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1.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差点儿

[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

(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

(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

4.除非

[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5.对对于

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有一点意见。

(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

(c)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也说“对于…说来”。

6.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7.固然

[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药固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引时间来的。

下面的例子是重复同一形容词谓语,“固然”插在中间。这样做,好固然好,可就是太费时间了。,这种机器,笨重固然笨重,但用处还是很大的。|钢铁厂离我们这里远固然是远点儿,不过交通还算方便。

2.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刻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

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

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考上了固然很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固然每个画家别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则同的特点。

8.固然虽然

(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

(2)“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9.关于

[介]表示涉及的事物。

(a)关于+名。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国际问题的材料。|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关于运输问题,我想再说几句。|他写的小说不少,有关于解放战争的,也有关于农村生活的。

(b)关于+动/小句。关于兴修水利,乡领导正在全面规划。|关于学校增加招生名额,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c)“关于…的”+名。关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关于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消息

比较:关于对于

(1)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关于这个问题,我直接跟老王联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两种意思都有的,“关于”、“对于”都可以用。关于(对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大家都很赞成

(2)“关于…”作状语,只用在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对于中草药,我很感兴趣(=我对于中草药…)。

(3)“关于…”可以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对于…”加上名词才能。

关于文风问题|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文风问题的看法I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10.还又

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洗了一次还想洗一次。|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洗了一次又洗一次。

11.即使尽管虽然

(1)“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

(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12.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

13.难免

[形]不容易避免。

(a)主要用在动词前,后面常跟“要、会”。粗枝大叶,就难免把事情搞坏。|不努力学习,难免要落后。I工作中难免会有缺点,但成绩还是主要的。

动词前有时加“不”,但意思不变,不表示否定。一个人难免不犯一些错误。(=难免犯一些错误)I我没有说清楚,难免不被人误会。(=难免被人误会)

(b)可以用在主语前。

同志之间,难免看法有时不一致(=看法难免有时不一致)

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难免大家要批评你。(=大家难免要批评你)

(c)单独作谓语通常要放在“是…的”中间,主语常是动词短语、小句或“这、那”。由于经验不足,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他跟你初次见面,说话不多,这也是难免的,决不是故意冷淡你。

(d)修饰名词时,必带“的”,名词限于“现象、事情、情况”等少数几个。

这是难免的事情I这也是难免的现象

14.偶尔偶然“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

表示意外。

15.让被叫

“叫、让”的介词用法基本同“被”。“叫、让”用于口语。比较正式、庄重、严肃的场合用“被”,不用“叫、让”。一八四六年,我被汉堡工人教育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一九三二年我们主编的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

16.任凭无论不管’

任凭:(1)听凭;(2)无论、不管。连词“任凭”后面提出的条件是极端的,任凭多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连词“任凭”后面一般不用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无论、不管”后则常用。无论投弹还是射击,他们班的成绩都是优秀。

17.始终一直.

(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

(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

大雪一直下了三天。|我一直等到十二点。|从他走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来过信。

(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

18.往往常常

(1)“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请你常常来|我一定常常来|他希望常常去,这几句里的“常常”都不能换成“往往”。

(2)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我们常常演出。|小往往一个人上街。|小常常上街。

19.未免

[副]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常跟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

(a)未免十形。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情况很复杂,你的想法未免过分简单。|这房间未免小了—点。|你也未免太激动了吧。

(b)未免+动。这事未免欠考虑。|同志们未免过分夸奖了。|老未免太不会讲话了,

根本没有把问题讲清楚。

(c)未免+动+得…;动+得+未免…。原料未免用得多了一些。(=用得未免多了一些)|你未免把他说得太好了。(=说得未免太好了)|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分繁琐。(=规定得未免过分繁琐)

20.未免不免难免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难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

21.一概一律

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过期一概(一律)作废。|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负责。|一律凭票入场。|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

22. 以致以至

以致:[连]致使。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

以至:○1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2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的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也可以说“以至于”

习题:他读得很熟,以致能全文背诵.[“以致”表示不好的结果,应换成“以至”]改革幵放以来,许多国家政府和我们做生意,以至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这是可喜的.[“以至”用得好.表示时间空间围程度的延伸]

23由于、由

(1)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从而导致什么结果,注意该词不能直接加“反而”;

(2)“由”是介词,其后一般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由于”则不能。

习题:(1)由于改编者沒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答案:[“由于”不能直接与“反而”搭配.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没有加强原作的思想性”]

(2)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到南天门了.[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不能更清晰地看到南天门”]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汉硕备考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 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 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 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 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 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地叙述,语意较 轻。“从来”、“历来”还可以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17、对于、对介词“对于”、“对”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对”的意思更广泛,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三看”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 实词: 5.(2012广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 5.(2012广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州解.相噪解差 B.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 c.其妻亦短小好.妇人温顺D.宜急置.,毋尝我丸也放下 5.(2012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先例 C.会汉水涨啮城郭适逢 D.然邃于学精深 5.(2012佛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描画B.左七类北斗类:类别 C.岁致僮仆二名致:给予D.执事所称逋、野称:赞扬 5.(2011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学能属.文写作B.州郡辟召,皆不就.成就 C.敦然.之这样D.凤亦推峤,峤伪辞.之告辞

虚词: 6.(2012广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B. 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 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D. 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6.(2012广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皂罗覆面 B.诸捕告之.故 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顷之.,诸捕至 C.乃.下马抱儿与夫 D.为.此官钱,故来相索 宴劳五日,乃.去州守为.治酒 6.(2012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臣荐宰相而为司马 B.永昌元年,以贤良召以功擢天官尚书C.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柬之因垒为堤D.其人老,惟亟用之柬之首设其谋 6.(2012佛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赋诗饮酒以.为欢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C.面方而.玉润望而.知为非常人D.天之.生有道君子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6.(2011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B.峤举奏之.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C. 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 D. 深结好于.峤峤于.朝廷甚密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基础试题 2014-08-30 1915 5d56b7b40102uxvg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绪论 一、汉语虚词研究的简单回顾 中国古代的虚词研究,从汉代到清代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古代语文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汉代,古人就有了对“词、语助、助语”(虚词)的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已经按功能和位置把虚词分为发端、送末、札句三类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

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可见,当时所谓的“实字”就是指那些表示具体的事物和概念的词,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主要是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部分谓词。当时,人们又把“虚字”叫作“词、助字、语助、助语辞”等。我国最早的虚词词典、元朝卢以纬的《语助》(又名《助语辞》),曾对文言中的“语助”做了简明而系统的解释第一次。清代的虚词研究代表了语文学时期虚词研究的高峰,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即是清代虚词研究的代表作。这时期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又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能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当时的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为训释古籍和指导写作用的。 古代的虚词研究往往是出于实用目的,因为构文之道,不外虚实两字,而经传中实

《桃花源记》教学材料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桃花源记》教学材料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引导语: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寄托了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腐朽社会的批判。 《桃花源记》教学材料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3.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

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来,有关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综观这一百多年来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矛盾、分歧和争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中的词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类,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什么样的语法理论更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二、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汉语词类体系,虚实两分的分类系统是否适应汉语的语言实际,哪些词类应该分别归入实词和虚词;三、在具体操作时,对于一系列多功能的词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尤其是有关兼类、同

实虚词随堂检查二十六

实虚词随堂默写二十六:请穷求取去全任入 1、﹝武姜﹞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3、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 4、燕图穷而荆发,纷絶袖而自引。 5、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6、秦王谓甘茂曰:‘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为之奈何? 7、孔某穷于蔡陈之间。 8、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9、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 10、求之本原,深所未谕。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13、大小之战,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县。 14、咎由自取。 15、于是鲍叔牙还师之莒,取小白,立为齐君。 16、﹝李逊﹞取妻张氏,生子李彦青。 17、伊尹去亳适夏。 18、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 19、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20、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21、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 22、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23、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 24、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25、任重而道远。 26、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27、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28、曷不委心任去留。 29、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30、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31、日出东沼,入乎西陂。 32、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 33、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者,尽入财物。 34、量入以为出。 35、误入人罪死。 (黄浦) (1),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2)分野中峰变,。(王维《终南山》) (3)夕阳下,酒旆闲,。(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归帆》) (4),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5),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6)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完整版

一、按 根据,依照。 1.按+名。按后边可以是单音节名词,也可以是多音节名词或名词短语。用在多音节前时,“按”后边可加“着”。 按时汇报| 按期完工| 按一定的程序加工制作| 按着厂长的指示办事当名词为表示道理、条件、规律之类的时候,常与“说(来说)讲(来讲)”搭配,后面的部分表示说话人根据某种事理作出论断。 按理说,班长一定会来的| 这件事按其性质来说是极为恶劣的|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按说”是省略名词后形成的习用语。 2.按+动| 小句。 他既然没有请假,那就按缺席处理吧| 这些苹果先按每人十斤发给职工们 二、按照 意义和用法同介词“按”。但“按照”后面不能出现单音节名词。 按照上级的指示认真执行政策| 按照一磅等于九两折合,共计七斤六两五| 按照规定的时间交卷(*按照时交卷) 三、把 1.与表示受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在表意上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他把挎包拿起来| 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 请把窗户关上| 牧民们马上把这两个孩子送走了 上边几例的动词都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那挎包| 挪地图| 关窗户| 送孩子 有时,把字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受事,但可以看成是整个动词短语的受事。 别把肚子吃坏了| 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 接连把三支铅笔写秃了| 把脚走大了| 好孩子,你把我的心哭乱了 上边几例的动词短语也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吃坏肚子| 哭哑嗓子| 写秃了铅笔| 走大了脚哭乱了心 与表示处所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在表意上也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老葛把屋子堆满了| 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 你把里里外外再检查一遍| 把城东城西都跑遍了 以上几例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可以和处所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堆满屋子| 走完那三百级台阶|检查里里外外|跑遍东成西城 3.与表施事(当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这里的动词多数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整个句子表示发生不如意的事情。 别把犯人跑了| 真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 偏偏把老李病了|去年又把老伴儿没了| 我还不怕,就把你怕成那样? 上边几例的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和施事名词直接构成动宾关系:*跑犯人| 死大嫂|病老李 如果再动词后面加个了就,可以构成动宾关系,但这种宾语是存现宾语:跑了

现代汉语虚词

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1、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词语是(1990年全国高考题) ①(甲)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 ②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乙)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③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丙)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 ④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丁)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 A.如果、却、就、因而 B.由于、才、却、所以 C.如果、就、又、那么 D.因为、可、才、可见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栝号处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1991年全国高考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 )两手都硬起来,( )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 )可能有一时的效果,( )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只有、才、虽然、但 B.只要、就、即使、反而 C.因为、所以、尽管、可 D.既然、就、也、而 答案:A 3.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 一个人(甲)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文①—⑤五个标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 一些同志①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②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③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④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经济建设任务又很重的时候,他们往往⑤自觉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

实虚词随堂检查二十五

实虚词随堂默写二十五:名命谋难平戚启强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3、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4、瑞云名噪已久,自此富商贵介,日接于门。 5、向者仁宗时,包拯最名公直。 6、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7、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8、﹝通﹞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9、韩太子亦生子,命曰婴。 10、肉食者谋之。 11、昔汉高祖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其所为,不问出入,令谋项羽。 12、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 13、奸民乘机煽惑,于是发难于荆襄。 14、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 15、椎锻者,所以平不夷也。 16、吾曹持议平,功罪勿枉纵。 17、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18、布亦负其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19、子路悦,援戚而舞。 20、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 21、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 22、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2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4、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雠。 25、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26、此管仲之所以治齐,而商君之所以强秦也。 27、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28、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29、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30、留侯病,自强起。 31、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32、此女性甚正强,无有登车理。 (崇明) (1),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3)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4)近水楼台先得月,。(俞文豹《清夜录》) (5),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草色烟光残照里,。(柳永《蝶恋花》)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论语》七则)

最新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词性练习题及答案版本

汉语词性练习题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名词形容词副词 B.量词形容词介词 C.量词形容词动词 D.代词副词动词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 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 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 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

实虚词随堂检查十一

实词300高中部分默写十一:矜竟就绝堪克困 1、不矜.其功,不伐其能。 2、循循有礼让,无倨气矜.色。 3、(袁)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 4、君子矜.而不争。 5、嘉善而矜.不能。 6、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矛或戟的柄。 7、矜.寡孤独。 8、诚令斯事一竟.,则四海颂德。 9、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10、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1、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 12、欢笑竟.日。 13、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14、后八世,穆公称伯,以河为竟.。 15、读《易》,韦编三絶.。 16、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 17、斩尽杀绝.。 18、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19、老子犹堪絶.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20、吴絶.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 21、华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22、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 23、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24、臣生,不如死,请就.汤镬。 25、三府并辟,(田畴)皆不就.。 26、女工难成而易弊,车器难就.而易败。 27、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28、帝数嗟叹,以为才堪.宰相。 29、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0、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1、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32、公乃与之克.日会战。 33、岁饥民困.。 34、樱花落尽春将困.。 35、辅政岁余,病困.。 选出“所”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公冶长墓在城阳姑幕城东南五里所,墓极高。 A、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 B、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彗星出天市(星宿名),长二尺所。 D、造父曰:唯命所从。 E、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现代汉语虚词练习(解答)

现代汉语虚词练习(解答)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了音乐创作的境界。 ②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③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一事无成。 ④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 A.开创保证往往何况 B.开创保障往往况且 C.开拓保障必然况且 D.开拓保证必然何况 答案:D(开拓: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提升。开创:指从无到有的创新。保证:侧重于小的方面。保障:侧重于大的方面。必然:指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例外的可能。往往:指大多数情况是这样。何况:指意思更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衬托之意。况且:表进一步追回说明理由)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网吧在取得安全合格证之前,必须在电脑上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封堵有害信息网站等。电脑进入非允许范围内的网站,安全管理软件会同时发出警报。但事实上,许多网吧在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时,经常要重做系统,安全管理软件往往嫌麻烦不被重装。 A.从而如果由于甚至 B.以便由于假若而 C.以便如果由于而 D.从而由于假若甚至 答案:C(从而:顺承关系。以便:目的关系。如果:表假设。由于:表因果。假若:表假设关系。而:可以表因果。甚至:只能表递进) 3.依次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前仆后继只有/才 B.决定前仆后继只要/就 C.确定前赴后继只有/才 D.决定前赴后继只要/就 答案A(“指标”只能跟“确定”搭配,故排除B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继续;前赴后继:前面的出发,后面的继续跟上。根据文意排除C。只有/才:必要条件,也是唯一条件。只要/就:充分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周围所有的物体。 ③四月的北京和南方不同,早晚天气比较凉,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会觉得热。 A.符合察知即使 B.吻合查知虽然 C.吻合察知即使 D.符合查知虽然

实虚词随堂检查三十一

实虚词随堂默写三十一: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 1、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2、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 3、言必信,行必果。 4、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6、辍行信宿以俟之。 7、褰帘听秋信,晚傍竹声归。 8、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10、桃李之垂于行者,莫之援也;锥刀之遗于道者,莫之举也。 1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12、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13、长鸾(韩长鸾),名凤,以字行。 14、赤眉设乐大会,酒未行,羣臣更相辩斗。 15、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16、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 17、兼中书令,行开封尹。 18、以女鬻于商人,得钱四十万,行与父母诀,此所以泣之悲也。 19、乐府中有歌有謡,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20、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 21、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22、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 23、糟行糖行叫苦不迭。 2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5、齐秦不合,天下无变,伐齐之形成矣。 26、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27、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28、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9、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30、汉大兴兵伐匈奴。 3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32、乘兴而来,兴尽便返。 高三下必背课文默写之《论语七则》: 君子去仁,?,造次必于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乐以忘忧,。” 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在陈绝粮,从者病,。子路愠,见曰:“?”子曰:“君子固穷,。” 子曰:“志士仁人,,。”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一、[把bǎ] (一)介词 (1)有“将”的意思:“把”带的名词一般是后面动词的宾语,用“把”提到动词前面,表示怎样处置它。例: ①我终于把这门技术学到手了。 ②管理员把图书馆收拾得整整齐齐。 (2)有“使”的意思。后面多半是表情态的动词,而且带有表示结果的补语。句子末了往往带语气助词“了”。例: ①功课极多,几乎把孩子累坏了。 ②他怎么还不来,真把我急死了。 ③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把大家高兴得跳起来。 (3)有“对”、“拿”的意思,引进动作的对象。例: ①这小淘气,妈妈把她没办法。 ②他能把你怎么样? 注意 (1)用“把”提前宾语,必须是确定的。比如可以说“把那本书拿来”,不能说“把一本书拿来”。(2)“把”后面一般不用否定式。比如只说“还把功课做完”,不能说“把功课还没做完”。(二)助词。用在量词“个”或者数词“百”、“千”、“万”后面,表示这个数量是个概数,同所说之数略有上下。例: ①到广州办货,来回花了个把月时间。 ②②这条船可以装万把斤粮食。 ③工厂只有百把个工人。 二、[按照àn zhào] 介词。 有“根据”、“按照”的意思,用来提出一种标准,表示动作的依据。例: ①简化字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形体书写。 ②按照计划规定,我们下一阶段去工厂实习。 同义词“按”也是“按照”的意思,可以换用;“按”后面还可以带单音词,如“按劳分配”;“按照”后面只能带双音词。 三、[并bìng] (一)连词。有“连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进一层。连接词,词组或者分句。连接分句只能用前一分句的主语。例: ①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这个提案。 ②老工人下乡修理机器,并帮助青年社员学会使用方法。 (二)副词。 (1)用在“不”、“无”、“非”、“未”、“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确实不是这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 ①这套丛书缺了几本,并不完整。 ②他是谦虚,并非真的不懂。 ③工作并没有结束,咱们要继续干。 (2)用在单音动词前面,表示所说的几件事物同时进行或者同时存在,全部概括在内。例:

实虚词随堂检查三十六

实虚词随堂默写三十六:周走足卒作坐 1、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下乱。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周.乎志者,穷踬不能变其操。 4、至于所以赐某者,亦可谓周.矣。 5、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絶,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 6、泽周.八荒,兵定四极。 7、垣墙周.庭。 8、四气鳞次,寒暑环周.。 9、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0、上无逸飞,下无遗走.。 1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12、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 1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4、死诸葛能走.活仲达。 15、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16、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17、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8、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19、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 20、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2、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 23、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24、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25、﹝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26、人卒.九州岛岛,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27、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28、舍瑟而作.。 2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1、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32、秦征天下材,入作.阿房宫。 33、无用之官,不急之作.。 34、君子作.法于凉,其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 35、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36、辄诏(曹)大家作.赋颂。 37、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

第一讲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虚词专题》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这是一门专业理论知识修养的培养和具体词语辨析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 知识:语言学的知识、语言习得的知识、中介语和偏误理论的知识 能力:辨析能力、教学能力 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 教材 主要教学参考书 考核方式及要求 教学大纲 教材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教学参考书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编200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现代汉语副词 现代汉语介词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助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 类虚词和准虚词 怎么学习本课程? 课堂听课 自学课本部分内容 完成思考题 根据课堂范例,对常见虚词进行辨析 虚词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虚词教学教案 第一讲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虚词?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虚词?请你举个虚词的例子。 虚词有哪些类型? 虚词的作用什么? 虚词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现代汉语虚词大概有多少? 概说续 怎么教虚词? 怎么研究虚词? 本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虚词? 请分析留学生的病句:

在美国,男人对女人开门。 我把书放在桌子。 车里坐在我和一个朋友。 他在书包里把词典放。 我很忙和没有时间给妈妈写信。 请回答留学生的问题: 汉语中的“了”怎么用? “不”和“没”有什么区别?“再”和“又”有什么区别? 什么时候要用“的”,什么时候不用“的”? “正”、“在”和“正在”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关于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和志愿者面试 核心能力测试: 专业能力 行为能力(以后再讲) 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 专业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中国国情和文化知识 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仪表和亲和力、才艺表现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 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利用 偏误处理 课堂组织管理与应变能力 面试真题 举例说明“或者”和“还是”的用法和区别? 下面几个句子能不能说,为什么? 中国菜太好吃了! 中国菜太好吃。 中国菜不太好吃。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汉语的特性,汉语是什么语言? 与英语、法语、俄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与日语和韩国语言比较有什么不同?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相比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虚词? 功能词 虚词有哪些类型? 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拟声词 方位词 趋向词 思考题:

实虚词随堂检查三十

实虚词随堂默写三十:为务徙狭鲜向效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孰为汝多知乎?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9、吾何渡为? 10、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11、是非忠乎君而乐乎善,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者乎? 12、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13、某氏徙居他州。 14、徙齐王信为楚王。 15、狂躁以言事得罪,将徙连州。 16、以州小地狭,税赋及时,人安吏循,闾里无事。 17、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18、无自广以狭人。 19、陋狭之夫,行浅德薄。 20、然性猜量狭,徒为祸阶。 21、治大国若烹小鲜。 22、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23、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4、﹝河伯﹞望洋向若而叹。 25、师之攸向,无不靡披。 26、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 27、今西伯昌,人臣也,修义而人向之。 28、今之屈,向之骄也。 29、向歌者谁?若斯之妙欤! 30、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31、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 32、韩王纳地效玺。 33、诚愿以死效力。 34、夫歌者,乐之征也;哭者,悲之效也。 (长宁)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诗经·小雅·采薇》)(2)嗟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遥怜小儿女,。(杜甫《月夜》) (5)旧书不厌百回读,。(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6),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处也。(《论语·里仁》

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高考语文、公务员考试可参考)

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