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6
清华大学--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中国网]: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随着近年来紧急突发公共事件像“非典”、“禽流感”、“海啸”等在国内外的频频发生,如何应对紧急突发公共事件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国务院1月8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分类?怎么应对?都给出了明确界定,今天我们就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先生为我们详细解读应急预案的形成过程和涉及的内容。
[中国网]:
薛院长您好!
[薛澜]:
您好!
[中国网]:
我们看到“矿难”、“禽流感”和前几天发生的“京广路塌陷”这些事件,是不是都属于突发公共事件?那么,专业的说法,突发公共事件是怎样界定的?
[薛澜]: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从学术研究和应对的能力机制角度考虑,在我国大概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类似地震、海啸、洪水等等。第二类一般是重大的生产事故,像“京广路塌陷”,就属于重大的交通事故,还有工厂的生产安全事故、煤矿的坍塌、爆炸等等。第三类也就是我们讲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像SARS、“禽流感”,都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第四类是涉及到重大社会安全的事件,比如恐怖袭击。
[中国网]:
1月8号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薛澜]:
说到出台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SARS。大家知道,SARS对我国整体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影响非常大,在这之前,我国也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经验,像应对98年洪水以及一些地震灾害,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SARS也暴露出我们原来的那些经验在应对像SARS这样原因不明的事件时还有很多缺陷,包括怎样及时向公众沟通、公布相关情况,怎样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去应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SARS使我们看到了整个国家应急体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务院有关部门把这些事情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和有关政府部门,动用了很多人力物力,对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一般提到的是“一案三制”,“一案”是指我国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这就相当于一个行动纲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