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写的是( )

A.筒车B.翻车

C.曲辕犁D.水排

2.《宁国志》载:“(宁国)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给,无商货经过。清咸丰前,民康物阜,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材料反映当时宁国地区( )

A.经济受外国廉价工业品影响大

B.商品经济繁荣

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2016·德州高一检测)“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细作 D.强调自给自足

4.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5.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A. 青铜器

B.钟表

C.象牙制品

D.丝绸

6、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 铁犁牛耕D石器锄耕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出现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9、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海禁D.重商

10、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1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A.棉纺织业B.冶金业C.铁路运输业 D.采矿业

12、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

A.文艺复兴B.殖民体系建立C.开辟新航路D.全球化浪潮兴起

13、1872年,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正式发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该小说时,世界上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蒸汽机车②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汽车③蒸汽轮船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有()

①同时发生在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②科学成了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③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④重要的发明来源于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A.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5、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 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 西班牙、荷兰、法国

C. 西班牙、荷兰、美国

D. 荷兰、德国、法国

16、关于世界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其初步形成

B. 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国际贸易发展是其形成的惟一方式

D.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

17. 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A. 小农经济

B. 手工作坊

C. 官营手工业

D. 商品经济

18. 2011年9月26日《新疆日报》一文认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出土的各时代文物众多。”在一汉墓中不可能出土的文物有()

A. 纸张

B. 粟米

C. 青花瓷

D. 丝绸

19. 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

B. 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

C. 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D. 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

20. 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就业网”发起2013年的就业计划调查,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朝山西去工作,你给他推荐的就业部门不包括()

A. 在票号担当收银员

B. 从事彩瓷售卖工作

C. 创办私人丝绸纺织厂

D. 从事珐琅彩的烧制工作...

21.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22. 北宋初年有个叫陶毂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搞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做“痴钱”,即呆傻的意思。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是()

A. 经营房租并不赚钱

B. 重农抑商的传统认识

C. 经营土地才是正统

D. 法律不允许书生经商

23. 随着满清王朝的灭亡,风光数百年的晋商、徽商群体也走向了衰落。商人团体因官府而兴衰,从政策角度看源于()

A. 小农经济

B. 土地兼并现象存在

C. 重农抑商

D. 市民团体壮大冲击

24.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 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25. 新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 背景不同

B. 性质不同

C. 结果不同

D. 影响不同...

26.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B. 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

C. 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

27. 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美国经济的崛起

28. 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门去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9.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0. 19世纪晚期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B. 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C.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D. 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共2小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信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6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属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4分)

(3)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6分)

(4)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回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二百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所发生的“变革”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它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2分)

(2)材料一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2分)这一发明成果首先出现在哪一个国家?(2分)它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3)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工业革命?(2分)这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2分)请举出两例这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新发明。(2分)

(4)材料二中的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哪两个国家?(2分)它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1-4 ACCB

5-10 DCCBC A

11-16 AC DBBC

17-30 ACCD DBCC BAAADC

31、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属实或不属实均可。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

(3)同意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不同意原因: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

(4)中国富有,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

32、【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2)改良蒸汽机。英国。。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条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

(4)美国和德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