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发展史

远古信息存储

1.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

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2.甲骨文文字纸张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

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

1.磁介质存储技术

1.磁带

UNIV 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

磁带是所有存储器设备发展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磁带机可以分为六种规格。其中两种采用螺旋扫描读写方式的是面向工作组级的DAT(4mm)磁带机和面向部门级的8mm磁带机,另外四种则是选用数据流存储技术设计的设备,它们分别是采用单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为1/4英寸、面向低端应用的Travan和DC系列,以及采用多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均为1/2英寸、面向高端应

用的DLT和IBM的3480/3490/3590系列等。

磁带库是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

摆脱了人工干涉。

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备份或通过磁带镜像技术实现多磁带库备份,无疑是数据仓库、ERP等大型网络应用的良好存储设备。

磁带

2.磁鼓

1953年,第一台磁鼓应用于IBM701,它是作为内存储器使用的。磁鼓是利用铝鼓筒表面涂覆的磁性材料来存储数据的。鼓筒旋转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它采用饱和磁记录,从固定式磁头发展到浮动式磁头,从采用磁胶发展到采用电镀的连续磁介质。这些都为后来的磁盘存储器打下了基础。

磁鼓最大的缺点是利用率不高,一个大圆柱体只有表面一层用于存储,而磁盘的两面都利用来存储,显然利用率要高得多。因此,当磁盘出现后,磁鼓就被淘汰了。磁鼓是摄像机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记录后的质量,因此在使用中应倍加呵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种磁鼓,包含有:固定磁鼓,固定地安装在卡座上;旋转磁鼓,可旋转地与固定磁鼓同轴安装,且具有若干个磁头;第一变换器,安装在旋转磁鼓上并与磁头电连接,用于向/从磁头发送和接收电信号;第二变换器,与第一变换器对置安装在固定磁鼓上,用于发送并接收电信号而不与第一变换器接触;若干信道,独立绕制在第二变换器上并构

磁鼓

成信号传输路径;短路环,绕制在第二变换器的信道之间,用于防止其间的信号交叉;以及电线,与若干信道电连接,且具有一条与短路环相连的地线用于接地。

激光打印机硒鼓按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即一体化硒、二体化硒鼓和三体化硒鼓。一体化硒鼓是光导鼓(感光鼓)、磁鼓(显影辊)以及墨粉盒合为一体的硒鼓,这种硒鼓在设计结构上原则上不允许用户填加墨粉。二体化硒鼓是指硒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光导鼓,

另一部分为磁鼓与墨粉盒,用户用完墨粉后,只要更换磁鼓与墨粉盒部件,而不用更换光导鼓。三体化硒鼓是指硒鼓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即光导鼓、磁鼓、墨粉盒。用户用完墨粉后只要更换墨粉盒,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鼓粉分离技术。对于二体和三体硒鼓,其光导鼓也是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3.磁芯

磁芯:磁芯是指由各种氧化铁混合物组成的一种烧结磁性金属氧化物。例如,锰-锌铁氧体和镍-锌铁氧体是典型的磁芯体材料。锰-锌铁氧体具有高磁导率和高磁通密度的特点,且在低于1MHz 的频率时,具有较低损耗的特性。镍-锌铁氧体具有极高的阻抗率、不到几百的低磁导率等特性,及在高于1MHz的频率亦产生较低损耗等。铁氧体磁芯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线圈和变压器中。

美国物理学家王安1950年提出了利用磁性材料制造存储器的思想。福雷斯特则将这一思想变成了现实。为了实现磁芯存储,福雷斯特需要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磁化阈值。他找到在新泽西生产电视机用铁氧体变换器的一家公司的德国老陶瓷专家,利用熔化铁矿和氧化物获取了特定的磁性质。对磁化有明确阈值是设计的关键。这种电线的网格和芯子织在电线网上,被人称为芯子存储,它的有关专利对发展计算机非常关键。这个方案可靠并且稳定。磁化相对来说是永久的,所以在系统的电源关闭后,存储的数据仍然保留着。既然磁场能以电子的速度来阅读,这使交互式计算有了可能。更进一步,因为是电线网格,存储阵列的任何部分都能访问,也就是说,不同的数据可以存储在电线网的不同位置,并且阅读所在位置的一束比特就能立即存取。这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是交互式计算的革新概念。福雷斯特把这些专利转让给麻省理工学院,学院每年靠这些专利收到1500万~2000万美元。最先获得这些专利许可证的是IBM,IBM最终获得了在北美防卫军事基地安装“旋风”的商业合同。更重要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有大型和中型计算机也采用了这一系统。磁芯存储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一直是计算机主存的标准方式。

(磁芯)

4.磁盘

磁盘

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中也采用了类似磁带的装置,比较常用的一种叫磁盘,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

硬盘发展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问世到现在单碟容量高达250GB多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

代的发展,以下是其发展历史。 1.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当时主要应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 2.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3.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它的容量为60MB,转速略低于3000RPM,采用4张14英寸盘片,存储密度为每平方英寸1.7MB。 4.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5.80年代末期IBM发明的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是对硬盘技术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比以往每英寸20MB 提高了数十倍。

6.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7.1999年9月7日,Maxtor 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8.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仅3.9ms,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9.2000年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3 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刷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

软盘

软盘(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作为一种可移贮存方法,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

软盘驱动器是电脑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在必要的时候,它可以为我们

启动计算机,还能用它来传递和备份一些比较小的文件。软盘都是3.5英寸的,通常简称3寸。3寸软盘都有一个塑料外壳,比较硬,它的作用是保护里边的盘片。盘片上涂有一层磁性材料(如氧化铁),它是记录数据的介质。在外壳和盘片之间有一层保护层,防止外壳对盘片的磨损。软盘插入驱动器时是有反正的,3寸盘一般不会插错(放错了是插不进的)。通常使用的软盘容量是1.44M。

可移动磁盘

可移动磁盘盘符

许多移动存储装置在电脑上都显示为“可移动磁盘”,其中最主要的是移动硬盘,U盘和MP3等可与计算机设备分离并在断电后仍可存储数据信息的可移动设备。

可移动磁盘从字面上讲就是可以移动的磁盘,而磁盘是一种存储设备,故可移动磁盘

可移动磁盘

就是可移动的存储设备。目前应该分为两大类:基于芯片存储的U盘或闪盘,另一类是基于硬盘的移动硬盘。移动硬盘又因硬盘的不同,而分为笔记本移动硬盘和台式机移动硬盘。一般可移动硬盘都是通过USB接口与电脑相连。

2.光介质存储技术

光盘以光信息做为存储物的载体。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品。分不可擦写光盘,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写光盘,如CD-RW,DVD-RAM等。

定义:高密度光盘(Compact Disc)是近代发展起来不同于磁性载体的光学存储介质

光盘

,用聚焦的氢离子激光束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存储和再生信息,又称激光光盘. 由于软盘的容量太小,光盘凭借大容量得以广泛使用。我们听的CD是一种光盘,看的VCD、DVD也是一种光盘。

光盘(港台称之为光碟)的发展历程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记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造就了一批新兴的工业。从信息存储的角度看,CD-ROM完全可以看成一种新型的纸。一张小小的塑料圆盘,其直径不过12厘米(5英寸),重量不过20克,而存储容量却高达600多兆字节。如果单纯存放文字,一张CD-ROM相当于15万张16开的纸,足以容纳数百部大部头的著作。但是,CD-ROM在记录信息原理上却与纸大相径庭,CD-ROM盘上信息的写入和读出都是通过激光来实现的。激光通过聚焦后,可获得直径约为1微米(μm)的光束。据此,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激光光束来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们的研究获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场。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从LD的诞生至今,光盘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经历了三个阶段:①LD-激光视盘;②CD-DA激光唱盘;③CD-ROM

3.纳米存储技术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符号为nm。1纳米=1毫微米,约为10个原子的长度。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为0.05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即约为1纳米。与纳米存储有关的主要进展有如下内容。

199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制备成功量子磁盘,这种磁盘是由磁性纳米棒组成的纳米阵列体系。一个量子磁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万~100万个磁盘,而能源消耗却降低了1万倍。

1988年,法国人首先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到1997年,采用巨磁电阻原理的纳米结构器件已在美国问世,它在磁存储、磁记忆和计算机读写磁头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2年9月,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操纵单个原子,研制出原子级的硅记忆材料,其存储信息的密度是目前光盘的100万倍。这是纳米存储材料技术研究的一大进展。该小组发表在《纳米技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称,新的记忆材料构建在硅材料表面上。研究人员首先使金元素在硅材料表面升华,形成精确的原子轨道;然后再使硅元素升华,使其按上述原子轨道进行排列;最后,借助于扫瞄隧道显微镜的探针,从这些排列整齐的硅原子中间隔抽出硅原子,被抽空的部分代表“0”,余下的硅原子则代表“1”,这就形成了相当于计算机晶体管功能的原子级记忆材料。整个试验研究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研究小组负责人赫姆萨尔教授说,在室温条件下,一次操纵一批原子进行排列并不容易。更为重要的是,记忆材料中硅原子排列线内的间隔是一个原子大小。这保证了记忆材料的原子

级水平。赫姆萨尔教授说,新的硅记忆材料与目前硅存储材料存储功能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原子级体积,利用其制造的计算机存储材料体积更小、密度更大。这可使未来计算机微型化,且存储信息的功能更为强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 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 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发展史 远古信息存储 1.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 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2.甲骨文文字纸张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

数据库审计系统_技术白皮书V1.0

此处是Logo 数据库审计系统 技术白皮书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版权声明 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北京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北京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 ■适用性声明 文档用于撰写XX公司产品介绍、项目方案、解决方案、商业计划书等。

目录 一.产品概述 (1) 二.应用背景 (1) 2.1现状与问题 (1) 2.1.1现状 (1) 2.1.2问题 (1) 2.2需求分析 (3) 2.2.1政策需求 (3) 2.2.1.1《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2.2.1.2《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3) 2.2.2技术需求 (4) 2.2.3管理需求 (4) 2.2.4性能需求 (4) 2.2.5环境与兼容性需求 (5) 2.2.6需求汇总 (5) 三.产品介绍 (5) 3.1目标 (5) 3.2产品功能 (6) 3.2.1数据库访问行为记录 (6) 3.2.2违规操作告警响应 (6) 3.2.3集中存储访问记录 (6) 3.2.4访问记录查询 (7) 3.2.5数据库安全审计报表 (7) 3.3产品部署 (7) 3.3.1旁路部署 (7) 3.3.2分布式部署 (8) 3.4产品特性 (9) 3.4.1安全便捷的部署方式 (9) 3.4.2日志检索能力 (9) 3.4.3灵活的日志查询条件 (10) 3.4.4灵活的数据库审计配置策略 (10) 3.4.5数据库入侵检测能力 (10) 3.4.6符合审计需求设计 (11) 四.用户收益 (11) 4.1对企业带来的价值 (11) 4.2全生命周期日志管理 (12) 4.3日常安全运维工作的有力工具 (12)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信息存储技术概况

信息存储技术由来已久,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不断推动,存储介质和存储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1、存储介质的发展 从存储介质来说,目前主要可以分为磁盘、闪速存储器、固态硬盘和光盘等。 传统的磁盘采用盘片作为存储介质,利用马达和磁头的运转进行数据的读取,这些部件的物理和机械特性具有功耗高、体积大、易损坏、机械运动造成摩擦发热等局限,限制了磁盘存储系统性能的应用场合。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最早源于EPROM器件,不需要高电压就可以实现擦除和重复编程,可靠性较高,其读写速度和容量近年来还在大幅提升中。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又称电子硬盘,是一种以大量半导体存储器(FLASH或DRAM)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通过SSD控制芯片实现对存储介质的主机传输协议(如SATA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具有抗震、宽温、无噪、可靠等优点。 光盘以“光信息”做为存储物的载体,具有容量大、可随机存取等优点,分不可擦写光盘,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写光盘,如CD-RW,DVD-RAM等。 在存储介质的研究,闪存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迅速,在容量和读写速度方面都在大幅提升,同时在各个领域里都有广泛的应用,美光公司推出的MT29F256G08A FLASH芯片单片的存储容量达到了256Gb。 纳米技术的突破使得纳米存储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商业化。光存储技术也在飞速进步,常规的磁光和相变存储密度不断提高。 2、存储技术的发展 一直以来,存储系统的高速数据流与通用计算机低速的读写速度之间的矛盾是整个存储系统的瓶颈。 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RAID)技术、固态硬盘技术的使用缓解了这一矛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信息存储的安全技术

信息存储的安全技术 朱立谷,任勇 (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 1.前言 随着数字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个人与组织对这些信息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产,而存储系统作为数据的储藏地和数据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正逐渐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中心;此外,由于存储系统的网络化,被网络上的众多计算机共享,从而使存储系统变得更易受到攻击,存储系统往往成为攻击者的首选目标,达到窃取、篡改或破坏数据的目的;同时,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经过多个用户、网络和存储设备,存在多个可能的攻击点,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对存储的关注中心发生了变化,在关心存储的容量、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的同时,人们更关心存储的数据不被泄漏、篡改或删除,并在需要时候可以即时访问。 2.存储系统的安全 针对存储安全,SNIA(Storage Network Industrial Association,网络存储工业协会)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定义:保证数据在存储网络中的传输和存储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机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要保证数据不能被非法用户或未被授权用户复制和读取,或者即便数据被截获,其所表达的信息也不被非授权者所理解;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数据不能被包括黑客、病毒和非法用户修改,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确保信息及信息系统能够为授权使用者所正常使用,要求在遇到包括攻击、灾难性事件等数据不能丢失。 存储系统提供的存储安全服务主要包括认证和授权、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密钥共享和密钥管理施、审计和人侵检测等方面。 (1) 认证和授权。认证和授权是一个存储系统应该提供的最基本的安全服务,存储服务器在允许数据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访问读或写之前,应该认证他们的身份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则给一定的访问权限。认证可使用口令、数字签名和信息认证码等技术;授权可通过访问控制列表等或使用证书中列举了证书所有者的访问权限。 (2) 可用性。系统失效和拒绝服务攻击是难以阻止的,存储系统常采用复制与备份、冗余与容错等技术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云存储服务技术白皮书(终)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华为云存储服务技术白皮书 huawei 2012/6/26

目录 1华为云存储服务介绍 (5) 1.1简介 (5) 1.2服务定位 (5) 2华为云存储应用场景 (6) 2.1网盘服务 (6) 2.2互联网海量数据存储 (7) 2.3数据备份/容灾 (7) 2.4数据归档 (8) 2.5BigData/HPC (9) 3华为云存储服务概念及功能介绍 (10) 3.1云存储基本概念 (10) 3.1.1对象(Objects) (10) 3.1.2存储空间 (10) 3.1.3REST接口 (11) 3.2云存储功能 (11) 3.3访问权限控制 (12) 3.4线下大数据量导入/导出服务 (13) 3.5对象的版本化管理 (13) 3.6可定制的日志服务 (14) 4华为云存储服务特点 (14) 4.1易用性 (14) 4.2高扩展性 (14) 4.3高可靠性 (15) 4.3.1数据可靠性 (15) 4.3.2数据校验 (16)

4.3.3数据自动修复 (16) 4.4高可用性 (16) 4.4.1网络级可靠性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节点可靠性设计 (17) 4.4.3进程可靠性设计 (17) 4.5高性能 (17) 4.5.1并发访问性能 (17) 4.5.2吞吐能力 (17) 4.6安全性 (18) 4.6.1软件控制安全 (18) 4.6.2数据分块存储(暂未实现) (18) 4.7易管理性 (18) 4.8按需计费 (19) 5华为云存储服务结构简介 (19) 5.1华为云存储服务框架简介 (19) 5.2UDS结构简介 (20) 5.2.1UDS系统结构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多网络平面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6华为云存储服务使用说明. (20) 6.1API接口介绍 (21) 6.1.1服务操作 (21) 6.1.2存储空间操作 (21) 6.1.3对象操作 (21) 6.2多种语言的SDK (22)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分支也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未来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也催生了信息技术的成长,一方面,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衍生于信息技术的行各行各业也竞相发展。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紧密集合,这将是信息技术的作用面和影响面更为宽广。 总结: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

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 (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 而在这种共同趋势下信息技术所面的主要问题就是信 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远远比不上人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增长速度。 总之,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成为大势。

AS3000技术白皮书

AS3000技术白皮书 1. 产品简介 AS3000是浪潮面向金融电信、勘探勘测、空天信息、生物工程、气象、能源等海量数据业务的广大客户,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量存储系统平台。AS3000同时支持NAS、IPSAN、FCSAN功能,融合iSCSI、FC、Infiniband 及10Gb万兆主机接口,囊括了目前主流的存储网络架构及主机连接方式。AS3000海量存储系统平台能高效、合理整合用户目前的存储网络架构,统一部署和集中管理,降低能耗,降低整体拥有成本(TCO)。在提供网络存储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上,融合数据保护,是高可靠、高性能、智能化兼具的新一代存储系统平台。 2. 产品优势 海量存储,融合创新 ◆多控制器体系架构,各控制器间可实现负载均衡,避免单控制器故障带来的 风险和性能的瓶颈 ◆支持NFS/CIFS等多种文件共享协议,可安装部署于Windows、Linux、Unix 等多种操作系统并存的复杂网络环境中,无需为各种文件协议单独设置存储,可轻松实现跨操作系统的数据存储与共享 ◆支持NAS/IPSAN/FCSAN,支持IP/FC-SAN和NAS同时运行,满足客户在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业务对存储的不同需求 ◆支持丰富的主机连接接口,支持iSCSI、FC、InfiniBand及万兆主机连接, 无缝接入用户现有环境,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IB及万兆网络连接,满足客户对高带宽及高性能的差异化需求

◆全面支持SSD/FC/SAS/SATA磁盘,模块化的容量扩展模式 数据持续保护,业务运行无忧 ◆支持数据卷隔离映射功能、数据快照功能、快照回滚、远程卷复制(同步/ 异步)、远程数据复制及恢复、逻辑分区动态扩容 ◆支持Active-Active、Active-Standby等控制器工作模式,保障整体系统的高 可用,确保数据存取及业务运行万无一失 ◆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9% 模块化设计,人性化管理 ◆AS3000各主要部件均采用模块设计,客户按需选择,维护、升级、管理简 单方便 ◆支持自动构建RAID、各RAID级别间可在线迁移不影响正常数据应用 ◆完备监控管理方式,当系统出现异常时,除了通过机器指示灯报警外,可通 过邮件方式将异常状况及时通知管理员 ◆集中部署,统一管理 绿色节能 ◆全系统选取节能降耗的处理器、芯片组、风扇和散热片等部件,提高系统的 能效利用率 ◆采用独特的机箱结构设计,优化散热,降低能耗 ◆支持Maid磁盘节能技术,降低磁盘能耗,节约开支 ◆支持自动精简技术,大大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 3. 产品技术规格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H3C ONEStor存储技术白皮书

H3C ONEStor存储 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ONEStor概述 (1) 2 ONEStor存储系统介绍 (2) 2.1 技术特点 (2) 2.1.1 领先的分布式架构 (2) 2.1.2 线性扩展能力 (6) 2.1.3 高可靠性 (7) 2.1.4 良好的性能 (10) 2.1.5 统一的存储业务 (11) 2.2 典型应用场景 (12) 2.2.1 使用场景 (12) 2.2.2 典型组网架构 (15) 2.3 ONEStor对硬件设备要求 (16) 2.3.1 硬件要求 (16) 3 ONEStor管理系统 (18) 3.1 管理系统的特点 (18) 3.1.1 无中心管理架构设计 (18) 3.1.2 场景化设计 (19) 3.2 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20) 4 规格参数 (22) 5 缩略语表 (22) i

1 ONEStor概述 云计算、移动计算、社交媒体以及大数据的发展,使得数据爆炸式增长。一方面,企业要存储这些数据,以便对数据进行利用;另一方面,相比于数据中心的计算模块和网络模块,存储模块在近三十年虽然一直发展,但发展缓慢,并未出现技术革命带来存储领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实的情况是:传统的存储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爆炸增长的数据需求,急需要新的存储技术进行变革。 数据的激增对存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1)可扩展性:存储集群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线性扩展,并且数据会自动均衡,无需人工干预。 (2)低成本:和传统的SAN/NAS相比,在性价比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3)高性能:存储集群架构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集群性能随着规模的增长线性增长。 (4)高可靠性:集群中的每个数据至少保存两份副本,且集群会自动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上,硬件损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取一份完整的数据,并且丢失的数据会自动重构。 (5)高可用性:存储集群提供多副本机制,当某个故障单元发生故障后,整个集群依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6)易用性:提供方便易用的管理界面,实现存储集群的灵活部署和监控运维。可以灵活的增加和删除节点,集群的故障恢复、数据均衡等集群系统自动可以实现,不需要人工干预。 (7)业务灵活性:既可以以传统的存储集群形式为计算节点服务提供块存储或者文件存储甚至对象存储,又可以和计算节点紧密结合,提供计算存储的融合方案。 为满足以上需求,业界在近年提出了Server SAN存储解决方案。按照Wikibon的定义,Server SAN是由多个独立的服务器所带的存储组成的一个存储资源池。 H3C ONEStor Server SAN解决方案基于Ceph开发,并在Ceph的基础上做了二次开发和优化。 ONEStor系统由分布式存储软件(包括存储集群软件和存储集群管理软件)和x86服务器构成,x86服务器可以选择H3C自研服务器或者经过H3C认证的其他厂家的服务器。 1

OceanStor9000存储系统技术白皮书

OceanStor 9000 V5 华为OceanStor 9000 V5 横向扩展文件存储,采用全对称分布式架构,以其卓越性能、大规模横向扩展能力和超大单一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共享资源存储,能够应用于广电媒体、卫星测绘、基因测序、能源勘探、科研教育、视频监控、归档备份等多种业务应用及存储资源共享领域。 全对称分布式架构并行读写,性能领先 ?高性能的读写访问:单节点带宽最高可达2.8 GB/s,单盘性能业界领先 ?网络加速:支持10GE、25GE、40GE等多种组网形态,支持RDMA模式传输及TOE卸 载,提高系统传输性能 ?线性增长:系统性能随节点增加线性增长,最高可达700GB/s带宽 容量性能线性扩展,规模最大的单一文件系统 ?单一文件系统:140PB级存储容量,降低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度,并消除多个命名空 间带来的数据孤岛 ?超强扩展:3节点到288节点的平滑扩展,容量、性能随节点增加而线性增长 ?数据均匀分布:Share-nothing全对称分布式架构,系统的数据和元数据均匀分布在各 个节点上,消除单独的元数据节点访问瓶颈 ?超高利用率:高可靠性的同时,硬盘利用率最高可达95% 开放融合,承载多种应用 ?多种接口:支持NFS,CIFS,NDMP,FTP,HDFS等多种接口,一个系统承载多业务 应用,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多种节点类型:支持多种节点类型,支持不同应用承载 ?管理融合:实现对IT设备统一管理,提供分析报表,简化管理复杂度,提升运营效率

全方位可视化,简化资源管理 ?可靠性灵活配置:支持基于目录的冗余配比策略,提供不同的数据保护级别 ?自动统计和分析:自动化的性能统计及分析,辅助合理利用资源 ?自动部署:软件平台自动化部署和配置,“一键式”快速扩容,单节点扩容60秒之内 完成 ?权限管理:提供针对IP地址或用户/用户组的访问权限控制,创建安全、隔离的存储池 Info系列软件,智能存储管理 InfoEqualizer,客户端连接负载均衡 ?跨节点的客户端连接负载均衡,自动平衡容量和性能,优化集群资源 ?智能统一管理,支持节点故障切换(failover)和故障恢复(failback) ?基于DNS域名的负载均衡技术,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策略配置 InfoTier,动态分级存储 ?不同节点间动态分级存储,热点数据智能迁移,让不同性价比的存储发挥最大效益,降 低TCO ?支持多种数据迁移策略和优先级设置,无缝适应业务需求及变更 InfoAllocator,空间配额管理 ?在目录、用户、用户组的级别对存储进行精简资源调配,满足不同客户所需 ?支持配额项的多层嵌套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易用,弹性灵活的空间访问 InfoProtector,高可靠数据保护 ?应用Erasure Code专利技术实现N+M数据保护–InfoProtector,业界最高水平的数据可靠 性和可用性保护机制,可支持4个节点同时故障的数据保护 ?系统能够自动重构,多节点并行重构数据,重构速度高达2TB/小时 InfoStamper,快照功能 ?目录级别快照,快速数据恢复 ?支持手动快照、定时快照(以天/周/月为粒度) InfoLocker,WORM功能 ?保护数据免遭意外、恶意更改和删除 ?支持设置WORM时钟,设置保护期 InfoReplicator,异步远程复制 ?减少系统恢复时间,应用于灾难恢复,数据备份或远距离数据迁移 ?支持不同目录1:N复制,N:1复制

海量信息存储-技术报告

Differential RAID: Rethinking RAID for SSD Reliability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Part 1:全文翻译: Differential RAID:针对SSD可靠性的重新思考 摘要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的故障特征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具体来讲,SSD的误码率(BER)会随着写入量的的增加而攀升。因此,由SSD组成的RAID 阵列也会受到相关故障的影响。通过控制阵列间的写平衡,会使RAID在相近的时间内用坏所有设备。当阵列中的一个设备寿命终结时,其余设备的高误码率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我们提出了Diff-RAID,一种基于校验的冗余解决方案,它在SSD阵列中创建年龄差异。Diff-RAID在阵列中不均匀地分配校验块,凭借高刷新率使得各设备的老化速率不同。在用新设备更换旧设备时,为维持这种年龄差异,Diff-RAID会重新分配每个设备上的校验块比例。我们用模拟器上12个闪存芯片的实际BER数据来评估Diff-RAID的可靠性,结果发现其可靠性要高于RAID-5,某些情况下会多达几个数量级。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由80 GB英特尔X25-M固态硬盘组成的5设备阵列上,使用软件实现来评估Diff-RAID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Diff-RAID是吞吐量和可靠性两者间的折衷。 关键词:RAID,SSD,Flash 1. 引言 近几年出现的固态器件(SSD)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已成功替代了传统磁盘。固态硬盘产品可以提供每秒数千次的随机读写速率,这同时也消除了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潜在的I / O瓶颈并降低了功耗。虽然早期的SSD极其昂贵,但近几年来,由于Multi-Level Cell(MLC)技术的出现,使得SSD的成本得以显著降低。 但是,MLC设备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低耐力极限的制约。在连续的写

OceanStor18000系列高端存储技术白皮书

OceanStor OceanStor 18500/18800 V5高端存储系统 OceanStor 18500/18800 V5高端存储是华为最新一代的高端存储系统,为企业核心业务提供最高水平的数据服务。 凭借业界领先的SmartMatrix 2.0系统架构、HyperMetro 免网关A-A 双活、闪存优化技术、持续领先一代的硬件平台以及丰富的效率提升和数据保护方案,OceanStor 18500/18800 V5高端存储在可靠性、性能和解决方案方面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满足了大型数据库OLTP/OLAP 、云计算等各种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广泛适用于政府、金融、运营商、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是企业核心应用的最佳选择。 领先的SmartMatrix 2.0系统架构 ·4控制器全对称引擎:革命性的在引擎6U 空间内集成4个控制器,并在无源背板互连基础上融合了Cache 持续镜像和后端硬盘控制器全互连技术,实现业界领先的4控全冗余特性。引擎内4个控制器互为热备,即使在3个控制器故障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保证业务稳定运行,完全避免了传统高端存储在系统升级或者控制单元故障时的单点运行状态,最大程度保证关键应用的业务连续性。 ·负载均衡:支持控制器间负载均衡,应用可通过多个控制器并发加速,消除性能瓶颈,实现业务的压力均衡。 产品特点 稳定可靠 OceanStor 18500/18800 V5 高端存储系统 产品规格 OceanStor OceanStor 18500/18800 V5高端存储系统 最大处理器数 OceanStor 18800 V5 OceanStor 18500 V5 SmartMatrix 2.0 32TB FC 、iSCSI 、NFS 、CIFS 、HTTP 、FTP 8/16/32Gbps FC 、1/10/25/40/100Gbps Ethernet 、SAS3.0(后端端口,单端口4*12Gbps) 2.5”: SSD,SAS ; 3.5”: SSD,NL-SAS AC: 100V~240V ,380V DC:192V~288V 或–48V~–60V 768 65,53665,536 768 32TB 9,600(2.5”)/ 4,608(3.5”) 6,400(2.5”)/ 3,072(3.5”)32 快照(HyperSnap) 克隆(HyperClone)支持 多核多处理器 拷贝(HyperCopy) 卷镜像(HyperMirror)阵列双活(HyperMetro)远程复制(HyperReplication) WORM(HyperLock )一体化备份(HyperVault)智能服务质量控制(SmartQoS)智能缓存分区(SmartPartition) 智能精简配置(SmartThin)智能数据迅移(SmartMotion)智能数据分级(SmartTier)智能数据销毁(SmartErase) 智能LUN 迁移(SmartMigration)智能SSD 缓存(SmartCache)智能异构虚拟化(SmartVirtualization)智能多租户(SmartMulti-tenant)智能重删压缩(SmartDedupe & SmartCompression) SmartQuota (配额管理)主机多路径(UltraPath) 容灾管理(BCManager)单设备管理软件(DeviceManager)远程维护管理软件(eService) 机柜 尺寸/重量 集中运维管理软件(eSight)机柜最大外形尺寸(包括机柜外部滑轮、地脚等的外形尺寸): 600mm (宽)*1232mm (深)*2000mm (高) 整柜满配重量:系统柜680 kg ;硬盘柜540 kg 独立网关形态最大主机数量最大LUN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