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2 传统节日 优秀教案

识字2 传统节日 优秀教案

识字2  传统节日  优秀教案
识字2  传统节日  优秀教案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你知道这些节日吗?每个节日,人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

2.相关链接:

节日源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练一练,巩固学生多音字的识记情况;

5.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6.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7.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8.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边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要写舒展。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9.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四、指导朗读

1.自由读一读;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4.教师对重点语句作指导: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的无比高兴的的心情。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

(3)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每个节日的风俗民情。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串珠问题1)

本文介绍了7 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这些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核心问题)

团圆、喜庆、吉祥和希望。

(3)哪些句子是描写这些传统节日的特有风俗的?(串珠问题2)

①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人欢笑”写出过春节时,人们的心里很高兴。

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的无比高兴的的心情。

②说一说:本句介绍了春节的哪些典型习俗?你知道春节的习俗,除了这些习俗外还有什么?

本句话介绍了春节的习俗“贴窗花,放鞭炮”。春节习俗还有:包饺子、拜年、给压岁钱,还有贴春联。

③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a. 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

b. 写出了元宵节人们到大街小巷看花灯的习俗。

c.“大街小巷人如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街上的热闹场景,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又散去。

④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雨纷纷”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一种凄风苦雨的天气,也代表人们的哀伤的心

情。

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⑤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a.这句话是对端午节人们的活动描写。“赛龙舟”是南方人们的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以热情、稍微紧张的语气读本段,读出人们过端午的热闹景象。

b.运用:选一选:端午节的习俗有( BCD )

A. 放鞭炮

B. 赛龙舟

C. 插艾叶

D. 吃粽子

⑥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a.这句话写了七月七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传说。“乞巧”是中国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他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b.要读出对“牛郎织女”相会的喜悦之情。

c.这里讲到一个怎样的美丽传说?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个美丽传说,更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d.积累:写出几个和《牛郎织女》类似的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⑦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吃月饼”、“赏月”是人们在这一天要做的事。

要读出一家人团圆的热闹、祥和气氛。

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a.踏秋赏菊登高”是该节日的主要民俗活动。

b.要读出对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c.为什么说“重阳节,要敬老”?

“要敬老”是因为,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举行许多尊老爱老活动。

⑨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结尾这一句呼应了开头的一句。又一次写到春节。

要读出人们春节团聚的热闹景象。

(4)品读描写节日风俗的句子,看看这些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 (串珠问题2) 每个节日的民俗活动各不相同:春节里人们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七月七,乞巧,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踏秋,尊老。

(5)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串珠问题4)

示例: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最隆重,最热闹。

(6)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课后第2题)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元宵节:我们这里又叫“小年”,非常热闹。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大街小巷都有卖元宵的,现做现卖。晚上人们要在公园里看花灯,放烟花。小朋友们挑着灯笼,满街逛,放鞭炮。

中秋节:在我们这儿是除了春节外,第二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从各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团圆赏月。吃月饼,聚餐。

(7)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课后第3题)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和一个多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2.主题延伸

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写一写。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

(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本文以儿歌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的几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的风俗民情,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本课小结:本课是识字课,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儿歌中,我们在诵读中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积累了语言,并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正月歌》。

六、作业布置

1.背一背这篇课文。

2.传统节日的背后有往往有着一些故事传说呢,请爸爸妈妈讲一讲,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前搜集: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习俗、故事、来历、古诗、谚语、歌曲等。一小组一个节日,课前读主题丛书《‘年’的来历》、《元宵节的故事》、《七夕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了解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会背和这些节日有关的古诗,能讲节日的故事。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歌曲导入,感受节日 师生同唱歌曲《新年好》。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走进课文,继续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复习回顾,回忆节日 1.复习字词。课件出示文章,生字标红。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标红的生字。开火车一人一行;齐读。 2.回忆节日。通过上节课的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指名说,齐说,课件出示表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3.知道日期。每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指名说,出示。除了清明节是阳历,其他都是农历。 三、读背课文,了解节日 1.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有哪些?指名说。 2.接读课文,老师读节日,你们读对应的习俗。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叫传统习俗,板书:传统习俗。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时间顺序。根据时间顺序的提示,自己尝试着背诵一下吧(填空背)。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指导朗读,配乐背诵。同桌拍手背诵。清明感情基调(顺势拓展古诗《清明》理解人如潮会鹊桥。)多种形式诵读。 四、品读课文,展示节日 1.了解春节。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春节还有哪些习俗?(指名说)吃年夜饭、贴倒福、拜年、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歌曲《过年啰》进一步了解春节习俗。(学生春联和吃年夜饭照片) (2)春节文化知多少。闯关游戏。 第一关:讲一讲年的故事。 第二关:背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或者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含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教师相机正音。(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二下《传统节日》课文原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3套[审定版]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

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优秀教案2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3.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属于“学表达”的练习。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 4.选做题:“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属于延伸拓展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 1. 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

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课文中讲述到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和节日的由来,学生熟悉的,了解的,这是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回忆这写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习俗活动,以唤起记忆,是必要的教学策略。 3.识字课文虽然会认字的量较大,但由于是母语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对这些字已经在口头上使用,再加上会认的字的目标水平是整体记认,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认读,再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妨碍整体的阅读理解。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会认字的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时间记认字形,去弄字义,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机械记忆的心理规律,采用在语言环境中反复重现的策略,使学生能识记会认的字。 4.会写的字中,有部分是学生一年级时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部分的字,如有必要,可在在学习前先复习唤起记忆,并明确在本课的要求。至于认写同步的字字形的掌握,应与已经会认读的字一起,通过组织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认字形,进行形近字、音近字比较、组词,引导学生通过音形义相结合识记字形,保证正确率。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部编人教新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2.《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 学习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2)(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传统、张贴、元宵、祭祀、乞巧、饼干、赏菊。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 3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新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结合图片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贴窗花、放鞭炮(春节) 五颜六色的彩灯(元宵节) 清明节诗句(清明节) 3、师:大家都特别聪明,同学们,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字读准。 (2)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生字,请生读一读。 (2)加上拼音再来读。 (3)去掉拼音再读。 (4)识字小游戏(指生读一音一字一词) 4、大家读的又准确又响亮,读要读准确,写也要写工整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认真观察,按正确笔顺来书写它。) 5、观看视频,笔顺,生书空。 6、在田字格中范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精品教案

《传统节日》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难点: 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新年好。 2.同学们,你们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能知道它是什么节日时唱的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个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认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读课文3遍,画出课文中的传统节日,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第二遍: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打上问号。 第三遍: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3.出示会认的词语,检查自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传统贴宵巷祭舟艾 堂乞巧郎饼赏菊 注音读,读准声调。 4.小组学习,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1)舟乞(独体字) (2)传统贴巧郎饼(左右结构) (3)宵巷祭艾堂赏菊(上下结构) 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5.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传统贴窗花小巷祭扫龙舟艾香 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菊花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课件: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五日)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1.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 编版) 《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 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教案2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2课时)人教(部 编版) 《传统节日》(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

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 (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宵节(出示词语:看花灯),在清明节(出示词语:祭扫),多么丰富又热闹的传统节日呀!(齐读课文1-3句) (三)过完了春天里的三个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夏天和秋天,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吧! 二、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一)五月初五端午节 1.太阳当空照,夏天光正好。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盛,是驱邪避灾的好日子。这一天人们做什么呢?(出示词语:端午节)。 2.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出示句子) 学生读一读,自由表达。 3.品读“过端午,赛龙舟。” (1)(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怎样赛龙舟? (2)指导读:赛龙舟。 相机点评:龙舟披红绸,握船桨,人们八方来。

鼓击春雷,欢声震地,一起加油。 惊退万人,衔得锦标,一起欢庆。 (3)小结,师生合作:“过端午,赛龙舟。” 4.品读“粽子艾香满堂飘。” (1)过端午,不仅仅是赛龙舟,还可以做什么? 指导读“粽子”、“艾香”。 相机评价:白白糯米包的粽子!“粽”字米字旁。 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 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出示艾叶图片 清凉清凉的香气! 醒脑明目的香气! 5.来,品一品粽子,闻一闻艾香,赛一赛龙舟,庆一庆端午!(齐读) (二)七月初七乞巧节 1.七月七,来乞巧。 出示词卡:乞巧。指名读:乞求巧艺,乞求智慧。 2.看,谁向谁乞巧?(出示图片)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 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 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

2019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2新人教版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符号停顿。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特点,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歌曲《中国传统节日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中国传统节日歌》,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中国传统节日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叫《传统节日》,谁来拼一拼课题? 2.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朗读儿歌,学习字词。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学会借助拼音或查字典。 2.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3. 说一说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 4. 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交流: 在这些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 (3)叫号游戏。(巩固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 师:第一个生字宝宝读什么?第二个生字宝宝又读什么? 5.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儿歌里讲了哪些传统节日?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 (2)学生听课文录音。 师:儿歌里每个节日都提到了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你能把听到的节日风俗习惯标画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节日风俗习惯。 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一)读准字音。 1. 跟录音读课文。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找出来了。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要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 指名学生读。 3. 小组比赛读。 (二)理解儿歌。 1.师:你们看,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2.介绍部分节日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 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课堂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 六、活动延伸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在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课学生去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七、结束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传统节日17-部编版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过程和方法: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 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 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 春联、走亲戚。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指导

识字2传统节日 妙析教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 传统节日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附录二:修改后教案 修改后教案 主备人曹媛媛年级二学科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2)课课题《传统节日》 知识 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知道四个传统节日是什么,在哪天,有哪些习俗,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的基础上,实现熟读成诵 教学 目标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了解传统节日,并且热爱有收集传统节日的更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会写三个字 2、学习前四个传统节日、了解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教学难点1、了解端午节和清明节的深刻内容 2、掌握归类识字 3、明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 。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们年龄太小,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一直保持,如何让他们对于识字课始终保持较高兴趣成为全课设计的出发点,因此,坚持沿用“识字教学六环节”的范式,突出了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更贴近孩子生活、形式丰富多样、游戏适当调节则成为适合他们的识字课教学方法和行为,由扶到放、及时鼓励肯定。 教具 学具 幻灯片、字卡、词卡、小黑板、投影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进入,解释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过节吗?你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生1:喜欢春节,有压岁钱 生2:圣诞节,热闹 师:老师也有很多喜欢的节日,而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节日有关的诗歌,请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节日两个字。(板书)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节日,其实在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再来写写“传统”两个字,注意书写的正确。 2、解释课题 师:课题中的“传统”是什么意思?就请大家利用手头的字典查查它的准确含义,我们来找找谁是查字典小能手。 生:查字典 (师小结:遇到难懂的词时,通过查找工具书能帮我们更好解释词语,这是种解词的好方法。) 3、解释“传统节日” 师:传统是世代相传,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意思,那么传统节日是? 生: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日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提示,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大声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耐心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师:请以为同学当小老师来领读生字,先读拼音再读词语。3、开火车“挂红灯”巩固 师:每到过年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咱们也来挂挂红灯,以开火车的方式看到哪个词,大声读出来。 生:开火车读词 4、再读课文、标出几句话 师:生字、生词都掌握了,再读一定有很大进步。请同学们再次打开书大声读读课文,并用序号标出。 生:汇报、全文共8句话。 5、8人读文、标出节日 师:8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画出提到哪些传统节日。 生:汇报,教师版贴节日 6、检查预习,对应时间 师:你们知道他们都在哪天吗? 生:对应,师版贴(强调:春节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7、我的发现 师:请仔细观察对应的时间一行,你们有什么发现?(肯定评价) 生:只有清明节用红笔写1、说说喜欢的节日激发兴趣,提起关注,解释“传统节日”,明确区分,纠正已有错误观点,明确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节日 2、整体感知,形成整体认识,知道共有多少传统节日,分别在哪天。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 zhōuài zhuǎn tuán 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