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邯郸成语故事

邯郸成语故事

邯郸成语故事
邯郸成语故事

成语之乡——邯郸

河北省邯郸县西军师堡学校

目录

距离我们最近的成语黄粱美梦 (2)

河伯娶妇 (4)

破釜沉舟 (6)

我们最熟悉的成语

邯郸学步 (7)

完璧归赵 (8)

负荆请罪 (11)

纸上谈兵 (12)

中国的成语非常多,有些成语故事就发生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这可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比如下面三故事则就是这样:

黄粱美梦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卢生的读书人,天资聪慧,读书非常刻苦,一心想考上进士,当个大官。

这一年,卢生要去京城考试,途中休息,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和他住在一起的是一个中年的道士。中午的时候,旅馆的主人要为他们做黄粱米饭。米刚下到锅里,离饭熟还有一段时间。卢生觉得有点累,就想先休息一会儿,那个道士随手给了他一个枕头。谁知赶路困倦,卢生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卢生梦见自己进京考试,考上了头名状元,又娶了当朝宰相的女儿做妻子,还生下了几个儿女

自己也从小官开始,慢慢地做成了大官。正在心满意足的时候,却因为当朝宰相谋反,牵连了自己,被皇帝抄了家,还要杀头。

卢生不禁后悔起来:早知道是这样的下场,还不如当初不来考试,不当官的好。就在杀头的刀从上往下落,马上要挨着脖子的时候,卢生一下子被惊醒了。

同住的道士坐在床边,笑眯眯地看着卢生,问:“睡

得很香啊!梦做得好吗?”卢生回想着梦里的情境,考

进士做官的心情一下子全没了。

这时,旅馆主人做的黄梁米饭刚开始冒热气。

据说,这个道士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他看到卢

生天资聪慧,是个修仙学道的好人才,不愿他沉迷在世

俗里,特意来点化他的。卢生得到点化,不再想当官了,就跟随着吕洞宾去学道修仙去了。

后来,人们就用“黄粱美梦”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

河伯娶妇

在离我们非常近的香菜营乡务本村附近,产生过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成语:河伯娶妇。

战国时,有一个时期,魏国的邺地(现在的临漳、磁县、安阳一带)民不聊生,当地人民纷纷外迁。魏王于是派西门豹到邺地去当“令”(也就是那里的地方长官),想改变那里混乱的局面,让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

西门豹到了邺地后,通过访问当地的老百姓,了解到了事情的根源。原来,流经这里的漳河经常泛滥成灾,邺地的女巫就与当地的乡绅和官吏互相勾结,说是漳河的河伯(河伯就是传说中管理河流的神)还没有妻子,想娶一个漂亮的姑娘做妻子。因为当地的老百姓没有满足河伯的这个愿望,所以河伯就用发大水的方式来惩罚人们。

有了这个借口,他们就以给河伯娶妻的名义,每年向老百姓搜刮大量的钱财。除了一小部分用来给河伯娶亲,其余的钱财都被他们几个给瓜分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每年还从当地的老百姓家里选一个漂亮的姑娘,沉到河里,说是去给河伯当妻子。家里有钱的人家,就多给女巫他们一些钱,让他们放过自己的女儿;家里没钱的,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儿被河水活活吞没。所以人们纷纷外迁,致使邺地十室九空,田地大量荒芜,人民生活非常不安定。

西门豹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决心惩治一下这些无恶不作的坏蛋,也让老百姓明白河伯的事情是假的。于是,他让人给女巫捎话,说是要亲自参加河伯娶亲的仪式。

到了给河伯娶妻的那天,西门豹来到现场,对女巫说:“给河伯娶妻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千万不能马虎。我要看一看给河伯选的新娘漂亮不漂亮。”女巫把新娘带来给西门豹看,西门豹看到新娘哭得泪流满面,就对女巫说:“这个姑娘不漂亮,不能给河伯当妻子。我们要重新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再给河伯送去。女巫和河伯比较熟悉,就麻烦女巫到河伯那里去通报一下吧!”说完,命令手下的兵士把女巫扔到了河里,自己站在河岸上等。

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女巫回来,(当然不见回来),西门豹说:“一定是河伯留女巫喝酒呢。让乡绅再去催促一下吧!”又让手下的兵士把乡绅扔到了河里。

又等了很长时间,西门豹对官吏说:“看来只好麻烦你再去跑一趟了,他们都太贪杯了。”乡绅一听,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跪地叩头,哀求饶命。

西门豹趁机对在场的老百姓说:“给河伯娶亲这件事,根本就是个大骗局。今后谁要是再提给河伯娶妻,就请他去河里跟河伯商量去。”

接着,西门豹又带领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减轻了漳河的水患。当地的老百姓从此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后来人们就用“河伯娶妇”、“河伯娶妻”这个成语,形容找借口盘剥老百姓的行为。

破釜沉舟

秦始皇消灭楚、齐、赵、魏、韩、燕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秦朝。他实行的残暴统治,激怒了人民。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当了皇帝,第二年,就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有些人趁机恢复了战国末期被秦灭亡的楚、赵、魏、齐、燕等国。

秦朝的军队和起义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一次,秦将章邯派王离和涉间带领军队,把赵王包围在巨鹿城。赵王派人四处求救。燕、齐、楚各国都派兵援赵。但是看到秦军人太多,气势大,谁也不敢进攻,都驻扎在各自的营垒中,互相观望。

项羽见状,非常愤怒,就杀了楚军的统帅宋义,带

领楚军向秦军进攻。

当时,楚军驻扎在漳河南岸。渡过河后,项羽下令,让士兵把船凿沉(沉舟),把做饭的锅都打碎(破釜),每个人只带三天的干粮。项羽激励士兵:打不败秦军,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个个如下山猛虎,奋勇拼杀,一连九次进攻,把秦军打的一败涂地,秦将章邯投降。

后人用“破釜沉舟”来表示下定决心,准备牺牲一切,去取得胜利。

据说,当时楚军渡河的地点就在磁县的三里河。所以,这是一个离我们很近的成语。

邯郸学步

古时候,有一个燕国寿陵的年青人,听说赵国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非常羡慕,就千里迢迢地来到赵国的都城邯郸,想要学习赵国人走路的姿势。

他学得非常认真,以至于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都

忘记了,但赵国人的走路姿势还是没有学会。等到他要回去的时候,只好狼狈地爬着回去了。

后来,人们就用“邯郸学步”来讽刺那些一味模仿别人,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却又一无所得的人。

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秦昭王知

道后,也想得到这块宝玉。他派人对赵王说,愿意用十

五座城池的国土,和赵国交换和氏璧。

赵王感到左右为难:答应吧,怕秦王食言,只拿璧,

不给城,被人欺负还惹人耻笑。不答应吧,又怕秦王以

此为借口,说赵王瞧不起他,趁机派兵讨伐赵国。

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他的门客蔺相如,

说,这个人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如果让他去出使秦国,

一定会不辱使命的。

于是赵王召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向赵王保证说:如

果秦王给城,就把璧交给秦王;如果秦王不给城,一定

会“完璧归赵”的。赵王就派蔺相如到秦国出使。

蔺相如一到秦国,秦王马上在偏殿召见了他。等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高兴的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还把玉璧传到后宫,让女眷们观看,又交给殿上的大臣们

欣赏,就是不提交换城池的事。

蔺相如见秦王没有交换的诚意,就决定把玉璧要回来。他对秦王说:“和氏璧虽是天下最好的宝玉,但也有个微小的瑕疵。没有我的指点,你们看不出来。”秦王就让人把玉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玉璧,马上后退几步,靠在大殿的柱子上,举起玉璧。他大瞪着眼睛,怒气让头发都直竖起来,把戴的帽子顶起很高(怒发冲冠)。

蔺相如高声说:“赵王派我来时就告诫我:秦王一贯不守信用。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我王派我来送璧的时候,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斋戒了五日,才让我捧璧出行。可我来到你这里,你却在偏殿召见我,还把宝贵的玉璧随便地传给后宫的女眷和大殿上的群臣观看,一点儿也不郑重。看来你根本没有把这当成一件大事来看待,不准备和我国交换城池。现在你们谁要是来抢玉璧,我就先把它摔碎,再撞死在这柱子上。”

秦王怕蔺相如把玉璧摔坏,连忙让人拿来地图,胡乱在上面指了十五座城,骗蔺相如说:“我准备用这十五座城和你们交换和氏璧。”蔺相如知道秦王说的是假话,就趁机说:“那你也应该像我们赵王一样,斋戒五日,才能接受玉璧。”秦王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一回到住地,马上派了一个人,带着玉璧,连夜从小路回到了赵国。

五天以后,秦王派人把蔺相如请到了正殿上。蔺相如从容地对秦王说:“我看大王没有诚意和我们交换城池,所以已经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邯郸。我欺骗了大王,请你用油锅把我给炸了吧!反正我来时就没有打算回去。也正好让天下人都看看秦王是怎样不守信用的。”秦王非常恼怒。可又想,即使把蔺相如杀了,也得不到和氏璧,只能落一个不守信用的恶名,还不如把蔺相如放了,也能落个宽宏大度的美名。于是,秦王设宴招待了蔺相如,把他放了回去。

蔺相如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战胜了秦王,保护了

赵国的声誉,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现在人们用“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来形容把原物完整地交还给它的主人。

负荆请罪

蔺相如不辱使命,力挫强秦,“完璧归赵”,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上卿,地位比老将廉颇还高。廉颇很不高兴,对人说:“我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才被封为上卿。现在蔺相如不过说了几句话,竟然也被封为上卿,地位比我还高,太没有道理了。什么时候我遇见他,一定要羞辱他一下,让他知道我的厉害。”有人把这话传给了蔺相如,蔺相如只是一笑,并不发怒。

这一天,蔺相如正坐车在大街上走,远远看见廉颇也坐车从对面过来了,就吩咐手下人把车子赶进街边的一个小胡同里(这个小胡同现在叫回车巷),躲避廉颇的车子。回到家后,手下人对蔺相如的软弱非常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在你们看来,是廉老将军厉害,还是秦王厉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是呀,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还害怕廉老将军吗?现在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的原因,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文武两个人。如果我们两个人不团结,让秦王知道了,我们赵国就危险了。我不是怕廉老将军,我是不愿意我们赵国受到威胁。”

廉颇听到这番话后,非常惭愧:自己只知道争强斗

气,差点儿就坏了国家大事。廉颇也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知错就改,马上脱了上衣,背上一捆荆条(负荆),去蔺相如家赔礼道歉(请罪)。后来,两个人就结成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刎颈之交)。

后来,人们用“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了错误,勇于改正。

纸上谈兵

赵孝成王时,赵军和秦军在长平一带发生了战斗。秦军的主帅是白起,赵军的主帅是老将廉颇。廉颇分析两军的形势,认为:秦军刚打了胜仗,气势正盛,但离后方太远,粮草运输困难,利于速战。而长平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赵军更利于坚守。于是命令赵军深沟高垒,坚持不战,准备长期消耗秦军。

两军一直对峙了三年时间,秦军的粮草眼看就要供应不上了,白起急的六神无主。这时,他手下的一个将领给他献了一条离间计。白起派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散布谣言,说:“廉颇越来越老,胆子越来越小,害怕秦军,只会按兵不动。要是让赵括为将,早把白起吓跑了。”

赵括是赵国老将赵奢的儿子。赵奢在赵惠文王时,是和廉颇齐名的赵国大将。赵括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熟读兵书,和人们谈论起行军布阵来,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理论头头是道。人们都称赞他是将门虎子,将来一定能够继承父业,带兵打仗,为国建功。只

有他的父亲却忧心忡忡:“行军打仗,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千军万马的身家性命,必须慎之又慎还怕出错。赵括却把这当做儿戏。将来他不做赵国的将领,那是赵国的幸运,他要是做了赵国的将领,赵国一定会毁在他的手里的。”

现在白起派人在邯郸散布谣言,赵孝成王开始并不相信,但后来谣言四起,又见廉颇确实三年来寸功未建,便信以为真了。立即命赵括为将,接替老将廉颇,和秦军交战。

赵括的母亲想起赵奢生前的话,赶紧进宫拜见赵王,说:“我的夫君生前曾经告诉我,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统兵打仗。用他为将,肯定会为赵国带来祸患的。”但赵孝成王固执己见,坚持让赵括为将。

在家养病的上卿蔺相如,也强撑病体,赶到王宫劝阻,赵王依然一意孤行,让赵括领军。

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老将廉颇的作战计划,领兵出击,结果被秦军包围。赵括坚持了四十多天,粮草断绝,最后率军突围时他被秦军射死,四十万赵军被俘,全部被秦军坑杀。连战斗中被杀的五万赵军,长平一战,赵国损兵四十五万,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秦国灭亡。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不说,还连累了四十五万赵军和整个赵国为他的无知、狂妄殉葬。这个教训,我们后人一定要牢牢地记住。

现在人们用“纸上谈兵”来形容只会空谈理论,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和邯郸有关的成语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奇货可居邯郸学步鹬蚌相争黄粱美梦一枕黄粱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利令智昏不遗余力南辕北辙破釜沉舟毛遂自荐背水一战围魏救赵智者千虑舍本逐末攻难守易犹豫不决一狐之腋三人成虎顶天立地前倨后卑管窥锥指以卵击石赏罚分明瓜田李下路不拾遗鹿死谁手市道之交难至节见步履蹒跚坐怀不乱补天浴日河伯娶妇退避三舍言犹在耳董狐之笔天夺之魄欺世盗名一日千里中饱私囊天经地义以人为镜按兵不动当局者迷掩耳盗铃大儒纵盗争先恐后坐享其成剖腹藏珠羽毛未丰徙宅忘妻始终不渝载舟覆舟无功受禄犯颜直谏因势利导食不甘味唱筹量沙乐极生悲居心叵测安然无恙燕雀处堂天下无双轻虑浅谋志在四方一叶障目举措失当徐市求仙纲举目张取而代之声名狼藉死有余辜人人自危左提右挈身无可击

袖藏金锥箭在弦上巧夺天工山鸡舞镜未可厚非

疾风劲草乌合之众推心置腹狗尾续貂生灵涂炭

坚壁清野白云亲舍不学无术孤注一掷拒谏饰非

罚不当罪叶公好龙价值连城伤弓之鸟胡服骑射

和成语有关的地方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人走路的,现有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创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的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小巷——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只有立在巷口一座石碑,记述着负荆请罪的故事。

邯郸县黄粱梦村的吕仙祠就是黄粱美梦的传说地。

编后语

邯郸是成语之乡,据考证,和邯郸有关的成语有一千五百八十四条之多,占中国成语的三分之一。本书只是一块敲门砖,希望同学们学完本书后,能自己找到更多的邯郸成语,以及和邯郸有关的各种传统和文化,更加深入的体会邯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部编版四下语文22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创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四年级上册成语故事二则

课题:6 成语故事二则课型:讲授 第1 课时总序第17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则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及教师的点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从阅读中领悟—些基;本道理。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重点:读懂两则成语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情节。 突破方法: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抓住主要情节进行体会,并激励自己表达。 难点:能从成语故事中总结道理,畅谈感受。 突破方法:在读懂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交流。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 生:预习课文,收集成语。 课时目标 从成语故事中总结道理,畅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交流成语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并畅谈感受。 2.学生分小组探究交流。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评议,发表自己的观点。 5.师生共议、明确: (1)“邯郸学步”比喻生硬地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 也丢掉了。 (2)“望洋兴叹”原指看到别人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条件不够, 无从着手,而感到无可奈何。

6.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畅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7.教师引导:对于成语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不必将学生的思维圈定在一个范围,学生的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拓展延伸 1.根据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学生试着给这两个成语找出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学生先复习这两个成语故事,然后试着自己写一写这两个成语故事的近义词或反 义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师生共议,明确: “邯郸学步’’近义词:东施效颦“望洋兴叹”近义词:无可奈何反义词:易如反掌 2.试着用本文学过的两个成语各写一句话。 (1)先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评议。 (3)教师出示例句。 邯郸学步……借鉴别人好的学习经验,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千万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望洋兴叹……他不懂英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英语书籍,只能望洋兴叹。 四、活动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成语故事大讲坛”活动,每组每个同学将近期课外阅读或其他途径积累的成语故事讲给本组其他同学听,相互积累、交流,然后小组派一个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全班同学评议,选出最佳选手,教师给予鼓励或表彰。活动时间教师可自行把握。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整理活动探究过程中的成语故事。 2.同桌间交流学习心得。 作业 我会说。 1.学完《邯郸学步》,我明白了: 2.学完《望洋兴叹》,我知道了: 我会写。 1.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要大多少倍啊! ——比起———来,真是 2.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要是——,就会 我能体会。 东施效颦 传说美女西施因心口疼常皱着眉头,捂着胸部,样子显得更加的娇柔美丽,有个丑女也学西施的样子,反而更丑,人们便叫她东施。 ①效:仿效。②颦:皱眉头。 读完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东施说 板书设计 《邯郸学步》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现代社会在进步,人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早已不是钻木取火的那个时代,中国社会这样繁荣富强离不开人类的进步。据实践经验表现,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人民素质的提升,同样也影响这民族的素质,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素质现代化。一个民族的现代化不只是有车水马龙的现代化设施,更是有坚不可摧的内在精神,以人为根本的,用人的理想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以及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民族素质的现代化是用文化的现代化积累起来的,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教育者的文化能力,学习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才能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更为稳定繁荣,所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必须言传身教的一门必须课。一、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无一不是为完善道德、人格、社会而提出的理论观点。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对知识层面的拓

展,也是对人格素质的培养,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在注重道德素质的同时又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一大学生虽然对学习传统文化的肯定,但是获得知识的认知程度不高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成长在一个相对稳定和物质丰富的时代,不存在温饱问题,所以更多倾向于思想方面的成长。他们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代了所有的思维模式,孔孟逐步淡出整个认知里,传统文化也在观念中逐渐被淡化。但是,总体上大学生还是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一项关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的调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是最多的;对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方面的结果显示,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1,位居第一位,认为"有必要"的占39,位居第二位;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关系的认识方面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选择"全球化与传统文化并行不悖"的有427,位居第一位,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会保持自身的内涵,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矛盾。所以通过以上数据表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对方面的未来很看好的。二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课

最新【邯郸成语故事大全】邯郸历史成语故事.doc

【主持词大全】 邯郸现在是中国的一个地方,相传是与一个成语有关。以下是精心准备的邯郸历史成语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邯郸学步的故事 含义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的道理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都忘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都强调胡乱模仿别人,“邯郸学步”强调学习别人的忘掉自己的;“东施效颦”强调生搬硬套。 邯郸市介绍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成语之乡”、“典故之乡”。古城邯郸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邯郸学步———学步桥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据载“春秋战国时,有燕国寿陵少年,看邯郸人步姿优美,便学步于邯郸,结果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而归,引起大笑”。唐代诗人李白借此典故曾书“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与邯郸有关的典故

邯郸是闻名全国的成语典故之乡。据考证,直接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多达200余条,邯郸人对成语典故情有独钟,随口就能说出十几条,“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等,每条成语典故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智者千虑背水一战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南辕北辙不遗余力利令智昏旷日持久一枕黄粱奉公守法黄粱美梦鹬蚌相争邯郸学步奇货可居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梅开二度伤弓之鸟因人成事三寸之舌一日千里欺世盗名罚不当罪拒谏饰非孤注一掷不学无术梅开二度白云亲舍以人为镜当局者迷剖腹藏珠徙宅忘妻始终不渝载舟覆舟犯颜直谏唱筹量沙坚壁清野鹿死谁手怙恶不悛生灵涂炭狗尾续貂推心置腹乌合之众疾风劲草未可厚非山鸡舞镜巧夺天工箭在弦上袖藏金椎身无可击无出其右二鲍纠慝左提右挈人人自危死有余辜声名狼藉取而代之纲举目张徐市求仙举措失当一叶障目志在四方轻虑浅谋天下无双燕雀处堂安然无恙居心叵测乐极生悲唱筹量沙食不甘味因势利导犯颜直谏无功受禄载舟覆舟始终不渝大儒纵盗徙宅忘妻羽毛未丰剖腹藏珠坐享其成争先恐后掩耳盗铃当局者迷按兵不动以人为镜天经地义中饱私囊天夺之魄董狐之笔言犹在耳赏罚分明退避三舍河伯娶妇补天浴日坐怀不乱步履蹒跚难至节见市道之交鹿死谁手路不拾遗瓜田李下以卵击石管窥锥指前倨后卑顶天立地三人成虎一狐之腋犹豫不决攻难守易围魏救赵舍本逐末窃符救赵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

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24成语故事二则

24成语故事二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塞翁失马》。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理解成语。 教学重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成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重点词导入 成语是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有些成语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成语里面却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已经知道哪些包含着故事的成语? 生:交流。 师:看老师工工整整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板书:塞翁失马)谁能读?关于这个成语的信息,你已经了解多少? 预设生的回答: (1)说故事的字面意思。 (2)说故事的大致意思。 (3)随机了解翁的意思。请你告诉大家,你还认识哪些翁?(老翁、渔翁、家翁)我们这儿是塞翁,意思就是住在边塞的老人。塞

翁失马的意思就是一一住在边塞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 打开课本,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一边听一边可以琢磨:祸与安慰、福与祝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围绕“祸福”,了解大意 1?把书放下,谁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来了? 塞翁遇到了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遇到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2?那塞翁遇到了什么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他又遇到了什么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课文,然后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1)塞翁走失了一匹马,这是他遇到的祸事。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 塞翁遇到的祸事就是一一用这句话中两个字来说就是:丢失了马。 塞翁走失了一匹马,邻居朋友都替他感到怎么样?可惜、惋惜、 难过。带着这种语气读这句话。 2)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是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祸事。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请你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来说说塞翁儿子遇到的祸事一一儿子跌断了腿。如果你是塞翁的邻居朋友,看到塞翁的儿子摔断了腿,跛了脚,你会觉怎么样?(会替塞翁感到伤心、难过)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3)塞翁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外族人的好马,运气真好,这是塞翁遇到的福事。请你也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朋友替塞翁感到高兴)塞翁遇到的福事用两个字来概

邯郸成语典故

邯郸成语典故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邯郸成语典故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是大家在谈到这个成语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只有结合自己的长处发展才是根本。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邯郸成语典故。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认识到自己心胸太狭隘。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这个成语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有蔺相如和廉颇的这种胸怀,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人还有什么不能想开的呢? (三)完璧归赵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也是我们小学课本里学过的。我给大家再简单说一说。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宝玉。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议论纷纷,一时也没有个好主意。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蔺相如来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赵国弱,我认为您不答应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却不把城池给我,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地问。蔺相如马上接口说:「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假如赵国不答应,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若秦国得到了璧玉,却不把城池给赵国,那错就在于秦国了。

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四个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最要紧的工作应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哲学的优秀传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并努力发展文化的民族性,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 要正确解决文化的民族性问题,正确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问题,“自主”精神值得学习和弘扬。 应当注意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的一面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的教育。 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要有一个立足点,即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修养。 惟其如此,才能有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 ”弘扬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中华民族历经万千年的对“幸福”的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福禄寿喜财吉”的民俗传统文化和儒、释、道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进而进化为今天的治世哲学。 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幸福的发展过程。 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文化和历史是鉴证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历史,但我们可以留住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历史是路,社会是车,文化是车的动力。 鉴于此,传统文化——我们祖先留给子孙的活宝,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

成语故事二则

21、成语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把戏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疑心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终究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

也丢掉。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慎重,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欢,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恳求学问,却不巧赶上教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教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教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悟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教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我向往向往什么?我时常这样自问,有时问得自己也张口结舌。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这甘甜和苦辛的水,被心灵之根吮吸,便生出一种欲望,和树木的根一样,伸展着枝干,伸出地面,伸向天空,去窥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去追随绿叶,追随繁花,追随蕴寓着将来的机密的果实。 这是向往的品性吗?——是。向往与生命同在。向往是生命的

“邯郸文化入我心,成语典故进课堂”活动

邯郸文化入我心,成语典故进课堂双节刚过,地理与旅游系趁着节日积极愉悦的氛围,按照院系各级领导的指示,为满足我系同学对古邯郸文化的渴求并极力营造一个积极浓郁的“赵文化”氛围,我系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邯郸文化入我心,成语典故进课堂”活动。活动逐步展开,现已初见成效,我系将在总结现阶段活动开展经验的同时大力创新、积极进取,努力使我系的学生在邯郸古老文化这片厚重肥沃的土壤上面发芽成长! 众所周知,邯郸素有“成语之都”的美称。故要想了解邯郸文化、瞻仰古城的风采,学习邯郸文化、领略赵都神韵,必须从成语入手。并且,结合我系自身的专业特点,即由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及服务性质的专业组成的地理与旅游系迫切需要底蕴深厚的成语文化来充实我们的头脑并服务于学生以后的工作。也正因如此,我系积极筹备并大力开展了本次成语典故进课堂活动。 本次活动在本系三个专业各年级中同时开展,现以活动开展较好的11级旅游管理班(以下简称“11旅本“)为例,进行简单的介绍如下: 首先,我系11旅本班在其每次导游业务课前及课间,分别由事先安排好的当天负责讲成语故事的同学将成语写到黑板上,并标识偏僻字拼音,带头读准发音,然后讲述成语故事的来源及引申义和该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与此同时,在座同学应该从刚才演讲者口中筛选出重点并加以记录,最后由两位同学就其对该成语的了解提出问题或作补充并适当加以评价。

此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即演讲者锻炼其表达包括普通话的表述和朗读,语言的条理性、连贯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胆量与勇气的培养,自信的训练,肢体语言的运用等能力,倾听者锻炼其语句意义的理解、整理和提要,听觉反应的准确迅速等能力。 再者下面的同学在听的同时要做记录,今天学习了什么成语,从音、形、义、结构、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整理。 此外,演讲者在其演讲前就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锻炼了其写作能力。而且由于下面同学要对于演讲学生的发言稿要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要求其对演讲同学的成语情况进行提问或是补充以及阶段性的评价,所以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综合学习能力,并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邯郸成语文化“氛围。 11旅本班通过此次“邯郸文化入我心,成语典故进课堂活动“有效的锻炼了同学们的上述能力,而且激发了同学们对邯郸乃至中国成语文化的兴趣,极大地增加了班级学生对成语典故的积累,是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升自我的一种优秀形式,值得推广。 附录1:本次活动的相关照片 附录2:本活动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部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及地理与旅游系2011级旅游管理班课程表 2012年10月10日 地理与旅游系 附录1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字:大学生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如果是外国人那就另当别论了。。),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传统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 传统哲学重视调解人际关系,推崇以诚待人,孜孜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营造安定的局面有积极作用。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

邯郸成语故事

汉语言文字当中,有一种非常简洁、独到的词语表达方式——成语。它以人们长期以来概括出的、一般由4个字组成的词组或短语,来精辟地表达出某种意思。它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简洁明了,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主要是出于人们表达上的习惯,琅琅上口,比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另一部分则蕴涵着特定的历史典故,讲一个具有传世或警世作用的历史故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现象或道理。成语是汉语文字艺术中的瑰宝,特别是后一部分,其所蕴藏的文化含量,已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邯郸有许多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毛遂墓等,到那里不仅能欣赏历史遗存,而且能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弘扬成语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奇葩,邯郸在市区内修建了一座“邯郸成语典故苑”,邀请著名书法家将100多条成语典故书写、篆刻于奇石、碑林、亭台之上,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有:邯郸学步因人成事三寸之舌伤弓之鸟梅开二度窃符救赵胡服骑射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奇货可居邯郸学步鹬蚌相争黄粱美梦一枕黄粱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利令智昏不遗余力南辕北辙破釜沉舟毛遂自荐背水一战围魏救赵智者千虑舍本逐末攻难守易犹豫不决一狐之腋三人成虎顶天立地前倨后卑管窥锥指以卵击石赏罚分明瓜田李下路不拾遗鹿死谁手市道之交难至节见步履蹒跚坐怀不乱补天浴日河伯娶妇退避三舍言犹在耳董狐之笔天夺之魄欺世盗名一日千里中饱私囊天经地义以人为镜按兵不动当局者迷掩耳盗铃大儒纵盗争先恐后坐享其成剖腹藏珠羽毛未丰徙宅忘妻始终不渝载舟覆舟无功受禄犯颜直谏因势利导食不甘味唱筹量沙乐极生悲居心叵测安然无恙燕雀处堂天下无双轻虑浅谋志在四方一叶障目举措失当徐市求仙纲举目张取而代之声名狼藉死有余辜人人自危左提右挈无出其右身无可击袖藏金椎箭在弦上巧夺天工山鸡舞镜未可厚非疾风劲草乌合之众推心置腹狗尾续貂生灵涂炭怙恶不悛坚壁清野白云亲舍不学无术孤注一掷拒谏饰非罚不当罪叶公好龙价值连城伤弓之鸟步履蹒跚路不拾遗管窥锥指一狐之腋利令智昏纸上谈兵鹬蚌相争黄梁美梦旷日持久破釜沉舟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智者千虑胡服骑射犹豫不决前倨后卑瓜田李下难至节见邯郸学步窃符救赵等邯郸学步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负荆请罪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