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赏析

李密《陈情表》赏析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李斯的《谏逐客书》谏的是国家大事,李密的《陈情表》陈的是个人私事,两者表面似乎没有共通之处。其实,两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两人面临的险恶“对手”相近,两人的处境也酷似。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王政,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暴君。秦王政为清除异己,消弭隐患,下令驱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书的。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

两人的境遇都走险危的。李斯是一个遭受放逐的客卿,触犯秦王,随时可人头落地。李密是国旧臣,惹恼普帝,时刻会被株连九族。

然而,由于奏议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辞章上则大相径庭。李斯

的“书”、是“晓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个“制高点”,完全撇开自己,处处为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计议,因而虽批逆鳞却功成计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他完全撇开公事,诉说自己艰难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因而虽违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状况下中,诉说衷情,不但不受诛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书,是着眼于“陈清”需要的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古书训“表”为:“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

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悽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表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图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责

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对高的怀疑,追述少时就已任职伪朝,本来就是冀求官职显达的,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之意。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来,是应该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

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必须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这里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历史上对李密当时不愿出仕有所评议,认为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质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遗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从年龄计议,述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拿鸟兽对比,述说鸟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终养,实在只能先尽孝,后尽忠了。最后几乎是对天盟誓,连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请来作为“臣之辛苦”的证人了。表文终了,李密确是到了掏出心肝、沥血陈情的境地,决心要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皇思。晋武帝虽然残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挚意所打动了。

李密的《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

《陈情表》详解

《.陈.(陈述)情表.(古代臣帝王的下呈给一种文书)》详解 臣密言(陈说禀告):臣以.(因为)险.衅x ìn (凶兆,衅,厄运征兆),夙s ù(年幼时候)遭闵.(同“悯,忧伤”)凶. (不幸)。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 年幼遭遇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副词,我)背.(背弃);行年..(经历的岁月)四岁,舅夺母志。 生为婴儿的时候只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之志。 祖母刘愍m ǐn (怜悯)臣孤弱,躬亲抚f ǔ养。臣少sh ào 多疾病..(生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祖母刘氏怜惜我年幼丧父,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苦,至于..(直到)成立..(成人自立)。既无叔伯,终.(又)鲜xi ǎn (少)兄弟, 孤独无靠, 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哥哥弟弟, 门.衰祚z u ò(福)薄b ó,晚有儿息..(儿子)。外无期j ī功.(关系较近亲属)强qi ǎng 近.(勉强接近)之亲, 家门衰微福分浅薄, 很晚才有儿子。外面没有什么近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童仆),茕qi óng 茕qi óng (孤单的样子)独立,形影相吊.(安慰)。 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而刘夙婴.(绕)疾病,常在床蓐r ù(同“草垫子褥”,,草席),臣侍汤药,未曾废. (废止)离。 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经常卧病在床, 我端水送药,从来没有废止而离开过她。 逮d ài (到)奉.(侍奉)圣朝 ,沐浴..(蒙受恩泽)清化。 前太守臣逵 ,察(察举)臣孝廉; 到了本朝,我蒙受了清明的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举荐我为孝廉, 后刺史臣荣 ,举臣秀才..(优秀人才)。臣以.(因为)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举荐我为秀才。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寻.(不久)蒙国恩 ,除.(拜官授职)臣洗马。猥w ěi (辱,自谦之词)以微贱 , 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 当侍东宫,非臣陨y ǔn 首所能上报。臣具(全部)以表闻. (使知道),辞不就职。 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我全部写进奏章向皇帝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 诏书切峻 ,责臣逋b ū 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比)星火.. (流星)。 但是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逃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还要急。 臣欲奉诏奔驰..(赴京就职),则刘病日(名作状:一天天)笃d ǔ(沉重),欲苟顺私情,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迁就私情,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说课讲解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精编版

4.《归去来兮辞(并序)》原译文对照翻译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够用来维持自己(生活)。 幼稚【幼稚:古今异义词,孩子】盈室,瓶无储粟, 【译文】家中孩子满屋,米缸里没有存粮 生【生:名作动,维持】生所资【资:凭借】,未见其术【术:本领,技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文】维持生活要依靠一定的能力,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本领。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去做个职位较高的官, 脱然【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译文】我也欣然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恰逢有接受任命出使外地的事,诸侯【指地方官吏】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以:连词,因为】余贫苦, 【译文】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就加以推荐),遂见【见:被】用于小邑【被动句】。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译文】于是(我)被委任到小县城做官。在那时战乱未停,我心里惧怕到远地做官。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以:用,拿】为酒。 【译文】彭泽县距离家有百里路程,获取俸禄的田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它酿酒,故便求之【之:代做官这件事】。及少日,眷然【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 【译文】所以就接受了去那里做官的任命。等到过了些日子,便留恋故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译文】为什么?我本性质朴,这不是造作勉强能够改变的。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饥饿受冻虽然迫切,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怅然:惆怅感慨】慷慨,【译文】曾经做过官,都是为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在这时惆怅感慨,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译文】深深有愧平生的志愿。还是希望等到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后】,情在骏奔, 【译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 【译文】自己主动弃官离职。从农历秋天八月到冬天,做官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这件事顺了心意, 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写了这篇文章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为:被。】形役【被动句】,奚【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 【译文】既然自己让内心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伤悲呢? 悟已往之【之:助词,取独】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实迷途其【其:表揣测,大概】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确实走入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了现在归田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做官的行为是错的。 舟遥遥以【以:连词,而,表修饰】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译文】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着前行,微风吹拂着衣裳。 问征夫以前路【介后,应为“以前路问征夫”】,恨【恨:遗憾】晨光之熹微。【译文】拿前面的路途询问行人,遗憾的是早晨的光芒隐隐约约。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译文】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一边满怀欣喜一边奔跑。家仆欢快地迎接,孩子在门前

陈情表 字词解析(详细)

《陈情表》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成语: (一)通假字

《归去来》《陈情表》原译文逐句对照翻译 精编版

4.《归去来兮辞(并序)》原译文对照翻译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译文】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够用来维持自己(生活)。 幼稚【幼稚:古今异义词,孩子】盈室,瓶无储粟, 【译文】家中孩子满屋,米缸里没有存粮 生【生:名作动,维持】生所资【资:凭借】,未见其术【术:本领,技术】。亲故 多劝余为长吏, 【译文】维持生活要依靠一定的能力,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本领。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去做个职位较高的官, 脱然【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译文】我也欣然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恰逢有接受任命出使外地的事,诸侯【指地方官吏】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以:连词,因为】余贫苦, 【译文】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就加以推荐),遂见【见:被】用于小邑【被动句】。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译文】于是(我)被委任到小县城做官。在那时战乱未停,我心里惧怕到远地做官。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以:用,拿】为酒。 【译文】彭泽县距离家有百里路程,获取俸禄的田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它酿酒,故便求之【之:代做官这件事】。及少日,眷然【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译文】所以就接受了去那里做官的任命。等到过了些日子,便留恋故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译文】为什么?我本性质朴,这不是造作勉强能够改变的。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饥饿受冻虽然迫切,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怅然:惆怅感慨】慷慨, 【译文】曾经做过官,都是为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在这时惆怅感慨,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译文】深深有愧平生的志愿。还是希望等到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后】,情在骏奔, 【译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 【译文】自己主动弃官离职。从农历秋天八月到冬天,做官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这件事顺了

古文鉴赏《陈情表》

古文鉴赏《陈情表》

【作品介绍】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原文】 陈情表 作者:[西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

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7],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8]。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39],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40],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1],皇天后土[42],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43],听臣微志[4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6],谨拜表以闻。 【注释】 [1]险衅(xìn信):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2]夙(sù):早。这里指幼年时。闵(mǐn)凶:忧患。[3]背:背弃。指死亡。[4]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的意志侵夺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5]成立:长大成人。[6]祚(zuò作):福泽。[7]儿息:儿子。[8]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9]应门五尺之僮:指照管客来开门等事的小童。[10]茕(qióng穷)茕孑(jié结)立:生活孤单无靠。[11]吊:安慰。[12]婴:纠缠。[13]蓐(rù入):通“褥”,褥子。 [14]废离:废养而远离。[15]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16]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17]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孝廉:当时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孝”指

上高二必修教材分析——《陈情表》教材分析

2012-2013上高二必修5教材分析——《陈情表》教材分析 厦门市国祺中学柯庆祝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 在学习此文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去一步步解开文中的各个“情与理”,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通过仿写进一步理解文章。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因此,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留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留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落实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中的“孝”,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学情分析 1、文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明显,因此学生通过诵读、文章疏通就可以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 2、“表”这种文体在以前已经学习过,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这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的目标; 3、“孝”这一传统美德的教育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富有生活气息; 4、“陈请”这种情形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因此,这篇文章不论从内容到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学习时不会感到陌生、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学习文言知识,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 3、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孝”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陈情表》课文解读 臣密言:臣以险衅①,夙②遭闵凶③。(臣李密说:我因为命运不济,年幼时就遭遇不幸。①险衅: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险,坎坷。衅,xìn,祸患。②夙:早,这里指幼年时。③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闵,病困,凶丧。)[“臣密言”,是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第一段的综述,又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冒。“险衅”“闵凶”这两个词很快就把读者导入惨苦的境域。有什么“险衅”?有什么“闵凶”?激起读者的极大关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①;行年②四岁,舅夺母志③。(我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我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就强迫母亲改嫁。①见背:相弃,指丧亲。背,背弃。②行年:经历的年岁。③舅夺母志:舅父逼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这是作者借用典故对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毛诗序》:“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舅夺母志”典出于此。

《陈情表》解析

一、《陈情表》介绍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二、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 óng)孑(jie)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 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诗陈情表翻译翻译赏析

古诗陈情表翻译翻译赏析 《陈情表》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ORg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 险衅(xìn):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夙:早。这里指幼年时。闵凶:忧患。闵,通“悯”,忧伤。 背:背弃。指死亡。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的意志侵夺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成立:长大成人。 祚(zuò):福泽。 儿息:儿子。

《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赏析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

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李密说: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遇到了不幸,刚生来才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在四岁的时候,舅舅又强迫母亲改了嫁。是祖母刘氏可怜我孤苦弱小,才亲自抚养我的。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到九岁了还不能走路。就这样孤苦危弱地长大了。我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祚浅薄,到很晚了才有儿子。家外没有比较亲近的族人,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童子。在孤苦无依的独立生活中,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我祖母早就疾病缠身了,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从未停止侍奉和离开过她。 当今的圣朝,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都向朝廷荐举人才。以前有个叫逵的太守推举我做孝廉,后来名叫荣的刺史又推举我做秀才。我因为供奉祖母的事无人代我主持,就推辞掉没有接受任命。现在诏书特地下来,任命我为郎中,随之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微贱的人,去服待太子,皇上的这种恩情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这些我都写了

以情动人,感动“上帝”——《陈情表》赏析

以情动人,感动“上帝”——《陈情表》赏析 邢少山 李密是亡蜀旧臣,司马氏上台后,为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一批旧臣到新朝去任职,而李密偏偏不能赴任,他向晋武帝上奏章,写下这篇《陈情表》。 当时,皇上已下了诏书,不去赴任是不会应允的,所以在奏章的开头,李密并未向晋武帝提出自己的请求,而是委婉地向皇上直叙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才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到了四岁,母亲改嫁;孤苦体弱,九岁才能走路。这是一个多么赢弱、不幸、可怜的童年啊。更有甚者,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既没有伯叔的帮助,又没有兄弟的陪伴,只依靠一个年老多病、常卧不起的祖母抚养。祖孙俩只得相依为命,苟且偷活,自己每天常侍床前,为祖母端水递药。这一段悲苦的陈述,怎能不博得皇上的同情心呢? 同情之余,皇上是不是会产生这样的疑虑:不会是不满新朝,另有异心,此系推托之词?这是李密要给皇上打消的疑虑。接下来李密荡开自己说新朝:“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举国上下,不计前仇,分开举荐,求贤若渴,政治清明,皇恩浩荡。自己一个“微贱”旧臣,荣恩加身,惶恐不已,感激涕零,怎么会对新朝不满呢?李密一面对新朝称颂不已,另一面又对伪朝表示遗弃,他说:“且臣少仁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官达,不矜名节。”这正是最初掌握政权的晋武帝愿意看到的态度和听到的声音,李密的这种心声消除了武帝的存疑。疑虑虽消除,但是皇上恩准自己的请求,必须促使皇上下决心。这时如果再用苦叙,显然不能奏效了,李密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国”的政治纲领,寓事予理,寓情予法。曹氏篡汉,司马氏篡魏,当时社会上思想一片混乱,而“孝道”仍有广泛不去赴任的原因,就是要竭尽孝道。因为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自己一旦离开,就是不仁不孝,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养终年。”自己这种不离祖母尽孝的做法,正实践晋武帝提出的“以孝治国”的政治纲领,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李密陈述到此,忽然使晋武帝惠而不费地找到了一个“以孝治国”的典型,自然惊喜不已。李密这时才恰到好处地提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请求,使晋武帝不得不恩准。 老练深沉的李密还怕皇上返悔,最后一段陈述更加入情,入理,使皇上的意念坚定不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这个年龄的对比,表明自己还有很长

《陈情表》赏析3

《陈情表》赏析之三 (丁光梅) 其一,文章的文笔委婉恳切,耐人寻味.作者在申述不能赴任的原因时不直切正题,开门见山谈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而是从自己的身世娓娓道来,写得委婉、诚挚,其凄凉之境,催人泪下。作者在文中写到因自己命运坎坷,多灾多难,早年相继丧父失母,连遭不幸,仰靠了祖母的怜惜、抚养才得今日,而今祖母年迈,犹如西山落日已是气息短促、生命不长,家族中又无叔伯兄弟,只有我和祖母相依为命,就象幼年的我失去祖母无法活命一样,今日的祖母失去了我同样无法安度晚年。由此铺展开来,交待说明了不能从命的原因,由身世、家境到个人意愿写得顺理成章,委婉恳切,使皇上相信作者并非矜尚名节,留恋旧朝,有意抗旨,而家中情势所迫. 其二,以“情”编织全文,情真意切。文章自始至终以感情为主线,一切从“情”出发,字字真,句句切,不假雕饰,不刻意泻染,却从自然流露中释放出辛酸和无奈。中国自古奉行“幼有所依”、“老有所终”、“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伦理道德,所以,在祖母需要我养老送终的时候,我不忍心离她远去;可面对君主推举重用我的以生命也难以报答的恩典,我又不能辞却重任。忠孝难两全,进退皆难,实在狼狈!国与家,官与私,时时牵绊,去留两难。 其三,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文章赋事、表情的同时又寓理于其中.全文诉情之语又句句是陈理之言,情理相兼、相融、相得,情以动人,理以服人。作者依小至家,大至天下,晓以大义,明以大理。于家,自幼赖祖母抚育方能成人,我不能知恩不报;于天下,圣明晋朝都是以孝来治理天下的,凡年老之人,都受到朝廷的怜恤和照顾,何况我祖孙又是如此孤零困苦呢?依我和祖母的年龄也是尽节效力的日子长而报答 奉养的日子短啊!凡此,句句含情,又句句是理,凡深明大义之人,看后都会为其情所动,为其理所服,难怪武帝读完后会由衷地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随后罢召,遂了李密对祖母的终养之心。 其四,语言骈散相间,参差交错,有极强的感染力,写“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形容;言祖母病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贴切,其垂危之状如在眼前。全文用散处行笔流畅,无所滞碍,用骈处工致密丽,辞气恢宏,文辞极富魅力。 《陈情表》以其简短、精练、缘由充分、针对性强、意愿合理使作者在当时的困境中得以解脱,其实用价值不可磨灭;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又使读者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实乃是古人应用文之佳作。(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4期,《谈<陈情表>的“实”与“美”》)

《陈情表》赏析资料

《陈情表》赏析 我回到成都又到峨眉山去,路上经过彭县城郊附近时,看见一个碑,上面写着“张纲故里”。 张纲是汉朝的一位大人物,并且是个刚正的人,人人佩服他,所谓“方马埋轮”就是他的故事。 又说了“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说这句话的人实在可佩服。还有一个碑上写着“李密故里”,这就是上陈情表的那一位,因为他在蜀汉做过小官,就不愿意再在晋朝做官,他把他良心里要说的话,细细地写出来,令每一个人读了都深受感动。他先有了纯忠纯孝的心,又能实行,才能写出那样的文章,留传千年。往前不远,又是一个石碑,上面写着“老彭故里”,相传说,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那位老彭。有人说他活了八百岁,这也不敢说他能活那么大的岁数,只是讲究卫生,能少吃能多动自然老来少病,没有病怎么死呢?------冯玉祥<<青峨记游>>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嫁。密见养于祖母,事祖母以孝闻,侍疾,日夜未嘗解带。蜀平后,晋武帝徵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 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土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 半华增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 . 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疆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

2016年3月《陈情表》阅读答案解析

《陈情表》阅读答案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这里指死去。 C.臣欲奉诏奔驰奔驰:驾车快跑。 D.臣之辛苦辛苦: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解析】C项,奔驰:赶快前往,这里指赴京就职。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解析】A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用在及物动词之前表被动; B项,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 C项,都是介词,因为; D项,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就。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解析】A项,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C项,蓐,通“褥”,垫子; D项,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A.历职郎署 B.则刘病日笃 C.臣具以表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例句为名词作状语,向上。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任职。B项,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D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离。 【答案】 B 5.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C)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C项是判断句式,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陈情表赏析

李密《陈情表》赏析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李斯的《谏逐客书》谏的是国家大事,李密的《陈情表》陈的是个人私事,两者表面似乎没有共通之处。其实,两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两人面临的险恶“对手”相近,两人的处境也酷似。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王政,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暴君。秦王政为清除异己,消弭隐患,下令驱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书的。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 两人的境遇都走险危的。李斯是一个遭受放逐的客卿,触犯秦王,随时可人头落地。李密是国旧臣,惹恼普帝,时刻会被株连九族。 然而,由于奏议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辞章上则大相径庭。李斯 的“书”、是“晓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个“制高点”,完全撇开自己,处处为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计议,因而虽批逆鳞却功成计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他完全撇开公事,诉说自己艰难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因而虽违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状况下中,诉说衷情,不但不受诛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书,是着眼于“陈清”需要的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古书训“表”为:“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

《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及赏析 西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赏析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韩诗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

《陈情表》句子赏析

《陈情表》句子赏析 《陈情表》句子赏析第一段,表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凄苦家境。 诉说自己自小多灾多难,命途多舛,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四岁那年,舅父逼迫母亲改嫁,剥夺了他守节的指向,寥寥数语,概括了自己自幼而孤,早失母爱的凄苦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祖母刘氏“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由于“既无叔伯,又鲜兄弟,因此祖孙两人相依为命。 现在,祖母刘氏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臣侍汤药,未尝废离,照顾好祖母是臣义不容辞的任务。 文章第一段用事实倾诉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经历,字字哀痛,声声落泪。 第二段,表文赘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 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会,一方面说在照顾祖母这方面,确有特殊困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明臣下深明皇上宠幸的恩德。 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达对皇上的无限感激之情,并诉说自己是微贱之人,能够得到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恩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自己的难处并未得到皇上的体谅,朝廷诏召,地方官上门催逼,“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

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 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写自己未敢违反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志,但是无奈,祖母刘氏病情日益严重,自己则要照顾祖母,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向官府申诉,没有得到批准。 在上诏下逼的情况下,心情矛盾,处境尴尬,进退两难,狼狈不堪。 是奉诏进京担任官职,还是在家赡养老母?这真是个问题。 第三段,李密在叙之以事,动之以情以后,进一步晓之以理。 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皇上的怜悯,实现自己孝顺祖母的心愿。 但据此来寻求皇上施恩免召,这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又以个人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从朝廷的心志。 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他“矜名节,忠于前朝的怀疑,追述少时就已任职伪朝,本来就是谋求官职显达的,并没有夸耀自己的名声、节操之意。 其二是为了表白自己确有奉诏之意,自述自己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另有他求。 这样晋武帝最放心不下的疑虑就消除了。 但表文并没有借势之下,而是重又叙写祖母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抒发“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