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出路就是回归——让“作文回归生活”落在实处
- 格式:pdf
- 大小:82.18 KB
- 文档页数:1
耻一雹
最好的出路就是回归
摘要:课程标准下,中学作文教学还没 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作文脱离生活 实际,内容“假大空”现象普遍,只有让作文 回归生活才能真正让作文写作“活”起来。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回归 中学生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 剥离,内容空泛虚假,这应该不是一个新鲜 话题了,但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这一 现状如不及时解决,恐怕作文教学也将会 成为一潭“死水”,而我们培养出来的也只 能是一批只会讲假话、大话、空话的“人才”。 然而,这又不能怪到孩子们的身上, 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用范文引导学 生,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很少引导学生 观察社会,思考生活,造成学生写起作文 来纸上谈兵,看起来慷慨激昂,也很有文 采,但实际上掩饰不住内容的苍白、空洞。 很多人写文章时,里面如不来点儿名家名 言似乎文章就不“文化”。其实,对于一 个善于描绘生活的人来说,平实、平常的 让“作文回归生活"落在实处
一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张忠洋 文字一样充满灵性,并深入人心。余秋雨 的文化散文就是很好的例子——引用需 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引用自然、贴切。 即便这样,如果过多引用,缺乏自己独特 的思考,这就陷入一种写作套路。 一位美国教师给她的学生出了这样 一道作文题: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 访问一位真正从事那个行业的人,针对未 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并在班上演讲。这 道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未 来,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思索自己的人生 理想,做、思、写有机结合,综合培养了学 生调查、抉择、思维、交际、书面表达和口 头表达等多种能力。 这样看来,中国语文应试教育的危害 就是,背诵的东西、记忆的东西太多,引发 学生思考的,关注现实生活的东西太少。 写作文对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来说,甚至 变成有空子可钻的套路模式,只要主题思 想不违背主旋律,引、议、联、结式的套路 就成了万能钥匙,许多语文老师不像“园 丁”,更像“庖丁”。他们能熟练地将一篇出 色的文学作品“打死”,将其变成一头毫无 生趣的“死牛”,然后再拿出制作标本的认 真劲儿来教学生。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不能注重一城 池的得失:语言与结构的提高只是形式 的提高,来得容易,一时不成也可补救;言 之有物,情感真挚才是内在的提高,是关 乎学生成长,关乎未来社会风气的大方 面。而情感的培养,最好的出路就是让作 文回归生活。生活,只有生活才是艺术创 作不变的“活水”,只有用文字关注生活, 才能引领我们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闯出 番新天地l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