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象和想象概述

表象和想象概述

表象和想象概述

(表象和想象)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表象具有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概括性(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可操作性(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和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任务和目的,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想象可以分为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理想(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成为理想)和空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那它就成为空想)。想象具有预见功能(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补充功能(具有社会知识经验补充的功能)、代替功能(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想象的形式有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2.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5.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

心理学作业 第七第八章答案

心理学练习第七章思维与想像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6分) (C )1、当人们在交谈“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________。 A 回忆; B 重现; C 表象; D 再认。 (D )2、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________。 A 感知; B 记忆; C 想像; D 表象。 (B )3、幻想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 A 不随意想像; B 随意想像; C 无意想像; D 空想。 (D )4、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________。 A 综合; B 抽象; C 概括; D 概念。 (B )5、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________。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像; C 无意相像; D 联想。 (D )6、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________思维。 A 具体形象; B 抽象; C 语词逻辑; D 动作。 (C )7、思维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抽象与概括; C 间接与概括; D 深刻与灵活。(C )8、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认识。 (A )9、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称作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B )10、________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 生理; B 爱与归属; C 自我实现; D 尊重。 (B )11、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责任感。 (B )12、与追求真理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责任感。 (C )1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__。 A 安全; B 爱与归属; C 自我实现; D 尊重。 (A )14、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A )15、与有机体生物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形式是________。 A 情绪; B 情感; C 应激; D 心境。 (D )16、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人的________相联系的高级情感。 A 心理需要; B 生理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社会需要。(D )17、小明解出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________。 A 美感; B 心境; C 激情; D 理智感。 (C )18、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________。 A 刺激; B 刺激情境; C 身体反应; D 情绪经验。

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着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表象的概念: 人们在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征: 1.直观性(遗觉象) 2.概括性(对事物的基本共性的认识) 3.可操作性(心理旋转) 表象的作用: 1.为概念提供感性基础 2.感性到理性的桥梁 3.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形象信息多于语言信息) 4.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5.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想象的概念: 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以感知过的形象为基础。 人脑不仅可以产生记忆表象,还可以产生想象表象(创造出来的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想象功能:预见、补充、替代、调节机体 想象种类: 1.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而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 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而自觉进行的想象 其中有 (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示意产生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提供的词语及标识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及标识的意义。 (2)创造想象:根据目的在头脑里重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 条件:有创造的动机;扩大知识范围与表象储备;原型启发;思维积极活动;灵感与艰苦劳动。

(3)幻想:为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又不同于创造想象种类: 理想——符合客观规律且能够实现的幻想 空想——违反客观规律且不能实现的幻想 想象与客观现实: 想象的材料——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从想象的社会制约性来看,它是对现实的反映 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好奇心 2.丰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 3.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4.加强想象力的训练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C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普通心理学--表象与想像

第七章表象与想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表象及想像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含义及特点;明确想象产生新形象的操作方法;正确认识再造与创造想象的关系,从而培养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表象、想像的概念及特征 2.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的条件 3.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关系 教学时数 4课时 建议教学方法 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可自学。 第一节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1.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后像是作用于人的感觉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所保留的相关事物的映像;它是由刺激直接影响后的后效所引起的,时间短暂,在人的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二表象则是事物不在面前时,通过间接方式出现的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时间较长久,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象与感知觉不同,表象是间接的、形象的,感知是直接的、具体的。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 (1)不如感知觉那么鲜明 (2)不如感知觉那么完整 (3)不如感知觉那么稳定 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 (1)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 (2)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思维揭露的都是本质属性。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与想像表象 1.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复 2.想像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形象。 (二)单一表象和复合表象 1.单一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的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根据其产生的感知通道不同,又可将单一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等。 2.复合表象:指由多种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三)一般表象和个别表象 1.一般表象(同类事物):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特性的表象 2.个别表象(某一具体事物):反映某一事物都有特性的表象。 (四)遗觉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继续保持着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像。它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几乎与感知觉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是介于知觉与幻觉之间的状态。遗觉象在成人身上很少出现,一般在儿童身上表现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 三、表象的作用 (一)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 (二)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环节 (三)表象是思维想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想像 一、想像的概述 (一)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的形象。可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但个人尚未接触过;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待于创造的事物形象;还可能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 (二)想像与客观现实 世界上不存在超脱现实的想像,想像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首先,从想像的内容看,通过想像创造出来的形象无论多么新奇,构成这些新形象的“原料”却是在现实中取得的。 其次,任何想像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而引起想像的原因都存在于现实中 再次,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就不能完美地进行想像,甚至不能想像。 (三)想像的特点 想像属于人的高级认识活动,它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四)想像的方法 1、粘合 粘合就是把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和特征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夸张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3、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 4、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五)想像与实践 想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想像可以引起和导致人的实践活动,想像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想像的内容和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六)想像的生理机制

8表象与想象

第八章表象与想象 [内容提要] 1、表象的定义、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2、想象的概念、作用及形式 一、表象(image)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于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于表象来进行。 表象不同于知觉形象。表象是在知觉形象基础上产生的,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如都比较直观、具体。但是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表象比知觉形象更概括一些。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而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例如,一棵树的表征不如具体某一棵树的知觉形象鲜明,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很清楚,而且表象的复现常常不很完整,我们一会儿想到树干,一会儿想到树枝等。 表象的种类: 1、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可分为: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如体育活动的动作,等等。 2、根据表象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知觉表象,感知事物时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记忆表象是指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想象表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或者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 3、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分为: 个别表象,或单一表象:是反映某一具体客体的形象。 一般表象: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感知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它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例如,“马”的表象,头脑中出现的不是某一匹具体的马,而是马的大体形象:高高的头,长长的尾巴,四条腿,颜色可能是白色的,也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奔跑的,也可能是

三种主要表象系统性格特征

三种主要表象系统的性格特征 (1)视觉型(V)性格特征 1)感官偏好:擅长使用图像思考问题,多用图像形成地图。 2)反应速度:思维反应速度比较快,语速较快,声调较高。 3)说话方式: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富有条理性;手势多,但柔和。4)说话距离:不喜欢靠得太近,也不喜欢离得太远。 5)情商:情绪掌控能力比较好,情商一般比较高。 6)逻辑性:较强,做事情较有条理、有规划、比较理智。 7)决策方式:做决定时收集大量信息,根据分析对比结果做出决策。8)创意能力:灵感、创意能力、直觉能力相对较弱。 9)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好。

10)生活偏好:喜欢把生活空间收拾整齐,穿衣服喜欢整洁、漂亮。(2)感觉型(K)性格特征 1)感官偏好:擅长使用感觉思考问题,多用感觉形成地图。 2)反应速度:思维反应速度比较慢,语速较慢,声调较低沉。 3)说话方式:说话冗长反复、喋喋不休,缺乏条理;手势有力。4)说话距离:喜欢的人,则靠得很近,不喜欢的人,则离得太远。5)情商:情绪掌控能力比较差,波动幅度大,情商一般比较低。6)逻辑性:较弱,做事情缺乏条理、规划,一般比较冲动。 7)决策方式:不喜欢收集太多信息,偏好于根据直觉来做出决策。8)创意能力:灵感、创意能力、直觉能力较强;适合演员、艺术家。9)学习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差。 10)生活偏好:喜欢随意性、不喜欢太多框框约束,穿衣服也随意。

(3)听觉型(A)性格特征 1)感官偏好:擅长使用声音、语言思考问题,多用声音形成地图。2)反应速度:思维反应速度适中;语速适中,声调起伏、抑扬顿挫。3)说话方式:说话冗长反复,但富有条理;走路时富有节拍性。4)说话距离:也不喜欢靠得很近或太远,一般适中。 5)情商:情绪掌控能力也比较高,波动幅度小,情商也比较高。6)逻辑性:较强,做事情富有条理、规划;特别内心对话发达者。7)决策方式:收集大量信息,根据数据分析来做出决策;常纠结。8)创意能力:灵感、创意能力、直觉能力也不太强。 9)学习能力:比较适中,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一般。 10)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喜欢跟别人(或自言自语地)讨论。

表象与想象的简答题

一、表象概述 (一)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 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二)表象的分类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 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三)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二、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 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 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表象和记忆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表象和 记忆 (一)表象 一、心理旋转:Shepard的经典实验 Shepard和他的同事们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将旋转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了其它刺激材料上。如Cooper和Shepard曾经向被试呈现上些非对称性的字母如“R”。他们系统变化这些字母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为0-360O,变化间距为60 O。这意味着有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即顺时针方向分别倾斜0 O(360 O)、60 O、120 O、180 O、240 O和300 O。此外,旋转为正常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被试的任务是做“正”或“反”的判断。Cooper和Shepard发现,当倾斜角度从0 O向18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地增长。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地增长,而是相应地缩短。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顺时针方向进行。因此,倾斜角度为300 O的刺激,同倾斜240 O的刺激相比,作出正确判断的潜伏期要短,而不是长。 这样,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再次有力地证明,心理上的旋转,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因而为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猴子运动皮层的单细胞记录技术,发现了猴子心理旋转的一些生理学方面的证据。 二、认知地图 1、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2、空间框架理论观点、证据 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该模型强调,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突出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原因是,上下维度与地心引力相关,而地心引力对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有着不对称的影响。而前后、左右两个维度都不具备这种性质。另一个原因是,上和下非常容易区分开。 在突出性方面次之的维度是前后维度。判断相对较快,尽管不如判断上下维度那样快。最不突出的维度是左右维度,常难以区分。我们偶尔地会混淆左边和右边。 (二)记忆 一、记忆模型 1、多重存储模型的特点、内容 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外部环境中的刺激,首先进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一个大容量存储系统,它记录个体所感觉到的所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视觉感觉记忆和听觉感觉记忆研究较多。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很快被传递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只包含一小部分信息。短时记忆中的记忆很脆弱。除非得到重复否则大约30秒之内便会从记忆中丢失。长时记忆有一个非常大的容量。除了几分钟以上的记忆之外,长时记忆好包含几十年以前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相对永久,丢失的可能性相对要小。按照Atkinson和Shiffrin的假设,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性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和意义特性编码。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有如下特征: 直观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因此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但表象又与知觉不同,它只是知觉的概略再现。与知觉比较,表象有下列特点:(1)表象不如知觉完整,不能反映客体的详尽特征,它甚至是残缺的、片断的;(2)表象不如知觉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3)表象不如知觉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这反映的仅是客体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然而在某些条件下,表象也可以呈现知觉的细节,它的基本特征是直觉性。例如,在儿童中可发生一种“遗觉象”(eidetic image)现象。向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画片,几十秒钟后把画片移开,使其目光投向一灰色屏幕上,他就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画。这些儿童根据当时产生的映像可准确地描述图画中的细节,同时他们也清楚地觉得画片并不在眼前。在实验中被试报告说,他“看见”一条“卷尾鳄鱼”,一个“看得出嘴、眼的小孩”,“右边有一棵大树”,“后面有一棵小棕榈树”,“小孩和鳄鱼最清楚”。数出鳄鱼下颌有18棵牙齿。“我完全看不见鳄鱼的脚,它们都没在水里,我看见它的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后面的两棵树有同一树干”。(还谈到别的细节)(HKluver,1926)。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映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在表象的分类上,反映某一具体客体的形象,称为个别表象或单一表象,上述遗觉象就属于个别表象。反映关于一类对象共同的特征称为一般表象。一般表象更具上述与知觉相区别的那些特点。 概括性 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表象的概括性有一定的限度。对于复杂的事物和关系,表象是难以囊括的。例如,上述产生遗觉象的图片,如果是表现一个故事的片断,那么,关于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相互作用的来龙去脉,则不可能在表象中完整地呈现。各个关于故事的表象不过是表达故事片断的例证,要表达故事情节和含义,则要靠语言描述中所运用的概念和命题。对连环画的理解是靠语言把一页页画连贯起来;漫画的深层含义也是由词的概括来显示的。

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一、名词解释 1、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二、填空 1、想象的基本材料是已有表象 2、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表象和无意表象。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可分为理想和空想两种。 3、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是再造想象,作者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活动是创造想象。 4、科学发明,技术创造,文艺创作等都是通过创造想象实现的。 三选择题 1、下面有关想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C、想象的内容不可以超前于现实 D、想象的内容可以解释超前于现实 2、( B )是完全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 A、幻想 B、空想 C、理想 D、再造想象 3、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海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C ) A、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E幻想 4、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D ) A、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幻想 5、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发展,并且可能实现的幻想叫( C ) A、创造想象 B、幻想 C、理想 D、空想 6、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 B ) A幻想B、梦C、表象D空想 四、辨别现实正误 1、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往往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任何幻想。( × ) 2、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不是一种心理现象。( × ) 五、简答题 1、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哪些条件? 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⑴丰富表象和提高言语水平 ⑵掌握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⑶对想象力进行训练 ⑷正确引导和控制幻想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 &1.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一)表象的涵义 1.定义: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1) 建立在感知的事物的基础上 (2) 与感知觉不同,表象是间接的,形象的,感知是直接的,具体的 (3) 以形象的主观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处理 (4) 不受客观刺激物的作用 2.特征(“两大”) (1)”直观”性: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比较模糊,宏观 a.不如感知觉那么鲜明 b.不如感知觉那么完整 c.不如感知觉那么稳定 (2)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 a. 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 b. 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思维揭露的都是本质属性 3.表象的作用 高级心理活动.感知觉与思维活动过程的中间环节. (二)表象的种类 1.根据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分 (1) 视觉表象(85%) (2) 听觉表象(12%) (3) 运动觉表象 2.根据表象产生的概括性程度分 (1) 一般表象(同类事物) (2) 个别表象(某一具体事物) 3.根据表象产生的创造性成份分 (1) 记忆表象 (2) 想象表象 4.遗觉像: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心理旋转实验 &2.想象 一.想象的概述 (一)想象的涵义 1. 想象的定义: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 想象的特征 (1)”形象”性 (2)”新颖”性 从记忆表象为基础,而作进一步加工和组合的心理活动.并从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来对客观事物作出超前反应.超前反应~~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反应 二.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时无目的性和计划性来分 (1) 随意想象

(2) 不随意想象 2.根据想象时创造性成份分 (1)再造现象(P262) a. 定义: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b. 特点 I. 必须从他人的描述和提示而产生 II. 是理解,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III. 对人格塑造起重要作用 c. 形成再造想象的条件 I.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II.丰富的表象储备 (3) 创造想象(p264) a. 定义:不依照现成的描述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想象产生创造思维导致创造能力) b. 特点 I. 有预定想象目的 II. 必须运用词汇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组合 III. 对个人来说,具有创造性,独特性,新颖性 d. 条件. I.创造动机 II.丰富表象储备 III.积极的思维活动 IV.灵感 三.幻想: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1.(任何幻想与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可分的) 幻想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个人的当前思想状态有关 2.幻想的形式 (1) 积极幻想~~ 理想 (2) 消极幻想~~ 空想 (3)科学幻想 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C )P234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C )P164 A.后象 B.假象 C.表象 D.想象 14.表象的特征有( ABCD )P164-165 A.直观形象性 B.片段不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9.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D )P167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表象运动实验 D.心理旋转实验 4.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B )。P167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 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C )。P167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 【学习目标】 (2) 【学习建议】 (2) 【学习重点】 (2) 【关键词】 (2) 第一节表象 (4) 一、表象及其特征 (4) 二、表象的种类 (5) 第二节表象理论 (7) 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 第三节想象 (8) 一、想象概述 (8) 二、想象的种类 (9) 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 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 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 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6.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和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 7.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应该做到四个方面;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心理和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关键词】 表象(image) 记忆表象(memory image)运动表象遗觉象(eidetic imagery) 想象(imagination) 想象表象(imaginative image)

表象与想象的简答题

一、表象概述 (一)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二)表象的分类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三)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二、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 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三)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 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四)想象的加工方式 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