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1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1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1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1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析

张剑桦

2012-7-27 9:50:06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内容摘要:研究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其源流探讨与涵义界定是两个不能回避而且也回避不了的术语概念。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国人都认定,澳门文学的“根”在中国,澳门文学的“源流”在中国,澳门文学只是“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是它的“源”。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澳门文学研究的资源还有待开发,对“澳门文学”的涵义界定不必操之过急。界定“澳门文学”涵义的原则是: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应该根据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特质去探讨,通过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去辨析这两个术语概念。

关键词:澳门文学源流涵义

作者简介:张剑桦(1953-),男,河南许昌人,广州大学教授,从事文艺学、台港澳文学研究。

一、澳门文学源流的探讨

澳门文学的源流问题,是研究澳门文学发生、发展历程中不可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问题。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乍看去似乎已经解决,但由于澳门文学走过一条独特的道路,源流问题仍留下一些疑窦乃至错觉,需要进一步澄清。澳门古、近代文学是一种“植入”式文学,即从中国内地直接输出到澳门;而澳门本土缺乏“根生”式文学。明清、晚清和民国时代辉煌的澳门诗词作品,几乎全是中国内地诗人所创作。严格意义上的澳门本土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学,则是澳门早期的新文学。澳门学者李鹏翥说:“远在抗日战争时期,澳门的文艺活动蓬勃一时。活动的主题,都与抗战这个历史使命有关。”[1]4鉴于此,有人认为抗战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澳门本土文学,尽管还比较粗糙,政治功利性、宣传鼓动性的特点比较明显,但它毕竟是澳门文学的“正宗”。澳门新文学作品的出现,恐怕要推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如当时冯裕芳(化名丘老师)组织文艺小组,金应熙撰写借古讽今的历史小品,还有陈霞子主持报纸副刊时笔耕不辍。于是有人认为它是整个澳门文学的源流。如果说,它是澳门新文学的开端,是大致不差

的;如果说,它是整个澳门文学的源流,那就是错觉了。事实上,澳门文学的发生是一种直接的“植入”现象,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文学在澳门”或“澳门之中国文学”。

一些澳门本土诗人、作家和学者对于澳门文学的源流发表了不同的看法。陶里说:“澳门文学,至今有文献可查者,始自清初乃至民国,据韩国全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客座副教授李德超《中国文学在澳门之发展概况》一文所记,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屈大均、魏源、何绍基、丘逢甲等130多人都曾到过澳门,而且留下诗文四百多篇,所以他认为‘夫澳门之中国文学,实可视为岭南文学之支脉。”[2]显然,陶里是同意李德超的看法的。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说:“有人津津乐道澳门的文学可以远溯明清,列举了作者和作品,但那些骚人墨客皆因逃避政治迫害,流寓濠镜海隅遗下的歌赋残章,虽然可以视为澳门的文学遗产,但却是移植过来的绿株,并非莲峰山下泥土里成长起来的奇葩。”[3]还有人把澳门文学的源流追溯得更久远,从南宋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伶仃”诗句算起。黄晓峰认为这样太牵强附会,并揶揄说:“想拼凑一本《澳门文学稗史》不妨把开篇追溯到‘弹竹续竹’时代,因为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华夏统观考察澳门近四个世纪的汉字遗存,可以列入‘文学’类的多半出自于来澳门游历的大陆观光客手笔。因此,有人编《澳门四百年诗选》,把明朝汤显祖绝句和当代广州客小唱悉数入选了,令人目不暇接。”[4]这不妨看做是一家之言。

所谓源流,即“原指水的本源和支流,引申之事物的本末”[5]。《荀子·富国》:“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刘克庄《还黄镛诗卷》诗:“源流不乱知归趣,篇什无多见苦心。”这种释义似乎简略了一点,但关键词“本源”、“支流”却给人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在现代汉语的构词方法和语用实践中,“源流”一词属于合成词的联合型,这种联合型的合成词,两个词根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相对消失。如“忘记”只有“忘”的意思,“干净”只有“净”的意思。这种合成词又称“偏义词”。我们这里所说的“源流”一词就属于偏义词,人们往往只记取“源”的意思,而忽略了“流”的意思。这是人们在语用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现象。我们这里所说的澳门文学的“源流”,也是沿用了人们长期语用的惯性,只有“源”的意思,“流”的意思相对被弱化了。我们常说“江河源”,指的就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我们又把中国

文化之流比作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而奔泻于千山万壑间的长江黄河,其九曲十弯可以比作文化发展的艰难曲折,但其奔泻而下直入大海的趋势,势不可挡。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此。澳门文化和文学的底色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认为:澳门文学的“源”在中国,也即它的滥觞在中国,澳门的一些文学现象,一般应该说是中国文学的“流”。

无论澳门学者还是大陆学者,对澳门文学的发生、发展都作过不少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探讨。他们的注意力,不一定是在严格学理意义上刻意追寻澳门文学的源流,但在客观上或隐或现、或多或少都涉及这个问题。学者们独辟蹊径,关注的焦点,在于追寻澳门文学发生、发展的源头,在于追寻澳门文学发生、发展历程中的作家“第一人”、作品“第一部”。换句话说,就是试图找到澳门文学的开山鼻祖与开山之作。于是,在他们那里,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被认为是澳门文学的第一位作家,其诗作也就成为澳门文学的开山之作。因此,汤显祖的文学活动和创作,尽管仍属于“植入”式的文学现象,一般仍被认为是澳门本土文学发生的肇始。

《澳门百科全书》(修订版,澳门基金会2005年出版)“汤显祖”词条:万历十九年,上疏直请皇帝罢斥奸臣,提拔贤才,但万历皇帝有意袒护权臣,把他远谪到广东徐闻县,降职为典史。汤显祖翻越大庾岭,来到广东南雄县,后到达广州。直到十一月,汤显祖乘船从番禺南下,出虎门,来到珠江左侧的贸易港香山澳(即澳门)这期间,汤显祖写下了《听香山译者》(二首)、《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香山逢贾胡》4首关于澳门的诗。在这些诗篇中,他描绘了葡萄牙商人:“不住田园不种桑,珴珂衣锦下云樯”。形容葡萄牙少女:“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这些诗篇,成了传世最早以澳门为素材的中文古诗。汤显祖来到华洋杂处的澳门,香山澳通事向他介绍了海外贸易的盛况,他用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16世纪的澳门风情画,不仅在澳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价值,还成为直接反映明朝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最生动、最珍贵的史料。他在澳门的短暂停留所获得的深刻印象,甚至影响其日后的文学创作……《牡丹亭》的第二十一出“谒遇”中提到“番鬼们建造”的香山澳多宝寺,从侧面反映了澳门圣保禄教堂的影响。

澳门学者郑炜明认为:“最早在澳门文学名作之林出现的,要算是汤显祖了。据考,汤显祖应在明万历十九年(1591)十月中旬曾到澳门。”郑氏并根据钱谦益《汤遂昌传》记载,汤显祖于万历十八年(1590)贬官为广东徐闻典史,后路经广东,有机会到澳门,并列举汤显祖《香澳逢贾胡》、《听香山译者》(之一、之二)、《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南海江》5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佐证。“汤显祖当时身患疟疾,所以想到澳门向贾胡求灵药。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汤氏作品反映出万历时澳门与海外的贸易关系,‘译者’与‘验香所’皆可为证,而当时澳门的风物、人情及华夷贸易等事,已渐为中国的士大夫留意”[6]。

澳门大学施议对教授认为,最早见诸史籍记载的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游历澳门(香山澳)所留下的五首绝句。他写道:是年5月16日,汤显祖因抨击政府罪,被降职为徐闻县典史。徐闻在广东雷州半岛南端。赴官道中,遍历岭南山水。即自9、10月间,由赣入粤,陆行过大瘐,而后顺北江南下,至12月,方才到任。其间,所作五七言律绝及五言古诗计110余首。论者当从此以为“俱是实录”,并以为“可备风土志”,颇饶情趣。本文所录,即为其中四首。香山,今广东中山。香澳即香山澳,隶属中山。诗章描绘当时之实际人和事——海上商贾、花面蛮姬、验香官吏以及采香、验香诸事,细腻、鲜明,如在目前。香,或以为龙涎香,或以为阿芙蓉,即鸦片,二说并存,供参考。四首绝句,原载《玉茗堂集》,毅刚编纂《澳门四百年诗选》,将其列于卷首。论者称:这是澳门诗词史甚或文学史开卷之篇章。我看,这是靠得住的。小城诗词创作,应当从此说起。[7]88

内地资深学者徐朔方教授也是汤显祖“澳门之行”之说的有力持论者。他曾在不同著作中坚持汤显祖的“澳门之行”:

11月初7日,自广州舟行之南海。……南海经香山、澳门、恩平到阳江,由阳江乘船直抵涠洲岛看珠池,然后折回徐闻。[8]102在《汤显祖诗文集》笺校中,徐氏对《香澳逢贾胡》一诗注释道:

香澳即今澳门。澳门旧称濠镜或马祖阁。西名Macao即系后者之译音。《牡丹亭》第21出《谒遇·光光乍》:“香山澳里巴”,指澳门三巴寺。三巴寺是西名圣保禄(San Paoio)教堂的音译。可见汤显祖确曾绕道去澳门。[9]428在《汤显祖评传》一书中,徐氏则更进一步写道:

11月初7日,广州舟行到香山澳,即今澳门。此地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租借达40年。当地群众称洋商为“番鬼”。他们使他想起善于识宝的波斯人。通晓中外语言的翻译称为“通事”,他们也引起他的兴趣。他把这些新奇的印象写成诗篇,后来还把“番鬼”、“通事”写进传奇《牡丹亭》。他由香山经恩平到阳江。在亚热带的冬季,为避免陆行的溽暑,由阳江出海。[10]78

内地学者潘亚暾、汪义生说得更简洁:“1591年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曾在澳门作短暂的游历,并留下了一组澳门记游诗,他还在《牡丹亭》一剧中提及此次游历。中原的人们正是从汤显祖的诗篇中第一次看到了位于中国南大陆边陲的澳门。”[11]

内地学者刘登翰也认为:“1591年,中国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也到了澳门。那是他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因上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后,途经广州取道香山而在澳门作短暂的游历。戏剧家的汤显祖此行虽未留下专门的剧作(只在《牡丹亭还魂记》中第六出《帐眺》和第二十一出《谒遇》中有所提及),但却留下一组脍炙人口的诗章,记述他在‘香澳逢贾胡’的新异印象,成为澳门最早的文学记录。”[12]18

此外,暨南大学汤开建教授在《汤显祖与澳门》一文中指出,我国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在澳门的居留,给中西合璧、多姿多彩的澳门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浙江遂昌汤显祖纪念馆罗兆荣先生的《汤显祖与澳门》一文,南京大学黄鸿钊教授的《汤显祖诗证澳门史》一文,福建闽江学院邹自振先生的《汤显祖岭南诗文论略》一文等,皆为汤显祖“澳门之行”的强力持论者。

上述学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汤显祖确曾到过澳门。准此,从汤显祖开始,以及比他晚出现的历代作家作品,主要包括明清、晚清和民国时代中国诗人吟咏澳门而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是从中国内地直接“植入”到澳门的。我们是否可以说,澳门古、近代文学是中国内地作家以直接“植入”的方式,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植入”文学是澳门古、近代文学的肇始?

韩国人李德超在香港珠海书院珠海文史研究所之中国文学研究所修读硕士学位,在何敬群教授的指导下,于1973年撰写了题为《中国文学在澳门之发展概况》[13]的硕士学位论文。在论文中,李氏谨慎地使用了“澳门之中国文学”这一提法,而不提“澳门文学”。尽管他没有明确区分这两种提法,但从字里行间

可以窥出潜在的区分。按照他的说法,澳门地区的文学现在可查可考者可上溯到晚明,但晚明以后的四百年间,澳门地区的文学绝大部分非澳门土居之人所作,而是一些流寓寄居的他乡之士所为,故而很难在严格意义上称此为澳门文学。再者,澳门地区的文学在文化渊源上与一般中国文学并无明显差异,是中国文学之一部分。李氏所谓的“澳门之中国文学”,实际上就是以客居文学为原发形态和主干,以本土文学为派生形态(亦为客居文学影响的产物)和附庸的文学样式。按其题材和创作意图,李氏又把“澳门之中国文学”分为两大类:1.“专为澳门而作”,即写澳门题材、表现对澳门的关注之作。如吴历《三巴集》、陆希言《澳门纪》、汪兆镛《澳门杂诗》等;2.“则为全国普遍性之文学,非专以反映澳门地区者也”。即那些虽寓澳时着笔,但题材和用意均与澳门无关者,如屈大均《广东新语》、汪兆镛《西窗杂记》等。李氏把这两类都归于“澳门之中国文学”这一范畴之内。这一区分,在客观上启发了其后确立“澳门文学”概念的两大思路:狭义的“澳门文学”和广义的“澳门文学”。狭义的澳门文学论者,以“专为澳门而作”者为“澳门文学”;广义的澳门文学论者,则以“澳门文学”涵容上述两者,虽然这都有异于李氏的看法。李氏不提“澳门文学”,而代之以“澳门之中国文学”,主要强调“澳门之中国文学”乃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不能在与“中国文学”并列的关系上谈“澳门文学”。

不过,李氏并没有注意到,完全可以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谈“澳门文学”。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许多地域或区域文学专史著作,如《台湾文学简史》、《香港文学史》、《上海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苏州文学通史》、《东北文学史》、《湖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岭南文学史》等等。但是,不论是台湾文学史,还是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史,编撰者在结构安排、史料叙事、作品分析诸方面,都无不强调这些地区文学发展的特殊性,同时也始终把它放在中国文学史的整体背景下进行论述,而不割裂它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血脉联系。不论是以“台湾”来命名,还是以“香港”或“澳门”来命名,这些文学史都贯穿着一个原则:它们是当作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来叙述、总结,并由此获得其呈示“特殊经验”的价值的。也就是说,虽然文学活动发生在不同的区域,但基本上仍然是华人在近现代所形成的特殊经验。从文化上看,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们并无特别的不同,但由于长期以来横在彼此之间的“政治

畛域”和相异的历史经验,“台湾文学史”、“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史”的叙事显然比其他地域性的文学史叙事有更多的意味。因此,能够把这些区域的文学史贯穿起来的,并且有可能被大家所接受的,可能还是“华人文学”这个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李氏的这种提法,在客观上已经暗示澳门文学的区域属性,更暗示澳门文学的源流,即澳门文学的本源在中国文学这一条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大河之中。澳门本土发生、发展的一切文学现象,是中国文学这条大河的支流。应该说,李氏的论述是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它至少对人们理解澳门文学的源流提供了思考空间。

澳门与珠海、中山毗邻,与中国内地的地缘关系、人缘关系密不可分。澳门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血缘关系、文缘关系源远流长。从明清、晚清、民国,直到现当代澳门文学走过的路程,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浸润,深受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澳门日报》总编辑李鹏翥说:“澳门文学的根须是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树干延伸出来的。”[1]5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现实生活进行考察,也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现状还是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澳门文学与中国文学是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探讨澳门区域文学的源流,不是分解或分割中国文学的源流。如研究中国文化把中国分为若干文化区域,对文化区域的研究只能使中华民族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一样,对澳门区域文学的研究,不仅能推动和促进中国文学走向深入、广阔的道路,而且还能使中国文学显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风貌。

在总体方法论上,探讨一个地域或区域文学的源流,可以不必再把文学史原本研究的对象,诸如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各种文体彼此不相干的散点,然后机械地按历史纪年加以排列。文学源流的探讨,看重的是各种文学现象之间的缘起演变以及这些演变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这些演变本来是存在的,但它不像那些具体的现象那样容易把握、捕捉,它们多以“形而上”的抽象状态游离于那些容易被人看清的“具象”之外,因此,对它们的表述就更加困难。因为这些表述不仅仅是靠一般的勾勒描述所能完成的,它一方面需要站在更高处对现有材料做更宏观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一个个具体的表象,看到它们之间的脉络发展;另一方面又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真正地品味出每一表象内所含有的精神实质,才能最终把它们连成一条清晰可信的线索。

二、“澳门文学”涵义的界定

澳门文学的源流问题基本确认以后,“澳门文学”的涵义的界定也就势在必行。试图给“澳门文学”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那是不符合实际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纵令如此,作为研究澳门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概念,必要的探讨是可以继续进行的。何况,在澳门学术界,“澳门文学”的涵义仍然处于探讨阶段,不少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究。

澳门文坛一向平静,没有大的文学论争,但小的论争也曾出现过。譬如,“澳门文学”能不能等同于“澳门华文文学”?居住在澳门的土生葡人的文学创作与活动,应该放在什么位置?黄晓峰泾渭分明地指出:“如果看不到土生葡人文学的活生生的存在,或者把它摈之于‘澳门文学’之外,那真是一种有眼无珠的‘天朝心理’的劣根性在作怪了。”[4]实际上,澳门土生葡人文学是澳门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土生作家用葡语创作,一般读者难以阅读,未能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和对一道独特风景线般的重视。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澳门土生葡人文学被纳入“葡萄牙文学”。澳门学者汪春女士在硕士学位论文《论澳门土生文学及其文化价值》中,就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作了初步探讨,第一次指出它是澳门文学的一部分,它的根在澳门而不在葡萄牙。正是澳门这块土地,才产生土生葡人文学作品。近年来,汪氏对这一文学现象作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论澳门土生文学的文化身份》中,就这一文学现象所反映出来的深邃的文化身份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深化了澳门土生葡人文学的研究。

与“澳门文学”涵义还有一个相关的话题是,澳门文学是否属于“岭南文学”范畴或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诗人韩牧在《澳门新诗的前路》一文中说:“澳门永远是中国的领土,澳门文学永远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澳门与地球上别的华文地区都有相似之处。”显然,韩氏的看法过于笼统,未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黄晓峰则认为,既然“澳门文学”也包括澳门土生葡人文学,就不能笼统地说它是“中国文学”或岭南文学的一部分。这当然只能是一家之言。此前,韩国人李德超认为“夫澳门之中国文学,实可视为岭南文学之支脉”[13],李氏之说,缺乏足够的论据和深入的论证,唯一的佐证乃是“作者之中,大都来自岭南各地”。这种说法有牵强附会之嫌。作为韩国人的李德超,对岭南文化与文学还缺乏深层

次的认知。在我们看来,理解“岭南文学”,一定要理解“岭南文化”。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它东接福建,西连广西。该地原为百越之地,由商周之交时形成南越族居住之地。岭南文化与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属于同一文化总体系。岭南文化由本根文化与百越族文化融合,进而与汉文化融合,与西方文化交流而发展起来。岭南文化以远儒性和非正统性区别于其他汉文化,是中华文化总体系中的边缘型文化。认识岭南文学,以诗歌为例,自唐代张九龄开一代诗风,随后岭南产生不少知名诗人,经宋、元、明不断成熟,在清初产生岭南诗派,突出岭南传统“雄直”为主的诗风,富有开创精神和现实主义风格。代表诗人如屈大均、陈公尹等。尽管如此,李氏的《中国文学在澳门之发展概况》一文,在客观上提出了潜在的“澳门文学”涵义。李氏注意到澳门地理人文的特殊性,称“澳门仅为香邑一隅,其地孤悬海表,居民原不过为农夫渔妇。洪武间,其儒士之可考者,除望夏赵氏而外,无有也”[13]。没有文化,所以澳门缺乏本土文学之根生的基础,但“复以澳门孤悬海外,尤其自葡人居住以后即不受中国政治变革之影响,故每遇丧乱,则俨然是世外桃源。是以明清之末,两次易代,皆前朝遗逸幽居潜迹之所”[13],所以澳门又是客居文学“植入”的理想之地。李氏对澳门地理人文与文学关系的论述,隐含着“根生”文学与“植入”文学、“本土”文学与“客居”文学的二元区分,这种区分对阐释“澳门文学”涵义具有潜在的穿透力。

值得注意的是,《澳门日报·镜海》1986年1月1日发表澳门学者郑炜明的短文《写在“澳门文学座谈会”之前》。该短文提出界定“澳门文学”的五项条件:(1)土生土长,并长期居留澳门的作者的作品;(2)土生土长,但现已移居别地的作者的作品;(3)现居澳门的作者的作品;(4)非土生土长,但曾经寄居澳门一段时日的作者的作品;(5)作者与澳门完全无关,但作品主题与澳门有关,这类作品也应列入澳门文学的范围之内。时隔5年,《澳门日报·镜海》1991年12月18日又发表郑氏的短文《澳门文学的定义》,作者换了一种角度来阐释“澳门文学”的涵义。文中写道:

首先,从创作的语言角度看,“澳门文学”应可以向所有语言开放;我们没有理由要把用日文写的关于澳门的文学作品排挤在“澳门文学”这个大家庭之外。同样的道理,葡文或英文或其他语言的关于澳门的文学作品,当然也是“澳门文

学”,事实上,这样的作品在历史上是颇多的。至于中文,更当然是创作“澳门文学”其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笔者对一些坚决不承认除了中文以外“澳门文学”的也可用其他语言来创作的观点,坚决反对。其次,从作者的角度看,哪些作者才能算是“澳门文学”的作者呢?土生土长的当然问题不大,但长大之后离开了的又算不算呢?这点很可以再商榷。因此,只能说在澳门出生、成长并长期居留澳门的才是完全不能质疑的“澳门文学”的作者。但“澳门文学”的历史,恐怕又不能这样写,难道曾在澳门住过一段时日,创作过颇多重要的“澳门文学”作品的屈大均、汪兆镛等等都不能在澳门文学史上占一席位吗?依笔者愚见,谈一个地区的文学史,还是应该以实绩为依据。举例说,英国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诗人奥登只曾到过澳门旅游,但他写了反映澳门社会现实的诗,我们今天如要写澳门文学史,难道可以略过这一笔吗?……

1999年,时隔8年,郑氏的博士学位论文《澳门文学发展历程初探》(未刊,部分内容有所揭载)中,第一章“澳门文学的界定”,内容包括:第一节“区域文学的界定”,第二节“关于区域文学的评论问题”和第三节“澳门文学的定义”。在“区域文学的界定”一节中,旨在“为区域文学的界定订立一些通则”。该节主要谈到两个问题:一是从作品内容区分,郑氏说:“当我们要界定某区域文学的范围时,必先从探究作品的内容入手,只有内容与该区域的人、事、物和地方有关的作品,才算是该区域的文学。”二是从作者的身份区分,郑氏罗列出各种主张:土生土长论、居住地论、作者自决论、文化身份论等。郑氏对区域文学的定义,给出了初步解答:其一,凡是内容与某区域有关的文学作品,不论其作者的种族、国籍、居住地、写作语言和作品发表地,都可算是该区域的文学。其二,任何作家在某区域通常居住及生活时有所感而后写的任何作品,都可算是该区域的文学。其三,一个作家若其文化身份获得判定为归属于某区域的,则其作品就是该区域的文学。在“澳门文学的定义”一节中,郑氏仍然坚持1991年那篇短文的基本观点,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一是创作作品所用的语言文字;二是澳门文学作者的身份;三是作品的内容;四是关于出版与发表问题。郑氏提出界定“澳门文学”的涵义应有三项标准:(1)澳门人的任何作品,它是指土生土长并长期居留澳门作者的作品,或拥有澳门身份证明文件的作者的作品,是以在澳门生活期间写下的作品为准;(2)任何作家所创作的内容与澳门有关或以

澳门为主题的作品;(3)任何文化身份获得判断为澳门的作者,则其作品自然可被界定为澳门文学。

对澳门文学涵义的界定,只能采取比较笼统的作法。内地学者刘登翰在其主编和执笔撰写的《澳门文学概观》一书的第一章认为:

对澳门文学和澳门作家的界定,只有采取比较笼统的作法。事实上我们这里所谈的澳门文学,是兼及“关于澳门的文学”和“属于澳门的文学”,尤其在古代文学部分更是如此。到了本世纪,澳门作家的外流,比之香港,更为突出。许多居住在澳门的作家,其作品也往往寄到香港或其他地方发表。因此,本书评述的对象,便是发生在澳门的所有文学现象,包括外地作家居停澳门期间的文学创作和活动给予澳门文学的推动,也包括发生在澳门以外地区有关澳门的文学现象和澳门作家在外地发表的有关创作。采取这种比较宽泛的界定,是基于澳门自身的情况而作出选择。当然,随着澳门文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澳门文学的自觉性与本土性的增强,对澳门文学和澳门作家采取比较严格的界定,也是必然的。希望这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12]25

应该说,刘登翰教授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客观的、务实的、审时度势的。因为,澳门文学研究的起步毕竟相对较晚,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澳门文学”涵义的界定,固然是澳门文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不必过早地搞“一言堂”,定为一尊。在“澳门文学”涵义的界定过程中,应该持一种高屋建瓴、宏放、综合的心态和气度,让澳门文学研究工作者发挥自己的优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凡带有尝试性、争议性的见解,只要有新意,有助于澳门文学深入研究和新的开拓,尽管其还不完善甚至有某些偏差,但都可以说是对“澳门文学”涵义探讨做了建设性的工作。这些见解,可以让读者博览广择,在比较中提高识别能力。

对于“澳门文学”涵义的界定,内地著名学者饶芃子有一段言述,相对较为准确、全面、科学,更符合澳门文学发展实际。饶氏在新著《边缘的解读——澳门文学论稿》一书第一章“澳门文学导论”的第二节“澳门文学的内涵”中写道:从澳门文坛的实际情况看,澳门文学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1)中西文学中与澳门有关的创作。中国从明代开始即有许多文人到过澳门,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澳门形象”,著名的如汤显祖、屈大均、魏源、康有为、丘逢甲等。西方

文人中最早到澳门的是葡萄牙大诗人贾梅士,其后有庇山耶、奥登等,以澳门为题材的小说也为数不少。(2)澳门本土的汉语文学。澳门本土的汉语文学,与内地移民有密切关系,再往后又有因战乱或种种政治原因因而从大陆与东南亚或其他地方移居澳门的华人。历代的遗民为澳门的旧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澳门的旧体诗词创作仍十分活跃,一些年青的诗人可以一方面写非常前卫的“后现代诗”,一方面又写十分古雅的律诗和绝句。80年代以来,澳门的新文学发展迅速,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均有不少佳作,在汉语文学世界里越来越引人注目。(3)澳门土生葡文文学。“土生”(Macanese)葡文的直译是“澳门人”,他们是生活在澳门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混血族群,是几百年来中葡文化交汇的产物,在他们身上,最能显现澳门文化的多元性、诡异性。土生的定义,至今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过去一些关于土生的文章,界定都比较含混和宽泛。一般的看法是:有葡国血统的欧亚混血儿、在澳门出生的纯葡裔人士、在澳门以外出生但迁澳定居并接受当地文化的葡裔人士;也有把从小接受葡国文化教育、讲葡语、融入葡人社会的华人包括在内。但近几年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文化学诸方面研究澳门土生的专著论文看,在界定“土生”一词时,都特别强调这个族群的“东方血缘”或“华夏血液”,主要是指澳门出生欧亚混血儿。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与这块土地有切不断的血缘的联系。他们能讲流利的葡语和粤语,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交融有中葡两种不同文化的基因,用葡国驻华文化参赞彭慕治的话说,他们是四百年历史遗留给中葡共有的一份“遗产”。19世纪末,就有人收集过澳门的《土生歌谣》,发表在《大西洋国》及《复兴》杂志上,但澳门的土生文学形成气候,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诗人。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国内对澳门土生文学的研究尚未真正开始,但事实上,撇开了土生文学,澳门文学的概念就是不完整的,而更重要的是,“土生”文学实为不可多得的边缘族群的标本,其所包含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意蕴,值得高度重视。[14]11

在通俗易懂地界定了“澳门文学”的涵义之后,饶氏进一步追寻了“澳门文学的特殊品格”,这不失为“澳门文学”涵义的补充说明或进一步诠释。在饶氏看来,澳门文学的特殊品格,首先“体现在对澳门历史与现世的书写”,其次“体现在对‘我是谁’这个身份问题的追问”,再次“体现在对‘他是谁’这个跨文

化问题的追问”。“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澳门文学对于当代社会现实的洞察,即对目前人类社会遭遇的某些共同难题如商业化、都市化、核战争、环境污染等的洞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澳门‘小地方大文化’的风姿,以及澳门作家掠过澳门视野寻求‘当代性’的努力”[14]27。

如前所说,阐释“澳门文学”的涵义,是研究澳门文学首先要遇到的一个理论性问题。它关系到这门学科理论的特征和品格,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科的研究成果,还会决定学科研究的性质和方向。

在我们看来,界定“澳门文学”的涵义,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我们惯常所说的“澳门文学”,主要是指澳门华文文学,即创作者使用的创作语言文字是汉语言文字。它作为澳门社会人口使用最多的一种语言文字,而且澳门特区政府宣布了中文作为法定语言文字,那它理所当然是澳门文学创作的其中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文字。除此之外,澳门文学还应该包括用任何语言文字创作的有关澳门的文学作品。澳门文学可以向世界各种语言文字开放。用葡萄牙、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荷兰、日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语言文字写成的有关澳门的文学作品,当然属于“澳门文学”的范畴。

(二)澳门文学作者的身份

在澳门出生、成长和工作的所谓土生土长的作者,当然属于澳门文学作者。但不少澳门作者后来到香港或海外发展,能否算是澳门文学作者?从严格意义上说,在澳门出生、成长并长期居留在澳门的才是不容置疑的澳门文学作者。然而,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恐怕不能这样言述。例如,曾在澳门住过一段时间,写出较多重要文学作品的屈大均、汪兆镛等,他们不能在澳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吗?还有一些人,家在澳门却在香港工作,于是每天往返港澳两地,两地的事物都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作者身份和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归类?我们倾向于把他们划归为港澳两栖类,而他们的身份和作品,应该同属港澳两个地区。也就是说,他们既是香港作家,又是澳门作家。再如,撰写澳门文学史,最好以事实作为依归。20世纪30~40年代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曾经来过澳门旅游,但他写了反映澳门社会现实的诗,今天撰写澳门文学史就不能把奥登忽略不计。正如研究香港华文文学史,没有谁否认茅盾、萧红等对香港文学的贡献。事实上,许多

熟悉澳门历史的人都知道,澳门人口流动性大,被称为“流动岛”,如果一味地强调只有澳门土生土长的才算澳门文学作者,恐怕与澳门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和现实状况格格不入。

(三)作品文本的有关内容

以澳门为主题的或内容与澳门有关的作品,理所当然属于澳门文学。然而,又有不少人主张作品的内容必须写澳门。这样一来,又出现不好解释的情况。比如懿灵确是澳门土生土长,她写了一篇内容与澳门完全无关的小说,这样的小说是否应该被界定为非澳门的文学呢?这比否认萧红在香港所创作的作品(内容与香港这地方没有多大关系)是香港文学的一部分还要荒谬。所以,澳门文学作品的内容,绝不能机械地硬性规定非与澳门扯上关系不可。如果所有澳门作家只写澳门,那将是一种“犬儒主义”思想在作怪,说得严重点,那将是澳门文坛的一种自我萎缩。如前所说,澳门作家应该有一种高屋建瓴、宏放、综合的气度。

(四)有关发表和出版作品问题

在澳门本地发表和出版的作品,不一定就是澳门文学。例如现居外地的作者,投稿给澳门的一些刊物并得以发表,或有书稿在澳门出版,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澳门文学。退一步说,可以考虑这些出版物对澳门文学的发展有没有积极地影响和推动。有时情况正好相反,那些不在澳门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反而仍然算是澳门文学。例如,懿灵的《流动岛》在香港诗坊出版,还有不少澳门初露锋芒的文学青年乃至少年,刚在文坛亮相的时候,很少在澳门发表作品,其作品多在香港、台湾等外地刊物上揭载。所以,我们界定“澳门文学”的涵义时,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澳门离岸文学归属问题。

界定“澳门文学”涵义,还派生出来一个“澳门离岸文学”问题。港澳两栖诗人凌钝编选一套《澳门离岸文学拾遗》(上下册)[15]。编者在《文艺世纪》、《海洋文艺》、《伴侣》和《当代文艺》四种香港刊物中辑出作家作品,分为新诗、诗评、散文、小说四辑,系统保存了20世纪50~80年代的澳门文学作品,为研究者提供了线索和资料。数百年来,澳葡当局疏于澳门文化和文学建设,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澳门本土甚至找不到一家公开出售的文学杂志和一份纯粹的文学副刊,更找不出一家愿意接受文学作品付梓杀青的出版社;许多澳

门作家在数十年中不得不将文稿投寄、发表于香港的一些文艺刊物,如《文艺世纪》、《伴侣》、《海光》、《当代文艺》、《海洋文艺》等,形成了澳门文学史上一个特殊文学现象——“离岸文学”(即在澳门以外地区发表作品)和“离岸作家”(移居香港或海外但仍与澳门保持着密切联系)。界定澳门的离岸文学,也要符合下列两点:(1)必须符合“澳门文学”的涵义;(2)作品在澳门以外的地方发表。换句话说,就是某地区的离岸文学仍是该地区的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这部分作品的发布地点在该地区以外的地方而已,所以,其涵义与区域文学的界定并无什么不同。鉴于此,“澳门离岸文学”理所当然属于“澳门文学”的范畴。

无论李德超对“澳门文学”涵义的潜在界定,还是郑炜明、刘登翰、饶芃子等人对“澳门文学”涵义的显在界定,至少在现阶段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符合澳门文学发展实际的。这种界定,肯定会受到澳门文学实践的检验,而且,随着澳门文学研究资源的不断挖掘和澳门文学的不断发展,这种界定可能会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我们主张,在现阶段,对“澳门文学”涵义的界定,不如从实际出发,对某些具体有疑义的概念问题,集思广益,进行切实的深刻的探索与研究,在不断厘清理论概念的过程中,积累资料,各个击破,到一定成熟的机会再用全局观点进行归纳、综合和总结,到那时,相对缜密、完善和科学的“澳门文学”的涵义便会水到渠成。在现阶段,澳门文学的资源还有待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开发,澳门文学研究的自觉性和本土性还需要加强,对“澳门文学”涵义过早地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论,是不符合学术程序的。俄罗斯当代美学家尤·鲍列夫在其代表作《美学》一书中说:“科学不是真理的简单的汇集,不是事实的仓库,不是考察的当铺,不是概念的堆积。科学是有组织的并从属于社会实践的知识。”所以,界定“澳门文学”的涵义,在总体方法论上我们主张: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当然,也不能漫无边际地“笼统”、“宽泛”和“开放”,等到澳门文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等到澳门文学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应对“澳门文学”涵义作出符合学理、比较严格、相对科学的界定。

参考文献:

[1]李鹏翥.濠江文谭[M].澳门:澳门日报出版社,1994.

[2]陶里.澳门文学概貌[J].香港文学,1994(3).

[3]陶里.澳门文学的再观察[J].香港文学,1999(7).

[4]黄晓峰.澳门世纪末的文学幻想[M]//黄维梁.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香港:钅虏峰学会,1994.

[5]辞海·语词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6]郑炜明.16世纪末至1949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概述[J].许昌师专学报,1998(1).

[7]施议对.今词达变[M].澳门:澳门大学出版中心,1999.

[8]徐朔方.汤显祖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9]徐朔方.汤显祖诗文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0]徐朔方.汤显祖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1]潘亚暾,汪义生.澳门文学四百年巡览[J].香港文学,2000(3).

[12]刘登翰.澳门文学概观[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8.

[13]李德超.中国文学在澳门之发展概况[M]//澳门文学论集.澳门:澳门日报出版社,1988.

[14]饶芃子,莫嘉丽.边缘的解读——澳门文学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5]凌钝.澳门离岸文学拾遗[M].澳门:澳门基金会,1995.

澳门文化

澳门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 ---------------------------------------------------------------------------------------------------------------------- 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则是从明朝后期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开始的。那么,这种中西文化交流为什么首先发生于澳门这块弹丸之地?其过程和内容怎样?又带来了什么后果和影响?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粗浅的阐述。一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肇端于澳门,是与殖民势力的东来紧密相关的。 关键词:本地文化;文化交流;地位 1 引言 澳门自16世纪中叶开埠并迅速崛起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与交汇之地后,凭借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有利地位,在积极主动地引进西方文化和输出中国文化的同时,致力于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贯通,从而使“弹丸之地”的澳门成了中西文化共存共生的奇异之地,为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看,澳门在融合中西宗教、语言、风俗、婚姻、建筑、音乐、绘画等方面,都作出过巨大贡献。 2 澳门是16-17世纪东西方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港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洋的新航路。1510年葡萄牙用武力占领印度果阿,1511年又占领东西方交通要冲马六甲,垄断了印度洋东西方贸易。葡萄牙人还成为最早侵略中

国的西方殖民者。1517年葡萄牙舰队入侵广东,盘踞屯门,1521年被中国军队驱逐。1535年明朝政府将管理外贸的市舶提举司迁 到澳门,澳门从此开始成为开放的贸易港。1553年葡萄牙人用行贿和欺骗等手段获准在澳门居住和贸易,1557年更是建屋筑墙修炮台非法 占据。16-17世纪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垄断中国对外贸易几乎达一个世纪之久,澳门成了葡萄牙欧亚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港。葡萄牙大帆船队从里斯本启航经非洲好望角到印度果阿,再经马六甲海峡到澳门, 又从澳门赴菲律宾马尼拉或日本长崎。它用欧洲的银元、毛织品、机械制品,印度的棉织品、东南亚的香料等商品在澳门换取或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药材和瓷器,运回欧洲,或运到马尼拉、长崎换取黄金、白银。葡萄牙商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也造成了澳门一度的经济繁荣。后来由于荷兰、英国先后夺取海上霸权和中国、日本的海禁政策,澳门贸易才逐渐衰落,然而鸦片和苦力贸易仍有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五口开放,香港崛起,澳门的东西方国际贸易重要中转港,地位最终被香港所取代。 3 澳门是西方基督教早期向中国传教的前沿据点 宗教属于文化的范畴。澳门作为西方天主教文化在中国境内的最初入

迎澳门回归主题班会设计

迎澳门回归主题班会设计 高一(7)班班主任林翠峰 (一)活动目的 1999年12月17日下午第三节课,是学校要求高一(7)班召开主题班会的时间,考虑到这一天临近澳门回归,并且同学们都是跨世纪的高中生,因此决定将主题定为“迎澳门回归,做跨世纪新人”。班会的主要目的有:一是用各种形式让全班同学学习了解有关澳门的知识,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再到班会上进行交流,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澳门历史和现状;二是结合创造性人格培养的民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以班委为中心,发动全班同学,充分发挥同学的组织、个性、爱好特长,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通过同学自主学习、进行交流的方式,从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时代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准备阶段 为本次班会的顺利召开,12月初就开始进入准备阶段。 第一步,召开班委会,将班会的目的告诉班委,与班委商量如何设计班会。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一、先定主持人,由他初步设计班会过程,然后由班委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二、要进行分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三、既然是喜迎回归,应该有一些文艺节目,让班会气氛热烈一些。四、要把教室布置起来,让人一进入课室就有一种“喜迎归”的感觉。班委会的结果,班长主动承担主持人的任务,表示两天内拿出初步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进行分工;文娱委员王郁婕负责物色“演员”排练节目,节目必须切合主题。 第二步,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两天后班长拿出了设计大纲:1、痛失澳门。 2、喜迎归。 3、澳门知识问答。 4、评选。并讨论通过。按照大纲,班长为全班同学介绍了主题班会意图,宣读了大纲,要求全班同学从报纸杂志,小册子上学习有关澳门的知识,然后具体分工:第一组,重点任务是查找葡萄牙人占据澳门的录像资料,思考“为什么失去澳门”这一问题,写失去澳门的感想。第二组,查找澳门回归的录像资料,思考“澳门为什么能收回”这一问题,写收回澳门的感想。第三组,收集全国各地喜迎澳门回归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及电视报道剪录),将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选定本组成员(学习委员)卢维同学讲解。这三组,以组长为主,各组班委成员配合,分工到每一个同学,最后收齐感想并筛选,确定班会上谈感想的同学,名单交给主持人。第四组,布置教室,包括购买澳门回归宣传画,书写主题,出版以澳门回归为主题的黑板报,力求让人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浓浓的、喜庆的迎回归气氛。这组同样以组长为主,本组班委配合,分阶段分工到每个同学。最后是文娱委员的任务,落实好节目,每个节目除了体现同学的才华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主题服务,能够纳入到班会设计大纲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 第三步,由班长督促各组落实,同时根据各组落实的情况,进一步将设计

澳门与中西方文化交流

澳门与中西方文化交流 班级:09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实验班 学号:0901030134 姓名:杨文俊 澳门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人口不多,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成为中西文化互相 交流汇合的桥梁,明中叶以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澳门成为被葡萄牙长期占据的第一块殖民地。 伴随殖民势力而来的西方传教士,经过澳门向中国内地传教,于是,以他们为媒介,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 文化交流便首先在澳门发生并逐步扩展开去。中西文化交流给澳门和中国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并引发了近代中国的一系列革命,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澳门,作为中西文 化互相了解沟通的窗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澳门是16-17世纪东西方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港。 1517年葡萄牙舰队入侵广东,盘踞屯门,1521年被中国军队驱逐。1535年明朝政府将管理外贸的市舶提举司迁到澳门,澳门从此开始成为开放的贸易港。1553年葡萄牙人用行贿和欺骗等手段获准在澳门 居住和贸易,1557年更是建屋筑墙修炮台非法占据。16-17世纪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垄断中国对外贸易几 乎达一个世纪之久,澳门成了葡萄牙欧亚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港。葡萄牙商人用欧洲的银元、毛织品、机械制品,印度的棉织品、东南亚的香料等商品在澳门换取或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药材和瓷器,运回欧洲,或运到马尼拉、长崎换取黄金、白银。葡萄牙商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也造成了澳门一度经济繁荣。后来由于荷兰、英国先后夺取海上霸权和中国、日本的海禁政策,澳门贸易才逐渐衰落,然而鸦片和苦力贸易仍有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五口开放,香港崛起,澳门的东西方国际贸易重要中转港地位最终被香港所取代。 二.澳门是早期西方基督教和文化科技输入中国的基地 1557年葡萄牙强占澳门后天主教传教士就接踵而来,1576年罗马教皇格里哥利十三世下令在澳门设立东亚第一个教区,负责中国、日本等地区的传教事务。据澳门教区统计,从1557-1644年,澳门天主教徒从400人发展到4万人。1594年,耶稣会士在澳门开设圣保禄修道院作为天主教在东亚传教和培训的总部。据西方学者统计,1581-1740年间,有483名耶稣会士从澳门进入中国内地。有些人如利玛窦、汤若望等还进入了北京宫廷,对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也以澳门为前沿据点到中国传教。而西方传教士是最初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先锋,他们的很多活动是以澳门 为基地进行的,通过著述、翻译、办学、行医、办报刊以及赴内地传教等各种方式,传播西方文化与科学 技术知识。如1582年从澳门进入内地的利玛窦绘制了《万国舆图》,是传入中国的第一张世界地图。美国传教士遴为仁、雅稗理、罗孝全等也来到澳门和中国内地活动。罗孝全所著《真理之权》、《问答俗话》 等中文书也在澳门出版。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才转移到香港、广州、上海等城市。 三.澳门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窗口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向西方学习,摸索救国救民的思想和道路,澳门 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窗口。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探访夷情”就是从澳门开始的。他认为“澳门地方,华夷杂处,各 国夷人所聚,闻见最多,尤须密派精于稳实之人,暗口坐探,则夷情虚实自可先得。” 洪秀全最初接触西方基督教是看了在澳门传教的马礼逊培养的第一个中国传教士梁发写的《劝世良言》。他还向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基督教,而罗孝全则是1838年抵澳门传教,1847年在广州认识洪秀 全,1860年还曾到南京担任太平天国的“洋务丞相”,协助办理外交。 四.澳门是一座以中西交汇和兼容为特色的城市

论澳门法律的特征

论澳门法律的特征 邓伟平 2012-8-7 17:06:04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06期内容摘要:葡萄牙占领澳门后,将其法律延伸适用于澳门,澳门逐步脱离中国法律体系而形成有别于其他法律体系的特征,如法律渊源多样,跟随大陆法系的传统,法律多以葡文表达以及对澳门社会的实际影响有限等。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后,澳门本地立法快速发展,澳门法律开始脱离葡萄牙法律体系而逐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澳门的法律制度基本不变,澳门法律的特点除因应主权的回归而发生变化外,其余特征将长期保留。 关键词:澳门法律特征过渡 作者简介:邓伟平,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葡萄牙占领澳门后,将其法律延伸适用于澳门。澳门逐步脱离中国内地的法律体系,自我发展,形成其有别于其他法律体系的一些特征。1999年12月20日,我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澳门原有法律基本不变,将过渡到澳门特别行政区适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将不可避免地受澳门原有法律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法律的特色。因此,研究澳门法律的特征,对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行“双层双轨”的立法体制,法律渊源复杂多样 作为澳门的管治者,葡萄牙人自19世纪中期起将葡萄牙法律延伸到澳门适用。1822年葡萄牙第一部宪法正式认定澳门为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葡萄牙法律亦因此而当然成为澳门法律。此后,葡萄牙一直保留着为澳门立法,或将葡萄牙法律延伸到澳门适用的权力。1976年以后,澳门本地亦享有立法权,该等立法权由澳门总督和立法会分享,法律并明确规定了总督和立法会各自行使立法权

现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谁-

现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谁? 篇一:在我国,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首脑的称谓是: A.行政长官B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是 A.何厚铧B.崔世安C.曾荫权D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从澳门学到澳门文学

从澳门学到澳门文学 作者:朱寿桐《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1日13版) 近年来,澳门学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情境下,澳门文学研究者应该做些什么,就成了我们必然面临的问题。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澳门学显然不仅是澳门历史研究,也不仅是澳门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研究的集合,它是关于澳门的全部学术的总和。澳门文化、澳门艺术,还有澳门文学,是澳门学学术构成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澳门文学在澳门学的学术构成中,则是异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澳门文学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有能力为汉语新文学和澳门学作出贡献 尽管澳门文学不像台湾文学、香港文学那样,出现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足以在汉语新文学世界形成巨大影响的作品,但澳门文学在澳门学的语境中,是有价值的事实存在和审美存在。 相较于大陆以外的台港文学,澳门文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结构性特点,对于健全澳门学的学术范式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和价值。澳门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近代化发动较早的区域。16世纪,葡萄牙人进入澳门。随即,澳门成为西方宗教势力进入中国和东亚的通道,成为中华帝国被动向西方文化打开国门的前沿门户。葡萄牙打开澳门通道的主要历史意义在于宗教传播,他们的传教士在澳门受训,由澳门出发,进入日本等地,也进入中国的沿海和内陆,包括最冷僻的城市巷弄和最僻远的乡村民间,甚至进入清室宫廷这样的中华帝国核心部位。 因此,对澳门历史文化的解读,为中国的近代化和近代历史的解释提供了范式意义上的革命。一般认为,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西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误解;没有西方宗教势力提前300年进入中国,将中国的国门一步步推开,鸦片的进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进入,也许就不会是这样的阵势与规模。因此,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文学的近代化,中国被动地向西方开放的近代史,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从澳门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记忆,澳门文学无论多简陋、粗糙,都将这样的历史以生动的形态记录下来,以丰满的精神状态得以保鲜。包括早期诗僧结社及其相应的创作,包括清代一些隐居澳门的官员感时忧世之作,澳门文学最早传达出近代化的强烈信息,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注入了最初的活力与资源。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思想巨著,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典籍,而得此思想之激励,郑观应的文学创作在白话化、通俗化方面已与黄遵宪、梁启超等并驾齐驱,他通过文学和诗歌宣传、鼓吹实业,则独步为近代文学的奇观。 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和现代化从澳门发芽,这是澳门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结构意义汉语新文学在澳门起步较晚,但也非乏善可陈。一些杰出的新文学家关注澳门,歌咏和描写澳门,给澳门文学提供了特殊的文学言说空间。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以拜伦《哀希腊》式的调值唱出对澳门的歌哭,郁达夫的小说《过去》对澳门风物和故事的叙写,都是澳门文学值得珍视的精神和文本遗产。正像清初以及民初各路文人官僚往往选择澳门为避乱、隐居之地,由此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文学人才麇集现象,抗日战争期间的澳门同样有过这样的景象。20世纪70年代,相对于大陆和香港而言,澳门在总体上保持着它固有的缓慢步态。于是,相当数量的文学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在澳门发表作品、出版书籍的机会,在澳门造成了相对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文学界而言的“飞地”文学。澳门的汉语新诗还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较早地兴起了现代派诗歌的热潮,其中五月诗社的影响力至今仍在发酵。这一热潮一度对中国诗歌乃至汉语新诗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澳门文学在整个汉语文学界有着独特性和相应的地位,它在澳门学学术框架内有其不可忽略的意义。 从文化社会学意义上说,澳门是一个容易产生文学想象的神秘之地。从明代杰出文学家汤显祖到葡萄牙伟大诗人贾梅士,都给澳门留下了许多文学想象的空间。虽然现在尚未有足

澳门文学与人物系列邮票(文图)

澳门文学与人物系列邮票 (1999)红楼梦(一组) 编号:se8049620,0036 澳门邮政于1999年3月1日发行《文学与人物-红楼梦〔一〕》邮票一套6枚,同时推出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描绘出:宝玉悟情、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熙凤弄权、三姐饮剑、睛雯补裘,以及双玉读曲(小型张)。

(2002)红楼梦(二组) 澳门邮政2002年3月1日推出《文学与人物-红楼梦〔二〕》邮票一套6枚,面值均为2元,同时发行小型张1枚,面值为8元。发行量50万枚。此套邮票由澳门著名画家潘锦玲小姐设计,采用中国画重彩笔法绘制,人物形象刻画精细、栩栩如生。邮票图案为“姥姥进府”、“金钏沉冤”、“紫鹃试情”、“湘云眠芍”、“柳郎出家”、“妙玉奉茶”和小型张“幻悟仙缘”。

(2000)西游记(一) 澳门特区邮政局计划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逐步搬上邮票,去年发行的《红楼梦》是第一套;2000年9月30日推出第二套《文学与人物──西游记》,包括6枚邮票、1枚小全张、两枚首日封和1份资料单张。总售价为84.5澳门元。邮票和小全张的发行量各为75万枚,邮票首日封和小全张首日封发行量分别为1.35万枚和1.3万枚,资料单张发行量为2.3万张。 《西游记》邮品以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为内容,邮票画面分别为“花果山猴王”、“大圣闹天空”、“小哪吒败阵”、“大战二郎神”、“老君炼猴王”、“佛祖镇悟空”;小全张以孙悟空与托塔天王、哪吒等诸神在南天门前的激战为画面;首日封则用悟空喜获“定海神针”画面图解《西游记》中的“龙宫借宝”故事。首日封上还配有一枚“大圣赏仙桃”的精致邮戳。 由澳门女画家潘锦玲的设计这套邮品,借鉴动画片《大闹天空》的卡通化人物造型,构图生动简练,色彩亮丽明快,堪称澳门邮票中的精品。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2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澳门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理解澳门的经济特征,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教学重点 1.了解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 2.掌握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以及变化发展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澳门的地图变化及原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组成、范围的不断扩大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也从澳门的回归、主要经济支柱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等方面介绍和分析了澳门的人文环境。 因本节教材是接香港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在许多方面有共性,为了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材将部分内容省略。如:澳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与香港一致,气候类型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澳门与其相邻的经济特区珠海之间的联系类似香港与深圳的关系。本节内容重在突出泱门的特色,澳门的人口集中在澳门半岛,澳门的经济支柱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博彩业。而对澳门旅游业的介绍也抓住了它的特点:一是澳门历史较长—现存的历史古迹较多、编者用阅读材料和照片介绍了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在澳门半岛图上也能找到澳门的其他历史遗存。二是澳门自然环境幽雅,终年花繁叶茂,有一海上花园之美誉。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澳门与香港都有“填海造陆的城市扩建工程。 本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活动题,通过这些“活动”建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识图的能力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引导学生复习香港的自然环境特征,或利用“澳门地图”让同学们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概况。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 硕士课程研究生招生简介 澳门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综合性大学,座落于澳门宁静而美丽的海岛市,澳门大学是地区唯一的一所公立大学;前身为东亚大学,创立于1981 年。东亚大学为澳门首间现代高等教育学府,于1988年由政府收购后改为公立大学,并于1991 年改名为澳门大学。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ICMS)创建于2002年,是澳门大学组建的第一个研究型学科,旨在提升澳门卫生水准,服务市民健康,促进中华医药科技国际发展。研究院以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着力培养复合型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科技人才,以及医药卫生管理领域的高端人才。在澳门特区政府、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和大学支持下,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创业,研究院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11月获批准建立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亦代表澳门中医药研究已跻身于“国家队”。研究院设有生物医药学、中药学和医药管理学博士和硕士专业,生物医学本科专业。已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多学科学术团队,包括中药化学,中药品质,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中药资讯管理等。详情可访问www.umac.mo/icms 课程: 理学硕士学位课程(中药学和医药管理) 1.中药学:培养既熟悉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又掌握现代医药科学技术,具有承担中 医药应用基础和应用性科学研究的医药科技高级人才。 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生物、化学或相关学科的大学学历。

2.医药管理:培养既熟悉医药科技,又熟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国际商 务,具有从事医药科技和经济管理综合能力的医药管理高级人才。 医学、药学、中医学、药理学、药剂学、中药学、生物、化学、生物科技或相关 学科以及经济学、法律、管理学、商务或工商管理等的大学学历。 授课语言:英文为主,以中文作辅助语言 正常修业期限:两学年(一年授课及一年论文) 报名要求: 1.申请人必须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应届内地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成绩达 到国家规定的一区分数线的往届本科毕业学生。 2.申请人须获得与报读课程相关之四年制本科/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3.成功被录取的学生只获临时录取,待取得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资格及总成绩达到有 关学院的要求后,将获正式录取。 4.申请人学士学位毕业总平均分达到相等于* C+或以上之成绩(*相等于4分制GPA 之2.3分,20分制之14分或100分制之70分) 5.申请人必须具有报读课程所要求之语言能力。 英语要求: 报读以英语授课课程之申请人必须接受英语面试。但属以下情形者可获考虑免英语面试 : · 申请人所获学士学位之教学语言为英语;或 · 所获之学士学位为英语专业;或 · 达国家大学英语考试 (CET) 六级、托福 (TOEFL) 书面考试 550分或计算器考试 213分、雅思考试 (IELTS) 6.0或以上,或同等资格。 费用: 硕士学位课程学费全费:澳门币$67,600元/约港币$65,631元, 奖学金: 优秀学生可申请研究生奖学金.

澳门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论文题目: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姓名:严新朝 学号:54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一.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历程 3 (一)澳门博彩业发展初貌 3 (二)博彩专营制度 4 (三)回归后之赌权开放 5 二.澳门博彩业对澳门的影响 6 (一)土地资源瓶颈 6 (二)产业单一化 (三)客源结构单一 (四)博彩监管的制度瓶颈 (五)贵宾厅的困境 三.如何令澳门博彩业健康有序发展8 (一)坚持不懈地寻求产业多元化的出路9 (二)理顺监管体制,把博彩业自身的事情办好9 (三)向客源结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方向迈进9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澳门博彩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如何让澳门博彩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澳门;博彩业;发展历程;发展 澳門博彩业历史悠久,跨越3個世紀,被冠以“東方蒙地卡羅”及“亞洲拉斯維加斯”之美誉,是澳門现時最重要的经济支柱。2009年博彩稅的收益約佔澳門特別行政区政府财政收入七成多。近年,澳門的博彩毛收入更曾超越了美国拉斯維加斯金光大道,成為全球第一大赌城。澳門博彩业有今天的成就,建基於多年來中央及特区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商人的积极投资及华人對博彩游戏的喜爱。 一.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历程 (一)澳门博彩业发展初貌 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可追溯至16世纪,澳门开埠初期。那时的博彩业主要是由中国内地移居澳门的建筑工人、码头工人及佣僕所带动。由於当时没有法规监管,大大小小,由赌档庄家自行开设的赌档、赌枱便遍佈大街小巷。 邻埠香港於1842年割让给英国后,澳门的贸易港地位渐被香港取代。為增加澳门税务源头及主流经济的產业多元化,澳葡政府於1847年,首次正式把澳门博彩业合法化。19世纪50年代,单是玩“番摊”的赌馆已有200多家。到了19世纪后期,博彩业渐趋发达,赌饷成了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澳门开始以博彩闻名,被人们誉為“东方蒙地卡罗”。 1937年,澳门博彩业作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大改革。当年,澳葡政府颁令,将所

星巴克

星巴克

书店等异业结盟,于合作店铺内觅地开业。一般而言,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与其他类似等级的竞争者相当。 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9,972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星巴克不打算调低在全球开设4万间店的长期计划。其中包括在美国12,937间分店,加拿大1273间分店,日本971间分店,英国790间分店,中国657间分店,韩国453间分店,墨西哥356间分店和台湾的276间分店。 星巴克的分店大多数是总公司直营的,星巴克公司内也有对于外资投资的一些禁令;但这些规定也有例外。在大中华区的星巴克大多数是合资的。台湾区星巴克是由统一企业与美国星巴克合资的;上海及华中区的星巴克是由台湾统一企业、上海烟草集团以及美国星巴克合资;北京与天津星巴克是由北京美大星巴克公司经营。而广东、香港及澳门的星巴克则是由美心集团及美国星巴克合资的Coffee Concepts HK Ltd经营。星巴克总公司倾向加码这些地区的持股,取得更大的主控权。沈阳、大连等城市的星巴克则是星巴克总公司的直营店。 名称由来 星巴克得名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著作,《白鲸记》中亚哈船长的大副名字——Starbuck。 发展历史 1971年,英语教师Jerry Baldwin,历史教师Zev Siegel和作家Gordon Bowker合作开了第一家星巴克。他们三人开店是受到阿尔弗雷德·皮特(Alfred Peet)的皮特咖啡公司的影响。第一家星巴克店位于西雅图市中心的鱼市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旁,主要出售高质量的咖啡豆和咖啡器材(这家店至今仍然存在)。在开业的第一年,他们从皮特那里购买绿色咖啡豆,而后,他们就直接从咖啡豆产地购买。 1971年时,星巴克仅有西雅图的6家店铺,而且只卖咖啡豆。1987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筹资买下了星巴克。此后,他把星巴克做成了美国版的意大利咖啡屋,1994年,?请莱特·梅西替全球连锁店进行店内设计后,如今已经在全世界30个国家开了6000个店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明确的市场定位以及积极的营销策略使得星巴克迅速成长为全球知名品牌。

澳门自助游攻略(集)——精华版

澳门自助游攻略 1、乘坐过境巴士直达珠海拱北口岸,步行经过边检站抵达澳门。 2、过了关后,往前走到马路(有很多店铺的)后往右边的停车场走,经过唯一的一个很小的人行天桥,就看到众多的赌场穿梭巴士了。然后免费搭乘穿梭巴士直达葡京赌场,其实也就10分钟的路程。 3、到了后就去旧葡京、新葡京都玩一把吧。出来后就往新马路方向走,10分钟就到了。新马路也叫“喷水池”和“议事厅前地”,就是那条步行街了。有名的手信街,街上还有民政总署、玫瑰教堂,以品种多又便宜文明的化妆品连锁点“莎”"以及大量的各式商铺。沿街一路小坡上去,很多饼家、肉干店,就算不买也可以试吃,而且可以试很多很多(^_^赚到了~),免费随便吃吧。(推荐潘荣记“减蛋”金钱饼,议事亭前地。玛嘉烈葡挞、凤记的猪肉干,至于买手信的话,澳门最出名的两家店分别是《咀香园》和《矩记》)【澳门本岛】 4、吃的差不多了就到达了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大三巴”。大三巴旁边还有博物馆和炮台山,全部都是免费的哦。 5、从大三巴下来后又是一路狂吃。如果还没吃饱就可以在有名的黄枝记粥店把午饭解决了。黄枝记的左边的左边的左边,就是义顺双皮奶,很小的牌子,要仔细找,在那吃了红豆双皮奶,哇噻,我到现在想想还流口水呢。或者附近还有条福隆新街,走个5分钟转个弯就到,那里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可以品尝! 6、然后走几分钟回到葡京,坐免费穿梭巴士到港澳码头。其实也就几百米的路程,几分钟就到了。港澳码头附近有葡萄酒博物馆和“渔人码头”,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景点,像几个主题公园组合起来,古今中外,多元化的景观,全都是免费的哦,还有很多友善的小丑在其中穿插。此外,马路对面还有跟澳门回归祖国的标志盛世莲花---金莲花广场。 7、然后逛下金沙赌场。这也是一个非常高档的赌场,和威尼斯人是同一个公司的。所以,下一站就是坐它的免费穿梭巴士去威尼斯人了(在氹仔岛),到里面的赌场和室内大运河购物区转转,购物不要错过啦。赌场还有咖啡、奶茶、茶水、瓶装水,免费任饮!大运河的天花版刷成了蓝天白云,威尼斯风情的小船飘荡着划船人的歌声,很和谐哦~不要错过了每个小时都有的不同的表演~全部都不用花一分钱! 8、然后走路到龙环葡韵(土生葡人之家),5min不到的路程。参观之后再走到官也街(又一条有名的手信街),5min左右,尝尝地道小吃。大利来记新鲜出炉的“猪扒包”可不是随便吃的到的哦,每天下午三点后才有得卖,限量三百个的猪扒包,时间正好!【氹仔】9、妈祖阁和黑沙滩那边没有赌场,就坐公交车去吧,反正澳门也不大,半小时之内哪都可以去到了。11路公交车到妈祖阁,25路、26A的终点站就是黑沙滩,问问人就知道了。那里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10、玩完后坐巴士回英皇酒店(在葡京往大三巴的中途上),然后坐免费穿梭巴士去关闸,过关回珠海拱北口岸(最晚一班车是晚上11点半)。 11、抵达离拱北口岸最近的七天拱北口岸店,位于桂花南路88号。乘坐8、30、34、13、31、207、601、608路车到凉粉桥站下,步行约300米至桂花南路7天连锁酒店;也可乘坐1、2、32、33、99路车到拱北万佳百货下,沿拱北口岸反方向步行200米,十字路口处转左,步行300米,遇十字路口转右即到。住一晚。 12、然后第二天在珠海玩一天,晚上再回拱北口岸坐车回深圳。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1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析 张剑桦 2012-7-27 9:50:06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内容摘要:研究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其源流探讨与涵义界定是两个不能回避而且也回避不了的术语概念。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国人都认定,澳门文学的“根”在中国,澳门文学的“源流”在中国,澳门文学只是“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是它的“源”。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澳门文学研究的资源还有待开发,对“澳门文学”的涵义界定不必操之过急。界定“澳门文学”涵义的原则是: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应该根据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特质去探讨,通过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去辨析这两个术语概念。 关键词:澳门文学源流涵义 作者简介:张剑桦(1953-),男,河南许昌人,广州大学教授,从事文艺学、台港澳文学研究。 一、澳门文学源流的探讨 澳门文学的源流问题,是研究澳门文学发生、发展历程中不可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问题。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乍看去似乎已经解决,但由于澳门文学走过一条独特的道路,源流问题仍留下一些疑窦乃至错觉,需要进一步澄清。澳门古、近代文学是一种“植入”式文学,即从中国内地直接输出到澳门;而澳门本土缺乏“根生”式文学。明清、晚清和民国时代辉煌的澳门诗词作品,几乎全是中国内地诗人所创作。严格意义上的澳门本土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学,则是澳门早期的新文学。澳门学者李鹏翥说:“远在抗日战争时期,澳门的文艺活动蓬勃一时。活动的主题,都与抗战这个历史使命有关。”[1]4鉴于此,有人认为抗战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澳门本土文学,尽管还比较粗糙,政治功利性、宣传鼓动性的特点比较明显,但它毕竟是澳门文学的“正宗”。澳门新文学作品的出现,恐怕要推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如当时冯裕芳(化名丘老师)组织文艺小组,金应熙撰写借古讽今的历史小品,还有陈霞子主持报纸副刊时笔耕不辍。于是有人认为它是整个澳门文学的源流。如果说,它是澳门新文学的开端,是大致不差

澳门基本情况汇编(会展篇)

会议展览业 2009年xx会展业概述 会展数量级项目统计分析 据澳门政府统计局资料所得,就2008及2009年的会展及奖励旅游活动的总体数字比较,数目上升了19.8%(2008年为1240项,2009年为1485项),但展览类别由2008年高层次的专业贸易展,转至较普及化的消费展,着重激活人流、刺激内需。 2009年的新增展览会(19项)大多为消费性质,以本地组织展览会居多,类型较普及化,内容多样,一些本土展已渐趋成熟,以婚纱展为例,虽然每年已定期举办数次,2009年仍保持上升趋势(达8个)。电讯展亦由过往每年一次(11月份的资讯科技周),新增了一项(澳门通讯展暨信息通信技术嘉年华),并计划以年度方式举办,2008年特别公众欢迎的动漫展(吸引参观人次达11万),2009年突增至3个同类型的展览会。电影展乃澳门今年新增的展览类型,如过往两年的亚洲电影博览会曾移师澳门举行,享誉全球的国际印度电影节更于 2009年6月首次在澳举办,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业界以及名人红星来澳参展参会。顿时成为世界传媒焦点,本地公司亦于 2009年12月底主办一个集电影、电视及动漫于一身的创意展销会,倘若这些电影展能够与澳门未来的影视娱乐产业结婚,继而发展成澳门品牌展览,定能提升澳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吸引高端客商来澳消费。 规模及人次分析 就展览规模方面,面积较大(以1万平方米以上计)的展览会共举办了5个,分别是2009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环保展2009),第十四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2009年澳门珠宝钟表展览会,亚洲国际博彩展览会2009(G2E 2009)以及2009年新增的“澳门威尼斯人车天车地博览会”,“大型展览数目与上年同期相若”,但除了两个由政府主导的展览会(环保

最新澳门自助一日游攻略(省钱版)

最新澳门自助游攻略 1、乘坐过境巴士直达珠海拱北口岸,步行经过边检站抵达澳门。 2、过了关后,往前走到马路(有很多店铺的)后往右边的停车场走,经过唯一的一个很小 的人行天桥,就看到众多的赌场穿梭巴士了。然后免费搭乘穿梭巴士直达葡京赌场,其实也就10分钟的路程。 3、到了后就去旧葡京、新葡京都玩一把吧。出来后就往新马路方向走,10分钟就到了。新 马路也叫“喷水池”和“议事厅前地”,就是那条步行街了。有名的手信街,街上还有民政总署、玫瑰教堂,以品种多又便宜文明的化妆品连锁点“莎”"以及大量的各式商铺。沿街一路小坡上去,很多饼家、肉干店,就算不买也可以试吃,而且可以试很多很多(^_^赚到了~),免费随便吃吧。(推荐潘荣记“减蛋”金钱饼,议事亭前地。玛嘉烈葡挞、凤记的猪肉干,至于买手信的话,澳门最出名的两家店分别是《咀香园》和《矩记》) 4、吃的差不多了就到达了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大三巴”。大三巴旁边还有博物馆和炮台山, 全部都是免费的哦。 5、从大三巴下来后又是一路狂吃。如果还没吃饱就可以在有名的黄枝记粥店把午饭解决 了。黄枝记的左边的左边的左边,就是义顺双皮奶,很小的牌子,要仔细找,在那吃了红豆双皮奶,哇噻,我到现在想想还流口水呢。或者附近还有条福隆新街,走个5分钟转个弯就到,那里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可以品尝! 6、然后走几分钟回到葡京,坐免费穿梭巴士到港澳码头。其实也就几百米的路程,几分钟 就到了。港澳码头附近有葡萄酒博物馆和“渔人码头”,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景点,像几个主题公园组合起来,古今中外,多元化的景观,全都是免费的哦,还有很多友善的小丑在其中穿插。此外,马路对面还有跟澳门回归祖国的标志盛世莲花---金莲花广场。 7、然后逛下金沙赌场。这也是一个非常高档的赌场,和威尼斯人是同一个公司的。所以, 下一站就是坐它的免费穿梭巴士去威尼斯人了(在氹仔岛),到里面的赌场和室内大运河购物区转转,购物不要错过啦。赌场还有咖啡、奶茶、茶水、瓶装水,免费任饮!大运河的天花版刷成了蓝天白云,威尼斯风情的小船飘荡着划船人的歌声,很和谐哦~不要错过了每个小时都有的不同的表演~全部都不用花一分钱! 8、然后走路到龙环葡韵(土生葡人之家),5min不到的路程。参观之后再走到官也街(又 一条有名的手信街),5min左右,尝尝地道小吃。大利来记新鲜出炉的“猪扒包”可不是随便吃的到的哦,每天下午三点后才有得卖,限量三百个的猪扒包,时间正好! 9、妈祖阁和黑沙滩那边没有赌场,就坐公交车去吧,反正澳门也不大,半小时之内哪都可 以去到了。11路公交车到妈祖阁,25路、26A的终点站就是黑沙滩,问问人就知道了。 那里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澳门饮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澳门饮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 澳门虽小,但她素有东西饮食文化合壁典范之称,各种世界名菜俱全,令东西方食客无不神往。无论是国内的粤、湘、川菜,还是西式餐饮及葡国菜式或日本、美国、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饮食风味及菜式,在澳门各大酒店均可品尝到。此外,澳门的海鲜菜式更倍受食客的欢迎。 二、澳门饮食文化对旅游发展影响概论 (一)澳门饮食文化的特点 澳门美食文化“学贯中西”、“通古博今”,有举世无匹的菜式,“土生葡菜”堪称一绝,一方美食天地令人向往。古训有道:民以食为天。但中国人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对于吃如此青睐,如此讲究。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时尚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在澳门的大街小巷,除了到处可见的粤菜酒家外,还能尝到京菜、川菜、淮扬菜、法菜、葡菜等中外名贵菜肴,特别是经澳门人改良的“土生葡菜”,堪称一绝。澳门菜已经变成最能体现文化包容的美食谱系,更成为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的旅游特色项目。 第一,汇聚中西南北特色:许多外地人对澳门人有句评价,叫作“澳门人不怕请客”,意思是说澳门人请客人吃饭,决不会为请吃什么饭而发愁,保证会让你吃到独具特色、别处没有的菜肴。因为,澳门可谓荟萃了中西南北的美食,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葡国菜,还可以吃到澳门菜、广东菜、上海菜、日本菜、韩国菜和泰国菜。如果还是偏爱中国菜的话,澳门的很多酒楼都应有尽有,从传统的烧鸡、蒸鱼,到特色的北京填鸭、鱼翅汤、烧乳猪,还有虾饺、烧卖、粉果之类的点心,尽可大快朵颐。 酒吧、咖啡室或露天茶座可算是另一种选择。在午餐后,不少人喜欢到咖啡室或露天茶座喝一杯浓浓的咖啡驱赶倦意。有时间的游人在咖啡和闲情的伴随下度过一个慵懒的下午,真是让人羡慕。例如在板樟堂街就有不错的葡式咖啡室,里面还有种类繁多的葡式甜点、糕饼。或者到著名的葡式蛋挞店去,在这里经常看见人们不顾烫嘴,津津有味地吃着香酥带脆

最新整理澳门最新导游词开场白

澳门最新导游词开场白 澳门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澳门最新导游词开场白。 澳门最新导游词开场白篇1澳门天后宫,20**10月4日刚刚落成,历时2年半,耗资2亿澳门元。它坐落在澳门路环岛的叠石塘山上,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门 迄今规模最大的庙宇。整个建筑按照闽南古建筑风格设计建造,并参照福建、台湾等地妈祖庙的传统规制布局,宫前有长达60余米的阶梯,厚实华丽的牌坊式山门、 汉白玉围起的祭坛和由回廊连为一体的大殿、梳妆楼、钟楼和鼓楼等。主殿坐西朝东,气势恢弘,楼台宇顶雕龙飞檐,金色琉璃熠熠生辉。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高达3米的妈祖塑像凤冠霞帔,慈眉善目,仪态端庄。 作为世界上惟一以妈祖命名的城市,澳门早在1488年就在内港建起了第一个妈祖庙妈祖阁. 天后官自二O O一年四月初十举行奠基动土仪式至今,主体建筑已基本建成。从此,多元文化的澳门又增添了一颗体现中国古建筑和闽南文化特色的璀璨明珠。

这其中,凝聚子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和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同仁的心血,体现了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和澳门特区政府各部门的倾诚支持,承载了泉州工匠师傅们的 辛勒劳作。我们要特别提到的是,台湾妈祖联谊会、大 甲镇澜宫董事会、妈祖发源地湄州妈祖祖庙董事会及泉州天后宫董事会给予我们一贯的帮助支持,自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成立以来,我们弘扬妈祖文化活动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充分体现了两岸四地同胞血浓于水的情谊,体现了妈祖娘娘教化全世界华人要团结如手足的精神力量。 妈祖文化,妈祖精神不但蕴涵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日益休戚相关的新 世纪;弘扬妈祖的博爱和平;救危济困,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无凝是人类消弥争斗,扬善除恶,共谋发展和福祉的最好教诲。 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庙、妈祖庙、圣母庙等,日本又称天妃神社,常见于中国大陆沿海,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在东亚其他地区如日本、琉球、越南等地以及东亚裔人士(主要为华人)之

中式火锅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新思维

中式火锅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新思维 中式火锅企业也俗称为中式快餐,它以方便、快捷、实惠的特点与中式餐饮雷同,不同的是它的后厨要求人用少,多数后厨操作技术含量低,只有大厨师傅掌握核心技术就可以完成,因此,火锅企业相对中餐企业而言,比较简单,容易复制,许多火锅企业大多以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在全国市场上进行市场经营运作,企业扩张发展速度,营运规模相对中餐酒楼要快多了。由于火锅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近三十年的民营企业发展,造就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火锅企业。然而,火锅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能够做到上市企业规模数量的火锅企业屈指可数,这与我们庞大的消费群市场极不融合,而且,大多火锅企业都处在区域品牌的运营层面上,经营规模和数量不多,与国外洋快餐相比,从经营规模、经营数量、盈利空间、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 如何才能向国外快餐业看齐哪?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赶上洋快餐的规模哪?如何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成为同行业的优秀者,处于市场领导地位哪?这是我们火锅企业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从事火锅行业研究者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火锅企业要解决这些问题,促使企业在这个行业竞争中胜出,关键的出路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智慧与众不同,并且制定企业新的竞争新思维和市场战略,这种新的思维模式是:“赢利经营——扩张兼并——品牌塑造”的企业新的经营模式的构筑。 一、赢利经营思维 企业只有有赢利才能保障生存,有赢利的企业才能发展,这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和管理时首先要关注的基本问题,赢利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效率,也是考核管理者能力和管理智慧的重要指标。

纵观火锅企业的经营,无非是锅底口味、涮品、服务、就餐环境、价格资源元素的变化,经营、管理的提高和品牌的塑造。在市场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 1、在锅底汤味和涮品方面的竞争 传统的火锅企业在火锅汤底口味上注重麻辣和鲜香白汤为主,采用的器皿大多为整锅、单锅分吃、鸳鸯锅、五行锅、八卦锅等造型;菜品分大众和高档海鲜类,其中大众类有牛、羊、鸡、鸭、鹅、鱼等动物肉类、豆制品、菌类和各种蔬菜。目前市场上的火锅企业对以“品质第一、口味独特、新鲜可口、麻辣可口,时尚诱惑”等不同的宣传口号,让消费者不知所措,各个火锅店的竞争采用传统手段,利用消费者的口碑宣传逐步积聚客户量,海底捞火锅第一次具体地提出:“好火锅自己会说话”的菜品文化经营理念,使它的火锅经营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实现万众突围,鹤立鸡群,成为目前火锅行业的领导地位。其实,我们在几家火锅店品尝过,例如:秦妈火锅、百年老妈火锅、苏大姐火锅等同行业,在口味和涮品上同海底捞火锅没有太大的区别,非专业的消费者是很难鉴别他们的差异性的特征。那么,为什么其他牌子的火锅店没有海底捞做得好哪?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底捞赋予他的菜品文化和内涵,形成产品附加值,并且在品牌传播中响亮地喊出来。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菜品同质化时代已经到了,火锅业同行企业的菜品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差别,那么,火锅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我认为海底捞真正向消费者传达的是它的服务文化和表演文化,对内实施的亲情文化和人性化环境的培育等企业资源元素整合的结晶,它彰显了海底捞企业竞争战略优势。从表面上看,海底捞的员工工作期间快捷地清洁台面、主动地同顾客打招呼工作热情,印度摔面、花样式拉面操作表演文化,而在企业深层次是企业对员工关爱的亲情文化的人力资源经营的成功和员工对企业管理者的感恩而在工作中的实际贡献。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在品牌经营上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才能造就企业所需人才,企业只有是人力资源的孵化器,企业才能走的更远,海底捞比竞争对手在这个软实力方面做得超前一小步,企业就前进了一大步。服务文化的管理让海底捞超越了单纯的产品竞争,服务竞争是产品竞争的升级,是管理者管理智慧的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