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使数学实践活动由课外走进了课内。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实践活动是指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生活动实际,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它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发展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关键词:多元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我觉得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人的智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他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实际就是讲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

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价值,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上好家常课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如: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章节,在进行教学时,学校实验室刚巧没有这方面的教具,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只能自己做,我认真研读教材后创新设计了几节实践活动课。第一节《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这是一节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以小组去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收集好之后再进行分类整理,最后以小组进行汇报谈谈活动的收获。这项活动难度较低全员参与,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同学们收集回来的资料很丰富,有实物,药盒、化妆品盒、牙膏盒,鞋盒、砖块;有打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片;有文字记录的,电视机、冰箱、柜子、微波炉------。小组汇报时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很多同学们说这样的活动课很有意义,既轻松又能学到知识,还可以少写作业,实际上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呢? 只是这样的作业比起在练习本上做数学题更增添了许多兴趣。紧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二节活动课《我会制作》,要求大家根据前一节活动课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或实物,这次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出主意献计献策商量活动内容,然后自己准备活动材料。活动课上我提了一些必要的要求之后就放手让大家分组去做,有的小组用土豆,苹果,萝卜去切,有的用玉米杆的瓤和杆皮、橡皮泥、雪糕棍去编扎,还有的小组用废旧挂历纸去粘,而我的任务就是巡视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我发现有的同学不会粘就把收集的纸盒拆了研究,有的做坏了再重来------有的测量、有的剪,非常的投入,在汇报时同学们不仅谈到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而且还谈到自己在活动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从他们胸有成竹,滔滔不绝的谈话中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这样的课。

有这些活动做基础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课堂教学时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一位学习很差普通话表达又极差的男同学闫彪举着自己的作品说“老师这些瓤就是顶点,有8个,这些枝枝就是棱有12条”,我在切土豆时当切出两个面,两个面相交就成了棱,这样的面有6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着抢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节课也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认识的掌握的非常好。在解决“用铁丝

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需用多长的铁丝?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安装彩灯、柜台各边安角铁等”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表现非常聪明,有句名言这样说:听来的忘得快,看过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这样的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我想前面的两节实践活动课还给孩子们的正是这“真实世界的情境”。在这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时我还是以学生实践操作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测算牙膏盒,化妆品盒、烟盒、鞋盒所需材料的大小,同时根据特征同学们还归纳出1号、2号、3号长方体表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让大家进行纸盒改造活动,要求去掉一个或几个面设计一个物体在计算它所学材料的大小?同学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很快改造出了笔筒,抽屉模型,书套------“如果给这些物品用彩色纸去装饰,穿上漂亮的衣服,这些‘衣服’所需材料的大小又该怎样计算?”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起,这些实际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还归纳出了实际问题计算的多种方法。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体积单位、体积计算公式学习时,我也设计了实践活动课,如,让学生切10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用硬纸制作2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用1米长的木棍搭建一个正方体框架,用自己亲手制作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通过摆拼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我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与圆锥体》、《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的学习,都能采用这种“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方法进行教学,学习效果非常好。

实践中是人人平等的,人人都能参与,同学们手、口、脑并用,大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比较、优化、尝试再尝试,探索再探索,最终得到理想的解决策略。如在用挂历纸制作长方体时有的同学先将纸割成6块然后用胶带粘,发现不好粘且不美观,最后干脆拆一个盒子去研究重新制作;在用高粱杆和瓤制作长方体框架时有的同学随手折一段杆皮然后再和瓤组合由于棱长不一样长,往瓤里插得深度又不好控制,结果作品走形,在经过认真思考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终于制作了标准的长方体,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同学们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提供了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性的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上好这样的家常课,是我们更好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

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下面是我校数学教研组共同研讨设计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节约用水》

设计理念:

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和实践活动调查搜集信息和数据,课上老师借用网络平台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总结方案;整个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和统计知识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广节水做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知识目标: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等操作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小组合作等活动,探究节约用水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滴水速度的测算及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活动准备:

1、让学生通过网络、杂志、报刊等渠道调查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

2、分小组作试验,观测水龙头滴水量,完成“水龙头滴水量统计表”。

3、调查水价。

4、调查学校有多少个水龙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是蔚蓝迷人的地球,它有一个别名叫水球。地球表面上70%是水,其中大部分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人类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导致世界一些国家和地方用水频频告急。瞧!因为缺水,原先的大片良田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我们面对数以百计的人们围着一口井取水的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

生: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师: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是世界水日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国把每年的3月22日---3月28日定为中国水周吗?嗯!这一周就使中国水周。少先大队部为了向大家展示浪费水的危害,决定展出一些浪费水的照片教育大家,如果给你一部照像机,你可以拍到那些浪费水的画面?

生:(自由汇报)

师:老师也拍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吗?(出示课件)

师:在这些浪费水的现象中你们最为关注的是什么?这一周老师教给你们一个任务,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滴水量,你们收集了吗?

二、实践研究,数学应用

生:收集了。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表中记录数据。

滴水量(毫升)54 122 19 165 95

时间(分钟) 2 5 1 10 4

平均每分钟滴水量27 24.4 19 16.5 23.8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非常积极认真。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同的水龙头滴水的速度不相同。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数据才能表示全班同学调查到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呢?

生:中位数,生:我认为是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反映出总体水平,它与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学生争论)

师:你们同意谁的的观点吗?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师: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交流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水龙头的每分钟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制成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滴水量(升) 5 10 15 20 25 30

时间(时) 4 8 12 16 20 24

平均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统计表

(生制作找一名同学到前面制作。)

师:从统计图中你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交流

估算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 水龙头滴水的速度为每分钟()滴,经测量是()毫升,照这样计算一天大约是()毫升。

2. 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全国13亿人每天浪费( )滴水相当于()毫升也就是()升,即()吨(1立方米水重1吨)可供你们家用()月(以每月10吨水计算)。

3. 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约会浪费水()毫升,装在容积为500毫升的矿泉水瓶中可以装()瓶。

4. 全国13亿人按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如果用到西部贫困小学生上可供()人的书费。(每人每年按300元计算)

三、讨论深化,明理导行

师:看到这些数据和图表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交流

师:那么目前我国水资源情况怎么样呢?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生:汇报交流(洗车店浪费水很严重,洗澡时淋浴太费水-----)

师:水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我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说说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做?

生:1、用淘米水洗菜、刷锅、浇花等;

2、用洗衣水拖地板、冲马桶等;

3、随关好水龙头;

4、洗脸的水还可以洗脚。

5、脏水可以和煤泥。

你能设计一段广告词向你身边的同学发出倡议吗?

四:作业(任选其一)

1、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套节水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主题为“节约用水”的手抄报,出一次节约用水的板报。

3、为全校师生写一份节约用水倡议书

4、写一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用手机发送给周围的人。

五:畅谈体会,全课小结

本节课讲我们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知道了大量有关水的资料,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水的重要性,水是有限的。从感动中让我们发自肺腑的一句话是——“节约用水”。这不是一句空话,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课后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很多,我因探索数学网络化教学而满足,因精心地设计专题学习网络知识而欣喜,因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成功而高兴,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1)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情境;

(2)在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时还应该更加大胆放手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3)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多

层次,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及时地进行扎实巩固;(4)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以网络为载体,进行自主探究,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也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目标,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数学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有效地融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放飞课堂首先要体现儿童的自主性。数学课堂活动化,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做人,感受自身的劳动价值,收获成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的是“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将数学学习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从而给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实践提供一个提高的平台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培养。学生的总结与观察细致入微,许多人容易忽视的坏习惯同学们都非常关注。同学发现生活中浪费水的一个细小的现象:平时能喝半杯水,却总是接一杯水,喝不完最后就倒了,这也是一种浪费水的现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有了“节约用水”的意识,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了影响。例如:在评价这节课时同学们谈到他们的作业本经常是只用正面用背面不用也是一种浪费,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表扬了同学们的节约意识,大家不仅要珍惜水,也要珍惜其他资源。更让我感动的是今年春我国西南五省旱灾严重,在我校组织的“捐一瓶水,奉献一片爱心”的活动中这个班的同学平均捐款3.5元,高出其他班平均捐款数2元。同学们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倡议每一个人都要爱惜水,珍惜水。后来很多同学都利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编辑节约用水的短息发给周围的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科学用水,自觉节水。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以学生熟悉的节约用水这个主题为载体,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活

动我们还制作了手抄报,出了一期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板报,较好地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了解到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同时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教育,我没想到一节课竟带来如此大的效应。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校数学教研组根据实践总结出一节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步骤: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步骤:

结合现状,我认为一节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有5个步骤:1.确定内容→2、设计方案→3实践活动→4、总结评价→5、拓展反思

1、确定内容

在确定内容上实践活动内容要适当,数学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所学教材,内容开口要小,易于学生操作。要明确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要具体易于实现,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设计方案

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设计方案是活动的关键环节,方案设计得优劣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进行。⑴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以至于浪费时间,在方案设计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差异性,不能把教师的设计强加于学生,而应在设计方案时始终使学生保持主动状态。⑵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⑶我们还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一些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的小助手必要时交给他们如何分工,如何协作。可以在活动前和小助手商量,一方面了解各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便于活动适当的分工,另一方面让他们出策献计发挥他们的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感到他们才是这次活动的主体,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些准备工作是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3、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放手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以解决问题为首,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的位置非常重要,⑴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避免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无效活动,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怎样分工,如何和同学协作,鼓励学生合作学习。⑵指导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这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⑶另外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聪明的、有智慧的。差生普遍有一种这样的心里,认为自己本来就差,惧怕答错问题别人会取笑自己而更加不敢回答,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有一位同学叫严顺超,父母离异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条件很差,身上很脏,同学们都不想和他坐同桌,事实上它挺聪明,在一次活动课上,他用高粱杆皮和瓤做了一个长方体,做的很不标准,歪歪扭扭的同学们的大笑更使他觉得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老师他整节课只做了一个,太笨了------”我轻轻走了过去,他桌子的周围狼籍满地,我禁止了大家的笑声,讲了一个爱因斯坦的《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并对大家说“其实老师早已经观察到了,严顺超整节课都非常认真,他特有智慧,你看他做的不好时,就想了想,拆了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他是在反思怎样就会做的更好,你们能猜猜他在反思什么吗?--------他这种反思精神是多么值得大家习!大家认为他学习不好是以前的事,只要他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们哪个小组愿意把它吸收进来?”大家都笑了。

4.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的作用是使学生再现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体会进行回味,对活动的探究成果进行陈述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我认为及时的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地评价,是形成一节好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可以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参与一节实践活动课所获得的成果大多是微小的,隐性的,但我们主要应看的是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全过程,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又解决了多少问题以及学到了哪些方法,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而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评价时不要怕花费时间,每次实践活动课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先是自评,评价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说说我或小组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或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在解决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再是互评,评价同学在这次活动中的优秀表现,你收获了哪些?最后是师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用赏识的眼光鼓励赞美学生,要有艺术、有创意的评价,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评价小组长或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表现,评价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或者是其他品质方面的,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引导作用。这样在师生、生生的心灵交流与碰撞中,课堂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温馨,充满着人情味,充满着活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有智慧的,是在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更爱学习。

5、拓展反思

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正好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与校本课程研究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也同样具有生成性。前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恰好是下次活动的有利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项资源。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但学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和学生一样在活动中得到成长。有许多即时生成的问题、想法、经验,值得我们及时总结和反思,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可以大幅度提高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

的价值。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上几节课或者搞几个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他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智慧。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1.回去出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考考爸爸妈妈,2.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菜或其他东西是怎样算账的。很快同学那就调查回来了他们发现爸爸妈妈不一定会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这样的习题但在算账时确在灵活运用。一斤豆角1.3元买了二斤,先算二斤1×2=2元,再算3×2=6角,一共是2.6元,这样的例子每位同学都能举出两三个,不仅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之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再如学习了容积单位后,我让同学们去超市或小卖部调查哪些地方有这些单位,并做好记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了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学习《利息》这节知识时我让学生去邮局、信用社调查当前利率和一些存储知识,学生了解到利率和利息税率在不断调整在变,但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不变的,还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利率、利息税率要变?是根据什么在变?等一些深奥的知识。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将学生置身于生活这样真实的大舞台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有用的。

2、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因数倍数》和《质数合数》之后我将我的手机号码编成了一道数学题。“(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比最小的质数大1。(3)10以内最大的偶数(4)和第二个数一样(5)最小的合数。(6)10以内最大的偶数最大的质数。(7)最小的质数和合数的和(8)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9)10以内最大的奇数。(10)质数中唯一的偶数(11)10以内3最大的倍数。”然后让同学们以同样的方法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或家里的电话号码编成数迷考考小组同学,看谁编的好!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习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中华牙膏管口处直径为5㎜,小红每次刷牙挤1㎝的牙膏,这样一盒牙膏可用180次。该品牌牙膏现推出新包装,将管口直径改为6㎜,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牙膏1㎝。这盒牙膏只能用多少次?计算后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说到这样的创意会给牙膏厂家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时我顺势引导,热爱数学吧!它会使你变得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3、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再现生活场景,拉近现代文明与农村孩子的距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更高层次的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我将世界各地具有对称美的建筑图片和我国戏剧脸谱采撷制成课件;学习了《圆的认识》制作了生活中有关圆的生活现象和美丽图片;学习《旋转》这节知识后我编辑了一些学生触摸不到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感受数学无穷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增添了一些对数学的热爱,加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一听网络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就是“堵”生怕影响孩子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网络。网络是一本百科全书,叶澜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是给他种满庄稼。复习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后,学不明白为什么“整十年要除以4,而整百年却要除以400?”我让大家自己到网上查阅,很快几个有电脑的孩子查来了并工工整整的抄在一张纸上,大家在争着抢着阅读着,研究着。再如复习了有关时间单位的知识后我告诉同学们“扑克牌中有这样有趣的数学知识。”在54 张牌中,52 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 个星期;两张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桃、心、梅、方代表春夏秋冬4 季。每一季是13 个星期,扑克中每一花色正好是13 张牌;每一季是91 天,13 张牌的点数相加正好是91 。四种花色的点数加起来,再加上小王的一点,正好是365 。如果再加上大王的一点,那就正好是闰年的366 天数。扑克中的J 、Q 、K 共12 张牌,既表示一年有12 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的12 个星座。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课本之外的许多知识。几个上网偷菜的同学总是第一个发布消息,记得学了圆的认识之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为什么井盖是圆的?”第二天“偷菜”学生写了一大页答案:因为圆是圆的,圆心到圆上个点的距离都相等,半径都相等。会滚,好拿;因为是圆的不用辨别方向就可随意盖上,搬运方便。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掉下去。“井盖是圆的,这样才美观”爱美的说“圆的井盖利于搬运

(搬的时候可以滚动搬运)。爱劳动的说,“圆的井盖在装卸的时候不至于失手掉下去。“圆的井盖制作成本最低。”这人会控制成本,“圆的受力最均匀,所以最坚固。”物理家说。前面的几句是自己写的后面的是抄的,后来在我的帮助下修改了一下制成手抄报张贴到教室。再后来这个偷菜得学生不偷了,他说没意思,虽说学习还不怎么好,但他爱上了学习。有时候学了一些知识我没让查资料学生就自发的查一些资料,如学了《比例》知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埃菲尔铁塔的实际高度,学生查阅了关于埃菲尔铁塔的知识,学到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后来教室里经常会看到粘贴的学习资料。利用网路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还是那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是给他种满庄稼”我们应将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与方法种植到孩子的头脑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从进入课堂以来,由于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没有传统的经验,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处理教材内容上易走极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圣经”似的教材,把教学的主动权交到了教师手中,指导教师对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组织的方式等都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角色由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主体,这让部分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如,在处理教材内容上有两个极端:

一是被迫执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一点也不敢超越。

二是完全脱离教材内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都不要,自己任意编排或选择内容,结果达不到教学目的,超越过渡,给学生造成模糊认识。

2、教师综合素养较低,各科教师的协作比较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打破了学科界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以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加强了数学学科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也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本学科知识还要有文学、科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很多时候还要与每一位教师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节约用水》这节实践活动课就要数学教师与语文教师、科学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学校教导处相配合才能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3、部分教师缺乏探究和反思精神。常常听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抱

怨学生各方面能力太差,活动开展不顺利。当然,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比如,活动设计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活动要求与学生现实状况不符,其实,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需要介入指导的地方。有的教师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带学生到外面参观、调查、访问,而忽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从实践出发而是虚拟情境,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忽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实践中,过分强调活动的结果,忽视学生活动的过程。最后,对学生的变化难以应对,喜欢把学生引向自己预设的情景等,这些问题还比较严重。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1.要积极的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数学;2.教师要关注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已获得的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一方面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用新知识来升华旧知识。3.教师要重返学习者的角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中,在认真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我们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掌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巧上好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由于还在探索期,因此实施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它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教育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其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A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地思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述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是课程价值达成的重要保证,相关研究分析了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应的对策、探讨了管理的策略与模式等,但研究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实施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重要性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达成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分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笔者以“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系统收集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是保证其实施过程正常运行的基础;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体和集体的能量。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研究者有的从宏观、有的分不同层面、有的结合具体学校等不同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有研究者通过对当地一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在课程管理上存在严重弊因,如农村地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需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安全问题的过分当心和忧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育效果有限;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农村中学普遍教育经费及师资不足,缺少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学校、家长与社会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小学数学论文 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

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项娟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

小学综合实践课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体验理念。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3.资源整合理念。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家庭和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物资源――社区内的优秀人物(离退休干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社区的风土、人情;特别资源――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物等。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 4.学科整合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使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区,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实际需要,将六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二)关于目标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内在规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并对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使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关于实践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小学数学课堂仍然缺少生机,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魅力课堂;策略研究 中国奥数专家李秋明老师说过:“数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他们去重历或者模拟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亲身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快乐,并从前人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应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感悟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不仅存在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之中,更体现在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中。教师要积极探求并完善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数学魅力,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无论是数字、运算,还是图形,都在展示着数学学科的魅力。如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算的符号、图形的对称、统计图的直观等,教师如果

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感。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是一种需要 每一种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条件和背景,教师应努力模拟生活中趣味性强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学生视力调查表,学生已经意识到单靠两张原始调查表解决“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这个问题非常困难。由于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学生由此认识到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接着,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这些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整理外,还可以用学过的形象、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经小组讨论,学生制成两副单式统计图进行比较,但很快发现同时观察两幅图非常不便,从而促使学生改进方案,将数据分析设计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自然成为最佳选择。 学生在不断产生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有了需求,激发了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正是本节课最靓丽的地方,是最具魅力的环节。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才会充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肖婉清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返璞归真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

小学数学方面论文十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6797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开展“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因为儿童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从选题“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起点,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选题以可行性,可操作性为关键”的标准来看,这是一个很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反思这节“探寻动画片的奥秘”主题生成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活动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始终是兴致勃勃,他们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当活动总结谈收获体会时,学生一个个喜笑颜开,他们得意地说着自己所得所感,学生主动、合作、自主,从生成主题——分解主题——选择主题(分组)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所以整节主题生成课中,学生积极、气氛热烈。 2、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传统的结论式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的课题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的,学生对这主题充满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是主动的。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强调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在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 3、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在主题生成课上,所有老师一系列活动的功能指向是为学生

活动提供支架,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帮助。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兴趣,以老师为导,学生为主,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小组合作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生成主题、提出问题、分类问题、归纳小主题、选主题分小组、选组长定组名编口号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点、让学生喜欢说、喜欢问、喜欢想、喜欢选、喜欢编,这让学生深深地感到他们是综合实践的小主人,参与实践,他们作主,老师只作指导。 4、教师得到锻炼。作为教师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综合实践课程的选题很重要,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抓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选择探究课题。活动时,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实际情况适当分组,引导他们在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努力,这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但是,在课程执行的过程中,我也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和难度。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计划,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提供意见指导。要把握研究进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该课程的实施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课后思考: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提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对动画片的综合实践主题都很感兴趣,但是话题一出,个别学生就在旁边说他自己的动画片,没有注意参与到老师的引导中;学生对于如何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7748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

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就是在快乐中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引入生活实际中。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它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悟、学习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表象,同时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并感悟其中的问题,激起的学生的思维,,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找寻现实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新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起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生活合作探究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题材的广泛新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质。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

该怎样处理遇到的危险。这类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然而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首先把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对安全进行调查,而是对危险进行调查。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与发生危险时付出的代价。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时,他们格外的认真。一开始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却让我们越研究越深,甚至在研究危险在哪时,他们想到了工厂,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在工厂和医院出现的安全标志。孩子们对于图画总是比对文字感兴趣,当安全主题研究到安全标志图时,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主动动脑,让我们的这个主题在生活中发挥到极限。以至于以后在进行其它主题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注意安全,不知不觉运用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而学生实践的载体就是生活,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所以,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如: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我们的压岁钱》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去自由组成小组,自己采访、调查、询问,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本主题时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教会了他们要合理理财。这为学生以后的生活理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实践就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实践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力求新颖、灵活、多变,使学生干到活泼有趣,诱发兴趣。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上了“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红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就用(3 5)表示。小亮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4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情绪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购物的真实情景。首先让学生在提供的购物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充分体验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汇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总之,整堂课我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激活思维,增强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如学生认识乘加,乘减后,我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前三个盘子里每盘有五个苹果,第四个盘子里有两个苹果。问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算出答案。通过动脑。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手动实践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教师恰当利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低年级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后,上“奇妙的七巧板”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用七巧板去拼、摆成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来,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干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开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开展七巧板拼图比赛,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多。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又如,学过亿以内的读数和写法后,安排“拼拼读读写写”活动课,采用同桌同学拼读卡片,按组开展写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争夺红旗的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这样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3篇浅谈小学数学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3篇浅谈小学数学 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篇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和谐、宽松和自由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推动教学的开展。只有学生真正的喜欢教师,才会主动地投入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在课堂中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有一定的 困难。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学生的朋友,积极帮助学

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摒弃传统师教尊严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良好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论文:有效指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效指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门课程,它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观察近年来的综合实践课堂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许多教师在综合活动实施中纯碎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兴趣不佳,效率不高,阻碍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结合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笔者认为明确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探究如何有效开展指导活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人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实施的过程、成果交流和评价总结几方面进行了探究,只有教师的指导正确有效,才能体现综合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陶行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能开拓学生潜能,增进学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综合课程。作为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人们对它也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活动开展成功与否,教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教师的正确带领,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据笔者的调查,很多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并没有合理地进行组织,自身也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导致“放羊式”的活动阻碍了综合实践的有效开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因此,对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个刻不容缓的事情,这对于提高课程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在主题确定中的指导 “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这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社会和自然等。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适合学生操作的研究主题,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可以说,教师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参与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判断,以便确立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 【诊断】我们在活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不喜欢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研究的“真问题”,常常以一己之见代替学生思考,越俎代庖,一手包办。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关注的事件中进行选材,无视学生的真切感受,没有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