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推理

生活中的推理

《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推理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倾听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对生活现象进行推理的过程,形成与掌握一些常用的推理方法。

学习难点:

信息的合理辨析,最直接信息的发现与利用。

教学建议:

1、立足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的问题不宜太难,一般都有一个可以直接判断的条件。

2、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各种推理的方法,如排除法等。

3、在教学要体现列表法的优越性,鼓励学生用列表法来解决推理问题。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推理

1、趣味抢答,简单推理。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趣味抢答,我说一句话,请你们根据我所说的话进行推理,说出你想到的结论

明明不是女生。

张老师上课从不讲英语。

数学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

办公室有四个人,我不是最高的,我可能是……?但是我比两个人高,我是第几高的?

……

2、揭题。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一些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就是——生活中的推理。(出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形成一定的推理方法

1、理解题意:他们参加哪个兴趣小组?

出示:学校组织了篮球、书法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师指名读,老师引导他们:题目说了几个人?几个组?每人参加一个组,没有重复,是吗?到底哪个同学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你知道吗?猜猜看。(学生猜)

师:有太多的可能,我们不能确定他们分别是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现在请接着看。

出示:“淘气喜欢书法,小明不是电脑组的,笑笑不喜欢篮球。”

2、提问:现在你们能推断出来他们分别是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了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

5、反馈:你们是怎么进行推理的?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师:为了让表达的同学思维更清晰,听的同学听得更清楚,我给大家提供一张表格,你觉得谁是那个小组的就在那个小组打个勾。谁愿意来说?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表格,让一名学生上台一边说推理的过程一边在表格里打“√”,确定了一个,也就否定了好几个,否定的打“×”

6、小结:先抓住直接信息:淘气喜欢书法,再利用表格进行推理,即清楚又快捷。

7、利用列表解决问题(书本上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

三、练习提升

1、比高矮。(练一练中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摆玩具。(练一练中的第2题)学生先在下面摆,两人合作,再汇报。

3、价格大比拼。(补充练习)

这六种玩具的价格分别是12元、10元、8元、8元、9元、6元。小狗不是最贵的,但比松鼠、洋娃娃、小喇叭、手鼓都贵;小喇叭与手鼓价格一样,洋娃娃比小喇叭的价格便宜。你能说出每种玩具的价钱吗?给每个玩具贴上价格。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什么了?懂得什么了?学到什么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