,并对该眼眼镜片增加+3.00D 球镜,造成视远不清楚,视近清楚;弱视眼使用完全矫正眼镜,加强远方形觉刺激。

3、优势眼完全压抑法对优势眼用1%阿托品点眼,并戴欠矫眼镜(+3.00~5.00D),造成优势眼视远及视近均不清楚,强迫使用弱视眼。

4、选择性压抑①对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双眼用1%阿托品点眼,对优势眼戴完全矫正眼镜;对弱视眼使用渐进多焦或双焦眼镜,加强其视远、视近形觉刺激,并减弱视近时的内斜视;②当弱视眼视力提高后停用阿托品点眼,改配两副眼镜,其中一副眼镜左眼、另一副右眼分别过矫+3.00D ,两镜隔日交替使用,促使双眼交替注视,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弱视复发。

(五)药物

左旋多巴在脑内脱羧形成多巴胺,可补充因黑质核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的多巴胺缺乏,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近年来发现左旋多巴可提高弱视眼的形觉视功能,能在一定条件下改善视力。但是预言药物治疗是弱视治疗的一种替代模式还为时过早。

(六)弱视眼训练法

弱视眼训练法是20世纪40年代Bangerter开始使用的对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系统积极疗法(我国也称为增视疗法)。Cüppers改进后安装多种直径的投射盘类似眼底镜的后像镜,盘的中心有阻光黑盘作为保护中心凹的标记。原理是使用强光投射眼底,同时用阻光盘保护中心凹,裸露并闪烁周边部视网膜(包括旁中心注视区),当中心凹产生后像后令患者面对空白的白色墙壁,打开室内能间歇闪烁的电灯,亮灯时患者会感觉眼前出现中心存在黑斑的亮后像(正后像),灭灯时感觉眼前出现中心存在亮斑的黑后像(负后像),后像约经十余分钟逐渐消失,借此方法刺激黄斑,使旁中心注视变为中心注视。起初使用较大直径的黑斑保护标记来刺激,当视力提高后逐渐减小直径。

治疗开始前,患者应当在充分睫状肌麻痹后矫正屈光,进行常规弱视治疗。为了配合该法治疗,有些学者主张平日遮盖患眼用于消除弱视眼的旁中心注视,有利于巩固中心注视,只有训练时才遮盖优势眼,但是这种遮盖法是否比经常遮盖优势眼更有效存在争论。为了加强治疗效果,还可以同时进行手眼配合训练。方法是在患眼出现负后像时注视十字视标(其他简单图形均可),将负后像中心的亮斑对准十字视标,然后用手持小棍指点十字视标。

有学者认为该疗法对大龄合作患儿比较有效,但对它的长期疗效和社会经济实用性存在质疑。虽然目前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但其治疗原则不应被忘记。

(七)CAM治疗

这种治疗的生理基础上人类视皮层细胞对不同空间频率刺激存在高度敏感性。具体治疗方法是平时不遮盖优势眼,仅在CAM治疗时遮盖优势眼,用缓慢旋转的、高对比度的、不同空间频率的条栅刺激弱视眼7分钟,采用的空间频率越高,越能刺激视皮层细胞引起反应,该治疗方法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被较大年龄儿童接受,但是,目前学者对过去报道的CAM治疗的有效率存在争议。

(八)弱视的双眼视功能训练

弱视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但要提高单眼视力,而且还要时刻争取得到良好的双眼视功能,起码要得到一定的融合功能。但是关于弱视治疗过程中何时开始介入双眼视治疗,尚无统一的指导意见。一般认为当拥挤视力达到0.5时就应当减少完全性遮盖,增加双眼接受自然视刺激的机会,并配合同视机融合训练。

(九)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是指在传统屈光矫正加遮盖的基础上,辅助多种训练。对于难治性弱视(治疗3个月视力无提高)或者尽管视力有所提高,试图加快提高速度,减少治疗时间,可以试行综合治疗。

应当强调弱视治疗必须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尽快解除形觉剥夺,给予清晰的视觉刺激,解除双眼视觉输入不等造成的异常相互作用。治疗弱视时不能急于求成,过分期待某种方法数分钟或数十分钟的训练效果,而忽视大自然长期刺激的价值;也不能不分主次将多种弱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平等对待。综合疗法不是从弱视辅助疗法中任选几种的随机组合,更不能执意选取某一种辅助方法代替主要治疗方法,而错失视觉发育关键期弱视治疗良机。

弱视

弱视 中文名称:弱视 英文名称:amblyopia 定义:儿童视力用眼镜矫正不能达到0.8以上,而经多种有关检查又未发现异常的眼病。 弱视增视综合治疗仪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断矫正或矫正视力低于0.9者均为弱视,可以发生于一眼或两眼。弱视(amblyopia)中最重要的为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弱视与斜视有关,从症状上来看,斜视为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两者关系如马车的两个轮子,屈光不正则象车轴,它粘结着两个车轮。 目录 概述 分类斜视性 屈光参差性 先天性 形觉剥夺性 屈光不正性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 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 要做的治疗 治疗方法 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 食疗与方剂 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的仪器 治疗注意事项 与近视的区别 危害 危害程度 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 并发症概述 分类斜视性

屈光参差性 先天性 形觉剥夺性 屈光不正性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 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 要做的治疗 治疗方法 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 食疗与方剂 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的仪器治疗注意事项与近视的区别危害危害程度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并发症 概述 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 1.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患有诸如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无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颤等明显的眼科疾病。患者除患有上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外,也可能同时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斜视,不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列。尽管在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最佳矫正视力如果仍然不能达到0.9,则形成弱视。 2.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并不患有上述罗列的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结构为平光。 3.矫正视力:矫正视力就是进行光学配镜后的视力。统计学分析,对儿童弱视眼患者而言,大多数儿童是远视眼结构,少数是近视结构,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平光或正常的生理性远视(儿童先天生来就是远视眼,大概300度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步减小,最后发育为正视眼结构;3-6岁儿童分别存在200、150、100、50度左右的远视,都是正常的,无需配镜矫正,称为生理性远视)。

弱视诊治指南2018

弱视诊治指南 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为规范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 1.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

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明,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生后早期获得性白内障。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会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不太常见的弱视类型,但是比较严重且难以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遮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患有影响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患儿,如果在生后2个月前进行白内障手术并进行光学矫正和视功能训练,预后较好。 医源性遮盖性弱视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在长期眼

弱视训练指南

眼视光弱视训练指南及培训方案 弱视概述 一、弱视定义: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的所引起的远 视力小于0.9,且不能矫正者。 二、弱视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弱视组2010年制定的最新的 弱视诊断标准,弱视是指发生在视觉发育期间,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存在斜视、未经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下限,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各年龄阶段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限分别为:3岁以下儿童0.5、4岁至5岁0.6、6岁至7岁0.7。 三、弱视分类: 按弱视程度分: 1、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8-0.6 2、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5-0.2 3、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 按弱视性质分: 1、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的屈光度相差球镜≥1.50D,柱镜≥1.00D。 3、屈光不正性弱视:双侧,未矫正过,双眼视力接近,远视≥3.00D,近视 ≥6.00D,散光≥2.00D。 4、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期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不 适当遮盖等引起的视功能障碍。 5、其他:先天性、子午性、中毒性、营养性、癔病性等 弱视治疗及训练 一、弱视治疗 1、中心注视性弱视治疗 ①屈光矫正,配戴眼镜

②遮盖疗法 ③压抑疗法 ④视刺激疗法 2、旁中心注视弱视治疗 ①后像疗法 ②红光滤光片疗法 ③海丁格刷疗法 ④传统遮盖法 3、综合疗法 ①视近训练 ②弱视治疗仪辅助训练 ③视频图像疗法 4、药物治疗 ①左旋多巴 ②胞二磷胆碱 ③药物压抑法 ④神经化学疗法及微量元素 ⑤中医药 5、弱视的双眼视功能重建 ①同时视训练 ②融合训练 ③立体视训练 ④其他:固视训练、异常视网膜对应矫正、手描立体镜、视-听训练、红绿 立体图片、实体镜等。 二、弱视训练方案 1、远视性弱视: 如某患儿阿托品散后屈光度数为 OD:+7.00/+1.50*90°;OS:+1.00

2017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

2017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 注: •因为原文是全英文,我翻译还不够细致,如有纰漏或不容易理解的,可以查看原文对照。欢迎在评论区提出翻译不当之处。 •同时由于原文非常长,内容非常多,我按自己的理解选择了和临床最相关最重要的内容做了精简,所以本文并非原文的一一对应翻译。 图1 美国眼科学会的弱视临床指南2017

图2 2017年的弱视临床指南PPP网站 一、弱视的定义和分类 弱视是单侧,在少见情况下为双侧,的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于其他方面均正常的眼中,或有累及眼部或视路 的结构性异常,而这种视力的下降不能只归因于结构异常的作用。弱视眼也会伴有对比敏感度和调节缺陷。对侧眼常常也不 正常,但只有细微的缺陷。 弱视是由于生命早期的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传统上依据对弱视的发生起作用的疾病或多种疾病的联合而进行如下分类:斜视性 持续的、非交替性斜视(内斜视最典型)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 屈光性(包括屈光参差性和双侧高度屈光不正性) 弱视可以作为未矫正的单眼或双眼屈光不正的结果而发生。当双眼的屈光明显时,引起一只眼的视网膜影像相较对侧眼发生长期地光学离焦,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这种类型的弱视可以联合斜视发生。

单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被认为是部分由于受累眼的视觉影像模糊对视力发育的直接作用所导致的,部分是由于双眼间的竞争性和抑制性作用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与斜视性弱视发生的情况类似。 较大的屈光参差和散光导致弱视发生的危险和严重程度增加。 双侧屈光性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的类型,会导致幼儿双眼的双侧性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到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在幼儿中未矫正的双侧的散光可以导致对于持续模糊的子午线的分辨能力丧失(子午线性弱视、散光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被完全或部分阻挡,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早年获得性白内障,但是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症、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与视觉剥夺性弱视相关。形觉剥夺性弱视虽然不常见,但是常常比较严重,也很难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阻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的倾向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威胁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新生儿,如能在1~2个月时摘除白内障和进行光学矫正,则预后较好。 遮盖性弱视(可逆性弱视)Occlusion (reverse) 遮盖性弱视(可逆性弱视)是在弱视治疗中被遮盖眼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药物压抑眼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形觉剥夺性弱视。有1%每天遮盖超过6小时的儿童,和9%每天用阿托品药物压抑治疗的儿童,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视力下降2行或更多。被遮盖或药物压抑的眼在停止治疗后视力都会恢复到最初的水平。在减少遮盖/药物压抑剂量的研究中,遮盖性弱视(可逆性弱视)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在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中,还需要考虑到位于晶状体中央3毫米或更大的致密的先天性白内障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弱视。在6岁以后获

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近年来,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弱视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预期以及国际同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甚至有报告称我国的弱视检出率高达11.8%。部分研究结果显示4~6岁儿童弱视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呈几何级数递减。弱视检出率高导致诊断扩大化,过度治疗现象严重冲击医疗规范和秩序,并造成巨额卫生资源浪费,给相关儿童和家庭带来负担,甚至伤害。此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在1987年提出、1996年修订的《弱视定义、分类和诊疗指南》中,也强调了诊断弱视时应注意年龄因素,且尚需补充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数据或指南。由于不断收到相关咨询和质疑,因此本学组在国内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儿童视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参考国外同期的研究成果和小儿眼科学专著,经多年实践和充分讨论,达成本共识。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临床工作中应避免两种错误倾向:(1)诊断儿童弱视时,一定要首先进行系统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改变;同时,应发现导致弱视的相关因素,不能仪凭视力1个指标即诊断弱视; (2)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对于3~7岁儿童,诊断弱视时不宜以视力低于O.9作为依据,而应参考相应年龄的视力正常值下限。 二、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 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O.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三、弱视的分类 l.斜视性弱视:单眼性斜视形成的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 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配戴屈光不正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性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性,一般在配戴屈光不正矫正眼镜3~6个月后确诊。

弱视的定义及治疗

弱视的治疗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受到形觉剥夺和(或)异常双眼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其治疗方针恰与弱视形成原因相反,主要靠矫正屈光异常、给予弱视眼中心凹清晰的形觉刺激;改善屈光参差和/或斜视造成的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及其引起的清晰物像和模糊物像间发生的竞争;遮盖优势眼和(或)矫正斜视来减轻异常双眼相互作用的影响。其次还可以对难治性弱视进行辅助性训练。 治疗弱视不能忽视患者的治疗环境,例如患者的智力,父母的重视程度,学校及幼儿园的通力合作等。应当强调对3岁儿童普查视力,进行积极筛选,以及对弱视患儿早期治疗是今后我国少儿保健和眼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屈光矫正 一般情况下屈光矫正的目的是为了增视,而弱视患者除了增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辅导患儿视觉发育,所以屈光矫正是弱视的治疗基础。注意事项如下: 1、正确诊断弱视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的偏远视,但是这种偏远视不等于病理性远视(表9-2);正常儿童4岁前矫正视力若达不到0.8时可能属于低常视力(表9-3),视力低常不等于视力异常,不一定必须进行过多视觉干预或“治疗” 表9-2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 年龄(岁)屈光生理值年龄(岁)屈光生理值 4 +2.19±0.40D 6 +1.65±0.45D 5 +2.17±0.44D 7 +1.40±0.59D 表9-3 各月/年龄幼少儿童的视力 月/年龄视力月/年龄视力 2~3月 0.01 2岁 0.5 4~5月 0.02 3岁 0.7 6~8月 0.06 4岁 0.8 9~12月 0.1 ≥5岁 1.0 1岁 0.2 2、必须戴镜矫正的非生理性远视眼视觉发育期儿童,如果远视眼:①屈光度及散光度超过了生理值;②存在明显的屈光参差;③睫状肌充分麻痹后内斜视消失或减轻;④完全矫正后视力达不到正常值时,属于非生理性远视,必须进行屈光矫正。 3、儿童眼屈光参差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双眼屈光度相差2.00D以上为屈光参差,但是临床经常见到屈光度相差小于2.00D,但是两眼的矫正视力却相差较大,而且遮盖优势眼

弱视

弱视 定义: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简述: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3%-3%。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7是治疗弱视的最好时机。发病机理:在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觉刺激失去平衡,占优势的就成为主眼,劣势者则发展成为弱视眼。 弱视的分类: 1、斜视性弱视斜视儿童患者,由于一眼视轴偏斜,同一物体的物像不能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影响黄斑中心注视,引起复视和视觉混淆。复视和视觉混淆,使患者感到不适,脑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弱视。单眼斜视易发生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也就是两只眼的眼轴长度不同。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致使双眼物像不能融合。视皮层中枢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眼球的物像,形成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眼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等均可引起弱视。因为以上原因,使进入眼球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视觉障碍,形成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眼,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由于调节所限,患者看近看远都不能获得清晰物像,形成弱视。散光眼角膜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的角膜曲率半径不等,外界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特别是角膜,不能再视网膜形成焦点,而是形成焦线,无论如何调节,视网膜上始终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日久就会形成弱视。 5、先天性弱视机制不清,先天性微小眼球震颤。微小斜视。 弱视的程度:轻度弱视:视力为0.8-0.6 中度弱视:视力为0.5-0.2 重度弱视:视力为<=0.1 检查及诊断: 1、视力主观视力检查:点状视力表、儿童形象视力表、E视力表。客观视力检查:斜视眼注视稳定性的观察、视动性眼球震颤、选择性观看法、激光干涉视力(IVA)、对比敏感度检查、VEP视力。 2、屈光检查散瞳检影验光,具体方法:3岁以下用0.5%阿托品眼膏,3—12岁用1%阿托品眼膏电眼,3次/d 3、注视性质检查需用眼底镜,弱视眼注视性质分两种,一种是中心注视,另一种旁中心注视分3种:第一种旁中心凹注视,注视点位于中心凹附近;第二种旁黄斑注视,注视点位于中心凹以外的黄斑区;第三种周边注视,注视点位于视乳头和黄斑之间或更远的地方。 4、眼球位置检查:斜视定性检查有遮盖-去遮盖试验、交替遮盖试验、马氏杆查隐斜、4棱镜度三棱镜试验。定量检查有角膜映光法、三棱镜法、同视机法、隐斜计法。 5、拥挤现象弱视眼的体征之一是对单个字体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识别能力要高的多,这个现象叫拥挤现象。Hilton发现弱视患儿对单个字的视力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只有用排列成行的字体检查,才能发现弱视。因此用单个字体的检查结果不能反映弱视的真实情况。 6、光敏感度检查视觉的敏感度可从绝对阈强度和辨别阈两方面来测量。绝对阈强度指在生理条件下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光量,而其倒数即光敏度。 7、立体视觉检查分别有Titmus立体视检查图、TNO立体视检查、Frisby立体视检查、随机点立体图和同视机检查。

弱视总结范文

弱视总结 弱视的定义 弱视,又称为懒眼,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它是由于眼睛发育不良或视 觉刺激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视觉障碍。弱视的主要特征是一个或双眼的视力低于正常水平,而无法通过眼镜或角膜塑形来纠正。 弱视的症状 弱视的主要症状包括: 1.视力模糊:患者看物体时,视物模糊不清,无法清晰地看到细节。 2.重影: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重影的情况,这是因为眼睛无法准确地对 焦。 3.斜视:有些弱视患者会出现斜视的情况,即眼睛无法同时对焦在一个 点上。 4.频繁眨眼:患者会频繁眨眼,以试图改变视觉清晰度。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尽早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 弱视的原因 弱视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 1.屈光不正:如果孩子患有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他们可 能更容易发展为弱视。 2.眼球屈光不正:如果孩子患有斜视或角膜畸形等眼球屈光不正问题, 也可能导致弱视。 3.视觉刺激不足:如果孩子在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缺乏充分的视觉刺激, 他们的视觉系统可能无法充分发展,从而造成弱视。 弱视的治疗 弱视的治疗旨在通过眼部治疗和视觉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视力。常见的治疗方法 包括: 1.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如果弱视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建 议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2.经常散光:经常散光是通过让患者屏蔽好眼睛,只用弱视眼观察远处 物体,以增强弱视眼的视觉刺激。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每天1-2小时,效果较好。

3.视觉训练:视觉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眼球运动和视觉刺激来提高患者 的视力。这些训练通常由专业的眼科医生或视觉治疗师进行指导。 4.手术治疗:如果弱视是由眼球屈光不正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来纠正眼球畸形,从而改善弱视。 弱视的预防 预防弱视的方法包括: 1.定期眼科检查:孩子在出生后几个月就应该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 发现和治疗可能引起弱视的眼部问题。 2.提供充分的视觉刺激:在孩子的视觉发育关键阶段,应该提供充足的 视觉刺激,如让孩子多看远处的物体、多参与户外活动等,以促进视觉系统的正常发展。 3.眼保健:保持良好的眼卫生习惯,避免长时间注视屏幕或细小物品, 不过度用眼。 结论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孩子的视觉发育至关重要。通过配戴眼镜、视觉训练和眼球畸形修复手术等治疗方法,大多数弱视患者可以在视力上得到改善。定期眼科检查和提供充足的视觉刺激也是预防弱视的关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弱视的认识,引起人们对儿童视力健康的重视。

弱视的防治

弱视的防治 (一)关于弱视 中华眼科学会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1996年通过的弱视定义为: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东地区视力≤0.8(4.9),且不能矫正至正常者为弱视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中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2%~4%,学龄前幼童有4.37%患有弱视,到了一年级仍有2.5%,这其中得到及时治疗的却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儿童时期是视觉的发育关键时期,儿童时期的眼病对儿童视力发育危害极大,许多眼部疾病如果不能在儿童时期治愈,将造成眼睛终生残疾。 弱视和近视不可混淆,近视者配戴眼镜后,视力可达正常,而弱视者配戴眼镜后视力仍低于正常,还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弱视是一种发育紊乱疾患,其危害不仅是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影响立体视觉发育。 (二)弱视的形成 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眼底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与模糊物像发生竞争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三)弱视分度 弱视经屈光不正矫正后,远视力在0.8(4.9)~0.6(4.8)者为轻度弱视;远视力在0.5(4.7)~0.2(4.3)者为中度弱视;远视力小于等于0.1(4.0)者为重度弱视。 (四)弱视分类 根据弱视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1.斜视性弱视。

斜视患者眼底无异常,但伴有弱视。因为一眼斜视,两只眼睛在注视一个目标时在两眼黄斑处所形成的像,视中枢不能将其融合为一个物像,因而产生了复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性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2.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的度数差异很大,通常是一眼正常,另一眼的度数较深,视网膜上的影像也比较模糊,致单眼视力发育不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通过视力检查才会被发现。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3.屈光不正性弱视。 通常是两眼都有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会造成视网膜的影像模糊,影响视力的发育。我国儿童的弱视主要是由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的。 4.形觉剥夺性弱视。 由于眼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眼疾,阻挡光线进入眼球,导致视网膜的影像模糊。这种弱视与上述几种不同,弱视程度深,视力低下,如不及早手术,预后较差。 5.其他弱视。 多为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预后不佳。 (五)弱视的危害 1.影响视力,弱视在儿童致盲性眼病中排在第3~4位。 2.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而且无完善的立体视觉,这对他们日后的升学、择业会有一定影响。 (六)弱视的筛查 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成年后治疗相当困难。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弱视发生的原理

弱视发生的原理 一、弱视的定义及概述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也称为“懒眼”。它是指在儿童时期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眼部发育不正常,从而引起一侧或两侧视力下降的现象。弱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弱视非常重要。 二、弱视的成因 1.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指眼球无法正确地聚焦光线,导致图像失真或模糊。这可能是由于角膜曲率异常、晶状体形态异常或眼轴长度过长等原因引起的。当一个孩子有屈光不正时,他可能会用一只眼睛来看清楚东西,而另一只眼睛则被忽略了。 2.斜视 斜视是指两只眼睛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物体。这可能是由于肌肉失衡或神经障碍引起的。当一个孩子有斜视时,他可能会用一只眼睛来看

清楚东西,而另一只眼睛则被忽略了。 3.眼球疾病 眼球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也可能导致弱视。这些疾病会影响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4.遮盖 如果一个孩子的一只眼睛被遮盖住了,他可能会开始偏爱另一只眼睛。长期以来,这可能会导致弱视。 5.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早产、低体重、家族遗传等也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 三、弱视的发展过程 1.形成竞争关系 当一个孩子有屈光不正、斜视或眼球疾病时,他可能会用一只眼睛来 看清楚东西,而另一只眼睛则被忽略了。这种情况下,两只眼睛之间 就形成了竞争关系。

2.抑制 当两只眼睛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时,大脑就会抑制较弱的那只眼睛所接 收到的图像。这种抑制是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3.发展成弱视 当抑制加重到一定程度时,较弱的那只眼睛就会逐渐发展成弱视。这时,即使治疗了原始病因,也难以恢复正常的视力。 四、弱视的治疗方法 1.矫正屈光不正 如果孩子有屈光不正,可以通过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这可以使 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并且减少竞争关系。 2.治疗斜视 如果孩子有斜视,可以通过手术或肌肉训练来治疗。这可以使两只眼 睛能够同时注视同一个物体,并减少竞争关系。

弱视诊治规范指南规范2018.doc

弱视诊治指南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为规范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 1.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

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明,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生后早期获得性白内障。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会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不太常见的弱视类型,但是比较严重且难以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遮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患有影响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患儿,如果在生后2个月前进行白内障手术并进行光

弱视的定义及其分类

什么是弱视? 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而且矫正视力又达不到正常;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低下和不能矫正的称为弱视。弱视按程度分为轻度弱视(视力0.8~0.6)、中度弱视(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0.1)。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均可发生,多在1~2岁就开始。弱视发病愈早,其程度就越重。 弱视与近视有什么不同? 弱视与近视根本不是一种病。近视眼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镜后矫正视力多可恢复正常,而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两种病有本质的不同。 弱视对儿童视功能的危害比近视大得多。因为近视仅仅是视远时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矫正不受年龄限制;而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可能无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今后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不仅影响工作前途,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人口素质。 弱视的病因有哪些,弱视分几种类型,疗效如何?

引起弱视的病因比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小儿斜视、较高度远视、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重度眼睑下垂,以及先天的视中枢及视神经发育不良等。 弱视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根据病因不同弱视可分为: 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目前认为这是因为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主动抑制由斜眼黄斑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了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是好的。但偶有少数原发性者即使在积极治疗下视功能改善也不显著。 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黄斑部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使屈光不正得到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生弱视,这类弱视也是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 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遮挡瞳孔,致使光线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功能性障碍而发生弱视。 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真视美推测新生儿常有视网膜或视路出血,可能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

儿童弱视中西医结合诊疗及护理干预新进展

儿童弱视中西医结合诊疗及护理干预新进展 弱视是目前小儿眼科常见的眼病之一,严重损害儿童视力发育,因此对弱视儿童早期诊治和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从弱视的定义、发病规律、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的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依据其发病的规律,主张儿童弱视西医治疗主要是屈光矫正、遮盖疗法、增视训练等,中医治疗采取辨证论治和针灸、梅花针、灸法、耳穴压豆等综合手段,在护理干预方面主要是健康教育干预、康复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等,提出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规范化,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Abstract] Amblyopia is one of the common eye diseases in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currently,which damages children visual development seriously,thus,early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towards amblyopic children are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incidence regularity,treatment method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mblyopia. Based on the incidence regularity,it is advocated that,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s of amblyopia mainly consists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occlusion therapy and vision training,and so 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opts therapie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omprehensive means by acupuncture,plum-blossom needle,moxibustion,and ear pressure bean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 mainly includ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so on. Early detec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standardiz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are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Children;Amblyopia;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reatment;Nursing 弱視是由于儿童在发育关键期或敏感期因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及形象剥夺等因素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以上[1]。弱视属于儿童发育性疾病,它不仅使患儿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没有双眼单视功能,造成无立体视,直接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2]。在婴幼儿期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否则失去治疗时机,造成终身低视力,因此对弱视患儿的早期诊治和护理非常重要,现综述如下: 1 定义 对于弱视的定义国内外的表达不尽相同。V on Noorden[3]认为弱视由于视觉剥夺和/或各种因素致双眼异常的交互作用引起单眼或双眼的视力下降;而经眼科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通过适当的治疗能够好转。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认为:弱视是因视觉中枢缺陷而导致的视力下降,而主要是在儿童早期因光学性、物理性或者眼位异常导致的视觉发育异常[4]。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则认为弱视主要由于眼位偏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或者各种造成视觉图像质量下降引发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

弱视Amblyopia

弱视(Amblyopia) 定义及标准 1、弱视(Amblyopia)是指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矫正镜片不能改善视力,但在幼年时采用遮盖疗法,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弱视是一种与双眼有关的病情,是在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觉刺激的输入失去平衡的结果,占优势的则为主眼,劣势者成为弱视眼,或由于视觉剥夺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 我国规定(1985)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列为弱视。弱视又按程度分为轻度:原始视力为0.6~0.9;中度:原始视力为0.2~0.5;重度:原始视力为0.1。 V on Noorden(1966,1974)将弱视分为五大类,即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剥夺性及先天性弱视。Dale(1982)建议将由出生到6岁这个视觉发育敏感期所产生的弱视统称为发育性弱视。这一名词简明扼要,符合临床及科研实际需要,应当采用。发育性弱视包括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及剥夺性及先天性弱视。 (1)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斜视发生后两眼视轴不平行,同一物体的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因而引起复视。另有一个与落在注视眼黄斑上完全不同的物像将落在斜视眼的黄斑上,这两个清晰的不同物像不能融合,遂引起视觉混淆。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觉混淆,尤其是后者,使患者感觉极度不适,因而视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功能长期抑制,遂形成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opia):双眼屈光不等叫屈光参差。由于屈光参差太大,落在两眼黄斑上的物像清晰度不等。屈光参差既便获得矫正,但所造成的物像的大小仍然不等,使两眼物像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层只得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球的物像,日久该眼遂发生弱视。 单侧高度远视儿童较单侧高度近视者尤为多见。在远视屈光参差病例,远视较浅的一只眼能获得较清晰的物像,而同样的物体不能使远视更深的一只眼进一步调节,因而物像是模糊的,日久遂形成弱视。但高度近视性患者常用近视度较深的一只眼看近,用近视度较浅的一只眼看远,这样两只眼都能获得清晰的物像,故不引起弱视。单侧散光也能产生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refracrve amblyopia):多发生在未戴过矫正眼镜

重度弱视治疗方法

一·重度弱视定义: 重度弱视的定义是指矫正低于0、3或以下的视力,通常我们也把这种的矫正视力低于0.2的称为低视力,低视力可以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在弱视治疗的敏感时期,排除眼底的问题大多数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弱视训练来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学习能力, 二、低视力的诊断标准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低视力及盲的标准,已被包括中国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即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3大于0.05为低视力,而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为盲。 三、重度弱视儿童治疗的意义? 1、重度弱视患者属于弱势群体,应受到全社会关注和帮助 1、重度弱视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学习 2、重度弱视可造成孤独症 3、重度弱视儿童是严重的家庭、社会、负担 三、重度弱视儿童增视训练的原理 (一) 重度弱视的本质: 是某些先天性病因(如先天性白内障、斜视、眼球震颤或高度近视及高度远视、高度双眼屈光参差等)导致的视觉细胞处于抑制性睡眠或发育不良性萎缩状态(即睡觉、萎缩状态)。 (二)治疗重度弱视的基本原理:去除病因,用特殊色光唤醒睡觉的细胞,用阈值图标锻练萎缩的视力。 (三)各种治疗仪提高低能力的增视原理 1、吸引注意力的功能:最重要,如果小孩不能较长时间注视图标或色光,任何增视功都可能因缺乏一定量的视觉刺激而失效。 吸引注意力的功能包括(1)封闭式头一眼罩(如易之眼镜网销售的眼博士3-5代仪及眼罩式低视力弱视治疗仪等),在这类仪器上,小孩眼前是训练图标或色光,眼周漆黑,可有效防止四周事物分散注意力;(2)移动、变焦图标或色光:变动的目标比静止目标更加吸引小孩注意力。(3)小孩感兴趣的颜色及图案等:灰太狼,喜羊羊,猫、狗,3D立体图等, 广州眼博士3~5代弱视仪中的围堤式头罩、飞点,双焦飞点及色光追寻均属于吸引注意力的增视功能。 2、阈值图标增视功能:是最有效的直接提高视力的功能,“阈值”即门坎,即小孩刚好能看清

弱视的诊疗流程及进展

弱视的诊疗流程及进展 [ 定义]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目前定义不是很统一,但基本含义相近。von Noorden 曾把其概括为无器质性原因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矫正镜片不能改善视力,但如在正确治疗下,则视力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1、2]。 眼科临床指南(美国)一书认为弱视是由于视觉中枢缺陷而导致的最好矫正视力下降,是在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而引起的视觉发育异常[3] 。 我国斜视弱视专业工作者曾在学组会议上将弱视定义(1987,1996)为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4]。 我国近年多版的眼科学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教材将其描述的较详细,认为弱视是指由于在视觉系统发育时期进入眼内的有效视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视网膜黄斑部形成清晰物象(形觉剥夺)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信息输入不同,引起双眼间清晰物象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引起矫正视力(远)≤0.8,或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眼底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5、6]。 儿童视力有其发育性特点,不同年龄段可能存在不同的正常生理值。经常被人们提到的是 J.Lvwton Smith视力: 1岁20/200(0.1) 2岁20/40(0.5) 3岁20/30(0.6) 4岁20/25(0.8) 5岁20/20(1.0) 眼科临床指南(美国)建议的转诊适应证视力[3]: 3岁左右≤0.4,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 5岁左右≤0.5,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 5岁以后≤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 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已加大力度开展这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有望很快出台我国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生理视力及弱视视力诊断标准。 [ 发病机制] 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年以来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而形觉剥夺和双眼异常交互作用则被认为是导致弱视发生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的神经生理学机制认为反常的双眼竞争比直接的视觉剥夺本身更有害。异常的双眼交互作用不仅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