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第二单元“中华古代文明”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但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强烈。他们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准备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对它们的起源和作用有什么猜测?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

1. 通过讲解和互动讨论,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a. 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商代青铜器制作精美,形状多样,用途广泛,是古代社会的象征和权力的象征。

b. 甲骨文的起源:甲骨文是商代人民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用于卜辞和纪事。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的诞生,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c.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还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2.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青铜器和甲骨文,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a. 青铜器的特点:外形精美、用途广泛、制作工艺复杂、代表着社会地位和权力。

b. 甲骨文的特点:形状独特、文字简单、内容丰富、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情况。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小组作业,例如制作一份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海报或PPT。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青铜器或甲骨文作为主题,展示它的特点、起源和作用,并解释它对古代文明的贡献。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

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读后感,或者收集一些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资料。

七、说板书设计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起源、发展和作用

甲骨文:起源、发展和作用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八、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兴趣很大,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锻炼。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

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拓展。同时,我也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说课稿,谢谢大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①了解青铜器的用途、功能、代表作品及工艺成就。 ②知道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文明。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这一时期的辉煌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的灿烂景象。 环节二:整体感知 1、问题探究:阅读教材目录,找出本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分别是什么?中国由此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答案提示:本课总共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青铜器与甲骨文。远古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称之为旧石器时代,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器,称之为新时期时代,夏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器,称之为青铜时代。 教师指导:青铜时代,以人类最初使用青铜金属工具和生活用具为标志。由于青铜冶铸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并广泛应用青铜金属原料制作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使生产发生了质的变革,社会生活也出现了大的变化。我国青铜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周三代,其中,青铜文化的兴盛繁荣在商、周时期,到春秋开始衰退。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自主学习:青铜器是由哪几种金属冶炼而成的?大家知道青铜器是什么颜色的么? 答案提示:铜、锡、铅;金色 教师指导: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大都是青绿色,然而它最初的样子,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是很漂亮的金色,被称为“金”。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高古文献中的“赐金”“受金”“吉金”中的金,多指的是青铜。而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被称为“金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功能,种类,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了解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最精美的青铜器 2.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造字特点,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用途,象征意义,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历史。如:分析常见甲骨文的构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法、讨论法、图示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造字特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人教版中学历史 第七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五部分: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前言: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原始社会后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至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还有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年的铜镜。 2、夏朝时期: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代表:有华夏第一爵的“乳钉纹青铜爵”。1975年发现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现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3、商周时期: (1)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2)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地位: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周朝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代。 (4)代表: ①商后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又称: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1400至前1100年)的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属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②商四羊青铜方尊(造型奇特):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炭河里遗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千克,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③西周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④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4、中国青铜器的影响: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土耳其,中国出现得要晚一些,但中国的青铜器无论是使用规模、铸造工艺,还是造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定义、历史地位和价值。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工艺、刻划技巧和字体特点。 3、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青铜器 (1)青铜器的定义和历史地位。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3)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 (4)青铜器的刻划技巧和字体特点。 (5)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甲骨文 (1)甲骨文的定义和历史地位。 (2)甲骨文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3)甲骨文的字形和字体特点。 (4)甲骨文的刻划技巧和文化内涵。 (5)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2、讲解青铜器 (1)讲解青铜器的定义和历史地位,引入教学内容。 (2)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3)分别介绍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和其用途,让学生了解其功能。(4)讲解青铜器的刻划技巧和字体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技术内涵。

(5)介绍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其历史价值。 3、讲解甲骨文 (1)讲解甲骨文的定义和历史地位,引入教学内容。 (2)介绍甲骨文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3)介绍甲骨文的字形和字体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文字表达方式。(4)讲解甲骨文的刻划技巧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其文化价值。(5)介绍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应用价值,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4、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5、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角色体验: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我们一起聆听! 人们都视我们为国宝,都以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可是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世和历史渊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图片展示 夏朝: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商朝:见课件展示图片 西周: 西周利簋,高28厘米。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 青铜器是由哪些金属元素构成? 答: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故称青铜。 青铜器采用哪种铸造技术? 答: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有何历史地位? 答: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 答: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4.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 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第二单元“中华古代文明”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但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强烈。他们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准备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 冀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教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

(讲授新课) (板书)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平价,补充总结: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xx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板书)二、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

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单元5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青铜器出现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有何用 途?当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2、商朝出现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有哪 些?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中国甲骨文文字,让学 生写出对应的汉字,并说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 国已经出现什么材料制造的工具?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在商朝以后有什么发展呢? 答案提示: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哪个? 答案提示:司母戊鼎。 教师点拨:商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 1、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答案提示: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2、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答案提示: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 知识点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每种造字 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提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五篇)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五篇)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一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培育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觉历史规律的力量。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量和文物爱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化,培育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觉历史规律的力量。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量和文物爱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沟通中探究学问猎取学问,享受胜利猎取学问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制造的辉煌成就,培育学生喜爱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化,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 (1)教法 1、图片观赏法 2、问题探究法 3、情境体验法 (2)学法 1、观看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沟通法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二、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师:那时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 生: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师: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 资料展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15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1)甲骨文距今时间:约3600年。 (2)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军事、农业、天文等诸多事宜。 (3)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4500个,已识别1500多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追溯到商朝时期。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那么你们知道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的哪些特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中寻找答案吧!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河、水、马、正、田等甲骨文) 师: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甲骨文分别是什么汉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它使用了许多造字方法,比如象形、指事、会

青铜器与甲骨文示范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本课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5课,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 青铜铸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造型精美等特点,集中体现了当时强盛的经济实力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不仅对研究商朝文明有重要参考作用,也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灿烂辉煌的文明,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2.初步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难点】 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文明。 教师:这由“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辉煌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灿烂的景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入本课,直接引出本课的两大重点青铜成就和甲骨文,同时思考这种文明的景象。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青铜器与甲骨文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单元: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题: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本课隶属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前一课介绍了夏商周的更替——我国进入到奴隶社会,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早期国家。而本课则是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成就。可以说这三代的变化开展直接影响着其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开展。 2.课标中与本课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在本课的学习内容中,第一局部通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三星堆青铜面具,从功能类型到铸造方式等方面,展示了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所具有的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而在第二、局部中,通过对甲骨文内容及造字特点的讲述,说明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具备了汉字的根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开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本课的内容分三局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与局部之间也是并列关系。三局部内容共同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兴旺、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能够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置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想象其生产和创造过程,初步了解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根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开展中的推动力。 2.能够结合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图片、图表、文字说明等〕,描述出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从《甲骨文字形举例》中,比较、观察得出它已具备汉字的根本结构,且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对汉字的形成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兴旺的文明,体会中华民族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重点: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认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从而理解甲骨文的地位和价值。 2.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开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图文展示:不同地区的早期文明 设计:在世界地图上呈现出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世界不同地区的早期文明,让学生对此时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有个大致了解,在此根底上引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创制的青铜器和甲骨文集中反映了当时高度兴旺的文明。 2. 正课讲授。 一尊青铜震中华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与学指南: 二、读思达悟活动程序 【活动1】诊断性评价 一、青铜翠的高潮工艺 1、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 (1)出现: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 (2)发展:以后。青铜器的增多,逐新丰富。 (3)用途与功优:主要用于、及等方面。功能也由 等发展到。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的大小和严格的 界限。 2、青铜琴的制作工艺 (1)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享握了、、 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2)铸运技术:采用”法“。 (3)未出代表:,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时期刻写在和牛、羊等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和甲骨。 3、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己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体系胶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胶深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适字特点: 1、甲骨文的通字方法:甲骨文使 用、、、、等多种造字方法。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都是象形字,

字最为进步。 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的重要阶段。 【活动2】阅读与表达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 【活动3】思考与讨论 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途径是什么? 【活动4】形成性评价 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如果想了解商朝的灿烂文明,那么下列哪些文物可以给我们提供直接的参考() ①半坡的彩陶②河姆渡的骨相③甲骨文④司母戊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青铜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页。下列关于商朝青铜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规模大②体积越来越大③工艺精美④品种多样⑤做工粗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⑤ 4.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同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善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一一据CCTV-10《 (百家讲坛》(1) 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完整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传说大禹制作九鼎,鼎是青铜器的一种,在夏、商、西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出示答案。 师: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下面我们看一下青铜器主要有哪些种类: 师:同学们知道哪个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吗生:司母戊鼎。 师:对,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一位商王祭祀母亲“戊”的,高米,重千克,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二三百名工匠合作完成,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感知青铜器种类丰富,技艺高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整学习状态。 甲骨文记事 同学们思考一下,文字出现后,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设计

器以载礼,文以植根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本课立意和大概念:根据新课标关于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讲解,七上历史主要是让学生对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能独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如果要给七年级历史赋予一个大概念,我认为就是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建的建立和发展,至于每个学习单元的大概念其实每个单元的标题已经很好的概括了,比如本单元的标题叫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我们便可从中去提炼这一学习单元的大概念,当然每课的大概念需要对每课内容进行分析整合,比如第五课,主要内容是青铜器与甲骨文,通过对青铜器的产生、工艺、特点,甲骨文的发现、特征、地位、意义的分析,认识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璀璨,也为后续社会变革的讲解做铺垫,所以我们提炼出的大概念就是器以载礼,文以植根。 2022版新课标 内容要点: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认知提示: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中的第二课时,承接上一课 “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属于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范畴。在具体内容上,第4课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铜鼎》,第6课的《护头铜胄》、《勾践剑与夫差矛》,第7课的战国《铜冰鉴》《铜壶》等都属于青铜器种类,可充分利用,而关于西周青铜器的列鼎列簋亦可为后面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做铺垫。所以本课在第二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二、甲骨文记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因二三子目都介绍甲骨文,可将其整合,故本课主要分青铜器和甲骨文两大块讲述。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了解较少,较难理解青铜器的铸造方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来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进行展览、讲解、想像,以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由学生亲自尝试体会,由此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要求学生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本课难点是学生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A、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B、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资料,《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能够书写并掌握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了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此进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A、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师:那时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