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短文两篇-谈读书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短文两篇-谈读书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短文两篇-谈读书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短文两篇-谈读书

池河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彭长俊授课时间 3.15 课题《谈读书》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教学目标知识与[来

源:学科网]

技能[来源:学科网

ZXXK]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

法和态度读书。[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c517123325.html,][来源:学_科_网]

过程与

方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517123325.html,]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来源:学科网

ZXXK]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

教学

难点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

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字词积累字词

基础知识

文字[来

源:学#科#网Z#X#X#K]

A E 读准词语,解释意思 4 自制

整体感知

课文

论述思路文字G F 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7 自制

多角度说

理学习作者

的说理艺

术。

文字G B

学习作者的说理艺

术。

6 自制

编号:19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

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

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

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

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

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2.检查预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

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请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2.五分钟后,让学生说说勾画的关键语句。

3、同学们,你们找这些关键句都找得很好,现在

请同学们认真品味一些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齐读一

下,然后说说这些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4、同学们刚才的分析都较到位,现在请同学们根

据以上的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在做提纲笔记时,你需要一句一段地认真读,先弄

清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归纳

总结,得出段落大意,在几个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综合

加工,说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是议论文,因此要注

意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式。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

式。

三、精读一段,学习运用多角度手法进行说理的技

巧。

1.朗读选段(从“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

医)。

要求:读出句式整齐之美,读出语势酣畅之美,读

出哲理深刻之美。

2.请找出具有概括性、能表明观点的句子。

由主“读图

时代”+激发

兴趣,导入

新课。

检测预习情

况。

阅读课文,

理解并把握

作者的主要

观点。

梳理课文的

论述思路,

学习作者的

说理艺术。

课文中出现

的名言警句

的体会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第25课古人谈读书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

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识”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人的读书方法,激发热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说课稿

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

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附答案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一课时《谈读书》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情统筹.()藻.()饰狡黠.()诘.()难 要诀.()蒸馏.()劝诫.()滞.()碍吹毛求疵.() 咀嚼.()好.()读书味同嚼.()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⑵伦理 ⑶诘难⑷文采藻饰 ⑸傅彩⑹矫 ⑺学究⑻寻章摘句 ⑼滞碍⑽味同嚼蜡 ⑾要诀⑿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谈读书》教案

《谈读书》20分钟微型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藻饰、狡黠、咬文嚼字”等词汇的音形义。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疏解字词。 2、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 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然后说说这些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1)、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 (2)、论述读书的作用的 (3)、论述读书的方法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师生共同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三.品读,并作读书卡片。 学生在整体把握了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并做成读

书卡片三张。(教师发设计好的读书卡片给学生) 资料摘录卡片 卡号类别 书名或报刊名:卷期页 题目 著(译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摘录内容: 四.展示学生的读书卡片,并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既可以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又可以结合课外读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论证摘录的观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读书的正确认识。)五.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 2、背诵全文。 六.教师总结 让读书重新成为我们生活的时尚,世风中多几缕诱人的书香,让书的履痕嵌入生命历程中的每一寸小路,记载昨日的光荣和今天的梦想,让我们的民族因为文化的再生而不朽,拥有明天的灿烂辉煌! 板书设计: 谈读书 培根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5 古人谈读书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三则文言文的作者和相关知识及《论语》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结合图片,翻译文言文。 2.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理解文言文句段的内容。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每则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教学难点 1.借助注释,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文言文并理解其句段的内容。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人生的宽度。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

禾至绿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如果我们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实在是一件令人无比快乐且受益无穷的事啊!今天,让我们走进《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孔子、朱熹、曾国藩这些名人是如何读书的。(板书课题,讲解生字和第一则文言文)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诵”,翘舌音“耻”等字。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窥”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诵”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诲、谓、皆、缺”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岂、恒”字时,可以用同音字识记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 诲(教诲)—悔(后悔)—海(大海) 谓(称谓)—渭(渭水)—猬(刺猬) 皆(比比皆是)—谐(和谐)—楷(楷体) 缺(缺点)—诀(秘诀)—快(快乐) 同音字识字示例: 岂(岂止)—乞(乞求)—启(启发) 恒(恒心)—横(横线)—衡(平衡)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耻”左右紧凑,左边“耳”的第六画变提,稍短;右边的短竖在竖中线位置。 “谓”右边略高,右边“月”撇画变竖。 “诵”右下“用”的首笔变竖。 “恒”左窄右宽,左边长于右边,注意“忄”的笔画顺序。 “窥”部首中的撇点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竖弯钩宜伸展。 易错提示: “诲”部首是“讠”,不要写成“氵”或“忄”;右边“每”横折钩略弯曲。 “岂”上面“山”略扁;下面是“己”不是“已”或“巳”。

谈读书1

《谈读书》教学反思 《谈读书》一文是英国作家培根的著名随笔,本文短小精悍,但论述范围十分广,语言极其简练,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指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以及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作为教学重难点,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品析探究(3)、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层次清楚的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论证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品析语言,总结收获,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从中找话题谈看法,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虑初三学生的应试需要,在授课过程适时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在”找话题,谈看法“环节,指导学生应先确立鲜明的观点,再找到有力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完成对话题的论述。这就是议论文考查开放性题型时应注意的应试技巧。在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不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致力于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授本课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谈话导入时准备不充分,未能很好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开始并不成功,这为后面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难度。在整体感知环节条理不太清晰,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对本文的论证结构也不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得到巩固。虽然本文不是严格的议论文,但属于议论性随笔,有关的知识点应该有所涉及。另外课堂需要有一个点燃激情的台阶,应设计一个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可以是有关读书目的、读书方法或是读书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化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由于未能发挥自身良好状态,与学生的交流较生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在反复思考琢磨后,对本课教学设计做出如下调整。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可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纲图来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语言时注意适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见解。在品析语言进入拓展延伸环节时,设计问题来过渡,如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说法,读书根本没用,还不如来学炒股,学习如何赚钱来得实际,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利用课堂的讨论来加深认识,获得启迪。

《谈读书》教学设计

《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hǎ)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 培根(1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指导学生朗读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5 古人谈读书(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5 古人谈读书(教案) 第八单元 本组课文以“读书”为主题,包含《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以及“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以“我会阅读”为主题,其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到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古人谈读书2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 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 的读书态度。 1.会认32个生字及6个多音字,会 写23个生字,会写相应词语。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 息,把握内容要点。 3.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 出重点。 4.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学 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 习惯。 忆读书2本文主要写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我的“长生 果”1 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 作者读书的独特感受及读书对其生活的影 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和对阅读 的热爱。

25 古人谈读书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1.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又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阅读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教案_10

谈读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学会运用。 (2)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内容。 (3)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篇文章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 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 教学难点 1、理清培根《谈读书》的论证思路。 2、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学生自由谈)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1、积累的生字生词,投影显示。 藻饰(zǎo):修饰文辞。狡黠(xiá):狡诈。诘难(jiénàn):诘问,为难。滞碍(zhì):不通畅。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理请论证思路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学生自己批注,讨论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2、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读准“耻、诲、谓、诵、岂”等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并运用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4.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了解《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的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前两则课文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前两则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有关读书的,古代的几位老师将向我们传授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前两则,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敏—勤勉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识---记住厌----满足谓----说漫浪----随意通假字“知”通“智” 3.结合注释,让学生试着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施猜一猜策略) 谁来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对,“是”在这是“这”的意思,“是智也”,就是这才是智慧。 现在理解了这句古文的意思,一起读一读吧。 这句话孔子想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什么呢?对,诚实,引导学生用一个成语实事求是来概括(板书:实事求是)。 读书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不实事求是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师生交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用学法) 同学们,这句古文中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敏: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师讲解“耻”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耻下问”的意思。 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总结学法)引导学生用上刚才的办法自学第二句,并对比两句古文中“敏”的不同意思。 理解“好古”的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总结这两句古文中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板书:勤奋好学)

《谈读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谈读书》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执教人:李发应 执教班级:九年级(6)班 执教时间:2009年11月11日第7节 听课教师:语文组全体教师组长周琳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本文,了解培根的文学常识,并能识记、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精辟的句子,增强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精读的过程中,学会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的读书观,领会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班级:九(6)班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作者吗?”学生讨论明确是培根 师:“猜猜今天我们将学习哪篇课文?”(生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培根,学习他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新课: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朗读课文(齐读,抽读,范读),勾画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怡yí情傅fù彩藻饰矫shì诘jié难寻章摘句咀嚼jué狡黠xiá伦理味同嚼jiáo蜡滞zhì碍ài阐chǎn证吹毛求疵cī 3、整体感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第一层:(从开头①——⑥“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⑦——⑩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⑾——⒄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 试找出本层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 1、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研读第三部分,思考: 1、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 方法? 2、作者说,“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四、质疑 畅所欲言:有什么疑难? 五、品读,揣摩语言: 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六、课外延伸 1、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果把他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试,自己拟一条读书名言。(学生写,交流)

最新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多媒体出示: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四、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

谈读书 教案

《谈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文中的读书方法。 2. 明确点评法和卡片积累法的特点和作用。 3. 使用点评法和卡片积累法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方法,展示阅读成果。 4. 推荐介绍优秀书籍,开阔视野,提升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点评法和卡片积累法的特点和作用。 使用点评法和卡片积累法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方法,展示阅读成果。 教学难点: 使用点评法和卡片积累法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方法,展示阅读成果。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互助探究,交流展示 一、导入 欧阳修用“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来评价读书的作用,于谦用“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来表达对书籍的感情。 二、读书方法交流 你的阅读经历中有哪些好的方法,请与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读书方法】 三、自主学习反馈 1.本文题目为“谈读书”,作者围绕着“读书”都谈了哪些内容?请速读课文,归纳概括。 明确:读书意义 读书流弊(书多不专精,书多迷方向) 读书方法 2.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请从文中归纳出来。 明确:选得精,读得彻底。 分类阅读,博学约取。(常识,专门学问) 不能全凭兴趣。 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初学者可选“八面受敌”法) 读书要有系统组织。 读书要善于储藏。(笔记,卡片) 四、阅读成果展示 (一)学生点评展示 朱光潜先生要求我们书要精选精读,上节课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一种精读的有效方法——点评法。同学们使用这种方法阅读了两篇课外拓展文章,《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慧与国学》,请同学们从自己的点评中选择自己评得最好的一段在小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展示。 1.学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修改完善 2.学生展示(朗读语段,展示点评,介绍点评思路)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学情分析: 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积累“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开朗、开卷有益”等词语。 2. 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 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与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一、激趣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合作探究、弄懂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

《古人谈读书》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岂”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恒、窥、皆、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4.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重点】 1.会认“耻、矣、岂”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恒、窥、皆、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助读资料: (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耻”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重点)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谈读书 优秀教案

谈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把握层次、内容: 本文谈了关于读书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大致对应课文的哪个部分? --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2.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只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主张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如: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等等。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四、讨论本文的说理方式: (1)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课外收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格言。

《谈读书》教案设计

《谈读书》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知识点教学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知识点教学 谈读书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阅读题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