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南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3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 南宋时期,朱熹著《小学》、《童蒙须知》、《家礼》等书,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现代学者葛兆光先生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这最能反映

A.理学的核心是礼教

B.“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C.理学思想的生活化

D.“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2. 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正确的是

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

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

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作诗《乌江》,内容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A.对南宋覆亡的遗憾

B.恰遇婚姻变故时的无限伤感

C.对政治腐败的不满

D.身处南宋危亡时的忧患意识

4.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5.“每当世界经济遭遇‘寒冬’,总会有个狂热的角落热闹得刺眼——这就是电影。”与电影的诞生不属于同时期的是。

A.浪漫主义成为世界文艺的主流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生物进化论思想开始影响中国政治

6.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

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秩

D.代远情疏

7. 北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记载:“至今优诨之言,多以长官为笑。”有学者统计过,两宋史有明载的,至少就有十三位宰相被伶人拿来开涮过。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政治文化比较开明

C.宋代艺术繁荣

D.宋代宰相地位十分低下

8.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该评价针对的是

A.商鞅变法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9. 下图中的“?”应填

A.贵族、平民

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

D.罗马人、自由民

10.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 352票获得通过。该材料表明

A.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

C.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

D.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

11.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了全球瞩目的“脱欧”公投,结果脱欧派以51.9%的微弱优势获胜,英国退出欧盟。当自由民主制确立了主流地位时,全民公决就成了大国较少使用的冒险之举。当代大国选择的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主要是

A.两党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内阁制

1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

B.内地传教权

C.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3. 近代前期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三者兼有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1911年11月6日《神州日报》发表社论:“满人知其覆亡在即,乃师以往诸酋之故智,令公视师,欲公出为曾国藩第二……惟有联合鄂军,卷旗北向,以如虎之新军,扫黄龙之残局,然后黄袍加身,为中国共和国初开幕之第一任大总统,则国人感公,外人慕公。”其中的“公”是指

A.黎元洪

B.孙中山

C.袁世凯

D.宋教仁

1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在此强调的分封制的特点是

A.集权性

B.分权性

C.松散性

D.落后性

16.《十二铜表法》第十表规定:禁止在城区内焚烧和埋葬尸体。这反映出

A.罗马注重维护公共环境

B.平民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公民宗教观念非常盛行

17.1980年,潘祎和黄晓菊两位青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杂志社收到6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以下不能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得出的结论是

A.此后出现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

B.文革对人们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C.经济高速发展中青年们的迷茫

D.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

18.1855年的《伦敦新闻面报》刊登了一幅太平天国首领的面像,这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据图判断,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体现了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朴实本色

D.以推翻清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19.2016年11月,长达大半年的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绝对优势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全体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B.由大选获胜的国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由议员代表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政党政治对总统的选举有较大影响

20.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A.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B.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

C.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D.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21.据史料记载,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其中236个是在1898年以后建立的,这318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动力是

A.政府、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调整

B.垄断组织的初步形成

C.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密切结合

D.自由主义政策的终结

22.《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A.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

B.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清政府已完全变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侵华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改变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面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混乱.梁启超提出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章十钊认为:“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人自谋幸福之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

A.主张君主立宪

B.主张贤人政治

C.强调开启民智

D.反对民主政治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含义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28题各18分,共50分)

2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察举的具体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⑴根据材料,概括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察举制的积极作用。(8分)

27.(1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机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10分)

28.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

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项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不按这三个步骤写,酌情扣分。)(15分)

2016-2017年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答案和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C

2.A

3.D

4.B

5.A

6.D

7.B

8.B 9.B 10.D

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C

18.D 19.D 20.B

21.C 22.D 23.C 24.B 25.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28题各18分,共50分)

26. (14分)

(1)特点:(6分)

①注重德才兼备;

②考试科目多;

③突出实用性。

(2)积极作用:

①为品行兼优的基层官吏和社会优秀分子提供参政机会,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4分)

②察举的科目突出人才各尽其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4分)

27. (18分)

⑴①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

②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

③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

④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8分)

⑵政策:①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

②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

评析:①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

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6分)

28. (18分)

(1)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3分)

(2)分析说明:

政治角度——②④:(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

经济角度——①③:(2分)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3分)思想文化角度——⑤:(2分)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3分)【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在朱熹思想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世俗教化的通俗读本,体现了理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不符合史实,理学的核心是理;B项是王阳明的观点,不属于朱熹的观点,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格物致知”的思想,排除D。故选C。

2.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欧洲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统治,维护世俗国王的权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局部改变了

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①②④正确,故A项正确;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3. 本题考查对宋词的认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目中的时间“1129年”可知此时应为南宋初年,故A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的信息“1129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身处南宋危亡时的忧患意识,D正确;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选D。

4. 略

5.浪漫主义诞生是在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

6.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宗法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天弊端”实际上指的是在现实中无法克服和避免的“弊端”。据此,结合宗法制史实,紧扣图示信息分析、判断选项:仅从图示信息无法看出贵族执政,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揭示的是宗法制下的相关特征,但并不属于“弊端”范畴,排除;尊卑有秩并不是宗法制的核心特征,而且不属于“弊端”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C;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地传承),血缘关系会逐渐疏远,这是无法克服和避免的,即代远情疏,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7. 本题考查宋代的政治文化,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宋代,伶人可以开涮宰相,这说明宋代的政治文化比较开明,故B项正确;A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宰相在宋代虽然权力受到较大的限制,但是仍然是中央大员。故选B。

8.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商鞅变法旨在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主张按军功授予爵位,与题目中的信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多寡来规定的”不符,故排除A项;梭伦改革时期,根据财产的多寡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多寡来规定的......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排除均与此表述不符的CD两项,故选B。

9. 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时期的法律制度,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治?到治?体现了法律适用范围的变化,法律没有一个过程是调整贵族到平民的过程,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又称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公民法也在不断完善逐步发展到万民法,调整除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之间的关系,故B项正确;法律的适用范围也没有一个过程是从平民到贵族,故C项错误;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特别突出罗马人这个概念,只会突出罗马公民,故D项错误。故选B。10. 略。

11.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当自由民主制确立了主流地位时”、“当代大国选择的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以及题干要求,题干材料提及的是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A项提及的是政党政治,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提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与邦联制相对,排除;D项仅仅是政府组织形式之一,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代议制又称议会制,C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12. 略

13.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①符合题意;《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天津为商埠,故②符合题意;《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故③符合题意;《辛丑条约》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可见《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和开埠通商,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排除BCD。故选A。

14.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并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时间及“满人知其覆亡在即……”可知社论是关于武昌起义后的时局。由材料“以如虎之新军”可知是袁世凯,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5.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封制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分封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可知,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C。16. 略

17. 本题考查文革后思想文化的发展,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1980年,

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建设谈不上高速发展,C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由材料“1980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杂志社收到6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并结合文革给文学艺术带来的摧残,可知ABD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C。

18.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的图片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与历次农民战争的比较、西方宗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刻影响及对农民阶级朴实本色的反映,故无法得出ABC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图片中的太平天国首领“剪辫”、“易服”等信息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推翻清朝统治的主要目的。D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

19.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民主政治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美国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在全国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当选总统并不一定是得到绝对选票多者,而是为获得选举人票更多者,据此可知AC两项错误;B项提及的是英国首相产生方式,排除;美国实行两党制,题干提及的是美国总统大选,即四年大战一场的“驴象之争”,政党政治对总统的选举有较大影响,D项正确。故选D。

20.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德国的发展状况,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读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代议制兴盛的欧洲,德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旧势力仍然左右政局,这反映了1871年以来的德国民主立宪之虚伪性,它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是不完善的代议制。由此可得出结论: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综上所述,B正确;A反映的经济状况,与题干不符;CD不能反映题干主旨,均可排除。故选B。

21.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说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密切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就是垄断组织的形成,故B项不准确,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A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

22. 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签订,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瓜分完毕”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列强放弃瓜分中国政策的原因,故无法得出B项的结论;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西方列强以“以华制华”的方针取代“瓜分中国”的企图。这体现了帝国主义侵华主要方式的重大改变,故根本原因为D;C项从属于前者,故排除。故选D。

23.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C符合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均未涉及资本输出内容。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梁启超提出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人自谋幸福之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知识分子主张,B项正确;A项错误,辛亥革命已经推翻君主专制;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开启民智;反对民主政治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故选B。

25.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理论,即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此后帝制在中国不能合法存在,所以答案选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人民在政治上是无权,排除C;BD表述正确但存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26.(1)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可得出:注重德才兼备;依据“察举的具体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可得出:考试科目多;突出实用性。

(2)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积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积极作用要从政治方面入手,可从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效率角度分析。

27. (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着重于对材料的概括与理解。本题主要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概括,材料中已经明确给出。在回答时,要注意对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说明,分点回答。针对问题焦点在哪里要重点说明。此外要联系教材中的内容来回答,针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要作出说明。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俾斯麦的措施就是两条,一是刚性措施,一是慰安措施。针对这两

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即可。对这种政策的评价主要针对它的利弊,以及产生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它的作用,针对政策“双管齐下”的特点,着重说明他对德意志自身发展的意义,针对他政策上的不足也要加以阐述。

28. (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可知作者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可知①③是从经济角度论述辛亥革命的影响,即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②④是从政治角度论述辛亥革命的影响,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⑤是从思想文化角度论述辛亥革命的影响,即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定稿

高二文科 6月份月考历史2018.6.3 考试内容:必修一1--17课,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2.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国家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B.王权尚未完全确立 C.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D.私有制逐渐建立 3.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4.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强化宗族认同 B.继承华夏传统 C.突显族地位 D.维护尊卑关系 5.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C.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6.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 A.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B.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7.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8.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9. 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 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 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 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 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3、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 A.遗嘱令 B.财产等级制度 C.“解负令” D.建立“四百人会议” 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5、梭伦改革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中的依据是() A.身份高低 B. 财产多寡 C.权利多少 D. 债务多少 6、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7、战国时期,最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成为各国变法改革思想武器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 A.奖励耕战 B.移风易俗 C.什伍连坐 D.强制分家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实行军功爵制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10、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据此判断,商鞅的“商”姓来源应是:() A.以古国名为姓 B.以官职为姓 C.以技艺为姓 D.以封地为姓 11、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 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2019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2019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 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 1.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里说的知识产权( ) ①是商品,用于交换且有使用价值②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③其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同时被占有④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每年春节前出现旺季旺销的景象,商家竞相宣传自己商品的性价比,消费者竞相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里的“性价比”和“物美价廉”是指(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 B.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D.商品是交换价值和价格的统一体 3.因质量存在瑕疪,我国的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小家电产品,却不敢迈出国门到欧洲市场去闯荡。这反映了(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 B.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4.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金银天然是货币②货币天然是金银 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都是货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丰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们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以及搞好储藏,巧妙地利用好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出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使产品保值增值”。据此回答6~7题。 6.这里“物以稀为贵”( ) A.是正确的,它是指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B.是正确的,它是指商品的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 C.是错误的,它承认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决定作用 D.是错误的,它否认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值 7.上题中“物多必贱”( ) ①看到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②未看到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③确认了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制约④坚持了价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8.在下面的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中,▲、■、★、◆是价格曲线上的4个点,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点时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②在■点时投资生产该商品最为合适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B.鸦片战争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觉醒 C.魏源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D.林则徐、魏源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充分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夏夷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坏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4.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A.是中国人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中国人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有利于中国人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有利于在中国建立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制度 6.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提倡“兴民权”。其主要作用在于() A.彻底否定君主制度,为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鸣锣开道 B.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C.把矛头对准封建专制,具有思想启蒙的深远意义 D.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扫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7.新文化运动作为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其中“民主”的本质含义是() A.彻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B.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C.根本否定军阀独裁统治 D.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9.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10.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刑峻法 D.以弱胜强 2.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将说:“历经战争苦难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军事外交的核心理念——‘非攻兼爱’。”提出“非攻兼爱”这一思想的是( )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荀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非子的变法革新主 D.庄子的“齐物”观点 5.《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6.在评论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王朝也从反面 .. 体现 ..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 B.黄老之学 C.法家学说 D.大一统思想 8.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将阴阳五行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9.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A.否定先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10.“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2019-2020学年 浙江省舟山中学 高一(10月)月考政治试题带解析

2019-2020学年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一(10月)月考 政治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正确,错误的请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错误。) 1.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答案】错误 【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不是神创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本题答案错误。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流通手段。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此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故题目混淆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是错误的。 3.对个人而言,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对个人而言,二者不可兼得。任何人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卖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买者;买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给卖者。故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商品的基本属性: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关系: 区别: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②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二者不可兼得。生产者获得价值,使用价值要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要将价值让渡给生产者。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4.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 【答案】正确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试题部分 xx.12 命题:赵茂生审核:王正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题2分,总分74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 1、下列几次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迪亚士抵达 好望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艺术表现风格不包括: A、宗教题材为主 B、气势恢宏豪华 C、表现人物个性 D、刻画世俗世界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5、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中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xx年上海高考题) 6、下列有关英国圈地运动后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土地合并于资本 B、使小农式资本主义扩展 C、使圈地贵族资产阶级化 D、使失地农民成为雇佣工人后备军 7、首先提出分权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洛克 C、霍布斯 D、伏尔泰 8、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 念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9、下列各项措施最能体现雅各宾派政治理想的是: A、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 B、实行革命恐怖政策 C、限制国王权利 D、强化中央集权 10、法国大革命期间,立宪派和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间的斗争说明了 A、封建势力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表面化 B、在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上存在根本分歧 C、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D、对待外部封建势力的态度不同 11、拿破仑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革命作用的是: A、摧毁了封建旧制度 B、传播了法国的新生产方式 C、消灭了当地贵族势力 D、扩大了法国的自然疆界 12、将7月4日作为美国的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来克星顿胜利 B、大陆军组建 C、《独立宣言》发表 D、联邦政府成立 13、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A、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B、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D、鼓舞和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1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B、奠定了资本主义若干原则 C、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D、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5、与海地独立革命的发生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的衰落 B、法国大革命的进行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6、下列哪一项不符合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 A、世界上最早的独立运动 B、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C、各地区相互支援,共同对敌 D、持续时间长,席卷整个拉美地区 17、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 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 ①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②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③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④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起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8、19世纪早期和中期,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进程的最重要因素是 A、封建专制制度 B、政治局面四分五裂 C、地理位置比较封闭 D、海外殖民地缺乏 19、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1)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7-2018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选修一、四;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易中天教授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 A.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B.在地方确立郡县制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D.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3.《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欲隹与长鱼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4.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 A.大宗 B.小宗 C.关系是相对的 D.不确定 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应该是 A.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 元代的中书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

1(经典1-1)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

高青一中高一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62分) (本卷共31小题,每小题2,共6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基于我国的( ) A.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 B.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C.社会基础具有广泛性 D.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反对腐败、打击违法犯罪( )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民主的需要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④说明民心所愿是防止腐败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斑马线是城市道路的生命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一规定( ) ①表明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表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制度保障③体现国家积极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④说明国家依法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搭建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支持和保障代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依法履行代表职责,成为新时期人大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搭建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 ) ①体现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②为公民更好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③为公民通过人大代表直接参与决策提供了途径④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具有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宪法这一规定说明( )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权利②我国选举权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但不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③民主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6.2017年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10条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联网群组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该规定( ) ①要求政府提高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②要求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5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 . 人们生活中心发生一定变化 B . 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 C . 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 D . 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 2. 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A .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 B . 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 C . 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 D . 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3. 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专制权利的失控 B .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民主思想的出现 4.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

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A . 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 . 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 .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 . 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5. 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白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A . 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 . 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C . 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 . 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6.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A .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 孔子和柏拉图 C .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 . 韩非和柏拉图 7.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 构建民权政府 B . 批判神权统治 C . 鼓吹人性解放 D . 主张平等自由 8.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

河南殊丘县一中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

河南殊丘县一中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 第I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25.影片《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此影片火爆国庆档,不断刷新我国的票房记录,以低开高走之势嗨爆国庆档。截止2019年10月8日,该电影票房已突破20亿元,暂居2019年票房榜第6位。在这里() ①该影片是商品,因为它凝结着人类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且用于交换 ②该影片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劳动产品 ③该影片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④该影片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关于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三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商品货币同时产生 B.货币是唯一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不是商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7.“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茶易马属于商品流通,而以马换茶则不是 B.以马换茶属于商品交换,而以茶易马则不是 C.一定数量的茶能与一定数量的马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 D.一定数量的马能与一定数量的茶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 28.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这样写道:“她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货币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A.货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买到各种物品 B.货币是特殊商品,能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C.货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代表着人们的各种利益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29.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门票价格预计最低8美元,最高238美元,热门场次平均最低门票100美元,普通场次平均最低门票10美元,开闭幕式门票价格为118美元到787美元,冬奥会不同场次门票价格() ①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②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④体现供求影响价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6月5日发行世界遗产(平遥古城)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纪念币理解正确的是( ) ①纪念币具有较高的保值、收藏和投资价值 ②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投资纪念币没有风险 ③纪念币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 ④纪念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本质是商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题2分,总分74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 1、下列几次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迪亚士抵达 好望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艺术表现风格不包括: A、宗教题材为主 B、气势恢宏豪华 C、表现人物个性 D、刻画世俗世界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5、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中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上海高考题) 6、下列有关英国圈地运动后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土地合并于资本 B、使小农式资本主义扩展 C、使圈地贵族资产阶级化 D、使失地农民成为雇佣工人后备军 7、首先提出分权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洛克 C、霍布斯 D、伏尔泰 8、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 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精选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 46.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 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分封,行县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7.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 B. 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 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 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48.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农田水利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均输法 49.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沙俄1861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C.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0.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②目的是富国强兵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51.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2)

惠南中学2016年春季高二年3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16.3.25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和涂在填涂卡上) ()1、最早废除个人独裁而建立集体统治的国家体制是: A、君主制 B、贵族制 C、平民政治 D、民主政治 ()2、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 ()3、从公元前7----前5世纪,雅典的历次改革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A、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B、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 C、从古代民主到现代民主 D、民主权利不断下移 ()4、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划分公民等级 ()5、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就其民主的范围,是指: ①雅典公民②外邦移民③奴隶④他国公民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④ ()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于壮则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①旧贵族开始分化②旧贵族完全没落③新兴地主阶级出现④出现了自耕农新阶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 )9、“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10、《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其中根本性的措施是:

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3)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总分48分) 1.停车难是胡同里的几大难题之一,可没想到在“创意点亮北京”活动中,停车这件事竟然也成了创意活动。由胡间的居民通过微信报名方式“奉献”出自己的车位,人们可免费在此停车一整天。付出的代价是贡献出后备厢,形成临时小仓库,以供摆放工艺品等各种小物件,满足换客们的交易需要。材料反映的这种交易行为() ①是社会发展催生的新的商品流通形式②能够充分实现物品的多元使用价值 ③使换客兼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④本质上是在交换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 周某花999元买了一部华为手机,电信公司除分期返还500元话费外,两年内每月还赠送150兆的流量。在这里() ①999元是手机价值的货币表现②电信公司优惠的目的在于提高用户体验 ③150兆流量的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④返还的500元话费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2016年1月1日,M先生收到L先生偿还的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10万元与利息5000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国家通货膨胀为7%,这意味着() A.改国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B.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C.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使双方利益同时受损 D.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 4. 央行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之前信用卡透支日利率,一刀切地定为万分之五,将成为历史。持卡人将可“货”比三家,选择不同银行申领信用卡。对此举正确的理解是( ) ①有利于推动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②将使信用卡透支利率由供求关系决定 ③银行可以自由决定信用卡透支利率④能推动发卡机构为持卡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中。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与人民币币值变动有关的推导过程合理的是( ) ①人民币贬值→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美国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增加②人民币贬值→赴美国旅游的费用降低→吸引我国居民到美国旅游、购物③人民币升值→用美元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到美国④人民币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我国服装出口到美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农村彩电的需求量(Q)随着彩电价格(P)、彩电购机补贴(T)、闭路电视安装维护费(E)、农村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6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超1207亿,无线交易额占比81.87%,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马云认为,阿里巴巴正在构筑未来商业模式,包括交易市场、支付、物流、云计算和大数据,新型电子商务对以后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对此传导路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②流通环节减少③商品价格下降④商品流通成本降低⑤居民消费水平提高⑥经济发展,百姓收入的增加 A.②--①--⑤--③B.②--④--③--⑤

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套真题

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40小题,每题1.5分) 1. 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A . 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B .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C .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 . 宗教色彩较为浓厚 2.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A .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 B . 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C . 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D . 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3.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中,县的幅员大小适中,县令一般只治民,不治军;只管文,不管武。之所以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 A . 肃清封王残余 B . 防止地方割据 C . 扩大郡守权力 D . 保障军权独立 4. 中国古代社会的建构方式是血缘而不是契约,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这表明古代中国() A . 分封制的影响深远 B .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C . 家国同构格局明显 D . 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5.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 . 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C . 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D . 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6.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落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 .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 .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 .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 .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7. 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A . 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 B . 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 C .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 .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8.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A . 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B . 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 . 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D . 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9. 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 . 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 . 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 . 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 . 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