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移植术后护理指引

肝移植术后护理指引

肝移植术后护理指引
肝移植术后护理指引

三十一、肝移植术后护理指引

【定义】

肝移植是对晚期肝病病人进行的巨大创伤性手术,术后各方面的监护与管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近、远期治疗。

【观察要点】

1. 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尿路、皮肤、口腔有无感染。

2.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周围循环情况。

3. 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若持续有鲜红血液沾湿敷料或伤口内引流持

续较多血性

液体要警惕有活动性出血。

4. 观察有无排异反应,如术后早期突然高热、寒战、血压升高、移植区疼

痛、烦躁不

安和全身不适等。

【护理措施】

1. 执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 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由于长时间手术暴露,大剂量的液体输入和供肝的低温灌注,可致患者体温过低,应予以复温毯保温,防止感染及排斥反应的发生。

3. 术后患者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反应性胸腔积液等合并症,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并保证吸入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功能。

(1)术后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

(2)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

(3)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鼓励患者行深呼吸、有效咳痰,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促进肺泡充盈;

(4)观察患者有无肺水肿及胸腔积液的发生,拍胸片,动态掌握呼吸道的病理生理状况。

4. 给病人以安慰和心理疏导:

(1)及时向患者讲述手术的情况,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2)寻求单位、及家属的社会支持,鼓励其有信心,担任社会及家庭的责任。

(3)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情绪,如焦虑、恐惧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恢复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调整,如看电视、听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

5. 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凝血功能紊乱,加之手术创面大,术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

(1)术后监测DIC、PT、APTT及血指引等。

(2)应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防止腹腔内出血。

(3)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

(4)观察神志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以防颅内出血。

6. 严密注意排斥反应的发生

(1)超急性排斥反应较少见。

(2)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多在移植后5~10天出现,主要表现为肝区胀痛、畏寒、发热、自觉不适、乏力、纳差、黄疸及血胆红素和肝酶系急剧上升,最直接、反应最快的指标是胆汁量锐减、稀薄和色淡。

(3)慢性排斥反应表现为易疲乏、胆红素增高。AST升至200~300u/L。但上述症状并非都出现,因排斥程度的不同及个体差异而表现不一。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化验值。

②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

③定时记录胆汁的色、量、透明度及引流袋有无絮状物。

④观察有无黄疸及腹水,每日测腹围的变化。

⑤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观察及注意事项。

7.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护理:

(1)免疫抑制剂治疗是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的必要手段,必须终身服用。

(2)免疫抑制药物毒副作用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的情况进行合理用药。

(3)病人应该知道服药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大致的作用机理及其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加强病人在治疗中的参与意识。

(4)合理正确的使用药物,早期发现副作用。

(5)护士应对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家属及患者进行详细的宣教,以免病人滥用药或不了解副作用而造成对移植器官的损伤。

四十、手足口病护理指引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观察要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

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护理措施】

1.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

3. 病室内应安静、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尽量限制陪

护,保持病

室内空气新鲜。

4. 消毒隔离消毒期1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

容易合

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可用250PPM的含氯消毒棉球擦拭消毒。指导陪护家长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患儿便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大便要用消毒片浸泡2小时后再倾倒入马桶内。

5. 皮肤护理以保持清洁、干燥为主。对于皮肤疱疹较小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柔软棉质衣服,避免破损;出现疱疹破溃者可先用安尔碘消毒,而后涂抹病毒唑霜软膏预防感染。静脉穿刺时,应注意避开手、足有疱疹的部位。剪短指甲,以免抓破疱疹诱发感染。

6. 口腔护理要勤喂水,以使口腔保持清洁湿润,并达到清洗口腔的目的。

出现口腔溃

疡,可遵医嘱使用3%双氧水和4%苏打水清洗后,局部以开喉剑喷洒,以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溃疡面愈合。口腔护理后,嘱患儿闭口约20分钟,不可马上漱口及饮食,以保证疗效。

7. 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因吃零食能加重口腔粘膜的刺激,减少唾液分泌。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者,要遵医嘱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8. 体温监测要按发热患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应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当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四肢保暖。

9. 并发症观察有无继发性感染的征兆,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肾脏损害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

肝移植术后的“出院指导”

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获得成功后,仍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监测各项有关指标。肝脏手术复杂、损伤大,恢复需要很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患者出院后继续调理,而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的家庭护理知识。因此,在患者出院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家庭护理的知识,以提高肝移植后的存活率。心理指导患者出院意味着将逐步恢复家庭及社会角色,对于肝癌肝移植术后的患者来说十分担心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大多数表现为悲观、忧郁、恐惧,对后续的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故需要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同时家属应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和痛苦,经常给予精神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饮食原则饮食以均衡为原则,要清淡、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及未煮熟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进食蛋白质,如瘦肉、鸡、鱼、牛奶等;摄人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多食高钙食品及新鲜蔬菜、水果。饮食的禁忌禁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补品及保健品,如香菇、木耳、人参、蜂皇浆、红枣等,以免引起排斥反应。定期服药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免发生排斥反应,而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要因人而异,过多引起中毒反应,过少达不到效果。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休养与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门窗要经常打开通风;要注意卧床休息,增加肝脏血流量,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利于肝脏的修复及肝功能的恢复。有规律地适当活动,不能过度,注意保护移植肝脏,避免移植肝脏部位受到外界暴力撞击或意外创伤,肝功能恢复良好者亦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感染的预防因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自身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因此应指导患者注意天气冷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与传染患者接触,早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及居住环境的卫生。定期复诊向患者说明定期复诊的重要性,肝移植术后的前半年应每月来院检查。以后3个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应复查AFP、生化肝功、B超、CT等观察术后疗效及康复的情况,发现问题随时就诊。

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医学文案)

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据中国肝脏移植注册系统(CLTR)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完成肝脏移植近20000例。2008年CLTR报告显示,良性肝病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2.3%、77.4%、73.8%。 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并发症、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原发病复发及免疫抑制剂相关疾病等。 血管并发症 肝脏移植手术涉及的血管重建包括肝动脉、门静脉以及静脉流出道三大部分。Bekker等分析了999篇文献中的71项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其中成人患者为2.9%,儿童患者为8.3%,病死率为33.3%。我中心一个外科小组报道,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为 2.7%(3/110)。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可表现为肝脏缺血性坏死、缺血性胆管炎,进而发生胆漏、腹膜炎、菌血症,以及肝功能异常。晚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则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是评价肝动脉血栓形成非常有效的、非侵入性的影像方法,仍需进一步诊断时可行腹部增强CT或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进行确诊。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对早期发现的肝动脉血栓形成可行溶栓治疗,如失败可立即行手术切开取栓,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放置支架。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约在2-3%。术后常规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而行腹部增强CT或血管造影可进一步确诊。术后门静脉血栓若早期得以发现并诊断,可行手术取栓恢复门脉血流,而对于晚期门静脉血栓,往往主要需针对门脉高压症进行处理。而对门静脉狭窄的患者而言,若狭窄程度较重者,可行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治疗。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约为1%。但随着活体肝移植开展,手术难度增加,肝脏重建中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升高,国外统计的发生率为6.7%-16.6%。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常见的症状为无诱因的腹水、双下肢水肿、胃肠道出血等。临床上,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可通过腹部多普勒超声、CT增强扫描发现,而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可以确诊。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

肝移植术后饮食护理

肝移植术后营养治疗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 1. 蛋白质:蛋白质一般?(kg -d)适当增加BCAA(支链氨基酸)有节 氮作用,还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变性。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大约在术后6 小时开始恢复,碳水化 合物是肝脏移植病人的主要功能物质,一般占总量的50%?55%。3. 脂肪:脂肪占总能量的30%?35%,适当增加MCT (中链甘油三酯) 有保肝作用。 4. 能量:肝移植术后能量供给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移植肝脏的负 担。一般认为以?(30?35kcal)/(kg?d)为宜。 5. 其他:水、电解质可根据临床检验结果随时调整,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 元素。 术后长期肝脏移植手术术后长期的营养支持主要是预防营养相关性 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软化 症等。建议能量为?(30?35kcal) /(kg?d)左右,蛋白质?g/ (kg?d),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总能量的 30%,及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钙元素1000mg/d、钾元素d。建议多饮水,至少2L每天。 营养护理 1. 营养护理评估全面检测营养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包括肝功能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各种电解质等,能对其作出初步营养评估。 2. 营养护理调理术后2~3 天禁食水,可常规术后补液,排气后可进

食。一般在术后3~4 天可进流食,并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在逐渐增加食物的浓度和量,直至完全径口进软饭或普食。衰弱且不能自主进食的病人可管饲,一旦能经口进食则鼓励径口进食。 3. 营养支持护理如术后出现并发症则应注意调整营养治疗方案,以满 足机体代谢需要。如: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排斥反应时会引起机体蛋白质分解亢进,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而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钾、钠及水的摄入。 肝移植术后饮食护理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适量,禁止吸烟及暴 饮暴食。每天称体重,维持理想体重。 2. 饮食均衡,不需大补,特别避免使用人参等增强免疫力的补品,避 免过量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饮食应以低糖、低盐、低脂肪、高维生素和适量的优质蛋白(动物蛋 白) 为原则。 3. 术后早期,病人处于恢复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保证每日三餐 营养充分均衡即可。血糖高时注意调整饮食中淀粉类食物的比例,减少糖份的摄入。 4. 手术后期,尽量减少海鲜类产品及动物内脏类食物,因 为有些病例服用FK后尿酸升高,此类食物又会产生大量 尿酸,以免发生痛风,适量饮水;勿进食生鱼片等生肉 类,少食易致过敏的虾、蟹等贝壳类食物,避免饮酒。

肝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肝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进行管理 (二)心理护理 肝移植术后病人因手术创伤及其并发症等因素,以及与家属隔离。身心完整性受损,死亡或将要死亡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和移植他人器官的“不安全感”.护士应以积极的教育的方式帮组病人调整心态,排除不良情绪,协助病人度过难关。 (三)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检测;持续心电监测,Q1H测T,P,R,BP,并做好记录。 2 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以雾化吸入,有助于痰液排除,还可以练习吹气球,增加肺活量。 2、 24H出入量监测准确计入24 h出入量,出入量的记录对移植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排除量的变化往往是超级性排斥或急性排斥的早期表现。 3、生化指标的监测术后一周每天监测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血FK506浓度。 4、管道的护理保持各种管道的固定和通畅,防止管道折叠,扭曲,受压,打折,脱出。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5、疼痛的护理协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在翻身,咳嗽时应按压住伤口,减少伤口的张力。

6、排斥反应的护理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移植肝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发热,畏寒,大便为陶土样,胆汁锐减,颜色变浅,血象见转氨酶升高至40倍,嗜酸性粒细胞升高,CD4 CD8降低,肝穿刺可以确诊,一旦排斥反应确诊,应及时给以抗排斥反应治疗,大量激素的冲击治疗,并采取保护性隔离。 (四)感染的预防 1 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制度 病人术后需安置单人隔离病房,病房定是通风换气,病区温度,湿度适宜,空气循环机消毒,每班一次,每周做空气培养结果2次。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换拖鞋,每次接触病人前后均用速效手消液消毒。采集各种培养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治疗护理集中完成,尽量减少频繁出入病室,术后隔离期内每班更换消毒的床单,被套,枕套,病好衣服,裤子一套。污染及时更换。 3做好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制霉菌素口泰漱口液 5%SB交替漱口,进食前后均应漱口,并观察口腔粘膜颜色,气味。 (2)会阴护理留置尿管期间应每天用新洁尔灭会阴擦洗3次,防止感染,待尿管拔出后,每次大小便之后均用三型安尔碘擦肛周或尿道口。

肝移植的术后处理

肝移植的术后处理 一.肝移植术后的一般处理: 1.饮食:在胃肠功能未恢复前应禁食水,但可经胃管少量药物管饲、如免疫抑制剂等,一旦胃肠功能恢复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2.体位:术后早期一般以平卧位或半卧位为主,坚持翻身拍背以利咳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鼓励病人尽早坐起锻炼,下地活动。 3.吸氧:拔除气管插管后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维持必要的血氧分压,同时定时做雾化吸入治疗以湿化气道,以免痰液过于粘稠而难以咳出。 4.各种引流管的处理: (1)胃管:应定时冲洗,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和性状,并可经胃管注入药物,恢复排气及排便即可拔除。 (2)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争取早期拔除,降低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3)中心静脉插管、动脉测压管及Swan-ganz导管:除中心静脉插管可保留一段时间用来维持输液外,其他导管均应在循环稳定24小时后及早拔除,并将导管尖端送细菌培养。CVP 管保留期间定期换药防止感染,一旦怀疑感染应立刻拔除,可留置PICC管用作补液通道。 (4)腹腔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被血块堵塞。引流量减少后应逐步拔除肝上引流管。右肝下引流管应在T管夹闭后拔除。 (5)T管:肝脏移植术后留置T管,除胆道减压利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外,尚可观察胆汁性状,或经过窦道对某些胆道并发症进行治疗。应定期行胆汁细菌培养。术后1周行T管造影,确认无胆漏后可夹闭T管。怀疑有胆道感染的情况下,应放开T管,观察胆汁质量,取胆汁标本行细菌培养,必要时行胆道造影检查。T管拔除一般在术后3 - 4个月,拔管前应做T管造影。为防止拔管过程中胆漏的发生,可在拔除T管后马上沿窦道置入一根中心静脉插管,将其尖端置于窦道汇入胆总管处。留置一两天后,如未出现胆漏可逐步拔除。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液体的进出量多,对病人的生理干扰非常大,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多项监测指标决定补液量的多少。具体治疗上因人而异,容量超负荷易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延长呼吸机依赖的时间,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又会导致肾功能的损害,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常用的胶体液有新鲜冰冻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在病人凝血功能恢复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有增加肝动脉吻合口血栓发生的机会,在使用中应引起注意。白蛋白可有效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扩容效果快速,应使血白蛋白指标达到38 – 40g/L 水平。电解质调节中重点需注意高钠、低钾、低钙血症等异常,应及时纠正。肝移植病人术后常出现酸碱失衡现象,故必须经常进行血气分析,早期往往为代谢性酸中毒,稍后则转为代谢性碱中毒。治疗酸碱失衡重要的是纠正病因,对症处理只是暂时性的辅助治疗。 6.营养支持: 肝移植后营养需要量很高,从腹腔引流和第三间隙丢失的蛋白量很多,因此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补充非常关键。营养补充一般遵循两个原则:即根据肝功能恢复状况补充营养和尽早从胃肠道进食。一般每天至少补充热量30Kcal/kg/d,葡萄糖与脂肪乳各补充一半热量,最好使用中长链脂肪乳,这样对肝脏负担小。根据肝肾功能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或肾病氨基酸。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多数意见赞同应用生长激素,认为有助于病人的恢复。 7.抗感染治疗: (1)抗菌治疗:肝移植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应选用较低级的品种。一旦发生感染则尽可能按照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为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建议采用“降阶梯治疗”,即以强力广谱抗生素覆盖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得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改用相对窄

亲体肝移植的术后护理

活体肝移植肝豆状核变性的术后护理 王银娥 [摘要] 目的:总结亲体肝移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4例亲体肝移植术后全面的监测和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结果:4例亲体肝移植术后无护理并发症,移植成功。结论:全面的监厕、严格的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的落实、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控制感染,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亲体肝移植;术后护理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主要病变为肝硬化和以基底核为主的脑部疾病。Wilson病是活体肝移植最好的适应证,亲体肝移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具有供肝来源广泛、供肝质量高、排斥反应轻、费用较低等优点,在尚未建立脑死亡法的国家,是解决供肝匮乏的最佳途径。笔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中心进修期间,亲自护理亲体肝移植病人4例,现将护理体会作以报道。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例,术前诊断均为肝豆状核变性,女性,年龄12~14岁,平均年龄13岁,供体2例来自母亲,2例来自父亲,术后经过一整套治疗和精心护理,4例亲体肝移植均获成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 循环系统的监测肝移植术后常放置Swan—Ganz 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压,桡动脉持续监测动态血压,保持各监测管道的通畅,用每毫升含12.5u的肝素盐水定时冲洗。锁骨下静脉穿刺点每日用10%碘伏消毒,更换贴膜,检查导管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有无炎性渗出物等征象,有无导管脱出、折断,输液是否通畅。惠普M125A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并及时记录,监测每小时尿量,严密掌握液体出入量平衡,检查体液及电解质平衡情况,以便根据病情指导治疗。 2.2 呼吸系统的监测术后24h内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定时观察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定期做血气分析[1]。病情稳定者及早撤机,给鼻导管吸氧,以利患儿呼吸功能的恢复。术后可能因腹水、胃肠胀气等原因使膈肌上抬,影响肺泡的扩张导致局部肺不张,因此需加强排痰,每日常规做雾化吸入4次,雾化液为0.9%生理盐水10毫升,沐舒坦15毫克,以湿润呼吸道,软化痰液,定时排背帮助排痰,教会患儿深呼吸,用吹汽球的方法促使肺泡扩张。本组有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上述方法积极治疗得以控制。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ICU室,安徽蚌埠 233004 [作者简介]王银娥(1976-),女,安徽怀远县人,护师.

肝移植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异常分析及护理

肝移植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异常分析及护理【关键词】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Orht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目前已成为急性和终末期肝脏疾病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OLT手术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对术后各种异常情况的快速诊断和及时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OLT 手术的特殊性及术后特殊的药物治疗,精神异常的并发症高达33% [1],早期精神状态异常的发生率达30%。其中以谵妄最多见,占13%,且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我院自2001年5月~2001年12月成功进行了14例OLT,现将术后精神状态异常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例,年龄38~65岁,其中肝癌4例,肝硬化6例,布加综合征2例,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2例。术后有2例出现早期精神状态异常,2例手术后1个月出现精神状态异常。表现为谵妄者1例,视幻1例,视幻伴头痛1例,以焦虑失眠为主者1例。4例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经及时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上述药物),调整给药时间、避免不良刺激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均得到有效的控制。 1.2 精神状态异常的药物治疗止痛药可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芬太尼为阿片类短效制剂,且体内无蓄积,常用于术后止痛。对出现精神症状者如躁动、谵妄和类精神病样状态,可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氟哌啶醇,也可选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2]。

2 OLT患者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可能原因 2.1 环境与社会因素 OLT是一项历时较长的复杂外科手术,术前术后的担忧、ICU的陌生环境、术后切口部位的疼痛刺激、远离亲友的失落感都会引发患者机体和心理的明显不适。个体敏感、娇气、依赖性强者表现会更加明显。体内众多引流管、各种监护仪器的鸣响、医护人员频繁的检查和基础护理操作,更使患者正常的生活节律进一步紊乱,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有研究显示[3]上述情况可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调节紊乱,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发精神状态异常。 2.2 药物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精神状态异常,尤其是通过静脉使用时[4],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抑郁、震颤、精神错乱、喜怒无常、烦躁不安等。术后预防感染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5],尤其是在与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时。3 护理对策与体会 3.1 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前要详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对原发病的认识、手术的理解程度、受教育程度、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及成员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介绍手术情况、注意事项,术后用药情况、恢复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列举成功病例,降低患者焦虑状态,必要时可让成功进行OLT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术前可让患者及家属熟悉一下ICU的环境,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术后一旦神志清醒,即应有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病情

肝移植术后护理指引

三十一、肝移植术后护理指引 【定义】 肝移植是对晚期肝病病人进行的巨大创伤性手术,术后各方面的监护与管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近、远期治疗。 【观察要点】 1. 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尿路、皮肤、口腔有无感染。 2.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周围循环情况。 3. 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若持续有鲜红血液沾湿敷料或伤口内引流持 续较多血性 液体要警惕有活动性出血。 4. 观察有无排异反应,如术后早期突然高热、寒战、血压升高、移植区疼 痛、烦躁不 安和全身不适等。 【护理措施】 1. 执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 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由于长时间手术暴露,大剂量的液体输入和供肝的低温灌注,可致患者体温过低,应予以复温毯保温,防止感染及排斥反应的发生。 3. 术后患者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反应性胸腔积液等合并症,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并保证吸入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功能。 (1)术后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 (2)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 (3)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鼓励患者行深呼吸、有效咳痰,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促进肺泡充盈; (4)观察患者有无肺水肿及胸腔积液的发生,拍胸片,动态掌握呼吸道的病理生理状况。

4. 给病人以安慰和心理疏导: (1)及时向患者讲述手术的情况,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2)寻求单位、及家属的社会支持,鼓励其有信心,担任社会及家庭的责任。 (3)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情绪,如焦虑、恐惧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恢复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调整,如看电视、听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 5. 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凝血功能紊乱,加之手术创面大,术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 (1)术后监测DIC、PT、APTT及血指引等。 (2)应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防止腹腔内出血。 (3)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 (4)观察神志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以防颅内出血。 6. 严密注意排斥反应的发生 (1)超急性排斥反应较少见。 (2)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移植术后1个月内,多在移植后5~10天出现,主要表现为肝区胀痛、畏寒、发热、自觉不适、乏力、纳差、黄疸及血胆红素和肝酶系急剧上升,最直接、反应最快的指标是胆汁量锐减、稀薄和色淡。 (3)慢性排斥反应表现为易疲乏、胆红素增高。AST升至200~300u/L。但上述症状并非都出现,因排斥程度的不同及个体差异而表现不一。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化验值。 ②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 ③定时记录胆汁的色、量、透明度及引流袋有无絮状物。 ④观察有无黄疸及腹水,每日测腹围的变化。 ⑤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观察及注意事项。 7.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护理: (1)免疫抑制剂治疗是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的必要手段,必须终身服用。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2014年11月入住我院的38例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发生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观察分析9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后2d时体温开始升高;术后2d血压水平降至最低,之后升高;术后4d时情绪评分将至最低值,之后迅速升高。本组患者术后1~3d 胆汁量迅速降低至最低值,之后升高,第5时又降低;本组患者术后1~2d环孢素A水平迅速升高,2~3d几乎无变化,然后迅速降低。结论通过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进行综合性分析,可帮助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肝移植术;急性排斥反应;护理 急性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迄今尚无一项特异性的化验及检查指标可对急性排斥反应的 GAGGAGAGGAFFFFAFAF

发生进行诊断与预判[1]。因此,如何观察并尽早发现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已经成为肝移植术后护理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2014年11月入住我院的38例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的9例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早期观察,并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 GAGGAGAGGAFFFFAFAF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2014年11月入住我院的38例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男6例,女3例;年龄45~72岁,平均(61.20±3.22)岁;均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入院第8d开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均经肝穿刺病理学证实。 1.2观察指标 1.2.1神志及情绪对患者的神志及情绪改变情况进行严密地观察、记录。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患者的情绪改变情况,笔者按照症状量表的基本原理,对患者的情绪改变情况进行定量评分。评分方法如下:昏睡为0分;清醒平静为1分;兴奋失眠,但是使用镇静药物之后平静或者入睡3h以上为2分;使用镇静药之后平静或者入睡在1~3h为3分;使用镇静药之后平静或者入睡在0.5~1h为4分;使用镇静药平静或者入睡在0.5h以下为5分。 1.2.2监护生命体征对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进行严 密地观察、记录,术后3d之内每隔15min记录一次,在患 GAGGAGAGGAFFFFAFAF

肝移植术后生活指南

肝移植术后生活指南 1.伤口护理 2.口腔护理 3.一般的身体卫生 4.皮肤和头皮护理 5.经常保护皮肤防止日晒 6.保护肝脏 7.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8.保持家庭清洁 9.在家里饲养宠物 10.不建议议种植盆栽植物 1.伤口护理 应用抗菌皂以保持伤口清洁。如果您发现伤口有任何异常,例如:红肿或者有液体渗出,请立即通知您的医生。 2.口腔护理 应该使用柔软的牙刷,这样才不会损伤牙龈。饭后立即刷牙,并且应用抗菌漱口液漱口。如果您装有假牙,应该在每次饭后彻底地清洗它们。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每6个月定期看牙医门诊和并做检查很重要,这样可以避免感染和蛀牙。除非您出现了严重的牙科问题,在手术后6个月内您不应该去看牙医。无论您接受移植多久,在接受任何牙科手术前24小时您都应该服用抗生素,并且在牙科手术后48小时内继续服用。这种治疗被称为预防治疗,而且您应该让您的医生为您开具抗生素的处方。 3.一般的身体卫生 使个人健康卫生维持在良好的水平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危险。应该尽量注意以下方面: 经常清洗,最好选择淋浴。 从免开盖式肥皂水容器中取用液体肥皂而不要选用肥皂盒。 每天更换手中和洗脸毛巾。

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指甲刷彻底清洁指甲。 经期妇女应该有规律地更换卫生巾和卫生棉,因为血是细菌理想的培养基。不要用任何女性卫生洗剂。这些产品含有消毒剂,它会破坏女性阴道中的正常菌群从而增加感染和机会。有规律地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进行清洗就足够了。 4.皮肤和头皮护理 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时在您的面部、胸部、肩部或者背部可能会出现痤疮。如果痤疮加重,每天用温和的抗菌肥皂局部清洗3次,并且确保将肥皂彻底冲洗干净。尽量避免摩擦有病变的部位,并且不要应用药用的低致敏化妆品以试图掩盖痤疮,因为化妆会妨碍痤疮消退。千万记住:出现严重或者感染的痤疮应该接受皮肤科医生的治疗。如果痤疮是一个困扰您的问题,请与您的医生联系或者向您的移植医生进行咨询。 如果您的皮肤非常干燥,暂时停止清洗那些部位以使皮肤恢复它的天然湿度。使用温和的肥皂,而且在沐浴后使用润肤乳液。强的松可能会损害您的头发状况。经常使用染发剂、烫发液和漂白剂会使您的头发变脆并且断裂。应该使用品质良好的头发调理剂。 不必要的毛发生长 一些其他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就是面部毛发的生长增加。这对于女性和儿童患者是很苦恼的。可以使用脱毛膏(脱毛剂)或者用含有50%过氧化物的溶液漂染毛发。应用脱蜡或者电解脱毛方法也可以有效地去除多余的毛发。如果毛发生长过度,请与您的医生联系并听从他的建议。 5.经常保护皮肤防止日晒 对于每个人而言过多日晒都是危险的。日光中含有的紫外线会造成皮肤的过早老化、灼伤和皮肤癌。由于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不能修复所有紫外线对皮肤的贯穿伤,因而成为发生皮肤癌的高危人群。因此您应该经常通过以下这些简单的原则保护皮肤减少日晒: 避免在中午(上午10点-下午3点)紫外线最强的时候爆晒于日光下。尽可能坐在阴凉处。 除非您用了防晒液,而且外出时应该戴帽子、穿长袖衣和轻便透气性佳的服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