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分离技术课程论文—谭鹏峰,化工1001班

膜分离技术课程论文—谭鹏峰,化工1001班

膜分离技术课程论文—谭鹏峰,化工1001班
膜分离技术课程论文—谭鹏峰,化工1001班

氢气膜分离技术概述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1001班谭鹏峰

0 引言

首先,我之所以选修《膜分离技术》这门课,是因为南京工业大学的膜所享誉国内外,对于膜的研究十分专业深入,同时与其相关的开发和应用也十分的出色,作为一名工大学子,即使未来的研究内容与其没有太大关联(本人保送到陈苏老师课题组),也应该有最起码的知道和了解。

其次,我去年暑假留校一个多月参与创新基金,在金万勤教授的课题组做相关实验,学习到了利用渗透汽化原理来制备无水乙醇,因此也加深了我对膜技术的兴趣。

另外,我之所以选择对氢气膜分离技术进行一个概述,是因为膜的分离过程有很多,如反渗透、超滤、微滤、渗析、电渗析、气体膜分离、渗透汽化以及其他膜分离过程[1]。任意选出其中一个过程来进行概述,内容也远远超出论文范畴,所以我选择了气体膜分离。同时,气体膜分离也有对各种气体的分离,范围仍然太广,所以我选择了当今研究比较热门、应用也相对成熟的氢气膜分离,这样既可以控制篇幅,在论述的深度上也有了把握,避免大而泛之。

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我去概述氢气膜分离,那就是今年暑假我们留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在设计《年产10万吨丁醇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氢气膜分离技术用以回收驰放气中的氢气,所以我查阅过相关文献并实现了软件模拟,并对其较为了解。原先我们想使用膜所的黄彦教授的透氢钯复合膜技术,但是和黄教授探讨之后,我们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是钯复合膜的成本问题目前没有解决,限制了其工业化发展,最后我们使用了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的PRISM 中空纤维膜分离器。但是为了凸显我们南京工业大学在氢气膜分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将透氢钯复合膜也作为了一个重点进行概述。

因此,我将对气体膜分离中的氢气膜分离进行一个概述,并主要集中于氢气膜分离的分类、原理、制备和应用这四方面,我的思路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思路结构说明

1 背景

氢气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学工业,化肥工业和电子工业,同时氢气也是最清洁的一种能源它的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产生环境的污染,用氢气作燃料可以避免其他化石燃料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对氢气的需求量在逐年增长,这也促进了制氢技术及分离净化氢气技术的发展[2]。氢的分离有膜法、变压吸附( PSA) 法、深冷分离法等,其中膜分离技术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能耗低、操作方便等特点[3]。到目前为止,氢气膜分离技术是开发应用得最早,技术上最成熟,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气体膜分离技术。本文简要地介绍氢气膜分离的分类、原理、制备及应用。

2 氢气分离膜的分类

根据制备材料的不同,氢气分离膜可分为下面四种:1.聚合物膜,2.金属膜,3.陶瓷膜,4.碳膜[4]。后三种也被称作无机膜,无机膜又可根据制膜的原料分为金属膜和陶瓷膜,也可分为微孔膜和致密膜。

2.1 聚合物膜

用聚合物膜分离气体是一个已经成熟的技术[5]。用聚合物膜从含有氮气、一

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分离氢气已经工业化[6]。聚合物膜属于致密型

膜,

进一步可分为玻璃膜和橡胶聚合物膜。玻璃膜具有较高选择性但通量较低,橡胶聚合物膜具有较高的通量而选择性较低。聚合物膜的操作温度一般不超过70℃,聚酰亚胺可在100℃下长期使用。聚合物膜的费用较小,能够经受较大的压降,这些都是聚合物膜的优点,但机械强度差,容易溶胀和收缩,容易受到一些气体(HCl,SOx,CO2 等) 的腐蚀。目前广泛用于氢气分离的聚合物材料主要是聚酰亚胺和聚砜。

2.2 无机膜

金属、分子筛和陶瓷是制备无机膜的主要材料。用致密的金属膜尤其是钯或者钯合金膜可以分离氢气得到高纯氢,氢气的纯度可到达99.99%。用于氢气分离提纯的金属膜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型:1.纯金属:钯、钒、铌、钽和钛;2.钯和另外金属的合金:钯与铜、钯与银、钯与钇、钯与金、钯与镍等;3.复杂的合金:钯与其它3-5 种金属形成合金;4.无定型合金:一般指第Ⅳ和Ⅴ族金属;5.涂层金属:一般是钯涂在钽、钒等金属上。

由于制备纯钯膜费用较高,负载型钯膜成为近来的研究的热点,这种金属膜能够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也可增加氢气的渗透性。多孔玻璃和多孔陶瓷具有光滑的表面,是这种金属膜常用的支撑体,但这种支撑体的机械稳定性较差。不锈钢也可被用作钯金属膜的支撑体,主要是因为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热膨胀系数也和钯接近,金属膜受热时钯膜不会和不锈钢脱离。

金属合金膜或金属膜在分离提纯氢气时可能受混和气中的CO、H2S 等气体的影响,降低分离性能,而陶瓷膜则不会受这些气体的影响。微孔陶瓷膜的孔径一般小于2 nm。对于陶瓷微孔膜来说,氢气的通量正比于操作压力,而对于金属钯膜来说氢气的通量则是和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另外在高温时,微孔膜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微孔陶瓷膜更适用于高压、高温操作的分离系统,更重要的是制备陶瓷膜时不需要贵金属费用较低。微孔无机膜的缺点是氢气的回收纯度没有金属钯膜高。微孔陶瓷膜通常由两层构成:分离膜层和陶瓷支撑层。

炭膜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机膜,是指由炭素材料构成的分离膜。基于传递机理炭膜可以分为分子筛膜和表面扩散膜。炭分子筛膜(CMS) 具有良好的气体选择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炭分子筛膜可用于

773~1173 K 的温度范围内的非氧化性的环境中,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炭分子筛膜可分为:1.自撑炭分子筛膜如平板膜,管状膜和中空纤维等。2.负载型炭分子筛膜,炭分子膜负载在大孔支撑体上。其中自撑炭分子筛膜的强度较差,很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不具有工业化的应用价值,而负载型的炭分子筛膜制备难度较大[7]。

3 钯膜透氢原理

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有两种: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和气体通过致密膜的溶解—扩散机理[8]。在这里我主要介绍钯膜的透氢原理。

氢气很容易透过钯膜,而其他气体则不可透过。正是这一特性,使钯膜成为优良的氢气分离器和纯化器。特别是有些工业领域需要超纯氢气,例如半导体业的MOCVD 工艺。当然,如果钯膜有缺陷或膜的密封不良,氢气的纯度就会下降。钯膜选择性通常用同温同压下氢气与氮气渗透通量的比值(H2 / N2 ) 来表示,完全致密钯膜的选择性为无穷大。

通常认为,氢气透过钯膜的过程包含以下5 个步骤[9],如图2 所示:

图2 氢透过钯膜的溶解扩散机理示意图

(1) 氢分子在钯膜表面化学吸附并解离;

(2) 表面氢原子溶解于钯膜;

(3) 氢原子在钯膜中从一侧扩散到另一侧;

(4) 氢原子从钯膜析出,呈化学吸附态;

(5) 表面氢原子化合成氢分子并脱附。

除以上5 个步骤外,Ward 和Dao[10]还补充了另外两个过程:第一步,氢分子穿过膜的表面气层运动到膜表面;最后一步,氢分子从钯膜脱附后,穿过膜表面气层离开钯膜。

4 膜的制备方法[11]

制备分离膜的方法通常有:相转化法、压延法、无电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喷雾分解法、溶胶凝胶法等。

相转化法是制备聚合物膜常用的方法,该法是将均相制膜液中的溶剂挥发,使制膜液由液相转化为固相成膜,或使制膜液中的高分子热凝固,使制膜液由液相转为固相成膜。

压延法是一种成熟的制膜方法,已经用在制备金属合金膜,膜的厚度由使用的合金特性决定,目前可以制备微米级的金属合金膜。

无电镀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自催化分解或降解亚稳态金属盐,在支持体上形成薄膜。由于钯具有良好的自催化活性,因此无电镀法是制备钯膜理想的方法之一。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在适当的温度下,气态的金属化合物在支撑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经成核、生长而形成薄膜。该法制得的膜的厚度可以很薄,孔径可以小于2 nm。

喷雾分解法是将金属盐溶液以雾状喷入高温气氛中,此时立即引起溶剂的蒸发和金属盐的分解,随后因过饱和析出固相粒子并吸附在载体上,沉积形成金属膜或合金膜。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纳米级的陶瓷膜,它的基本原理是一些易水解的金属化合物(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在某种溶剂中发生反应,经水解和缩聚过程,在低温下形成凝胶。控制一定的温度与湿度,干燥形成凝胶膜,再经高煅烧就可制备所需的膜。

除上述制备方法外,膜的制备方法还有阳极氧化法、原位合成法、碳化法、复合法等。

5 氢气膜分离的应用

5.1 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

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由于受化学平衡的限制,氨的转化率只有1 / 3 左右。为了提高回收率,就必须把未反应的气体进行循环。在循环过程中,一些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气体会逐渐累积,从而降低了氢气和氮气分压,使转化率下降。为此,要不定时的排放一部分循环气来降低惰气含量。但在排放循环气的同时,因其中氢含量高达50%,所以也损失了大量的氢气。

若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来回收氢气,由于成本高,经济上不合理。今选用膜分离,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它充分利用了合成的高压,实施有功降压,所以能耗低。投用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70 年代末开始,国外年产30 万吨合成氨厂几乎都用上了膜分离氢回收装置。我国从80 年代初,也先后引进了14 套膜分离装置。自1988 年起,大连化物所用自已研制生产的膜分离器,先后为国内外近百家化肥厂提供了膜分离氢回收装置。统计结果表明,它不但可增产氨

3~4%,而且使吨氨电耗下降了50 度以上。

5.2 从合成甲醇放空气中回收氢

在合成甲醇时,也要排出一些惰气组分(如N2、CH4、Ar 等)。由于它们积聚在循环气中,会降低反应物的分压和转化率。但是,这种排放也将损失大量的反应物(H2、CO、CO2)。较好的方法是采用氢气膜分离来分离和回收氢气和二氧化碳。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是H2 / N2分离,而从甲醇放空气中回收氢气是H2 / CO 分离。二者的不同点还有:前者压力高(28~32MPa),后者压力低(5~6MPa);前者氢回收率高(R=85~90%),后者从调节H2 / CO 比例着想,氢回收率低(R=50%)。此外,由于甲醇在水中溶解度比氨大,因此,水洗塔的尺寸和水耗、电耗都可减少。

1979 年,美国首先把膜分离技术用于从甲醇放空气中回收氢气。一个以天然气为原料,年产30 万吨甲醇的厂家,放空气量为7500 Nm3/h,投用后,效益显著:①使甲醇增产2.5%;②使天然气费用节省了23%。

5.3 从炼厂气中回收氢气

石油加工涉及氢的化工产品都需要氢气,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对燃油中的硫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所以,对油品进行加氢精制必不可少。此外,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石油资源,对重油进行加氢裂化来提高原油利用率,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国外加氢工艺的发展和重整装置提供大量的廉价氢气分不开的。近年来,国外炼厂虽然用氢量越来越大,需建设制氢装置,但是,重整氢仍占主导地位。

我国原油中轻馏分较少,并且还有相当数量的轻油用于合成氨和化纤工业。此外,国内重整装置能力较小,付产氢量也较少,制氢能力也不大。所以,氢源不足成了制约我国柴油加氢工艺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据国外统计,每年烧掉的氢量约占炼厂气中氢含量的40%,损失很大。自从出现了氢气膜分离,变压吸附(PSA)和深冷等行之有效的氢气回收技术后,各国都非常重视从炼厂气中回收氢气。

采用膜分离从炼厂气中回收氢气,其技术指标归纳在表1。

表1 用膜分离从炼厂气中回收氢气的技术性能

5.4 合成气H2/CO 比例的调节

石化企业普遍使用天然气蒸汽转化法为合成甲醇提供合成原料气,一部分合成气用于合成甲醇,另一部分合成气通过深冷分离,可制得纯度高的CO,用于制备乙酸。合成气中H2 / CO=3 / 1,而合成甲醇时要求H2 / CO=2 / 1。为此,就必须将深冷法分出来的低压CO 加入到高压合成原料气中,来进行调比,压力损失较大。

采用膜分离技术后,可通过渗透一部分氢气的办法,按要求在高压下连续地进行调比,同时,由膜分离获得一些工业氢(H2≥95%),可用于增产甲醇。而由深冷制得的CO 可全部用于生产乙酸,从而使乙酸生产能力提高30%。早在80 年代,国外已实现工业化。

1996 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化八院、四川垫江天然气化工厂合作,在垫江厂进行了膜法调节合成气中H2 / CO 比例来制取乙醇(30 吨/年)的中试,取得成功,并已通过鉴定。

参考文献

[1] 管国锋,赵汝傅. 化工原理. 第三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张润虎,郑孝英,谢冲明. 膜技术在氢气分离中的应用[J]. 过滤与分离,2006,(4).

[3] 王宝珠(Wang B Z)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Chem. Eng. Oil Gas) , 1997 , 26 (1) : 22-30.

[4] Kluiters, S. C. A. Status review on membrane systems for hydrogen separation [M] . Energy Center of The Netherlands, Petten, The Netherlands, 2004.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1995, 25: 39-55.

[5] Coker, D. T., Prabhakar, R., Freeman, B. D. Tools for teaching gas separation using polymers [J] .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1995, 31: 60- 67.

[6] Freeman, B. D., Pinnau, I. Gas and liquid separations using membranes: An overview. In Advnced materials for membrane separations [M]. ACS Symposium Series 876;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Washington, DC, 2004, pp 1- 21.

[7] Spillman, R. W. Economics of gas separation membranes [ J] .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 1989, 85: 41- 62.

[8] 刘家祺. 分离过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9] Barrer R M. Diffusion in and Through Solids. London : Cambridge Univ. Press , 1951

[10] Ward TL , Dao T. J . Membr. Sci . , 1999 , 153 (2) : 211 —231

[11] 张润虎,郑孝英,谢冲明. 膜技术在氢气分离中的应用[J]. 过滤与分离,2006,(4).

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工艺设计 作者姓名:乔培国 学科、专业:化工应用技术 学号:091652109 指导教师:郭文婷 完成日期: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年产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 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α—氨基酸,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农药、医药、食品、饲料以及制取其它氨基酸,合成表面活性剂等。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和施特雷克法。在国内,由于技术、原料等原因,大都采用氯乙酸氨解法。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年产1万吨甘氨酸的车间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本设计简要介绍了甘氨酸的主要用途,国内外的生产情况,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设计选用了氯乙酸氨解法,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初步设计要求年产量1万吨,参照了许多文献及数据,对整个生产过程做了物料衡算,主要设备进行了热量衡算,并对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进行了设计,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对车间进行了布置和规划。 设计经多次修改和调整,得到许多数据和能控制的工艺参数,所得到的产品理论上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甘氨酸,生产工艺,收率,氯乙酸氨解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ABSTEACT Glycine is the most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α-amino acids, it's use is very extensive, mainly fo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food, feed and other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synthetic surface-active agen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produce Glycine, the main solutions are ammonia and Chloroacetate Streck law. At home, because of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reasons, mostly u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workshop process of an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The design gives a briefing o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glycine, at home and abroad,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sign cho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and use intermittent mode of production. preliminary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nnual 10,000 tons, Searched a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data, to do the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to do the heat balance of major equipment and designed the main equipment amination of reactor , optimize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 After repeated modifications and adjustments, got many data and to be able to get control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are theoretically in line with the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glycine, production process, yield,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安全工程 新生研讨课 心得体会及总结

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及总结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安全工程 摘要: 本次论文的目的是总结新生研讨课内容,过程和心得体会。论文的方法是作总结,书写,排版。论文的结果是明确新生研讨课目的,从中得到更深的认识并作出总结。正文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初来乍到、大学学习、智商情商、个人结论、参考文献。从正文分布可以看出,此次论文主要讲的是初次进入的大学的感受,以及大学的学习,然后是最为重要的智商与情商的养成。 目录 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及总结 (1) 摘要: (1)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正文:.. (2) 一.初来乍到 (2) 二.大学学习 (2) 三.智商情商 (3) 四.个人总结 (4) 五.参考文献 (5)

正文: 一.初来乍到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我们经受住了高考的历练,那段忧伤的,散漫的,勤奋的岁月已经渐行渐远,当我还在高三的炼狱中时,我总感觉时间过的缓慢,而真正走过来回头望,曾经不过如此.时间真是个残酷的东西,我们来不及回味,大学的惟幕就已经悄悄的拉开了两个月之久,那个我们怀惴着梦想,燃烧着希望的大学校园,一切的一切,陌生而美好。两个月,过得很快,忙忙碌碌的,…据说,貌似大一是一段精力旺盛的岁月,大一的都像一个个喜欢把裤衩穿在外面的超人一样,旺盛的四处狂奔。本人不是什么子曰子曰的圣人,自然是随波逐流,四处乱漂,也有不少收获。我们的课程,嗯,怎么说呢,就像可比可,貌似很多,其实里面很少;但吃多了肯定不好受。在这里,又不得不抱怨一下我们安工课多了,由于感觉我有点拖延症,于是乎在交作业的前一个晚上,我那宝贵的身体又得加班了。唉,也不得过多抱怨,毕竟自作自受。 回到进入大学前的话题,高考完的假期玩的太过漫长,于是想早点体验大学生活。在期盼中等待,在等待中煎熬,在煎熬中想像,在想像中出发,在出发中奔跑,就这样,在无限的憧憬与期盼中,我终于如愿的走进大学校园,心情有点激动,眼睛有点彷徨,脚步有点兴奋,目光有点迷茫。 猝不及防,大学生活真的开始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这短短的两个月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渐渐的感觉到自己长大了许多。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与人交际,学会了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高中的时候,从早到晚唯一的一件事那就是学习,那时感觉很累,很苦,那时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再说,可现在想想,却又羡慕当时生活的无比单纯——除了学业外,不用为其它任何事情担心。唉,人那,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大学生活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军训。没来大学之前,没有一次正式的军训过,我也把大学想的很美好。大学生活在我的脑海中真的很美好、很美好,我本就不喜欢跑早操,而来到大学,军训期间还是要早早起床,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睁开惺忪的睡眼去跑操,啊,真的好累。虽说是强身健体,但我还是不喜欢跑,这就是我为什么“横”向长而不“纵”向长的原因之一。后面学院也搞了一个优异生养成计划,其中就有晨跑一项,我刚开始还能去那么几天。后面的话,我都不好意思说了,一次也没去过了。 四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未来不可预测,我们会在这个大家庭中学会很多…大学生活还要继续,未来道路风雨兼程,也许远方尽是挫折泥泞,也需要孤孤单单走一程…我相信大学生活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新奇体验,我会因此而变的更加成熟。 二.大学学习 说到大学学习,分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那么到底谁重要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新生研讨课上还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那么答案呢?当然是都重要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H2S,混合气体处理量为2500m3/h,其中含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出气体中含0.02%(体积分数),利用清水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1.2操作条件: (1)压力:常压 (2)温度:20℃ (3)填料类型:自选 (4)工作日:300天/年,24小时运行 1.3设计任务: 完成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2.吸收塔工艺条件的计算: 2.1基础物性参数: 2.1.1液体物性参数: 对于低浓度的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以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查得:由参考书】 【2 20℃时水的密度为:ρL =998. 2Kg/m3 粘度为:μL =1.005mPa.S=3.618 Kg/(m ·h) 表面张力为:δL =72.7(dyn/cm)=942192 (Kg/h 2) 查得:由参考书】【3 H 2S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D L =7.4x10-8x 1256 .02 1 ·1081.19 .32005.1293)186.2(--=s cm x x x x 2.1.2气相物性参数: 查得:由参考文献】【2 M 空=29Kg/Kmol M(H 2S)=34Kg/Kmol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 =29x(1-0.05)+34x0.05=29.25Kg/Kmol 混合气体密度:ρG =33 5 ·213.1293 10314.81001.125.29--=m Kg x x x x 混合气体的黏度近似等于20℃空气的黏度: ()h m Kg s Pa //065.0)(1081.15G =??=-μ(m ·h) 查得:由参考书】 【3 H 2S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D G = 1252 31 312 1 75.15·1075.1] 1.20)0.17298.1[(013.1) 291 341(29310013.1---=+++s m x x x x x x 2.1.3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数据: 查得:由参考书】 【3

化工原理论文

化工原理仿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论文 院系: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生物化学系 姓名:周红霞 班级:10生物 学号:108316130 摘要:采用图形软件及动画设计软件共同开发的化工原理仿真实验系统以其耗时短,成本低,条件多样化的优点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重点阐述仿真实验的内容、优点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仿真实验 正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各领域,引发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命。仿真实验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着新的尝试与改革, 化工原理仿真实验也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崭露头角。目前大学里开设的化工原理实验课大都采用传统的分组实验的形式,由于受到场地和实验装置以及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很难实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很多学生只是听听老师的讲解,看看其他同学做的实验,然后根据同组的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就算做完了一个实验。通常只是走一个过场,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实际操作,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引入仿真实验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我在仿真实验系统开发中的体会,下面谈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1仿真实验的内容 仿真一词译自英文Simulation ,通常译作“模拟”,仿真是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系统或设想系统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和实验的方法。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仿真实验则是以真实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上通过动态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现象,通过互动动画模拟在现场的真实操作,并产生和真实 实验一样的操作结果。它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1)选择不同的实验装置:化工原理包括八个实验: ①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实验; ②流量计曲线标定; ③流体流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④ 换热实验; ⑤精馏实验; ⑥吸收实验; ⑦干燥实验;⑧管路特性曲线这八个实验基本上包括了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实验。在仿真软件中均有设置。 2)实验指导:与实验讲义相关的内容介绍,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计算公式、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也均有详尽的论述。 3)仿真操作:对虚拟装置进行仿真操作。操作界面直观、简洁、友好,使学生读取数据方便而不失真实,特别设计局部放大功能,需要读取 数据的仪表、气压计等,都可以放大到最清晰的效果。在实验操作上,也采用相似的设计,感觉真实而又简单明了。 4)数据处理:对实验操作的结果,进行数据的记录、计算、绘制曲线。数据记录由软件或学生自己完成,软件自动生成记录表格,数据处理 部分将计算并将结果自动列表,通过连接打印机将实验报告打印出来。这一部分也可以由学生手动计算。

化工热力学实验讲义

化工热力学试验讲义 李俊英 齐鲁工业大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 2013.10

实验一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p、v、t)是物质最基本的热力学性质:pvt数据不仅是绘制真实气体压缩因子固的基础,还是计算内能、始、嫡等一系列热力学函数的根据。在众多的热力学性质中,由于pvt参数可以直接地精确测量,而大部分热力学函数都可以通过pvt参数关联计算,所以气体的pvt性质是研究其热力学性质的基础和桥梁。了解和掌握真实气体pvt性质的测试方法,对研究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CO2的p-v-t关系。在p-v坐标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4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2. 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3. 观测临界状态 (1) 临界状态时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 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3) 测定的CO2的t c,p c,v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试验本体、及其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 1.整体结构:见图1。 2.本体结构:见图2。

化工热力学课程论文

化工热力学课程论文 专业班级:10级核化101班 姓名:高超 学号:20104150120 任课老师:阳鹏飞 日期:2012年12月28日

空气分离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空分中的应用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判定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进行方向的定律,本文分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涵义以及意义,并阐述了它在在空分中的应用。 关键字:空分制冷 Abstract: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s a judge and thermal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law,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expounds its application in air separation. Keywords: air separation refrigeration 引言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它们分别以分子状态存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通常要将它们分离出来比较困难,目前工业上主要有3种实现空气分离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深冷法(也称低温法)。深冷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空气分离方法。 其基本过程是先将混合物空气通过压缩、膨胀和降温,直至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氧、氮汽化温度(沸点)的不同进行精馏分离。流程可分为:空气过滤系统、空气压缩机系统、空气预冷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压缩膨胀制冷系统、空气分离系统。其中空气压缩膨胀制冷系统对整个空气分离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制冷按照制冷温度大小,分为三类:普通制冷:t>-120℃;深度制冷:-120℃>t>-253℃;超低温制冷:t<-253℃。空气的液化技术属于深度制冷。 工业制冷主要方法之一为气体膨胀制冷:将高压气体做绝热膨胀,使其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温后的气体来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制冷。 0.制冷的原理

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一: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系统论的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工业设计越发现示其重要的行业价值,设计师必须以更 开阔和创新的设计思路去迎接市场挑战。本文分析了系统论的概念、基本思想,通过对系 统设计对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实践进行介绍和探究,阐释了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运用 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系统;系统论;工业设计;应用 所谓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有序元素的集合。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 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已被广泛地用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工业设计也 不例外,系统论为设计师提供了全面考察和分析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 1系统论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系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即部分构成整体。早在古代,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 会的过程中,已经萌发了各种各样的对世界进行整体性认识的系统观点和思想,这些观点、思想经过总结、整理和加工上升到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层面。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由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先提出的。[1]他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一般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等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贝塔朗菲的思想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多样化学 科性质,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整合之力的深刻洞察的思想,启发着后人用整体的理念来看待 世界及解决问题。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 统的功能、结构及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2]系统论是一种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并作为探寻设计方法的指 导方向。 2系统论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科特勒和拉思是这样评价设计的“:设计师通过对主要设计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来寻 求消费者满意度和公司盈利最大化的过程。”商业模式的变化往往要求设计也要有及时的 响应。[3]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演化和扩充,下 文就是系统论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的研究总结。 2.1产品系统设计 系统论早期在工业设计的应用就是如何使产品系列化、模块化,既满足市场多样化的 需求又能批量化生产。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乌尔姆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尝试将 系统设计分为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以一个主件为基础,依据用户自身的需求配置部件;第二种是系统单元的组合,单元本身已具有独立的功能,但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单元将系 统扩展为更有效的系统。这种模块化、系统化的产品系统设计思想成为设计史上非常重要

消防工程结课论文

安徽建筑大学 论文名称: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初探 姓名:刘峰 专业:安全工程①班 学号:11201040124 课程名称:建筑消防学 指导老师:夏云春 完成日期:2014-12-13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初探 安徽建筑大学姓名:刘峰学号:11201040124 摘要: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由于我们还缺乏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建筑防火设计上的经验,随着一些功能复杂,面积或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的出现。如大型超市,超高层办公楼。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只单纯的套用现行的规范来进行防火设计已远远不够,应该把整个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一部分的消防措施放到一个整体中去分析国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的概念,目前性能化规范已成为国际消防界人士及建筑设计人员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从1996年开始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遗憾的是国内目前就性能化规范在防火安全设计上没有统一的认识。 关键词: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评估和设计工具 Design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based fire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Name:Liufeng Student ID:11201040124 Abstract: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our national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which brought about great success in urban construction.However,along with the appearance of some public architectures,which have complicated functions and big area and space,such as supermarket,office buildings,it's not enough for architects to apply prescriptive codes mechanically to make designs for fire precaution,for lack of the experience of fire precaution designing in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We should consider constructing as a whole and put part of the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to the whole to analyze.The concepts of Performance—Based Building Regulation System brought forward in 1980 in the world has been a pop topic in this field.In China,the research began from 1996 but it’s a pity that there is no unitive performance criterion on fire precaution in China now. Keywords:Performance-based fire safey design、Codes、Evaluation and Design Tools

【强烈推荐】丙烯-丙烯精馏装置设计化工原理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丙烯---丙烷精馏装置设计 学院(系):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专业: 学生姓名:_ 学号: 指导教师:吴雪梅、李祥村 评阅教师:吴雪梅、李祥村 完成日期:2013年7月4日 i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八、亠 刖言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七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正确的说明。 由于只有两周的时间做,第二周内,我几乎每天都在熬夜写,只有封面、目录和前言部分为打印、其余部分均为手写,部分数据上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如保留位数的不同,计算的错误等。前后的数据由于工程量浩大也许有不一致的地方,属于学生我自己的能力不够,请老师谅解! 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方案流程简介 (3) 第三章精馏过程系统分析 (5) 第四章再沸器的设计 (14) 第五章辅助设备的设计 (21) 第六章管路设计 (25) 第七章控制方案 (27) 设计心得及总结 (28) 附录一主要符号说明 (29) 附录二参考文献 (31) ii

第一章概述 精馏是分离过程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所用设备主要包括精馏塔及再沸器和冷凝器。 1.精馏塔 精馏塔是一圆形筒体,塔内装有多层塔板或填料,塔中部适宜位置设有进料板。两相在塔板上相互接触时,液相被加热,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向气相中转移;气相被部分冷凝,气相中难挥发组分向液相中转移,从而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高程度的分离。 简单精馏中,只有一股进料,进料位置将塔分为精馏段和提馏段,而在塔顶和塔底分别引出一股产品。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塔顶最低,塔底最高。 本设计为浮阀塔,浮阀的突出优点是效率较高取消了结构复杂的上升管和泡罩。当气体负荷较低时,浮阀的开度较小,漏夜量不多;气体负荷较高时,开度较大,阻力又不至于增加较大,所以这种塔板操作弹性较大,阻力比泡罩塔板大为减小,生产能力比其大。缺点是使用久后,由于频繁活动而易脱落或被卡住,操作失常。所以塔板和浮阀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 2.再沸器 作用:用以将塔底液体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气液 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 本设计采用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它是一垂直放置的管壳式换热器。液体在自下而上通过换热器管程时部分汽化,由在壳程内的载热体供热。 立式热虹吸特点: ▲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论文.doc

目,这就就导致了设计题目过于单调等问题的出现,并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缺乏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在进行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有部分教师们只注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并直接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就无法很好的应用各种工艺与设备,并且缺乏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这样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师资力量匮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使得化工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了满足教学所需,部分高校就通过公开招聘的模式来进行师资力量的补充,但是招聘到的讲师多为青年教师,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缺乏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指导能力也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④在现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其

考核评价体系多是通过考试的形势来进行,这也就导致学生单纯是为了成绩而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并且难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内容缺乏有创新和亮点。 2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 2.1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高效的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只能算作是参考书,而教师们的授课内容则需要具备有一定的开放性、时代性以及实践性,并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主要是将化工单位的操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在于讲述各类化工单元在操作过程中的共性。因此说可以将化工原理课程归纳到传统学科的范畴之中。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各个单元之间的操作是具体化的,其余现阶段的生产以及科技发展趋势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就要求在进行化工原理课程的具体教学工程中,能够适当增加一些最新的科研、生产现状以及发展动向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接触到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比如在进行传统的精馏计算过程中,其教学重点多是二元理想物系的计算,对于问题的复杂性也多是做定性话的介绍。但是在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还伴随有多元化的复杂现象。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精馏计算的过程中也多是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并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计算效

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 设计完全互溶体系低压条件下,气液平衡泡点温度和气相组成的计算程序。并采用该程序计算甲醇(1)—水(2)体系: 1,压力为101.325KPa,液相组成x1=0.40时的泡点温度和气相组成. 2,压力为101.325KPa,液相组成x1=0.30时的泡点温度和气息组成. 已知该体系液相活度系数满足Wilson方程,A12=0.2972,A21=1.3192。

涉及公式 Wilson方程:lnr1=-ln(x1+x2*A12)+x2[A12/(x1+x2*A12)-A21/(x2+x1*A12)]; lnr2=-ln(x2+x1*A21)+x1[A21/(x2+x1*A21)-A12/(x1+x2*A21)]; 其中A12=0.2972,A21=1.3192; r1:甲醇的活度,r2表示水的活度; x1:液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x2:液相中水的摩尔分数; 查得的安托万方程lnP i s=A-B/(T+C),P i s单位是mmHg,T的单位是K。 甲醇安托万方程参数如下:A=18.5875,B=3626.55,C=-34.29, 水的安托万方程参数如下:A=18.3036,B=3816.44,C=-46.13 y1= x1* r1* P1s/p; y2= x2* r2* P2s/p; P1s:甲醇的饱和蒸汽压,单位:Pa; P2s:水的饱和蒸汽压,单位:Pa y1:气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y2:气相中水的摩尔分数; p:给定环境压力,单位:Pa;T:所求温度,单位:T 题目二: 有一台并流换热器,燃气的压力为0.1013Mpa,温度为1400K,换热后温度降至810K。水以1.2吨/h,1Mpa,423K进入换热器,产生1Mpa,533K的过热 =4.56KJ/Kg· K。大气环境温度为298K,燃气可蒸汽送出,燃气的平均热容C p 燃 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换热过程压降,假设燃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⑴计算该过程的有效能损失及目的有效能效率。 ⑵试画出换热器的热利用线图,并由此图讨论如何降低换热器换热过程的有效能损失。

化工热力学气体p-V-T关系的编程计算论文

气体p-V-T关系的编程计算 摘要 本文运用c语言编程的方法,解决化工热力学中的气体p-V-T关系的计算。 在化热力学气体p-V-T关系的计算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计算,有些需要进行复杂的小数计算,还有谢问题需要通过反复迭代才能得到结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编程计算成为大家选择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系统的对这些程序做了汇集、汇编、整理,得到了可以直接应用的程序。 本程序充分考虑了人机语言转换的障碍,在人机交流的过程中会自动提示使用者进行操作:在输入数据时,会有输入格式说明等提示;在结果输出时,会把运算公式、计算迭代过程以及运算结果一并输出,方便使用者解决问题。 程序中使用的是C语言做计算,程序中使用了if,for,switch语句等基础函数语句和函数调用的基本方法,函数之间结合比较简单,使用者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自行改动函数语句。 本程序的主函数部分如下: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 char fch,jg,sql; float p,V,T; int i,n; printf("欢迎进入物质p-V-T关系计算环境,程序正在编写中,欢迎交流学习!"); printf("\n请输入所用方程和所求量。\n公式代号说明: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维里方程;3 范德华方程;4 RK方程;5 SRK(RKS)方程。\n所求量为p,V,T"); printf("\n请输入所选方程代号fch=");scanf("%s",&fch); printf("\n请输入所求量sql="); scanf("%s",&sql); xzfch(fch,sql); } 本文运用本文成功的解决了计算中遇到的大部分题。在数值计算、迭代计算等复杂问题中得到了方便的应用。程序能解决的问题如表一: 表一:程序能解决的计算

化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化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书写自己的毕业设计,化学专业的同学们,大家知道怎么书写自己的毕业设计吗?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好的化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3,4-亚甲二氧基苯胺,又名胡椒胺,白色至褐黑色固体,是染料、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胡椒胺的N—取代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含氮染料,在农药方面,胡椒胺可用于合成除虫菊滞增效剂;医药方面,它又是合成抗菌类药物喹诺酮的重要中间体,合成抗氧化剂和药物中间体芝麻酚(3 ,4 -亚甲二氧基苯酚) ,制备抗菌药奥索利酸和西诺沙星,合成治疗肝脏疾病的药以及抗肿瘤的药。 研究内容: 1、选择胡椒胺最佳的生产工艺流程; 2、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3、对关键设备进行设计计算,对其他设备进行选型计算,并进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4、列出工艺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规格、数量等); 5、绘出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图和车间平面布置图。 预期目标: 1、邻苯二酚缩合环化制备胡椒环:将邻苯二酚、过量的二氯甲烷、苄基三乙基氯化铵、KOH溶液同时加入带搅拌

器的反应釜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进入蒸馏反应釜中,蒸出二氯甲烷及胡椒环。 2、胡椒环硝化制备硝基胡椒环:将反应釜中加入胡椒环,用稀硝酸进行硝化,过滤,用热水进行重结晶。 3、硝基胡椒环加氢还原成胡椒胺:将硝基胡椒环,乙醇,催化剂加入反应釜, 搅拌下通氮气,升温,间歇加氢气,反应结束后,出料,抽滤,在减压蒸馏反应釜中除去乙醇和水,收集馏分,得产品胡椒胺。 设计(论文)的重点: 1、物料衡算; 2、主要设备的计算,换热设备的能量衡算; 3、经济效益核算。设计(论文)的难点: 设计中最佳工艺流程的确定及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1、XX年1月5日至XX年1月31日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XX年3月9日至5月14日选择最佳路线,进行物料和能量衡算并绘出工艺流程图,进行设备计算、选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并绘出工艺流程图、关键设备图和平面布置图; 3、XX年5月15日至6月5日撰写并修改毕业设计说明书。

交通安全工程论文

交通安全工程论文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摘要 随着世界科技以及创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也获得快速发展,交通行业不断繁荣,国内汽车数量猛增,但是,国内每天都会出现多起交通事故,小则人员受伤,大则车毁人亡,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我通过列举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交通事故情况、比较国内外交通安全发展现状,并就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比较研究做重点分析。综合分析后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目前交通安全的特点和缺陷,从而针对各种缺陷提出找出相对应的措施,旨在提高我国交通安全发展水平。 关键词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一.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 就世界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安全而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人的出行便带来了交通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很大部分,其中最显著的表现便是驾驶员不科学的驾驶。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驾驶员的质量参差不齐,新的驾驶员缺乏驾驶经验,在驾驶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情况导致交通事故。

2.车辆因素 车辆是道路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通事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国内外车辆在不断变多,给交通道路增加了负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不仅如此,车辆的质量和交通事故的出现也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一些出租车司机为了多挣钱不及时修理车辆,导致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外界环境因素 在交通体系里,除了车辆和人为两个因素外,外界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如当地的气候、环境、道路的状况、天气等,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车辆很容易打滑;大雾天气,能见度有限,极易发生车辆追尾情况等。 二.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现状 1.英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体系发展比较完善,早在1555年英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内容较为简单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之后一直不断完善。英国的交通事故率较低。在2007年英国整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3300余万辆,交通死亡人数为2946。属于比较安全的国家。 2.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密度均较大。其公路最为发达,道路网完善。汽车运输在美国交通中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大型货运车辆发生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也很大。针对这一现象,美国道路交通研究者具体研究了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与事故发生率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一:课程论文封面格式要求。 (见下页)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 5、流动边界层,传热边界层,传质边界层的比较 6、三传现象的类似性 7、流体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流体流过固体颗粒的阻力系数的分析比较 8、离心泵的叶片安装角对泵压头的影响 9、离心泵的比例定律、切削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10、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比较 11、旋风分离器的并联、串联操作

12、恒压过滤与恒速过滤的比较 13、非均相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 14、流体输送方式输送设备的归纳总结 15、过滤机最佳操作周期的确定 16、化工原理课程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如:理论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 17、速度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间联系与互相影响 18、平均温差法与传热单元法间的联系 33、吸收因数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34、板式塔负荷性能图及其应用 35、影响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因素 36、板式塔和填料塔的比较 37、并流传热、逆流传热的比较 38、并流吸收、逆流吸收的比较 39、算术推动力与对数推动力的比较

40、湿空气性质的归纳总结 41、各章节后的作业题、思考题的深入讨论等等 二、实际应用方面 “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新的应用开发。 三、计算机辅助计算和辅助设计 针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某一问题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列出程序清单、程序说明,运行结果,并要上交相应的磁盘。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三:课程论文样本。 换热器设计中适宜流体用量的确定 熊楚安 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黑龙江鸡西,158105 摘要:利用换热器的操作线来分析讨论流体用量对传热过程的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的影响,找出了换热器设计和选型中适宜流体用量的优化确定方法,简便、快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操作线流体用量优化选择 中图法分类号:TQ 051.5 文献标识码:A The Optimum Definition Method on Amount of Fluid During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Xiong chu’an

化学毕业论文设计

泰山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1,2-二甲苯基二氮烯的合成、单晶培养及结构解析 所在学院化学学院 专业名称化学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理学 年级二〇XX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完成日期二〇XX年五月

摘要 摘要 醛、酮等具有活泼α-H的化合物(酸、酯、硝基化合物、氰基化合物、末端炔烃…)与甲醛、胺(一级胺、二级胺或氨)在乙醇溶液中回流,使酮的α-H被胺甲基取代。该反应也称为胺甲基化反应,所的产物成为曼尼希(Mannich)碱。 曼尼希碱(Mannich base)和2-甲基苯胺和衍生物浓时具有强烈的粪臭味,扩散力强而持久;高度稀释的溶液有香味,可以作为香料使用。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该类化合物的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2-甲基苯胺衍生物中的NH结构有三阶光学非线性,已经成为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实验以苯甲醛、2-甲基苯胺与丙酸反应,以钼酸铵为催化剂,在石蜡浴并在搅拌条件下回流合成新的化合物,采用溶剂蒸发法在真空干燥箱内28oC的恒定温度下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单晶培养,并获得了其单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曼尼希碱,三阶光学非线性,金属配合物 I

ABSTRACT Aldehydes and ketones is lively and alpha H compounds (acid, esters, nitrocompounds, p-cyanic-benzyl compounds etc. With formaldehyde, amine (level 1, level 2 amine or amine ammonia in ethanol solution), make the backflow testosterone alpha H was amine methyl replaced. This reaction is also called amine methylation, the product of the reaction was named Mannich alkali. Mannich base and 2-p-trifluoromethylaniline and derivatives thick with a strong odor of dung, diffusion of strong power and lasting; Highly diluted solution have fragrance, can be used as a flavoring. This arrised the people with the strong interest in this kind of compounds and studied. And 2-p-trifluoromethylaniline derivatives of NH possess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and has become a hot spo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optics. In this experiments, we performed Mannich reaction using benzaldehyde, 2-p-trifluoromethylaniline and propionic acid as reactant and molybdate as catalyst and obtained a new compound. Using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we grown the single crystals of the compound and determined its crystal structure by means of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Key words: Mannich base,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s, metal complexes I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