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读

作者柳宝军,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00)。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提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创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四个全面”,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关键词:“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创新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

辩证唯物主义解读

□柳宝军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以宏大的理论视野、睿智的战略思维、科学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创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从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因此,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四个全面”,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指出了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客观基点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仅是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必须要作出回答的首要问题。辩证

唯物主义对两者的关系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主观认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现实境遇和基本国情,把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新变化新特征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一切超阶段和背离实际的实践,在理论上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在实践上都只能导致失误造成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

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①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仍然是全党的工作中心,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始终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发展特征出发,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主观世界更好的符合客观实际。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②

31

①曲青山:《十八大精神是“四个全面”的总源头———谈“四个全面”形成的历史逻辑》,《北京日报》2015年3月23日。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8页。

③《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0页。

观察与思考

2015年第5期

经济下行的压力、改善生态的挑战、现代化治理的困境、国际国内的稳定与安全风险等“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出的现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①,也是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不仅展现出党中央的问题导向意识、科学判断思维、实事求是精神,更彰显出了一种全局视野、战略眼光和政治自信。辩证唯物主义同时也肯定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认为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对于推动事物的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四个全面”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正视现实。

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表明了科学理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必然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状态,整个世界可以被看作只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

性……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是理论突变,也不是框架建构,更不是教条组合,而是有其严密的发展逻辑、科学的演变过程和深厚的历史土壤。有学者指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以及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改革等实践创新为基础,是这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其形成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发端于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并发展的“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

分别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总结会议上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

,基本形成于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他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③正式形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四个全面”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正式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新的与时俱进,开启了党治国理政的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

点,展现了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

认为“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④

,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一个“全面”都会对其他的“全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发生联系,这“四个全面”是一个是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和良性循环的动态系统。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解读。在宏观层面,“四个全面”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和奋斗愿景,“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供给和实现途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制度保障和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保障和主体建设。简单来说,四者是目标、手段、保障、主体四大要素的关系,后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共同服务着、推动着、保障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四者需要协调推进,须臾不可偏废。在微观层面,“四个全面”统一体中任一方面都是一个整体系统,都由不同的要素和部分构成,内含相互作用、相互牵引、相得

32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读

益彰的子系统,需要统筹兼顾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推进各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社会,这就需要全面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各个领域的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也要靠法治来作保障,使各项改革于法有据,保证改革运行于法治轨道,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这一系列举措更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保证实施,这就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改革方向的正确性,改革举措的权威性,改革成果的民本性。

四、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基

本原理,提供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思想的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存在与发生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淤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事物矛盾具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也有矛盾主要方面及次要方面之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是我们科学理解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要求树立问题意识,直面事物矛盾,认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做到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这一表述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事物矛盾运动原理的生动阐释,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哲学基础的揭示。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达成既定战略目标,首先要从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树立大局观念,注重总体谋划,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来其他矛盾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首先要直面矛盾不回避。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这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四个全面”就意味着我国当前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小康建设不全面”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的紧迫性”与“全

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艰巨性”之间的矛盾,“全面从严治党”与“治党不严”之间的矛盾。其次,分析矛盾不曲解。只有抓住了事物矛盾的精髓,才能形成总揽全局的科学决策。“四个全面”是普遍,而其中的每一个“全面”则是特殊;每一个“全面”是普遍,其中的各个方面又是特殊,这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具体统一。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要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全面性,也意味着实现各个地区、阶层、民族等方面的全面性,“一个都不能少”。最后,解决矛盾不拖延。事物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牵住牛鼻子”,着眼宏观统揽全局整体推进,又要照顾特殊,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手段与目的、规律与价值、原则性与灵活性、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等几对关系。

五、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

关系的原理,开拓了锐意创新“四个全面”

战略思想的理论视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最根本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经院哲学”,它是深深植根于、服务于实践而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着的活生生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生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的,也就决定了它具有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引领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决定了认识和实践的双向互动和辩证统一,脱离了实践的认识是空洞的认识,脱离认识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认识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来源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过来又以其真理性和科学性极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必将在指导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散发出灿烂的理论光辉。在新的实践中,我们党要做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现理论创新成果的新的与时俱进,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赋予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理论内涵。

责任编辑院宋雪玲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5页。

33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读

作者:柳宝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州730000

刊名:

观察与思考

英文刊名:GUANCHA YU SIKAO

年,卷(期):2015(5)

引用本文格式:柳宝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读[期刊论文]-观察与思考 201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