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整理分析实验信息,分享发现。第二部分是学生汇报交流,研讨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第三部分是移植绿豆芽。教科书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实验数据,针对前一课所设计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还需反思实验过程或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论的方法,以及整合全班的发现。由于每个学生在课前只研究过一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所以本课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倾听并充分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才能有效地思考分析,最终构建起对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新认识。这既是对第1课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又为第3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经历过对比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状况的科学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但是,学生对

于实验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不足,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帮助掌握收

集数据,分析对比数据的方法。并且由于一些原因,可能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不

明显,或者数据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地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认识绿豆

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根据事实区别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在收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数

据,并将数据转化为证据,形成一定的解释。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研讨的过程中,能在收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增进对植物生长发芽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

萌发的必要条件。

难点: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学生:1.每组提供花盆、土壤、水、绿豆苗;2.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学生实践研究活动中的照片

1.呈现课前收集的有关学生实践研究活动中的相关照片。

(学生观看图片。)

2.提问:同学们种下的绿豆都发芽了吗?

(预设:有土壤和没有土壤的绿豆都发芽了,有水分的绿豆发芽了……)

3.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揭示课题: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板书)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实践活动的照片,利用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绿豆发芽情况,为后面的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二、交流研讨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实验信息统计表

活动一:组内交流数据,整理发现。

1.现在请同学们将小组实验数据,整理到记录表中。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

2.观察记录表,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①两组的实验数据有什么不同?

②实验结论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二:汇报小组实验信息,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

1.哪一小组率先来分享小组交流结果?

(整个小组上台汇报分享。)

2.其他小组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还要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统计表哦!

(其他小组将相同实验数据收集在相应汇总表中,汇总表如下图。)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统计表

3.小组汇报结束后,提问:相同实验的小组实验现象一样吗?实验结论一样吗?

4.如果出现不一样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活动三:全班交流研讨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1.邀请学生将相同实验的数据汇总表呈现在黑板上,并逐一分析数据。

2.提问:我们统计的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什么的实验?

(预设: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的实验……)

3.提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根据有土壤和无土壤的绿豆种子发芽数都是18,未发芽数都是0,我们可以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

4.提问:支持我们研究结论的证据是什么?

(预设:对比实验中种子发芽的现象,以及相同实验的数据汇总……)

5.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活动四:查阅资料,确认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提问:通过观察绿豆发芽过程图,以及阅读种子发芽基本条件的参考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以及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光照和土壤。)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整理数据并交流,接着整理统计相同实验小组数据,最后全班交流研讨。按着这样的顺序开展研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移植绿豆苗并预测绿豆苗的生长条件。(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花盆、土壤、水

1.提问:绿豆种子已经发芽,以后会怎么样?

2.提问: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预设:阳光、土壤、水分、……)

3.出示移植说明。

【设计意图】由于课堂时间不够,所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将发芽的绿豆苗移植到花盆里,持续观察绿豆苗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四、观察活动中的新发现(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提问: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小结: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观察,有问题可以及时找老师解决,保持这一份探索的兴趣,你会有更多收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疑问,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时,由于很难保证真空的环境,空气组的数据容易出现问题,不利于学生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怎么办?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的辨析、研讨,理解空气组数据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者阅读资料,让学生明白空气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在班级研讨活动中,如果每个小组轮流上台汇报时间不够,怎么办?

教师可以课前制定大尺寸的实验统计表,让每组派一个组员上台填写数据,然后出示在黑板上,开展全班研讨活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状况。 3、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控制变量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 土壤、滴管、水、玻璃皿、标签纸、多粒绿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发芽吗?那么,以绿豆种子为例,预测种子发芽需要哪些必需条件?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 明确: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怎么设计对比实验? 明确:第一,要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 第二,说出预测结果。 第三,实验中改变哪一个条件,哪些条件不变。 第四,用什么方法证明。 二、探索 活动:选择一个我们认为可能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提示】每个条件至少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然后分享交流。 1.小组的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实验记录单) 【提示】注意方案内容 研究的问题→预测→不同条件→相同条件→实验方法 2.方案展示与交流 ①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设想。 ②做相同实验项目的小组提出修改意见。 3.实验操作 (1)我们以方案1进行演示实验,准备以下实验器材:玻璃皿、绿豆种子、泥土、水、滴管、标签纸 (2)注意选种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干瘪或受伤害的种子不能萌发,需要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3)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个玻璃皿,编上号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整理分析实验信息,分享发现。第二部分是学生汇报交流,研讨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第三部分是移植绿豆芽。教科书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实验数据,针对前一课所设计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还需反思实验过程或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论的方法,以及整合全班的发现。由于每个学生在课前只研究过一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所以本课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倾听并充分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才能有效地思考分析,最终构建起对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新认识。这既是对第1课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又为第3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经历过对比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状况的科学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但是,学生对 于实验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不足,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帮助掌握收 集数据,分析对比数据的方法。并且由于一些原因,可能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不 明显,或者数据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地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认识绿豆 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根据事实区别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在收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数 据,并将数据转化为证据,形成一定的解释。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研讨的过程中,能在收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增进对植物生长发芽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 萌发的必要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种子发芽试验》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从本课开始,经过《比较种子发芽实验》和《绿豆芽的生长》的学习,经历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对比观察学习研究,形成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认识,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入手,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关注,并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和“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并作出有一定依据的种子发芽条件的猜测。第二部分“探索”,首先同学集体对“土壤”条件的实验进行设计,从中了解对比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其次抽签选择一个影响因素进行小组设计,经过研讨和完善后将实验设计付诸实践。第三部分“研讨”,学生将从研讨中建立起“现象”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四部分“拓展”,教师最后安排学生实验的后续开展和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为下一节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积累原始数据。 【学生分析】 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中种植过植物,观察过种子和种子发芽的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知道大多数植物的生命是有种子发芽开始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在生活中由于没有对比的尝试、不完全的归纳等原因,反而形成了不完全

准确的认知。而在本节课,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等过程,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节课学生不仅要了解到对比实验公平性的重要性,更要实验设计和实施中实现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要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 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 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控制变量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就本小组关注的影响因素,科学地世纪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

1.2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1.2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 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 2.学会进行比较实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锻炼观察、记录、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4.培养合作意识和乐于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询问学生们平时如何绿化环境,学生会对 这个话题有不同的解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常见的方法, 比如说:种植花草、树木、绿化带等等。 2.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方式,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并提出 比较的思路,即比较不同种子发芽的时间和速度。 3.实验设计及实施(20分钟) 将不同种子放在湿润的棉花中,放在适当的温度和光线条件下 进行观察。安排小组合作观察,要求及时记录和比较不同种子发芽 的时间和速度。有时,种子发芽可能因生长条件而有所不同,需要 考虑如何防止结论的误判。 4.数据统计及比较(10分钟) 辅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并归纳出结论,来判断哪种种子发芽速度更快或更慢。在比较结论时,需要考虑如

何合理地比较结果,有时可能需要提出更多的问题来进行说明和解释。 5.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提出疑问,并讨论如何用实践来绿化和美化环境并促进生态平衡。 三、教学重点 1.学会进行比较实验,并掌握调整实验因素的方法; 2.把握实验的时间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比较的方式结合实践来绿化和美化环境。 四、教学难点 1.如何合理比较实验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2.如何充分利用实验数据,提高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如何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具,如图片、实物等; 2.种子、棉花等实验材料; 3.黑板、白板等。 六、教学建议 1.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建议教师在实验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认真观察和记录数据; 2.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交流,分享观察结果、数据,提高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小学科学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案五年 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要素。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实验来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种子:小麦、豆子、玉米等。 2. 塑料容器或小花盆。 3. 植物沙土和水。 4. 温度计。 5. 计时器。 6. 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发芽实验的重要性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发芽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种子发芽的基本要素,如温度、水分和土壤等。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吗?请谈谈你们的想法。

实验操作(1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不同种子的实验材料。 2. 学生将种子均匀地分布在植物沙土上,然后用水充分浇透,记录种子的数量和种植的日期。 3. 学生将盖在容器上,放置在合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 4. 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的温度,同时记录下来。 观察与记录(15分钟) 1. 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下观察日期和发芽的数量。 2. 学生也要观察种子的发芽速度、高度和颜色的变化等,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 数据分析(15分钟) 1. 学生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绘制发芽曲线图或表格,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时间和数量,分析并讨论其差异。 2. 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哪种种子发芽所需的时间最短?哪种种子发芽的数量最多?是否有某种条件对种子的发芽有着明显影响? 实验总结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进行班级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某些种子发芽较快?为什么某些种子发芽数量较多? 拓展应用(10分钟)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种子发芽实验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5 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难点设计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哪开始? 明确:从种子发芽开始。 植物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有着一定的结构,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便会发芽,发育成一 株新的植物。 回顾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 回答 回顾 思考 知道种子是有生 命的,在一定条 件下会发芽。 讲授新课一、回顾与猜测 1、我们种植凤仙花时,如何让种子发芽? 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忆。 明确:把种子埋在土壤里,浇透水,放在有阳光的温暖的地方。 2、根据凤仙花的种植经验,绿豆发芽必需哪些条件? 这些预测,你同意吗? 沙漠不长草,庄稼遇到干旱会枯萎。我推测绿豆发芽一定离不开水。 北方,寒冷的冬天是不长庄稼的。我猜测绿豆发芽离不开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我推测绿豆发芽一定离不开阳光和空气。 苔藓一般生长在背阴的地方,我推测绿豆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我见过浮萍漂浮在水面,不需要土壤。我猜测绿豆发芽不一定需要土壤。看视频回忆交 流 说出自己预测 判断,表态 对种子发芽的条 件做出预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本课与教科书中的第2课、第3课一起构成了课程标准里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学段目标。 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本课的内容设定为“设计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在本课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置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本课通过集体研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计划,初步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实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然后,再分小组研讨“关于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的实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完善实验计划。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对于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研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非必要条件,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在能力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绿豆种子、一次性杯子、土壤、纸巾、水、滴管、透明密封袋、标签、记录表、冰箱、黑色塑料桶、透明塑料桶。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以前种过植物吗?凤仙花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出示凤仙花图片) 2.蒲公英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出示蒲公英图片)绿豆的生命又是从什么开始的呢? 3.这些植物的种子传播到任何地方都能发芽吗? 预测:不能,落在南极不能发芽,温度太低了。干燥的沙漠里不能发芽,缺少水分等。 引出: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点出课题:种子发芽实验。 (二)研讨种子发芽的条件 1.以绿豆种子为例,它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测:阳光、空气、营养(土壤)、水分、温度。 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举例的同时说出理由。 2.教师进一步引导: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呢?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每个学生的经验不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下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中。 课件出示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记录表 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1号组(在土壤里) 12120 2号组(无土壤) 12102 2.活动:指导学生组内交流,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组间交流帮助卡 主持人:从实验数据中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和实验前的预测是否一致? 小组1: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不是绿丑种子发芽的安需条 件,与我们的预测不一致。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补充或不同意见吗? 其他小组:如果土壤不是鲸且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那为什 么2号组会有2般种子涎有发芽呢? 小组1: 可能是因为这2粒种子本身存在间题,也可能是这2 粒种子没有得到充足的水分。 其他小组:2哥组的种子疫芽数小于1号组的种子发芽数,可以认为绿且种子发芽雷要土壤吗? 小组1: 不可以。如果像且种子发芬需要土壤,那么2号组的 种子应该都不会发芽。 主持人汇总各组代表的发言。 【设计意图】和做相同实验的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观点的可靠性,进一步发展证据意识与关注结论科学性的思维倾向。 探索三:和做不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 1.展示:课件出示做不同实验的小组的汇总数据,引导学生观察。

课件出示 绿鱼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 温度的实验记录表 日期: 种子 总数 已发 芽数 未发 芽数 1号组(18℃) 18 16 2 2号组(4℃) 18 1 17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的 实验记录表 日 期: 种子 总数 已发 芽数 未发 芽数 1号组(有光) 24 24 0 2号组(无光) 24 24 2.交流:指导学生梳理在探索二中达成的共识,并开展集体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傲不同实验的小组各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小组1: 我们小组探究的是镰医种子发符是否需要追宜的温 度,得出的始论是绿臣种子发芽需要边宜的温度。因为我们发 现庄4℃时只有一粒种子发芽了,其余的都没有发芽,而在 18℃时大部分的种子都发芽了,只有少数涎有发芽。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补充或疑问吗? 其他小组: 既麻惊互种子发芽雷要造宜的温度,那么为什么 像温时还有一粒种子发芽了呢? 小组1: 种子发芽需要适宣的温度,并不代表它在低温下不能 发芽,只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当焦也可能不疲芽,所以还密 要通过后缺的观察,收集更多的证据来验证。 主持人:感谢小组1的汇报,有请下一小组。 小组2: 我们小组探究的是镰医种子发芽是委需要光照,得出 的结论是鲸且种子发芽不需要光服。国为我们发现无论是在 有光还是无光的条件下,鳞匹种子全都痰芽了。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补充或疑问吗? 其他小组: 绿置种子发芬所雪的番养来自哪置? 小组2:来自种子的子叶。 & A & 8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案(2022新版)2

2.比拟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分析】 《比拟种子发芽试验》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学生经过前一课《种子发芽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己经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而他们将在本节课集中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整理数据,形成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认识,并继续种植、照顾绿豆芽。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将逐步形成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认识,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 本课内容由四局部组成:第一局部“聚焦”,回顾上一课的学习过程和观察过程剪影,将关注点聚焦于实验现象,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什么发现?” 和“比拟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有什么发现?”。第二局部“探索”,学生和小组将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结论得出和表达交流的过程。第三局部“研讨”,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和“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和科学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两个局部,就实验结果做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第四局部“拓展”,指导学生将己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引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主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课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后,会有继续观察的想法和需求,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坚持在日常记录学生的观察,正面引导学生坚持长时观察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数据和现象,为研讨过程积累素材。在研讨中,要关注学生现象、数据的描述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要在课前一同开展种子发芽实验,积累一份较为庞大的数据和记录,在出现学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提供更多证据加以佐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3.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实验结论,并在研讨中展示和接受质疑的过程。 [难点]使学生建立现象、数据的描述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 【教学准备】 [学生]上一节课的实验组材料、培养土、花盆、洗瓶 [教师]提前准备大样本的种子发芽(土壤、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活动:出示学生课间观察种子发芽实验的照片,并提出本节课核心问题“观察小组实验种子的发芽情况,我们有什么发现?”和“比照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回忆上一节课的实验过程,回看自己课间观察的剪影,将注意力聚焦到实验现象±o [设计意图]《种子发芽实验》和本颗《比照种子发芽实验》可以构成一个完成的探究实验, 在教学中不应将两课切割,教师更应该有意地将两节课衔接起来,而衔接的切入点可以是学生和他们的经历,将教学的真实情境设置在学生的身边。 2.探索 (1)观察与收集

科教版小学科学【《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较种子发芽试验》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学生经过前一课《种子发芽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已经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而他们将在本节课集中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整理数据,形成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认识,并继续种植、照顾绿豆芽。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将逐步形成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认识,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顾上一课的学习过程和观察过程剪影,将关注点聚焦于实验现象,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什么发现?”和“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有什么发现?”。第二部分“探索”,学生和小组将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结论得出和表达交流的过程。第三部分“研讨”,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和“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和科学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两个部分,就实验结果做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第四部分“拓展”,指导学生将已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引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主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课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后,会有继续观察的想法和需求,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坚持在日常记录学生的观察,正面引导学生

坚持长时观察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数据和现象,为研讨过程积累素材。在研讨中,要关注学生现象、数据的描述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要在课前一同开展种子发芽实验,积累一份较为庞大的数据和记录,在出现学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提供更多证据加以佐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 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 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表格式教案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表格式教案 教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惯,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重点研究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聚焦: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通过视频回顾和预测,引出实验设计的思路。 探究:选择一个可能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 明确:对比实验需要选择研究问题、预测结果、控制条件并用科学方法证明。 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了解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并培养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惯和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方案展示与交流 1.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实验设想。

2.做相同实验项目的小组提出修改意见。 方案1:阅读、讨论、设计、展示、交流、评价、改进,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中改变哪个条件,哪些条件不变。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实验操作 1.我们以方案1进行演示实验,准备以下实验器材:玻璃皿、绿豆种子、泥土、水。 2.注意选种。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干瘪或受伤害的种子不能萌发,需要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3.实验步骤: a。准备两个玻璃皿,编上号。

b。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铺上一层土,另一个不铺。 c。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个绿豆。 d。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观察与记录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研讨 1.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 解决方案设计中合作探究: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玻璃皿中放多粒种子,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 课堂练 1.某班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是这样的:准备两个同样的花盆,取同样的土壤洒同样多的水,然后种下种子,摆在同一桌子上,但把其中一盆用暗 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答案:C、光照。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3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简析】 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观察过种子的结构,开展过风仙花的种植活动,他们对于种子的萌发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未曾进行过系统性思考与研究。本课将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建立假设、开展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研究,最终找到“答案”并形成相关认识。该研究过程属于控制变量实验,因此本课将承载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任务。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任务,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本课以改变“土壤”这个条件的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讲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同时要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通过文字记录他们的发现,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每天去观察,看一看种子从种下去,到长出叶这段时间要经历哪些阶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探究,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认识到植物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思维]用对比实验对变量进行控制,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探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态度责任]在探索种子发芽实验中,能意识到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若干萌发的绿豆种子。 [学生]1.每组提供干土壤、湿土壤、滴管、水、绿豆种子若干、玻璃皿、面巾纸、标签纸、黑色杯子、透明塑料杯、纸杯、小勺、水槽;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若干萌发的绿豆种子 欣赏绿豆种子萌发的图片,图片中的绿豆苗从什么开始新生命的? (预设:种子) 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板书:种子发芽) (预设:水、温度、阳光、空气、土壤、养料等) 3.生自由交流,师板书。 4.出示绿豆种子: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们发芽,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5.讨论:我们又该如何辨别想让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是哪些,不需要的又是哪些呢?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

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简析】 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观察过种子的结构,开展过凤仙花的种植活动,他们对于种子的萌发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未曾进行过系统性思考与研究。本课将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建立假设、开展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研究,最终找到“答案”并形成相关认识。该研究过程属于控制变量实验,因此本课将承载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任务。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任务,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本课以改变“土壤”这个条件的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讲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同时要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通过文字记录他们的发现。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每天去观察,看一看种子从种下去,到长出叶这段时间要经历哪些阶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