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存储技术

磁存储技术

磁存储技术
磁存储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概况

信息存储技术由来已久,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不断推动,存储介质和存储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1、存储介质的发展 从存储介质来说,目前主要可以分为磁盘、闪速存储器、固态硬盘和光盘等。 传统的磁盘采用盘片作为存储介质,利用马达和磁头的运转进行数据的读取,这些部件的物理和机械特性具有功耗高、体积大、易损坏、机械运动造成摩擦发热等局限,限制了磁盘存储系统性能的应用场合。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最早源于EPROM器件,不需要高电压就可以实现擦除和重复编程,可靠性较高,其读写速度和容量近年来还在大幅提升中。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又称电子硬盘,是一种以大量半导体存储器(FLASH或DRAM)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通过SSD控制芯片实现对存储介质的主机传输协议(如SATA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具有抗震、宽温、无噪、可靠等优点。 光盘以“光信息”做为存储物的载体,具有容量大、可随机存取等优点,分不可擦写光盘,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写光盘,如CD-RW,DVD-RAM等。 在存储介质的研究,闪存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迅速,在容量和读写速度方面都在大幅提升,同时在各个领域里都有广泛的应用,美光公司推出的MT29F256G08A FLASH芯片单片的存储容量达到了256Gb。 纳米技术的突破使得纳米存储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商业化。光存储技术也在飞速进步,常规的磁光和相变存储密度不断提高。 2、存储技术的发展 一直以来,存储系统的高速数据流与通用计算机低速的读写速度之间的矛盾是整个存储系统的瓶颈。 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RAID)技术、固态硬盘技术的使用缓解了这一矛盾。

磁光存储技术 (2)

磁光存储 姓名:赵友娟学号:20081326032 班级:08应用物理学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磁光存储的原理特点,磁光存储材料,一些能够提高磁光存储的技术,最后说明了磁光存储技术在我国的一些运用和发展方向。 关键字:磁光存储材料发展 0、引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对信息存储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高存储容量,高数据存取速度,高性能价格比存储设备不断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推进了存储记录技术的发展。 磁光效应就是一束入射光进入具有固定磁矩的物质内部传输或者在物质界面反射时,波的传播特性发生改变。1845年,英国物理学家Faraday首次发现了磁致旋光效应。其后一百多年,人们又不断发现了新的磁光效应和建立了磁光理论,但磁光效应并未获得广泛应用。直到1950年代,磁光效应才被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磁畴结构的观察和研究。磁光记录是用激光在磁性薄膜介质上进行记录或重放的记录技术。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发现了GdCo薄膜具有垂直于薄膜表面的单轴异性,而且具有磁光克尔效应才使磁光材料逐渐应用于器件。1988年磁光盘的问世,是信息存储技术的重大突破。到90年代BiGa代DyIG抗毁伤磁光盘或加固磁光盘的成功应用,以及光纤通信无源磁光器件,如环型器、隔离器、调制器、开关等在近10年的研究发展,使磁光材料与器件成为现代通信、航空、航天、雷达、医疗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 磁光存储作为一种光存储和磁存储并存的存储方式,既有光存储的大容量,又有磁存储的可擦重写、自由插换和硬磁盘相接近的平均存取速度的优点。特别磁光盘具有保存时间长、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误码率小等优异性能。磁光盘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存储密度,以求降低记录位的成本。磁光盘可通过缩短记录激光波长、磁超分辨读出技术(MSR)、磁畴放大读出技术(MAMMOS)、畴壁移动检测技术(DWDD)等方法使记录密度大幅度提高,而利用磁光超分辨近场结构光存储有望实现超高密度存储。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THz通信和成像技术的兴起,磁光子器件、磁调磁光子晶体以及磁光型THz调制器、滤波器、波导开关都将在未来的THz通信、光通信和微波/毫米波通信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磁光材料和磁光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可以说刚刚起步,其理论、模型、设计以及新效应、新器件、乃至新系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1、磁光存储的原理及特点 在磁光记录的记录过程中,是用激光照射从而使局部升温来实现的。由于温度上升,被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发展史 远古信息存储 1.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 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2.甲骨文文字纸张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

读书报告—光盘存储技术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光盘存储技术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摘要:本文回顾了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史,总揽了当今技术现状,对每一重要阶段进行了粗略的介绍,并对今后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与展望。 关键词:光盘存储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光盘存储技术,是利用精细聚焦的激光束从模压而成的盘片上读取信息或进一步利用光对记录介质的物理或化学效应去改变介质的某些光学性能,如对光的反射、吸收、相移等,从而实现二值化数据的写入、读取与擦除。 光盘存储技术集中了近代光学、激光技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及材料科学中的许多新成果,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应用围也在不断扩大,已进入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家庭。若根据其技术特性和应用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用于信息存储的可写光盘系统以及用于信息传播为主的只读型光盘系统。 近年来, 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以及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诸如只读光盘(CD —ROM)这样的光盘存储介质已发展成为计算机信息数据的主要传播载体,光盘产业也在迅速向信息数据市场扩展。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只读光盘是基于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可像激光唱盘那样低成本、高效益的进行大批量生产;第二个有利因素是光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与激光唱机相似,从而导致价格较低的光盘驱动器;第三是目前市场上已推出转速数倍于第一代光驱转速的光盘驱动器,因而可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率;第四,信息产业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应用的迅速发展也迫切需要诸如只读光盘这样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媒介。 为加深对光盘媒介在现代信息产业以及计算机应用中的重要性的了解,本文对光盘存储介质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近期的可能发展方向作一些基本介绍。 二、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历史 早在1968年,美国的ECD(Energy Conversion Device)公司就开始研究晶

浅谈光盘存储技术

信息学院 多媒体技术应用 期末论文 课题:浅谈光盘存储技术 姓名:文斌 指导老师:吴柯 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班级:通信一班 学号:14082300xxx

摘要:本文简述了现有光盘存储技术的种类以及光盘存储和数字光盘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中几种不同的存储光盘和几种提高光盘存储效率的解决方案,列举了几种类型的多阶光盘存储技术。认为多阶光存储技术利用信号处理与编码调制技术,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存储维度,有效提高信息存储容量和数据读取速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乃至我国数字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HD-DVD光盘;全信息光盘;闪存盘;多阶;光存储;数字光存储;信息坑;调制 《一》引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信息量不断膨胀,海量数据出现,不仅对存储媒介的存储容量提出了挑战,而且对其读写速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录光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迎合了信息数据化对媒介各方面的存储要求,如CD,DVD以及现在的BD 技术,不管是在存储容量方面还是在访问速度上都整体提升了光盘的记录存储水平。本文首先将介绍几种光盘,如HD-DVD光盘;全信息光盘;闪存盘,以及数字光盘存储技术和我国光盘存储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1HD-DVD 高密度光盘(HD-DVD)存储技术的目标是存储密度达到64.51~129.02Gb/cm2(即Gb/in2),最小记录点尺寸熊爱玉200nm,接近或小于光衍射极限。 1.2全信息光盘 全信息光盘刻录机将采用普通的低能耗气体激光发生器,它产生的激光首先通过一块半镀银镜,分为透射和反射两束光。透射光将经

过一个微型镜片阵列。上百万个微型镜片集中在一块芯片表面上,一“开”或“合”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让透射光通过,从而使透射光携带上数据信息。普通数字光盘的容量是20GB。这种全信息光盘的容量将比普通的数字光盘(DVD)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 1.3闪存盘 闪存盘也叫U盘,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中需要安装驱动程序;在Windows2000及以后发的操作系统中已经有嵌入驱动程序,不需额外安装。 闪存盘是一种采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它采用的存储介质为闪存(Flash Memory)。闪存盘不需要额外的驱动器,只需插入电脑的上的USB接口或通过一个USb转接电缆与电脑相连接。闪存盘的容量是越来越大,读写速度是越来越快,是光盘存储技术中很具吸引力的新秀,所以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研究和解决方案很有必要研究与突破。 《二》光盘存储技术发展及研究和解决方案 数字化信息存储的要求是高存储密度高数据传输率高存储寿命低价格设备投资和低价格信息位等虽然目前光存储产品在存储容量和存储密度方面与硬盘和闪存等产品相比不据优势但其存储寿命长信息位价格低等优势使其在存储介质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光盘存储技术发展概述以及各代光存储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所示:

OceanStor存储系统技术架构介绍

华为OceanStor 18800存储系统 技术架构介绍

目录 第1章OceanStor系列存储简介 (1) 1.1产品定位 (1) 1.2 产品特点 (1) 第2章OceanStor存储硬件架构 (2) 2.1引擎 (2) 2.1.1控制器 (2) 2.1.2风扇模块 (2) 2.1.3 BBU模块 (3) 2.1.4电源模块 (3) 2.1.5管理模块 (3) 2.1.6接口模块 (3) 2.2硬盘框 (4) 2.2.1风扇模块 (4) 2.2.2电源模块 (4) 2.2.3级联模块 (4) 2.2.4硬盘模块 (4) 2.3数据交换机 (5) 2.4 SVP (5) 2.5设备线缆 (5) 2.5.1电源线 (5) 2.5.2接电线 (5) 2.5.3网线 (5) 2.5.4串口线 (6) 2.5.5 mini SAS线缆 (6) 2.5.6光纤 (6) 2.5.7 AOC线缆 (6)

第1章OceanStor系列存储简介 1.1产品定位 OceanStor OCEANSTOR85T/OCEANSTOR 18800企业级存储系统(以下简称OCEANSTOR系列存储系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根据存储产品应用现状和存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企业大中型数据中心,推出的新一代(虚拟化、混合云、精简IT和低碳等)存储系统,聚焦于大中型企业核心业务(企业级数据中心、虚拟数据中心以及云数据中心等),能够满足大中型数据中心对海量数据存储、高速数据存取、高可用性、高利用率、绿色环保和易于使用等需求。 OCEANSTOR系列存储系统秉承灵活、可扩展的设计理念,采用创新的Smart Matrix Architecture,该架构采用多引擎(每个引擎包括两个控制器)的横向扩展体系,可为企业数据中心提供一至八个系统机柜和最多两个硬盘柜,无缝配合企业数据中心高度整合、高效率和可扩展的特点,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大型数据库OLTP/OLAP(OnlineTransaction Processing/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高性能计算、数字媒体、因特网运营、集中存储、备份、容灾和数据迁移等不同业务应用的需求。 1.2 产品特点 OCEANSTOR系列存储系统具有高规格的硬件结构,结合多种高级数据应用和数据保护技术,使存储系统具有高性能、高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等特点,满足大中型数据中心对存储系统的各种需求。

信息存储的安全技术

信息存储的安全技术 朱立谷,任勇 (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 1.前言 随着数字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个人与组织对这些信息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产,而存储系统作为数据的储藏地和数据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正逐渐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中心;此外,由于存储系统的网络化,被网络上的众多计算机共享,从而使存储系统变得更易受到攻击,存储系统往往成为攻击者的首选目标,达到窃取、篡改或破坏数据的目的;同时,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经过多个用户、网络和存储设备,存在多个可能的攻击点,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对存储的关注中心发生了变化,在关心存储的容量、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的同时,人们更关心存储的数据不被泄漏、篡改或删除,并在需要时候可以即时访问。 2.存储系统的安全 针对存储安全,SNIA(Storage Network Industrial Association,网络存储工业协会)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定义:保证数据在存储网络中的传输和存储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机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要保证数据不能被非法用户或未被授权用户复制和读取,或者即便数据被截获,其所表达的信息也不被非授权者所理解;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数据不能被包括黑客、病毒和非法用户修改,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确保信息及信息系统能够为授权使用者所正常使用,要求在遇到包括攻击、灾难性事件等数据不能丢失。 存储系统提供的存储安全服务主要包括认证和授权、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密钥共享和密钥管理施、审计和人侵检测等方面。 (1) 认证和授权。认证和授权是一个存储系统应该提供的最基本的安全服务,存储服务器在允许数据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访问读或写之前,应该认证他们的身份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则给一定的访问权限。认证可使用口令、数字签名和信息认证码等技术;授权可通过访问控制列表等或使用证书中列举了证书所有者的访问权限。 (2) 可用性。系统失效和拒绝服务攻击是难以阻止的,存储系统常采用复制与备份、冗余与容错等技术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大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大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3013218099 软工二班张敬喆 1.背景介绍 大数据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一般意义上讲,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现有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近年来,大数据的飙升主要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服务。据著名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1ZB=1021B),其中75%来自于个人(主要是图片、视频和音乐),远远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总量(200PB,1PB=1015B)。 然而,与大数据计算相关的基础研究,诸如大数据的感知与表示、组织与存储、计算架构与体系、模式发现与效应分析等,目前还没有成体系的理论成果。对于大数据计算体系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关注大数据如何存储,提供一种高效的数据存储平台;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快速并高效可靠地处理大数据的挑战,需要建立大数据的计算模式以及相关的优化机制。 2.相关工作 为了应对数据处理的压力,过去十年间在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有了很多的创新和发展。除了面向高并发、短事务的OLTP内存数据库外(Altibase,Timesten),其他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都是面向数据分析的,而且是大规模数据分析的,也可以说是大数据分析的。 在这些面向数据分析的创新和产品中,除了基于Hadoop环境下的各种NoSQL外,还有一类是基于Shared Nothing架构的面向结构化数据分析的新型数据库产品(可以叫做NewSQL),如:Greenplum(EMC收购),Vertica(HP 收购),Asterdata(TD 收购),以及南大通用在国内开发的GBase 8a MPP Cluster等。目前可以看到的类似开源和

云存储技术及其运用综述

云存储技术及其运用综述 摘要云存储将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云存储服务对传统存储技术在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易管理性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文章基于云存储平台架构的4个层次将多存储设备互连起来的数据存储层、为多服务提供公共支撑技术的数据管理层、支持多存储应用的数据服务层以及面向多用户的访问层展开研究,并以一种云存储典型应用——云备份-为例,探讨云备份的软件架构、应用特点及研究要点。 [关键词]云存储;服务;云备份近年来,随着云计算[1-2]和软件即服务[3-5]的兴起,云存储成为信息存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系统[6]。 云存储提供的是存储服务,存储服务通过网络将本地数据存放在存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在线存储空间。 需要存储服务的用户不再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只需向申请存储服务,从而避免了存储平台的重复建设,节约了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投资。 云存储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和关注。 公司推出弹性块存储技术支持数据持久性存储;推出在线存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云存储平台服务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提供云存储和内容传送服务集成平台;公司收购,取得该公司的在线服务软件,并开展业务;公司推出,并在美国各地建立庞大的数据中心;也将云计算标准作为全球备份中心扩展方案的一部分。 2009年12月,因特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0年和电信行业十大预测中指出云计算将扩张并走向成熟,会诞生许多新的公共云热点、私有云服务、云应用以及将公共云与私有云联系起来的服务。 1云存储技术云存储系统与传统存储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第一,从功能需求来看,云存储系统面向多种类型的网络在线存储服务,而传统存储系统则面向如高性能计算、事务处理等应用;第二,从性能需求来看,云存储服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数据的安全、可靠、效率等指标,而且由于用户规模大、服务范围广、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实现高质量的云存储服务必将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第三,从数据管理来看,云存储系统不仅要提供类似于的传统文件访问,还要能够支持海量数据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功能,以方便云存储系统后台数据的维护。 基于上述特点,云存储平台整体架构可划分为4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存储层、数据管理层、数据服务层以及用户访问层。 云存储平台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1数据存储层云存储系统对外提供多种不同的存储服务,各种服务的数据统一存放在云存储系统中,形成一个海量数据池。 从大多数网络服务后台数据组织方式来看,传统基于单服务器的数据组织难以满足广域网多用户条件下的吞吐性能和存储容量需求

存储技术现状

存储技术应用现状调查 摘要在如今的存储市场上,有大量可供选择的技术。而且人们根据这些不同的选项可以作出很多不同的决定。有三个比较全面的存储选项值得你考虑:直连存储(DAS)、网络直连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正如你所期望的,每个选项都会满足特定的需要,并且每个选项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作出决定之前你需要权衡一下利弊。 关键词直连存储;网络直连存储;存储区域网络 1.存储技术的介绍 1.1直连存储 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直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对于多个服务器或多台PC的环境,使用DAS方式设备的初始费用可能比较低,可是这种连接方式下,每台PC或服务器单独拥有自己的存储磁盘,容量的再分配困难;对于整个环境下的存储系统管理,工作烦琐而重复,没有集中管理解决方案。所以整体的拥有成本(TCO)较高。 任何曾经接触过服务器的人都会对DAS比较熟悉。DAS是一种将存储介质直接安装在服务器上或者安装在服务器外的存储方式。例如,将存储介质连接到服

务器的外部SCSI通道上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直连存储方式。 DAS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是一种不错的存储选择。由于这种存储方式在磁盘系统和服务器之间具有很快的传输速率,因此,虽然在一些部门中一些新的SAN 设备已经开始取代DAS,但是在要求快速磁盘访问的情况下,DAS仍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更进一步地,在DAS环境中,运转大多数的应用程序都不会存在问题,所以你没有必要担心应用程序问题,从而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他可能会导致问题的领域。然而,DAS并不是总是具有美好的一面。首要的一个问题是IT经理必须要经常面对所谓的"空间问题"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常见的方面:对于一个新的服务器,我需要多少存储空间?如果物资不充沛但需要增加空间时我应该如何做?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选项可以帮助你减轻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存储负担,但是不管怎样,你也需要对这种存储方式进行一次较好的评估,否则的话,你对存储所做的扩展将只是一个没有预测的表面上的需要。另外,你还需要管理几乎所有基于服务器的DAS系统,这意味着你需要在适当的位置上有一个监控服务器上每个物理单元的磁盘使用率工具。大多数的IT经理都不希望其磁盘空间在工作日的中间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DAS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如果你的存储系统中需要快速访问,但是公司目前还不能接受最新的SAN技术的价格时或者SAN技术在你的公司中还不是一种必要的技术时,这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对于那些对成本非常敏感的客户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DAS将仍然是一种比较便宜的存储机制。当然,这是在只考虑硬件物理介质成本的情况下才有这种结论。如果与其他的技术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考虑到管理开销和存储效率等方面的因素的话,你就会发现,DAS将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对于那些非常小的不再需要其他存储介质的环境来说,这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1.2网络直连存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

计算机组装 光盘存储技术

计算机组装光盘存储技术 早期的光盘全都是只读类型的,人们只能从光盘上获取信息,而无法利用光盘来备份数据。随后,CD-R、CD-RW、DVD-RAM、DVD-R/RW等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普通用户无法向光盘上输入数据的问题,而上述技术便被人们称为光盘的可记录存储技术,简称刻录技术。1.光盘刻录系统的组成 完整的光盘刻录系统由可记录光盘、光盘刻录机和光盘刻录软件所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只有配套使用后才能实现向光盘输入数据的目的。 ●可记录光盘 可记录光盘是进行光盘刻录时的媒介,也称刻录盘。目前,市场上的刻录盘主要分为CD和DVD两大系列,每个系列内又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 CD记录盘分为CD-R(CD-Recordable)和CD-RW(CD-ReWritable)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只能进行一次写入,尽管剩余空间还可追加数据,但同一部位只能写入一次,这一点与硬盘的可重复性写入有着本质的区别。为此,RICOH(理光)公司研发了CD-RW刻录技术,可重复擦写的CD-RW光盘由此诞生,使得人们终于可以像使用硬盘一样的向光盘内反复输入新的数据,并在不需要时将其删除。 DVD记录盘分为DVD-RAM、DVD-R/RW和DVD+R/RW共3大类型5种格式。其中,DVD-R 和DVD+R格式属于一次性刻录光盘格式,而DVD-RAM、DVD-RW和DVD+RW则属于可反复擦写的刻录光盘格式。 ●光盘刻录机 光盘刻录机的外型与普通光盘驱动器没有什么不同,并且刻录机也可以用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不过,光盘刻录机的激光头组件除了可以发射出与普通光驱一样的激光束进行数据读取操作外,还可以通过发射特殊激光束的方法将数据写入刻录盘。 因此,光盘刻录机不但和普通光驱一样有数据读取速度指标,也有刻录速度指标,并且分为写速度(针对一次性刻录盘)和复写速度(针对可重复擦写的刻录盘)之分。 ●光盘刻录软件 光盘刻录软件的功能是按照光盘数据结构的规范来帮助用户组织要录入的数据,并驱动刻录机将这些数据“烧录”在空白的可记录光盘上。 2.数据刻录保护技术 在刚刚出现刻录技术的一段时间中,虽然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远不及现在,但由于刻录速度较慢,因此尚可满足刻录速度的要求。随着刻录速度的不断提高,因刻录机缓冲区欠载造成刻录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最初的解决方法便是将刻录机的缓存由最初的512KB逐渐增大至1MB、2MB、4MB乃至8MB。 但是,缓存的不断增加也带来成本无限制增加的负面影响,并且单纯依靠增加缓存容量也无法完全解决由缓冲区欠载带来的问题。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到当缓存清空前暂停刻录,以便数据再次补充上来时继续进行刻录。针对这一问题,“刻不死”技术便应运而生。 “刻不死”技术俗称防刻死,即不会造成刻录失败的防欠载技术。推出时间较早、技术较成熟的防刻死技术主要有三洋的“BURN-Proof”、RICOH的“Just Link”以及PHILIPS的“Seamless link”,其他还有SONY的“Power-Burn”、OAK的“Exaclink”以及YAMAHA的SafeBurn 等。虽然这些技术的名称不同,但其原理都是在缓存不足时暂停刻录过程,并在暂停处添加标记,以便当缓存区数据充足时从暂停标记处继续刻录数据。

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探讨几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012-08-15 来源:作者:吴桂华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从单片机时代开始,历经客户服务器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之后,现在正逐步走向网络时代。许多有别于传统存储系统的新趋势日益显现,而选择不当的网络存储技术,往往会使得单位在网络建设中盲目投资,造成单位的网络性能低下。本文通过分析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三种网络存储架构的优点、缺点及应用,供不同需求的单位群体参考选择,同时也简单地介绍网络存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服务器时代网络时代传统存储系统网络存储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不断加速的信息需求使得存储容量飞速增长,存储系统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核心平台,同时各种应用对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存储容量上,还包括数据访问性能、数据传输性能、数据管理能力、存储扩展能力等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存储网络平台的综合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发展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和可管理的先进存储方式就成为必然。下面就当前的存储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1、网络存储技术概述 所谓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数据可以在远程的专用存储设备上,也可以是通过服务器来进行存储。网络存储技术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存储技术分为三个阶段:①总线存储阶段;②存储网络阶段;③虚拟存储阶段。以存储网络为中心的存储是对数据存储新需求的回答。它采用面向网络的存储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网络存储体系结构包括了网络和I/O的精华,将I/O能力扩展到网络上,特别是灵活的网络寻址能力,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I/O高效的原性能;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消除了不同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障碍;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管理性。 2、几种传统的网络存储架构 网络存储架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这几种网络存储方式特点各异,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下面我们来做简单的介绍并分析其中区别。 2.1 直连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网络存储(DAS)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主要应用于单机或两台主机的集群环境中,主要优点是存储容量扩展的实施简单,投入成本少,见效快。DAS主要应用于: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时。 缺点: (1)不能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2)用户要备份数据和存储数据,都要占用服务器CPU的时间,降低了服务器的管理效能;(3)由于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独立,数据需要逐一备份,使数据备份工作较为困难;(4)随着服务器的增多,数据管理会越来越复杂;

蓝光存储技术在冷存储领域的重要价值

蓝光存储技术在冷存储领域的重要价值据预测到2018年,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4ZB(1ZB=10亿TB)。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一样的,根据数据访问频率数据将分为热数据、温数据和冷数据。冷数据的存储已经成为存储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个细分市场,冷数据的容量将会越来越大;而发展正劲的大数据技术,其价值挖掘很大一部分内容也将来自于冷存储,冷数据的存储在这个信息时代正显得越发重要。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来为冷数据存储提供服务。 人们很少去谈论这个冷冰冰、硬邦邦的大铁盒子,然而随着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csp)正面临着数据量飞速增长,单一存储层的策略将导致存储成本的快速攀升。如果采用当前的基础架构,那么将是一笔非常不小的费用,如今人们将这些数据迁移到一个专为不经常访问的为冷数据设计的低成本存储层中,将大幅降低基础设计的成本。为了创建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和今后要求的基于云的冷存储,企业需要深入了解产生冷数据的使用模型、与各个使用模型相关的挑战,以及有助于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这一点至关重要。 究竟什么是冷数据? 北京计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数据存储研究,特别是蓝光光盘库存储。我们所说的冷存储,并不是温度层面的冷热,也不是指的没人关注,这里的冷指的是那些很少被调用,但用户仍希望被保留的数据。然而,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可能定于冷存储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一些数据对于A用户来讲是冷数据,但对于其他存储用户并不是冷数据。我们需要给冷存储一个明确的定义,使业界可以根据这个定义开始设计冷存储产品,系统架构师需要根据定义来开发能够满足不同级别冷存储用户的需求,厂商要明确清楚冷存储的界定界限。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四个层次的含义: 1、Polar Data Storage Collection:这个层次可能是我们永远也不会被使用的数据,也可能是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使用。我们将这个级别设定一个界限,那就是在这个数据集中,只有0.5%的数据在一年内被使用。例如,对于一个10PB 的数据集合来说,一年最多数据被访问的为50TB。 2、Icy Data Storage Collection:这里是要使用的,但是不是很频繁的数据。这个集合的数据访问区间在0.5%-2%在一年的时间内,对于一个10PB的数据集合来说,一年被访问的数据不超过200TB。

海量信息存储-技术报告

Differential RAID: Rethinking RAID for SSD Reliability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Part 1:全文翻译: Differential RAID:针对SSD可靠性的重新思考 摘要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的故障特征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具体来讲,SSD的误码率(BER)会随着写入量的的增加而攀升。因此,由SSD组成的RAID 阵列也会受到相关故障的影响。通过控制阵列间的写平衡,会使RAID在相近的时间内用坏所有设备。当阵列中的一个设备寿命终结时,其余设备的高误码率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我们提出了Diff-RAID,一种基于校验的冗余解决方案,它在SSD阵列中创建年龄差异。Diff-RAID在阵列中不均匀地分配校验块,凭借高刷新率使得各设备的老化速率不同。在用新设备更换旧设备时,为维持这种年龄差异,Diff-RAID会重新分配每个设备上的校验块比例。我们用模拟器上12个闪存芯片的实际BER数据来评估Diff-RAID的可靠性,结果发现其可靠性要高于RAID-5,某些情况下会多达几个数量级。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由80 GB英特尔X25-M固态硬盘组成的5设备阵列上,使用软件实现来评估Diff-RAID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Diff-RAID是吞吐量和可靠性两者间的折衷。 关键词:RAID,SSD,Flash 1. 引言 近几年出现的固态器件(SSD)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已成功替代了传统磁盘。固态硬盘产品可以提供每秒数千次的随机读写速率,这同时也消除了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潜在的I / O瓶颈并降低了功耗。虽然早期的SSD极其昂贵,但近几年来,由于Multi-Level Cell(MLC)技术的出现,使得SSD的成本得以显著降低。 但是,MLC设备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低耐力极限的制约。在连续的写

几种存储技术的比较

几种存储技术的比较(FC SAN、IP SAN、DAS、NAS) SAN 的概念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高速的、专门用于存储操作的网络,通常独立于计算机局域网(LAN)。SAN将主机和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能够为其上的任意一台主机和任意一台存储设备提供专用的通信通道。SAN将存储设备从服务器中独立出来,实现了服务器层次上的存储资源共享。SAN将通道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存储环境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络存储解决方案,能够同时满足吞吐率、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的要求。 1FC-SAN 通常SAN由磁盘阵列(RAID)连接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组成(为了区别于IP SAN,通常SAN也称为FC-SAN)。SAN和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数据通信通过SCSI命令而非TCP/IP,数据处理是“块级”(block level)。SAN也可以定义为是以数据存储为中心,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的直接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SAN最终将实现在多种操作系统下,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优化管理,以及系统的无缝扩充。 1.1.FC-SAN的组成 在FC-SAN中,有一些专用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FC卡、FC HUB、FC交换机、存储系统等,软件主要是FC控制卡针对各种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和存储管理软件。 ●FC卡:主要用于主机与FC设备之间的连接。 ●FC HUB:内部运行仲裁环拓扑,连接到HUB的节点共享100MB/S带宽(或 更高)。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 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信息存储发展史 远古信息存储 1.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系辞下》:"上古,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 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例如:(Quipu或khipu)是古代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2.甲骨文文字纸张 甲骨文是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遗址被今小屯发现,继承了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 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存储器的发展与技术现状.

存储器的发展史及技术现状 20122352 蔡文杰计科3班 1.存储器发展历史 1.1存储器简介 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它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存储器件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从一开始的汞延迟线,磁带,磁鼓,磁芯,到现在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光盘,纳米存储等,无不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1.2存储器的传统分类 从使用角度看,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分成两大类:断电后数据会丢失的易失性存储器和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过去都可以随机读写信息的易失性存储器称为RAM(Randoo Aeeess Memory),根据工作原理和条件不同,RAM又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分别称为静态读写存储器SR AM(St ate RAM)和动态读写存储器DRAM(Dynamie RAM);而过去的非易失控存储器都是只读存储RoM(Readon一y Memo-ry),这种存储器只能脱机写人信息,在使用中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写人或改变信息.非易失性存储器包含各种不同原理、技术和结构的存储器.传统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根据写人方法和可写人的次数的不同,又可分成掩模只读存储器MROM(Mask ROM)、一次性编程的OTPROM(one Time Programmable ROM)和可用萦外线擦除可多次编程的Uv EPROM(Utravio-let ErasableProgrammable ROM).过去的OT PROM都是采用双极性熔丝式,这种芯片只能被编程一次,因此在测试阶段不能对产品进行编程性检侧,所以产品交付用户后,经常在编程时才会发现其缺陷而失效,有的芯片虽然能被编程,但由于其交流性不能满足要求,却不能正常运行.故双极性熔丝式PROM产品的可信度不高. 2.半导体存储器 由于对运行速度的要求,现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多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两大类。 2.1只读存储器 ROM是线路最简单的半导体电路,通过掩模工艺,一次性制造,在元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中的代码与数据将永久保存,并且不能够进行修改。一般地,只读

分布式存储技术及应用

分布式存储技术及应用 根据did you know(https://www.doczj.com/doc/c52420335.html,/)的数据,目前互联网上可访问的信息数量接近1秭= 1百万亿亿 (1024)。毫无疑问,各个大型网站也都存储着海量的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存储,是每个大型网站的架构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分布式存储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技术,下面让将会详细介绍这个技术及应用。 分布式存储概念 与目前常见的集中式存储技术不同,分布式存储技术并不是将数据存储在某个或多个特定的节点上,而是通过网络使用企业中的每台机器上的磁盘空间,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设备,数据分散的存储在企业的各个角落。 具体技术及应用: 海量的数据按照结构化程度来分,可以大致分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本文接下来将会分别介绍这三种数据如何分布式存储。 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及应用 所谓结构化数据是一种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属性,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数据类型,存储在关系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表达实现的数据。 大多数系统都有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一般存储在Oracle或MySQL的等的关系型数据库中,当系统规模大到单一节点的数据库无法支撑时,一般有两种方法:垂直扩展与水平扩展。 ?垂直扩展:垂直扩展比较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功能切分数据库,将不同功能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这样一个大数据库就被切分成多个小数据库, 从而达到了数据库的扩展。一个架构设计良好的应用系统,其总体功能一般肯定 是由很多个松耦合的功能模块所组成的,而每一个功能模块所需要的数据对应到 数据库中就是一张或多张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交互越少,越统一,系统的耦合 度越低,这样的系统就越容易实现垂直切分。 ?水平扩展:简单来说,可以将数据的水平切分理解为按照数据行来切分,就是将表中的某些行切分到一个数据库中,而另外的某些行又切分到其他的数据库中。为 了能够比较容易地判断各行数据切分到了哪个数据库中,切分总是需要按照某种 特定的规则来进行的,如按照某个数字字段的范围,某个时间类型字段的范围, 或者某个字段的hash值。 垂直扩展与水平扩展各有优缺点,一般一个大型系统会将水平与垂直扩展结合使用。 实际应用:图1是为核高基项目设计的结构化数据分布式存储的架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