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水肿及发生机制

常见水肿及发生机制

常见水肿及发生机制 一、心性水肿左心衰竭主要引起肺水肿,右心衰竭则引起全身水肿,习惯上又称心性水肿。心性水肿最早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心性水肿发生的机制:
1. 心输出量减少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原尿生成减少。②肾血流减少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肾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加强。③通过血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④利钠激素和心房肽分泌减少。⑤肾血流重新分布和滤过分数增加,使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上述原因均引起水钠潴留。2. 静脉回流障碍心力衰竭时,心收缩力减弱致排血量减少,静脉回流受阻,再加之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多等作用,均使静脉压升高,后者又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和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胃肠道淤血和肝淤血,使蛋白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障碍和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进一步加重水肿二、肾性水肿最早出现在组织疏松的部位。肾炎性水肿:主要为血浆蛋白丢失和钠水潴留。肾病性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三、肺水肿肺间质有过量液体积聚和(或)溢入肺泡腔内,称为肺水肿。1. 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2. 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四、肝性水肿表现为腹水。肝静脉回流受阻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门静脉高压使肠淋巴液生成增多肝硬化:合成白蛋白减少;肝灭活ALD、ADH降低。五、脑水肿脑组织含水量过多引起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称为脑水肿。脑水肿可分为三类:1. 血管源性脑水肿见于脑外伤、肿瘤、出血、梗死、化脓性脑膜炎及铅中毒性脑病等。发病机制是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含蛋白的液体进入脑组织间隙所致。特点是脑白质的细胞间隙有大量液体积聚,灰质无此变化,主要出现血管和神经元周围胶质成分的肿胀。2.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
主要原因有脑严重缺氧、中毒、感染、急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上述原因使ATP生成减少,使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离子增多,水分进入细胞,造成过量钠水在脑细胞内积聚。这类脑水肿特点是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内液含量增多。
脑水肿时,脑体积和重量增大,脑回宽而扁平,脑沟变窄。由于脑体积增大,而颅腔又不能扩张,因此临床上常有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出现,如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脑疝。3. 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障碍可引起脑室积水。当肿瘤、炎症或胶质细胞增生堵塞了导水管或脑室孔

道时,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可引起脑室扩张和相应脑室周围白质的间质性水肿。脑组织可受压而萎缩变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