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小学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小学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一切自然科学都是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科学实践中总结总结发展起来的。没有实践,就没有科学课,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就更重要了。儿童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奇、好动、好学,对科学实验更为重要。实验教学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契机。通过具体的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应让学生进入实验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通过游戏、观察、实验、操作等亲身实践活动,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下有关科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及见解。

一、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和兴趣。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如在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是不明显的。可是有的同学的实验效果确实很突出的—手很烫,原来他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是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除了增加电池的节数,还有那些方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加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一试。”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意识就更加强烈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内容、仪器设置、方法选择、实验过程安排、实验手段的运用都要富有生动性、启发性、直观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血迹动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

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学生立即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了,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可以说,科学教学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验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实验不能“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自制“潜水艇”。有的学生找来两个装眼药水的玻璃瓶,用胶布把大口连接起来做成船体,再在两端小口上各套上一段自行车上的气门芯,一段插入水里,一段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让它沉,就吸出瓶力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在这个实验制作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实践的思维与能力,这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所获取的。

三、利用实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技能

小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实践的锻炼。只有通过实践才容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矛盾,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同时,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使儿童在动手中动脑,以动脑指导动手,手脑结合、手脑并用。不仅了解怎样操作,而且了解了为什么这样操作,锻炼实验技能。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课上教师让同学们观察实验袋内都有些什么实验材料,并让同学们想办法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把这些材料料到电路中去检验”;“可以用这些材料来代替开关或是导线连接到电路中去”;“把这些材料分别连到电路中,看一看小电珠是否能发光,如果小电珠能发光,就证明这些材料能导电,如果小电珠不发光,就说明这些材料不能带电”……学生通

过思考,想出了很多验证的方法。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亲自试一试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各小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研究,探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些材料能使小电珠发光(如:铜片、铁片、铝片、钢片……),这说明它们能导电;有些材料不能使小电珠发光(如:玻璃片、塑料片、橡胶片、木片、纸片……),这说明它们不能导电。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出规律,也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形成做了铺垫。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这对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然教改泰斗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这个不仅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也是基础。”

总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繁荣改变。科学教学的改革是从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的,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是以实验为方法为基础为核心的。使儿童从小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学习,研究自然是十分有益的。而这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逐渐掌握,真正学会。因此,自然、科学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反复研究—归纳概括,得出结论—验证假象,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自行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

《山东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

《沂蒙教育》

《小学自然教学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