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荣枯鉴完整版

荣枯鉴完整版

荣枯鉴完整版
荣枯鉴完整版

荣枯鉴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一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一交一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节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后唐愍帝)继位时仍然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

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一邓一州,今河南一邓一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一由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出任宰相。郭威病死,由郭威的内侄和养子柴荣(后周世宗)继位。冯道因反对且讥讽世宗柴荣亲征攻打北汉,惹恼了世宗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山陵使,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圆通卷一

原文: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译文】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

原文: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译文】道理的阻碍与通畅,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些。

原文: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

【译文】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名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体;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有过错的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不同。

原文: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译文】君子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称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

原文: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译文】名誉都是虚的,利益能诱一惑人,但都是人难以抗拒的。

原文: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译文】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成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

原文: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译文】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什么会去加害于小人呢?

闻达卷二

原文: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

【译文】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

原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译文】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上层领导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名誉;小人喜欢取悦上层领导,对下层百姓的邪恶不会惩罚。

原文: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译文】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常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诚;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品质,下层百姓就会抛弃他。

原文: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译文】上层领导的怀疑是灾祸的根由,下层百姓的遗弃会毁坏名誉,荣华富贵的人都难免被称呼为小人,就是因为要巩固实际利益而舍去好的名誉。

原文: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

【译文】富裕与尊贵的产生是有普遍的规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实际需要为主;灾祸与福禄并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关键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原文: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无羁无一耻,荣之义也

【译文】以实际需要为主就不会受虚名所束缚,观察判断不以奸诈的行为作为耻辱的标准;既没有羁绊又没有耻辱,这是能够荣华富贵的内在含义。

原文: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

【译文】想追求名誉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好职位不可能有好名声;想升官的人就不要考虑名誉,道德高尚不可能会荣华富贵(矛与盾的关系)。

原文: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译文】君子谈论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击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

解厄卷三

原文: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一身,忧己者安命

【译文】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则祸患会很强烈的。为国家操劳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为自己操劳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

原文: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

【译文】灾祸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然而有些灾祸是自找的;灾祸是每个人都讨厌,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碰上。

原文: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

【译文】君子不会去做坏事,但祸患却接连不断;小人不贤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却不会停止。

原文: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

【译文】让上层领导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难做到;但与下层百姓不结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谈论。

原文: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译文】上层领导有麻烦时,不用辩护自己承担罪责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层百姓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抢先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可以免去责任。

原文: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译文】君子不爱拉帮结伙,遇到灾祸而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人。

原文: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译文】道和义缺失却没有什么惩罚,遇到灾祸时没有解决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却没有能力改变,而有的小人却可能被谅解。

交结卷四

原文: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译文】真正智慧的人不会拒绝贤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与恶两种人都要用。

原文: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译文】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当成敌人,朋友和敌人都是常常互相转化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原文: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译文】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人尊贵,以轻贱的心态去估息邪恶的人下贱;尊贵的人不知自己应尊贵,贫贱的人不愿自己被轻视,贵和贱就可能互相转换了。

原文: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译文】尊贵的人不会轻视别人,潦倒的人学不会尊重别人,贵和贱的身份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原文: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译文】有的人总希望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展示在众人面前是很愚笨的,这样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谋略;有的人忌妒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没有能力深深隐藏,这样的人将祸患无穷。

原文: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下怨恨,结仇的人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原文: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陰结,惟患陰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去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义达不到尽善尽美。小人喜欢耍陰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陰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于这个。

节仪卷五

原文: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译文】对外表现出如君子般仁义道德而内心则是耍陰谋诡计的小人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小人;对外表现出如小人般有心计而内心却如君子般高风亮节的人,才配称为真君子。

原文: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重仁义的人忽视了因此可能面对的伤害。

原文: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译文】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为处事时却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有的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实际行为处事时忘记了以仁义为准则,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且获利很少,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且获利丰厚,因此众人都想成为小人。

原文:位高节低,人贱义薄

【译文】社会地位越高则气节越低(保住地位),有的人越贫贱则越顾不上道义(要生存)。

原文: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译文】君子最不能忍受污辱他的意志,小人最不能忍受是损坏他的身体;君子在乱世中避开隐居,小人却因此在朝廷中弄权。

原文: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

【译文】气节抵挡不住金钱,人贫困时难以成为君子;道义抵挡不住性命,形势危险时难以拒绝成为小人。

原文: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译文】不害怕别人的言论,只顾计算利益与伤害的多少。这并非是具备气节和道义的途径,然而却是能够生存的途径。

明鉴卷六

原文: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译文】福运到来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福与祸能先预测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处理完。

原文: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

【译文】施加极小的诚信则大陰谋可以得逞,多注意细节则大决策就能谋划决定。

原文: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译文】行事不可以做到绝境(要留后路),言语不能完全说明白,即使对至亲好友也要戒备。

原文: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译文】假装畏惧而实际要忍受着,对外表现恭敬而内心在忌恨着,既使是奸邪的人也会被迷惑。

原文: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si)变则存矣

【译文】知道戒惧谨慎的人接近了福运,能够迷惑别人的人就能够远离祸患,随时应对事物的改变则能长久生存下去。

原文: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天恩难测,惟财可恃

【译文】交往的人必须是对你有用的,这样可以使利益长久;上天的恩赐难以预测,只有属于自己的钱财可以依仗(不要指望别人,只能依靠自己)。

原文: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译文】用奸诈的手段去整治奸恶的人,恶人被消灭后自己就能安居乐业;惩治邪恶不能用太善良的方式,这样祸患就不会再滋生了。

原文: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译文】计策并非万全之策的就不要去施行,人并非有聪明才智的则不要去耍陰谋诡计,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应当要戒备呀。

谤言卷七

原文:人微不诤,才庸不荐

【译文】职位低贱的人不要告诫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没有才能的人不要推荐他。原文:攻其人忌,人难容也

【译文】攻击他最被众人忌恨的缺点,(缺点暴露)众人就难以容忍他了。

原文: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译文】使他陷入窘迫的处境则众人自然会污陷他,这是毁谤人最简单的办法;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而别人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诽谤他的言论就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这应当是毁谤人的奇招;找出他干过的不为人知的各种小事(抓住他的把柄),这是毁谤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到处散播他的真假无法分辨的种种坏话,这是毁谤人直接成功的办法。

原文: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译文】遇到诽谤而不去辨解(选择沉默),事实真相慢慢自己就清楚了,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这件事只能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

原文: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译文】失去了上层领导信任的人,下层百姓就可能抵毁他;失去下层百姓信任的人,上层领导必定会怀疑他。

原文: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译文】假借领导的意见打压别人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假借众人对事物的议论来获取信任,这样做事谁都会被你蒙蔽。

示伪卷八

原文: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译文】没有虚假则也没有真实。真实的并不怕虚假的,虚假的不能代表真实的,害怕的是真真假假掺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清楚。

原文: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译文】伪造得不足以以假乱真就会给自己惹祸;真诚得无所顾忌也会让别人讨厌。

原文: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译文】顺应自己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即使是假装的也不会有什么过错;悖逆自己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尽管真诚也会得罪。

原文: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译文】提要求时最忌讳直截了当,含蓄的提出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拒绝别人最忌讳明白得说,委婉的拒绝不会有失误。

原文: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

【译文】忠于自己的领导是有仁义的,君子如果仁义就不会放弃自己以前的领导;在行动中对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尊敬,小人行动中不可能心怀感恩。原文: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译文】君子尽管陷入困境也不会以迷惑别人(达到目的),小人显达之后就会背弃曾帮助过他的人,这是做人虚伪的原因,跟在困境或显达没有关系。原文: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译文】虚礼俗套,不去遵循的人并非是虚伪。明知道坏事情,还信守诺言的人并非有诚信。事物不同而处理情况也应改变。

降心卷九

原文: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

【译文】以智力整治众人,智力用尽的时候而众人就会背弃你;收伏人必须慑服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的志向(臣服)不会改变。

原文: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

【译文】被上层宠信的人不会感觉比别人明智和尊贵;被上层埋怨的人停止暗中结党营私。

原文: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

【译文】不显现出的权谋手段则容易成功,谋略暗中使用则可出奇制胜。

原文: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译文】君子受制于珍爱亲情,以亲情作为要挟自然会曲从的;小人害怕于比他们更厉害的,以奸诈的方法不断施加自然能制服的。

原文: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译文】道理不用直接讲清,劝谏并非要善于争辨,没有忌恨波及就达到目的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并非宣传才会显示出,处事的行动并非公布才会表现出,只要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就能达到目的。

原文: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译文】仁爱能够拖累君子,道义却不能使小人有所收敛,仁和义都切勿滥施(必须掌握分寸);施恩别忘了不在乎名利的人,惩罚更要施加奸邪可恶的小人,恩和威切勿只对一方施加(应并重)。

揣知卷十

原文: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惧,知心堪御

【译文】善于观察的人能够了解别人,善于思索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了解了别人才能无所畏惧,理解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才有能力进行提防。

原文: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

【译文】真正有智慧不要展示给别人(懂得藏才隐智),展示出来的人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隐密的去试测,人们的忌恨会慢慢消除。

原文: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

【译文】君子在小事上可能装糊涂,但大事上绝对不糊涂的;小人一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不考虑未来的发展。

原文: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

【译文】设置疑难而进行试探他们的反应,真诚和虚伪就可以鉴别了;依附有前途的人并与之结缘(牢固关系),烦恼和祸患就可以避开了。

原文: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译文】总结各方面的信息用以观察事态的发展,就没有不知道的事情;时时如同身处险境和困难中用以断绝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 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 而名重於后代.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荣枯鉴原文

《荣枯鉴》原文 作者:五代时期宰相冯道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 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 过乃人也。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 难拒哉。 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 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

其道乃察。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无羁 无耻,荣之义也。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解厄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君子非恶,患事无 休;小人不贤,佘庆弗绝。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 可谅矣。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顺则为友,逆则 为敌,敌友常易也。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 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节仪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 小人也。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

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翻译

2012年1月4日星期三 雌激素是新的“利他林”吗? ——性激素能让一部分女性思维敏捷,却也让一部分迟钝 大考即将来临?无法集中注意力?尝试一点雌激素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报道称,女性生理周期中的荷尔蒙波动可能会如咖啡因、甲基苯丙胺或最常见的兴奋剂利他林一样影响其大脑。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短期信息处理能力)是依赖于化学物质多巴胺的。事实上,像利他林这样的药物可以模仿多巴胺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在老鼠身上的研究显示,雌激素似乎可以诱发多巴胺的释放。但是伯克利这次的新研究是首次把认识能力和人的雌激素水平联系起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女性会在她们生理周期的不同时间点有着或好或坏的认识能力。 这只研究团队对24名健康女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基因测试,她们中有些天然多巴胺水平高,而有些天然低。不出所料,多巴胺水平低的女性对于处理复杂的工作记忆问题有困难,比如将一串五个数字反着背出来。但当测试在排卵期中进行,雌激素水平最高时(一般是月经期的10~12天后)这些女性的表现显著改善,有大约10%的进步。令人惊讶的是,多巴胺水平天然高的女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却在排卵期中雌激素水平最高的时候有很明显的下降。 根据组织此次研究的Ph.D Emily Jacobs说,脑中的多巴胺是“classic Goldilacks scenario”。对于多巴胺水平最低的25%女性来说,在月经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会增强她们的认识能力,而对于多巴胺水平最高的25%女性来说,月经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可能会使她们的多巴胺水平超过一个上限,从而减弱她们的认识能力。而剩下的50%女性都处在这两类女性水平之间,不在研究的范围内。 这项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Jacob说,像咖啡因、利他林这种诱发多巴胺释放的药物对于特定时期的女性是无效,甚至是损害性的。而且,她还希望提醒科学家们注意,在研究脑部疾病时,男女大脑虽然天赋相同但是并不完全一样。 Jacob说,这之间有很大区别,只有我们能知道他们在正常状态下的区别,我们才能预测他们在疾病状态下的区别。 毁约——脑扫描揭示誓言什么时候会不被遵守 新郎说“我愿意”而又和别人有一腿的时候,他脑中发生了什么?朋友承诺还钱却一直不还,他的脑中又发生了什么?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毁约是一项很复杂的神经生物学事件。而且脑扫描可以在毁约发生前预测出谁将要毁约。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运用核磁共振技术把大脑比喻成了一场投资游戏。投资者必须决定是否承诺与受托者分享利益。如果投资,会使得账户中的资金增加,但如果受托者选择不分享,结果也会是投资者受损失。几乎所有投资者都说会把钱给受托者,但最后并不会所有人都守约。 通过核磁共振的扫描,研究者可以在他们有机会毁约前预测出他们会不会毁约。毁约者脑部的一些区域的活动会更加活跃,包括分管在压抑诚实回应时自我控制的前额皮质层,和标志

素书原文及译文(完美排版)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素书正道第二》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

《荣枯鉴》完整原文及译文

《荣枯鉴》原文及译文 第一部分:原文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无罪,过乃人也。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为奸行为耻。无羁无耻,荣之义也。求名者非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得非荣也。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解恶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上下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君子不党,其祸无援。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矣。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非止。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致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节义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

《素书》全文翻译

《素书》全文翻译 导读: 《素书》原文译文 原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

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

荣枯鉴(完整版)

荣枯鉴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一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一交一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节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后唐愍帝)继位时仍然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

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一邓一州,今河南一邓一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一由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出任宰相。郭威病死,由郭威的内侄和养子柴荣(后周世宗)继位。冯道因反对且讥讽世宗柴荣亲征攻打北汉,惹恼了世宗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山陵使,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圆通卷一 原文: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科学翻译

第12页 0903060136 梁潇 0903060137 黄浩 0901014108 黄瑞尧 5.3性能分析 通信开销:在和平时期,验证和密钥协商协议的要求只有三路之间的网状路由器和网络用户和双向沟通网络用户之间。这是最低的通信回合要实现相互认证,因此,和平招致降低认证延迟。此外,通过设计,和平带来最低的额外因为它们可能对网络用户的通信开销如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的移动客户端比其他笔记本电脑访问无线网状网。这些移动客户端要少得多强大相比,网状路由器考虑到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消息(M.1),(M.1),(M.2),网络用户只需要发送一组签名履行认证功能。作为我们立足本集团上签字的变化计划[8]中提出,签名的包括两个G的元素五个元素的Z带够。当使用[19]中描述的曲线,可以首要采取p到170位并使用G组1,其中每个元素是171位。因此,总群签名的长度为1192位或149字节。有了这些参数,安全性是大致相同作为一个标准的1024位RSA签名,这是128个字节[8]。也就是说,群签名的长度几乎是作为一个标准的RSA-1024的签名相同。 计算开销:在和平,最昂贵的计算操作的签名生成和验证。签名生成需要两个同构的应用中。同构计算,需要大约同时,作为一个在G1幂(使用快速计算的轨迹图)[8]。因此,签名生成需要约八幂(或multiexponentiations)和两个双线性映射计算。验证签名需要六个幂和3+2|网址|双线性映射计算。按照设计,和平采用会话认证的不对称对称的混合方法,降低计算成本。网络实体(Mesh 路由器和网络用户)执行昂贵的组签名操作相互验证,只有当建立一个新的会话,所有同一会话的后续数据交换是通过高效的基于MAC的方法进行验证。 更具体地说,和平需要进行相互认证,为建立一个新的会话时,执行一个签名生成和签名验证的网络用户。由此可以看出,签名验证的实际成本计算取决于一致资源定址器的大小,而签名的发电成本是固定的。和平可以主动控制的一致资源定址器的大小。此外,可以采取一种更为有效的吊销检查算法,其运行的时间是一致资源定址器的独立[8]中描述了对用户的隐私有点牺牲。这种技术可以进一步带来的总成本六幂和5个双线性映射计算的签名验证。另一方面,和平需要一个网状路由器进行相互认证其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网络用户每每灯塔消息不同的会议和标志定期播出。 存储开销:在和平中,网络用户可以携带资源约束的普及设备,如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的无线网状网。因此,存储每个网络用户的开销应该是负担得起的现代普及设备。在我们的计划显示说明,在和平中的每个网络用户需要存储两个信息:他的小组的私钥及相关系统参数。该组的私钥为每个用户包含1组元素的G1和2个Z元素。如果我们首要选择p到170位,并使用G组1每个组171位的元素,每个组私钥用户只需消耗511位的内存,这是微不足道的现代普及设备。大多数的内存消耗部分是系统参数,其中可能包括代码来形容双线性组(G

(完整版)《荣枯鉴》原文及译文

《荣枯鉴》原文及译文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节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后唐愍帝)继位时仍然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由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关键词: 翻译;科学性;艺术性 摘要: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历来是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西方译学家奈达博士在60 年代曾有过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试图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翻译问题,但未能取得成功。而后,到了90 年代他则断言: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笔者就奈达博士由科学论向艺术论的转变,对翻译的性质进行了理性思考:翻译中对“忠实”目标的追求体现了翻译的科学精神,而为实现“忠实”又离不开艺术创造,因此科学性和艺术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Philosophic Thinking of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of Translating ———on Nida’s“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ZHANG Rui - qing1 ,ZHANG Hui - qing2 (1. The School of Foreigh L anguages , S 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 China ; 2. English Department , Northern China Engineering Institute , Taiyuan , China) Key words : t ranslation ;science ;art ;faithfulness. Abstract : What is t ranslating ? Is it science or art ? This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focal cont roversies among t ranslatologist s. Dr. Eugene A. Nida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science of t ranslating by applying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to t ranslating problems in the 1960s ,but failed. In the 1990s he claimed conversely that t ranslating was not science ,but skills. His shift prompt s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to draw the couclusion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 ranslating ,the pursuit of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reveals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of t ranslators ,but to attain faithfulness , artistic creation plays an immeasurable role in good t ranslations. “翻译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的科学”。怎样才能构成科学? 首先必须要有客观规律正如金堤先生所说:“艺术与科学之争的焦点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翻译这一活动究竟是否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如果受客观规律的支配,那么既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这些规律,我们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而如果这一活动主要靠独创,谈不到什么规律,那么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一门艺术。”因此,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关键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客观规律。我们在翻译活动中没有探索到客观规律之前,是无法断定翻译是科学的。西方译论家并没有主张建立“翻译科学” ,在他们的译论中,也不用“翻译科学”一词。在西方大学课程中,只有“翻译理论” ,或“翻译研究”,或“翻译学”。唯一用过“翻译科学”一词的,只有奈达博士。60年代,他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指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并试图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原理,通过深层结构的分析,探索语际转换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翻译科学。但这一尝试未能取得成功,语际转换的规律也未能找到。此后,他在1991 年发表的《翻译: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我们不能使翻译成为一门科学,出色的翻译是创造性的艺术。可见奈达由科学派转向了艺术派,并从此放弃了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1998 年,他在答《外国语》记者问时,又重申了这一论点,认为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 一翻译科学论的困惑 寻求支配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历代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困扰了几代译学家。只有到了现代,有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才有可能打出翻译科学论的旗号,将侧重点放在科学的基点上。然而,,奈达为何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而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呢?翻译的科学论之所以陷入矛盾,其根源在于翻译对象所涉及的媒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任意性特征。这种特性决定了科学无法完成其使命,因而即使很不情愿也不得不转而求助于艺术。首先,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虽然科学力图把文本语言中的意义一点一滴地落实,但语言却总是拒绝把它的全部意义交出来。事实上,现代批评

荣枯鉴原文及译文复习课程

荣枯鉴原文及译文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 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道理的阻碍与通畅,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些。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 也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名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 身体;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有过错的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不同。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 也 君子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 称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 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名誉都是虚的,利益能诱惑人,但都是人难以抗拒的。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 人;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成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 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 焉?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 或容易的,一般人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什么会去加害于小人呢?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 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 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 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上层领导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名誉;小人喜欢取悦上 层领导,对下层百姓的邪恶不会惩罚。 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 也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常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正直的 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诚;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品质,下层百姓就会抛弃他。

《荣枯鉴》原文及译文教学内容

《荣枯鉴》原文及译 文

《荣枯鉴》原文及译文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节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后唐愍帝)继位时仍然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由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

经典翻译段落(一)科学对人体节奏有新发现

经典翻译段落(一) 科学对人体节奏有新发现 你有没有患过时差综合症,即由于长时间坐喷气飞机环球飞行跨越过很多时区而感到疲倦和沮丧?你有没有像北欧国家的很多人一样患过冬季忧郁症,即由于在阴郁的12月和1月老是看到冬日阴沉灰暗的天空而感到郁闷?也许一点点光就能解决你的问题——而且只需要照射你皮肤上一小块地方。实际上,美国科学家已竭尽全力进行研究——用光照射受试者的膝盖后部,试验光在提神方面的作用。 对付时差综合症和冬季忧郁症的东西可能是荷尔蒙褪黑激素。已知荷尔蒙褪黑激素能调节人体节奏。它于夜幕降临时分泌,可用于帮助治疗时差综合症和睡眠紊乱。冬天光线昏暗、白昼时间短,人们褪黑激素分泌较少,据说这就是许多人在天气昏暗时普遍有这种感觉(即冬季忧郁)的原因。 许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在试验用光治疗时差综合症和季节性情绪失调(“冬季忧郁证”)。他们建议患者坐在模仿太阳光自然波长的灯光前,以恢复褪黑激素。199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戴安娜·波文及其同事发现即使是昏暗的台灯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动物和人接触光都会引起体内复杂的反应。纽约一个大学的研究小组说他们发现光照射在皮肤上会重新调整体内的生物钟。他们选择了胭窝做试验是因为那儿容易接触到而且远离眼睛,许多科学家认为那个部位决定着人体节奏的周期。 Scientists Shed New Light On The Body's Rhythms Have you ever suffered from jet-lag, the fatigue and depression that comes from long hours spent in a jet aircraft traveling across the world over many time zones? Or like many people in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you ever suffered the dark depression of winter blues, the feelings of gloom that comes from facing the somber December and January winter days under dark, cloudy skies? Maybe all you need is a little light -- and merely on a small patch of your skin. In fact, in experiments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ight in raising our spirits, American scientists have done all their research using light played on the back of the subjects' knees. What could be a key to jet-lag and winter blues is the hormone melatonin, which is known to regulate body rhythms. It is secreted as night falls and it can be used to help to overcome jet-lag and some sleep disorders. The low level of melatonin we experience in winter when light is dull and daylight hours are shorter is said to be cause of that common feeling many people get in dull weather -- winter depression. For years experts have experimented with treating jet-lag and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winter depression") with light. They

素书原文及解释

素书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1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科学译介研究 背景明末清初是基督教伴随着殖民势力向东方发展的高潮时期,同时也是东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期。明末清初也是中西科技进入较大规模的实质性接触和交往的新时期。在此期间,从利玛窦1582年抵达澳门开始,到1687年法国五位“国王的数学家”抵华为标志的耶稣会士入华传教新阶段,直至“最后的耶稣会士”钱德明在1793年去世的两个多世纪中,随着一批又一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科技交流进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书信往来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也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过程:第一阶段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活动中,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那时候传教士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时主要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们,在试图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引入了西方的人文哲学和科学技术思想,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学术相关书籍。但在从事西方科技知识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也积极通过翻译将中国文化科学与社会习俗等国情介绍到西方世界去,这就是“中学西传”。就这样,西方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传播西方文化与科技,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又成为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受熏陶者和接受者,进而又成为向欧洲译介中华文化与科技的传播者。 第二阶段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标志着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传教活动进入一个重要转折点。利玛窦为了实现传教意图继续发扬光大他在前期探索和完善的适应性传教路线,一方面研究中国儒学典籍以适应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以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作为敲门砖,为此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完成了不少西方科技著作的译述,其代表作就是与徐光启合作完成的《几何原本》。 第三阶段 1687年,五名法国耶稣会士来华,标志者明末清初耶稣会在华传教的二百余年这段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或者分水岭。从1687年至1724年基督教在中国被禁的这段时间里,法国耶稣会士不但在这一时期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中独步天下,而且也促成法国成为欧洲汉学研究的重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1687年前来华的传教士呢,对汉学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为了传教出发而对儒家经典的注解,而1687年后大规模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则扩大到了其他许多领域,包括历史、民俗、文学、科技、动植物学等等,其广度和深度显然不是此前的来华传教士所能企及的。 “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出现的原因(只要读科技实现需要的原因即可)。就世界背景而言,到了明末清初,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催生了其对原材料的迫切需求,进而引起了西欧各国对海外商机的探寻,而地理大发现之后激发起来的欧洲人探索新航路热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前往中国。就国内背景而言,从晚明时代开始,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使历史发展呈现出新的情形,晚明的经济、社会、政治、习俗及思想文化都出现了新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