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

(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3.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

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填序号)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______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_______。(①②空用原文问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

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

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

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

D.如是在啮/如其言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沿河求之。(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B.石必倒掷坎穴中。(用石头把坑洞填满)

C.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最终没找到)

(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②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③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④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人。②建和元年: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对:回答。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为魏郡太守为:________

②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未: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幼时黄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举例说明。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①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②,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选自《溉堂文集》)【注释】①未遑:来不及。遑,闲暇。②旧窑:年深日久的陶瓷。窑,陶瓷器代称。(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________)

②然贫家止有此器(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要怕弄坏书,在书上加圈加点才是读书的好办法。

B.珍惜书籍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人的做法,穷人学不了。

C.就算忍渴忍饥,穷人也不要把唯一的古瓷拿来做饭碗。

D.书是拿来读的,别为了珍惜书籍而不充分使用它。

8.阅读理解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喑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暮矣________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

(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斯是陋室是非木柿

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从今若许闲乘月卿言多务,孰若孤

(2)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啮沙为坎穴________

③可据理臆断欤臆断________

④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4)《陋室铭》结尾写诸葛庐和子云亭有什么作用?请你作简要分析。

(5)老河兵最终找到石兽的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什么哲理?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顾《爱莲说》)

【乙】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间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因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间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间而己不,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

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敦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①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语境,为下面句中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①易________A.容易 B.改变

②素________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子者何人?丹之爱,宜平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品质的理解。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弃。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C.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鸿儒________

②劳形________

③甚蕃________

④鲜有闻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4)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1)又,再;离开

(2)从侧面烘托了王冕痴迷于学习的精神

(3)参考:王冕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现在的初中生比王冕的学习条件要优越很多,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

2.C

解析:(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3.A

解析:(1)终了,最后;②

(2)A

(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4.B

解析:(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

(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②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只能生长一寸,闰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

5.C

解析:(1)pǐ;zhào

(2)C

(3)B

(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自恃博才,空谈事理,不切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整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织合考虑各种因素,自信满满,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6.(1)担任;不

(2)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时的月亮呢?

(3)幼时黄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思路开阔,思考问题另辟角度,如在回答太后诏问时,他用月亮初升时的样子来描述日食的状态。

7.C

解析:(1)的;仅仅,只

(2)C

8.(1)到,等到;晚;推脱;怎么,哪里

(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

②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3)示例: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示例: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师旷委婉,巧妙设喻。

9.C

解析:(1)C

(2)德行美好;冲刷;主观地判断;随时

(3)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4)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作者还自比古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

(5)①遇到问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要从实践出发,具体全面地考虑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对即可)

10.B

解析:(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

(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②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別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

11.A

解析:(1)A

(2)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12.(1)大;使……劳累;多;少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是非木柿________ 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答案】(1)C (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 (3)①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分析】(1)C项,“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故答案为C。 (2)本题中的“圮”是“崩塌,倒塌”;“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3)本题①句中的“求(寻找)、下流(下游)、固(本来)、颠(颠倒,错误)”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几个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孙权劝学》) 乙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③及为相④家人发箧视之 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B.非/复吴下阿蒙 C.太祖/常劝以读书D.家人/发箧视之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二点)(5分) (二)登幽州台歌(5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古诗选自《》,作者是唐代的。(2分) 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并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____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四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五、阅读《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3、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六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七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问题。(共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阅:___ (2)竟不可得竟:___ 3如是再啮可据理臆断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B.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赞扬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答案】(1)出名 ;这 ;博学的人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C 【解析】【分析】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年代:唐。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著名”;“鸿儒”是指“博学的人”。 (2)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的“上、入”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云、何、陋、有”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典故,是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据此,选项C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1)出名;这;博学的人;(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C。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 (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3.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基础运用。 看拼音,写字词。 zhǎ yǎn( )间,又到了áo( )là bā zhōu( )的时候,妈妈准备了栗子、枣、葡萄干、小米等八种食材。我一直在厨房外pái huái( ),不肯nuó yí( )一步。锅里的东西在妈妈的jiǎo huo( )下变得越来越浓chóu( ),一个个冒起的气泡慢慢地zhàn kāi( )。我再也忍不住了,yī wēi( )在妈妈身旁,不停niàn dɑo 地( ):“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呀?”妈妈笑着说:“小馋猫,等你摆好了碗筷就可以吃了。”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苍鹰虽然剽悍 ..(biāo hàn),可是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B.风度翩翩.(piān)的何振梁噙.(qín)住了泪水。 C.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 ..(hé zé)的鱼盼等着雨水。 D.她的脸是那么黝.(yoǔ)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àn)淡。 下面几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燃烧染缸司空见贯随心所裕 B.幼稚念叨焉知非福戛然而止 C.蟋蟀脉骆千捶万凿万象更新 D.倾复依偎掩掩一息含情脉脉 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拟人句的是() 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C.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环境、滥杀动物。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B.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立意…… C.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旅游。 D.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上海华育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华育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牪这次,刘一首同学突然来了líng gǎn( ),再出奇招。容不得片刻dān gē( ),他立即fān xiāng dǎo guì( ),寻出个小铁罐,反扣在地面上。然后点燃biān pào( ),塞进罐底,“砰”的一响,铁罐直冲半空。弟弟觉得bù kě sī yì( ),也跃跃欲试,nài hé( )危险系数太高,wéi kǒng( )炸了手指,作无谓的“xī shēng( )”,便只能作罢。 2.下面四组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牪A.誊.(téng)写凛.(lǐng)冽枉.(wǎn)费 牪B.客栈.(zàn)靠枕.(zěn)嗜.(shì)好 牪C.龟.(jūn)裂强.(qiǎng)逼便.(pián)宜 牪D.榨.(zhà)油衰.(āi)老矫.(jiǎo)健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这一项是() 牪A.急躁陈词烂调不可思议卑恭屈膝 牪B.坐落挖墙脚一筹莫展相辅相成 牪C.布署锋芒必露挑拨事非如法炮制 牪D.沉缅再接再厉消声匿迹浮想联翩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牪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牪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牪C.目前,我正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牪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牪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牪B.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者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牪C.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牪D.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牪A.“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牪B.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牪C.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牪D.一些猎食性恐龙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7.下列文学名著的理解,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上海华育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

上海华育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②馔(zhuàn):食物。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谒公谒:拜见 B. 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 C. 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 D. 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 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 C. 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 D. 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答案】(1)B (2)C (3)A 【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去”: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A.前者代词“他”;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王安石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是王安石俭朴的生活作风的体现。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虚词意义、用法的理解及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②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③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④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人。②建和元年: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对:回答。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为魏郡太守为:________ ②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未: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幼时黄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举例说明。 3.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世隶耕________ ②日扳仲永________ ③称前时之闻________ ④受之天________ (2)下面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夸父与日逐走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C.又七年,还自扬州屠自后断其股 D.于舅家见之但当涉猪,见往事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 (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③针黹(zhǐ):针线活。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3)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揣摩人物心理。(任选一句作答)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②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4)读了【甲】、【乙】两文,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初一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一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 ②如是再啮________ 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 ④善求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上海民办新华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民办新华初级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_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______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gǔ)人:商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乃/遂/卒 B.乃/卒/遂 C.遂/乃/卒 (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 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 (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 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 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 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②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③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④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人。②建和元年: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对:回答。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为魏郡太守为:________ ②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未: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幼时黄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⑥,戒⑦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⑧之风。 【注】①陈谏(jiàn)议:北宋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②驭:驾驭,控制。③厩:马棚。④贾(gǔ)人:商人。⑤遽:急忙,马上。⑥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⑦戒:通“诫”,告诚。⑧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蹄啮伤人多矣________ ②因诘仆________ (2)翻译句子。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 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 ④将弃官去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2.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 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 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 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3.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上海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8分) 君子慎其处《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注释:芝兰,一种香草。鲍鱼,指咸鱼。 1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3分)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与善.人居()⑵是以 ..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15、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概括:(1分) 12、丘仲尼春秋 13、好、贤明因此 14、坏人相处,如走进了卖咸鱼的铺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气。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7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楚庄王欲伐.越()(2)政乱兵.弱()12. “庄王乃止“的行为可以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加以评价。(1分) 13. 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以用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7分) 11. (1)讨伐(2)军队 12. 自见之谓明。(1分) 13. 没有自知之明。(2分)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2-14题(6分) 鸟与人 吾昔少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树满庭,众鸟巢其上。母恶杀生,诫儿童婢仆不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 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 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 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分析,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故答案为:⑴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